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紅色的經典的電影的觀後感400~500之間
主題就是共產黨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之類的,,反正就是要誇獎共產黨的。要好好學習 努力成為黨員,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
2. 紅色影片觀後感400-450字
《雷鋒》電影觀後感
為弘揚雷鋒精神,紀念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47周年,物流中心團委於3月3日組織全體團員青年觀看了《雷鋒》電影。觀影後使我感受深刻,同時不僅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把向雷鋒同志學習與保持團員先進性相結合呢?
我覺得首先,我們要學習雷鋒同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雷鋒同志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如磐石,他在日記中寫到:「我就是長一個心眼,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革命需要我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看到這些朴實而堅定的話語,反思自身,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物質文化要求日益提高,有些青年團員的共產主義信念發生了動搖,有些團員甚至丟棄了共產主義,走向腐敗走向犯罪。青年團員員一旦失去了堅定的黨性,就失去了其奮斗終身的目標和理想,失去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註定要走向滅亡。雷鋒同志滿懷堅定理想信念,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富裕而奮斗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名青年團員員去學習。我們只有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才能始終保持青年團員的先進性。
其次,我們要學習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為人民服務,是貫穿在雷鋒一生最明亮的旋律,是雷鋒精神的核心。雷鋒一生沒有創造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他總是樂於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始終保持著青年團員的高尚品格。
再次我們學習雷鋒的釘子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求實,敢於鑽研,敢於深入。只有深入進去才能看到實質,才能有所收獲。雷鋒同志教我們做「釘子」,讓我們深入的去干每一件事,丟棄浮誇和浮躁,踏實得干好每一件事。我們青年團員要充分弘揚雷鋒精神,釘子精神,要在天津市物流貨運中心范圍內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學習氣氛,制定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計劃及目標,勇於趕超,勇於拼比,不甘落後,積極向上。每天的工作的優異成績是對此最好的見證。
學雷鋒活動永遠沒有停止,我們會把他作為生活和工作的榜樣,勇於奮斗,不停探索,積極進取,為集團二次創業做出貢獻。
3. 關於革命電影的觀後感,400字的。
1《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我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4. 紅色影片觀後感400字
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心情很久也無法平復。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只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所有人會更好。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5. 要三篇紅色電影的觀後感,400字左右,不許太多
第一篇《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第二篇《黃河絕戀》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於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 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麴生命的贊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第三篇《南京南京》南京南京觀後感這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真實的片段錄像。整個電影從頭到尾都是觸目驚心殺戮和獸行,看了讓我很難受,如果電影講的是事實,那歷史就太瘋狂、太殘忍了。最觸動我的場景是日本兵在活埋了中國人後還在一個個頭顱中間原地踏土,跳舞,簡直滅絕人性。另一個場景是拉貝先生離開難民營大門後下跪對中國人謝罪,中國人需要一個外國的納粹來保護,真是諷刺。生命如草芥,但是草芥是不會被殺光的,電影的結尾還是在死亡中給我們留下了生的希望。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充滿了人性的真實,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精神也充斥在每個段落中。在電影中沒有國家與國家的對抗,只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每個人都是真實的,也是矛盾的,不可復制的。如果假設我們身臨其境,你能像劉燁那樣慷慨赴死么?你能像高圓圓那樣挺身而出么?你能想范偉那樣出賣同胞又捨身取義么?甚至你能像角川一樣在人性中掙扎,而最後選擇自殺么?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無法回答的,導演能夠正面,真實的講述這段歷史,讓人敬佩,這個電影沒有講述為什麼,如果非要找答案,那答案就是歷史,就是現在。回頭看看歷史,每一次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都是伴隨著戰爭這顆人類文明的毒瘤,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避免重蹈覆轍,拒絕戰爭。
6. 一部紅色電影觀後感(300-----400字即可)
第一篇 《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第二篇 《黃河絕戀》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於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 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麴生命的贊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
7. 觀看紅色電影的觀後感(600字)
南京南京觀後感這不是一部電影,更像是真實的片段錄像。整個電影從頭到尾都是觸目驚心殺戮和獸行,看了讓我很難受,如果電影講的是事實,那歷史就太瘋狂、太殘忍了。最觸動我的場景是日本兵在活埋了中國人後還在一個個頭顱中間原地踏土,跳舞,簡直滅絕人性。另一個場景是拉貝先生離開難民營大門後下跪對中國人謝罪,中國人需要一個外國的納粹來保護,真是諷刺。生命如草芥,但是草芥是不會被殺光的,電影的結尾還是在死亡中給我們留下了生的希望。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充滿了人性的真實,人道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精神也充斥在每個段落中。在電影中沒有國家與國家的對抗,只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而每個人都是真實的,也是矛盾的,不可復制的。如果假設我們身臨其境,你能像劉燁那樣慷慨赴死么?你能像高圓圓那樣挺身而出么?你能想范偉那樣出賣同胞又捨身取義么?甚至你能像角川一樣在人性中掙扎,而最後選擇自殺么?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無法回答的,導演能夠正面,真實的講述這段歷史,讓人敬佩,這個電影沒有講述為什麼,如果非要找答案,那答案就是歷史,就是現在。回頭看看歷史,每一次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都是伴隨著戰爭這顆人類文明的毒瘤,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避免重蹈覆轍,拒絕戰爭。
8. 紅色電影觀後感400字
第一篇《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第二篇《黃河絕戀》
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
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
9. 紅色電影觀後感480字
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心情很久也無法平復。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只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所有人會更好。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10.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400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鍾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贊同283| 評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