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電影我要飛翔觀後感

電影我要飛翔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4-26 16:36:12

1. <鐵流1949>觀後感是09新片(重重感謝,有大積分獲得).

60年光陰荏苒,歷史風雲,激情跌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它60周年華誕的時候,電影頻道在舉國歡慶的十月全面展開數字電影新片展播。這些作品是從電影頻道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精心組織、策劃,著力打造的數字電影中挑選出來的10部佳作。其題材多樣,各具特色,既有表現共和國不同時期閱兵盛況的《鐵流1949》、《方隊》;也有革命歷史題材傳統精品共和國將軍系列的《徐海東喋血町店》、《楊至成火線供給》和《趙尚志智取五常堡》;同時還包括表現工業改革的現實主義工業題材作品《百煉成鋼》、《鐵膽雄心》,表現科技發展的《我的中國芯》,展示當代軍旅生活的《我要飛翔》等。這些數字電影新作,或弘揚時代精神,展現各行業發展歷程和風采;或將鏡頭聚焦於風起雲涌的革命歷史,充滿激情的表現國家和平崛起過程中的難忘時刻,都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創作短小精悍,充分體現了電影頻道數字電影快速、及時的優勢和特點,帶給我們很多驚喜。 《鐵流1949》和《方隊》是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兩者都從天安門廣場的盛大閱兵儀式入手,分別表現了參與開國大典和國慶60周年大慶時兩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閱兵隊伍。從1949年到2009年,這兩部作品穿越了60年的時間跨度,連接起新中國歷史上兩個輝煌的時刻,表達了對祖國的一脈熱血赤誠。 《鐵流1949》中的英雄連隊紅九連從解放戰爭攻打南昌的前線被強行撤離,在北京郊區集結,進行嚴格的隊列操練。以連長劉鐵柱為代表的戰士們經歷了對於魔鬼訓練從不解、反感到最後深刻理解的心理過程,並充滿激情的肩負起代表人民軍隊走過天安門的光榮使命。作品按照「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塑造了一個真實、動人的受閱部隊英雄群像,以個體感受的「點」帶出了偉大時刻深情而豪邁的「面」。影片人物個性鮮明、真實可信,呈現出宏觀歷史情懷和微觀情感審視兼具的藝術品質和氣度。 《方隊》依然以閱兵為背景,劇組和國慶60周年受閱三軍女兵部隊同時進駐閱兵村,始終跟隨部隊的訓練同步拍攝。一群青春靚麗的90後女兵受命組成三軍女兵方隊,在教官的嚴格訓練下,經歷了嚴格的身體檢查、殘酷的淘汰,克服了生理、心理上的重重困難。她們中有的舍棄了參加電視台選秀一夜成名的機會,有的雖然因傷離隊,但是依然心系方隊,最終這樣一群特殊的女孩在2009年10月1日的天安門廣場,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女兵的風采。 作品以女性細膩生動的情緒和情感制勝。電影中表現的女兵各個特徵鮮明: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胡小妹,隊列基礎較差,但是單純執著;時尚靚麗的戴蓓蓓,能歌善舞,愛耍小聰明;將門之女林嵐,軍事素質非常過硬,個性十足。每一個女兵都有閱兵營里不同的故事,既包含了青春的浪漫主義激情,又具有濃烈的愛國主義熱忱。 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兩部影片在藝術表現上的突破,尤其是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對重大題材表現內容的拓展,真正把數字電影「輕騎兵」的優勢發揮了出來。不論是1949年的紅九連,還是2009年的三軍女兵,創作者都是在全面把握各種材料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刻畫和塑造,既保證了影片積極向上的思想性和嚴肅性,又賦予了作品豐滿的人情人性內容;既在大的時代背景上尊重了歷史史實,同時又積極探索了新的創作模式,從小處著眼,打破常規,讓電影更容易被觀眾接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數字電影《方隊》在國慶60周年閱兵村和閱兵儀式上實景拍攝,真實記錄影片中所表現的女兵方隊經過天安門廣場的歷史瞬間。作為電影結尾激動人心的高潮段落,如此精心的創作態度,就已經足夠讓大家感受到該劇顯示出來的點點生機。

2. 勵志電影隱形的翅膀 觀後感(800到1000字)

夢想·飛翔
曾經在書上讀到過這樣一句話:「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一道窗。」開始還略帶點疑惑,但漸漸地明了了。
這星期四,我們觀看了影片《隱形的翅膀》,片中的主人公志華是一個身殘志堅的女孩,她用堅強的意志博得了大家的肯定。
15歲,正值青春年華,本應無憂無慮似藍天下自由飛翔的風箏,可厄運卻往往依附在美好之後……為了去取附在高壓電桿上「落群」的風箏,志華失去了她的雙臂。媽媽不住的嘆息,志華的情緒也一天天的暴躁。
我想:雙翅才能翔天宇,單翅也難高飛啊!何況失去雙臂。
當然,一時失去雙臂,誰也受不了。不能自己穿衣,洗漱;不能騎腳踏車;也不能再……放風箏了。她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冰冷的河水總敵不過溫暖的親情,在父母的鼓勵下,志華又重拾了勇氣和信心,決定去學校讀書。可學校又為她設置了一道難題——寫字。於是志華嘗試用腳寫字,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被學校破格錄取了。
志華的成功已是奇跡,可她仍不滿足,她想和正常人一樣。她也學騎車,雖然跌倒了幾百次;她也學縫線,雖然會刺痛腳趾;她還學打字,學一切正常人會的。我親耳聽見她對班主任說:「我要考大學!」,我親眼看見她在電腦上打:「我要飛翔。」
這一切,她都做到了。
命運的安排,志華被一位知名的教練看好,並招進了國家殘疾人隊里,面對這個機會,志華欣然接受,但卻執意要學游泳,因為她要保護媽媽。訓練是艱苦的,她卻沒有退步,高考時,雖然分數過了線,但她報的醫科大學卻不能錄取她,原因又是殘疾。更可悲的是,媽媽因為這個打擊,離開後再也沒有回來……雙肩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她挺住了,參加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志華迅速跳入水中,向前游,腦海中仍不斷浮現出和媽媽的回憶,那是多麼甜美啊,可現在媽媽不在了,她只能把這股傷痛化作前進的力量,最後,奪得了冠軍。台下的我也忍不住拍手,這是多麼的感人啊!
志華的事跡也發起了我們的深思,她是殘疾人,卻擁有這一份拼搏精神,而我們都是健全人,卻總是停滯不前。也許我們認為電影都是騙人的,但生活中的身殘志堅的人難道會少嗎?你一定讀過《海倫•凱勒》吧,還有霍金的傳奇故事,你一定也會為之一怔,感嘆他們的事跡悲慘。但如果你沒有實際的感動,你才是真正的可悲。
拼搏,不一定會成功,但不拼搏,絕對不會成功!相信自己能行,就要永不言棄,美好正在向你招手。
空中的風箏,正在自由飛翔,它在向夢想飛翔!

3. 我要飛翔讀後感300字

按照旅領導的指示,在集體觀看電影《我要飛翔》後須寫影評一篇。很無奈,我沒有勇氣把那玩意看完,便先行回來寫這篇影評寫了吧,日誌中若有半句虛言算對不起我的列祖列宗。整部電影在期待中開始,大家關了俱樂部的燈以營造氣氛,可10分鍾後便成了糾錯與爆笑。影片男主角趙繼飛承成其之父精神,從小酷愛與飛行有關的一切,即而「順理成章」的成為航大的學員。學員入校第一天晚上便是連著兩個五公里緊急集合,高三畢業的學生在這樣強度的訓練下不死便是奇跡。中間有關學員上課環境、教學氛圍、教學模式的表現形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笑聲之餘又有多少辛酸。旋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按數計,學員頂撞直接首長難道就是中國飛行學員的素質水平?!片中沒有涉及航理學可的過程,孩子們就進入了高教模擬艙的訓練,請注意,高教。接著是跳傘,新型的那哪種藍色運動傘是教員都沒有見過的吧,首次跳傘出艙的瞬間,可以自主開傘的學員,問題是還沒死,這又是一大奇跡。
中間有一個主角跑到機場偷看飛機的情節,少年用一聽可樂引開了巡邏的士兵,我不知道編劇是何用意。接著主角進入了初教機飛行階段,注意,之前進行的是高教模擬艙的訓練,這種混亂的順序也不能簡簡單單理解為高於生活的藝術創造。初教機內的高教機機舵,帶有火控系統的操縱桿。身邊的戰友笑稱:我們的教6其實還可以光學隱身呢~我們暫不追究河南籍學員趙小虎標準的河南普通話在空地飛行對話中是如何正常交流的,光是首次起飛激動的呼喊四爺爺的名字這般心理素質,便是成為一名合格飛行人員的「必備條件」。抱歉,各位看官,整部電影灑家也只是觀看到此,便掩面而泣,且泣不成聲。電影中有句台詞說得好:外人要是知道航空大學這樣培養飛行員還不讓人笑掉大牙啊。灑家以為是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嗚呼~謝謝編劇、導演及全體演職人員,感謝CCTV6,感謝學員一旅給了我這次機會,謝謝大家。

4. 電影《我要飛翔》主要講的關於什麼的

:「金範和金星將在片中分別飾演一心想要成為演員、只想為一個女人表現最優秀演技的悲劇性的男主人公『朴時范』,以及因父親有外遇而心裡受傷,最後被關進精神病院的女主人公『秀京』(音)。」
網上可以看
上映了

5. 電影《我要飛翔》片尾曲叫什麼

電影《我要飛翔》片尾曲是「我要飛翔」。由亦君作詞、秦天作曲,宇桐非演唱。

6. 誰有《我要飛翔》的觀後感啊,急用,謝謝啦

為飛翔的青春喝彩
——評數字電影《我要飛翔》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頻道和北京軍區空軍聯合攝制的數字電影《我要飛翔》,作為向新中國六十年、人民空軍六十年的獻禮片,近日與觀眾見面了。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描寫飛行學員成長的故事片,也是一部反映當代軍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青春勵志片。
張揚青春個性,凸現當代青年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追求。每個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而廣袤的天空無疑是最大、最浪漫、最適宜張揚個性的地方。《我要飛翔》恰當地表現出當代青年追求自我、表現自我的強烈願望。劇中主要角色都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亓 道等飾),當代青年人的優長、愛好、特徵甚至缺點,都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校長周振川(謝 剛飾)雖然戲不多,但他身上鮮明體現著軍隊高中級幹部,悉心培養新一代軍人的高度責任感。劇中沒有空洞的說教和抽象的大道理,而是通過循循善誘使人認識到,青春的燦爛不在於驚天動地,不在於遍地鮮花,而在於健康成長,在於抬起「窺私」的頭顱,仰望遼闊的天空,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主題曲《我要飛翔》也採用擬人化的寫法:「雄鷹生來為展翅高飛,志在天空到九霄馳騁……」 看完影片,人們自然有這樣的感受:全劇沒有高深的理論,卻處處體現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成果;沒有真槍實彈的硝煙,卻事事反映信息化戰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這些年輕人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遇上了好的領導。這種思想內涵和表達方式,無疑對當代年輕人、過來人,還是教育者都有啟迪的作用。
崇尚英雄和榮譽,刻畫了青年軍人對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認同。在近年的影視劇中,我軍老一輩英雄形象已充分表現、深入人心,社會也習慣用昨天的眼光審視今天的軍人,關注當代軍人傳承英雄的態度及當前的狀況。對這一點,《我》劇作了認真處理和圓滿回答。「航天英雄」楊利偉在劇中飾演自己回到母校做演講,勉勵年輕的飛行學員。這樣一個小小的場景,不僅在參演官兵中引起轟動,在首都媒體也掀起了一次波瀾。特邀楊利偉出鏡,絕不是《我》劇做秀的「噱頭」,而是實實在在反映了年輕軍人特別是飛行學員對英雄偶像的崇拜、對軍人榮譽的崇尚。這對表現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和尚武精神十分必要。只要是軍人,對此都會感到真實可信,都會感到熱血沸騰。值得回味的還有劇中校長周振川的幾句話: 「孩子們需要成長,我們也需要成長——心靈的成長!成長有時候比成功更重要。」「最重要的不是學會駕駛飛機,而是學會駕馭自己的心。」尤其是後一句,可以說是全劇的「劇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其實,當英雄並不神秘,說到底就是能夠駕馭自己的心靈的人。因為對於有志者來說,心飛的多高,路就能走多遠。劇中飛行員年輕帥氣,經過歷練更加陽光、珍惜情誼,這也表現了當代青年的主流。
勇於摸索創新,用新的視角審視飛行員的生活,表現新軍事變革的大潮。軍事影視「做空軍題材難,做飛行員的題材更難」,這幾乎是圈內人的共識。這也致使此類題材作品近年鮮有突破。飛行員是空軍戰鬥力的主體,如何「以小見大」,用飛行學員的成長反映空軍建設的轉型,是《我》劇創作的重點和難點。《我》劇反映的是飛行學員的4年學習、訓練和生活,時間跨度長,可表現的內容非常豐富。拍攝中動用了上千名官兵、大批現役裝備飛機,特別是大量的實景空拍,也是近年少見的。主創人員都不是軍人,發揮他們的優勢做軍事題材,這本身就是一次嘗試和探索。周 偉是近年來多次獲獎的青年知名導演,他通過和軍隊高級領導、領率機關幹部和部隊官兵交談,感悟軍營,明確方向,以敏銳的目光挖掘飛行學員的生活,定位於為青年人而做、讓年輕人喜歡。劇本先後修改了十幾稿,在攝制現場還要汲取官兵的意見,逐字句地進行修改完善。因此,全劇在人物、場景、情感、語言等方面,都很貼近實際,體現了時代特色和著眼未來的追求。編導人員對大量素材進行了刪繁就簡、精益求精的推敲和剪輯,使得畫面清晰生動,大氣簡潔,給人美的感受和欣賞,實現了藝術與效果的統一。以至於有行家看了該片,在贊嘆同時遺憾地說,這樣豐富多彩的畫面和珍貴難得的鏡頭,完全可以成為一部膠片的「大製作」。

7. 電影《我要飛翔》

李剛是因為好高騖遠,在基礎訓練期沒有吧基礎大牢,最終在考核中因為成績沒有達標而被航空學校淘汰。教官為其求情,但沒起作用。

閱讀全文

與電影我要飛翔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殺戮重生犬屋敷HD中文正式電影預告片 瀏覽:624
午夜鬼電影完整觀看 瀏覽:55
絕殺行動電影演員表 瀏覽:311
法國電影戶浮宮迷案 瀏覽:752
電影院vip卡怎麼弄 瀏覽:957
電影里天網的圖片 瀏覽:280
沈陽煙台電影院 瀏覽:4
軍訓時期八百電影觀後感 瀏覽:812
女導演電影票房 瀏覽:588
美國電影叫什麼玩笑 瀏覽:315
美國電影為什麼有中國元素 瀏覽:572
南潯有幾家電影院 瀏覽:602
英文電影四人對白 瀏覽:725
世界國語版電影大全 瀏覽:971
我要看南京大屠希電影 瀏覽:614
哪吒鬧海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589
龍門鏢局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
關於音樂心理的電影 瀏覽:479
雨夜惡魔完整電影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