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請樊梨花的介紹
《三請樊梨花》又名《薛丁山三請樊梨花》又名《薛丁山》由中國台灣導演顧輝雄執導,狄珊編劇,楊麗花、司馬玉嬌、王金櫻、許秀年、洪秀玉、小鳳仙、葉文瓊、李如麟主演的歷史、傳記類電視歌仔戲,《三請樊梨花》又名《薛丁山三請樊梨花》又名《薛丁山》是1982年的中國台灣拍攝的一部電視歌仔戲。該劇這一典故說的是大唐貞觀年間,薛仁貴率兵征討寒江關。陣間樊梨花鍾情薛丁山,私訂終身,回關告父。其父怒斥其女,持劍欲殺,不料失足自觸劍鋒而死。之後,薛仁貴收梨花,令與丁山成婚,丁山誤其殺父,休棄之;丁山陷烈焰陣,梨花趕救,丁山再休之;梨花收薛應龍為義子,再救丁山,丁山疑而三次休之,後丁山兵敗,不得已救助於梨花,梨花詐死,丁山悔悟,夫妻和好。
2. 李英主演三請樊梨花
李英主演三請樊梨花鏈接:
http://www.00394.net/plus/play.php?aid=608&play=1#fromapp
沒找到再高清了
請採納~
3. 關於樊梨花的故事梗概
中國古代的四大巾幗英雄: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
花木蘭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庄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可惜,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毀於戰火。現倖存祠碑兩通。一是元代《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內東側。碑為青石,通高3.6米,寬1米,碑首前後皆為深浮雕的二龍雲里戲珠,布局對稱,造形大方。篆字題名《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四邊刻有圖案,上邊用誇張浪溫的手法,刻有二龍戲珠,龍頭大而逼真,龍身簡而細小,穿入流雲,生動美妙。兩邊陰刻牡丹花紋,線條活潑流暢,古樸而不俗。碑文正書31行,滿68字,其刻書精美,蒼勁有力。龜座高0.7米,龜形伸頭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統二年,祖居歸德湯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經專家鑒定,確屬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撥款,又重修碑樓,頂為轎形,尖頂四脊,合瓦挑角,17層封檐,前後園門,古樸典雅,碑樓四周砌有圍牆。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立於該祠大門外西側。通高2.14米,寬0.78米,方座,碑額刻有深浮雕盤龍,篆字題名,碑文正書,歸德府商丘縣庠生孟毓謙撰文,歸德府商丘縣邑大學生孟毓鶴書丹,芒山石工張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縣舉辦了中國第一屆木蘭文化節。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蘭辭》內容和尚存的元碑記載。一致認為,花木蘭的故鄉在虞城,已確鑿無疑。
花木蘭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壯的詩。《木蘭辭》被列入中小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所誦頌;多年來,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蘭從軍》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保衛國家的戰斗中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人們為了紀念她,在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產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龍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現在,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名子不但在我國家喻戶曉,而且由於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的巨大影響,她的美名已傳遍了全球。美國新聞媒體賦詩稱贊"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穆桂英:
傳說故事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於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死去後,佘太君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掛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番將。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為群眾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掛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
樊梨花:
「薛家將」中人物。原為寒江關關主樊洪之女。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富於反抗精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女英雄。
梁紅玉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原籍池州,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祖父和父親因貽誤戰機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朝廷派童貫率軍平定方臘,最後方臘被韓世忠所捉。
平定方臘後,在慶功宴上,韓世忠與梁紅玉初次見面,二人對視生情,終成眷屬。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一直伴隨著戰爭度過。梁紅玉有身孕後留在京城,卻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但二人礙於韓世忠的勇猛並不敢難為他們母子。
此時宋高宗沒有行動的自由,隆裕太後和宰相朱勝非密派梁紅玉馳往秀州,催韓世忠前來救助,並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韓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授武勝軍節度使。
這年冬天,金人再度進犯,從黃州和採石磯兩處渡江,直逼臨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韓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節金兀術下戰書與韓世忠,約定第二天開戰。韓世忠聽從梁紅玉的計策把宋軍兵分兩路,看中軍搖旗為號,進行包圍截殺。結果金軍大敗。韓世忠放聲高歌: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有奸細向金兀術獻了一計: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燒毀韓世忠戰船。但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策以少勝多,圍困敵軍近五十天,使金軍不敢隨便渡江侵犯。
岳飛被害後,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他索性辭去官職,與梁紅玉白頭
4. 求薛丁山三娶樊梨花DVD高清電視劇全集,拜託了。
《薛丁山三娶樊梨花》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JawWm__Wm31F_4sJgZe_Q
薛丁山「三休三請樊梨花」的故事被大家津津樂道,薛丁山與三女的愛情故事也相當傳奇。
5. 閆學晶 三請樊梨花
我沒看過,對不起
6. 三請樊梨花的劇情簡介
《三請樊梨花》又名《薛丁山三請樊梨花》又名《薛丁山》唐朝薛府當家的薛仁貴元帥,脾氣可說是又硬又臭,且奉「軍令之下,一律平等」為唯一圭臬,連兒子薛丁山在他面前也討不了好,幾次兒子犯了錯;薛仁貴不分青紅皂白,盛怒之下常下斬首令,所幸,每當此時,總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替薛丁山解危,始能劫後餘生……
西涼寒江關守將樊洪之女,自父親及梨山老母處習得一身好武藝。一見薛丁山即傾心的樊梨花,論武功法術,都勝薛丁山一籌,在交手的過程中為應天命還三擒三縱薛丁山,不但在捉放之間沒讓薛丁山過份難堪,還處處顯露出真情意,而終於感動了薛丁山,讓命中緣份今世結……
三度「被休」,樊梨花忍辱負重,默默地承受一切,鮮明而生動地突出了她的倔強、自尊和自強。從三請樊梨花到梨花做元帥,是樊梨花性格發展的重要階段。
相對於「三休」,「三請」則從側面顯示了樊梨花的聰明智慧,以至性格粗莽的程咬金也稱贊說:「我平生走南闖北,結識人很多,最佩服的就是這樊梨花」。
7. 古代薛丁山為什麼要三請樊梨花
因為新婚之夜樊梨花被薛丁山氣走了,所以引出了「三請樊梨花」的故事。
唐初,樊江關守將樊洪受西涼國引誘,叛變投敵,程咬金奉命征討。樊洪之女樊梨花武藝高強,深明大義,毅然獻關歸唐,並經程咬金撮合與薛丁山結為夫妻。
薛丁山疑樊梨花投唐有假,又因日前被其槍挑落馬而怨恨不已,花燭夜,亂加羞辱,氣走梨花。後迫於軍情,丁山單人匹馬赴寒江關請樊梨花,被守關將當面奚落,一怒之下返回。
軍情緊急,薛丁山奉命二請梨花。女婢鐵珍見 丁山來意不誠,將其驅逐 出關。西涼國楊番再次興兵犯境,唐軍兵困,薛丁山不得已三請樊梨花。樊梨花領兵助陣,終破強敵。
(7)三請樊梨花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相關人物:
1、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貞觀年間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她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
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2、薛丁山
薛丁山(公元649年—公元720年),小說演義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
母親柳金花。娶樊梨花、竇仙童、陳金定為妻,曾率軍平定西涼(西突厥),後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8. 戲劇三請樊麗花劇情
戲劇三請樊梨花劇情:
唐初,西涼入侵,寒江關守將樊洪臨陣降敵,薛仁貴率兵至寒江關,勸樊洪棄番歸國,樊洪不肯,其女樊梨花一再相勸,反遭樊洪責罵,並差點被斬。爭執中,樊洪被其子樊虎誤傷至死,樊虎欲要挾樊梨花,反遭誤殺,樊梨花開關歸唐。薛仁貴收梨花,令與薛丁山成婚,新婚夜,丁山誤其殺父,責其傷天逆倫,將樊梨花氣回寒江關。仁貴大怒,把薛丁山削職收押軍牢。番將楊凡攻唐,程咬金令薛丁山去請樊梨花,丁山洞房之氣未平,礙於軍令,悄至寒江,因未帶軍令而遭守關軍士搶白,折回唐營。
仁貴被困,薛丁山二去寒江,自持軍令與程咬金親筆書信,更加盛氣凌人,因而被樊梨花手下繳下令箭,逐出寒江。梨花見信,得知軍情緊急,遂出兵解危,刀劈楊凡,唐軍轉敗為勝。事後梨花自返寒江,丁山回大營後,深感梨花情意,願三請梨花。
丁山三至寒江,不料梨花負氣而死,丁山靈前懺悔,卻原來是梨花以計相試,夫妻自此和好。
此劇在上演過程中,劇名有過變動:「三休三請樊梨花、」「三請樊梨花、」「樊梨花」,但演繹的都是這段故事。
9. 薛丁山三娶樊梨花,薛丁山為何要三請樊梨花
薛丁山第1次請樊梨花,是因為自己身陷烈焰陣,他只能去請求樊梨花來營救自己。第2次是因為皇上賜婚薛丁山與樊梨花,所以薛丁山不得不去請樊梨花完婚。第3次去請樊梨花,是因為薛丁山知道自己誤解了樊梨花,也知道自己已經喜歡上了樊梨花,所以他才會去又一次請樊梨花與自己和好。
皇帝的旨意,薛丁山也不敢違抗,所以他便去第2次請樊梨花。樊梨花在薛家盡心盡力的,當好一個妻子,還為薛家出征契丹,薛丁山慢慢的喜歡上了樊梨花,但是此時薛丁山的舊情人陳金定卻從中作梗,導致薛丁山再次休掉了樊梨花。經過此事之後,樊梨花也傷心欲絕,後來薛丁山解開誤會之後又覺得對不住樊梨花,便上山再去請她。
10. 跪求三休樊梨花豫劇全段詞
常派名劇《斷橋》,常香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