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夏令營的觀後感
網上抄
2. 讀《中日小學生夏令營中的較量》讀後感 500字
捧讀了《中日夏令營中的較量》這篇通訊,我深感震撼,尤其是日本學生曠野上整齊劃一的聲吼,確有撼動人心的力量,它像士兵出征前的誓言,像子彈上膛劍出鞘的尖利。狂吼之後,這些夏令營日本營員中噙滿了淚花,這是怎樣的一種淚花呀?是哀怨自己的生存空間太小了嗎,還是軍國主義教育點燃起心頭火花?「你們還來不來?」日本議員這樣誘導年紀11—16歲的日本中小學生,如果說為了中日友誼世代相傳,那是可贊頌的,如果是為了其他目的,那才是不可原諒的。
是不是我們太敏感了呢?「杞人無事憂天傾」,不是的。因為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流毒遠遠未被肅清。在本世紀20年代,日本的小學里,老師常常給學生發蘋果,問學生:「你們喜歡蘋果嗎?這是中國的蘋果,等你們長大,便去中國……」不久以後,「九·一八」事變爆發了。東北三省淪亡了,東北三千萬同胞在日寇的鐵蹄下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今天,有些日本人還這樣對後代進行教育,我們每一個智力健全的中國人能不引起警惕嗎?
當今的世界並不是太平的世界,弱肉強食的事屢有發生。倘若一些對我國覬覦已久的國家真的要侵略我國,我們這一代人能否擔當起反侵略的重任?三四十年代,抗日的中國人飽受憂慮的一代,飢餓、貧窮、戰亂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就像曠野中飽經風霜的野草一樣堅韌。他們一經點燃,即成燎原之勢,熊熊的抗日之火把侵略者趕出國門;而我們這一代人又怎樣呢?草原探險夏令營中的那三十我名中國孩子該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代表吧!而他們在短短的一次夏令營活動中竟然不是日本小孩的對手,暴露出我們一代人的弱點:在生存意識方面日本小孩的背包裝滿食品和野營用具,鼓鼓的,沉沉的,而我們卻空空的,癟癟的,才走一半路就水盡糧絕,祈求別人支援;在競爭意識方面日本孩子吃晚餐狼吞虎咽,而我們的孩子飯來才張口,揀三揀四,結果餓著肚子哭冤叫屈;在鍛練意識方面,中國的孩子生了病就被送到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發高燒卻硬挺著走到底,他們懂得「我們是來鍛練的」;在勞動觀念方面,野炊之時凡是又白又胖,抄著手啥也不幹的全是中國的孩子,他們對「不勞而獲」的批評麻木不仁;在「環境意識」方面,日本孩子將用過的雜物都用塑料袋裝好帶走,他們發現了百靈鳥的鳥蛋,馬上用小棍圍起來,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國的孩子卻走一路撒一路……
這是一次不動筆墨的考試。日本人公開說,你們這代孩子不是我們的對手!我國領導人也指出:「是大的失誤在教育。」在這場考試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已幾下陣來,交上了一份令人心酸的答案。
我們的失敗,捫心自問,也無值得大驚小怪之處。究其客觀原因,我國已解決溫飽奔小康,我們這代人是「少年不知『餓』滋味」,從來沒有挨餓受凍,沒有生存的威脅,沒有競爭的威脅,因而沒有頑強的鍛練意識。究其主觀原因,擔負教育任務的中國家長乃至全社會都很少向下一代灌輸生存意識、競爭意識、憂患意識,這樣的溫柔夢鄉中的中國小孩又如何產生憂患之心呢?日本小孩的物質生活水平要比中國小孩高得多,而他們怎麼就有那麼多的憂患?這就是日本人成功教育的結果。從這篇通訊看,許多方面都對夏令營贊不絕口,可一讓這些人承辦,他們都婉言拒絕,而在日本,社會各界紛紛支持,他們願花錢送孩子到國外受罪,「花錢受罪」這是怎樣的高明啊!我們的教育者給後代食品與衣物時,忘了說「這是勞動的成果,來之不易,要與大自然爭,要與豺狼虎豹斗」。我們教育孩子中國「地大物博」之時,忘了說「要保護環境,要保護大自然」,千言萬語就在於我們心頭上沒有刻上「憂患」二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我們這一代不知道此中真諦,那麼則必然有一場新的民族危機!
「夏令營的較量」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但「忘羊補牢,猶未為晚」,只要我們教育部門能深刻反省,改變教育方法,讓每一個青少年學生具有一種危機感,「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下次較量中,我們完全有可能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希望可以幫到你o(∩_∩)o
3. 陽光夏令營觀後感如何結尾
分析差距和不足的原因。
並想辦法去改正,去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
如,是家長、教育、還有社會等眾多的原因讓孩子們沒有鍛煉的機會,家長沒有教給他們生存的本領。安全,把學生束縛住了。家長和社會不知還要培養多少溫室中的花朵。
中國的孩子們啊,再不加油的話,這個國家該怎麼交給我們?我們又如何負擔的起呢?
4. 《陽光夏令營》觀後感400字
七月,夏日炎炎,我在媽媽的催促下,來到了外婆家,在哪展開了一場別外有趣的活動——夏令營。
我早早地報了到,第一天,我來到那邊的學校,鄭重的填了入學申請,開始有趣的課堂。呵呵,還真有趣,老師發給我們一些帶編號的圖片,讓我們對號入座,出現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我們完成這幅畫,開始宣誓,在一番激昂的奏樂下,進入了課堂。
第一節,是英語課,應老師想方設法的給我們做游戲,讓課堂充滿歡樂,在歡樂的同時了解英語。
第二節,是數學課,毛老師認真的給我們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組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大家終於了解了如何解方程組,他的知識讓我欽佩日月如梭,日轉星移,十天很快過去了,我們要跟老師說再見了,在不舍中,我們送去了我們敬愛的老師。
5. 關陽光夏令營電影觀後感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來到了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
一路上,中國的孩子連連叫苦,他們的背包帶子紛紛斷落,給他們偷懶製造了很好的理由。中國孩子病了被送回了營地,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
當晚7點,隊伍抵達了目的地。大家支好帳篷。日本孩子准備好晚餐,請大人們吃,自己也狼吞虎咽起來。可倒霉的是中國孩子,他們以為會有人把飯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該保證人人有份吧,可那隻是童話。於是,有些餓著肚子的中國孩子向中國領隊哭冤叫屈。飯沒了,屈有何用?
剛上路時,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裝滿了食品和野營用具;而有些中國孩子的背包卻幾乎是空的,裝樣子,只背點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國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糧吃盡,只好靠別人支援,他們的生存意識太差!
進了泥坑裡,許多人都沖上去推車,連當地老鄉也來幫忙。可有位少先隊「小幹部」卻站在一邊高喊「加油」、當慣了「官兒」,從小就只習慣於指揮別人。
在咱們中國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過的雜物都用塑料袋裝好帶走。他們發現了百靈鳥蛋,馬上用小木棍圍起來,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國孩子卻走一路丟一路東西……
通過這次夏令營的較量,透露出中國孩子的許多弱點,沒有毅力、沒有生存意識、不會妥善保管自己的東西。
同樣是少年兒童,可日本孩子面對困難不低頭、樂於助人、環保意識很強。我們要培養的是什麼人?光講大話空話行嗎?每個民族都在培養後代,日本人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我們呢?望子成龍,可是成什麼龍?我們的愛心是讓孩子不受苦。但不知道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10多年過去了,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也增加了許多培訓班。孩子們的生存能力有沒有提高呢?
XX年8月,中、韓、日三國90名青少年組成國際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又一次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進行。正值北方罕見高溫,行程十分艱苦。日本少年仍然身背巨大行囊,為野外生存作了充分准備。中國孩子卻叫苦不迭,隊伍中手機鈴聲不斷,都是在向家長訴苦。活動結束時,日本、韓國孩子對蒙古族文化、旅遊資源贊不絕口,而中國孩子卻只盼著早點回家。
我認為這不光是孩子們的錯,而是家長、教育、還有社會等眾多的原因。孩子們沒有鍛煉的機會,家長沒有教給他們生存的本領。安全,把學生束縛住了。家長和社會不知還要培養多少溫室中的花朵。
中國的孩子們啊,再不加油的話,這個國家該怎麼交給我們?我們又如何負擔的起呢?
6. 2010年全國中小學生夏令營閉營晚會觀後感
快樂的晚會
今天晚上,夏令營的所有老師,所有同學都參加了一個晚會。
那裡很多人表演節目,其中也有我的兩個節目,我的兩個節目分別是唱《感恩的心》,還有做手語,還有《洪湖水浪打浪》,我和丘浩言,還有斯元一起唱的。唱的應該還不錯吧!
「叮叮,叮叮,安靜,安靜」這是哪裡傳來的聲音,原來普賢國學經典夏令營里傳出的歡快。裡面坐著非常多的觀眾,在看著精彩的表演。
這兩天,我們有空都在排練節目,我們不像立志班等到最後一刻才練習。我們共有四個節目:一個是《洪湖水浪打浪》,一個是《感恩的心》,一個是郭老師和葉老師合唱的《明天會更好》和一首由郭老師和何老師合唱的《小酒窩》,這連老師都在緊張的排練。在我們排練的過程中,我們是多麼的用功啊!如同古人雲:「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們等待今天來到舞台上。
晚上,唱了許多許多的歌,表演了許多許多的功夫,還有魔術呢!是立志班的湯德常表演的,其中,他拿著一根繩子,把它對折,然後把它剪斷,打開的時候,那繩子沒斷,太神奇了,這不可能啊!明明斷了啊!算了,寫完這個,在回去問問他好了。
今天晚上,最喜歡我的「商姐姐」他以前在部隊里,當軍人。他給我們表演了,一頭倒下去,只有手和腳能碰到的面,但是卻沒有一個地方痛,也太神奇哦!
當主持人說:「有請養正班唱《感恩的心》」。我的心裡又開心又緊張。當我上台時手腳都在發抖。我心裡默默地為自己打氣,鼓勵,加油陳沅瑤,你能行的!果然不出我所料,當我唱完後,老師便說你真棒!當到何老師和郭老師唱《小酒窩》時,我們都開心的不得了。最近,郭老師和何老師被傳緋聞了,我一直盯著他們倆,我們邊看邊笑。我們看著他們的眼神——相互對視。我們又大笑起來。何老師不知道我們笑什麼,但是我感覺得到郭老師是知道的吧!郭老師唱得多麼的優美動聽,好像走進了音樂天堂里。他們唱完歌後對我說:「你笑起來也有小酒窩」。說著就摸起我的小酒窩。
後來我們手拉著手上了台,我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很小心,歌詞唱的很准確,這是,我發現陳諾和丘浩言的動作一個快,一個慢,我心想:糟了!台下的同學會不會嘲笑我們呢?我越想就越害怕,一不小心,差點唱錯了歌詞,當我們表演完後,同學們和老師都響起了激烈的掌聲,我開心地笑了!
最後,我們吃了一個大大的蛋糕,太美味了!
今天晚上真快樂啊!
7. 電影《陽光夏令營》觀後感400字
下文經供參考: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來到了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
一路上,中國的孩子連連叫苦,他們的背包帶子紛紛斷落,給他們偷懶製造了很好的理由。中國孩子病了被送回了營地,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
當晚7點,隊伍抵達了目的地。大家支好帳篷。日本孩子准備好晚餐,請大人們吃,自己也狼吞虎咽起來。可倒霉的是中國孩子,他們以為會有人把飯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該保證人人有份吧,可那隻是童話。於是,有些餓著肚子的中國孩子向中國領隊哭冤叫屈。飯沒了,屈有何用?
剛上路時,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裝滿了食品和野營用具;而有些中國孩子的背包卻幾乎是空的,裝樣子,只背點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國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糧吃盡,只好靠別人支援,他們的生存意識太差!
進了泥坑裡,許多人都沖上去推車,連當地老鄉也來幫忙。可有位少先隊「小幹部」卻站在一邊高喊「加油」、當慣了「官兒」,從小就只習慣於指揮別人。
在咱們中國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過的雜物都用塑料袋裝好帶走。他們發現了百靈鳥蛋,馬上用小木棍圍起來,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國孩子卻走一路丟一路東西……
通過這次夏令營的較量,透露出中國孩子的許多弱點,沒有毅力、沒有生存意識、不會妥善保管自己的東西。
同樣是少年兒童,可日本孩子面對困難不低頭、樂於助人、環保意識很強。我們要培養的是什麼人?光講大話空話行嗎?每個民族都在培養後代,日本人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我們呢?望子成龍,可是成什麼龍?我們的愛心是讓孩子不受苦。但不知道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10多年過去了,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也增加了許多培訓班。孩子們的生存能力有沒有提高呢?
XX年8月,中、韓、日三國90名青少年組成國際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又一次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進行。正值北方罕見高溫,行程十分艱苦。日本少年仍然身背巨大行囊,為野外生存作了充分准備。中國孩子卻叫苦不迭,隊伍中手機鈴聲不斷,都是在向家長訴苦。活動結束時,日本、韓國孩子對蒙古族文化、旅遊資源贊不絕口,而中國孩子卻只盼著早點回家。
我認為這不光是孩子們的錯,而是家長、教育、還有社會等眾多的原因。孩子們沒有鍛煉的機會,家長沒有教給他們生存的本領。安全,把學生束縛住了。家長和社會不知還要培養多少溫室中的花朵。
中國的孩子們啊,再不加油的話,這個國家該怎麼交給我們?我們又如何負擔的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