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是如何評價電影《美姐》的
中國導演普遍的不喜歡找主題,即使找了,也和片子本身的表現形式一樣一如既往的含蓄,拋開一些時代感和演員身上的瑕疵,那種地域性原生態的戲曲文化、民風民俗和某些時期的社會狀態都很夠味,只可惜失敗的時代感營造讓一個堪稱史詩的情慾故事只剩下了一股子土騷味兒,幸好還夠土夠騷。
原生態的樸素力量,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動人情感,拗勁的主人公帶來了這個被時代、被傳統、被偏見製造的諸多波折的故事。糙而 不粗,簡而不凡,民間傳統藝術二人台的興衰歷程伴隨著角色人生的起伏,有一股子別樣的土腥味兒。
和《光棍兒》一樣土騷勁,比海報性感多了
⑵ 電影姐姐的翅膀觀後感
《隱形的翅膀》觀後感 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 它的主要內容是:故事發生在壯美的內蒙古草原上。15歲的花季少女志華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學們高興地去放風箏,不幸被高壓電擊中。經醫院奮力搶救,保住了性命,卻失去了雙臂。 志華的母親經受不住這慘劇的打擊,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症失去雙手的志華,連吃飯、穿衣、上廁所都需要別人照料,原來一切需要用手來做的事,她都不能自己做了,生活變得異常艱難志華想回到學校上學,可是無法寫字做作業,學校沒法接收她。面對失學和生活無法自理的艱難處境,志華非常痛苦,想自殺了結一切,是爸爸媽媽的愛喚醒了她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為了重返校園,她在家刻苦練習,腳趾磨爛了,結出厚厚的血痂。終於,她學會了用腳流利地寫字,爭取到了重新上學的機會。學校離家太遠,為避免遲到,最好的辦法是住校。她必須具備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條件。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練腳上功夫。終於用腳學會了洗臉、漱口、穿衣、做飯、打電腦、練書法,甚至學會了穿針引線、縫縫補補……一切用手才能做的事她用腳基本做到了。她媽媽的間歇性精神分裂症越來越重。一次意外刺激後,被幻覺誤導,走進一個水泡子里,差一點被水淹死。志華及時發現了媽媽,但是她沒有手,又不會游泳,只能拚命地跳進水裡,呼喊救命。就在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輛拖拉機開過來,才把奄奄一息的志華和她媽媽救了上來。當市殘聯的教練來學校挑選運動員時,志華擔心媽媽再次掉到水泡子里發生意外,就選擇了游泳項目。她向媽媽保證一定考上大學,不再讓媽媽著急。志華參加了高考,雖然她的考分過了線,但因為沒有雙手又報的是醫學專業,她沒有被錄取。想學醫為媽媽治病的願望破滅了。就在她迎戰全國殘運會刻苦訓練的時候,她媽媽無意中知道了志華沒有被錄取的消息,經受不住打擊,精神分裂症發作,一下子走失,再也沒有回來。志華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但是她的媽媽已不在人世。為了紀念媽媽,志華和爸爸去放風箏,那是一個媽媽為她親手做的希望她擁有雙手的龍風箏。因為她的努力,大學破格錄取了她。電影在最後快要結束,當女主人公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學時,她在草原上對著藍天大喊:「媽媽,我考上大學了!」看到這一幕時,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我終於知道了導演為什麼稱這部電影為隱性的翅膀了,女主人公雖然沒有手臂,但我好像已經看到她在大草原的藍天上飛翔了。而且飛得很高很高。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有一雙隱性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我很喜歡這首歌,更佩服女主人公那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習她堅強、有責任心、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同時應該珍惜生命,讓活著的生命更精彩!
⑶ 請問誰看過美姐這部電影,麻煩給我敘述一下故事的整個發展,謝謝
電影劇情
美姐是一個西口外回來的女人,長得好看,會唱戲
鐵蛋時年6歲。忽然有一天中國開始了文化大革命,美姐全家趕著大馬車跑出了西口外......
十幾年以後,美姐回了村,她已經老得完全不是我愛得那個模樣,但她的大女兒長成了一個活脫脫的年輕美姐。十七八歲的大女兒,二十來歲的鐵蛋兒,我和她搞對象搞得轟轟烈烈沸沸揚揚,但是美姐一狠心就把大女兒嫁到了西口外。他們怕我發瘋,就把她家的二女嫁給了我,沒要一分錢。
二女兒,是個啞巴,不能說話,長得也不像她媽,但她現在是我的老
婆。
生活不盡人意,我跟著二人台劇團出走了西口外,唱遍了內蒙古,我老了,台底下笑了,我成副團長了。
一天,美姐家三女兒來劇團報考新演員,三女兒的模樣是個活脫脫的年輕美姐。我蒼老的心在看見她的瞬間,便舊情復燃……
⑷ 為什麼看了電影《美姐》就可以讓一對戀人分手
《美姐》背靠時代背景,講述的卻是完全的個人體驗。本片選擇的時代,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有模糊的記憶,親切又不親密。文革題材真是中國文化的富礦,令很多荒誕的背景都有了令人信服的時代土壤。
郝傑導演並不投機,他始終堅定地將創作目光投向他最熟悉也最感興趣的個人成長環境:北方農村。由於持續地體驗和關注,故事才帶有芬芳的土腥味,鏡頭對農村表達有一種克制的抒情。
⑸ 如何評價電影《美姐》
《美姐》的第一個鏡頭是在一個茅廁開始的。童年的鐵蛋,走到正在上茅廁的美姐身邊問美姐在干什麼,美姐說在尿尿。接著美姐上完,提著褲子離開了茅廁,小鐵蛋就脫掉褲子接著在茅廁撒尿。影片還讓人「難受」地對著茅坑來了一個不長不短的鏡頭。到了美姐老去,三個女兒長大成人,鐵蛋兒第一次看見三個女兒,也是在自己家裡的那個茅廁。三個女兒從門外走進鐵蛋的家,第一件事就是集體去上廁所。成年鐵蛋坐在鞦韆上,恍惚之間並沒有對三個女兒特別在意,直到最後看到「大女子」站了起來系褲帶。
郝傑非常精準地使用了「茅廁」這個地點,來開始講述鐵蛋和美姐以及她三個女兒之間牽扯幾十年的情愛故事。在「茅廁」開始整個故事,讓我們自然想起余華的《兄弟》,在《兄弟》里,故事也是從李光頭茅廁偷窺開始的。《美姐》里上茅廁除了以上提到的兩個地方,還有一個不甚起眼的地方。鐵蛋兒吆喝著一堆小孩讓大女子去看電影,鐵蛋躲在小孩後面看美姐家裡的情況,這個時候,大女子也是在上茅廁。
⑹ 美姐怎麼樣
美姐一分為三,虎虎望眼欲穿,鐵蛋你牛逼。人物把握的很不錯,導演睿智、幽默,在執行力和製作上要是更上一層樓,會是新的獨立電影旗手。
⑺ 美姐好看嗎 美姐最後結局是什麼 美姐影評
《美姐》是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於2013年製作發行,郝傑執導,葉蘭、馮四、葛夏、馮雲、李玉琴、郝幗英、杭志鵬、杜煥榮等主演的家庭倫理片。
該片講述了一個鐵蛋兒與美姐一家母女四人的情感糾葛的故事。[1]
中文名
美姐
外文名
The Love Songs of Tiedan
其它譯名
鐵蛋兒的情歌
出品時間
2012
出品公司
緣起文化、天畫畫天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中國
導演
郝傑
編劇
郝傑,葛夏
類型
劇情
主演
葉蘭,馮四
片長
91分鍾
上映時間
2012-11(台灣金馬影展)
對白語言
普通話/晉語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2930988
攝制單位
北京緣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⑻ 求「姐姐的守護者」(電影版)觀後感,500字以上
開始以為是關於妹妹控訴而滋生出的一系列問題,也好奇最後會給出個怎樣的結果,想必如果按這條路下去,會是個更有爭議的話題。
有時覺得病人凱特反而是那個最累的人,當大家都到她病床旁打算陪著走到最後的時候,他們抱的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很真誠在陪伴的,可他們更多的也只是一個過場而已,一個和你沒什麼聯系的親人,思想的遠比感情的大很多。還有人和凱特說你會好起來的,要相信。多麼套路的話,甚至他們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麼,而凱特像一個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個人的祝福,然後歡笑聊天。如果這時有個人只是靜靜的陪者,與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許那樣的送別對即將死的人更好。
開始覺得妹妹是可憐的,可想想凱特同樣也可憐,生了自己不願意的病,還要自己喜歡的人為自己而犧牲很大,卻維持了只是更長不知道多久的時候。還好有了泰勒的出現,走完這一段,凱特的人生算是充盈了,她用了比別人短很多的時間經歷了大部分該經歷的,沒有人的人生軌跡規定得到老才結束的。走到過頂點,似乎也夠了。或許孩子到最後想的都是那個讓自己著迷迷戀的人,最後的最後閃現在腦子里的有父母的多少呢,這像是個循環,而且越大越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然後變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她的媽媽,那個讓人感覺最疼愛女兒的人,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甚至有時感覺女兒的活著都是為了不讓她媽媽的希望破滅,這或許就是男女很大的區別,父親對女兒的關注永遠不輕易表露,只會在她美麗的走下樓的時候默默看著,在她想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帶著去海灘,在她快不行的時候,在親戚朋友進行最後看望的時候,依然默默看著,這種愛深沉,真摯。
人該知道什麼時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緊抓不放很容易讓人迷失,讓人看不清真正要的東西,我想這就是媽媽給我最大的感受。當然,這些說起來總是輕描淡寫,沒有經歷過很多都沒法體會.只是平靜的接受自己該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如今為對方好已經不能成為借口,更何況我們未必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緣,有來的時候,就有走的時候。
豆瓣上面有影評,你可以參考一下
⑼ 求 電影 姐姐的守護者 的 觀後感。要2000字以上的。謝啦。
我總是不明就裡的開始看一部電影,有時候根本不去了解是什麼劇情。我迷戀未知,未知會帶來震撼。是的,就像《姐姐的守護者》。
主題是什麼?在我看來,是「守護」吧。是安娜掙扎著的生命中,「守護」著她的形形色色的人吧。媽媽,懷揣著強大也強行的母愛,把「讓女兒多活一天」變成了生活的全部;妹妹安娜,是為了救姐姐的命而被製造出來的,捐血,移植骨髓,只要姐姐需要;弟弟和爸爸,也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但他們都發自內心並認為生活就是該這樣。
出乎我意料的是,那段愛情。安娜治療時認識的泰勒,他們本該是躲避父母想方設法約會,偷嘗禁果無比甜蜜的戀愛,但是因為癌症,因為化療因為嘔吐因為虛弱,一切都讓人揪心。安娜第一次化療嘔吐,泰勒安然的拍打她,給她口香糖,絲毫不介意女友已經大把掉落的頭發;他們參加為病人舉辦的舞會——當泰勒甚至還帶著難為情的說起「就像是學校里的舞會一樣」時,真的很難忍住眼淚——泰勒穿著西裝等待,緊張不安的像是新郎,因為化療掉光了頭發的安娜,戴著假發,華麗的禮服,緩緩從樓梯上走下來;他們手拉手奔跑,在病房裡做愛——沒有哪個情節不讓人淚流滿面。我只是想到,這本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的一次愛戀,在他們身上,卻有著死亡的味道,即便是這樣,卻被泰勒說成「如果不是生病,我就不會遇到你。」
姐姐最後還是離開了。妹妹安娜問了一句話:我至今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凱蒂死了,但我們卻還活著。
其實,一個側面,他們甚至是更好的活著。但是,並不冷酷,不是嗎?反而,很有力量。
想起一句話,生命是禮物,我們都收到了。
巧合的是,看的另外一部片子《在世界轉角遇到愛》,也是插敘的手法。不是日本的那部《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哦,當然,兩部都很好看。溫暖又緩慢,但是很帶勁,並且積極。推薦。
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因為電影而變得更加精彩一些了呢?
以下是另外一段關於該影片的觀後感:
開始以為是關於妹妹控訴而滋生出的一系列問題,也好奇最後會給出個怎樣的結果,想必如果按這條路下去,會是個更有爭議的話題。
有時覺得病人凱特反而是那個最累的人,當大家都到她病床旁打算陪著走到最後的時候,他們抱的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很真誠在陪伴的,可他們更多的也只是一個過場而已,一個和你沒什麼聯系的親人,思想的遠比感情的大很多。還有人和凱特說你會好起來的,要相信。多麼套路的話,甚至他們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麼,而凱特像一個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個人的祝福,然後歡笑聊天。如果這時有個人只是靜靜的陪者,與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許那樣的送別對即將死的人更好。
開始覺得妹妹是可憐的,可想想凱特同樣也可憐,生了自己不願意的病,還要自己喜歡的人為自己而犧牲很大,卻維持了只是更長不知道多久的時候。還好有了泰勒的出現,走完這一段,凱特的人生算是充盈了,她用了比別人短很多的時間經歷了大部分該經歷的,沒有人的人生軌跡規定得到老才結束的。走到過頂點,似乎也夠了。或許孩子到最後想的都是那個讓自己著迷迷戀的人,最後的最後閃現在腦子里的有父母的多少呢,這像是個循環,而且越大越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然後變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她的媽媽,那個讓人感覺最疼愛女兒的人,似乎走入了一個怪圈,甚至有時感覺女兒的活著都是為了不讓她媽媽的希望破滅,這或許就是男女很大的區別,父親對女兒的關注永遠不輕易表露,只會在她美麗的走下樓的時候默默看著,在她想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帶著去海灘,在她快不行的時候,在親戚朋友進行最後看望的時候,依然默默看著,這種愛深沉,真摯。
人該知道什麼時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緊抓不放很容易讓人迷失,讓人看不清真正要的東西,我想這就是媽媽給我最大的感受。當然,這些說起來總是輕描淡寫,沒有經歷過很多都沒法體會.只是平靜的接受自己該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如今為對方好已經不能成為借口,更何況我們未必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緣,有來的時候,就有走的時候。
⑽ 電影 美姐
彩雲之南 徐千雅. 的
部分歌詞
誰輕輕呼喚
在天上在雲端
讓我日夜想像
在夢里回盪
你身旁
彩雲之南
我心的方向
孔雀飛去回憶悠長
玉龍雪山
閃耀著銀光
秀色麗江
人在路上
彩雲之南
你看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