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勇士》觀後感100~300字
一、捨生忘死的精神。
人在生死關頭表現出的大智大勇,置生死於度外的精神是最可敬的精神,是最難能可貴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時刻准備,消滅敵人,寫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軍歌中總結的,正是《勇士》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英雄壯舉。捨生忘死的精神,是勇士們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深深思考、需要認真學習的精神。
二、鍥而不舍的精神。
面臨敵人四面圍追堵截,不畏艱險,生死關頭一往無前,勇士們一夜急行軍240里,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徒步行軍的世界之最。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世界的奇跡,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繼承和發揚,應當永遠傳承的精神。
三、團結合作的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影片中,影片中小士兵在自己體力已經透支、沒得吃的情況下,義無反顧的背起投降的敵方炮手,在體力嚴重透支時仍堅持,最後活活累死,場面感人至深,發人深省,最後炮手被生生打動,主動加入了紅軍隊伍,為小士兵報仇。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大公無私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寫照。
『貳』 電影勇士的讀後感1000字
近日,軌道公司工會組織觀看了電影《勇士》,《勇士》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實為原型,展現了勇士們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戰生死關口的非凡經歷,劇情感人至深。影片中黃開湘團長率領22名突擊隊員,與戰士們穿越槍林彈雨,突破天險飛奪瀘定橋,以血肉之軀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不朽的篇章。觀看《勇士》,我被劇中的人物深深打動,被他們的英雄事跡所感動,受到了啟發並深有感觸,將自己的感想總結為如下三句話:
一、捨生忘死的精神。
人在生死關頭表現出的大智大勇,置生死於度外的精神是最可敬的精神,是最難能可貴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時刻准備,消滅敵人,寫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軍歌中總結的,正是《勇士》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英雄壯舉。捨生忘死的精神,是勇士們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深深思考、需要認真學習的精神。
二、鍥而不舍的精神。
面臨敵人四面圍追堵截,不畏艱險,生死關頭一往無前,勇士們一夜急行軍240里,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徒步行軍的世界之最。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世界的奇跡,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繼承和發揚,應當永遠傳承的精神。
三、團結合作的精神。
團結就是力量。影片中,影片中小士兵在自己體力已經透支、沒得吃的情況下,義無反顧的背起投降的敵方炮手,在體力嚴重透支時仍堅持,最後活活累死,場面感人至深,發人深省,最後炮手被生生打動,主動加入了紅軍隊伍,為小士兵報仇。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大公無私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寫照。我們體會到這種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必須團結合作,才能創造出我們公司的未來,超出困境,創造我公司新的成長業績。
『叄』 《勇士》觀後感
慢慢抄去吧——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親歷」長征場景,聆聽長征故事,感悟長征精神,難免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從9月23日截至10月17日,「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收獲留言近3000條就是很好證明。綜覽這些留言,充滿人們對長征、對紅軍的致敬。俗話說,言為心聲。通過這些留言,我們可以感受到大家火熱的內心,可以感受到長征精神穿越時空的磅礴力量。事實上,不只是這些留言者對長征發出了由衷的慨嘆,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很多從其他不同渠道了解了長征故事,感悟了長征精神的人也發出了由衷的感慨,表達了決心。大家紛紛表示,要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努力拚搏,奮勇向前。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面對長征精神的感染,我們可盡情直抒胸臆,表達對紅軍、對長征的敬意。但是,我們更應把這種敬意落實到行動上。只有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對得起革命先輩的付出,才能讓長征精神得到傳承和弘揚。
自覺用長征精神砥礪意志。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充滿波折和坎坷,當遇到困難和波折時如何克服,尤其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行。用長征精神來砥礪意志,會讓自己的意志更堅,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對於克服困難,經受挫折考驗都裨益良多。所以,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善於用長征來照一照,用長征精神來振奮我們的精神,鼓舞我們自己的士氣。
千方百計走好新的長征路。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前,我們國家所進行改革開放事業其實就是在走新的長征路。同樣,新的長征路也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各種困難交織。正如我們通常所講到的,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後,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其實就是新長征路上要戰勝的困難,要跨過去的坎。把對長征的敬意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在長征精神的感召下,不畏艱難、披堅執銳、勇往直前,在的新長征路上不斷創造新業績,取得新勝利。
一言蔽之,對長征表達敬意,不僅要心動,更要行動。只有真心行動起來,長征精神才能幻化成現實中的強大力量。
『肆』 觀《勇士》有感
《勇士》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實為原型,展現了勇士們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戰生死關口的非凡經歷,劇情感人至深。影片中黃開湘團長率領22名突擊隊員,與戰士們穿越槍林彈雨,突破天險飛奪瀘定橋,以血肉之軀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不朽的篇章。觀看《勇士》,我被劇中的人物深深打動,被他們的英雄事跡所感動,受到了啟發並深有感觸,人在生死關頭表現出的大智大勇,置生死於度外的精神是最可敬的精神,是最難能可貴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時刻准備,消滅敵人,寫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軍歌中總結的,正是《勇士》劇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英雄壯舉。捨生忘死的精神,是勇士們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深深思考、需要認真學習的精神。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面對長征精神的感染,我們可盡情直抒胸臆,表達對紅軍、對長征的敬意。但是,我們更應把這種敬意落實到行動上。只有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對得起革命先輩的付出,才能讓長征精神得到傳承和弘揚。影片中,小士兵在自己體力已經透支、沒得吃的情況下,義無反顧的背起投降的敵方炮手,在體力嚴重透支時仍堅持,最後活活累死,場面感人至深,發人深省,最後炮手被生生打動,主動加入了紅軍隊伍,為小士兵報仇。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大公無私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寫照。我們體會到這種團結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必須團結合作,才能創造出我們的未來,超出困境。自覺用長征精神砥礪意志。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充滿波折和坎坷,當遇到困難和波折時如何克服,尤其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行。用長征精神來砥礪意志,會讓自己的意志更堅,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對於克服困難,經受挫折考驗都裨益良多。所以,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善於用長征來照一照,用長征精神來振奮我們的精神,鼓舞我們自己的士氣。 千方百計走好新的長征路。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前,我們國家所進行改革開放事業其實就是在走新的長征路。同樣,新的長征路也不會一帆風順,而是各種困難交織。正如我們通常所講到的,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後,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其實就是新長征路上要戰勝的困難,要跨過去的坎。把對長征的敬意落實到行動上,就是要在長征精神的感召下,不畏艱難、披堅執銳、勇往直前,在的新長征路上不斷創造新成績,取得新勝利。一言蔽之,對長征表達敬意,不僅要心動,更要行動。只有真心行動起來,長征精神才能幻化成現實中的強大力量。
『伍』 電影《勇士》的觀後感
剛剛看完電影,實在忍不住,寫下人生中第一篇影評。
彷彿在國內,我是從來沒看過能用一部電影把愛情,友情,親情和熱血融合表現得這么淋漓盡致。先來說主角布蘭登,一個和大部分人一樣,深受現實的壓迫。女兒生病,日兼三份工作,但為了家人,不願意讓妻兒放棄好的生活,毅然選擇回到用命來賺錢的日子。男主看著文質彬彬,雖然最後贏得冠軍,但我還是覺得男主打挙實力一般,最後在和科巴打半決賽時,教練的一番話刺激了他使得他反敗為勝,劇情尚且不說,讓人難忘的是他使盡全力的那一個鏡頭,他臉上猙獰的表情,他為了出名嗎?不,他為了生活。是的,他是勇士,不為生活底頭的勇士 。 男一的妻子,在生活中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女人,從出場到結尾,沒有絲毫多餘鏡頭,泰絲每一個鏡頭的出現,都是在表現她做一個妻子對丈夫,一個母親對孩子該盡的責任和滿滿的愛。 湯米,一名軍人,從頭到尾所做的一切一切,皆是為了他戰友的遺孀。他不是一位合格的兒子,不是一位合格的弟弟,而同時也做為一位朋友,他卻是最棒的朋友。他把這份友情無私地奉獻給其戰友家人。 帕蒂,一個浪子回頭的父親。整個故事的線索型人物,印象最深是在游戲廳里那個背影,得不到的原諒和對過去的懺悔,他不是一個酒鬼父親,而是兩個兒子的好爸爸。我承認看到結尾有流淚,這也是我為何在此寫下人生中第一篇影評的原因。我從來不覺得有電影能把我弄哭,可它就是來了。
看完電影我決定接下來把導演gavin所拍過的電影全部找出來看一遍。雖然我是個業余的電影愛好者,但從懂得怎麼看電影到現在,我覺得這是一部能把我震撼到讓我久久無法平復的電影。很感人,又很了不起。這部電影表現得很仔細,從開始到結尾,談話佔了一半左右,做為一部動作片,它能用一半時間來談話,還能拍得如此震撼,也是不可多得。劇情沒有強加,彷彿從頭到尾都很柔合,沒有開頭交代故事情節沒有交代背景,沒有給出失意的高手,沒有殺人報仇,一切都那麼自然,自然到讓我開始感覺這是一部無聊的電影。看到是最後,我發現我錯了,錯得如此離譜。但也是這種表現手法才能讓人眼前一亮,看的時候你會發現,卧槽他是他爸,卧槽他也是他爸,卧槽他竟然不是反角,電影看完,故事看明白了,打戲看足了,淚點有了,親情體會了,愛情也體會了。
向該片導演編劇演員及所有工作人演致敬!
『陸』 電影長征觀後感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征》。《長征》真實再現了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因為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國工農紅軍必須立刻實行戰略性轉移。要突圍敵軍的第三線--湘江,由於從德國來的顧問李德和中央主要負責人博古倆人的錯誤指揮,從紅軍8.6萬多人降到3萬多人,紅軍損失巨大。
看完《長征》後,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我感慨萬千。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斗、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偉大的長征
這周,我看了一個名叫《長征》的電視連續劇,以前總聽說長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看完後才明白了長征有多麼感人、多麼偉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1934年,蔣介石不顧日本軍國主義入侵東北三省,侵略我們中華民族的事實,依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紅軍中央蘇區進行了五次大圍剿,在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進文秘114版權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行了戰略轉移,開始了人類歷史上震驚中外的壯舉——兩萬五千里長征。
整個長征的過程是那麼的艱苦,沒有食物,沒有交通工具,物資極度匱乏,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國民黨部隊的攔截追擊,但是紅軍戰士排除萬難,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勇敢的浴血奮戰,經歷了無數場戰斗,爬雪山過草地,走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延安,取得了勝利。在整個長征的戰斗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國民黨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著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沖,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沖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他們知道他們只能前進,在他們身後有毛主席,有黨中央,有千千萬萬個紅軍戰士。最後剩下的勇士們沖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沖進了瀘定城,和後續上來的紅軍戰士一起徹底消滅了國民黨的部隊。這次戰斗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為長征的勝利大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長征的路上象這樣的戰斗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其實從一開始紅軍就勝利了,因為他是正義之師。紅軍深得民心、團結奮戰、保衛祖國。無論是大渡河還是金沙江;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無論蔣介石的部隊有多少炮彈;也無論多麼少的食物和多麼惡劣的天氣。這一切都無法阻擋紅軍的步伐。
長征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長 征讓我們感到了正義的力量,長征忘我的大無畏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的感動著我們每一代人。讓我們記住那些勇士們,象他們一樣勇敢的走下去,為我們的祖國努力的學習,努力的走下去……
『柒』 觀看電影長征觀後感不少於500字
觀影《長征》有感 今天的黨課上,我們觀看了《長征》這部電影。隨著鏡頭再次經歷當年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偉大歷程時,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長征》是描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行程的艱難險阻,記述了在戰爭時代的種種艱辛困苦,我深深地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長征途中,紅軍在險境中打了許多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勝仗,其中有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等。當看到張國燾拒絕北上抗日,還將參謀長曾中生殺害時,我和旁邊的同學都十分氣憤!當影片放映到飛奪瀘定橋時,我被電影那震撼人心的畫面所感染。國民黨在紅軍到達前,已經將所有的木板拆下,只剩下十幾根鐵鏈橫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戰斗剛打響,紅軍所有的武器一起向對岸開火,軍號聲、槍聲震撼山谷,二十二位突擊勇士手持沖鋒槍、手槍或輕機槍,背掛馬刀,腰纏十幾顆手榴彈,趴在鐵索上匍匐前進。他們不顧下面洶涌的大渡河水和對面敵軍密集的槍彈,向橋對面奮勇前進。國民黨為了阻止紅軍前進,在橋口放起了熊熊大火,想把紅軍擋在橋上。緊急關頭,有一位戰士中彈跌入大渡河中,但其他戰士仍然不怕犧牲,勇猛地向瀘定城挺進。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戰斗,紅軍快速佔領了瀘定城,在橋面上架起了木板,為紅軍脫離險境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長征的勝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不僅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而且是革命的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使得中國革命形成了燎原之勢,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如果沒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怎能有今天的幸福和平。長征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想,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總結長征革命歷史經驗,繼承和發揚長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我們需要學習、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時期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定信念、敢為人先、艱苦奮斗、依靠群眾、重於求實、善於團結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始終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報國之志,揚起理想的風帆;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我們要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腳踏實地,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甘於奉獻,奮發圖強,開拓進取。
『捌』 電影《勇士》觀後感500字
你好
電影《勇士》,那童年記憶中的課文,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正是這部電影所要講的故事。
勇士的故事是否能夠講得動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觀眾明白當時兩大陣營的力量懸殊,從而理解紅軍是置之死地而後生。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穿越彝區甩掉圍追堵截的敵人後,北上與紅四方面軍匯合是志在必得的戰略任務,強渡大渡河就成了敵我雙方廝殺的重要一戰,也是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戰役。紅軍巧布奇兵,以兩個團的兵力偽裝紅軍主力壓向大渡河,然後猛然直奔瀘定橋。
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幾乎每年都有關於「長征」題材的影視作品涌現。一提起長征,我們都覺得非常熟悉,在小學課本、媒體報道、文藝作品裡都可以看到。但是我們往往把長征從大戰略、大格局上來講述,很少有影視作品從細節入手,去表現長征中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表現長征中某些具體的階段。而恰恰是這些紅軍中普普通通的士兵,他們對信念的堅守體現出的人性光輝,鑄成了長征創造的人類奇跡。
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在長征經歷的許多事件中,選擇哪一段、選擇什麼樣的典型人物來重塑電影《勇士》。毛主席在延安曾跟斯諾說過:「強渡大渡河是長征途中最關鍵的事件,如果在那裡失敗了,紅軍就可能被消滅……」毛主席這段話說明在長征的整個過程中,飛奪瀘定橋非常重要。在《勇士》中,我用6個字回溯這個過程:過河、跑路、過橋。勇士們過的河可不是「妹妹你坐船頭」過的河,而是孫營長率領的17位勇士以生命為代價強渡的大渡河;勇士們跑的路可不是今天「跑男」們穿著旅遊鞋跑的路,而是勇士們穿著草鞋在崇山峻嶺里穿越人類極限的奔跑;勇士們過的橋不是今天的人們開著汽車奔向旅遊景點走過的橋,而是勇士們冒著槍林彈雨爬過的沒有橋板的瀘定橋……這6個字的故事築起了勇士之魂,我想他會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跟隨著勇士走進這場世界歷史上的經典戰役。
如果說長征精神以氣壯山河的堅韌、不屈不撓的意志,改寫了現代中國的歷史,給那個時代的國家和民族以強烈的希望和堅定的信心,那麼《勇士》中表現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則是長征途中,甚至中國革命的偉大進程中,最重要的「淬火點」,或者說是「熔點」。
滿意請採納
『玖』 電影《勇士》觀後感700字
《勇士》講述的是紅軍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這一段故事,以飛奪瀘定橋作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麼,何為勇士?勇士也會憤怒,會悲傷,會絕望,但他的與眾不同在於能保持理性,分析情況,用有限的條件,創造無限的可能。戰友犧牲?抹一抹眼淚接著前進。橋板被拆?用鐵鍋做的盾牌開辟出路來。一句」前進「的背後當然有恐懼,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會帶來任何好處,敵人就在身後,前進才能迎來希望,這份堅韌正是勇者的美學。勝利之後的從容淡定,總是令人嚮往,讓人以為這就是勇士該有的模樣,但勝利之前的血與淚才是成為勇士的必經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還是震撼!有血性,有黨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首先,就取景來說,很美,有竹林有動物有生氣,有石灘的氣勢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從頭到尾滲透著中式紀錄片的大氣與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細節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電影情感豐沛而多樣,使觀眾身臨其境,無論是神槍手老余與女兒的親情糾葛,還是紅軍哥哥與小女孩的戰場兄妹情誼,亦或是團長與戰士們之間的兄弟情義,都催人淚下,直擊人靈魂的最深處。然而最動我淚點的,還是中央軍炮手田生才與紅軍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紅軍小弟為了向炮手學習如何打炮,在炮手行進途中想要放棄的時候,選擇了背著炮手奔跑,只是為了學習打炮技能,然而,終是體力不支離開人世,這一打擊,讓炮手堅定了內心,為了紅軍奉獻自己,最終完成紅軍小弟的心願。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濕潤,心中酸澀卻不知如何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