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讀書吧少年電影觀後感400字

讀書吧少年電影觀後感400字

發布時間:2022-04-21 10:35:36

⑴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400字 題目:都是念書的孩子

今天,我們在學校里觀看了一部電影,叫《念書的孩子》。電影里的小主人公——路開,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富有」。

路開是一個九歲的男孩,他的父母因為家裡貧窮,不得不離開農村到城市裡去打工賺錢,只有每年過年才能回家來看他和爺爺。平日里,就只有他和爺爺相依為命,他們過著清貧卻充滿了關愛的生活。

每天在鄉村空靈的薄霧中,路開和爺爺住的小屋的煙囪里總會飄出縷縷清煙。路開在爺爺輕微的咳嗽聲中早早醒來了。昏暗的小屋裡,星星點點的火光在跳躍著。他能看見爺爺佝僂著背在破舊的灶前生火做飯。鍋上滋滋地冒著白煙,陣陣食物的香味充滿了整個屋子。這時路開總會興奮地揭開鍋,雖然他知道端出來的,永遠是一模一樣的菜—— 兩個饅頭和兩個雞蛋。

看到這里,我坐不住了,心裡感到無比的羞愧。不能說我的家庭大富大貴,但是父母為我創造了衣食無憂的環境,每個晚上聽著音樂、故事入睡,每天還有媽媽吻著我的額頭對我說「愛你,我的寶貝兒「。父母變著法子為我精心准備每一頓早餐晚餐,就盼著我能多吃一口,可我卻經常嚷嚷這不吃那不吃……我的臉頰一陣陣地發燙……我從來沒有想過還有像路開這樣的孩子跟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我每頓浪費的,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我努力要掙脫的父母的「管教」,正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看到他撕心裂肺對著揚塵而去的汽車喊「爸爸,媽媽」的時候,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路開家裡有一台電視機,卻因為交不起電視費,從來沒有打開過。懂事的路開就天天給爺爺講《楊家將》、《三國演義》,看著祖孫倆你一言我一語低低地爭論著,言語中卻充滿了相互的關愛和贊賞,我突然間覺得他們從來沒有貧窮過,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難道不是嗎? 富有是什麼?富有是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富足的精神!看到路開每天帶著愛犬」小膽兒「開心地穿梭在家和學校之間,把自己想念爸爸媽媽的話偷偷告訴「小膽兒」;爺爺生病了,路開一放學就回家做飯,再跑老遠的路,給心愛的爺爺送自己親手做的飯菜;每晚跟最親愛的爺爺和」小膽「圍坐在火爐邊談論著自己考大學的夢想,這是多麼幸福快樂的事啊!

路開,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富有,不是安居宮室,豐於飲饌,而是內心的強大,精神上孜孜不倦的追求,關愛身邊的人。這些,是比外在的富有更為重要的富足!

⑵ 《電影少年》讀後感

寫讀後感需要真情實感,所以還是自己閱讀後,自己動筆比較好,下面提供關於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寫作方法: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寫作要點:
要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點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要真實自然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千萬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⑶ 奔跑吧少年電影觀後感

奔跑吧少年電影觀後感範文:

今天上午,老師安排我們看了一個電影——《奔跑吧,少年》。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吳啊峰、何俊傑兩個不同成長環境下,經歷完全不同的兩個少年,為了家庭和夢想,他們在市教委組織的比賽中,由相識到誤會再到懷疑,最終成為好朋友。並一起幫助一個叫孔苗苗的女孩實現了上學的夢想。

看完了這個視頻,讓我受益匪淺,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尤其是其中兩句台詞,吳啊峰說:"媽,我以後再也不惹你生氣了,我要為你爭氣!」還有何俊傑說:「我是媽媽的小幫手,家務活基本沒有我不會乾的。」

他們兩個小小年紀不僅孝順,熱心助人,而且還通過奔跑,給自己和家人傳遞著希望,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依然堅強勇敢,笑對生活。

想想我現在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但一到假期,我就變得很懶散,沒有了學習的目標與夢想,每天「抱"著電視看得天昏地暗,總是讓爸媽操心,想想真是不應該啊。通過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永遠要做一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觀後感怎麼寫: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親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⑷ 新時代好少年觀後感400個字

祖國是遠航的巨輪,載著我們駛向光明的彼岸,做新時代好少年。我們爭當祖國的好少年: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向前。祖國是耀眼的太陽,我們將是燦爛奪目的光環。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要好好學習報答祖國。要像大雁一樣,抱著遠大的理想,叼著明珠飛向遠方。
我們爭當祖國的好少年:勤奮學習、追求上進,豐富的知識是我們翱翔的翅膀,飛向藍天。
祖國是和諧的家園,每個人享受著幸福和溫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虛心好學,刻苦鑽研」,是每個學生的座右銘。「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每個少年時刻不忘的真理。為自己存在的價值而努力,就是上進。
我們爭當祖國的好少年:品德優良、團結友愛,挽起我們友誼的雙手向著未來,勇敢登攀。
祖國是廣闊的舞台,我們將成為未來的中堅。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心靈。人的心靈美才是最美的。品德思想最重要,它是喚使你去做每一件事的方向盤。所以大家要心靈美,知道感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人與人要互相幫助,要互相團結,力量才會大。
我們爭當祖國的好少年: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用充沛的精力把祖國建設的重任,扛在雙肩。身心健康是主要,鍛煉身體,活潑開朗,才會有好心身來爭當四好少年。不要像脫了毛的雄鷹,沒有健康也非不起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未來的路還很長,只有學會創新,學會開拓才會取得進步。我們一定要銘記大家的鼓勵和鞭策,以愛心、恆心、信心托起自己,一起去爭當四好少年吧!

⑸ 寫一篇觀〈少年讀書會〉觀後感

[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作者:林奈兒作者:孫新華作為從"備考生活"向"讀書生活"的一種過渡[因為英語"六級"未過,不曾寄希望於"推免",而一心備考,後時來運轉,方走此路,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作者:林奈兒作者:孫新華作為從"備考生活"向"讀書生活"的一種過渡[因為英語"六級"未過,不曾寄希望於"推免",而一心備考,後時來運轉,方走此路,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也藉以尋求(或加強)讀書的動力和取向,前段時間(10月17日晚至18日中午)看完了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是一氣呵成地看下來的,這樣的片子也只有如此方可,它也吸引著自己無法停下.貫穿於電視劇始末的是一種奮發進取的激情和不可遏止的愛國熱情,包括以楊昌濟和孔昭綬為代表的一批老師,特別是以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陶斯詠為首的一群青年學子,"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在"一師"的校園里,校長、老師是為了民族的前途、國家的未來而辦教育、育人才,學生在老師崇高魅力的感召下,也是有感於內憂外患的局勢而發自內心地讀書、勵志、報(救)國,同樣的憂國憂民,同等的崇高偉大.這里就牽涉到讀書的目的.無疑,讀書是應該有目的,猶如做其他事情一樣,不應漫無目的,放任不羈.那麼,讀書是為了什麼?養家糊口?地位榮譽?還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當今的情況是,不好說大部分,也至少是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是為了飯碗而讀書或不讀書(認為讀書無用),這類人我稱之為"為生存而讀書之人";還有些人可能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養、凈化自己的心靈而選擇讀書,這部分較之前者是少數,稱之為"為生活而讀書之人";然而,相對於前兩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則屬於極少數了,稱之為"為國家(民族)而讀書之人".我們不能說前兩種讀書目的不好,但我想,相對於最後一種至少是遜色些.任何時代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為生存而讀書之人",在某種意義上,社會的進步還真需要這種人,更多"為生活而讀書之人"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但任何時代都需要第三類人,而且多多益善.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對"為生存而讀書之人"和"為生活而讀書之人"絕無輕視之意,正如前文所述,他們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任何社會也缺此不可.我只是認為,讀書存在層次性,尤其是從目的性上來說,即為生存、為生活和為家國之間存在著差異或遞進的關系.當然,這種劃分只是針對當前社會上常見的現象而言,不具有"窮盡性"(不存在其他可能性)和"互斥性"(三者互相排斥,毫無交融).需要強調的是,前面所涉三類人,不是絕對互斥的.可能的情況是,為國家而讀書,同時實現了生存、生活的需要;抑或,為生存而讀書,間接地做到了服務國家、報答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為"養家糊口"、為"享受生活"而讀書,與"為中華崛起讀書",二者之間並無大矛盾,而且存在著很大的一致性,所謂殊途同歸.這是從客觀效果上說的,而且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還可以說,即使"為國家而讀書之人",在為國家而讀書,卻不能做到"服務國家、報答社會",甚至是相反的結果,那麼,相對於"為生存而讀書之人"和"為生活而讀書之人"對社會貢獻應有的力量,也是遜色的,觀後感《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我把讀書分為三類,依據的是讀書的出發點,而不是客觀效果,即主要是為了什麼.我想,讀書應該志存高遠.儒家講"三綱"、觀後感.],也藉以尋求(或加強)讀書的動力和取向,前段時間(10月17日晚至18日中午)看完了電視劇《恰同學少年》,是一氣呵成地看下來的,這樣的片子也只有如此方可,它也吸引著自己無法停下.貫穿於電視劇始末的是一種奮發進取的激情和不可遏止的愛國熱情,包括以楊昌濟和孔昭綬為代表的一批老師,特別是以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陶斯詠為首的一群青年學子,"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在"一師"的校園里,校長、老師是為了民族的前途、國家的未來而辦教育、育人才,學生在老師崇高魅力的感召下,也是有感於內憂外患的局勢而發自內心地讀書、勵志、報(救)國,同樣的憂國憂民,同等的崇高偉大.這里就牽涉到讀書的目的.無疑,讀書是應該有目的,猶如做其他事情一樣,不應漫無目的,放任不羈.那麼,讀書是為了什麼?養家糊口?地位榮譽?還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當今的情況是,不好說大部分,也至少是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是為了飯碗而讀書或不讀書(認為讀書無用),這類人我稱之為"為生存而讀書之人";還有些人可能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養、凈化自己的心靈而選擇讀書,這部分較之前者是少數,稱之為"為生活而讀書之人";然而,相對於前兩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則屬於極少數了,稱之為"為國家(民族)而讀書之人".我們不能說前兩種讀書目的不好,但我想,相對於最後一種至少是遜色些.任何時代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為生存而讀書之人",在某種意義上,社會的進步還真需要這種人,更多"為生活而讀書之人"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但任何時代都需要第三類人,而且多多益善.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對"為生存而讀書之人"和"為生活而讀書之人"絕無輕視之意,正如前文所述,他們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任何社會也缺此不可.我只是認為,讀書存在層次性,尤其是從目的性上來說,即為生存、為生活和為家國之間存在著差異或遞進的關系.當然,這種劃分只是針對當前社會上常見的現象而言,不具有"窮盡性"(不存在其他可能性)和"互斥性"(三者互相排斥,毫無交融).需要強調的是,前面所涉三類人,不是絕對互斥的.可能的情況是,為國家而讀書,同時實現了生存、生活的需要;抑或,為生存而讀書,間接地做到了服務國家、報答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為"養家糊口"、為"享受生活"而讀書,與"為中華崛起讀書",二者之間並無大矛盾,而且存在著很大的一致性,所謂殊途同歸.這是從客觀效果上說的,而且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還可以說,即使"為國家而讀書之人",在為國家而讀書,卻不能做到"服務國家、報答社會",甚至是相反的結果,那麼,相對於"為生存而讀書之人"和"為生活而讀書之人"對社會貢獻應有的力量,也是遜色的,觀後感《論讀書的目的--《恰同學少年》觀後感》.我把讀書分為三類,依據的是讀書的出發點,而不是客觀效果,即主要是為了什麼.我想,讀書應該志存高遠.儒家講"三綱"、

⑹ 電影奔跑吧少年觀後感400字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

正文:

中秋假期,我和其他小記者參加了《奔跑吧,少年》首映式。《奔跑吧,少年》講述的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學生真實的社會體驗,是一部勵志向上的作品。

觀影前製作方和導演、參演少年與我們見了面。我感到很驚喜,原來可以那麼接近電影,我也更期待電影了。電影開始了,一群少年去海南三亞體驗生活。

剛下飛機,就遇到了大麻煩:要從機場趕到大東海廣場但是沒有錢必須自己想辦法,而且要盡快到達目的地。

於是,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行動,有向路人求助的,有向警察借的,還有一個以才藝表演向路人借錢的,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原來這也是能力的體現。

終於大家都借到了錢,也安全到達了目的地。但是由於藍隊最後到達,所以要接受懲罰:穿越回到六十年代,接受勞動教育,勞動最光榮。

在勞動的過程中,藍隊隊員不怕苦,不怕累,終於通過努力完成了任務,回到現代。還有很多場景,讓我很受感動。

比如,參加紀念品的售賣,小隊員們遇到困難不放棄,敢於和陌生人介紹產品,都值得我去好好學習。

還能用英語向外國遊客交流,激發了我學習英語的信心了。看完電影,我覺得小隊員都是最棒的,我也要向他們學習。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從身邊做起,從熱愛勞動做起,有一天,我也可以更好。

⑺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400字

這是一部讓人淚如雨下的影片,講的是一個叫開開的小孩和一隻叫小膽兒的小狗一起生活。故事的開頭是開開的爸爸媽媽進城打工,上車後,開開就在車後追著哭,當時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淚。其實,我和開開的遭遇是一樣的,只不過開開是被留在了農村,而我,是被留在了這個城市。
接下來的情節,是開開的爺爺在一天晚上悄悄地去世了,當時我就哭出了聲,我也是和爺爺在鄭州相依為命,我能體會到開開要為此忍受多麼大的痛苦,更可以想像一個人生活在村子裡,是多麼的可怕啊!
電影的最後,開開和爸爸一起去了城市,但是卻面臨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和心愛的小膽兒分開。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呢?
我真希望開開能和爸爸媽媽在城市過上好的生活,希望小膽兒能回到開開身邊,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爸爸媽媽身邊讀書。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念書的孩子》。影片是關於一位山村孩子和一條小狗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九歲的男孩,他的父母要到城裡打工掙錢,家裡只剩下了他和爺爺。這個男孩名叫「路開」。隨後,路開拾了一隻流浪狗叫「小膽兒」,他倆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有一天,開開爺爺煤氣中毒,幸好「小膽兒」聞見了氣味,才解救了爺爺脫離生命危險。可是,過了不久,路開的爺爺不幸去世了,這讓人痛苦萬分。從此,只剩下路開一人。最後,爸爸帶他到城裡去,他離開了同學,離開了老師,最後,連自己的唯一一個朋友「小膽兒」都失去了。
看了這個電影,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一個離開爸爸媽媽的孩子是多麼的可憐呀!然而,路開聰明、好學,充滿孝心,非常渴求得到父母的愛和保護,在這同時他也得到了老師、同學、鄰居的關心。我們身邊有很多愛我們的人,他們默默的保護著我們,讓我們快樂的長大,可我們卻不知足,比起開開我們比他幸福得多!「陸開」你一定要勇敢!要堅強的面對一切!

⑻ 《我要上學——趙小蓮》觀後感400字

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叫《我要上學》。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名叫王燕的山區小姑娘,她一心想要上學,可她的媽媽認為學費太貴,不讓她上學,要她自己掙學費。於是,她先賣了她家辛辛苦苦攢的十個雞蛋,然後,又讓一位老爺爺幫她買了一隻小羊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羊羔慢慢長大了,她把羊拉到城裡去賣,結果錢還差一元二角,她又想起那位幫她買羊的好心爺爺,在那位老爺爺和好心人的幫助下,她掙到了二元錢,她又用八角錢買了一隻筆。最後王燕興沖沖地到學校去參加開學典禮,終於上了學。

影片沒有華麗的表演,但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山區姑娘要上學的迫切希望,雖然經過了重重困難,但她還是掙到了學費。影片中的王燕是多麼想上學、愛學習,她想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它深深地感染了我。與她相比我們過得是多麼幸福啊,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能學習好,他們想方設法地為我們提供一切機會和金錢的支柱,有的甚至犧牲掉自己的工作來陪伴我們,我們過上的是皇帝般的生活,而我們回報父母的是什麼呢?

和影片中的王燕相比,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平時多幫父母幹家務活,用自己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爸爸媽媽。

趙小蓮我要上學觀後感二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我要上學》。

電影主角是一個名叫王燕的女孩,講的是她怎樣利用假期賺學雜費的故事。王燕有兩個弟弟,因此家裡三個孩子上學。放假了,老師對她們說,開學的學雜費是二十四塊八元(以前是二十元),王燕的媽媽就不讓王燕上學了,說家裡沒有錢替她交學費,王燕就決定自己在假期里賺錢。《我要上學》觀後感

她先是把家裡的10個雞蛋賣了,賺了兩塊五。又花了一塊七元買了一支筆送給老師(其實是准備兩塊錢賣給老師的),老師給了她五塊錢,她又賺了三塊三元。後來,她通過買賣羊賺了五塊錢。除去路費和給弟弟買糖的錢,她正好賺了十塊錢。她用這十塊錢買了一張車票,和大人們一起去摘枸杞子。當時枸杞子的價錢是兩角錢一斤,她必須摘到一百多斤才夠(媽媽說要有小山那麼高)。開學那天,她滿臉灰塵回到學校,打開一直攥得緊緊的手,對老師說:「這是二十四塊八,我可以上學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要上學》觀後感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窮、那麼臟的地方(到處都是黃土,一點綠色都看不見)!想一想自己平時那麼不珍惜錢,真是慚愧!我非常敬佩王燕,我一定向她學習!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趙小蓮我要上學觀後感三

劇中說的是我國西部農村,有位12歲的小學生王燕的媽媽想讓王燕退學,還對女兒說女孩子上學也是白上,而王燕卻很願意上學,不同意媽媽的做法。媽媽就對王燕說:「想上學自己去掙學費。」於是王燕就利用放假的時間為自己掙了二十四元八角錢的學費。王燕掙錢好辛苦,賣雞蛋雞蛋被踩破;賣圓珠筆,圓珠筆丟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到很遠的地方幫人家摘枸杞,摘一千克枸杞可以掙到四角錢,掙夠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錢就要摘六十二千克枸杞。它要摘多少粒?要留多少汗?吃多少苦?

看完這部電影,王燕的身影圍繞在我的腦海里,使我知道在偏遠的山村裡還有沒錢上學的孩子 。今年我上三年級還從沒有為學雜費而擔心。也不知道爸爸媽媽為我操了多少心。現在我才明白我把飯剩在碗里時為什麼爸爸媽媽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王燕比起來我的生活是多麼好的呀,我和王燕比起來我有什麼里有不好好上學呢?我要象王燕那樣自強自立吃苦耐勞。好好學習王燕那永不服輸的精神。不管自己遇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克服,還有那麼多為了學費而上不起學的學生,我要珍惜父母給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想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辛苦了,我會好好努力學習的。」

⑼ 有助少年學習的電影的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這影片,它是一部讓人感動落淚的影片。裡面講述了一個網路媽媽和一個女孩賀嘉的故事。
賀嘉整天沉迷於網路游戲中,常常逃課、放學不回家去網吧玩,她的爸爸媽媽多次勸說,都沒有效果。有個身殘志堅,網名叫滿天星的阿姨知道這個消息後,主動和賀嘉成了網上朋友。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著賀嘉,告訴她,大海從不拒絕走過彎路的小溪;用愛心感動著賀嘉,告訴她,父母永遠是最愛你的人。漸漸的改掉了痴迷於網路游戲的習慣,拾起了愛學習的心。「網路媽媽」永不言棄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我們要向沉迷網路的空虛生活說再見。還要贊美這位善良的網路媽媽,她用愛心拯救了一個個迷戀網路、沉醉於游戲中的青少年,使他們迷途知返,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閱讀全文

與讀書吧少年電影觀後感4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部國產變異喪屍電影 瀏覽:670
大鵬范小兵是什麼電影 瀏覽:973
福音電影院創造 瀏覽:991
北歐限級制電影女導演 瀏覽:966
泰國電影甜甜圈免費觀看 瀏覽:768
電影主角是一個摩托手 瀏覽:506
80版武俠功夫電影大全 瀏覽:685
輸入名字下載電影的軟體下載 瀏覽:783
動畫片公主電影大全 瀏覽:732
梁朝偉穿越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26
電影改編英文歌曲 瀏覽:241
最好的我們電影結局的話 瀏覽:324
周星馳各個電影中不同的角色 瀏覽:319
荒誕劇音樂電影 瀏覽:657
適合女生看的英文電影勵志 瀏覽:875
電影男主角名字帶有洛字的 瀏覽:696
電影經典台詞網站上 瀏覽:512
韓國電影男主角叫烔宇 瀏覽:639
1937年有原木導演執導的電影作品是 瀏覽:952
戀戰沖繩電影粵語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