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色經典手抄報內容有哪些
德育內容之一。使受教育者繼承和發揚無產階級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的教育。主要內容是:養成密切聯系群眾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作風;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謙虛謹慎等良好品質;養成艱苦奮斗、勤勞勇敢、不怕困難的品德;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犧牲的獻身精神。
革命傳統教育的含義
用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對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教育。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傳的優良革命傳統,這就是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輩前仆後繼、英勇奮斗的英雄業績和 開展革命教育
革命精神,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培育出來的黨的三大作風。這些革命傳統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鼓舞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奮發圖強,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巨大動力。其精神實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斗終生。
革命傳統教育的方法
革命傳統教育的形式很多,如作報告,組織參觀、座談,訪問革命老人,談革命回憶錄,看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戲劇,進行劇評、影評等,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要注意從群眾的思想實際出發,講求實效。
革命傳統教育的目標
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可以激發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繼承革命傳統,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獻身的精神
㈡ '我喜歡的紅色電影'手抄報內容
我愛看的革命影視作品,名叫《閃閃的紅星》。主要講的是:在江西柳溪村內,一名天真活潑的小孩潘冬子,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但成長到十歲後,便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冬子的父親是一名紅軍戰士,在村中對抗奸角土豪胡漢三,卻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紅軍赤衛隊員所救,從此冬子對赤衛隊隊長修竹極度崇拜。柳溪村在赤衛隊的保護下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好景不常,紅軍要遠赴長征,冬子父親亦要隨行。父子分別在即,潘父贈送一顆紅星帽徽予冬子以作鼓勵。父親離開後,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衛隊員駐扎,大漢奸胡漢三在此時僱用了一批冷血殺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佔柳溪村,冬子只好與母親隨赤衛隊遠走避開。 大土豪胡漢三實行封山,想斷絕紅軍的補給,想把他們活活困死。別的東西還好說,人不吃鹽,就沒有勁兒,甚至有生命危險。冬子卻巧妙地通過重重關卡,把鹽送上了山。當時,上山要被搜身,有人把鹽放在竹子里,但還是被發現了。其實,冬子的招兒很簡單,用水把鹽溶解了,澆到衣服里,等到了山上,再把棉襖洗了,洗出來的水,用鍋蒸幹了,剩下的就是鹽了。 這部影片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並將他愛恨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朴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到,沒有當年紅軍不畏艱險地努力奮斗,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好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我早就聽說過《小兵張嘎》這部精彩的電影,但一直沒有機會看。今天我懷著激動、好奇的心情看完了這部嚮往已久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日本鬼子殺害了張嘎的奶奶。嘎子為了給奶奶報仇,不怕犧牲參加了八路軍打鬼子,在跟部隊打鬼子的過程中,嘎子被鬼子打過,被鬼子抓起來過;還被鬼子威脅過。但是聰明機智的他每次動能從狡猾的鬼子手裡逃了出來。在最後一集中有個叫齋藤的老鬼子逃跑了,可是嘎子不但把他給抓住了,還從鬼子那裡得到了一把真槍。
這部電影最為精彩的怕你段要數最後的大結局了。嘎子為了救出被關在鬼子司令部的小夥伴,和八路軍一起端了鬼子的老巢,救出了他棒打不散水沖不走的小夥伴。還有嘎子冒著生命危險轉移鬼子的吸引力,鬼子還以為那是八路軍的重要葯品呢!
從這部電影中,我感到張嘎子非常勇敢、天真,出入鬼子的司令部對嘎子來說是小菜一碟、家常便飯。他想進鬼子的司令部就進,想出就出。有一次,一個鬼子躲在了井裡,嘎子他們用尿把鬼子給逼了出來,真是勇敢天真呀!
如果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就一定找來看一看呀!你會被嘎子的機智勇敢所感動
㈢ 紅色經典手抄報怎麼做
一、准備素材
(1)選擇好手抄報的主題.本任務以」旅遊家」為主題.
(2)文擋:雲南簡介.doc,雲南十八怪.doc,滇池風景區.doc,路南石林風景區.doc。圖片:滇池.jpg,石
林.jpg。(本課程所有文字資料與圖片資料都可以從網上鄰居->teacher1->製作手抄報里找到)
二、版面設計
根據版面的內容將版面的區域進行適當的劃分,把收集到的素材放到適當的位置上。如圖1:
圖1
三、錄入文字素材
1、新創建Word文檔。
2、讀取已有的四個文檔內容
(1)打開「雲南簡介.doc」文檔,然後單擊「編輯」菜單的「全選」命令選擇整個文擋,接著單擊復制按
鈕。
(2)切換到新建的手抄報文擋,然後確定粘貼位置後,單擊「粘貼」按鈕。錄入文章時按從左到右、從上到
下的次序錄入,可先不考慮雲南簡介》文章的「分欄「。
(3)順序依次將」雲南十八怪」、」滇池風景區名勝區.doc」、「路南石林風景區.doc「等文擋中的
內容復制到小報中。
(4)插入報頭、作者名等。
四、製作大標題
可以通過插入藝術字來設計漂亮的「旅遊家」文字作為手抄報的大標題。
五、給文章段落分欄
(1)拖動選擇「雲南簡介」的所有內容(標題除外)。
(2)單擊「格式」菜單的「分欄」命令,出現下一對話框,如[圖2]所示。
(3)在欄數框中輸入2或在「預設」欄中選擇「兩欄」,單擊「確定」按鈕。
六、為文本型文章添加文本框:
1.拖動選擇「雲南十八怪」的內容。
2.單擊菜單命令「插入——文本框——橫排——雲南十八怪「的內容用一個文本框括住。
3.適當改變文本框的大小使它能看到其中的全部內容。
4.設置文本框的格式(包括背景色、線條的顏色和粗細、版式為四周型等)。
5.將文本框拖動到所需的位置。
七、製作小標題
可以為「滇池風景名勝區「和」路南石林風景區「小標題加上邊框,這樣看起來更醒目。
1。 拖動選擇小標題的內容。
2。單擊「格式「菜單的」邊框和底紋」命令,出現相應的對話框,如[圖3]所示:
3。在「設置「欄中選擇」方案」樣式,如方框、陰影、三維等,然後指定它的線形、顏色、寬度等。
4。單擊「確定」按鈕。
八、圖文混排
文章中如果帶有圖片,先將圖片插入到文檔,接著選好「文字環繞」方式,最後把圖片移到適當的位置。
九、插入線條
利用「繪圖」工具欄上的「直線」工具,可以在不同區域間插入適當的線條進行間隔。這樣,我們就製作 了一張精美的手抄報。
這個網址有圖文並茂的指導
㈣ 愛國主義觀後感,做手抄報,謝謝了
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黨的女兒》觀後感
偉大的中華大地,養育了億萬兒女,圓明園的火光,列強的入侵,喚起一代青年致力共和。蘆溝橋的槍聲,日本浪人的狂笑,激發又一代青年拍案而起,捨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難。翻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都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觀看影片《黨的女兒》後,我的感觸很深。
影片講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
影片中的一個鏡頭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三名共產黨員有重要情報匯報給游擊隊,在半途中,一名共產黨員走失了,她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逼她說出另外兩名共產黨員的下落,但她死活不肯說,因為在她的心中,革命的利益高於一切,她周身每個細胞都浸透了這種精神。
她知道,只有不讓敵人得逞,我們才能贏。敵人發怒了,殘忍地用火將她活活燒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她的身影一下子變得那麼高大。
此時的我已是熱淚盈眶,這種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是啊,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我們中華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滌盪自身,戰勝艱難險阻,積累著日月精華,奔向那更加光輝燦爛的前程。這正是我們每個今天的中國人所驕傲的。當然,作為炎黃了孫,我們在繼承發揚民族優秀傳統的時候,要大膽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不斷熔鑄和培植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世紀的少年應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需要成千上萬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報效祖國。因此,我必須先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
愛國影片《小兵張嘎》觀後感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
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巨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為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為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祖國方興未艾的改革大潮中,一切要通過實踐去摸索,去開創。這就是新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類的燦爛文化武裝自己,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愛國主義影片《太行山上》觀後感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影片真實地記錄了發生在山西的平型關、忻口等重要戰役,塑造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獨臂將軍賀炳炎、愛國將領郝夢齡等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崔隊長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軍勇戰日寇的壯烈場面,再現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用簡潔的直升機俯拍開門見山地給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盪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題,並用很好的過度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並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朱德。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八路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並適當地帶出部分愛國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歷史事實。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軍民魚水情是該劇的一個閃光點。從外國記者的視角看到中國勞動婦女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而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則是投身到戰爭當中。一位國民黨軍官的一句話讓我們感到好笑又覺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還要我們軍隊干嗎?然而歷史恰恰證明了只有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影片中八路軍高級將領愛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畫得生動而又鮮明。大雪紛飛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崗。上前噓寒問暖,還把小兵凍僵的手放進自己的懷里全暖,最後還是自己替小兵站崗,讓小兵跑步熱身。這種鏡頭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看了讓人感動,從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偉人的高風亮節。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我們把握生命並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布戰役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舉起手由衷的發出「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強烈激昂的吶喊。朱德的演講是那麼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種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日寇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樑,任何妄圖入侵的敵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更感覺自己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那段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㈤ 留住紅色記憶 尋訪紅色足跡手抄報
追尋紅色足跡
我們這一代人是在紅色精神的熏陶中長大的。革命先驅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對祖國的虔誠,對革命的熱情,對實現共產主義的堅持,譜寫了一曲壯麗的紅色之歌。陪伴我們走過青春期漫長的歲月,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帶領全國人民萬眾齊心抗擊非典,地震等自然災害,把我們國家建成了一個富強、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書,而長征時期、抗日戰爭等時期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則是這部史書最為波瀾壯闊的篇章。 我們此次選擇以巴中為目的地,開展了一次以「紅色之旅」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進行尋訪老黨員(老紅軍)、探尋革命遺跡等歷史回顧、記錄類活動,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走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結合學習黨史的研究課題開展實地調查研究活動,在尋訪、考察過程中為老黨員(老紅軍)提供各種志願服務,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開展紅色旅遊是弘揚民族精神,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播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紅色旅遊也使革命老區人民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革命老區在發展紅色旅遊中,特別重視深挖其獨特的革命文化內涵,精心打造出老區特有的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創建了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成立了川陝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和24個縣(市)級蘇維埃政權,紅軍由入川時的1.5萬餘人發展到8萬之眾,根據地面積達4.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川陝蘇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西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梁,在爭取蘇維埃新中國偉大戰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義」。
巴中是川陝革命根據地首府,共和國主席李先念,元帥徐向前和王樹聲、洪學智、李德生、陳錫聯、許世友等446名高級將領曾在此戰斗過。當年,40萬巴中人有12萬人參加紅軍,4萬人壯烈犧牲。巴中籍紅軍有29人成為將軍,87人成為省部級領導。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和眾多
的革命遺跡,巴中紅色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紅軍最大陵園——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紅軍石刻標語之王——「赤化全川」、「平分土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等眾多的紅軍遺跡、遺址和紀念館,以及數以萬計的紅軍文物。當地政府積極利用這些寶貴資源,發展了相關的經濟,弘揚紅色文化。特別是近年來紅色旅遊的進一步發展,更為巴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當代大學生,走進革命老區,感受紅色文化,踐行紅色精神,是積極主動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自主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表現。
今年暑假,我們選擇了巴中作為此次暑期實踐的基地,旨在重溫那段艱辛的歷史,同時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此次活動的主題是進行一次紅色精神的追溯。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可以對前輩們的革命道路更加了解,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和平的不易,提高我們愛國意識,通過一系列革命教育活動的開展,讓我們在生動、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到一些在書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揚現代主旋律。走進社會,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我們通過參與革命教育活動,感受我們偉大祖國的建立是何等不易。
這次巴中之行我們將參觀長赤禹王宮、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王坪烈士陵園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訪老紅軍等活動進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整個活動由7月5日到10日(不含往返所需時間),7月4號我們自成都乘火車到達巴中,不在巴中停留,轉到南江住宿。破舊的火車和炎熱的天氣是我們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同學們互相交流,結束了長達十個小時的悶熱之旅,當晚開了一個內部會議,再次確認接下來的任務,並逐一檢查所需物資,做好補給。 7月5號,我們對當地相關部門做好接洽並進行訪問,了解一些當地的歷史沿革,同時咨詢了老紅軍的住處;然後我們一組人去探望老紅軍,讓他們給我們講講當年的故事,參加了幾次重大戰役的老紅軍在提起當年都顯得精神抖擻,隊員們都提了一些自己關心的問題,還觀看了關於他們的紀錄片,對他們的英勇事跡都佩服不已,並堅定了自己對未來一切困難的勇敢面對之心;另一組人調研了當地學校的中小學學習情況,深入課堂,了解他們的學習,同時咨詢老師,總結不足,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據學校領導介紹,學校很重視學生紅色精神的教育,
之後,隊員們在學校里開展了關於紅色精神的宣傳活動,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學習紅色精神,加深對於紅色精神的理解。
7月6日,隊伍一行人乘車去光霧山景區,參觀巴山游擊隊遺址。據當地旅遊局局長介紹,光霧山景區作為全國4A級景區,是巴中重要旅遊地。光霧山共分為五大景區,各具特色,桃園景區地勢險惡,地貌奇特,峽谷居多;米長山森林公園在秋天萬葉飄山,是亞洲最長的紅地毯;十八月潭展示了湖文化;小巫峽奇山奇石。光霧山曲折的地勢很適合當年的游擊戰。在景區內,我們訪問景區負責人,了解該地的具體情況,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景區內的基礎設施進行一些語言規范化的建議;以建團90周年、踐行紅色文化為主題,並以發傳單和現場講解的形式進行宣傳。
7月7日,隊伍到長赤禹王廟進行實地考察,同時走進長赤中學,對英語學習課題進行更廣的調研。深入基層,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體驗老區人民的生活樂趣。7月8日,轉戰通江,參觀王坪烈士陵園、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訪問當地的政府,對當地紅色旅遊發展的策略以及對當地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形式。7月9日,參觀巴州區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瞻仰烈士。以橫幅簽名活動的形式站到學習烈士精神,同時在當地宣傳部門借一些宣傳工具,對相關的主題和精神進行宣講;可以對紅色旅遊的規范化提出自己的理解。7月10日,訪問市政府相關部門,了解當地市政府對巴中地區經濟發展的總體設想,根據自己的知識和幾天來的感受,對起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整理相關材料,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和遺憾,做好返校準備。後期工作按照學校文件規定時間進行,在所要求的時間內做好總結工作。
翻閱黨的歷史,一章章,一幕幕,扣人心弦,驚天動地,可歌可泣。是黨領導農民開始了鬥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組織工人與資本家斗爭,是黨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開始了以革命武裝對反革命武裝的新征程。雖然我未曾經歷過這些年代,但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人民政權的取得,新中國的建立,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革命志士簇首於鮮紅的黨旗下,鑄造民主與科學、幸福與自由的信念,傾注滿腔熱血,在千瘡萬孔的黃土地上,播種著小米精神和布爾什維克的思想真諦;是無數先烈迎著槍林彈雨,踏出的一條腥風血雨的路,一直通到神聖的天安門。看著革命先烈們「不辱使命,功垂史冊」的先進事宜一步步走來,到紀念館
前,我們實踐隊員在紀念館外進行了庄嚴宣誓,把自己滿心的熱情化作一句句有力的誓言,向黨和國家表達自己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決心和他們心中「永跟黨走,銘記黨恩」的堅定信念。隊員們紛紛表示:誓言不只是要掛在嘴邊,更要付之於實際行動之中。此行對他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們經歷了一次愛國教育,接受了庄嚴的洗禮,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一定會發揮先烈的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並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更加投入地完成實踐的工作任務,真正體現出社會實踐不同尋常的意義。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革命歷史」,,在社會中鍛煉才能,發掘潛力,了解歷史,體驗生活,既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本領,又培養了開放意識與獨立意識,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認真利用自身優勢,適應時代潮流,科學合理的認識和使用新事物,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㈥ 讀紅色經典,立少年壯志(圖文手抄報、讀後感)怎麼做呀
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勝敵人,迎來新中國。
在紅岩里,我最欽佩江雪琴江姐。紅岩開頭不久,江姐的鋼鐵形象就已經在我心中樹立起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擦幹了淚水,重新站起來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託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舍小家為大家。而在渣滓洞監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著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干凈的面貌迎接大家。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秘密,當敵人用竹簽釘她的手指,她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最後江姐將要犧牲,她也讓大家不要哭。
面對這些敬佩的同志,國民黨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現實生活中,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讀了紅岩之後,我知道了越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越要走,越是艱巨的任務我們更要堅定不移。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紅岩中新中國成立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因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
㈦ 愛國影片的手抄報或者簡報該怎麼做
用手抄報的的格式 文字內容寫一篇類似電影觀後感的文章 主圖片用電影的海報 手抄報底色盡量為紅色 附上一些愛國圖片 還有黨徽 國徽等等
㈧ 紅色經典的手抄報
1、「紅色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應該是自20世紀初開始的幾代人不斷地努力、奉獻、犧牲的結果。評定是不是經典作品是有一些大家共同認可的條件特徵的,諸如經典文本所應具有的超越時間性、內涵普適性、民族文化史詩性的等品性。就紅色經典而言它具有時空上的超越性,因為它不可避免的或深或淺的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痕;紅色經典的作品在認識結構、知識水平、世界觀、價值觀等形成了一定的系統,並且普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2、紅色經典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人們所遺忘,也沒有因思想原則、輿論的變遷而過時;「紅色經典」一經典的方式觸及、思考和表達了人類生存的基本問題,展示出鮮明的時代精神,同時又具有「超越而開放的人類文化品格」,滲透著人類、民族和個人生存語命運的深層關系,揭示了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歷程,是推動人類走向文明的有力力量。任何一個文化都有其經典。
3、經典的產生都要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通過歷史的積淀與、考驗,大浪淘沙,千錘百煉,真金閃爍,終成正果,堂皇步入經典之殿堂,被後代景仰、供奉,反復誦詠,成為文化傳統中的瑰寶和精華、文明的象徵。
4、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里,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斗」的革命樂章。
5、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凶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70年前的長征是這樣,70年後的今天也是這樣。
㈨ 紅色經典手抄報內容
紅色教育指在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堅定信仰、學習老區、支援老區,提供直接的便利與服務.紅色教育將幫助革命老區建設紅色「數字化網路服務系統」,以便革命老區捕捉發展機遇,運用時代快捷手段,與外部交流互動.紅色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如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紅色教育的合理分層,細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級開展「識黨旗、認黨徽」教育,主要開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賽等,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確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三四年級開展「明黨史、知黨情」教育,主要開展「革命歌曲」歌詠比賽、「我喜歡的紅色格言」徵集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傳唱革命歌曲,確立人生格言,激勵他們時常戒勉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教育,側重於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聽革命傳統報告,參加扶貧助殘等豐富直觀的教育形式,「感黨恩、跟黨走」,把自己的成長自覺的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㈩ 讀紅色故事有感手抄報
值此建黨八十九周年來臨之際,謹以此文獻給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八十九年的歷史雄辯地證明,中華民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才能強盛,人民才能富裕,民族才能振興......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時間定格於九十年前那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九十年前,華夏大地千瘡百孔,貧窮落後;九十年前,整個國家常年戰亂,四分五裂;九十年前,整個民族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在列強和異族的侵略盤剝下失去了奪目的光芒!一部屈辱的近代史成為我們炎黃子孫永遠無法揮去的痛,永遠無法撫慰的傷!
1921年7月1日,是一條中國歷史發展變遷劃時代的分界線。因為,就在這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二十八年艱苦的革命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建國後,她作為執政黨,義無反顧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領土完整,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初步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古老的大地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古老的民族在沉睡了多年後漸漸蘇醒。在時間的長河中,有太多的災難與輝煌並行,有太多的辛酸與甜美同在。但是,我卻無法一一進行列舉細化,我只能截取近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勝利的片斷:近三十年來,我黨果斷地停止以「階級斗爭」為中心,於1978年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進而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心上來;擺脫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風暴侵襲;抗擊了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戰勝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非典」,安定了民心;成功舉辦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領導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和災後重建工作;積極應對2008年南方冰凍災害造成的嚴重損失,使國民經濟繼續高速穩定發展;頂住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壓力;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
這些,僅僅是我黨創造崢嶸歷史的小小縮影而已。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一切,便沒有中國人民的一切,更沒有這個古老文明國度的一切!
中國共產黨,這個光榮而神聖的組織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幼稚到成熟,不斷發展壯大著。黨的光輝歷史,是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後繼、英勇奮斗的歷史,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戰勝一切困難的歷史。
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她的肩上便承擔起了一份關乎中華民族命運的責任!從開辟農村包圍城市,到武裝奪取政權;從高舉團結抗日的旗幟,到贏得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徹底勝利;從埋葬蔣家王朝,到奪取全國勝利,建立嶄新的新政權;從確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到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哪個血性中國人不會驕傲自豪?哪個血性的中國公民不會自信滿滿?
九十年後的今天,改革開放,國富民強,綜合國力蒸蒸日上、步步攀升,國家綜合實力在世界排名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弱國無外交的帽子早已經沒了蹤影,如今站在世人面前的不再是東亞病夫,屹立於世界東方的是一隻正在覺醒的東方雄獅!
歷史是昨天對今天的囑咐,是過去對未來的昭示。從中國共產黨誕生至今,她已經走過了九十年的光輝歷程。九十年的歷史雄辯地證明,中華民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才能強盛,民族才能振興,人民才能富裕。中國共產黨是在舊中國災難深重,無數仁人志士、無數政黨經過苦苦求索都沒有找到救國道路的情況下,走上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舞台上的。九十年的歷史滄桑中,九十年的風雨歷程中,中國共產黨為著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民族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
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奮斗中,她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為我們留下了機器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人民軍隊中一名光榮的消防戰士,我們在學習了黨的光輝歷史後,就要以史為鑒,銘記歷史經驗,堅定政治信念,並努力用這些經驗去觀察思考問題,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為圓滿完成黨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而奮斗!
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名字,光輝的發展歷程,您是我們心中永不褪色的光芒,您的溫暖將哺育億萬華夏兒女茁壯成長,您的號召將繼續引領億萬華夏兒女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