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讀後感
——《湯姆·索亞歷險記》讀後感
壓抑的太久,讓我們來為有人實現夢想中的自由而歡呼雀躍.
我們是孩子.想像是我們親密的夥伴,夢境是我們達成心願的一條捷徑.
誰擁有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年誰就擁有了世界,並可以讓我們留戀忘返!
湯姆!湯姆·索亞!
——馬克·吐溫筆下的小機靈,全世界少年兒童的親密夥伴.
馬克·吐溫是世界聞名的小說家,他擅長將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和諧地統一起來,因此他的作品被世人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的是以湯姆為首的一群孩童天真浪漫的美國式生活.他們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條和呆板的生活環境,作了種種冒險來改變自身的處境.其主人翁湯姆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也有煩惱的男孩子,一個十足的頑童.他叛逆,在他心目中,強盜是劫富濟貧的英雄好漢,於是,"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盜","血手魔王","海上霸王",都是他嚮往的頭銜.他頑皮,在主日學校,總是惹老師頭痛,"問題"多多.周末被罰刷牆,竟讓別的男孩自願成為他的"俘虜",而且自動奉上謝禮.他正直,去墓地探險,他目睹一起兇殺案,在無辜者即將遇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指證真正的兇手.他勇敢,去郊遊,不僅救了自己和小夥伴佩琪,還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寶藏.
湯姆·索亞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一個孩童所能經歷的一切,在湯姆的身上我們能看見許多人童年的幻想.而實現這一夢境的就是鬼精靈湯姆和賜於他"生命"的小說家馬克·吐溫.
湯姆·索亞是一個集缺點與優點於一身的立體人物,真實可信.在湯姆身上,我們讀者往往會引起回憶,回憶童年,夢想童年,看到自己想要的影子:聰明,勇敢,正直,樂觀.湯姆在充滿陽光的童話世界裡,告訴我們只要有歡樂,有夢想,美夢便可成真;告訴我們終有一天,我們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夢幻天地.
我們雖然告別了童年,但我們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夢想依然存在.我們厭惡"三點一線"的生活,我們厭惡"死記硬背"的功課,我們厭惡"為╳╳而奮斗"的教條.正如同當年的湯姆!我們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我們需要生動活潑的功課,我們需要為成才而奮斗的具體實在的教育!正如同當年的湯姆!我們摒棄壓抑,我們追求刺激!正如同當年的湯姆!我們摒棄枯燥,我們需要想像!正如同當年的湯姆!
啊,湯姆!湯姆·索亞!
湯姆·索亞歷險記》讀後感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以美國少年生活為主體寫成的。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的聖彼得堡。故事的主人公湯姆是個天真、活潑而又頑皮的典型美國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許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湯姆被罰粉刷圍牆,竟施出詭計,不但使別的孩子心甘情願代替他工作,還自動奉上謝禮。後來和夏克逃到荒島去,人們以為他們淹死了,正在教堂為他們舉行喪禮,而他們卻躲在教堂的鍾樓上偷聽。這些頑皮的舉動,雖然不能給我們做模範,但是,他為了正義,毅然地挺身出來作證人,拯救那無辜的罪犯沫夫彼得。並在頑皮之餘,居然和夏克破獲了一樁謀殺案,成為眾人欽佩的小英雄。看來,湯姆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孩子的頑皮有時候正好體現了孩子的天真爛漫。 這種童真過了孩童時代就很難再尋,能讓我們找到的,就只有一點點偶爾才會想起的甜蜜回憶。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艱苦,回想起來你也會很開心。誰沒有在小時候做過一件半件的傻事?當你越長大,你就會越覺得這些傻事有趣。 我說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時隔越久,嘗起來就越香,越純,越讓人回味。
人總是會長大的,除了個兒長高了,身子強壯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長。你對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過人是要越變越好才是。千萬不能像歷險記里的那個心狠手辣的壞蛋卓伊一樣,他壞事做盡,人見人憎。但最後他還是惡有惡報,得到了一個活活餓死在山洞裡的下場。
看完《湯姆索亞歷險記》,我真羨慕湯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經歷。這本書讓人看起來津津有味,甚至廢寢忘食。我想,《湯姆索亞歷險記》在你煩悶的時候或許能讓你一笑解千愁。
看,一個渾身臟兮兮,衣袋鼓鼓,腦袋充滿了鬼主意的野孩子。不用說,他就是湯姆·索亞,那個馬克·吐溫筆下最著名的主人公之一。
故事描述了湯姆·索亞,一個活潑,健康,滿腦袋鬼主意的野孩子的童年生活。
書中人物之所以能成功的關鍵在於馬克·吐溫,一個熱愛朝氣蓬勃,無拘無束生活的作家,在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湯姆·索亞或是哈克·費恩,還是小人物吉姆,他們沒有被沾染上一點成人世界的多愁善感,自由自在的在屬於他們的天空下活動。
讀了這部小說,我不禁回想自己的童年,回想起自己也曾擁有過那麼明凈的感覺,那麼單純的哀傷,那麼假裝老道卻不值一提的孩子話,以及自以為了不起卻遭到大人批判的哭泣··。不由得在學習的勞碌繁重中忍俊不禁,撲哧一笑。於是,歡樂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部小說是想讓我們回到童年的時光,而不是讓我們陷入時光不再、童年難返的惆悵之中。
我鄭重、小心地在扉頁上寫下一句話:時光的洪流中,我們總會長大。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作者生花妙筆描繪了一個讓孩子們感到親切,讓大人們也喜愛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名叫湯姆·索亞,一個聰明絕頂,一個好勝心強,一個喜歡冒險的,一個還嚮往英雄業績的孩子。只是他對於家庭中封建的生活和學校中枯燥的課堂生活,都感到厭煩透了,於是帶上自己的好友哈克貝利·芬一起去冒險,一心要做統帥眾強盜的首領。在這部作品中,兒童的靈動活潑和現實生活的陳腐刻板形成了鮮明對比。故事同樣也展現了一些社會弊病和黑暗現,揭示了宗教的虛偽性,也無情地嘲諷了庸俗的小市民的習氣和高傲的貴族的性格。《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中將作者擅長講故事的傑出技巧和機智幽默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書中對自然景觀和人物的描寫也一如既往刻畫得十分細致逼真,充滿幽默詼諧的描述,作者尤其對家鄉風光的描寫飽含深情,人物也是寫得清晰生動,呼之欲出。整個故事的敘述十分自然流暢人物的對話生動逼真特別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
湯姆·索亞所取得的成功不僅是他的聰明與強烈的好勝心也憑著他對好友的信任和幫助。湯姆·索亞的成功更是他多次的「大難不死」,說到這兒也該進入正題,我們來聊聊生命的可貴性,俗話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見有人為自由什麼都可以不要,可是生命是做萬事的根本,如果你連生命都失去了那你還能做什麼呢?
人的一生也許漫長,也許短暫,但總是充滿各種色彩,有快樂的紅色,有憂愁的灰色,有新鮮的綠色,有郁悶的紫色……如果不珍愛生命也會失去那些快樂的,憂愁的,新鮮的,郁悶的經歷,湯姆索亞的生活多姿多彩也許令許多孩子羨慕也令許多大人會心一笑,他有聰明才智不僅讓別人為他刷籬笆,自己也獲得許多玩具;他因為一個比他富的男孩與他大打起來;他因為要別人看得起他而帶上好友去冒險,不過虧他的大膽,智慧,機靈,他「躲過」了一節又一節最終還是取得了他要的。有人因自己有某種自身缺陷而自暴自棄,他們會無所事事,甚至會因無事可做而去尋死,生命如此重要的東西也會一下子地揮之而去,他們就失去了生活種種的色彩。其實他們缺了社會給予他們的鼓勵和改變。
我們還是羨慕他的幸運和機靈,也羨慕他的多彩生活,其實只要人人都珍惜自己或長或短的有限生命,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有自己的絢麗人生,請珍愛生命,珍愛做萬事的根本,擁有彩色的人生。
2.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感想
利用這個假期我讀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
歷險記》。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
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
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為了逃脫被主人再
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
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
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地被故事裡的人物哈克
的正義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
和犧牲精神的黑人吉姆的人格所打動。使我認識到人
一定要有信念,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
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堅定信念,敢想敢做、不逃避、
不退縮,那麼任何困難都會被迎刃而解。通過這本書
我還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
關心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有這樣才能
和諧,才能共創美好的未來!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
這周,我讀了馬克·吐溫創作的《哈克貝利·費恩
歷險記》,書中講的是哈克貝利·費恩幫助黑奴吉姆逃
亡的故事。
文中第十四章後一部分寫了哈克與湯姆討論所羅
門王的才智。吉姆因為一個關於所羅門王的事情——
兩個婦女搶奪一個孩子,所羅門王把孩子砍成了兩
半,一人一半,這件事情覺得所羅門很傻。但我覺得
這個事情也許不像他所想的那麼糟糕,所羅門王說不
定是想,切開孩子後,婦女中是孩子媽媽的一定會率
先邊哭邊叫:「我可憐的孩子啊!」而不是孩子媽媽的
婦女則會愣在那兒,這樣就可以分辨出誰不是孩子的
媽媽了,再給她應得的懲罰,給真正孩子媽媽的婦女
補償。
從這件話中,我覺得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慮
一件事情,會有很多種答案,必定有一種答案會讓人
理解支持,如果只是死板地從一個方面思考的話,那
很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
同。」從不同角度去觀看廬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從
不同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生活
也一樣,也許你很健康但生活並不富裕,可換個角度
想,大自然賦予你鮮活的生命,多彩的世界給予你生
機勃勃地活力,你擁有生命與活力,這不也是一種財
富嗎?你是幸運的,你應該這么想。
這段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給了我很
多道理,我會把它銘記在心裡,成為我成長路上的指
南針。
3. 作文 讀[[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有感
每一本優秀的書都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每一扇門後都有一位智者在等候你的來訪,把你引領到新的境界。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則把我引領到了十九世紀末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世界裡,那裡的人們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令我神往!
文中的哈克說,「我從來就沒有一個家,或像其他的男孩那樣去上學。我睡在街上或林子里,只要我想做,我就能做我想做的事。這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讀後感慨良多,其實,每一個人,尤其是當代中學生更應該具備這種敢想敢做的精神。
哈克正是憑借這種敢想敢做的精神和信念才過上了美好的生活。盡管後來的他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他依舊憑借自己的努力過著自由、輕松、愉快、舒適的生活!
哈克貝利的這種精神一直感染著我,他常常激勵著我去克服困難,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我也常常因此得到上帝的惠顧,它幫助我打開了一扇扇成功之門!
朋友,你還在猶豫什麼,你心裡想到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問自己的年齡有多大,也不要去考慮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和工作狀況,因為,現在你想做的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這樣,你才不會浪費時間,你才能很快點地找到你生命的家園!
當然,朋友,並不是你每做一件事情都會成功的,你不會一帆風順,那麼,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繼續做下去,或者選擇逃避?我相信,朋友,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哈克是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父親總是喝得醉醉醺醺的,從來也不關心他,不僅如此,還時常打他,甚至時不時地向哈克伸手要錢……
在種種苦難面前,哈克沒有選擇逃避或頹廢,相反,哈克總是保持良好的心態,笑著去迎接這一切,他總是想出一些常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種面對苦難依然積極笑對生活,笑對困難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苦難,因為苦難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苦難又不是無法戰勝的,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苦難真的當作了苦難。當初的哈克如果因為自己的家庭狀況,而把自己的苦難放大,把苦難當做是上帝對他的懲罰,把苦難看成是上帝對自己的不公平,每天總是愁眉苦臉的,他會有後來的美好生活嗎?
他還會為自己打開了一扇扇成功之門嗎?他能夠過上自由、輕松、愉快、舒適的生活嗎?
朋友,把苦難和精神世界裡的最廣闊的那片土地結合起來吧,讓它成為你精神的營養品,讓你在苦難中仍猶如在鳳凰巢里還能體會到特別的甘甜和美好!
哈克,你,敢於直面困難,笑對生活的精神時時感染著我,感到著我,讓我不斷進取,不斷取得一個個成功!哈克,是你,讓我知道,每一道滄桑都會成為唇間的烈酒,每一道坎坷都會成為詩句中的花瓣……哈克,還是你,讓我知道,有了你的這種精神,文字里那些明亮的嫵媚原來是那麼深情雋永,因為其間的一筆一畫都是踏破苦難的履痕!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部作品我屢讀不厭,是因為它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每每讀著這樣的作品,我的心靈就會得到一次次升華,它讓我知道,上帝在為我關上一扇門時,它必然會為我打開一扇窗!
親愛的朋友,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向哈克學習吧,學習他為了美好的生活而敢作敢為、不畏苦難的精神,更學習他勇於挑戰困難的精神!這真是一本讓我百讀不厭的奇書!
看看有什麼不合適的,自己改改把
4. 跪求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讀後感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
馬克吐溫曾說過,那些有好書卻不讀的人不比無法讀到這些書的人擁有任何優勢。我也有很多好書,比如:四大名著、冰心散文集、巴金散文集……我也愛讀書,但,我還是最愛讀這本冒險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這本書主要講了哈克的爸爸是個酒鬼,他受不了爸爸的打罵,逃到一個小島上,和也在逃的黑奴吉姆相遇,他們開始了水上歷險:遇到兩個冒充國王和公爵的人,到處詐騙,最後,國王和公爵又為了掙錢,把吉姆賣了,哈克獨自去尋救吉姆,路上碰到了他的好朋友湯姆,一起救出了吉姆,還讓吉姆恢復了自由。
我欣賞哈克的善良,他逃到傑克遜島上,發現了黑人吉姆並沒有因為鎮上正在搜捕吉姆而通風報信。但在當時美國正實行農奴制時,白人把黑人當作財產時,是多麼難得可貴啊!雖然他只是個孩子,卻知道黑人也是人,人人平等,和諧相處。
5. 讀後感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
利用這個假期我讀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地被故事裡的人物哈克的正義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吸引,更被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的黑人吉姆的人格所打動。使我認識到人一定要有信念,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堅定信念,敢想敢做、不逃避、不退縮,那麼任何困難都會被迎刃而解。通過這本書我還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有這樣才能和諧,才能共創美好的未來!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
這周,我讀了馬克·吐溫創作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書中講的是哈克貝利·費恩幫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
文中第十四章後一部分寫了哈克與湯姆討論所羅門王的才智。吉姆因為一個關於所羅門王的事情——兩個婦女搶奪一個孩子,所羅門王把孩子砍成了兩半,一人一半,這件事情覺得所羅門很傻。但我覺得這個事情也許不像他所想的那麼糟糕,所羅門王說不定是想,切開孩子後,婦女中是孩子媽媽的一定會率先邊哭邊叫:「我可憐的孩子啊!」而不是孩子媽媽的婦女則會愣在那兒,這樣就可以分辨出誰不是孩子的媽媽了,再給她應得的懲罰,給真正孩子媽媽的婦女補償。
從這件話中,我覺得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考慮一件事情,會有很多種答案,必定有一種答案會讓人理解支持,如果只是死板地從一個方面思考的話,那很可能就大錯特錯了。
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角度去觀看廬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從不同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生活也一樣,也許你很健康但生活並不富裕,可換個角度想,大自然賦予你鮮活的生命,多彩的世界給予你生機勃勃地活力,你擁有生命與活力,這不也是一種財富嗎?你是幸運的,你應該這么想。
這段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給了我很多道理,我會把它銘記在心裡,成為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6.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讀後感
馬克吐溫曾說過,那些有好書卻不讀的人不比無法讀到這些書的人擁有任何優勢。我也有很多好書,比如:四大名著、冰心散文集、巴金散文集……我也愛讀書,但,我還是最愛讀這本冒險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這本書主要講了哈克的爸爸是個酒鬼,他受不了爸爸的打罵,逃到一個小島上,和也在逃的黑奴吉姆相遇,他們開始了水上歷險:遇到兩個冒充國王和公爵的人,到處詐騙,最後,國王和公爵又為了掙錢,把吉姆賣了,哈克獨自去尋救吉姆,路上碰到了他的好朋友湯姆,一起救出了吉姆,還讓吉姆恢復了自由。
我欣賞哈克的善良,他逃到傑克遜島上,發現了黑人吉姆並沒有因為鎮上正在搜捕吉姆而通風報信。但在當時美國正實行農奴制時,白人把黑人當作財產時,是多麼難得可貴啊!雖然他只是個孩子,卻知道黑人也是人,人人平等,和諧相處。
7.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讀後感
http://..com/question/51897453.html?si=1
8. 哈克貝利歷險記讀後感
讀<<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有感
當我合上這本書後,嘴角流出了一絲會心的微笑。這樣一本書我還是第一次讀到,我想,它寫出了對奴隸制的不滿、對社民的諷刺、對時代不公正現象的悲哀、還有對人格內心的剖析。對於主角―――哈克貝利.費恩也賦予了很多特點:對大人世界的叛逆、對黑人的同情。以上這些,是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但在這本書中,有另外一種味道,一種哈克貝利.費恩和那群小男孩散發出的味道,這是這種味道塑造出哈克貝利.費恩獨特的個性,這種味道,只有真正的孩子,才能真正讀懂。
這種味道,讓哈克和那一群小孩老是幻想干一些大事:做強盜、做英雄。說一些「如果本幫哥們泄露秘密,必須割斷他的喉管,並把他的屍體燒掉,骨灰撒掉,把名字用血從名單中抹掉」之類一些聽上去「像那麼一會事」的話。而實際上「連一輛裝滿蘿卜的車子都對付不了。」我小時候也常認為自己是傳說中神的女兒,是拯救世界的天使,而實際上連一個人呆在一個較黑的屋子裡就會覺得背後有什麼東西。這,是一個孩子最天真的夢想。
這種味道,讓哈克和湯姆想「用一把小刀化37年時間挖一個地洞救出黑奴吉姆」,但發現行不通時,他們便打算「事實上是用鐵鏟馬上挖,在這之後,我們不妨只當用小刀挖了37年」,我小時候經常用我認為「公主的睡姿」睡覺,可睡一會就不舒服了,於是我就橫七豎八地躺在床上,只當是用公主的睡姿睡。這,是一個孩子幾乎無所不能的想像力。
這種味道,讓湯姆和哈克往吉姆那小小的「監獄」里放水蛇、老鼠等「寵物」,讓吉姆用淚水澆灌一株花,而實際上吉姆已經自由了,只要湯姆說句話就可以被放出來。這,是一個孩子奇特的幻想。
而這種味道,叫「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