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父子觀後感的文章
父子三詞客指蘇軾一家眉山三蘇祠,三蘇即蘇洵、蘇軾、蘇轍。四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軾。
但還有的是指天下文章四大家是指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還有說指宋代歐陽修和三蘇。至今沒有確切答案。。。
不過多數大家認可的答案是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蘇軾。。。 我們做練習時答案也是這樣給的。
貌似我們以前以這個為材料做題的時候沒有讓用一個人概括啊!也許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吧。
只能說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蘇軾,但是不能用一個人概括。
2. 《包氏父子》觀後感
《包氏父子》。它講的是民國時候的故事。老包在富人家裡做傭人。他沒有文化,但他想,如果要讓下一代翻身變成富人,過上幸福的日子,唯一的途徑就是讓自己的兒子包國維上學讀書。於是老包節衣縮食,東挪西借供應兒子上學。包國維五歲時,死了母親,面對得之不易的求學機會,他本該逆境中崛起,刻苦奮進報答父親的,然而,事與願違,包國維絲毫不考慮父親的艱難和自己的前途,他不思進取,整日跟富家公子鬼混,講吃講穿,尋釁滋事。包國維最終被學校開除了。除夕那天,面對一個個索債的人、面對歡天喜地的節日場景、面對不爭氣的兒子,老包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代替他言語的只是那兩行不停湧出的悲痛欲絕的眼淚……
看完這個故事,我幾乎要流出淚來,那一半是為可憐的老包所感動的,一半是為不爭氣的包國維而憤怒的。回過頭來仔細地想一想,在我們的校園里,還有包國維存在嗎?每到放學的時候,校園門口,我們總能看到許多家長,他們或許剛下班,或許剛忙完自己的事情,或許還沒有來及把事情幹完……他們匆匆地來接我們了,在他們心裡,只有我們啊!可是當他們微笑著接過我們的書包時,有誰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有誰說過一聲:「謝謝!」我以前寫過一篇作文叫《雨中》,那是我親眼目睹的:大雨中的校園外,有一個腿有殘疾的中年阿姨,給她的女兒送傘。女兒接過傘後,頭也不回地往前走。中年阿姨拖著殘疾的腿,在後面追。女兒扔下傘獨自跑了!那是看不起母親嗎?當衣著寒酸的老包在大街上喊兒子時,包國維對他的同學說:那老頭與我不相干!僅僅就因為父母不夠體面,就變得與自己不相幹了嗎?!我們常聽到同學們說:我的什麼是什麼什麼牌子的,你的呢?我的什麼是在什麼地方買的,你的呢?爸,誰誰的什麼是什麼牌子的,你也給我買一個吧?媽,誰誰的什麼是在什麼地方買的,你也去什麼地方給我買一個好嗎?生活條件好,吃好,用好沒有什麼不對,但一味講究吃穿的同學沒有嗎?我們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知識,然而,總有張三或是李四就是不求上進。老師批評,父母打罵,還是不改!我們的校園,本該是一片和諧向上的,可是,總有個別人尋釁滋事,依強凌弱,甚至還有逼著人家給自己買東西的!他們好像在向別的同學炫耀:我就是包國維,不服?……
同學們,你是包國維嗎?面對包國維,我能說什麼呢?我只能說:「包國維啊,你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去報答你那可憐的老父吧!」面對如今校園內的「包國維」我又將說什麼呢?我只能說:「同學們啊,看看《包氏父子》,好好接受一下教育吧,且莫再讓包國維出現在我們身邊了!」
3. 寫一篇,世上只有爸爸好第二部悲劇電影,感天動地父子情,觀後感
星期六晚上,媽媽、嬸嬸帶著我和妹妹去濱州影劇院看電影。我們進場後找到座位坐下,周圍的人們都在猜測電影的內容,我也很好奇,盼望著電影快點開始。過了一會兒,全場的燈都滅了,到處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著電影開場。屏幕亮起來,我們聽到了一陣清脆的上課鈴聲,屏幕上很多學生忙著往教室里跑。有一個班裡走進了一位年輕女老師,公布了期末考試總分第一的學生是「童小陽」,每一門功課都是98分以上。這個消息讓陽陽開心雀躍,因為五年前媽媽出國的時候和他說過「只要你每門功課都考到98分以上,就可以去澳大利亞看媽媽了!」。這句話,童小陽一直沒忘,他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去澳大利亞看望媽媽了。可是原本應讓爸爸高興的事卻成了爸爸難言的心事。原來陽陽的媽媽在出國兩個月後就遭遇車禍去世了,爸爸擔心陽陽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就一直和老師一起瞞著他。這些年來,老師於樂一直扮演著媽媽的角色。陽陽給媽媽寫的每一封信都存在了於老師家裡,他疊的「陽陽號」開往澳大利亞的紙船也被老師收藏著,給媽媽打的電話也是於老師接的,他們一直呵護著陽陽健康成長。
過了不久,陽陽的爸爸因為胃疼去醫院檢查,沒想到檢查結果竟然是胃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只能活幾個月。這個打擊讓陽陽的爸爸忽然覺得天旋地轉,陽陽已經失去了媽媽,自己再走了就只剩下不到10歲的陽陽了,這讓陽陽爸爸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但是爸爸怕陽陽傷心,一直沒有告訴他,則是在盡力教給陽陽一些生活的本領,讓他學著做各種家務,學著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一次,陽陽請花店的阿婆幫爸爸做了飯吃。沒想到在去給阿婆送鍋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他寫給媽媽的信和紙船都在於老師家裡,他明白了爸爸和老師都在騙他,發瘋似的回到家問爸爸,爸爸就把媽媽去世的事情告訴了他,也把自己得了癌症的事實說了出來,嚴酷的現實讓陽陽突然間長大了很多,他勇敢地面對了突然而至的苦難。看到這里,我被陽陽的勇敢深深打動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從童小陽的身上學到了一定要孝順爸爸媽媽,還要堅強地面對困難。
4. 父與子的觀後感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東西,信任往往能創造奇跡,愛是可以傳遞的,信念是可以感染的。我學過《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就是父與子之間的信任創造了偉大的奇跡,父親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兒子充滿了信心。正是因為父親常對兒子說的一句平凡而又偉大的話「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時時刻刻激勵著父與子,使父親懷著兒子生還的信心堅定地在廢墟中挖掘38個小時,使兒子沒有放棄生的希望,滿懷信心地在廢墟中等待著父親。想不到,這樣一句普通的話竟會起到這么大的作用。 故事是這樣的:1989年的一天,美國洛杉磯突然發生了一場大地震,30萬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了傷害,其中包括一位年輕父親的兒子在內的14個孩子被困在瓦礫堆下的一個角落裡面。面對如此悲慘的情景,父親並不灰心,他沒有絲毫放棄的念頭,而是滿懷信心地挖掘,希望兒子生還,兒子也滿懷信心地等待著父親來救他。正是爸爸鼓勵兒子的這句話「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使兒子成熟了,長大了,像一個男子漢一樣在最後獲救的時候主動要求最後一個走出教室下的瓦礫堆,這是多麼令人感動呀 父親不顧一切,兒子樂觀等待,促使父與子兩個人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這是愛的力量使父子重逢,並創下了一個偉大的奇跡。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無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中多次出現,是這句話鼓勵了父與子,使他們信心十足,充滿希望。在我們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信任,人們把信任視為人間最美好的事物。我們不要沒有任何證據而對別人亂猜疑,這種現象會破壞朋友、同學等等之間的友誼,我們一定要信任別人,說不定你和別人之間的信任也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跡呢!
記得採納啊
5. 我是爸爸的爸爸電影的觀後感
星期六,我和爸爸來到秦淮劇場看了一場電影《我是我爸爸的「爸爸」》
這場電影主要講了兒子開心和爸爸因為一場意外互換了身份,結果發生了一連串的故事,最後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父子兩人由原來的不信任到相互協作,共同抓住了偷盜鑽石的江洋大盜。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到了一些慚愧:我和電影中的開心一樣,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中,老是做一些和爸爸作對的事情,一點也不理解爸爸對我的苦心。回想起來那次我半夜生病,爸爸焦急地抱起我到醫院的情景,我真是臉紅啊!
當然,不僅僅是爸爸對我良苦用心,還有老師,同學們,我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用實際行動去回報他們!好了,這就是我的一點點感想。
6. 感天動地父子情觀後感
在朋友的介紹下,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買了一本書,名叫《父與子》。雖然它沒有《三國演義》那麼聞名於世,也沒有《安徒生童話》那樣的大道理,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副漫畫,卻引人注目,令人開懷大笑。
整本書由漫畫構成,漫畫中沒有一個文字。《父與子》反映的是父子之間有趣的故事,如愛子的力量。其中一副漫畫的內容是:有一位小偷,去銀行搶劫。無意中把兒子推倒在地。父親見兒子哇哇大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跑進銀行。像狂貶小朋友一樣三拳兩腳把小偷打的鼻青臉腫。小偷陰謀敗露了,落荒而逃,頓時,父子倆名聲遠揚。
為什麼父親會如此兇狠地打小偷?就是因為小偷把自己的兒子一把推倒。否則父親早把這件事置之度外。這就是愛子的力量。
漫畫中,那個禿頭大鬍子爸爸,慈祥、和藹、幽默,那個留著刺蝟頭的淘氣兒子調皮、機靈、可愛。雖然整篇漫畫沒有一字,但情節通俗易懂,別有一番風趣。
我們每個人都有父親,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父愛。讓我們一起像文中的兒子那樣用心去體會父愛,感受父愛,回報父愛。和父親一起喜怒哀樂,一起做有趣的事,一起助人為樂。天長日久,父親和我就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父子情這種力量,這種溫馨、這種幸福,使我們每個人都有所震撼,有所感動。就算是鐵石心腸、冷漠無情的人都會為之感動。
父子情溶冰化雪,父子情深如大海,父子情形影不離,父子情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