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電影《陽光路上》觀後感500字
觀《陽光路上》觀後感
很久很久以前,聽到一個關於少年犯的故事,非常悲慘。曾以為那隻是故事,離我很遠很遠。今天,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法制教育片,才知道,故事裡的事,離我們很近很近……
法律,離我們並不遙遠!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不是一個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觸手可及!財產糾紛,故意傷害,過失殺人,……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麼,為什麼?說來讓人扼腕長嘆!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抄起刀子,舉起拳頭,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僅僅因為話不投機,便闖下大禍,失去自己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2. 關於醫學的一本書《陽光女孩》的讀後感
——《陽光女孩》觀後感 一個關於愛與漠然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父母離婚,爸爸單獨帶她生活,但女孩並不知道媽媽不再回來,還是定期收到媽媽的信和電話,不過都是她爸爸的一位女同事年復一年地代替她媽媽打電話和寫信,中間發生了許多感人和傷心的故事。 在她生日的那天,那個「媽媽」告訴了她。她顯得很平靜,不過,她很傷心。 最後,她還是堅強地挺了過來,生活中又充滿了陽光。 女孩的故事很感人,但是電影院里喧鬧一片,讓人心煩。這是不是能夠體現出了現代人的感情,人對人的感情,開始變淡,甚至漠然了呢?我覺得這和電影里那個小男孩的媽媽一樣,對女孩的爸爸冷嘲熱諷,她的兒子一樣,明明已經答應了女孩去給人家慶祝生日,但是,他居然只撇下了女孩一個。
3. 《向日葵》的觀後感8篇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1
上周四下午,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一部電影——《向日葵女孩》,主要講述了一個叫何平的女孩身上發生的故事。
在看這部電影時,我非常感動。這部電影剛剛開始播放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年齡和我們差不多的女孩,她的家境很差,但她很堅強。她的媽媽有點不正常,患有間接性精神病,爸爸又癱瘓在床,弟弟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但她從來都不抱怨。
記得電影中有一天,下著大雨,何平頂著大雨往家走。看到這,我就在想:她為什麼不打傘呢?難道是沒有帶嗎?看到後面我才知道,原來她家的雨傘只有一把!她要把傘留給自己的弟弟。我開始繼續看電影,當我看到別人說出這句話時,我憤怒了:「你是瘋子的女兒!」我不服氣地想:瘋子的女兒又怎樣?只要努力學習,沒有任何事能夠阻擋自己前進的腳步!
後面我看到了她長大之後的生活,覺得她非常不容易,何平長大後,不負爸爸所望,考上了一所比較理想的大學。但就在這個值得慶祝的時候,她的爸爸中風癱瘓了,弟弟的心臟病也犯了。為了籌集爸爸、弟弟的醫葯費,她向親戚們借遍了錢,在家裡編織花籃出去賣,後來她碰到了一位好心的姐姐、好心的警察叔叔、好心的老師等等給予她幫助……她用盡了各種方法籌錢,甚至每天做七份工作還要學習,為了省錢照顧弟弟,她每天只吃饅頭,把僅有的葷菜留給自己的弟弟。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爸爸的病情控制住了,弟弟的病也得到免費救治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何平的堅強,她遇到困難,總是笑著說:「要像向日葵一樣,迎著太陽生活。」我從現在開始也要向何平姐姐學習,每天放學後多幫助爸爸媽媽分擔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堅強、熱愛學習的好孩子!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2
就像方孝儒說的:「自苦奇人偉士,不屈折於憂患,則不足以成學。」又如徐特立所說:「有困難是壞事也是好事,困難會逼著人想辦法,困難環境鍛煉出人才來。」就像他們說的,那個叫何平的女孩,就是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還成為了三好學生;在這么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還借一己之力養活了家人,其中有一段我很感動,連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假如不是公共場合,我早已眼淚花花了。何平她家的經濟收入很困難,還把獎學金捐給了地震受災的人。她老師幫她換成餐票,她不能退票(因為老師不讓),竟然賣給同學捐款。這種行為令我很驚嘆,一個已經雪上加霜的女生,還如此善良。
法國的盧俊說:「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而何平,她為了救弟弟和父親去談討錢去拚命工作。但是,你知道嗎?盡孝而去討錢,不可恥,你知道嗎?有時候為盡孝而去討錢,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愛!正如電影名那樣,她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女孩,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女孩,是一個讓我不斷為此努力學習的女孩!
今天下午,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名叫《向日葵女孩》,令我感動不已。這裡面有一個女孩,她名叫何平,講述的是:一個叫何平的女孩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她有一個瘋癲的媽媽和一個辛苦工作的父親,母親還時常偷錢花,所以生活很困難。之後,那個何平媽媽又生了個兒子,父親兒子得了病,何平一邊上學一邊掙錢養活家人的真實故事。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3
這周四,我們在教室里觀看了《向日葵女孩》這部電影。故事講的是一個叫何平的小女孩,她確實是一個很堅強的女孩,出生在一個不尋常的家庭里,就註定了她要經歷很多本不屬於她那個年齡階段應該承受的事情,面對很多連大人都無法堅強忍受的現實。我由衷地佩服她,因為她堅持下來了,並且精彩地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看了她的事跡以後,我與何平相比,我要幸福很多,但是她比我堅強得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是在上個世紀,我想,像何平這類事情應該是隨處可見的,並不新鮮。但是現在畢竟是一個新的世紀了,現在的社會是安定和繁榮的,但在我們周圍的這個世界也充斥了太多的享受和沉淪,而何平卻一直在堅持做最真實的自己。她不僅照顧好了家人,還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並且一周做了七份兼職,這應該是多年的磨礪成就了此刻的她,不然一個瘦小的女孩有要拿什麼去堅持呢?
我們可以拿她的經歷當做我們生活和學習中的一面鏡子,因為一個人的成長之中反省是必須的,但我覺得有比反省更重要更有用的東西,那就是從中學到一些對自己的行為有幫助和激勵作用的書本之外的知識,並付之行動去完善自己的內心。有些人,夢想很偉大,但是走走停停半途而廢,又或者太急功近利也不能爬得很高。在何平的心裡,應該從小就住著一個夢想,並且她一直都堅持一步一步地往上登!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4
前段時間,我觀看了《向日葵女孩》,我印象特別深刻,感觸也非常多。《向日葵女孩》的女主角是何平,她是一個堅強的女孩。她出生在一個命運多舛的家庭中,承受了許多原本她這個年齡應該承受的磨難,面對連大人都難以忍受的現實,我由衷地佩服她。在困難面前,她堅強、勇敢、樂觀,並精彩地活出了自己的樣子。
影片中,何平姐姐的爸爸癱瘓了,媽媽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弟弟又有先天性心臟病,一家人被病魔籠罩著,生活的艱辛壓在了何平小小的肩膀上。為了治病,家裡欠了很多債;為了省錢,她每餐只吃一個饅頭。長期的營養不良使得她血糖偏低,她用自己瘦小的身體支撐起了這個家。在這樣的艱難困苦下,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在大學期間,她一周兼職多份工作,回到家裡,她還要編織竹籃到街上賣,只為多掙點錢給父親交醫葯費。在經濟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她還盡自己的能力捐錢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孩子。她真是一個活雷鋒!
看了她的事跡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幸福,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從小生活無憂無慮,每天可以吃自己喜歡的飯菜。可以快樂地上學,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充滿了陽光。
何平姐姐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其實有很多像何平姐姐一樣生活艱難的人。他們不屈服於眼前的困難,他們像那向日葵一樣永遠面朝太陽,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奮發向上。我一定要向何平姐姐學習,把她的事跡當作一面鏡子。學習她面對困難時的堅強,學習她樂觀的生活態度,也要想她一樣孝敬父母、勇於擔當、樂於助人、刻苦學習,使自己變得更加自信與堅強。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5
星期五,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向日葵女孩》。
該影片的主人公叫何平。她父親經常在外打工不在家,只能由小何平照顧精神上有些問題的母親,每天放學後她就立刻跑回家,怕母親到處亂跑,為了照顧像小妹妹一樣的母親,小何平經常幫阿婆穿一些引線換錢,可這辛苦錢卻時不時被母親偷取買糖吃。看到這,同學們情不自禁地流淚。現在的我們,哪個沒有父母給的零花錢,哪個沒有在母親的懷里撒著嬌、吃著糖,哪個沒有在學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哪個會為了攢錢去穿針引線。我們都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哪知道什麼人間疾苦。
然而,上帝並沒有給這個艱難的家庭帶來轉機,不幸的事卻接二連三地發生了。這時的何平已經長大了,正在讀高三,父親中風,母親病情沒有好轉,剛生下來的弟弟又有先天性心臟病。這個臨近高考的學生不顧學習,開始給父親和弟弟籌葯費。她去賣竹簍,賣自己得的獎品,甚至乞討,最後,她向別人借錢,一筆一筆地記在本子上……皇天不負有心人,父親和弟弟的病情終於有所好轉,自己也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湖南科技大學。她把所有的痛苦都讓自己默默承受,但她卻很樂觀。她經常對弟弟說:雖然我們的父母沒有給我們一個富裕的家庭,甚至沒有給你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他們盡了他們最大的能力。現在,他們的能力漸漸變弱了,所以,我們也要盡最大的能力照顧他們。
這句話感動了我很久。何平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還能那麼樂觀,真不愧為「向日葵女孩」啊!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6
「我想吃糖。」這樣的要求對於我們來說隨口一說,父母定會滿足。而她——何平從來不會說,因為她知道,一顆糖來之不易,是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夠換來。
屋裡破爛不堪,一家人勉強擠在一張床上,連洗澡的水也只能用雨水;年老的父親在工廠里打工,在家編織竹籃。然而,老天爺卻沒有眷顧她們,多年後,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父親病倒了,女兒雖然長大了,但父親的治療費,母親的瘋癲,還有弟弟的心臟手術費都還要想辦法,為了掙錢,那麼活潑靈巧的女孩四處向人借錢,一天打七份工,中餐只吃一個饅頭,每天天還沒亮就去送報紙。即使生活給了她這么多磨難和壓力,她還是十年連續全年級第一。一般人也許會怨天尤人,但是樂觀的何平說:「其實老天並沒有虧待我,他反而給了我一個健全的`身體,讓我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嚮往!」
?向日葵女孩》電影中的一幕又一幕令人難忘的鏡頭在我眼前回放,《向日葵女孩》電影中的一句又一句引人深思的話語在我耳邊縈繞。
我想,無論父親母親給了你一個怎樣的家庭,我們都要學會自主自立,不要依賴父母。我們要向在艱苦困難家境中長大何平學習,陽光向上,體貼近人,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7
今天下午,我們的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向日葵女孩》。我的感觸很深很深,就要我來說說吧!
有一個女孩,她家裡很窮很窮,她媽媽有點神志不清,爸爸又在外面打工,一個星期才能回來一次。她每天上完學,就要照顧她媽媽,下大雨的時候還淋著雨,她真不容易。
她讀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是班上大隊長,後來還考上了好初中,在初中時很多老師都很照顧她,她信任別人,幫助別人,是一個好女孩,但在一市裡的一次比賽中,她爸爸突然生了大病,她還有個弟弟又得了心臟病,她根本沒有錢,這時整個家都要靠她了。
我看到她努力生活,奔波勞累的樣子,真是既可憐又令人敬佩。她那時別無他法,只好去討錢,只好利用空閑時間去打工賺錢,可是她從來沒有喊過苦,說過累。等她讀大學的時候,她就認真學習,她做了七份工作,都是因為要還別人的錢。她還教會了弟弟照顧爸爸媽媽。有次她參加了比賽,得了第一名,第一名有一千塊元,那時她高興壞了,可是她在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時把錢捐了出去。後來她讓爸爸媽媽搬了家,從此一家人住在一起。
她很負責,認真。我要像她一樣好好學習,努力向上,做一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人,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向日葵》的觀後感篇8
今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名字叫做《向日葵女孩》。本部影片主要是講述了一個叫何平的女孩的故事。
何平出生在一個並不寬裕的家庭,她的母親有智力障礙,智商還不如一個幾歲的小孩。所以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要承受同齡小孩子不需要承受的事情,比如她要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媽媽……她一路長大,受了很多苦,幸好有很多好心人幫助她。
雖然生活這么辛苦,但是何平在學習上從不放鬆,十分刻苦。從小學到高二,她一直是全年級第一。但上天卻如此不公,她付出了巨大努力,明明可以非常成功,這時候她又遭遇了新的不幸:她年幼的弟弟被檢查出先天性心臟病,她爸爸也病倒了。
有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厄運都跟她跑了?莫非她就像耶穌,歷經苦難,是為了解救家人?
面對這么多的不幸,何平還是很頑強,沒有被壓垮,在政府、學校、老師、好心人的幫助下,她考上了大學,還清了債務,把家人都接到了長沙生活,弟弟也在湘雅附二醫院做了免費的心臟病手術。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這個故事很感人,也充滿了激勵。生活總是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們一定要努力,成長自己,幫助他人!
4. 陽光姐妹淘的觀後感
陽光姐妹淘的觀後感範文
陽光姐妹淘的觀後感範文,每一個人都是有青春的過往,面對一些電影的情節總歸是很容易有很深的感觸,因此將感觸寫成文章就是很好的選擇,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陽光姐妹淘的觀後感範文。
又到一年五一時,剛過28歲生日,忽然覺得自己已經成熟得不能再懸著了,少了以往的那份激動與期待,更多的是自己的思考與情緒梳理。在刷牙那會,還有蹲廁所那幾分鍾,我想到了很多……
耳邊是不絕的車流聲音,有些煩躁,但無法打擾到我內心思緒的噴涌;QQ不斷跳出的對話,也不能阻止我撰寫文字的沖動。插上耳機,屏蔽對話,繼續我的世界。
昨晚看過舍友推薦的《陽光姐妹淘》,講述了「陽光姐妹」團那五六個女生歷經20年的生活洗禮,追憶那瘋狂的高中歲月,到最後,在原來的領隊——夏春花的葬禮上團聚的故事。尋找與再聚的場景,真實得讓我甚至有些窒息,生活到底那麼殘酷,把原本那麼漂亮優雅的清純女孩,活生生變成了一個時時需要照顧孩子與老人的主婦;當上了「韓國小姐」又怎樣?最後連自己與孩子都居無定所,甚至還要看老闆臉色上班?原來那麼臭美的雙眼皮,如今成了粗俗的保險女……唯有主角,任娜美,還有那個臟話大王——珍熙,完成了華麗轉身,她們都嫁了好老公,成功人士,生活富裕,衣食無憂,所以才會覺得生活似乎平淡了些,想要去做點什麼——說到底,那些美夢,終究還是留給那些精神富有,而且物質富有的人們來實現的。自己富有了,才有可能去「想著做點什麼」,才會想著要去追尋那些將要遺失的美夢。
電影再次活生生地證明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哲理,而任娜美、夏春花,正是闡釋這一哲理的最好典例。想想自己,是否也有想過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今的自己,仍橡差是孑然一身,我的未來會是怎樣?朋友心目中的我,又會是怎樣的呢?……比照起電影中的角色,我確實做不了像春花那樣的大氣,大方,時刻以大姐大的形象出現在姐妹面前,但是,我是不是可以像娜美那樣,一如既往地保持那份純真、羞澀,心中充滿關愛,藏著故事,無處不透露著成熟女人的優雅,美麗,智慧。溫柔的一抹笑,偶爾霸氣的一聲吼,讓你不得不折服於她的.多面與精彩。我喜歡這樣的女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讓侍這樣的女人。
到最後,最拚命的春花,最早離開了大家,她,太拚命了,忘了照顧自己。留下一大筆財富,只得作為饋贈,分散給大家。從容做真實自己的娜美,成了最終的贏家,她從一個最後入團的陽光姐妹,變成了「梁滑皮領隊」的繼承者,延續了「陽光姐妹」的使命。
這是導演的安排,也似乎在告訴我們一些人生道理:細水長流般的堅持,也許才最能保持住本色,才能最終順利到達理想的大海。要永遠相信自己,愛自己的特色,靜默地一直向前流淌,也許不會像飛流瀑布那般激盪,但經歷過的重重險阻終會淬成你的智慧與魅力,助你從容地走向成功。
「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
想要自己的生活是怎樣,其實真的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像《淋雨一直走》里所唱的,人應該都有夢,有夢就別怕痛,就算有尖酸的耳語評論,有讓你受傷的挫折,但是仍要鼓起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要不然,多年之後,你回想起今天的自己,你會多麼後悔,多麼扼腕嘆息。
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逃避與退縮,要和懷疑與恐懼做斗爭,才能真正突破自己的局限,一步步蛻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自己喜歡的那樣。
對於愛情,我不奢望太多,但並不代表我就可以隨便找個人就嫁了,甚至彼此都沒什麼話可說。看到對方做不完的體力活,我不忍看到,也不願和TA過這樣的日子。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我想要的又是什麼呢?拒絕了家人的急切關懷,拒絕了這個人的熱情,我又該走向何方?
感情讓我迷茫,甚至讓我蒙蔽了雙眼,看不清腳下的路。
懸著的心,讓我難受;想要定下來,卻不知如何安定。是回家,還是繼續留守鵬城,積攢一點財富再回家?
最難受的感受莫不過於此,不知道該選擇放棄還是繼續等待。怎麼做,才能既保持自己的獨立,又不讓親友有過多擔憂?我想,就在這個月,最晚到5月中旬,我必須有個最終決定了,不能再遲疑猶豫,瞻前顧後了。
看完了《陽光姐妹淘》後,被姐妹深情深深感動了。
問,人生中,有幾位是真心朋友呢?問,人生中,有幾位朋友會陪你走到最後呢?問,人生中,什麼情是最重要的呢?答:姐妹情。朋友最終升級到姐妹,姐妹,最沒有血緣關系的親人。《陽光姐妹淘》中,春花,娜美,玫瑰,秀智,福姬,金玉,珍熙組成了「Sunny」組合,春花是女子高中的老大,可是她沒有以大欺小,而是專為人打抱不平。娜美是轉學生,除了「Sunny」成員其他人總是欺負她,春花則是把她當成親妹妹一樣看待。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可是有一天,班裡的的一位「吸毒少女」來找娜美的麻煩,被春花看見,秀智這時出現,可是吸毒少女卻用玻璃片把秀智的臉給劃破,秀智流了好多血,被送到了醫院,校長把「Sunny」成員退學。可她們宣誓要永遠在一起!
二十年後,等娜美無意間在醫院里見到了春花,可春花卻得了絕症,,但她的最終願望是找齊「Sunny「成員,等娜美找到成員後,春花卻去世了。
這份友情怎麼不讓人心疼呢?問天底下,連最親的人都想互相算計,這份友情還會算什麼呢?
我的好姐妹叫胡夢瑩,不是別人,就是咱們的饅頭(我叫飯團)。她就是一個不會算計的人,很善良也很誠實的人。和她在一起,我會覺得她就像我的親姐姐一樣照顧我。在玩耍時她叫我小心,在學習中她叫我細心。
姐妹,純潔得像水一樣!
姐妹,一輩子都不分開!
姐妹,永遠在心裡有一個位置!
姐妹,會陪你走到永久!
一聲姐妹大過天!
青春該如何定義呢?看完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在想自己的青春是遠遠走去了,還是躲在身邊哪個不知名的角落裡,等待一聲呼喚就猛然跑了出來。
在共青團的定義中,15歲至28歲的人是青年;在國家統計局的標准中,15歲至34歲的人為青年;而世界衛生組織則在2013年確定新的年齡分段,44歲以下為青年人。
《陽光姐妹淘》的故事告訴我們,青春不該用年紀、皺紋和白發定義。或許,坐在補習班裡暮氣沉沉的孩子並不青春。明眸皓齒卻整日以淚洗面的少女並不青春。我覺得,像屏幕上的娜美和春花那樣,四十好幾了,還能一起瘋一起笑一起鬧,一起流淚和淘氣,面對死亡和病痛依然惡作劇,鼓起勇氣把畫像送給暗戀哥哥的中年婦女,很青春。
娜美是一個平常的家庭主婦,常被忙碌的丈夫忽略,被叛逆的女兒厭倦。看上去,她的日子如一杯涼白開,沒有味道和波瀾。但是,當她遇到了即將離世的閨蜜金花,找回了年少時「陽光」組合的成員,才重新回到自己也曾沸騰過、瘋狂過的青春。
最近似乎格外流行這類青春懷舊電影。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到《致青春》,每一部都擊中我們的內心和淚點。讓我們發現,青春不是一個觸碰不到、遙不可及的夢,而是隨時隨地可以在屏幕上、回憶里、現實中、淚水和歡笑中漸漸蘇醒。
嬰兒肥的面頰、女神身邊的「電燈泡」、男生的絕緣體、容易害羞和臉紅,娜美常常讓我覺得似曾相識,彷彿看到十幾歲的自己。那時候,沒有柴米油鹽、一地雞毛,生活簡單到除了書本就是友誼,往往一點小事就覺得是地動山搖、天大的事情。像娜美一樣,只是秀智一個愛答不理的目光,就讓她糾結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直到疙瘩解開才豁然開朗。暗戀是最辛苦最甜蜜的部分。偷偷關注他的一切。為他一句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想要偶遇,撞見了卻臉紅得一個晚上都在發燙。現在的孩子,一個私信、一秒鍾的沖動就表白了吧,何必百轉千回。以前覺得天塌地裂的幾句話,現在未必看得那麼重。漫漫人生磨鈍了稜角,感情成了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不再那麼追求完美、認真執著。覺得合則聚、不合則散,何必費神費力地苦苦挽留?
那些年的姐妹也各奔東西了,最要好的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深圳,一個在重慶。說過要環游世界的我,卻留在了父母身邊。當年因為考到重慶、想家而哭得稀里嘩啦的瑩,因為一段愛情遠走他鄉。命運總是出人意料,像萬花筒永遠猜不透它將怎樣排列組合。回想起來,不是青春無悔,而是有太多的後悔。後悔沒有更珍惜彼此、沒有更多相聚和更多擁抱,後悔畢業那天滴酒不沾的自己沒有像舍友那樣喝個酩酊大醉,後悔沒有在春天裡多逃幾節課去爬學校的後山,後悔搬家時丟了ta好遠好遠寄來的明信片。唯獨不後悔對你說出心裡的喜歡,可知那句話幾乎耗盡了此生所有的勇氣。
青春一直都在,假如你見到喜歡的人還會臉紅,假如你的心裡始終跳動著追逐美好的夢想,假如你身邊還有一群能隨時淘氣的夥伴,假如你在夏天到來時還為一條新裙子而滿心歡喜……就算到了80歲,也可以過青年節,只要你願意。
5. 電影《陽光姐妹淘》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陽光姐妹淘》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許正應了張愛玲的這句話,才有了「姐妹淘」的存在吧。在一群理解你、欣賞你、關心你的人身邊,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吵過、一起鬧過,你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我想,這就是《歡樂姐妹淘》想要詮釋的真諦吧。
我曾這樣想過,當我們多年之後,找到了各自的工作,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擁有了可愛的孩子,回想起學生時代的生活,究竟有什麼事最值得留戀的。——朋友和戀人。
影片中已有一女的任娜美,在醫院偶遇不久於人世的好友夏春花,想起了中學時代「七公主」的歡樂生活。於是下定決心要讓從前的姐妹淘sunny組合25年後再相聚。
年過中旬,生活中的激情愈來愈少。因為青春一去不復返。而這群好姐妹,因為再相聚,找回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我想,那便是愛。
最後,春花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可她是開心的,因為在離開之前,她和sunny一起,又年輕了一回。青春,就是這樣。
就像葬禮上她們跳的那段舞蹈,愉快而幽默。我想,春花會帶著這份快樂,活在每個姐妹淘的心中。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樣,他們是sunny,她們是陽光的。
比起中年的她們,青年的我不知道未來是怎樣。只是,我想像他們一樣,有一群可愛的姐妹淘,陪我一起瘋狂。她們也許會欺負我,嘲笑我,卻總會在我受欺時為我出頭,也會在我受傷時陪我哭。
總說朋友是一輩子的,而能稱得上是朋友的,也只有那麼幾個。也許不能陪伴你一輩子,卻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為你的生活增添一份與眾不同的色彩。
想像一下,當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躲在房間里,穿起稚嫩的學生制服,捂著嘴偷笑著兒時曾做過的壞事和傻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青春該如何定義呢?看完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在想自己的青春是遠遠走去了,還是躲在身邊哪個不知名的角落裡,等待一聲呼喚就猛然跑了出來。
在共青團的定義中,15歲至28歲的人是青年;在國家統計局的標准中,15歲至34歲的人為青年;而世界衛生組織則在2013年確定新的年齡分段,44歲以下為青年人。
《陽光姐妹淘》的故事告訴我們,青春不該用年紀、皺紋和白發定義。或許,坐在補習班裡暮氣沉沉的孩子並不青春。明眸皓齒卻整日以淚洗面的少女並不青春。我覺得,像屏幕上的娜美和春花那樣,四十好幾了,還能一起瘋一起笑一起鬧,一起流淚和淘氣,面對死亡和病痛依然惡作劇,鼓起勇氣把畫像送給暗戀哥哥的中年婦女,很青春。
娜美是一個平常的家庭主婦,常被忙碌的丈夫忽略,被叛逆的女兒厭倦。看上去,她的日子如一杯涼白開,沒有味道和波瀾。但是,當她遇到了即將離世的閨蜜金花,找回了年少時「陽光」組合的成員,才重新回到自己也曾沸騰過、瘋狂過的青春。
最近似乎格外流行這類青春懷舊電影。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到《致青春》,每一部都擊中我們的內心和淚點。讓我們發現,青春不是一個觸碰不到、遙不可及的夢,而是隨時隨地可以在屏幕上、回憶里、現實中、淚水和歡笑中漸漸蘇醒。
嬰兒肥的面頰、女神身邊的「電燈泡」、男生的絕緣體、容易害羞和臉紅,娜美常常讓我覺得似曾相識,彷彿看到十幾歲的自己。那時候,沒有柴米油鹽、一地雞毛,生活簡單到除了書本就是友誼,往往一點小事就覺得是地動山搖、天大的事情。像娜美一樣,只是秀智一個愛答不理的目光,就讓她糾結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直到疙瘩解開才豁然開朗。暗戀是最辛苦最甜蜜的部分。偷偷關注他的一切。為他一句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想要偶遇,撞見了卻臉紅得一個晚上都在發燙。現在的孩子,一個私信、一秒鍾的沖動就表白了吧,何必百轉千回。以前覺得天塌地裂的幾句話,現在未必看得那麼重。漫漫人生磨鈍了稜角,感情成了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不再那麼追求完美、認真執著。覺得合則聚、不合則散,何必費神費力地苦苦挽留?
那些年的姐妹也各奔東西了,最要好的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深圳,一個在重慶。說過要環游世界的我,卻留在了父母身邊。當年因為考到重慶、想家而哭得稀里嘩啦的瑩,因為一段愛情遠走他鄉。命運總是出人意料,像萬花筒永遠猜不透它將怎樣排列組合。回想起來,不是青春無悔,而是有太多的後悔。後悔沒有更珍惜彼此、沒有更多相聚和更多擁抱,後悔畢業那天滴酒不沾的自己沒有像舍友那樣喝個酩酊大醉,後悔沒有在春天裡多逃幾節課去爬學校的後山,後悔搬家時丟了t好遠好遠寄來的明信片。唯獨不後悔對你說出心裡的喜歡,可知那句話幾乎耗盡了此生所有的勇氣。
青春一直都在,假如你見到喜歡的人還會臉紅,假如你的心裡始終跳動著追逐美好的夢想,假如你身邊還有一群能隨時淘氣的夥伴,假如你在夏天到來時還為一條新裙子而滿心歡喜……就算到了80歲,也可以過青年節,只要你願意。
又到一年五一時,剛過28歲生日,忽然覺得自己已經成熟得不能再懸著了,少了以往的那份激動與期待,更多的是自己的思考與情緒梳理。在刷牙那會,還有蹲廁所那幾分鍾,我想到了很多……
耳邊是不絕的車流聲音,有些煩躁,但無法打擾到我內心思緒的噴涌;QQ不斷跳出的對話,也不能阻止我撰寫文字的沖動。插上耳機,屏蔽對話,繼續我的世界。
昨晚看過舍友推薦的.《陽光姐妹淘》,講述了「陽光姐妹」團那五六個女生歷經20年的生活洗禮,追憶那瘋狂的高中歲月,到最後,在原來的領隊——夏春花的葬禮上團聚的故事。尋找與再聚的場景,真實得讓我甚至有些窒息,生活到底那麼殘酷,把原本那麼漂亮優雅的清純女孩,活生生變成了一個時時需要照顧孩子與老人的主婦;當上了「韓國小姐」又怎樣?最後連自己與孩子都居無定所,甚至還要看老闆臉色上班?原來那麼臭美的雙眼皮,如今成了粗俗的保險女……唯有主角,任娜美,還有那個臟話大王——珍熙,完成了華麗轉身,她們都嫁了好老公,成功人士,生活富裕,衣食無憂,所以才會覺得生活似乎平淡了些,想要去做點什麼——說到底,那些美夢,終究還是留給那些精神富有,而且物質富有的人們來實現的。自己富有了,才有可能去「想著做點什麼」,才會想著要去追尋那些將要遺失的美夢。
電影再次活生生地證明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哲理,而任娜美、夏春花,正是闡釋這一哲理的最好典例。想想自己,是否也有想過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今的自己,仍是孑然一身,我的未來會是怎樣?朋友心目中的我,又會是怎樣的呢?比照起電影中的角色,我確實做不了像春花那樣的大氣,大方,時刻以大姐大的形象出現在姐妹面前,但是,我是不是可以像娜美那樣,一如既往地保持那份純真、羞澀,心中充滿關愛,藏著故事,無處不透露著成熟女人的優雅,美麗,智慧。溫柔的一抹笑,偶爾霸氣的一聲吼,讓你不得不折服於她的多面與精彩。我喜歡這樣的女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女人。
到最後,最拚命的春花,最早離開了大家,她,太拚命了,忘了照顧自己。留下一大筆財富,只得作為饋贈,分散給大家。從容做真實自己的娜美,成了最終的贏家,她從一個最後入團的陽光姐妹,變成了「領隊」的繼承者,延續了「陽光姐妹」的使命。
這是導演的安排,也似乎在告訴我們一些人生道理:細水長流般的堅持,也許才最能保持住本色,才能最終順利到達理想的大海。要永遠相信自己,愛自己的特色,靜默地一直向前流淌,也許不會像飛流瀑布那般激盪,但經歷過的重重險阻終會淬成你的智慧與魅力,助你從容地走向成功。
「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
想要自己的生活是怎樣,其實真的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像《淋雨一直走》里所唱的,人應該都有夢,有夢就別怕痛,就算有尖酸的耳語評論,有讓你受傷的挫折,但是仍要鼓起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要不然,多年之後,你回想起今天的自己,你會多麼後悔,多麼扼腕嘆息。
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逃避與退縮,要和懷疑與恐懼做斗爭,才能真正突破自己的局限,一步步蛻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自己喜歡的那樣。
對於愛情,我不奢望太多,但並不代表我就可以隨便找個人就嫁了,甚至彼此都沒什麼話可說。看到對方做不完的體力活,我不忍看到,也不願和TA過這樣的日子。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我想要的又是什麼呢?拒絕了家人的急切關懷,拒絕了這個人的熱情,我又該走向何方?
感情讓我迷茫,甚至讓我蒙蔽了雙眼,看不清腳下的路。
懸著的心,讓我難受;想要定下來,卻不知如何安定。是回家,還是繼續留守鵬城,積攢一點財富再回家?
最難受的感受莫不過於此,不知道該選擇放棄還是繼續等待。怎麼做,才能既保持自己的獨立,又不讓親友有過多擔憂?我想,就在這個月,最晚到5月中旬,我必須有個最終決定了,不能再遲疑猶豫,瞻前顧後了。
說實話剛看到這部影片名字的時候感覺這一定是部爛片,否則取名怎麼如此隨意。但是看下去就會發現為什麼這部影片能夠在豆瓣一直保持8.8的高分。
在我看來這部兩個多小時的影片就是人生的縮影,即使老去,青春也值得回憶。影片講述的是曾是中學「七公主」sunny小團體成員,25年後為人婦為人母時再次重逢相聚,回憶青春記憶的故事,導演採用了現實和回憶交錯的結構方式,讓人更加充滿代入感。
影片一共有兩條線,年少的她們和25年後的她們,年少的她們組成了sunny,充滿了夢想,因為有朋友的支持鬥志昂揚,25年後的她們各奔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已成為家庭主婦的娜美在去醫院探望母親時偶然重逢了身患絕症住院的春花,只有兩個月生命的她希望能再見成員們一面,於是開啟了尋找之旅,也喚起了青春的回憶。
之前看這部影片的一個影評,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重逢像一個把手,拎起年少回憶,提醒自己,曾經有多麼張狂地青春。」看著她們的故事,能夠聯想到自己的青春時期,雖然規規矩矩,但是也干過一些現在回想起來啼笑皆非的事情,由於不滿學校偷偷補課,不讓我們休息,我們幾個好朋友偷帶在校園的花壇里打電話向教育局打電話告狀,沒想到剛掛了電話就被教導主任看到了,當時簡直嚇得不敢說話,一整個禮拜都過的提心吊膽,現在想起來就想笑。每次只有看到這樣的影片,平日里壓藏在心裡最深處,好好保護著的事情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會翻起來回憶回憶。
6. 求一個電影《網迷少年》的觀後感600字
一個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年輕、漂亮的女老師,一個陽光般的女孩,在准備跳槽時,卻受任擔任初一的一個亂班的班主任。她利用自身的優勢,孩子們迷戀網路的特點,引導孩子們利用網路學習、生活。我在引導孩子們寫觀後感時,沒有一個說不喜歡的,吳天昊還「揚言」:我們又學會了一種新的玩耍方式,周老師你不會不支持吧。更多的孩子是一種憧憬,因為,他們更多的是游離在電腦的邊緣,至於其中的樂趣,鑒於家長、老師的管束,以及自身條件的限制,他們還感受不到。從另一個角度,這部電影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導向。
收獲之二:影片給我們呈現了新型的師生關系,老師值得一看。我們常說什麼「一桶水」,與孩子們溝通時,你如果是時代的落伍者,不知道卡通、不了解孩子中的流行,你和你的學生有什麼對話的基礎。如果你穿得像他們家的保姆,雖然樸素,他們真的願意和你聊天嗎?在孩子們面前,老師應該是陽光、健康、知性、穩重的代名詞。同時,21世紀是網路橫行的時代,我們得從頭學起,在互聯網上,對孩子進行引導,學習、交友、溝通,讓他們少走彎路,避免走入歧途,是老師的一門必修課。作為老師,我除了用傳統的方式教他們認識生字、寫一些嫩拙的短文外,我還能引導他們什麼?因此,網路教學不應是口號和皮毛。
收獲之三:影片復印了幾種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家長值得一看。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如蘭洋的媽媽。難怪蘭洋會發出「我的生活我做主」的呼喚。有的家長只顧自己享受,如小樂的媽媽。網吧便成了那些孩子的「家」。更多的是像大偉的家一樣,家庭穩定,生活艱難,只有真正了解父母辛酸的勞動後,那些孩子才知道奮斗的動力。孩子們都很羨慕影片中的歡歡。她是一個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她的媽媽是一位兒童音樂家。她與媽媽是母女,更是朋友。坐在椅子上,我邊看邊浮現我和漫漫相處的鏡頭。我也力圖讓漫漫感受到與媽媽之間的平等,很多時候,我們也是這樣做的。陪她下棋、畫畫、跳橡皮筋、郊遊、逛書店。但是,作為老師,我也有些許無奈,對女兒未來的構思就像對學生一樣,只是多了溺愛和一些放任,有多少局限性,我也說不清。教育是遺憾的藝術,如果我不是老師,或許漫漫會收獲更多。
現在上網的孩子多,有的家長不管。
今天我觀看了影片《網路少年》,該影片講述了一群沉迷於網路的學生根本不理父母,在班主任和家長的合適教育下,化解了孩子與家長的隔閡,引導孩子正確網路,找回親情的故事.其中有一個人物向大偉,剛開始時根本不理父母,後來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也重新認識了父親,而他的父親在老師的幫助下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兒子.後來大偉的父親下崗了,但他們父子卻越發相親相愛.
這部影片實在感人至深,主要情節除上述外,還有這些孩子的班主任為了這些孩子而與男朋友鬧翻,離家出走等.其中的一些情節更是催人淚下,幾乎就要"人語三聲淚沾裳"了.
這部影片關於教育方面的思想,也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其中關於號 他們一起創建網站更是一項聰明之舉.數千年前的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任何學問),知道它的不如喜歡它的,而喜歡它的又不如把它當成一種樂趣的人.我們玩電腦游戲或其它以此為樂的事情,總是能很快學會.而對那些我們所不感興趣的事情,則非常難學會.這不正對應了孔子說的那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嗎
關於網路,則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應用得好,那麼他就能給我們造福,如我就時常上網查閱資料,了解最新的時事動態.但是網路用得不好的話,那麼它害人的一面就會顯露出來. 現在不是常有一些關於沉迷游戲造成危害的新聞報道嗎 如果沉迷於游戲世界之中,那麼人就會不再想起其它的事.我們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一旦沉迷游戲不但會成績下降,而且我們的心理也會受到嚴重損害.至於電腦對眼睛的傷害,那更是不要我多說了.
還是回歸影片.劇中有一位母親,她望子成龍,終日在兒子耳畔念叨著:"加緊學習",最終導致了兒子無法忍受而撲床大哭.後來這位母親終於明白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將原准備買禮物的錢給兒子自己支配.這個孩子歡心不已.看到這里,我想一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應該不會再給子女造成極度沉重的負擔.因為他們對物極必反這個道理還是領會得出的.如果一個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學習沒有一絲休息的時,那麼他(她)的只是一台答題和學習的機器,他(她)必神經然高度緊張,極有可能因壓力重而突然死亡.就算他考入了好的大學,他也無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保持一份好的工作,因為他沒有一點實踐能力.而現代企業要求的是高素質人才,而不是一台"學習機器".如果我辦企業是不會要這種人的,因為他(她)不會給企業帶來利潤.
劇中描述了那篇關於自主的文章受到各界關注的事情,這為什麼會受到各界的關注呢 因為我國大多數家長並未給孩子自主權,搞一言堂,獨裁製.所以自主才成了新鮮事.這放在國外也是新鮮事:家長怎麼能剝奪孩子的子主權 當然,這是東西兩種文化的差劇造成的.從漢至清的兩千多年歷史中國一直以儒教為國教,奉行"忠孝節義",甚至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這種極端封建思想.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一點自主權,那麼人會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有不少孩子,在物質上很憂裕,但在精神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奴隸.
電影的內容:是講一位計算機專業老師,學校讓他教一個特殊班,這個班的學生既跳皮,電腦技術又好,成天與電腦為伴的學生。後來老師發現他們的網癮很重,就不顧一切的去幫助孩子們解除網迷,最終把他們都給教好了,從此以後很少去網吧!我覺得電影中的這位老師真是太了不起了,為了一群貪玩的學生,忽略了家裡的大小事情,要是每位老師都像他一樣來幫助這些網迷孩子們就好了。看了那群跳皮的學生,上網那麼入迷,天天住在網吧一玩就是一個晚上,這些壞習慣都是從我們這個時候不知不覺形成的。所以我們大家要從每一個細節做起,不能像電影里的學生那樣。我們每天最多玩兩個小時,充分利用電腦的好處,可以在電腦上排一些節目等。要多看看書,發表一些作文,這樣就可以避免學壞了,還可以讓電腦幫你提高學習成績。
觀看這部電影我收獲了不少知識,以後我要多看一些像這樣有用的電影。
7. 《陽光姐妹淘》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陽光姐妹淘》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完了《陽光姐妹淘》後,被姐妹深情深深感動了。
問,人生中,有幾位是真心朋友呢?問,人生中,有幾位朋友會陪你走到最後呢?問,人生中,什麼情是最重要的呢?答:姐妹情。朋友最終升級到姐妹,姐妹,最沒有血緣關系的親人。《陽光姐妹淘》中,春花,娜美,玫瑰,秀智,福姬,金玉,珍熙組成了「Sunny」組合,春花是女子高中的老大,可是她沒有以大欺小,而是專為人打抱不平。娜美是轉學生,除了「Sunny」成員其他人總是欺負她,春花則是把她當成親妹妹一樣看待。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可是有一天,班裡的的一位「吸毒少女」來找娜美的麻煩,被春花看見,秀智這時出現,可是吸毒少女卻用玻璃片把秀智的臉給劃破,秀智流了好多血,被送到了醫院,校長把「Sunny」成員退學。可她們宣誓要永遠在一起!
二十年後,等娜美無意間在醫院里見到了春花,可春花卻得了絕症,,但她的最終願望是找齊「Sunny「成員,等娜美找到成員後,春花卻去世了。
這份友情怎麼不讓人心疼呢?問天底下,連最親的人都想互相算計,這份友情還會算什麼呢?
我的好姐妹叫胡夢瑩,不是別人,就是咱們的饅頭(我叫飯團)。她就是一個不會算計的人,很善良也很誠實的人。和她在一起,我會覺得她就像我的親姐姐一樣照顧我。在玩耍時她叫我小心,在學習中她叫我細心。
姐妹,純潔得像水一樣!
姐妹,一輩子都不分開!
姐妹,永遠在心裡有一個位置!
姐妹,會陪你走到永久!
一聲姐妹大過天!
說實話剛看到這部影片名字的時候感覺這一定是部爛片,否則取名怎麼如此隨意。但是看下去就會發現為什麼這部影片能夠在豆瓣一直保持8.8的高分。
在我看來這部兩個多小時的影片就是人生的縮影,即使老去,青春也值得回憶。影片講述的是曾是中學「七公主」sunny小團體成員,25年後為人婦為人母時再次重逢相聚,回憶青春記憶的故事,導演採用了現實和回憶交錯的結構方式,讓人更加充滿代入感。
影片一共有兩條線,年少的她們和25年後的她們,年少的她們組成了sunny,充滿了夢想,因為有朋友的支持鬥志昂揚,25年後的她們各奔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已成為家庭主婦的娜美在去醫院探望母親時偶然重逢了身患絕症住院的春花,只有兩個月生命的她希望能再見成員們一面,於是開啟了尋找之旅,也喚起了青春的回憶。
之前看這部影片的一個影評,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重逢像一個把手,拎起年少回憶,提醒自己,曾經有多麼張狂地青春。」看著她們的故事,能夠聯想到自己的青春時期,雖然規規矩矩,但是也干過一些現在回想起來啼笑皆非的事情,由於不滿學校偷偷補課,不讓我們休息,我們幾個好朋友偷帶在校園的花壇里打電話向教育局打電話告狀,沒想到剛掛了電話就被教導主任看到了,當時簡直嚇得不敢說話,一整個禮拜都過的提心吊膽,現在想起來就想笑。每次只有看到這樣的影片,平日里壓藏在心裡最深處,好好保護著的事情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會翻起來回憶回憶。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許正應了張愛玲的這句話,才有了「姐妹淘」的存在吧。在一群理解你、欣賞你、關心你的人身邊,一起哭過、一起笑過、一起吵過、一起鬧過,你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我想,這就是《歡樂姐妹淘》想要詮釋的真諦吧。
我曾這樣想過,當我們多年之後,找到了各自的工作,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擁有了可愛的孩子,回想起學生時代的生活,究竟有什麼事最值得留戀的。——朋友和戀人。
影片中已有一女的任娜美,在醫院偶遇不久於人世的好友夏春花,想起了中學時代「七公主」的歡樂生活。於是下定決心要讓從前的姐妹淘sunny組合25年後再相聚。
年過中旬,生活中的激情愈來愈少。因為青春一去不復返。而這群好姐妹,因為再相聚,找回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我想,那便是愛。
最後,春花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可她是開心的,因為在離開之前,她和sunny一起,又年輕了一回。青春,就是這樣。
就像葬禮上她們跳的那段舞蹈,愉快而幽默。我想,春花會帶著這份快樂,活在每個姐妹淘的心中。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樣,他們是sunny,她們是陽光的。
比起中年的她們,青年的我不知道未來是怎樣。只是,我想像他們一樣,有一群可愛的姐妹淘,陪我一起瘋狂。她們也許會欺負我,嘲笑我,卻總會在我受欺時為我出頭,也會在我受傷時陪我哭。
總說朋友是一輩子的,而能稱得上是朋友的,也只有那麼幾個。也許不能陪伴你一輩子,卻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為你的生活增添一份與眾不同的色彩。
想像一下,當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躲在房間里,穿起稚嫩的學生制服,捂著嘴偷笑著兒時曾做過的壞事和傻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今晚看過了韓國影片《陽光姐妹淘》,首先不得不誇贊導演能夠成功抓住觀眾的心力造的無數巧合是比較成功的。比如一場場的打架吵架,任娜美對俊浩的偷偷喜歡,秀智和娜美一起痛哭,秀智被劃傷臉,春花痛得像發瘋了一樣的場景,這類小高潮很多但是不雜,讓人覺得理所當然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只要是如同劇中所說「有歷史的人」看這部戲就一定能夠感受裡面的細枝末節,這也是這部戲最成功的地方:真誠。即使不少細節在別人看來稍顯誇張。
影片的情緒把握很到位,這可以看作是一部喜劇片,但片中有不少淚點,一不小心還真容易被擊中,特別是片尾的葬禮和秀智的不幸遭遇,真的會觸動不少觀眾的淚點這部片子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韓國小清新,而是讓你看完後會笑中帶淚。它讓你在這夢幻般的120分鍾內重拾那本早已發黃的青春流水賬,並細膩地表現出來,一次次地擊中你心底最柔軟的部位,讓你不自覺地緬懷起久違的青春情懷,而更讓人意外的是沒想到男導演能拍出這么細膩的女子友情片來,實屬難得。用懷舊的方式來處理人物關系,以青春為主線,同時對照中年婦女的生活狀態,命運境遇各不相同,自然讓人唏噓不已。
青春該如何定義呢?看完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在想自己的青春是遠遠走去了,還是躲在身邊哪個不知名的角落裡,等待一聲呼喚就猛然跑了出來。
在共青團的定義中,15歲至28歲的人是青年;在國家統計局的標准中,15歲至34歲的人為青年;而世界衛生組織則在2013年確定新的`年齡分段,44歲以下為青年人。
《陽光姐妹淘》的故事告訴我們,青春不該用年紀、皺紋和白發定義。或許,坐在補習班裡暮氣沉沉的孩子並不青春。明眸皓齒卻整日以淚洗面的少女並不青春。我覺得,像屏幕上的娜美和春花那樣,四十好幾了,還能一起瘋一起笑一起鬧,一起流淚和淘氣,面對死亡和病痛依然惡作劇,鼓起勇氣把畫像送給暗戀哥哥的中年婦女,很青春。
娜美是一個平常的家庭主婦,常被忙碌的丈夫忽略,被叛逆的女兒厭倦。看上去,她的日子如一杯涼白開,沒有味道和波瀾。但是,當她遇到了即將離世的閨蜜金花,找回了年少時「陽光」組合的成員,才重新回到自己也曾沸騰過、瘋狂過的青春。
最近似乎格外流行這類青春懷舊電影。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到《致青春》,每一部都擊中我們的內心和淚點。讓我們發現,青春不是一個觸碰不到、遙不可及的夢,而是隨時隨地可以在屏幕上、回憶里、現實中、淚水和歡笑中漸漸蘇醒。
嬰兒肥的面頰、女神身邊的「電燈泡」、男生的絕緣體、容易害羞和臉紅,娜美常常讓我覺得似曾相識,彷彿看到十幾歲的自己。那時候,沒有柴米油鹽、一地雞毛,生活簡單到除了書本就是友誼,往往一點小事就覺得是地動山搖、天大的事情。像娜美一樣,只是秀智一個愛答不理的目光,就讓她糾結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直到疙瘩解開才豁然開朗。暗戀是最辛苦最甜蜜的部分。偷偷關注他的一切。為他一句話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想要偶遇,撞見了卻臉紅得一個晚上都在發燙。現在的孩子,一個私信、一秒鍾的沖動就表白了吧,何必百轉千回。以前覺得天塌地裂的幾句話,現在未必看得那麼重。漫漫人生磨鈍了稜角,感情成了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不再那麼追求完美、認真執著。覺得合則聚、不合則散,何必費神費力地苦苦挽留?
那些年的姐妹也各奔東西了,最要好的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深圳,一個在重慶。說過要環游世界的我,卻留在了父母身邊。當年因為考到重慶、想家而哭得稀里嘩啦的瑩,因為一段愛情遠走他鄉。命運總是出人意料,像萬花筒永遠猜不透它將怎樣排列組合。回想起來,不是青春無悔,而是有太多的後悔。後悔沒有更珍惜彼此、沒有更多相聚和更多擁抱,後悔畢業那天滴酒不沾的自己沒有像舍友那樣喝個酩酊大醉,後悔沒有在春天裡多逃幾節課去爬學校的後山,後悔搬家時丟了ta好遠好遠寄來的明信片。唯獨不後悔對你說出心裡的喜歡,可知那句話幾乎耗盡了此生所有的勇氣。
青春一直都在,假如你見到喜歡的人還會臉紅,假如你的心裡始終跳動著追逐美好的夢想,假如你身邊還有一群能隨時淘氣的夥伴,假如你在夏天到來時還為一條新裙子而滿心歡喜……就算到了80歲,也可以過青年節,只要你願意。
又到一年五一時,剛過28歲生日,忽然覺得自己已經成熟得不能再懸著了,少了以往的那份激動與期待,更多的是自己的思考與情緒梳理。在刷牙那會,還有蹲廁所那幾分鍾,我想到了很多……
耳邊是不絕的車流聲音,有些煩躁,但無法打擾到我內心思緒的噴涌;QQ不斷跳出的對話,也不能阻止我撰寫文字的沖動。插上耳機,屏蔽對話,繼續我的世界。
昨晚看過舍友推薦的《陽光姐妹淘》,講述了「陽光姐妹」團那五六個女生歷經20年的生活洗禮,追憶那瘋狂的高中歲月,到最後,在原來的領隊——夏春花的葬禮上團聚的故事。尋找與再聚的場景,真實得讓我甚至有些窒息,生活到底那麼殘酷,把原本那麼漂亮優雅的清純女孩,活生生變成了一個時時需要照顧孩子與老人的主婦;當上了「韓國小姐」又怎樣?最後連自己與孩子都居無定所,甚至還要看老闆臉色上班?原來那麼臭美的雙眼皮,如今成了粗俗的保險女……唯有主角,任娜美,還有那個臟話大王——珍熙,完成了華麗轉身,她們都嫁了好老公,成功人士,生活富裕,衣食無憂,所以才會覺得生活似乎平淡了些,想要去做點什麼——說到底,那些美夢,終究還是留給那些精神富有,而且物質富有的人們來實現的。自己富有了,才有可能去「想著做點什麼」,才會想著要去追尋那些將要遺失的美夢。
電影再次活生生地證明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哲理,而任娜美、夏春花,正是闡釋這一哲理的最好典例。想想自己,是否也有想過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今的自己,仍是孑然一身,我的未來會是怎樣?朋友心目中的我,又會是怎樣的呢?……比照起電影中的角色,我確實做不了像春花那樣的大氣,大方,時刻以大姐大的形象出現在姐妹面前,但是,我是不是可以像娜美那樣,一如既往地保持那份純真、羞澀,心中充滿關愛,藏著故事,無處不透露著成熟女人的優雅,美麗,智慧。溫柔的一抹笑,偶爾霸氣的一聲吼,讓你不得不折服於她的多面與精彩。我喜歡這樣的女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女人。
到最後,最拚命的春花,最早離開了大家,她,太拚命了,忘了照顧自己。留下一大筆財富,只得作為饋贈,分散給大家。從容做真實自己的娜美,成了最終的贏家,她從一個最後入團的陽光姐妹,變成了「領隊」的繼承者,延續了「陽光姐妹」的使命。
這是導演的安排,也似乎在告訴我們一些人生道理:細水長流般的堅持,也許才最能保持住本色,才能最終順利到達理想的大海。要永遠相信自己,愛自己的特色,靜默地一直向前流淌,也許不會像飛流瀑布那般激盪,但經歷過的重重險阻終會淬成你的智慧與魅力,助你從容地走向成功。
「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
想要自己的生活是怎樣,其實真的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像《淋雨一直走》里所唱的,人應該都有夢,有夢就別怕痛,就算有尖酸的耳語評論,有讓你受傷的挫折,但是仍要鼓起勇氣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要不然,多年之後,你回想起今天的自己,你會多麼後悔,多麼扼腕嘆息。
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要逃避與退縮,要和懷疑與恐懼做斗爭,才能真正突破自己的局限,一步步蛻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自己喜歡的那樣。
對於愛情,我不奢望太多,但並不代表我就可以隨便找個人就嫁了,甚至彼此都沒什麼話可說。看到對方做不完的體力活,我不忍看到,也不願和TA過這樣的日子。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可是,我想要的又是什麼呢?拒絕了家人的急切關懷,拒絕了這個人的熱情,我又該走向何方?……
感情讓我迷茫,甚至讓我蒙蔽了雙眼,看不清腳下的路。
懸著的心,讓我難受;想要定下來,卻不知如何安定。是回家,還是繼續留守鵬城,積攢一點財富再回家?
最難受的感受莫不過於此,不知道該選擇放棄還是繼續等待。怎麼做,才能既保持自己的獨立,又不讓親友有過多擔憂?我想,就在這個月,最晚到5月中旬,我必須有個最終決定了,不能再遲疑猶豫,瞻前顧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