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需鳳凰琴觀後感作業
在上鄧小平理論概論這個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剛開始由於教室里的器材有點問題,看起來黑呼呼的,連電影叫什麼名字都沒看清楚。後來,慢慢的看下去後,我就被電影的情節給深深的吸引住了。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電影情節中多次提到的《鳳凰琴》。
這是一部講述山區里的教育狀況,進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思考的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真的很簡單,整個圍繞的就是一座山區里的小學,主要人物就是小學裡面的三四個民辦教師和那群孩子。
話題就是從張英子的高考失利開始的。張英子連續兩次高考都失敗了,於是她舅舅就把她安排到一個山區裡面的小學去當民辦教師。剛開始的時候,她很不願意。我想,換做是其他人的話也很少有說願意的。因為,那畢竟是個窮山區,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受那份苦。後來她還是去了,是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去的。因為她舅舅說,以後還是有機會獲得轉機的。
進山的路彎彎曲曲的,感覺總是在爬坡。人在路上,就像是一隻蝸牛在慢慢的挪動。所謂的學校只是幾間小小的破破爛爛的瓦房,外加一個小小的場院。要不是門前那面隨風搖曳的紅旗,簡直就沒有人想到那就是一個學校。讓人感動的是,學校雖小,老師和學生們卻堅持著每天舉行升旗儀式。國歌是老師用口風琴和竹蕭吹出來的,看似滑稽,卻無限的庄嚴,沒有其他的情境能有比這更加讓人感動的國歌了。校長說,升旗是為了在山下的人也能看見。只要看見這面旗子,就知道這里還有個學校。後來,張英子的爸爸就是順著這面旗找到了學校的。我想,這面旗子,更多的是指代一種向心力,是一種持之一恆的信仰。
在這個學校里,孩子們不論大小,都是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的。一個老師要負責同時給幾個年級的學生講課。山區里的孩子很多都沒能上學,能上了學的孩子也要面臨著輟學的危險。學校里的老師每天都利用課余時間去挖草葯,然後拿去賣,得來的錢都給孩子們買本子的。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鋪張浪費的情況是多麼的嚴重,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的不明就裡。也許,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把我們拿來浪費的那一份東西留給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們,世界就會平均一些。
張英子剛到這個學校的時候,不懂得原來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人是要努力爭取的,不管是用的什麼辦法。影片中,學校為了拿到一些獎金,就向上級謊報入學率。這件事情被張英子發現了,還告到了上級去。結果,准備好要用來修學校的獎金泡湯了。張英子被舅舅打了一巴掌。不明就裡的她賭氣和大家玩起惡作劇來。後來,經過老師和同學遇到狼群的攻擊,以及陪酒事件後,她才真正明白了這個學校的處境,明白大家的不易。
後來,張英子在省報上發表的關於這個山區里的學校的文章,獲得了省里的關注,並爭取來了一個轉正的名額。張英子在這段時間裡面已經成長了許多,不再是那個一心只想著自己哪天可以走向更好的地方的女孩了。她把這個原本是要給她的轉正機會讓給了這個學校的元老,校長的愛人明老師。明老師等這個機會等了一輩子,為這個機會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生命。剛開始的時候,明老師是有機會轉正的。只是,張英子的舅舅,也是當時那個學校的老師,為了轉正,就馬上和一個家裡有權勢的女人結了婚,利用她們家的關系得到了那個轉正的名額。也許,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急於離開這個小山區吧。而明老師,為了證明憑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認可。就是為了這一份認可和不福氣,明老師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張英子的舅舅在離開學校時,留下了一個鳳凰琴,鳳凰琴載著他滿心的內疚。而在我看來,鳳凰琴則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認的真心、良心。每個人都應該有這么一個琴,留住自己的良心。當明老師填了轉正表後,滿足的離去時,大家似乎都明白了許多以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最後轉正的機會,又轉回給了張英子。學校的老師都說,機會應該留給年輕人。其實,是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個學校,大家都不願意丟下自己肩上的責任。人活著,就是為了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的好。
前段時間,表哥突然給我發了一封郵件。打開一看,裡面全都是一些山區里窮苦孩子的照片。這些沒錢讀書的孩子眼中盡是對未來的嚮往,對未來的渴望,天真而不舍,讓人看在眼中,疼在心上。郵件中還有好些個個省份的一些貧困地區的小學校的地址。表哥說,你有不穿的衣服嗎?把它們都寄過去給那些孩子們吧。後來,我跟很多人提起這件事情。大家都問,我們的衣服他們能穿嗎?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衣服嗎?這些問題,真的問到了我的心裡。他們需要的真的是我們不穿的衣服嗎?還是別的什麼東西?我想,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一點點的幫助。他們需要的是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但是,我們現在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富差距還是很大,暫時還不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同時,我們要積極構建和諧社會,讓全社會的人們為貧困山區的每一個孩子伸出自己的雙手,讓社會更加美好。
《鳳凰琴》觀後感
無錫市稻香實驗小學分部 楊菊
這部影片是今天級部主任臨時布置給我的任務,於是吃過晚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在線觀看了這部影片,把屏幕縮小了,邊看邊干著其它的事,可是不知不覺中被其電影情節吸引了,一個多小時的故事情節彷彿就在我眼前,顯得真實而生動……貧困山區破爛的土屋,難以遮擋風寒的校舍,一雙雙帶著渴求企盼的眼睛。校長每天給幾十個學生做飯,僅有的兩位教師不僅上課,接送學生,還要修校舍,帶著學生上山挖草葯好湊足課本的錢。無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每天仍在用竹笛吹奏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一面五星紅旗,老校長說:為了讓孩子們記得我們的國家,記得中國。
我在年輕女教師的一雙眼睛裡看到了震驚!做為一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其實這份震驚從始至終一直在我心裡。
影片中張英子在兩次高考落榜後被父親、舅舅勸說後去大山裡界嶺小學作代課教師。她被山區艱苦的條件所震驚。學校位於群山環抱之中,校舍破舊,操場小得不得了,國旗卻還在迎風飄揚。學校教師很少,余校長既要照顧學生,又要照顧妻子。他的妻子明愛芬曾是這所學校最早的老師,因公病倒,長年卧床不起。他每天給幾十個學生娃娃做飯,僅有的兩位教師不僅上課,還要天天接送學生,教師的工資因為沒錢而拖欠著。在這貧困山區,教員們生活都很清苦。副校長鄧有梅一心想轉正。張看不慣教師們虛報入學率,告到縣里,揭穿了謊言。後來獎學金沒了,過冬的房修了。在一如既往的早晨,界嶺小學仍然在大山裡舉行升旗儀式。校長升旗,教導主任和副校長,一個吹笛子、一個吹口琴,用竹笛和口琴吹出的國歌還是會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回響在山區學校的操場上。英子在學校遭到了教員們的責難,心情苦悶,閉門不出。老師們都在暗中競爭轉正考試,英子寫了一篇關於學校的文章發表後,給學校帶來了好處二三千元撥款和給英子的轉正名額。英子執意不要這個名額,幾翻推讓之後,給了明愛芬,明愛芬填完表格後含笑辭世,英子的舅舅鄉文教站站長,講起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表達了自己對明老師的愧疚之情,最後,轉正名額給了張英子,大家都說希望還在年輕人的身上。
《鳳凰琴》述說著界嶺小學的昨天和今天,述說著過去和現在界嶺小學的艱難。表現出張英子初到學校的不適應,對民辦教師的不理解到熱愛,人物真誠、正直、倔強、熱情,劇情親切,感人,自然,真實可信。鳳凰琴所奏出的滄桑和古樸的音樂演繹這一個動人的故事。在歌曲的優美旋律中,大家彷彿看到了貧困地區孩子們對知識的期盼和教師們辛勤耕耘、力圖早日改變家鄉面貌的形象。
其實這部電影反映的不只是界嶺小學,而是大部分農村教育的情況。今天,我們的農村不但需要錢,而更需要的是科學文化知識。一旦失去了科學文化,就等於給下一代留下的是一個永遠窮的基礎。好多教師為農村教育事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好多孩子因貧困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好多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不能立足於社會。而對於身處在偏遠地區的農村貧困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承擔了整個農村基礎教育的重擔,但是他們收入很低、生活困窘、工作條件惡劣。他們的待遇往往得不到保證,一些地方長期拖欠民辦教師工資。當工資不足以維持家庭生活時,他們還得種上幾畝田,干起沉重的農活,這就使得使他們背上了雙重壓力,既要搞好教育,又要種田養家糊口,肩挑教育和生產兩副重擔,奔走於田間地頭和課堂之間,常常是「滿身泥巴進課堂,丟下課本上稻場。有的民辦教師日復一日地教了30多年,盼望著所謂的「轉正」,不僅有經濟利益的實現,「轉正」意味著人們對他們所做貢獻的肯定。可是由於對教育投資不夠重視,以及對教育經費的挪用,使地方政府難以給這些民辦教師以「轉正」機會,殷雪梅老師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多數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與要求相差甚遠,現代教育設備少,教育手段簡單,基本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初水平。只有少數地方建立語音室、微機室、配備點電腦,基本上還是在「黑板上開機器做實驗」。在時間、師資水平和教學條件都沒有保證的情況下,要完成教學任務,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孩子們學得不透徹,因此到了初中就跟不上、學不進、坐不住,輟學率不斷上升。如今的高等教育是全民教育,雖然還是有許多孩子進了大學,但是他們不得不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現在的我已經成就了兒時的夢想,我想我會是一位好老師。雖然呆在城市寬敞明亮的教學樓里,難以想像鄉村教師跋山涉水去上課的艱辛;坐在電腦前享受網路信息溝通帶來的快樂時,體會不出農村教師捉襟見肘在危房裡給孩子上課時不安的心情,但是我想我們站好自己的崗位就是對大山老師最好的回報了。
我們只能期待著,《鳳凰琴》早日奏出新歌,這是鄉村教師,也是鄉村孩子們共同的期盼……
⑵ 《鳳凰琴》講的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鳳凰琴》根據劉醒龍同名小說改編,由何群執導,李保田、王學圻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該片講述了在偏遠的山區的一位女教師,在山區艱苦的教學條件培養學生的故事。
⑶ 電影鳳凰琴反應了中國的教育是怎樣
《鳳凰琴》那生動的故事像一把琴弦在時時撥動我的心,我被那山村裡的教師獻身教育事業而感動。我看著,看著就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影片通過《鳳凰琴》極為真實地再現了山區民辦教師的艱難處境。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張英子到界嶺小學當代課老師的故事,她被山區艱苦的辦學條件所震驚。所謂的學校只是幾間小小的破破爛爛的瓦房,外加一個小小的場院。要不是門前那面隨風搖曳的紅旗,簡直就沒有人想到那就是一個學校。老校長每天給幾十個娃娃做飯,僅有的兩位老師不僅上課,還要天天接送學生,教師的工資因為沒錢而拖欠著。夜色中女人的哀嚎會穿越寂靜的山谷,而讓人感到凄涼。盡管如此,老師和學生們卻堅持著每天舉行升旗儀式。 國歌是老師用口風琴和竹蕭吹出來的,看似滑稽,卻無限的庄嚴,沒有其他的情境能有比這更加讓人感動的國歌了。鳳凰琴所奏出的蒼桑和古樸的樂音傾訴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本片真實地反映了以余校長為代表的民辦教師,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搞好山區教育,為不讓山區兒童失學,默默地做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和犧牲。從而歌頌了鄉村教師熱愛祖國,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這個學校里,孩子們不論大小,都是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的。一個老師要負責同時給幾個年級的學生講課。山區里的孩子很多都沒能上學,能上了學的孩子也要面臨著輟學的危險。學校里的老師每天都利用課余時間去挖草葯,然後拿去賣,得來的錢都給孩子們買本子的。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鋪張浪費的情況是多麼的嚴重,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的不明就裡。影片的最後,張老師帶著來之不易的轉正機會,也是帶著整個學校的希望和夢想,走出了這個小山溝。如果說她是幸運的,那也只能和她之前在這所學校里的生活相比,因為畢竟來到這里教書,對她來說,是生活水平的下降。但對於這個學校的另外三位老師而言,張老師的離開也許意味著這輩子都等不到一個轉正的機會,可同時也給這個山村的小學帶來了些許的希望。張老師臨行前,於校長對她說,要她記得這個大山裡的小學,要她告訴外面的世界這里還有一所小學,每天早上在笛聲下有一面國旗冉冉升起。
鳳凰琴是校長老婆留下的,張老師帶走了這架琴,也帶走了那位女教師的未完成的理想,這應該也算一種傳承吧。
雖然電影拍的是十幾年前的事,但是那樣的小山村,那樣的小學校,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還有一群孩子在笛聲下,站在黃土地上看著國旗冉冉升起。為了一點點的希望,為了一個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麼的未來,努力地學習著。他們可能都不知道他們的同齡人可以在寬敞的教室里,在燈光下,空調房裡上課。可能他們很多人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想想他們真是可憐,但有時更可憐的反而是我們。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我們心中原有的樸素的、真摯的理想,又被現實以及身旁諸多的誘惑改變了多少呢
⑷ 《琴》的讀後感50字
在古老的行程中,默數那些不為人知的片段。信了,便是歷史;不信,便只是故事。故事就像琴聲,隔得越遠,便越微弱。然而,一旦有人將其重現,其光華將盛若往日。
——《琴》
這本書講述了在光華學校的「打擊少女」組合和北君馬等人幫助北君馬在網上認識的古琴世家——鳳來儀,尋找傳說中那神奇的碧梧樹,在找到那神奇的碧梧樹時,鳳來儀卻沒有辦法彈到涅盤階段,正當大家感到失望時,發現琴磚可以彌補琴力的不足,於是輪椅羅賓漢便去博物館偷來,最後「打擊少女」組合的伴奏與鳳來儀的琴聲贏得了一對鳳凰琴的出現。
廖春千是一個11歲的華光學校春級武班的在校學生,同時也是「打擊少女」組合中的「鈸女俠」。在加入「打擊少女」後,她才發現這可不是一個單純表演打擊樂的組合,她將接受種種不同尋常的訓練,面臨各種難以想像的考驗。她是一位勇敢正義的俠女,也是一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好女孩
。我也很喜歡那個可愛聰明活潑的美少女——唐君沼,天真狡猾的國際大盜——輪椅羅賓漢,文武雙全愛鑽研的北君馬。特別是那個有一身好武藝的英俊男子,他擁有自由的生活,雖然自由使他有可能犯錯誤,但也使他完全來得及立即改正錯誤,去做一些令自己快樂、別人驚訝的好事。
中國,一直為世人所敬仰,感到神秘。它的文化包羅萬千,如果你正煩惱不知它的文化要從何學起,那麼我推薦你這本書,因為這本書不僅有生動有趣的故事,又包含中國文化的諸多信息。
⑸ 如何寫影評
影評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標題,第二部分是正文。標題以雙標題為常見。即主題+副題的形式。主題點名中心,副題點名所評論對象。如一曲深沉的奉獻之歌——評電影《鳳凰琴》之主題。寫標題切忌只寫評《 》。也不能寫成觀後感。正文包括三部分,開頭、主體和結尾。它們都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開頭簡單改過作品的內容梗概,在最後把所要寫的主題寫出來。它要與標題中的主題相對應。主體應圍繞主題來寫,最好是就一點深入挖掘,面面俱到、多點開花不好。在分析論證過程中要用劇情說話,不要脫離開劇情漫無邊際地瞎侃。結尾收束全文,要麼再次點名主題,要麼指出還有哪些地方值得分析。
⑹ 要寫電影觀後感,請推薦幾部中學生值得一看的電影
《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革命歷史題材
1 英雄鄭成功
2 鴉片戰爭
3 甲午風雲
4 火燒圓明園
5 紅河谷
6 我的1919
7 開天闢地
8 南昌起義
9 百色起義
10 洪湖赤衛隊
11 青春之歌
革命歷史題材(二)
1 長征
2 紅色娘子軍
3 萬水千山
4 白求恩大夫
5 張思德
6 南征北戰
7 渡江偵察記
8 烈火中永生
9 英雄兒女
10 上甘嶺
11 鐵血大動脈
革命歷史題材——抗日戰爭系列(三)
1 小兵張嘎
2 鐵道游擊隊
3 地道戰
4 地雷戰
5 野火春風斗古城
6 西安事變
7 血戰台兒庄
8 狼牙山五壯士
9 平原游擊隊
10 歸心似箭
11 雞毛信
革命歷史題材(四)
1 大決戰——遼沈戰役
大決戰——淮海戰役
大決戰——平津戰役
2 大轉折
3 大進軍—— 大戰寧滬杭
大進軍—— 南線大追殲
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大進軍—— 席捲大西南
革命歷史題材——偉人系列(五)
1 走近毛澤東
2 毛澤東和他的兒子
3 毛澤東在1925
4 周恩來外交風雲
5 周恩來萬隆之行
6 周恩來
7 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8 鄧小平1928
9 鄧小平
10 孫中山
11 青年劉伯承
革命歷史題材——人物系列(六)
1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李時珍
3 林則徐
4 詹天佑
5 嘎達梅林
6 駱駝祥子
7 聶耳
8 冼星海
9 雷鋒
10 焦裕祿
11 蔣築英
12 孔繁森
革命歷史及少兒題材
1 開國大典
2 共和國之旗
3 國歌
4 國慶紀事
5 世紀大典
6 沒頭腦和不高興
7 漁童
8 驕傲的將軍
9 寶蓮燈
10 宇宙與人
少年兒童題材(一)
1 無聲的河
2 六月男孩
3 我是一條魚
4 歡樂公主
5 媽媽沒走遠
6 寶葫蘆的秘密
7 會飛的花花
8 良心
9 25個孩子一個爹
10 背起爸爸上學
少年兒童題材(二)
1 豆蔻年華
2 花季雨季
3 暖春
4 一個都不能少
5 真情三人行
6 城南舊事
7 紅櫻桃
8 閃閃的紅星
9 啊,搖籃
現實題材
1 驚濤駭浪
2 緊急迫降
3 沖天飛豹
4 橫空出世
5 沖出亞馬遜
6 彈道無痕
7 高原如夢
8 法官媽媽
9 離開雷鋒的日子
10 驚心動魄
11 首席執行官
12 鳳凰琴
這是我們學校要這個暑假看的,還要寫觀後感啊~~(郁悶0) 呵呵
推薦給你吧 有這么多 你自己選些電影吧 O(∩_∩)O哈哈~
⑺ 看鳳凰琴寫讀後感兩百字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描寫的是茫茫草原上的壯麗風景。懷著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大草原、大戈壁的無限嚮往,我翻開了作家劉先平先生所寫的《走進帕米爾高原》一書。
⑻ 寫鳳凰琴觀後感,急急急!500字!
在上鄧小平理論概論這個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剛開始由於教室里的器材有點問題,看起來黑呼呼的,連電影叫什麼名字都沒看清楚。後來,慢慢的看下去後,我就被電影的情節給深深的吸引住了。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電影情節中多次提到的《鳳凰琴》。
這是一部講述山區里的教育狀況,進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思考的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真的很簡單,整個圍繞的就是一座山區里的小學,主要人物就是小學裡面的三四個民辦教師和那群孩子。
話題就是從張英子的高考失利開始的。張英子連續兩次高考都失敗了,於是她舅舅就把她安排到一個山區裡面的小學去當民辦教師。剛開始的時候,她很不願意。我想,換做是其他人的話也很少有說願意的。因為,那畢竟是個窮山區,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受那份苦。後來她還是去了,是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去的。因為她舅舅說,以後還是有機會獲得轉機的。
進山的路彎彎曲曲的,感覺總是在爬坡。人在路上,就像是一隻蝸牛在慢慢的挪動。所謂的學校只是幾間小小的破破爛爛的瓦房,外加一個小小的場院。要不是門前那面隨風搖曳的紅旗,簡直就沒有人想到那就是一個學校。讓人感動的是,學校雖小,老師和學生們卻堅持著每天舉行升旗儀式。國歌是老師用口風琴和竹蕭吹出來的,看似滑稽,卻無限的庄嚴,沒有其他的情境能有比這更加讓人感動的國歌了。校長說,升旗是為了在山下的人也能看見。只要看見這面旗子,就知道這里還有個學校。後來,張英子的爸爸就是順著這面旗找到了學校的。我想,這面旗子,更多的是指代一種向心力,是一種持之一恆的信仰。
在這個學校里,孩子們不論大小,都是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的。一個老師要負責同時給幾個年級的學生講課。山區里的孩子很多都沒能上學,能上了學的孩子也要面臨著輟學的危險。學校里的老師每天都利用課余時間去挖草葯,然後拿去賣,得來的錢都給孩子們買本子的。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鋪張浪費的情況是多麼的嚴重,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的不明就裡。也許,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把我們拿來浪費的那一份東西留給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們,世界就會平均一些。
張英子剛到這個學校的時候,不懂得原來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人是要努力爭取的,不管是用的什麼辦法。影片中,學校為了拿到一些獎金,就向上級謊報入學率。這件事情被張英子發現了,還告到了上級去。結果,准備好要用來修學校的獎金泡湯了。張英子被舅舅打了一巴掌。不明就裡的她賭氣和大家玩起惡作劇來。後來,經過老師和同學遇到狼群的攻擊,以及陪酒事件後,她才真正明白了這個學校的處境,明白大家的不易。
後來,張英子在省報上發表的關於這個山區里的學校的文章,獲得了省里的關注,並爭取來了一個轉正的名額。張英子在這段時間裡面已經成長了許多,不再是那個一心只想著自己哪天可以走向更好的地方的女孩了。她把這個原本是要給她的轉正機會讓給了這個學校的元老,校長的愛人明老師。明老師等這個機會等了一輩子,為這個機會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生命。剛開始的時候,明老師是有機會轉正的。只是,張英子的舅舅,也是當時那個學校的老師,為了轉正,就馬上和一個家裡有權勢的女人結了婚,利用她們家的關系得到了那個轉正的名額。也許,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急於離開這個小山區吧。而明老師,為了證明憑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認可。就是為了這一份認可和不福氣,明老師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張英子的舅舅在離開學校時,留下了一個鳳凰琴,鳳凰琴載著他滿心的內疚。而在我看來,鳳凰琴則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認的真心、良心。每個人都應該有這么一個琴,留住自己的良心。當明老師填了轉正表後,滿足的離去時,大家似乎都明白了許多以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最後轉正的機會,又轉回給了張英子。學校的老師都說,機會應該留給年輕人。其實,是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個學校,大家都不願意丟下自己肩上的責任。人活著,就是為了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的好。
前段時間,表哥突然給我發了一封郵件。打開一看,裡面全都是一些山區里窮苦孩子的照片。這些沒錢讀書的孩子眼中盡是對未來的嚮往,對未來的渴望,天真而不舍,讓人看在眼中,疼在心上。郵件中還有好些個個省份的一些貧困地區的小學校的地址。表哥說,你有不穿的衣服嗎?把它們都寄過去給那些孩子們吧。後來,我跟很多人提起這件事情。大家都問,我們的衣服他們能穿嗎?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衣服嗎?這些問題,真的問到了我的心裡。他們需要的真的是我們不穿的衣服嗎?還是別的什麼東西?我想,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一點點的幫助。他們需要的是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但是,我們現在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富差距還是很大,暫時還不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同時,我們要積極構建和諧社會,讓全社會的人們為貧困山區的每一個孩子伸出自己的雙手,讓社會更加美好。
⑼ 我們要寫一篇影評,是關於愛國主義的影片,推薦一下吧
★《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片目
革命歷史題材(一) 共25碟
1 英雄鄭成功 2
2 鴉片戰爭 3
3 甲午風雲 2
4 火燒圓明園 2
5 紅河谷 2
6 我的1919 2
7 開天闢地 3
8 南昌起義 2
9 百色起義 2
10 洪湖赤衛隊 2
11 青春之歌 3
革命歷史題材(二) 共24碟
1 長征 3
2 紅色娘子軍 2
3 萬水千山 2
4 白求恩大夫 2
5 張思德 2
6 南征北戰 2
7 渡江偵察記 2
8 烈火中永生 3
9 英雄兒女 2
10 上甘嶺 2
11 鐵血大動脈 2
革命歷史題材——抗日戰爭系列(三) 共23碟
1 小兵張嘎 2
2 鐵道游擊隊 2
3 地道戰 2
4 地雷戰 2
5 野火春風斗古城 2
6 西安事變 3
7 血戰台兒庄 2
8 狼牙山五壯士 2
9 平原游擊隊 2
10 歸心似箭 2
11 雞毛信 2
革命歷史題材(四) 共29碟
1 大決戰——遼沈戰役 4
大決戰——淮海戰役 4
大決戰——平津戰役 4
2 大轉折 4
3 大進軍—— 大戰寧滬杭 3
大進軍—— 南線大追殲 3
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3
大進軍—— 席捲大西南 4
革命歷史題材——偉人系列(五) 共24碟
1 走近毛澤東 2
2 毛澤東和他的兒子 2
3 毛澤東在1925 2
4 周恩來外交風雲 2
5 周恩來萬隆之行 2
6 周恩來 3
7 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2
8 鄧小平1928 2
9 鄧小平 2
10 孫中山 3
11 青年劉伯承 2
革命歷史題材——人物系列(六) 共24碟
1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2
李時珍 2
3 林則徐 2
4 詹天佑 2
5 嘎達梅林 2
6 駱駝祥子 2
7 聶耳 2
8 冼星海 2
9 雷鋒 2
10 焦裕祿 2
11 蔣築英 2
12 孔繁森 2
革命歷史及少兒題材 共17碟
1 開國大典 4
2 共和國之旗 2
3 國歌 2
4 國慶紀事 2
5 世紀大典 1
6 沒頭腦和不高興 1
7 漁童 1
8 驕傲的將軍 1
9 寶蓮燈 2
10 宇宙與人 1
少年兒童題材(一) 共19碟
1 無聲的河 2
2 六月男孩 2
3 我是一條魚 2
4 歡樂公主 2
5 媽媽沒走遠 2
6 寶葫蘆的秘密 1
7 會飛的花花 2
8 良心 2
9 25個孩子一個爹 2
10 背起爸爸上學 2
少年兒童題材(二) 共18碟
1 豆蔻年華 2
2 花季雨季 2
3 暖春 2
4 一個都不能少 2
5 真情三人行 2
6 城南舊事 2
7 紅櫻桃 2
8 閃閃的紅星 2
9 啊,搖籃 2
現實題材 共24碟
1 驚濤駭浪 2
2 緊急迫降 2
3 沖天飛豹 2
4 橫空出世 2
5 沖出亞馬遜 2
6 彈道無痕 2
7 高原如夢 2
8 法官媽媽 2
9 離開雷鋒的日子 2
10 驚心動魄 2
11 首席執行官 2
12 鳳凰琴 2
參考資料:http://www.topbluecat.com/100/default_pianmu.htm
⑽ 鳳凰琴是紅色文化嗎
鳳凰琴(Country Teachers):又稱「大正琴」。是日本自行發明的樂器。相傳1912年(大正元年),由日本名古屋大須森田屋旅館主人的長子森田吾郎創制。由於其構造簡單、容易彈奏、音色清脆而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20世紀20年代,大正琴傳入中國。因流行地區的不同,又有「鳳凰琴」、「大眾琴」、「和平琴」、「中山琴」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