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神跡》觀後感,求助,要寫一個作文,不一定要很多,給點我湊湊就行
最後一次寫觀後感是在看完蝸居後。最後一次看觀後感是胖子看完盜夢空間後的觀後感。 朋友總說,我有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深沉感,那種略顯成熟的處事。我不該擁有那麼強烈的分裂主義色彩,純真和老成集於一身。所以當我聽到巴諾克說起這句話時,我想是否我的心已經足夠滄桑,滄桑到我竟忘記了我尚處在這個消滅遺憾的年齡里。但這句話,著實不錯。 看著維維安(Mos def飾)站在酒店盆景後聽巴諾克博士感謝人的名單,那種滿心期許卻失望滿懷的神情。心裡倍感哀傷,卻也接受那種無奈。許多時候,我們總要承受原本屬於自己卻被抹殺亦或者隱藏的功勞,那種黯然傷神也是最傷人的利器。躺在床頭,思索著如果自己遭遇這樣的不公,那又將如何。也許,會如同維維安那般放棄那份自己喜歡不已的工作,然後不再回頭,
觀後感
感謝維維安的妻子,那醍醐灌頂的話語讓他回歸於那個屬於他的平台,更讓他最終獲得了那個他不敢奢求,卻有天天夢想的醫生稱號。 片中,總感覺對巴洛克醫生那麼的熟悉。看完片子才發現,原來這個演員是《哈利波特》系列斯內普教授的Alan Rickman。「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否便是如此?跨越階層,跨越種族,跨越歧視的合作,才孕育了這個偉大的手術。上帝造物,他們便是上帝。 還是盜用那句話。若是沒有遺憾,那也就不能稱為完美無缺的電影。蘭曉龍編劇在接受《藝術人生》采訪的時候,他說如果再讓他創作,他願意讓伍六一進老A,而不是摔斷了腿去修鞋。我更想,維維安隨巴諾克教授去哥倫比亞大學。然後還是這個結尾,獲得他的榮譽博士學位。可是,人生總是要有些遺憾的,要不然就虛度了。不是么?
〔神跡-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況】
② 黑駿馬 電影觀後感1000字
影片伊始,伴隨漸漸響起的悠長的蒙古調子,畫面進入蒙古高原的傍晚,連綿的草場與廣袤的天際相銜,瓦藍夜空中呈現出長調的蒙語詞,男主人公從畫面左端漸漸進入,他的馳騁似與無垠的草原與夜空相融,彷彿在進行一場艱難的找尋。伴隨著輕柔的馬兒踏水聲和男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我們從中得知,這是白與草原相別十二個春秋後的一場還鄉之旅。
隨著白記憶潮水般的襲來,我們進入了他的孩提時代——一個母親早亡的男孩,被父親送到草原上的遠親奶奶抱養,和奶奶以及她的孫女索米亞共同生活在一起。壯麗的草原風光,溫馨的祖孫、兄妹情乃至愛情,單純、閑適的勞作生活,是白整個童年時代的基調。草原上的生活是如此簡單,以致時間之行進,彷彿只是夏草場、秋營盤與冬窩子三地間的地理位移。恰在一個雪夜,祖孫三人神跡般地喜得一匹小馬駒,為白本波瀾不驚的生活帶來一份禮物,使他能真正地像一個蒙古漢子那樣在浩瀚的草原上自由地縱情馳騁與游戲。而這匹日後的「黑駿馬」,恰恰是整部影片敘事以及情感抒發的一條獨到而重要的線索。
然而,正當這平靜的草原生活看似就要定格時,一封來自爸爸的信將我們喚醒。值得一提的是,恰在此時,白正在放牧間隙慵懶地躺在草原,晴朗蔚藍的高空中,飛機呼嘯而過,留下白色的軌跡。綿長的軌跡為白音寶力格的別離埋下伏筆,而飛機作為主流的工業化文明的代表,顯然是象徵著促使白背井離鄉的真正誘因。劇情自然展開——爸爸是讓他離開草原,接受教育。白對於這個學習機會顯然十分期待,並輕松愉快地向奶奶和索米亞許諾只走八個月。但是奶奶和索米亞對此卻是十分悲觀:奶奶通過一次儀式化的拜佛帶白來到了自己僅出嫁時經過後便從未再至的河流,帶他來到了自己的家鄉。這顯然是對白的提醒與告誡:歸鄉是蒙古人肩上永不能拋棄的使命。奶奶太捨不得白音寶力格,乃至她不得不急切地提議白與索米亞的婚事,從而可以給即將離鄉的白一種更為現實的牽掛,在後來的敘事中,這份牽掛確然成為白歸鄉的幾乎可以說是最根本的因素。
回憶之河繼續流淌,許諾八個月歸期的白音寶力格三年後返鄉,准備和索米亞成婚,但迎接他的卻是索米亞失身於希拉並懷有身孕的殘酷現實。由於無法忍受感情上的「背叛」,白音寶力格斬斷與草原的千絲萬縷,再度離去。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過程,當奶奶和索米亞對和白共處的未來尚存希望之時,白一句「這是你的家,該走的是我」則對這一切進行了徹底的宣判。但是這場抉擇的痛苦掙扎中,白是一意孤行的,他只是固守於自己的價值判斷(而這價值判斷的標准,顯然植根於白離鄉多年所受的教育)從而最終選擇逃避,讓時間沖刷痛苦,以時間埋葬親情與愛情。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一個小敘事段落中,導演以奶奶的語重心長的寬慰話語為媒介,完成了一場對主流(漢族)倫理觀的質詢——「這男人就得有個男人的樣子…..這種事我見得多了,事情總會過去的」。此外,白的這次離鄉場景,導演給予了細膩刻畫:被白雪覆蓋的草原,祈福的奶奶,淚眼朦朧不置一言的索米亞,以及白乘車行進中緊追不舍的「黑駿馬」——這無疑是一場永別,在這場儀式中,語言多麼蒼白。
影片再次切到了與影片開頭同時空的畫面,上面呈現的唱詞暗示了這第三次回歸恰是一場白對於奶奶和索米亞的找尋。白找到了索米亞的家,12年後的索米亞已是五個孩子的母親,而奶奶和「黑駿馬」卻早已不在。家訪的教師對索米亞不經意的誇贊恰是一種對12年前白所做抉擇的反諷。「我們早把你忘了」,索米亞的丈夫達瓦倉如是說。無力面對達瓦倉的責備,白只得暫時逃離,與琪琪格同去飲馬,與拉柴回來的索米亞相遇。當深夜白和索米亞失眠獨處,白說出了鉤沉已葬埋的記憶從而為自己的記憶尋覓歸宿的渴望:「索米亞,說點什麼,好嗎?」,影片隨著索米亞堅定又艱難的回答話音,帶來了一個堪稱經典的「閃回」:茫茫風雪中,年邁的奶奶略有些神經質地拿著12年前白送的望遠鏡找尋白,「白音寶力格,放羊還沒回來?」然而心酸的詢問卻只能由自己來回答。
之後的白教小學生唱《蒙古人》的場景可以說是對影片主題的一次很好的復沓呈現,正如這歌所唱道的「遼闊無邊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養育我的這片土地,當我身軀一樣珍惜」。這便是影片中反復探索的蒙古人的魂魄——遼闊的大地不光培育了是豪邁的性格和對自由的熱求,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蒙古人的魂靈中更有著這樣的特質:有所敬畏與懂得感恩。
這是一個關於思念的故事,在這場綿延的思念中,思念者與被思念者交替缺席,親情愛情只是一場凝固的遺憾;這亦然是一個反思與回歸的故事,是蒙古民族的一則自我寓言
③ 電影觀後感1000字隨便什麼電影只要有教育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善待善良的人
文/夢里詩書
天生臉部畸形的男孩,《奇跡男孩》以他在家人的幫助下融入校園,面對成長為展開,但電影卻並不僅是單用男孩的毅力艱辛來動人以情,導演巧妙的透過不同人物視角為切入,由此營造了一股更為真摯純朴,誘人共鳴的暖流,令人性的真善之美成為了電影奇跡的源泉。
《奇跡男孩》是一部與我所預想的勵志片截然不同的電影,在這部作品中,其故事的原點雖然是天生面部畸形一直受到家人保護,沒有去過學校的小男孩奧吉,但一面他其實並不是電影的絕對主人公,另一面電影也並沒有刻意的去拿奧吉的缺陷來煽情勵志,而是令人真切的走進了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在奧吉走進校園後的生活里,用多角度的敘事手法,凝聚著善良的力量。
電影除了對奧吉有著尤為細膩的人物刻畫之外,也讓我們走進了奧吉的父母、姐姐、姐姐的閨蜜、以及奧吉的同學,在以他們為展開的故事中,我們同樣也看到了這些人物身上其實都有著自己的苦惱,母親因為奧吉失去了事業,姐姐因為奧吉心生妒忌,同學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挫折等等,《奇跡男孩》里的每個人物其實同樣都在經歷著自我的成長,透過寬容理解所夠了的脈絡,電影在不斷轉換的視角中構建出了尤為豐富的內在層次,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展露如此動人。
雖然如果我們去比照現實生活,《奇跡男孩》所營造的這個環境是帶有一定烏托邦色彩的,但這並不妨礙於電影對人性之善的詮釋,在多角度的展現中,每個人面對生活都會有著不為人知的掙扎困境,這成為了電影走入人心的共鳴所在,而電影真正所令人有感「奇跡」的,則是每個人面對挫折問題都仍舊不失的是那顆淳樸善良的本心,充滿善意的世界如此溫暖,深切的人文關懷所照亮的並非僅是像小男孩奧吉這樣的特定人群,而是每一個觀眾的心。
這是一部並不需要同情來博取觀眾淚水的佳作,其對多人物敘事嫻熟的駕馭,甚至於讓人看不到何般蓄意的煽情,但在那關乎人性真善美的「奇跡」里,《奇跡男孩》卻足以催人淚下,感人至深,願善良能被溫柔以待,更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善待善良的人。
④ 勇敢的心觀後感1000字
看第一遍《勇敢的心》的是感動,是慚愧,是對「男人」含義的新悟,覺得自己不應該這么晚才知道去看這部電影。看第二遍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活了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我明白了生活的意義,領悟了什麼才叫生活的強者!現在這部電影還儲藏在我的電腦了,當我感到自己受傷、脆弱、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常拿出翻看,勉勵自己繼續奮斗!
這部電影以英國的民族解放戰爭為背景,講述了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姆,為了給愛妻復仇而捲入抗擊英格蘭殖民者的戰爭中
,最後一發不可收拾,華勒領導起讓愛自由的民眾,為解除英格蘭的奴役而戰,最後英雄之子——威廉華勒以犧牲自己挽回了戰爭的格局,蘇格蘭人民獲得了自由,最終獲得了永遠的解放。或許這就是歷史的文字:一場輝煌的革命史,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經歷當載入史冊的時候往往顯得那麼輕描淡寫,寡淡無味。華勒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的人格是偉大的,當刑車載著這位在戰場上為自由曾經叱吒風雲而戰的時候,遭受是英格蘭人民的的唾罵和羞辱,在他們眼裡這就是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是國王的叛徒,是人民的敵人。當我看見華勒淡定的駛進刑場,歡呼雀躍的民聲此起彼伏,我感到莫大的悲哀!或許這就是英雄之痛。一群被殘暴統治下民眾,在枷鎖牢籠了欣欣而活,當自己的一些開明勇敢的同類為了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權利而受到殘酷殺戮和壓制的時候,換來的不是同情和奮起反抗,而是一群愚昧的看客。這就是英雄的眼淚,這就是英雄的悲哀!
部電影最讓我震撼的場面就是,當華勒在忍受極刑之痛的時候,面對執邢官再三的忠勸——請求國王的寬恕,可以速死,沒有說一句話。最後在忍受刨腹之邢的生命最後時刻,他歇斯底里說了人生的最後一句話——freedom!這句話震驚了民眾,也震驚了執邢官,同時也深深震撼了我的內心。至今我都難以忘懷那個場景,在華勒痛苦的最後吶喊中,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強者。當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信仰忍受肉刑之痛,視死如歸的時候,其實他的心已經硬如磐石,他的軀體已經無堅可摧,他的氣魄可以驚天大泣鬼神,嚇破山河!這或許就是英雄的力量!
這段歷史或許早已被人淡忘,這個英雄或許沒人能記起,但是這股精神卻浸透在山河大地之中,世代永存!面對這部驚世之作,我掩卷沉思,我不得不拿自己與這位大英雄悄悄的做個對比,雖然沒有可比性。當代的生活沒有戰爭,沒有殺戮和壓迫,但不能不沒有思想,不能不沒有信仰。想想那些不思進取、好逸惡勞的酒囊飯袋,看看那些虛度光陰、無痛*吟的病體,再瞅瞅自己面對生活,怨聲載道、悲觀脆弱,我感到無地自容,我感覺自己其實就是個行屍走肉!我們的傷我們的痛又算得了什麼呢?衣食無憂,一切的安排就是為了學習,然而自己又做了什麼,虧待父母就不說了,最重要的愧對自己的生命與靈魂。
這部電影讓我讀懂了生命的意義,讓我看清了人生的得失,讓我為曾經揮霍浪費時光憂傷後悔,我終於發現我應該去做什麼,我活著是為了什麼,我的信仰在哪裡,我的為人之本在哪裡,我該怎麼去面對我的生活、人生。
其實生活本是很簡單,好好活著,從從容容做事,坦坦盪盪做人,結交益友,保持自己的本色,為人生的追求而奮斗!
⑤ 紅色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1000字
讀《少年紅色經典——雷鋒》有感——盡自己一點力,為世界做點小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撫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持著你的崗位?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美麗?我想問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題記雷鋒——一個曾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等諸位名人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傳奇人物。雷鋒——一個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學習的神話般的人物。雷鋒——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卻永存的偉人。而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自打雷鋒一生下來,厄運就纏上了他。家裡沒有溫暖的爐火,沒有香甜的乳汁,更沒有大碗大碗的紅燒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飢餓。後來,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媽媽被地主惡霸逼死,哥哥被資本家殘害致死,弟弟貧病交加凍餓而死。小小年紀就受這樣打擊的他不但沒有輕生的念頭,反而會化悲傷為力量,全心全意為革命為人民服務,他心中沸騰的滿腔熱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滅的。記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動,天上突然烏雲滾滾,豆大的雨點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來,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負責打隊旗的雷鋒吧衣服脫下來,將隊旗和紅領巾包起來,自己光著小脊樑任憑風吹雨打。同學說他傻,將隊旗和紅領巾洗下不就行了嗎?可他卻鄭重地說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和隊旗一樣,都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咱應該格外珍惜。」而這一句話,卻深深地感動了那位同學,從此他也像雷鋒一樣,給於紅領巾與隊旗至高的尊重與崇敬。雷鋒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周圍的人們;雷鋒總是這樣,一心一意為著人民為著世界。看到雷鋒這樣,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學校門口那壯觀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湧入學校對面的小店買午飯,由於人過多,因此只能站著吃,人與人之間距離遠則50公分,近則30公分,那個場面真讓我不禁想到「百萬雪師逼江而下」。而這樣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長長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飯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整個一條街似乎被朦朦朧蓋上一層白色的面紗。說真的,要不是我親眼目睹,我真不會相信這種奇觀竟然會出現在我的眼前,而且還是反反復復,日復一日地出現。我們對世界做了些什麼呢?污染罷了,糟蹋罷了。和雷鋒比起來,我們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為人民著想,可我們卻為了自己一時的圖方便,造成土質污染、空氣污染,因而加深了溫室效應,對地球對人們極大的傷害!我們雖然碰不上戰爭時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為國家做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們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闖紅燈,那也是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吧!只要把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們也就問心無愧了,我們就是偉人,就是英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紅色娘子軍》觀後感
在風光秀麗的萬泉河邊,青山綠水中有一塊綠草坪。恰似仙境般的人間佳境,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這就是娘子軍連的駐地,一群花樣年華的紅軍女戰士,就在這兒落腳。看了電視中把紅軍置入如此美麗的地方駐防,真令人羨慕,讓人會萌生出去當一回黨代表的想法。後來因駐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軍連再度轉移,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儼然一個天然渡假村,陽光、海浪、沙灘,還有一群朝氣蓬勃的姑娘。洪常青和吳瓊花被姑娘們有意地掇合到沙灘上散步,那碧水雲天,佳人作伴的場景,看了以後誰都會為之心動。
《歷史的天空》中飾演東方聞櫻的演員殷桃,在《紅色娘子軍》中出演主角吳瓊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青春偶像版的紅色經典新形象,與電影中的吳瓊花有著不同的氣質,與樣板戲中的吳清華則更是相去甚遠,電視中的吳瓊花總體表現得更是青春靚麗。
電視中新加入了一個角色,由南洋歸來參加革命的姑娘,同伴們稱她為南洋女。以我看,這個南洋女才是令人喜歡的角色。南洋女漂亮「洋氣」見過世面,知書達禮,心胸寬闊,意志堅定,吃苦耐勞,懂得體貼,把整個娘子軍連的姑娘們襯托得土氣十足。她告訴姑娘們黨代表常作的手勢「V」代表著勝利,她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員教姑娘們識字;她的射擊技術因曾經在南洋常玩獵槍而技高一籌,她在南洋是游泳冠軍,所以吳瓊花與她比游泳技術時只得甘拜下風而「耍賴皮」。
南洋女在電視中雖然只是吳瓊花的陪襯,但事實上更討人喜歡,形象更為高大。當假特派員到來,派工作組把南洋女當作奸細抓了之後,她表現出的高風亮節實為一個女人很難做到的。後來被南霸天俘獲,她與一同歸來的未婚夫,在父老鄉親面前舉行了一場類式於「刑場上的婚禮」而被殺害。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謝幕,令人唏噓不已。
新版《紅色娘子軍》比以往的電影和樣板戲好看,主要是摒棄了那種時代的「左」的影響。南霸天的角色也很豐滿,以我看,如果說南霸天是一個開明紳士的話,則比以前所有影視作品的類似角色更飽滿,一方面,他飽讀詩書、舉止風雅、仗義疏財,簡直是不可多得的一個「人才」;另一方面,他財大勢大,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奪,有著內心殘忍和惡毒的一面,對其他鄉紳勢力也形成極大威脅。他為了籠絡紅軍家屬,施以懷柔政策,竟然能做到開倉放糧。電視中對南霸天的總體形象描述也顯得極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跡。吳瓊花與南霸天結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燒了吳瓊花的家,事實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為,最終霸佔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燒死三個家人的血債。
吳瓊花的形象,隨劇情的進展,逐漸變得公式化了。開始階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為,反叛精神強烈,表現得極為突出,是一個可愛可敬的角色。按南霸天的說法,她「殺人放火,無所不作,非常歷害」。後來,在娘子軍連表現進步,雖有很多沖動出格之處,但逐漸成熟,「進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種桀驁不馴的稜角,成長起來。不過,由於演員殷桃的長相氣質,後來的成熟總覺得缺乏某種成熟的韻味,而更像是難以脫離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紅色娘子軍》在細節上有很多缺陷,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假特派員」的情節。也許這是當今所有的革命題材作品都無法逾越過去的原因,所以電視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員」來代替。實際上,同時期,全國蘇區都在「肅反」。如果真象電視中所述,師長都被假特派員關了起來,那麼整個紅軍獨立師則完全被控制在這個「國軍袁處長」手中,哪還需要「剿匪」,假特派員完全可以隨便發一個命令就毀掉整個紅軍瓊崖獨立師。
希望您能採納,雖然您沒有懸賞分
⑥ 一篇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1000字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 影片 《烈火金剛》觀後感
今日,我參加了由秦皇島文明辦等位主辦的愛國主義影片展播活動,觀看了紅色電影《烈火金剛》,深有感觸,並寫下這篇觀後感。影片 《烈火金剛》反映了抗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敵後武工隊,在翼中平原與日偽反動派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並取得最後勝利的故事。劇情緊張刺激,
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也十分鮮明:隊長肖飛勇敢機智為救傷員,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前往日本人的大葯鋪,並成功「買」到葯,用智慧甩掉了前來追趕的日本追兵;隊員孫定邦為保護群眾,英勇犧牲;女衛生員大義滅親,殺死自己的漢奸父親…… 在九一八事變恐怖背景下,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土地,五千年華夏文明,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破壞,南京大屠殺、冀中平原大掃盪……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罪惡事件中國共產黨在這危急關頭發出了「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起抗日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的號召。華夏兒女紛紛投入了抗日的陣營。國共黨再次合作,結成抗日同盟,開始了艱難的抗戰。凇滬會戰,武漢會戰日軍的陰謀被逐漸粉碎。看看今天的青少年,抽煙喝酒,斗毆的事件不斷發生,青少年犯罪的比重越來越多。我國某國際知名演員在時裝發布會上,公然將設計成日本國旗的衣服穿在身上,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親屬強烈要求道歉的情況下,竟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己從來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瞬間愛國人士憤怒了,紛紛指責:好!你不知道這回事是吧,我們告訴你,在南京大屠殺中,30萬同胞死於日本人的手下,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億美元!連幾歲的孩童都知道的事,難道你這個一線演員不知道?中國人是不是已經忘記了國恥?不,至少有良心、愛國的我們沒有忘記! 「牢記昨天,平視今天,追求明天」,才是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它為的是不讓現在的青少年忘掉昨天,不忘國恥,傳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不能讓我們的優秀文化——漢字被網路腐朽文化
「火星文」「886」等詞語所代替。 回眸昨日歷史是殘酷的,但在今天我們絕不容再由他國的侵略!釣魚島、黃岩島等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但今天彈丸之地的日本、菲律賓等國卻與我國爭奪我們的領土,甚至還上演買島的丑劇!你們否認南京大屠殺我們沒追究你,你們在清理遺留在東三省毒氣彈的方面投入很少的資金,我們沒追究你,而你現在卻越來越放肆!難道你們還以為中國是個弱國,中國人民是病夫嗎?你們錯了!拿破崙曾說過:「中國是一條沉睡的獅子,千萬別讓它醒過來。」但現在的中國不僅是一隻漸漸醒來的獅子,更是是一條騰飛的巨龍,中國人民絕不會容忍你們對中國的土地抱任何幻想!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要努力學習,繼承先烈勇感,不畏犧牲的優秀品質,堅持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可以自豪的說:「我是中國人!」
秦皇島的請勿借鑒
⑦ 諸神之戰觀後感1000字
在希臘,各大神祈都有人類拜祭的活動;美術教材及其他藝術類書籍中,各大神靈都有雕像和神殿,好像就哈迪斯啥都沒有,僅有若干壁畫之類。原來從古代開始,哈迪斯就一直不被人看好。現代影視作品把哈迪斯作為反派角色,也就不奇怪了。
電影《特洛伊》取材於希臘神話,但各位神靈從頭到尾都沒露臉,只有人類之間打仗。
前段時間有部取材於希臘神話的電影,《波西傑克遜與神火之盜》,算是為《諸神之戰》開胃吧,去看了下,沒啥感覺。且不說配音遠不如原音夠味,畫面不夠
刺激,以現代都市作為拍攝場景更是離希臘文化的品味相距深遠。盡管天界的宙斯、海界的波塞冬、冥界的哈迪斯在本片中聚齊了,可宙斯波塞冬都是高大英俊的美
男,偏偏哈迪斯是個面目猙獰的巨獸。題目說的是「神火之盜」,內容是以宙斯雷電棒被盜展開描述,嚴重跑題。因此,《波西傑克遜與神火之盜》很一般,提不起
看第二遍的興趣。
《諸神之戰》還是相當棒的。壯觀的場面,雄渾的音樂,視聽效果上佳;浩瀚愛琴海,映襯著殘垣斷壁中的古典韻味;劇情的設計跟原著挨得很近。劇情緊湊,內容充實。可以說,《諸神之戰》是對希臘文化展現得最全最真的影視作品。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拋棄了對終身的敬仰和畏懼。他們推倒神像,燒毀殿堂,激起了眾神的憤怒。哈迪斯破天荒從冥界回到了奧林匹斯聖山,慫恿宙斯釋
放提坦之戰後封印的遠古海怪,以此毀滅人類的城市。宙斯急於懲罰人類,忘記了滅體型巨大威力無窮的遠古海怪是哈迪斯的寶貝——有了遠古海怪,哈迪斯就擁有
了跟眾神較勁的恐怖力量;有了海怪,哈迪斯就可以實現他的野心:挑翻宙斯,奪取奧林匹斯權杖,用永恆的日蝕擋住太陽的光輝,將天空大地變成黑暗荒涼的死亡
之國。流落在凡間的宙斯的兒子,用神賜予的光芒之劍和飛馬珀加索斯,歷經艱辛消滅遠古海怪,拯救世界。以希臘神話里的英雄珀爾休斯為主人公,與神話原著基
本相符。美中不足的是英雄奮戰冥王哈迪斯的重頭戲只演了聊聊數秒,有點虎頭蛇尾。不過這也是眾多大片的通病。
但凡電影,都少不了三大俗套:男女情愛、哭哭啼啼、生離死別,要麼具備一二,甚至三者兼具。而此部影片能跳出俗套,這三大煽情的場景一樣也沒有,非常好。看第二遍是必然的。第三遍也是可以考慮的。
可惜《諸神之戰》沒有IMAX,不然就完美了。阿凡達若不是將賭注全壓在IMAX上,根本就不是變形金剛的對手。哈利波特6的imax更是騙人的把戲,花了大價錢,就是讓觀眾掛著個大眼鏡看幾個小孩兒談情說愛。
以人之力,抗神之意。希臘神話的精神就是這樣:人,需要對神懷有畏懼之心,但人又是可以用力量來抗拒神的懲罰的。這跟宗教里宣揚的安分隱忍接受壓迫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這也是我喜愛希臘文化的地方。
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飛往浪漫愛琴海,完成我的追夢之旅。
⑧ 跪求看了紅色電影後的觀後感(大約1000字)
紅色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學院組織我們看了一場愛國電影——《金陵十三釵》。
整場電影的環境和氛圍都極其壓抑。日本軍人滿南京城的屠殺,沿街隨處可見全裸的中國女人和鮮血淋漓的男人。它講述的是舊中國弱勢群體在那個年代的悲慘遭遇:14個教會學生,14個秦淮妓女,一個神父的養子和一個洋人殯葬師,一起出現在了一個天主教堂。
這部電影拍的十分細膩,妓女豐潤扭動的翹臀、洋教士與妓女的調情、孟父親壓抑的偉大的父愛,李教官的隱忍痛心,妓女為救女孩不顧生死的血脈情……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是一場無聲的控訴。它想要宣洩,想要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愛找一個出口。什麼能夠讓難區人民逃離南京,什麼能夠帶領大家躲避戰爭?然而,在那個年代,有的只是殘酷。但是,在那個時代的中國,還有一樣東西:民族情。
從演員上,最讓我稱奇的便是貝里斯蒂安的演技,《金陵十三釵》是先在外國首映的,洋人們對這部電影的反響並不高,因為他們不懂得這種情懷,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妓女就比學生低賤,不懂得犧牲,不懂得隱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從一個貪財嗜酒的洋人殯葬師蛻變成為一個為靈魂祈禱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盡致,看著他為十三釵祈禱的背影,我真的願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願意相信最後的最後,大家都平安無事。
而從內容上,對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十幾個國民黨軍人在即將走出南京城的時候為了保護一群逃亡的教堂女學生果斷的扳動了槍膛,發生了激戰,學生走了,正准備離開的時候卻引來了坦克,十幾個人太渺小了,但是面對敵人的坦克,他們沒有辦法,唯一的就是用人的身體帶著手榴彈去近距離炸毀,一個小編隊,沒有防彈衣,只有浸泡過水的被褥,一條直線,前面的人一個一個倒下,最後一個炸破手沖擊到了坦克的面前,整個場面一直有槍聲在回盪,教室一片安靜。就是這幾個小人物,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和很多軍人一樣,他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是一種大愛,軍人特有的愛。
這個故事,最讓人感動的是那群從「秦淮河」躲出來的風塵女子,誰說妓女無情,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不錯,她們是有自己的私心,進了教堂就找最安全的地方——地窖,但我想,那隻不過是在那種情況下的本能反應。她們同樣也是有愛的,豆蔻為了為浦生彈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險,用生命與尊嚴做賭注,只為找回缺失的四條琵琶弦……更加可貴的是,這群被人們一直瞧不起的「妓女」卻個個穿上女學生的衣服代替女學生去參加日本兵的慶功會。她們害怕死亡,更不知道會面對什麼,不知道結局,但是她們卻勇敢地走上了軍車,此時此刻對生命是一種震撼,她們或許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或許沒有機會去實現了,她們是偉大的,正是在大災難面前中國人的抗爭和救贖。這部電影感動了我們,讓我們感到震撼,因為它融入了國家的命運,表現的是民族的精神。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麗的五色花隨著硝煙飄落,花兒落在地上,牽起一片輕輕的嘆息,唯獨不變的是我中國兒女不屈的靈魂。
⑨ 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 作文1000字
《舉起手來》觀後感
這部電影是一部以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鬥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後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圓滿成功。保護國寶的過程中,適時的誇張還有陰錯陽差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看完這部影片,不由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看過的電影,那個時候經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後好人壞人一目瞭然。對壞蛋是切齒的恨,對英雄是由衷的敬。《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有過去那種風格,入木三分的誇張把敵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極點,放聲大笑的同時更明白了是非美醜,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正視戰爭,回歸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開懷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路線——石橋炸毀,然後再在村裡慢慢搜查。當日本並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
在片尾,一位倖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國人民殘暴的蹂躪和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國人民終於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看到這一幕,我心裡感覺十分的暢快,也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在這樣的日子看這樣的影片對我震動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人欺負。拿破崙一世說過「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當他醒來時,他將震撼世界。」是啊,現在,21世紀,中國終於向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了!
看完後,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想到這兒,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寫下了此文……
《上甘嶺》觀後感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斗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講的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臟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臟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了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
電視演完了,爸爸和媽媽津津有味地談論《上甘嶺》電影中的精彩情節,可是我這個平時愛鬧的人,卻在一旁默默地思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