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描述粟裕將軍的影視劇嗎,
《豫東之戰》劇情介紹
中文名稱:豫東之戰
資源類型:RMVB
版本:國語(全08集)
導演:景慕逵
演員:謝偉才
古月
趙恆多
陳志仁
鮑海鳴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簡介:
【導演】:景慕逵
【類型】:8VCD-RMVB 450K
【演員】:謝偉才 古 月 趙恆多 陳志仁 鮑海鳴
【簡介】: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風雲變幻的不尋常歲月。烏雲籠罩的上空,響起陣陣驚雷……
中原戰場,硝煙彌漫。解放大軍,拉開了兩種命運決戰的序幕 1948年,解放戰爭終於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
由粟裕將軍親自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主力部隊,在豫東黃淮之間,與蔣介石的精銳部隊展開了大兵團作戰。在中原野戰軍的配合下,廣大指戰員浴血奮戰20個日日夜夜,在盛夏酷暑之中,一舉解放關內第一個省會--開封,又相繼在睢杞地區殲敵一個兵團9萬餘人,並生俘兵團司令區壽年……
Ⅱ 老電影《黃橋決戰》中,為何沒有出現粟裕將軍
裡面的「谷盈」就是以粟裕為原型的
粟裕脾氣耿直,得罪很多人,自解放後一直受到排擠,很不如意,這部電影極大的拔高了陳毅,並且還是叫陳老總,但粟裕只能用化名出鏡。
Ⅲ 電視劇《粟裕大將》中國民黨丁濟黃,歷史上確有此人嗎
「丁濟黃」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不存在的。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敵對勢力的本年就不會多做宣傳,如丁濟黃並非一線主管者,自然不會有什麼事跡傳下來。
電視劇《粟裕大將》里,作者虛擬了一個叫「丁濟黃」的人物,這個人作為智慧的象徵,成為了國共雙方高級將領都能接受的人物,從而引出了粟裕和國民黨將領張靈甫之間的境界比較。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紀念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粟裕同志,由中央電視台、中共湖南省宣傳部、湖南省廣播電視局、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仲弘時代國際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拍攝。
瀟湘電影集團、湖南金星影視實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即將投入拍攝。導演由賈剛同志擔綱。粟裕將軍的扮演者由南京軍區文工團演員郭廣平同志擔任。主創人員力爭將該劇拍成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影視精品。
(3)粟裕將軍老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作者用「丁濟黃」的視角,對粟裕的境界做出了評價:「他是一個有靈魂的人,他有自己的證治理想,他的力量就來源於這種證治理想,所以他堅韌不拔,充滿激情。可是我們呢,我們有靈魂嗎,我們有自己的證治理想嗎。」
在這種高境界下的粟裕,自然擁有了超出常人的指揮能力,作者是這樣評價粟裕的超能力的:「粟裕司令員能夠憑直覺就預感到戰場的未來。未來會發生什麼,他並不一定十分清楚。
但他卻知道應該如何面對將要發生的那些情況,並展開相應的布置。也許常勝將軍有許多常勝之道,但我相信,他們都是用智慧,緊緊地把握著戰場上的動態。」
Ⅳ 《粟裕大將》這部電影什麼時候可以上影
解放戰爭中,粟裕的功勞是沒人能抹殺掉的,不是像樓上說可以吹上來的,淮海,濟南,豫東,滬寧杭,那場不是血氣恆生地動山遙,而且都是以少抵多,這點在其他部隊沒有能達到這種氣魄,粟裕大將打的永遠都是最難打的仗,領導的還不是最精銳,的部隊,就是他帶領了一幫雜牌部隊,打出了主力部隊無法打出的成績,這就是粟裕,建國後還不圖功利,主動讓帥,比起某些本來不該是他位置還舔不之恥的做著要強百倍,粟裕大將,我永遠永遠頂你
Ⅳ 有關於粟裕大將的電視劇
《豫東之戰》是絕對主角
《紅日》屬指揮戰役的
Ⅵ 哪兒有前幾天CCTV1紀錄片<粟裕大將>的下載
http://bbs.iyaya.com/108/823864.htm
這里有
Ⅶ 跪求粟裕大將史片
粟裕
1984年1月25日,粟裕在中顧委舉行的春節茶話會的書面發言中堅定地說:「共產黨人的氣概,從來都是知難而進的。」「我對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真理,對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輝前途,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美好未來,是滿懷必勝的信念的。」
粟裕同志是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軍事家。1907年8月10日出生於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鄉楓木樹腳村一個侗族家庭。1924年春到常德,入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讀書,參加中共領導的學生運動。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5月參加葉挺為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任教導隊班長。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警衛隊班長,是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成員之一。起義軍在廣東潮(安)汕(頭)地區失敗後,堅定地跟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贛湘邊,10月任連政治指導員。次年參加湘南起義,後到井岡山。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井岡山斗爭,轉戰贛南、閩西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被朱德贊譽為「青年軍事家」。1934年7月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轉戰閩浙贛皖邊。1935年1月同劉英率500餘人突破封鎖線到浙南,任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在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開辟浙南遊擊根據地。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獨立領導部隊開展游擊戰爭。他摒棄「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從實際情況出發,調整政策,注意團結中間階層,重視群眾經濟利益,並把公開的武裝斗爭與隱蔽的群眾工作結合起來。採取「敵進我進」的指導方針,挫敗了國民黨軍多次「進剿」和兩次兵力各達40個團的大規模「圍剿」,使浙南遊擊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1月在閩浙邊講授游擊戰術時論述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意義。4月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先遣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首戰韋崗告捷。接著率領第二支隊在南京、蕪湖、溧水地區抗擊日軍。1939年8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同陳毅一起,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東進北上、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方針,開辟了蘇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率部挺進蘇北,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副指揮兼參謀長。10月協助陳毅指揮黃橋戰役,粉碎了四倍於己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鞏固發展了蘇北抗日根據地,開創了華中敵後抗戰的新局面。
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蘇中區委員會書記。制定游擊戰與要點爭奪相結合的作戰方針,保持基本區的相對穩定,發動群眾改造地形,攔河築壩,設置水下障礙,限制日軍汽艇機動,開展海上游擊戰,在臨江瀕海、交通發達的平原水網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挫敗日偽軍頻繁「掃盪」、「清剿」和「清鄉」,建成了鞏固的蘇中抗日根據地。1944年3月開始對日軍發動局部反攻,組織指揮車橋戰役,創華中敵後殲滅戰的範例。同年12月率第一師主力南渡長江,任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又兼中共蘇浙區委員會書記,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辟了浙西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所部在天目山區對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3次自衛反擊戰,繳獲大批美械裝備,率先實現了從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日本投降後回師江北。1945年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為迎擊國民黨軍的進攻准備了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中共中央採納他的建議,改變太行、山東、華中3支大軍同時出擊外線的計劃,同意華中野戰軍主力先在蘇中內線作戰。7月起,指揮華中野戰軍主力3萬餘人,與12萬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作戰,七戰七捷,每戰均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殲敵一部,一個半月中殲敵5.3萬餘人,鼓舞了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的信心,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經驗。中央軍委將蘇中作戰經驗通報全軍,要求各區「仿照辦理」。10月山東、華中野戰軍會師後,根據中共中央決定,負責戰役指揮。
1947年1月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仍負責戰役指揮。在戰略上仍處於內線的條件下,先後指揮了宿北、魯南、萊蕪、泰蒙、孟良崮等戰役,共殲敵7個軍(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內有國民黨號稱「王牌軍」的整編第74師。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後,同陳毅一起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魯西南,掩護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下大別山,指揮沙土集戰役,殲敵1個整編師,迫使敵從山東和大別山區抽調4個整編師來援,實現了華東戰區由內線向外線、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折,隨即挺進豫皖蘇邊區。他體察軍事政治形勢的發展,於1948年1月、4月提出3個縱隊暫緩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的建議,為中共中央採納。5月陳毅奉調到中原工作,他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六七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進行豫東戰役,殲敵9萬餘人,取得了大規模攻城打援作戰的勝利,改變了中原、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打亂了國民黨軍防禦體系,為爾後進行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創造了有利條件。9月指揮濟南戰役,攻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濟南,殲敵10萬餘人。24日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原、華東野戰軍並肩作戰,於11月6日發起淮海戰役。8日與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張震聯名提出將南線國民黨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重要建議,為中央軍委採納,對擴大淮海戰役規模,發展成為南線的戰略決戰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戰役中,作為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成員,直接指揮了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仍代理司令員、政治委員職務)。在渡江戰役中指揮所部追殲逃敵5個軍於皖南郎溪、廣德山區,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揮上海戰役,殲敵主力8個軍於上海外圍,使上海免遭嚴重破壞。先後兼任上海市軍管會副主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在解放戰爭中,他富有戰略遠見,善於關照戰略與戰役和各戰役、各階段之間的聯系,適時集中和轉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戰役的勝利,積累了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
1951年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4年任總參謀長。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深入研究國防戰略,制定作戰計劃,探索未來反侵略戰爭的戰略方針、作戰指導和國家戰備等問題,提出諸軍兵種建設方針和富有戰略創見的設想,使總參謀部在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發揮重要的組織領導作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19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同年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科學院副院長。1972年任軍事科學院第一政治委員。他致力於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倡學習軍事辯證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要在軍事領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現代戰爭提出的新問題。是軍事科學研究實踐的一位開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國務院業務組成員,在周恩來領導下,分管鐵道、交通、郵電、港口建設和造船統籌。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67-1968年、1975-1985年任中央軍委常委。1980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2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主要軍事著作有《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幾個問題的探討》(1979)、《粟裕戰爭回憶錄》(1988)、《粟裕軍事文集》(1989)等。
Ⅷ 粟裕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粟裕畢生第一大殲滅戰必然要數淮海戰役。48年11月初,粟裕提出擬將南線敵軍主力抑留於徐州及其周圍逐步殲滅的建議,得到中 央軍 委的同意,對淮海戰役發展為南線戰略決戰起到重大作用。粟裕實際上直接指揮華東野戰軍先後殲滅了國民黨徐州「剿總」總部及其所屬的黃伯韜、孫元良、邱清泉、李彌4個兵團共44萬人,幫助劉鄧解決了黃維兵團。淮海戰役可稱世界軍史上有數的大規模圍殲戰。60萬對80萬這樣的大兵團作戰,敵我兵力對我比軍少於敵軍的情況下,一般會打成擊潰戰。打成殲滅戰很難。甚至當時國民都疑惑共產黨是否能贏。然而粟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淮海名義上雖然有兩大野戰軍共同作戰,但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後實力太弱,時中野全軍僅有75mm野炮兩門,山炮四十二門,炮彈約兩百發;迫擊炮兩百零七門,炮彈約兩百五十發,每門炮平均只有一發炮彈。憑借如此少量的炮火根本無法壓制住敵軍火力,因而攻擊難以奏效,無法達到迅速殲敵的目的。實際上只起到了一個阻援兵團的作用。吃黃維兵團根本吃不動,最後華野派出了4個縱隊加特縱(炮縱)才搞定。
淮海戰役有個名義上的總前委,但從發起到統一指揮都是粟裕所為,戰場的大多數決策多出自粟裕。就連戰爭進行中部隊的糧食供給困難,都是粟裕發現並親自製定解決方案(這里還講個插曲:粟裕在淮海,寫出了和毛澤東《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一樣齊名的《敦促杜聿明投降書》的難得傑作。讀者不妨找來看看,看看粟大將的妙手文章)。
統計一下,第一次殲敵一個旅,第一次殲敵一個整編師,第一次殲敵一個兵團,第一次拿下一個省會,第一次拿下敵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全是粟裕所指揮。
比起白起讓六國軍隊膽寒,粟裕的蘇中戰役之後,國軍在華東戰場一個旅不敢單獨行動。魯南戰役後國軍一個整編師不敢單獨行動。孟良崮戰役後,國軍組成了9個整編師在一起的方陣。豫東戰役後國軍的兵團不敢北上援濟。淮海戰役知道粟裕南下後,黃伯韜兵團,李彌兵團兩個兵團,急著往徐州跑。杜聿明三個兵團30多萬兵力面對粟裕選擇了撤退。
BOXER認為:粟裕指揮的黃橋戰役、車橋戰役、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重大戰役,都震撼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把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的許多高級將領打疼了、打怕了。用句武俠小說的話說,到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地步,沒有任何敵人可以阻擋粟裕發起的攻勢而逃脫被殲滅的命運。粟裕是近現代中國最傑出的殲滅戰大師。
Ⅸ 有關粟裕的電影
最近央視的《葉挺將軍》中有粟裕的韋崗之戰!
Ⅹ 粟裕的影視形象
電視劇《粟裕大將》、《七戰七捷》、《英雄孟良崮》、《豫東之戰》、《濟南戰役》(系列電視劇《蘇中保衛戰》《華東野戰軍》)、《野戰師》等。
還有在以下電視劇中出現過
《古城情恨》、《新四軍》、《紅日》、《解放》、《井岡山》、《上將許世友》、《浴血堅持》、《葉挺將軍》、《東方》、《決戰南京》等,《亮劍》中解放戰爭時期淮海戰場上的華野代司令員正是粟裕。 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開國大典》、《大進軍(大戰寧滬杭)》等,《黃橋決戰》中的谷盈原型也是粟裕。 紀錄片《粟裕大將》、《百戰經典名將與名戰之常勝將軍粟裕》、《中國記憶——大將粟裕》、《生死對決——淮海戰役全紀錄》、《百戰經典雄師勁旅之坐斷東南》、《新四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