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勵志電影觀後感800字
最新電影《中國合夥人》正在熱映中,《中國合夥人》電影的背景是在大時代即20世紀80年代的時間,《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人物是三個為夢想而奮斗的年輕人,《中國合夥人》電影講述的故事是在大時代背景下三個年輕人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的青春勵志故事。
電影《中國合夥人》是香港著名導演陳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個年輕的人的分別為鄧超、黃曉明、佟大為。一個香港導演與三個內地實力演員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通過電影《中國合夥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而三個實力演員又因一個女人而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個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後宮大戲《甄嬛傳》中熹貴妃的扮演者孫儷。有人曾這樣總結過,她雖然沒有現身影片任何畫面,卻是《中國合夥人》背後的女人。黃曉明+孫儷=新上海灘,佟大為+孫儷=玉觀音, 鄧超+孫儷=幸福像花兒一樣。都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霸氣的女人。而這個不僅霸氣而又成功的女人後的男人們的電影《中國合夥人》將更上一層樓。
電影《中國合夥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選擇了典型的人物:土鱉、海龜、憤青。這樣三個人物身上有著他們特有的人物性格與特質,而即使是不一樣的人物,但大家都會擁有自己的夢想,都會有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也會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而我們擁有為夢想而執著而奮斗而堅持的勇氣和動力都一樣。
小編也特別為大家整理了最新勵志電影《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尋夢想的電影《中國合夥人》是否也可以找到與自己共鳴的地方,是否也會在電影《中國合夥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還沒有觀後電影《中國合夥人》,那你可以通過大家對《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先感受一個電影《中國合夥人》帶給大家的觸動與思考。——其他勵志故事、名言、感悟在「918勵志網」上看
㈡ 求一篇中國合夥人的觀後感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你只有拚命的向前游。
——成東青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後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衊時的冷靜,而是他敢於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裡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麼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像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麼。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像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麼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後成功的年輕人。
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朴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影片開始以孟曉駿為第一人稱敘述後,很難在成東青身上看到當年那個青澀的大學生,他是那麼優秀的一個企業巨頭,話語中透著沉穩。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也是最根本的創業者,雖然創辦新夢想並非他提出來,但他自始至終都堅持著新夢想,從未放棄。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後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麼冷靜、淡定的一個。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孟曉駿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麼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麼,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有人說曉駿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可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人又有什麼不對嗎?年輕需要挑戰,而孟曉駿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相信自己能夠去改變的人。他的夢想曾是去考去美國並定居在那裡,而在美國這樣一個按下「快進」鍵的國家,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孟曉駿看到了生存的不易,為了生活他受到了以前從未體會過的艱辛和艱難,所以才有了他日後在新夢想中的軍師地位。在三個人中,他的生活看似最一帆風順,良好的家境,完美的愛情,而且是三人中最先拿到出國簽證的人,可他經歷的屈辱絕不比成東青少。他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是有些冷漠,但他對於創業絕對是滿腔熱情。他的夢想其實不是出國,不是辦新夢想,不是賺錢,他要的其實是尊嚴。他的夢想是讓美國這個無數中國學生夢想的國家看到:中國學生有出息,有尊嚴,中國學生不是為了留在美國而去美國,中國學生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自己的國家。
孟曉駿在片中一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在簽證課堂上站起來頂撞老師的「too young, too naive」,之後收拾東西揚長而去。那一刻我甚至想為他叫好,這不是叛逆,這是追求真理。孟曉駿敢於去反抗,他平時甚至有些代事冷漠不愛說話,但他會去對他不滿意的事情說出自己的觀點,哪怕這會受到異常嚴厲批判。曉駿永遠都知道自己該取捨什麼。他知道在面對基本的生活時他需要放棄什麼,堅持什麼,他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不斷在更新,不斷在改變的世界。我想孟曉駿曾經是自私、目中無人的,曾經是心懷壯志要去圓夢美國的,但經歷了真正的生活,他成為了新夢想中最堅固的奠基。我想他的青春才是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青春,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去挑戰的青春。我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因為他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無憾。
夢想是什麼,曉駿心裡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
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願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㈢ 電影《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傳記電影《中國合夥人》講述了成冬青、孟曉俊、王陽、三人創辦「新夢想」英語學校的故事,從一文不名的大學畢業生到身家過億的教育企業家,影片展現了中國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巨變,從一間簡陋到極點的英語補習班,發展成學員數十萬的英語培訓集團,這是一個中國夢實現的過程。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別由黃曉明飾成冬青、鄧超飾孟曉俊,佟大為飾王陽。成冬青是三人創業的帶頭大哥,承擔最多,但成冬青也是孟曉俊事業藍圖發展的最大阻力,兩人就新夢想公司上市的問題爭論了將近十年之久。成冬青是保守派,不想上市分權;孟曉俊是激進派,希望上市能夠擴大公司規模。兩人的角力幾乎也把友誼給搭了進去。
單說鄧超演繹的孟曉俊,當初三人同校時,孟曉俊品學兼優,他父親和爺爺都曾遠赴美國留學,他自然也很容易申請到出國留學,顯然在20世紀80年代初,孟曉俊是作為天之驕子而存在的。他的朋友王陽顧著泡妞,成冬青忙著解決生活起居和戀愛問題,比起孟曉俊真是差的太遠了。
影片中孟曉俊的人生轉折就是出現在美國,他到美國並沒有什麼優勢,在餐廳當服務員還是BUSBOY那個級別,就是餐廳里專門收盤子的,小費都沒有資格拿。這段歷史看起來尤為心酸,鄧超表演時從眼神到動作都在流露出一種無奈的辛苦,但為了夢想,孟曉俊不得不堅持下去。這段戲之所以這么豐滿,是因為導演陳可辛把自己的人生經歷編入電影,孟曉俊這個人物有他的人生一部分。
《中國合夥人》沒有把電影拍成溫情勵志向上的風格,影片中三個好友在企業發展上的意見分歧很大,甚至還要分道揚鑣,這種處理手法比較難得,也顯得更為真實。利益其實最容易暴露人的本性,所以生意場的有一句忠告就是:「不要和好友做生意。」可能幾十年的朋友,一次生意就能鬧得決裂,人的情感很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所左右。孟曉俊、成冬青、王陽經歷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最終還能夠聯手打造新夢想公司,這樣的友情也顯得彌足珍貴。
鄧超這次飾演的角色孟曉俊很有趣,因為這個人物的性格是有明顯變化的,最初是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後來又變成有苦難言的留學生,再後來是發展受阻的企業高層,鄧超通過富有層次的情緒和狀態演繹出孟曉俊這個人物的變化,可以說,他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㈣ 求 [中國合夥人]電影,觀後感2500字。求手打。不雷同。
調成泛黃色調,溫火熱煮青蔥歲月,
《中國合夥人》里有舊時代熱血青春;三個青年從
一無所有到身家萬貫,這是一部勵志大片;橫跨幾個年代,裡面有時代的斷截面;
還有始亂
終棄的愛情,有始至終的友情„„陳可辛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什麼都沒講徹底。或許,
其實
是這樣,
他並不想說這么多,
他只是覺得要堆砌這么多,
因為這些對票房可能有益。
經過
《武
俠》和《血滴子》
(監制)或小或大的失敗教訓,他對失敗產生前所未有的恐懼,迫不及待
想找個機會消除挫敗感。
陳可辛擅長刻畫情感,
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點的群體情懷,
他所有的電影都在圍著情感
打轉,
即便在嘗試拍攝中國式大片時,
類型電影的框架也壓制不住他對情感的突出關注。
這
是陳可辛最大的優點,他懂得人性的復雜,情感的美好與哀愁。可惜在《中國合夥人》里,
他並沒發揮出上好狀態,
成冬青、
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性格和關系變化,
包括他們各自的愛
情,除了偶現的動人妙筆,幾乎全靠旁白幫忙。在講述方式上,我沒見過這么笨、這么匆忙
的陳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厭煩,簡直退化到早期作品《雙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
泛濫。
設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
僅藉助於畫面和情節,他們三人的性格和
情誼差不多會坍塌。
過於依賴旁白,
就像強行灌輸的評述,
生硬地為觀者構建對主角們的印
象。
作為北上拍片的港區導演,
對於影片營造的上世紀八、
九十年代的時代質感,
當給予一
些表揚,
這也是陳可辛從不失手的地方。
不像別的香港導演到了內地,
港味與陸味倉促雜交,
如蹩腳的國語配音一樣令人難受,
陳可辛的
《如果·
愛》
、
《武俠》
,
包括這部
《中國合夥人》
,
並沒出現不自然的怪異問題。當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內核精神。王陽是個文青,留著長
發,有觀眾向陳可辛提問,王陽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詩人海子是誰。這個無
關緊要的事實,
泄露了很多秘密,
可解釋三個人物沒有人格
(不一定是高尚的)
魅力的原因。
陳可辛終究對人物的外在和內在設定有距離感,
他做了功課,
但視野和經驗不夠。
王陽的文
青范,
孟曉駿的世家子弟樣貌,
成冬青艱難求學的漫畫式描述,均流於類型片的套路化,盡
管他們的形象借鑒了現實人物。
校園、創業、泡妞、決裂,自從預告片曝光,就可推斷《中國合夥人》可能和大衛·芬
奇講述
Facebook
創始人故事的《社交網路》有關聯。出來的成品,果然證實了這個猜測,
《中國合夥人》偷了《社交網路》不少東西,這真令人尷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師對峙的
戲及對整個電影的牽引作用,和《社交網路》如出一轍。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斷,
《中國合夥
人》
的誕生,
就是
《社交網路》
催生的產品。
主創照著
《社交網路》
的樣子,
找適合的故事,
左轉右拐到了新東方俞敏洪他們的頭上。
㈤ 求一部好電影的觀後感,高中水平,800-1000字左右
中國合夥人電影觀後感800字
電影《中國合夥人》影片的結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乾媽事已至此,眼眶終究還是濕潤了,不是那種強烈的感動或者悲傷,而是一種很奇怪的共鳴。
為什麼電影里帶來的共鳴是「奇怪」的呢?
關於我,離電影里那段青春距離還是挺遠的,那樣的裝扮,那樣的校園,那樣的圖書館,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從未想過去美國,更是沒碰過托福,沒碰過GRE,大學里每天都在吃喝玩樂看著苦逼的背單詞的室友,然後偷笑。再其次,我從未讀過新東方,哪怕新東方熱已經掛到了校園的每個角落,不愛讀書的我,都不為那些老師們的「笑話」所動,堅持打工、實習,愉快的繼續吃喝玩樂。最後,我沒有有著共同理想的好夥伴,也沒有想過自己去創業,闖出一片天,工作兩年了,還是各干各的,來去自在,兩袖清風。
我的青春,和電影里表達的,截然相反。
可讓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歲月看似離我的校園生活更接近,但它並沒有讓我有所感觸,反而是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的《合夥人》,反而是沒有在我的青春里呆過的陳可辛,把故事說進了回憶里,有笑有淚,令人欣喜。雖然吳君如笑著說陳可辛這部電影完全沒進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說,這次的回歸,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後後響了三遍掌聲,然後觀眾紛紛與陳可辛導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從50後到90後,居然個個都能從電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邊人的影子。一個老伯激動地說:我兒子當年在美國就是這么的苦啊!被開除了,然後一個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裡打個電話……一個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說,電影里的那一首首有關青春的歌曲,實在是勾起了校園的回憶……我說,電影里有一句台詞深深地撼動了我,具體記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沒有經歷過著一切,但依然會為這三個男人的夢想叫好;即便三個合夥人的英語發音實在是很「屌絲」,但依舊不會阻礙青春能量的迸發;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國合夥人》後還是覺得,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為青春不是帥哥美女的專屬,不是一代人的專屬,青春,屬於每個人,哪怕你是個二愣子,哪怕你是個純屌絲,哪怕我就是不愛背單詞。
如果肯定我的回答 請選為最佳答案 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㈥ 怎樣寫電影《中國合夥人》觀後感
今天去看了《中國合夥人》,剛看這電影名字不怎樣,就是沖著陳可辛導演去看的。但果然不負我所望,這部電影是今年至今我看過最好的一部國片。
《中國合夥人》的導演是陳可辛,配樂是金培達,攝影指導是杜可風,但是三位主演都是大陸的男演員,內容也完完全全是大陸的故事,不得不令我敬佩陳可辛是位真心做作品而不僅僅是為了撈錢的香港電影導演。
說說電影的三位主演黃曉明、鄧超、佟大為,老實說,他們仨的作品我沒看多少。黃曉明讓我最深刻的是《風聲》里的表演,鄧超是的《通天帝國》,佟大為是《奮斗》。不過他們在這部電影里的出演真心不錯,可以說是他們暫時的代表作。
黃曉明飾演的成東青,是典型的鳳凰男,窮困的農民出身,考了二次高考都失敗,為了考第三次,他的母親找了村子裡所有人借錢才供他讀完大學。這個故事裡的「新夢想」不得不讓我想起「新東方」,成東青也實在太像「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我曾經讀過俞敏洪北大演講的文稿無數次,我記得他說過:「我高考經過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為我落榜了兩次,最後一次很意外地考進了北大。我從來沒有想過北大是我能夠上學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塊聖地,覺得永遠夠不著。」成東青與俞敏洪的出身太相像了!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講還講過:「我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得了一場重病,這個病叫做傳染性侵潤肺結核。當時我就暈了,因為當時我正在讀《紅樓夢》,正好讀到林黛玉因為肺結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聲)我還以為我的生命從此結束,後來北大醫院的醫生告訴我現在這種病能夠治好,但是需要在醫院里住一年。我在醫院里住了一年,苦悶了一年,讀了很多書,也寫了六百多首詩歌,可惜一首詩歌都沒有出版過。」電影里,成東青也因肺結核住院一年,所以難免讓我把角色代入進去了。還是說回電影角色成東青,那種苦孩子出身的倔強被黃曉明詮釋得很好,一直被冠以偶像派的黃曉明居然把農民企業家演得這么像讓我感到意外。
鄧超飾演的孟曉駿,讓我看到鄧超氣質里的霸氣。孟曉駿是學校里的完美偶像,成績優異,才華出眾,擁有青梅竹馬的女友,很好的家世,後來成功拿到簽證到美國。貌似一帆風順的人,到了美國竟然連刷盤子時拿小費的資格都沒有,擁有一份給小白鼠喂葯的工作都已經是高人一等的生活了,龐大的落差打擊了他的尊嚴!徹底摧毀了他的美國夢。這角色也讓我聯想到本片導演陳可辛,陳可辛早年在美國求學刷過盤子、當過服務員,同樣歷經坎坷和辛酸,而且陳可辛凡事求完美的性格也和角色相像。感覺孟曉駿這個角色是他送給過去自己的禮物。
王陽由佟大為飾演,剛開始以為是在講李陽,後來發現沒有映射某個人,但是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一類人。王陽是浪漫派詩人,大學時交了個外國女友,雖然後來被甩了。但是他在自己婚宴里說的一句話讓我深深記住,大意大概是「一直以為自己是那種與眾不同的人,到後來才發現,原來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生活才是最值得的」。一個浪子在婚禮里居然說出:「真正的愛情都是平平靜靜就來了的,沒有那麼折騰的。」 聽後還是有點動人。
回來看了個數據:「這部影片的製作加宣傳費用,成本達七千萬人民幣。中影集團投資30%,陳可辛自己的工作室投資70%,後來陳可辛將股權分銷給其他公司之後,自己的股權比例降低到20%。據說陳可辛為拍攝此部電影,放棄了導演片酬。」而且像陳可辛這樣的大導演居然為了這部電影連跑十幾個城市宣傳,可見他的重視。可能就像他接受南都采訪說的:「其實我拍的就是我自己的美國夢。內地的美國夢和香港的美國夢沒什麼分別的。「九七」的時候很多香港人一定要去美國,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呢,那時候香港人要去美國變得比你們還要難。我根本就是拍自己。我從來沒有拍過關於自己的電影,《如果·愛》、《甜蜜蜜》都沒有那麼個人,這部是我拍電影以來最個人的一部。」
另外,電影出現了幾次「我們都太年輕,太天真 」,聽與我一同觀影的朋友說這是主席的金句。其實這句話最適合運用在剛出社會的我們90頭的這些人身上,這時候讓我想起柴靜那句「未曾長夜痛苦過的人不足以論人生」。其實,這部電影的核心還是在「夢想」身上,鄧超在戲里問過黃曉明幾次「你還有夢想嗎?」不禁讓我想起北島《波蘭來客》中:「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我特別怕這種感覺,就像電影《女朋友○男朋友》里曾經搞學生活動後來卻反學生運動的王心仁一樣,我害怕終有一天成為今天自己討厭的一類人。
這部電影里有一句很煽情的話:「如果皺紋終將刻在我們額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它刻在我們心上。」這句話的意思應該就像楊照寫給女兒的《我想遇見你的人生》里講到的「『老』是什麼?那就是:原本年輕時代的理想與夢想褪色了,現實與世俗的考慮在生命中愈來愈重要,關於品格與原則的堅持也就一天天地鬆弛了」吧。
《中國合夥人》結尾出現這樣一句話:「他們的故事,或許也是你的故事。」隨後列出一系列90年代出身的成功企業家,彷佛這個故事是向他們致敬般。
最後,贊美一下這部電影引用的大量經典歌曲,聽說為此導演還付了差不多600萬的版權費。
另外,這部電影最觸動的我其實還有一個,就是成東青與蘇梅的愛情。成東青對蘇梅痴心一片,本來蘇梅也是愛他的,但是最後還是敵不過現實,過去美國後還是和屌絲男成東青分手了,與外國人生了小孩。這樣的愛情很殘酷也很真實,我已經討厭《北京遇到西雅圖》《分手合約》那種童話般美好的愛情故事,我覺得那是教壞小孩子。現實生活真正的神仙眷侶都是讓人膜拜的,能成為享受平凡的愛侶已屬不易,大多人都是怨侶。我並不喜歡為完滿而完滿的結局,雖然我偏愛浪漫派作品,但是骨子裡還是相信現實的。
㈦ 中國合夥人觀後感200字
陳可辛的電影《中國合夥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片子徹底從最初的「藍翔技校」版屌絲病毒視頻中跳脫了出來,既徹底地勾起了70後80後的復古情懷,又迎合了90後對炫酷機智影像的追求,無論是劇情、攝像、剪輯的技術層面,還是演員表演、主旨設定等內容層面,影片之於今日的中國電影,都是高水準的。雖然無法超越《甜蜜蜜》那樣陳可辛的經典,亦足矣為趙薇同學樹立一個覘標——電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來評價的。
劇情設定無需多言,俞敏洪為代表的新東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闡釋一代人在友情、愛情、事業和東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後甚至直接PPT似的貼出了已經成長為如今社會精英階層的四五十歲老男人們的各個年齡對比圖。伴著《光陰的故事》勾人淚點的音樂,虛構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時代意義和現實落點,不過個人覺得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點,這個PPT製作的真的不夠精良,甚至還不如之前《廚子戲子痞子》結尾的老照片。
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中,陳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講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個海歸、一個文藝、一個屌絲,略顯標簽化的人物設定因為流暢緊湊的敘事而不顯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給影片加分不少。通過三個人在畫外音里的輪流主導來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學情景,配合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包袱,觀眾自然而然地就被帶入到了那個時代。
㈧ 夢想合夥人影評
《夢想合夥人》:夢想的童話
文/夢里詩書
夢想的價值在《夢想合夥人》中顯得如此廉價,自詡女權主義的女版「合夥人」實則有的只是浮誇造作的情感,電影只是淺薄的去揉合愛情,創業,友誼等多番元素,卻難以談何夢想的感動,猶如一場過家家游戲的創業更令人尷尬。
女性創業的命題,本是一個中肯的女權題材,但《夢想合夥人》借三位女性的合夥創業夢,卻並沒有契合這一命題做出為人感動甚哪怕僅只是令人信服的劇情,時代背景淪為了可有可無的噱頭,轉折節點全然沒有任何邏輯,創業過程的艱辛更只是一筆帶過,一家剛開沒多久的網站就能謀求上市等等虛假橋段的堆砌,更使電影猶如一場荒誕的閉門造車,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詮釋創業者的夢想,卻東拼西湊的硬要用嬌柔而出的熱血去粉飾一個假以女權的創業故事,如此夢想又怎會不為人空洞。
其實《夢想合夥人》想去表達的元素很多,但電影卻只懂得用最淺顯的手法去描繪,創業為主的核心故事已然是一個不近真實的游戲,關乎合夥人的概念最終弄得仿若一場《小時代》里的撕逼,至於愛情的輔線更只是老梗的套路,而只能用巧合串聯起來的架構和刻意搞笑的包袱,更使女權主義的核心價值變得暗淡無光,電影所令人感慨夢想的廉價並不是因為主人公們追求的夢想,而在於這一故事既了無內涵,亦無地氣。
一個能為人動容的故事,最為重要的莫過於地氣,但韓國導演張太維的執導,只能說他雖能營造一場外星人的偶像劇《來自星星的你》,卻講不好一個屬於中國創業者艱辛的成長故事,沒有緣於生活的體驗又何來真摯的情感,這正是諸多中韓合拍片最終只是過眼雲煙的症結,而沒有任何電影執導經驗的他,更不單只是水土不服,亦只是將此部電影作為了自已的試水,這或許也能解釋了電影為何前段如雞肋般冗長情感戲碼的填充和節奏把控失衡的根源。
這不是一個真正屬於創業者的故事,而只是一場閨蜜間夢想的童話,它有著甜蜜的羈絆與唯美精緻的風格,卻沒有一個屬於創業者真正面臨艱辛的苦難,就像都教授那樣的男人只屬於外星,這樣的夢想只能是一個童話。
㈨ 電影中國合夥人讀後感800字
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成冬青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跪在母親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這次他成功了,在大學遇上出生於留學世家孟曉駿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並以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發誓要把圖書館里的書全部讀完,在圖書館巧遇了他認為是全校最美的蘇梅,一番辛苦追求,卻在蘇梅拿到美國簽證以後,以分手結束。不知道為什麼蘇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為成冬青是失敗者呢?
而成冬青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在高考兩次失敗、課外補習沒有收入、蘇梅與他分手、美國簽證失敗、被學校除名等等挫敗面前,他堅強的站起來了,並轉化為奮斗的動力,每天都貼小廣告,在肯德基講英語,在空曠的場地辦學,把所有的英語詞典全部背過,他成功了,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留學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群架等等,還為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並與成冬青一起為教學而奮斗,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什麼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而一直揚言去美國之後,永遠不再回來的孟曉駿,卻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迫於無奈的他只能回國,幸運的他遇到成冬青學校有點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辦學中,學校在他們三個共同努力下,成為中國第一支民辦成功學校,而孟曉駿面對自己在美國種種遭遇,在辦學理念上與成冬青產生分歧,三個人分道揚鑣,卻因學校面臨倒閉危險時,又重新聚到了一起,為曾經一起奮斗的學校盡最大的努力,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的學校上市了。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為曾經的夢想打拚失敗了,而選擇了放棄。成冬青的精神讓他成功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夥人》再次鼓舞青年創業,為心中的夢想打拚,創造屬於自己的藍天,讓青春不朽!
㈩ 電影中國合夥人觀後感,主要內容是什麼
看好幾遍了,機智幽默敢於嘗試理想。就想說的,什麼是夢想就是讓你堅持覺得幸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