❶ 觀看國家寶藏四期讀後感
十一月四日,爸爸帶我參觀了湖南省博物館的「國家寶藏」展覽。這次展覽出來的國家寶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驚嘆!特別是其中的幾件我感受最深! 一件是四羊方尊,它出土在我省的寧鄉縣,是青銅鑄造的,高58.6厘米,呈四方形。四個角分別有一個羊頭,栩栩如生。四羊方尊最傑出的地方就是它的精美,它集中了繪畫、浮雕、圓雕等多種技巧,把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再與動物中表示吉祥的羊的形狀巧妙結合。據說四羊方尊是古代用來祭祀的,它的出土代表了我國古代的鑄造水平。 另一件是渦紋彩陶罐,這只陶罐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陶罐上面有許多彩色的渦紋,這些渦紋都所表示著水渦、旋風、四季的輪回和日月星空等自然現象。雖然歷經五千年,但顏色仍然很鮮艷,表面上看來,這只陶罐不是很起眼,但他放映了五千年前我國的制陶技術和工藝美術水平! 第三件是漢代的金縷玉衣,金縷玉衣是用金絲將玉片穿起來製成的衣服,漢代是有等級分明的,只有死去的王侯才能穿上陪葬。金縷玉衣做工很精美,展出來的那件金縷玉衣用了1203片玉和2567克金絲,整套金縷玉衣就像一套鎧甲。 參觀這次展覽後,我深感自豪!我了解到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古代文明,幾千年以前,我們的先人就掌握了制陶、鑄造、彩繪等技術,他們為創造世界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今天,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後代,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我們先輩們創造的古代文明發揚光大!我們只有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勤奮思考,才能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無愧於中華民族的後代!
❷ 關於愛國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500字左右).
《舉起手來》觀後感
這部電影是一部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鬥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後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圓滿成功。保護國寶的過程中,適時的誇張還有陰錯陽差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看完這部影片,不由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看過的電影,那個時候經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後好人壞人一目瞭然。對壞蛋是切齒的恨,對英雄是由衷的敬。《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有過去那種風格,入木三分的誇張把敵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極點,放聲大笑的同時更明白了是非美醜,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正視戰爭,回歸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開懷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路線——石橋炸毀,然後再在村裡慢慢搜查。當日本並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
在片尾,一位倖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國人民殘暴的蹂躪和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國人民終於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看到這一幕,我心裡感覺十分的暢快,也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在這樣的日子看這樣的影片對我震動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人欺負。拿破崙一世說過「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當他醒來時,他將震撼世界。」是啊,現在,21世紀,中國終於向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了!
看完後,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❸ 《國家寶藏》的觀後感怎麼寫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見,夢見你千萬遍,只想觸摸你五官;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陰似箭。」你是否聆聽過那英這一首蘊涵著歷史的,飽含著深情的,飽含著滄桑的歌曲?你是否觀看過《國家寶藏》這個充斥著國家文物,滿載著國家寶藏,滿溢著國家文明的節目?如果你有聽過,有看過,那你心中是否感受到了無上的榮耀,無比的自傲和無限的感慨呢?你是否有了想要保護文物,想要傳承歷史,想要弘揚文化的沖動和想法呢?
中華歷史貫穿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綿延千年亘古今。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徵也早已印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而在這個漫長而又曲折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一代代的文化傳承者,一個個的寶藏締造者,一輩輩的文化守護者,讓中國人對於中國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國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中華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寶藏》這一節目的播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探討國寶寶藏,欣賞國家寶藏,保護國家寶藏的行列中來了。而這也就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都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另一個層面。總之,《國家寶藏》這一檔節目之所以能夠博得大眾認可,主要的原因除了他極其關注中華文化,極其重視民族文化,極其熱愛傳統文化之外,他還以民族文化為驕傲,以名族文化為自豪,以守護璀璨寶藏為己任,以弘揚為擔當。
《國家寶藏》這一檔高大尚的節目,是立足在中華文化寶庫資源的基礎之上的,它通過展示來自全國各地博物館的珍藏,通過邀請一些專家人士對一件件寶貴文物進行梳理與總結,通過邀請一些知名人士演繹文物背後潛在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從而來引導更多的觀眾去愛上國寶,去愛上文物,去保護傳統,去弘揚歷史。
事實上,除了抒發文化情懷,愛國情懷之外,《國家寶藏》這一節目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的演繹。通過明星們對國寶背後的故事的重現與演繹,可以讓人們瞬時穿越到那段歷史當中去,去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那段歲月,去體會一下那種情懷。正是因為這檔節目讓文物重新「活」了起來,讓歷史事件重新演繹了出來,所以人們才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國家寶藏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所積淀的文化內涵,所表達的民族精神,所體現的強大生命力。
保護國家寶藏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我們個人的使命,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有義務去傳承和延續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有必要去培養對文物保護的和守護,也有必要去喚起國民對文物的保護,對文明的重視。我希望人們不要把《國家寶藏》這一個節目當成是一種形式,看作是一種笑談;我希望人們可以真正的看到國寶的價值,真正理解文化的價值;我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國寶的守護人,成為傳統的繼承人,成為文化的弘揚人,成為文明的推動人。
❹ 紅色電影觀後感500字
很喜歡看這部電影,這是網路上看的,剖析比較深刻
《城南舊事》
是第四代導演吳貽弓拍攝於1982年的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影片摒棄了戲劇化的處理效果,並沒有跌盪起伏的劇情和激烈的的大喜大悲,而是以一種散文化的、抒情的格調,成功地再現了原作的那種充滿了「回憶感」和「往事感」的神韻。
一、 散文化的結構
導演吳貽弓雖然沒有用戲劇化的情節來推動劇情一環套一環地發展。但是,他營造的那種情緒很好地將三段小故事連接到一起。
導演從小英子遇到巷子口的瘋女人引出了第一段故事。這是關於瘋女人秀貞和她的女兒小桂子(妞兒)的故事。在這一段故事裡,導演用了雙線結構,一條線索是瘋女人秀貞,另一條便是妞兒。妞兒的引出,是通過妞兒去買醬,伙計欺負她,而小英子為其「出頭」,兩人成為好朋友引出的。一邊,通過秀貞前言不搭後語的傾訴敘述了她的愛情遭遇,一邊通過和妞兒的友誼及妞兒的遭遇將故事發展。同時,還以母親和宋媽的談話揭示了事情的緣因。
可以說,故事完全是以那種緩慢的、情緒化的速度發展的。秀貞顛來倒去地講著自己和大學生的故事,抒發著自己對愛人、對女兒的思念,導演通過幾次秀貞和小英子的接觸刻畫了秀貞。第一次是出場時,兩者都沒有說話(小英子被宋媽拉走),只有眼神中的交流,秀貞眼中的渴望以及小英子忽閃著的眼中的純真。第二次秀貞拉住小英子,小英子抽回手,說自己不是小桂子,秀貞眼中流露出明顯的失望。第三次小英子幫秀貞把大學生的東西拿出去曬,回憶中的秀貞十分幸福,在她眼裡,小桂子爸爸僅僅是走了,出門了,還會回到她身邊,而她更是為小桂子做好了衣服,等著她穿。第四次,秀貞強烈要求小英子帶小桂子回家。第五次,也是最煽情的一次,秀貞回憶自己和大學生的相知相識相戀,「那一笑」「緣分」, 秀貞敘述時插入的院內的景物,將懷舊和思念之情推到了頂峰。第五次,秀貞問小英子自己是不是瘋子,她在清醒和迷糊之間痛苦地掙扎著,她也知道愛人和孩子不太可能回來,但她還是希望著。
妞兒這頭,導演自然地敘述著這兩個孩子的友誼。她們一起喂小雞、盪鞦韆,一起嬉戲。很多時候,她們並不說話,只是在一起,但是我們明顯能感覺到二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啾啾的小雞,晃晃悠悠的鞦韆,都給人一種童年的純真的懷念。妞兒的身世是通過看到妞兒被她父親驅趕引出的,然後便是妞兒和小英子的訴說。妞兒哭泣著,小雞繞著她們轉著圈,英子什麼也不說了,只有用大眼睛看著妞兒,一種哀愁的情緒一下子抓住了觀眾的心,此處無聲勝有聲。
最後,在一個雨夜,兩條線並在一起,妞兒就是小桂子。當秀貞一眼見到妞兒,便認出了她,抱著她「我命苦的孩子啊」。沒有冗長的解釋,也無需解釋了。
故事結束於小英子從醫院醒來,導演通過賣報人的叫賣含蓄地道出了秀貞母女的死。在《驪歌》聲中,小英子搬家了。之後的兩段故事,也是通過《驪歌》結束的。《城南舊事》不同於《暴雨將至》或者《低俗小說》這些國外現代電影,它的三段故事是用這種情緒化散文化的抒情方式結束的,有一種情緒化的過度,而並非用標題(《暴雨將至》)或者直接跳接(《低俗小說》),體現了濃濃的民族風格和韻味/
在第二段故事中里情緒還是佔了主打地位。小英子第一次和小偷見面之時,兩者尚有一定的心理距離,兩者離得較遠,英子也幾次欲走,被小偷叫住,到了後來,二者有了交流,小偷也透露了自己弟弟的事。小英子更是從小偷的關於好人壞人的判斷的話題引出了海跟天的區別,雖然童言無忌,卻是詩意顯然,讓人不無酸楚。再後來,在學校的表彰會上的一場,導演用朦朧而又夢幻般的鏡頭展示了一幅兄弟情深的畫面,更加增強了對小偷的同情和認同。小偷被捉後,導演也沒有用激烈的沖突加以渲染,而是只讓小英子和小偷相互對視。從那對視的眼神中,我們可以讀出很多東西,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愫。
第二段故事也結束於《驪歌》聲中,這次是在上音樂課,運用了畫內聲的表現。電影一共出現兩次上音樂課,一次是小偷和英子談心之後,唱的歡快的歌曲,小英子也唱的很歡,第二次就是此時,在哀傷的歌聲中,小英子只是坐著發呆,大眼睛裡充滿了哀愁。
第三段故事開始於英子回家看到毛驢和宋媽的侄子。宋媽的丈夫每從來也是騎著毛驢,毛驢便成為了這個沒出息的狠心男人的標志。導演通過英子、弟弟和宋媽的生活場景表現了兩個孩子對宋媽的深情。宋媽給弟弟洗腳,和孩子們唱兒歌,哄弟弟吃葯等場景,都流露出濃濃的渴望。而從宋媽口中不離的小栓子,小丫頭又體現著宋媽對自己孩子的愛和對生活的無奈。典型的當宋媽哄弟弟說,「不要小栓子」時,聲音哽咽著,她捂住嘴忍住眼淚。
此故事中另一條線是爸爸。爸爸在整本片子里都是一個慈父、嚴父的形象。醫院那場辛酸而溫情的戲更是把父女情渲染地淋漓盡致。而爸爸也終究離開了。導演將爸爸和宋媽的離去安排在一場。給掃墓一場並沒有那種哭天蹌地的場面,然而那種哀傷卻隨著《驪歌》之聲彌漫開來。影片最後,宋媽和英子越離越遠的鏡頭和西山秋天的紅葉給人以無限的暇思,讓人嘆息不已。
二、 生動化的語言
本片雖是一個兒童眼中的童年故事,但應該說不能算作兒童片。本片是以情緒的散文化的方式敘述故事的,但是它生動的語言還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英子的語言尤其出彩。
小英子是一個小學生的年紀,貪玩、天真、懂事卻有不失幼稚。典型的,當她得知妞兒的身世後,回家問媽媽「我是不是你生的」「你怎麼生我的」,這一席話充滿了童真和童趣,而且符合人物的年齡、性格。而後面小英子還有一段在葡萄架下為父母讀課文,並且評論海的一段更是富有詩意和童趣,一個活潑、純真的兒童形象很好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當大人在談論事情的時候,英子還會冷不防插上一句,如宋媽和媽媽談到賊時,「別人丟東西還說熱鬧」,半大孩子似懂非懂的話讓人忍俊不禁。當小英子說「你是來拉屎的吧」、「真不講衛生」,當賊給她糖,她更是說「爸爸說了,別人給的東西不能隨便要」,這些話卻是典型的兒童的話,真實而又精彩無比。
最出彩的還是醫院父女見面的一段。父親問英子成績,英子撒嬌「你自己看嘛」,問「有沒有遲到」,回答「上面不是寫著嗎」、「自從挨了你打,再也沒有遲到」、「打得的好疼,忘也忘不了」,問「恨爸爸嗎」,回答「不恨」。這一段充滿童趣而又精彩無比,令人辛酸。
瘋女人秀貞的語言也很有特點,她的話雖然顛三倒四,但是她不時會清醒一下子,特別是她對大學生的回憶的那段,配合著院內景物,她的話外音幽然傳來,給人一種懷舊和哀傷,特別的那一句「這一笑啊」,讓人為她的痴情動容。
小偷則是一個現實的控訴者。他對自己身世無奈和不平,對自己淪落為小偷無可奈何。說到他弟弟,他自豪,而又充滿希望,然而弟弟「拿我當個好哥哥」之類的話有不無酸楚。
宋媽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她抱著弟弟拍著腳說「臭腳丫兒,哎~」這哄孩子的長聲,令人熟悉不已,含著深深的溫情,而「不要小栓子」這些話更是體現了她生活的無奈和對孩子的依戀。
《城南舊事》中還有很多風格化的小細節,比如提水,養小雞,唱兒歌,駱駝,賣紅薯的,換東西的貨郎等更是構成了電影的懷舊的景象和氣氛。總而言之,影片很好地透出了那種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不愧為中國電影史上突出的散文電影。
❺ 愛國的電影的觀後感 500字左右
讀《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有感
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再也不會有敵人來挑起戰爭,也不會有反革命分子來破壞我們幸福美滿的生活了……但同學們,你們可知道我們美好生活的背後,究竟是誰為此付出了淚水、鮮血、甚至是生命呢?對,那些為我們生活付出沉重代價的人就是紅軍!紅軍叔叔為了我們後代的幸福生活,在1934年4月就走上了這條北上抗日的艱辛道路,開始了打擊蔣介石反動派氣焰的征途……他們整整走了二萬五千里,一路上四渡赤水、巧占定番、跋涉大草地等,都是歷史上的創舉,是震撼人類的的壯舉。長征中,紅軍破關奪隘,搶險飛渡,退殺了追兵,阻止了敵人,翻越了高聳入雲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啃樹皮吃皮帶,走破了一雙又一雙草鞋……毛主席也曾說過:「請問歷史上曾有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過。」這句話就充分體現出長征途中巨大的艱難險阻……
希望大家在感嘆美好生活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紅軍叔叔們付出的鮮血、生命,也請你有空去讀讀這本書——《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你會有更多的收獲喲!
《閃閃的紅星》觀後感
這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葯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葯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每當看到紅軍戰士戰斗時陷入困境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幫助紅軍戰士把敵人消滅干凈。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維護和平。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烈火金剛》觀後感
剛剛看完優秀抗日題材電視劇《烈火金剛》,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顆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現代青年的心。
在片尾,肖飛、丁尚武、林麗、齊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縛手榴彈炸毀敵人正在修復的公路,或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與戰友執行任務時力爭獻身、最後訣別的環節,隊長史更新忍悲送別戰友,雙目含淚,一個鐵打的漢子強忍內心的強大悲痛,通過向戰友一拍肩膀和後來端起搶來的機槍向鬼子憤怒激射的鏡頭描寫,淋漓盡致地突現了英雄的愛恨情仇。而肖飛身負重創,最終還是來到准備要炸毀的公路上,從容躺下,拉開身上捆綁著的數十枚手榴彈的導火索時,那一聲「戰友們,請向我投彈!」的大喊,更讓人看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女戰士林麗奮力掙脫漢奸的阻擋,沖向敵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讓人肝腸寸斷,頓生無限敬仰、強烈的愛國主義革命情感。同時,對窮凶極惡的敵人更是充滿了無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現了犧牲了的英雄們光輝形象。他們在烈火中重生、涅盤,在人民正義戰爭中歸於永恆。人民永遠銘記他們。
看完此劇,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靜,我們現代的愛國意識應該與歷史時期的英雄們是一樣的。但奮不顧身、為國犧牲或與邪惡抗爭的勇氣及對強寇頑敵捨命拼搏、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境界,筆者認為,現代的我們與英雄們是不可同日而語了。面對英雄,我們應該反思自己。要不,為什麼在和平的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如今,那麼多醜陋的行徑,罪惡的舉止,無人阻止或止而不絕?公交車上肆無忌憚的騷擾、偷搶;大街上圍觀惡人的揮刀行凶,以及那麼多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腐敗機構的橫行霸道,魚肉民生的種種惡行。這林林總總的新聞或消息報道的內容,都令人發指,深惡痛絕。
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趨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縱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筆者認為,是浮躁的時代冰封了人們的愛心和正義感,無數個血淋淋的案件事實和身邊耳聞目睹的真實事例,也側面反映了機制的不公與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觀顛倒或泯滅。人們選擇了沉默,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面對囂張罪惡的忍氣吞聲。究竟誰之過,到底誰之責?這個時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嗎?難道是我們不需要了,還是英雄真的都已成為過去?
筆者深深相信,時代在變,但我們呼喚英雄的聲音依然熱切。讓我們呼喚英雄,創造時代的英雄。英雄歸來!
《張思德》觀後感
看電影《張思德》觀後感
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感覺非常好。這部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那麼多動人的真實細節,塑造了革命隊伍的各色人物。
張思德生活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很生動,特別是張思德和他老戰友的這份感情,是以往電影中不多見的。電影《張思德》沒有曲折的情節,熱鬧的場面,黑白膠片牽出平實瞬間,穿越60載歲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衛——開荒——燒炭,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麼笨拙,功名職位前他那樣淡泊。三過草地的老紅軍,班長一當7年,一整編,又成了戰士。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他認保育院不幸失語的孤兒做兒子,用心血崔開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簡下來的老兵當父親,真誠的撫慰一抹晚晴。 這些都讓人非常受感動。這部影片讓我見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張思德。盡管一切是那麼平凡,然而,正是這種平凡產生了偉大。60年前,毛澤東主席的著名演說《為人民服務》,影響了幾代人。60年後,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張思德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犧牲精神。一個少說多乾的張思德,用朴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0年後銀幕下的我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張思德詮釋著崇尚的做人標准:「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 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後,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中國共產黨人的光華,黨的事業也由此一天天壯大。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麼不同,都不能忘記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曾經是成就我們事業的精神動力,未來還將輝映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❻ 對於電影國家寶藏的觀後感
about four hundred words
❼ 求一篇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要寫心得體會(500字以上)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
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
成立。從袁世凱稱帝,簽署二十
一條,到學生們聽說簽署了不平
等條約,開始爆發了"五四"運動
;那時年青的***正在湖南長沙讀
書,那天他走在街上看見有人招
兵,於是,他沖到人群最前面報
名參加了新軍,從此走上了不平
坦的道路。影片的最後講述了在
船上秘密召開了第一次代表會議
,會議一波三折,中國共產黨的
名字在會議中全票通過,從此,
他們有了自己的名字,當他們唱
起國際歌的時候,讓人感到熱血
沸騰。在影片中還提到了陳獨秀
,李大釗,周恩來,鄧小平,蔡
鍔等歷史人物,有了這些人的努
力,他們最終打敗了侵略者,捍
衛了中國的和平。
看了《建國偉業》,感覺到新中
國的成立不容易。雖然有很多東
西我還沒看懂,但在今後的學習
我會不斷地去學習,了解中國的
歷史。 兩個小時的觀看時間,過的
是那麼的快,不管是影片的內容
,還是影片各種花絮都深深的吸
引了我。這部電影深深吸引我的
並不是龐大的演員整容,而是新
中國成立過程中那波瀾壯觀的輝
煌歷史!
80後出生的我,沒有經歷過軍閥
混戰和民不聊生的舊中國,雖然
也知道一些新中國的創建歷史,
但畢竟沒有切身體會和了解到。
在建黨90周年的今天,《建國偉
業》正好為我們所有中國人再現
了那段建國的歷史,讓我們這些
新中國後出生的人們能更清楚的
看到,新中國建設的不容易,是
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用他們的熱情
,執著,更是用他們的生命換來
的。
90年,已經讓我們從幼年走向成
熟,甚至走向衰老,但對我們中
國來說,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新中國成立成立至今,我們的國
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
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的榮幸和驕傲
。老一輩的奮不顧身,換取了今
天新中國的祥和,我們應該銘記
在心。更應該用我們的努力我們
的激情,為新中國真正建成「和
諧,強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