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珍珠港觀後感600字左右
這些天一個人的日子有些無聊,又拿出《珍珠港》來打發三個小時被雨水淹沒的時間。
誰都知道我愛《珍珠港》,誰都知道我對《珍珠港》百看不厭。
我不管在那些所謂的影評人對它是貶是褒,我不是專業人士,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看電影的人。只要是觸動觀眾心靈的、能引發觀眾深思的就是好片。《珍珠港》它確實是部商業片,但又有幾部商業片能讓人這么震撼,能讓那麼多人一遍又一遍地去重復感受。
作為電影,三角戀確實是個惡俗的話題,但放在戰爭這個大背景下,又顯得是十足的無奈。為了有一個算的上圓滿的結局,看到一半處大概都會猜到結局Rafe與Danny必須有一個面對死亡。
頭幾次看電影對兩個男性人物,我是沒有偏愛的。Rafe作為主角中的主角,自然要盡可能的包含優點。他英俊帥氣,他的飛行技術一流,他是空軍軍官,他有飽滿的自信,他嚮往飛向真正的戰場,他對愛情忠貞不二,他對朋友處處保護與包容,他有時候會有小男孩兒的可愛與沖動,他在臨行的前夜為了責任自願放棄了幸福的一夜。他幾乎是完美的,所以吸引了美麗的Evelyn。
再看Danny,也許就覺得不是那麼完美。起初我也是不太喜歡他的,膽小,懦弱,不太敢去追求。他總是活在Rafe的光芒之下,飛行技術沒有Rafe高,處處要受Rafe的保護,甚至連愛情都掩蓋在Rafe之下。面對飛機Danny總是很自信,可以鎮定地指揮,但轉身遇到Evelyn,立刻就會語無倫次、面帶紅暈。漸漸就有些喜歡這個帶點悲情色彩的人物,這樣的有著缺點的人物才顯得真實,靦腆的Danny或許更招人憐愛。有一句話,男一號是女一號來愛的,而男二號是大家來愛的。Danny雖然處處需要Rafe的支持與保護,但最後他卻用生命保護了Rafe。
還有很多人在批判Danny和Evelyn不該在Rafe離開之後就展開新的愛情,但畢竟那時候都因為情報的不準確以為Rafe已經犧牲了,大家都需要新的生活、如果Rafe真的離開了人世,他也一定會希望自己最好的朋友用一生去替代自己照顧愛人。難道Evelyn非要像梁祝那樣殉情、或者在思念中孤獨終老大家才滿意?凄美的愛情只是傳說,而我們需要的是生活,誰能說他們倆在一起了就對Rafe沒感情了,就忘掉Rafe了。只能說錯誤、不及時的信息造成了後來的尷尬局面。為了電影的結局,也許只有Danny離開,小Danny來延續他的生命是最完美的。別在說什麼Danny搶了Rafe的女友,Rafe還得替他養兒子之類的無恥話題。Danny用生命拯救了Rafe,小Danny是Danny生命的延續,Rafe和Evelyn會傾盡所有感情去愛小Danny,小Danny可以說他們三個人共同的孩子,他代表了戰爭結束後美國的未來。他會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驕傲,會繼承父輩們的影響繼續為祖國而戰。 在那個時代的大背景下,一切感情都是放在愛情熱情之後,所有的矛盾都可以拋在國家利益之後。電影之初,Rafe為了自己飛上雲霄的夢想,離開了深愛的Evelyn遠去英國參戰。電影之後,Danny也同樣為了自己的夢想和國家的尊嚴,與Rafe一起參加危險的「奇襲東京」計劃,甚至以生命為代價保護了最好的兄弟,沒能活著回國見自己的愛人,沒能見到自己的兒子出世。 Rafe與Danny一起生長在戰爭的年代,有同樣的沖上雲霄作戰的夢想,甚至還會愛上同樣的女人。他們早就不單單只是朋友,更是兄弟,是親人。不管有什麼矛盾,什麼誤會,最後還是會解開,還是會共同飛向東京的上空為祖國為尊嚴而戰。
除了這三個主角,羅斯福總統不讓你震撼?杜立特將軍不讓你欽佩?那個黑人水手多利·米勒不讓你感動?當杜立特將軍清清楚楚地告訴被挑選出的空軍士兵,「奇襲東京」計劃是冒著生命的危險,那一排士兵毫不猶豫地邁出的堅定地一步,那個特寫,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沒震到你的心上?那十六架轟炸機成功地從航母起飛,那電影中的氣氛沒讓你感同身受?就是這部電影,讓我第一次了解了羅斯福總統,並且從此成為我的偶像。
這部電影還有太多太多感人的細節與鏡頭。電影是沒有國界的,從電影中得到的震撼更是沒有國界的。Evelyn說American
suffered,but American grew stronger。同樣的We suffered,But we grew
stronger。作為經歷了這么多大災大難中國人,同樣可以從苦難與傷害中走出來,變得更堅強。
② 奇襲胡家台觀後感300字
很早很早就聽說在外灘拍攝電影《奇襲胡家台》,一直沒有機會,沒有去欣賞。
今天,我下午沒有課,就騎車前往外灘,到了外灘的大堤上,各式各樣的大小車輛有十餘輛停在大堤上。這外灘:我們學生每年春遊都在這里,泥蒿,芹菜,連蒿須,蒿草,蘆筍等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大堤上人來人往,可以看見南邊不遠處,有兩頂大太陽傘,有穿軍裝的,還有穿舊時衣服的,還有穿現代衣服的在那兒,大概就是拍攝現場吧。
我走下大堤,沿土路往前大約20米到了電影拍攝現場,看到正在拍攝,在一頂太陽傘下的一個折疊式椅子上坐著一位老者,這位大概是導演,戴著一頂淺灰色的鴨舌頭帽子,耳朵上戴著耳機,看著一個顯示屏,小聲說:「開始」。這時周圍有三四個青年邊走邊大聲喊道:「拜託,不要講話,對不起」。另一頂太陽傘下的的一個折疊式椅子上坐著一位年輕人,這位大概是錄音師,耳朵上戴著耳機,小聲說:「開始」。這時才有一個年輕人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一組數字,他便走向攝像頭邊說:「各就各位,幾幾號,開始」,然後牌子上的一個像夾子一樣的一夾,就發出一組不同的聲音。這時攝像師開始看攝像鏡頭,拿「麥」的對准演員的嘴,演員就開始了表演,說話的說話,走路的走路。大概一兩分鍾,導演就叫停。不過每個鏡頭要拍攝三四次,有時候拍攝上十次。不過他們的「麥」好靈敏喲,周圍四五十米范圍內有一點點雜音,導演、錄音師都聽的清楚,都會讓那三四個青年大聲喊:「拜託,不要講話,不要弄出聲音」等等。
過了一會,看見一位穿著舊時農村女孩的朴實的衣服的女孩走來了,聽說叫「荷花」,馬上拍攝皇軍調戲民女。有一位女孩指著「荷花」露出的小腿說:「你腿上的紅點點、紅疤痕是不是蚊蟲叮咬的?」,她說:「應該是的」。我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敬意,我連忙上前說到:「我們這里有一種土方:把草三七用手捏出水來,用三七睡塗在紅點點處或者把這片葉子貼在紅點點出,過幾個小時就好了;草三七,我們這里很多。」。荷花無語默默的走了,那個女孩也沒有說話了,還是周圍觀眾用詼諧的語氣說:「你拿點來,給她塗上」。唉。有一位哲人說過:「做一件好事容易,難就難在做一輩子好事」,我怎麼想做一件好事這么難呢?我明天有空,我一定還要去觀看的。不知道要不要帶草三七去,我不知道。好糾結。唉。
③ 勇士之城觀後感600字
《勇士之城》中有特別描述日本細菌部隊。一說到日軍毒氣、細菌戰,相信大家都會想起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我特別記得很小的時候,在姐姐家一起看dvd,當時只知道是講二戰的,結果男主參加的是731部隊,裡面各種血型殘忍的畫面。雖然影片主要講的是男主對人性的絕望,但那個片子卻傷害了我幼小的心靈,從那時開始每次說到731部隊,我就會想到那個片子里的鏡頭,愈發痛恨作惡的日軍。所以當時看見勇士之城的小編放劇照放到細菌部隊時,我整個人都不好了,立馬腦補了整個常德城都是那部影片里所表現的人間地獄,很為何平安為首的勇士們還有普通老百姓們揪心。
731部隊主要活動於我國東北,有時與主要活動在華中地區的「榮」1644部隊合作。常德會戰是「榮」1644部隊和731部隊合作參與,「榮」1644部隊提供給731部隊遠征軍的包括住宿和武器。
「榮」1644部隊總部設在南京,建於1939年,官方稱呼是「中支那防疫給水部」。幾次在中國境內的投放試驗(主要在江浙、寧波一帶)讓細菌部隊看到了攜帶鼠疫的跳蚤彈的威力,在上報日本軍部後很快得到了肯定。
1941年11月4日,在常德會戰正式打響之前,細菌部隊就在常德投下了大量受到鼠疫桿菌感染的跳蚤,這種被跳蚤攜帶的病毒極易傳染,並能在短時間內取人性命。
日機神秘撩過並投放不知名武器,使得常德百姓一片驚慌,常德防空指揮部和警察局等各級部門很快把日軍投放的部分物品搜集,送往了當地的廣德醫院。廣德醫院的醫生們很快得出了一份詳盡的報告,指出日軍在常德投放了鼠疫細菌。投放跳蚤後的一個星期,鼠疫迅速在常德蔓延開來,死傷人數不斷增加。雖然政府較為及時和有力的進行防疫行動,採取防疫措施,但畢竟能力局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百姓的損失。
這場由日本細菌部隊造成的鼠疫一直從1941年持續到1943年,即常德會戰正式打響的那年。因為當時人員流動大,及很多百姓在親人死亡後會偷偷埋葬等原因,這場細菌戰到底造成了多少百姓死傷不能做完全統計,但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常德境內還檢測出攜帶鼠疫病毒的案例,鼠疫的潛在威脅仍未散去。
常德會戰打響後,因為常德久攻不下,日軍得到死命令必須攻下常德。就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再次啟用了毒氣攻勢,配以瘋狂的進攻和大量空襲轟炸。可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中國守軍依然據守城門,頑強的抗爭,一次又一次的擊退日軍的進攻。經過了幾日的拉鋸戰,中國軍隊人員銳減,槍支彈葯也大幅減少。日軍以雲梯從東門入城,更為慘烈的巷戰自此開始。
片花中,配合著橫山勇的對白「我要發動奇襲,讓正宗的毒氣部隊,沖上去」,毒氣部隊穿著慘白的防護服,帶著防毒面具,走在難見人煙、殘垣斷壁的常德城內,他們小心前進,就如從地獄來的魔鬼,包裹著死亡的氣息撲向了中國守軍,走向了保衛家國的人們。
生活所迫當上土匪頭子的海東升,滿臉多日奮戰後留下的硝煙,帶著憤怒帶著鼓舞帶著決一死戰的決心對手下的弟兄們喊話:「我們就是土匪,土匪也照樣打小鬼子」!
在侵略者壓境的時刻,是沒有身份分別,沒有性別差異,所有的人同仇敵愾,盡自己的力量保衛家園。此時此刻,無論他們是誰,他們都會有一個響亮的稱呼「勇士」。
下一刻,他和他的弟兄們手持嘶嘶作響的手榴彈出現在酒館二樓,樓下的敵人看到紛紛害怕逃竄,而勇士們義無反顧的從樓上跳下,帶著對侵略者的憤恨,帶著中國人的傲骨和勇氣,撲向要繼續把毒氣帶到城內造成更大傷亡的魔鬼。
「我雖然忘了自己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但我現在很清楚自己要做個什麼樣的人」!擲地有聲的話語,那一刻,我不禁為了這些人淚濕眼眶。在普通的日子裡,他們是老百姓聞之害怕,背地裡痛罵的惡人。但此時此刻,流淌著英勇的中國人血液的他們,值得為之肅然起敬。
④ 讀《奇襲》有感 200字
《奇襲》是我小時候看過很多遍的電影,那時正值文革,大部分國產老電影都禁放了,只有寥寥幾部還能公映,其中就有《奇襲》。所以,這部電影的情節我都熟透了,很多台詞都能正背如流。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奇襲》,和小時候看個熱鬧不同,這次了解了一些歷史背景,於是有了一些新感受。
《奇襲》是根據一段真實歷史改編的,它的原型是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38軍一支偵察隊奇襲武陵橋的故事。片中的5號首長原型是38軍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男主角方勇原型是38軍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張魁印後來擔任過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不同的是,奇襲武陵橋的偵察隊不是像影片中那樣只有區區一個排兵力,而是一個支隊,有兩個偵察連加兩個工兵排,還有十幾個朝鮮人,幾個翻譯,醫護人員,有300多號人。這十幾個朝鮮人和翻譯很重要。電影里,敵我雙方交流都是用漢語,這是為了方便觀眾欣賞,作為文藝作品,無可厚非。但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行的。現實生活中雙方肯定要用韓語交流,方勇他們作為戰斗部隊的官兵,即便會說幾句韓語,也肯定很蹩腳,就像我們平常聽外國人說漢語一樣,一聽就知道是老外。現實生活中如果像電影那樣,我軍偵察兵早被敵人發現了。
這部電影非常精彩,情節緊湊,充滿懸念。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時最扣人心弦的有兩場,一場是阿媽妮在橋頭等方勇,但被韓國偽軍發現,蒙太奇顯示方勇此時就在離他們不遠的村子另一頭尋找阿媽妮,大家都很焦急,盼望方勇趕緊過來。當方勇他們終於趕過來並從偽軍手裡救下阿媽妮時,大家都很激動,每到這一段時,影院里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另一場是方勇他們開車與敵軍周旋,在盤山公路上轉來轉去,最後安然脫險,小時候看這種情節這種場面覺得特過癮。
影片音樂很出色,總能恰到好處的烘托氣氛。文藝晚會上一班長演小品那段音樂幽默風趣,康平橋展現在偵察員面前時的音樂則氣勢恢宏,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重看,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奇襲》很可能抄襲(說好聽點叫借鑒)了《渡江偵察記》里的情節,從首長布置任務,部隊渡江,與游擊隊聯系,游擊隊負責人是漂亮姑娘,到最後飛車追逐,情節都很近似。南斯拉夫電影《橋》和《奇襲》大框架也差不多,都是到敵後炸橋,但人家的情節設計就截然不同,很多情節常常出人意表。
⑤ 快!!!!! 誰有奇襲觀後感、、拿出來分享一下 老師急著要啊! 沒時間看了 拜託!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深入敵後,炸毀敵人一座公路橋--康平橋,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偵察隊在執行這項艱巨的任務時,根據早就掌握了的敵人的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巧妙地通過敵人的地雷區。當他們往聯絡地點鳳仙嶺進發,在穿越公路時,被李偽軍運輸隊所阻,他們化裝成美軍巡邏隊,嚇跑了運輸隊,救出了聯絡員、朝鮮老大媽阿媽妮,從而與游擊隊取得了聯系。然後,偵察員又化裝成李偽軍傷兵,奪得了一輛敵人的中吉普,騙得橋頭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橋的構造和橋頭的設防情況。敵人發現中吉普失蹤,立即派部隊追尋。在緊急關頭,方勇把中吉普開下懸崖墜毀,機智地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最後,偵察隊在朝鮮女游擊隊戰士朴金玉的幫助下,炸毀了康平橋,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了敵人。
⑥ 奇襲電影觀後感
對我有幫助
⑦ 觀電影 夜襲 有感誰會寫啊,要求600字
觀<<夜襲>>有感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率隊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戰機24架,震驚中外,成為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戰役。1937年10月9日凌晨,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率領下,突然襲擊了位於山西代縣以南的的日本侵華軍隊陽明堡機場。該團六百多名勇士沖進機場,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炸毀機場上全部24架飛機,三營長趙大力以及一百餘名勇士壯烈殉國,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軍軍史上「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戰熱情。
片中開始時是趙營長和晉綏軍搶奪火車皮。電影剛開始我就被這個胖乎乎的東北漢子所吸引,看他舉著郭記者的衣服,當陳錫聯決定夜襲陽明堡機場時,他是第一個站起來鼓掌叫好的!
有一段給我印象很深,陳團長讓趙大力去摸鬼子機場所要通過的滹沱河。當他發現有小日本兒時,不斷向郭記者使眼色.擺手。小日本兒發現河裡有東西就往水裡開了槍。趙大力沉到了水裡。郭記者抱著趙大力的衣服回來了,她以為他死了,哭的很傷心。看到這兒,班級的氣氛也因劇情的牽動而沉默了,我卻笑出了聲,不是因為我冷血,而是我預感到可愛的趙大力不會就這么死了,想像著他光著屁股或用樹葉擋著回來時候的樣子,所以我笑了。但他可比我聰明的多了,他穿著小日本兒的衣服,還繳了三把三八大杠兒回來。我很感動的是陳團長對他說的話:」趙大力你給我聽著,就是三架飛機我也不稀罕!」陳團長出去了,趙大力笑了~
陳團長堅定了決心,偷襲鬼子的機場,並立刻作出了偷襲的具體部署。襲擊機場的任務由3營來完成,其他兩個營的任務是破壞崞縣到陽明堡之間的公路和橋梁,阻擊崞縣和陽明堡方向的可能增援之敵。趙營長在整完隊後走到陳錫聯面前敬禮,到:」報告團長,趕死隊集合完畢。」每個人都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3營戰士們在營長趙大力的率領下,用鐵剪剪開敵人的鐵絲網,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了機場。趙大力帶10連向機場西北角運動,准備襲擊敵人守衛部隊的指揮部,11連徑直向中央的機群撲去。當10連的行動被鬼子發現時,雙方同時開了火。頃刻間,槍聲、爆炸聲、喊殺聲混成一片...
給了我極大震撼的是最後的趙大力,他在英勇殺敵的同時還不忘保護陳團長,在臨死前,他硬是挺著站了起來,回過頭,用嘶啞的嗓子對著團長說了最後五個字:」團長 三架了」然後微笑著走向了飛機...
班級里一片嗚咽聲,我極力控制的淚水在這一刻奪框而出...
⑧ 如何寫電影《奇襲》觀後感
最好的方法還是老老實實把電影看完,老老實實的寫一篇讀後感!
⑨ 電影《奇襲》觀後感
朝鮮戰場上,敵我斗爭非常激烈,我人民志願軍某偵察分隊在連長方勇的率領下根據早已掌握的敵人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巧妙通過地雷區。但當他們繼續前往聯絡地點鳳仙嶺時,被李偽軍運輸隊所阻無法穿越公路,他們急中生智,化裝成美軍巡邏隊,嚇跑運輸隊,通過公路。隨後,我方又在金石洞與敵人巧妙周旋,救出為我方做聯絡工作的朝鮮老大媽阿媽妮,並與游擊隊取得聯系。偵察分隊與游擊隊決定一起行動,炸毀大橋。在敵人將橋頭嚴密封鎖的情況下,我方又化裝成李偽軍傷兵,奪得一輛中吉普,騙過橋頭崗哨,搞清了大橋構造和設防情況。敵人發現中吉普不見了,立即派部隊追尋,緊急關頭,方勇把中吉普開下懸崖墜毀,擺脫了敵軍追擊。最後,偵察隊在朝鮮女游擊隊戰士朴金玉的幫助下,將炸葯成功安放在橋墩處,一聲巨響後,增援的敵人和大橋同歸於盡。我軍大部隊隨後展開強大攻勢,一舉消滅敵人。
⑩ 奇襲胡家台觀後感600字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己讀文章讀書的感覺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寫讀後感最好是實際寫自己的感悟。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作文指導:短評精選 短評是針對某一人物,某一事件,某一現象或某一觀點進行的簡短評說,屬於評論的一種. 這類文章的特點在於"評",或者評出人物的思想精神,或者評出事件的內涵道理,或者評出現象的本質底蘊,或者評出觀點的價值意義.
評論文章的種類很多,如:政治評論,時事評論,經濟評論,新聞評論,文藝評論,書刊評論,思想評論等. 對中學生來說,主要是把握思想評論和文藝評論. 要寫好短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述"是手段,"評"是目的. 不述其事,評無依據;不評其理,述無意義. 但是述和評不可平分秋色,因為評是目的,是述的主旨和歸宿. 如林默涵的《說"小"》,開頭就是先說"我們這些人的毛病,往往就是犯在輕視小事上面",然後再針對述的現象進行評析;再如朱光潛的《談白居易和辛棄疾的詞四首》,開頭也是先介紹四首詞的情況,然後用大量篇幅對這四首詞進行賞析. 如果介紹重於分析,便會成為介紹性文章,這是寫評論之大忌.
2."述"有選擇,"評"有針對. 要述的人,事,物很多,在一篇文章里為什麼述此而不述彼,這同評的針對性有關. 林默涵為了號召人們切實做一點應當做的小事情,所以他就在述中抓住人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小"問題進行介紹. 如果述的材料沒有選擇,那樣的道理將會缺乏針對性,將會雜亂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