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克功案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1937年10月,在全 面 抗戰之際,延 安發生了抗 日 軍 政大學第六隊 隊長 黃 克 功因逼 婚而槍 殺 女青年案件。
時任 紅 軍 抗 日 軍 政大學第 三 期第六 隊隊長的黃 克 功,因逼 婚未 遂,在延 河 畔槍 殺了陝 北公 學 學 員劉 茜,由一個 革 命的 功 臣 墮 落為殺 人 犯。此事發生後,在邊 區內外引起了很大的震 動。在國 統 區,國 民 黨的喉 舌《中 央 日 報》則將其 作為「桃 色 事 件」大 肆 渲 染,攻 擊和 污 蔑邊 區政 府「封 建 割 據」、「無 法 無天」、「蹂 躪 人 權」。這些叫 囂,一時混 淆了視 聽,引起了部分不明 真相 人士的猜 疑和不 滿。事件發 生後,中 共 中 央、中 央軍 委、邊 區政 府高度重視,中 共 中 央 和中 央 軍 委在毛 澤 東的主持下召開會議,經過慎 重討論,決定將黃 克 功 處 以 死 刑。這件事被稱為「 黃 克 功事件」。
2. 《黃克功案件》震撼人心的法制給了怎樣的警示
不處死黃克功,死去的劉茜,活著的女性都會憤怒;如果處死黃克功,那麼世界上就少了一個革命軍人,少了一個可以為國捐軀的戰士。看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捫心自問: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人情已經超越了法理,雖然片中在強調法律,但其實不管是支持處死還是支持讓他繼續戰斗直至犧牲的人,在意的都不是那時尚且不完整的審判制度,而是他生命的價值。黃克功的生死一開始就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官和陪審團能控制的,更不是婦女代表發幾句言,老大爺出來抨擊幾句日寇就能決定的。在當時特殊的時局裡,他的死亡必須要有價值,而且至少要比他活著戰斗的價值高。這也就是片子最有趣的地方,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雖然黃克功的死實際上並不由法律控制,但全片卻一直在強調是法律審判了他,而他的死,最終也是為了強調——強調法律的地位。不管在如何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在如何青黃不接的時局裡,在如何人心惶惶的情況下,法律都是存在的,是必須遵從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黃克功的事件結局
隨著雷經天的聲音停止,大家再將目光轉向黃克功時,他才如夢一般醒來,高高地揚起頭,然後又高呼那三句口號。這—次法警沒有阻攔他。他連呼了三遍,呼罷,跟著行刑隊重新走出會場。
4. 黃克功案件的介紹
《黃克功案件》是一部大型前史體裁的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該片由王放放執導,王凱、馬薇薇、成泰燊、黃海冰、戴江、毛孩等領銜主演。影片以1937年陝甘寧邊區的一樁審判為主線,主要劇情是: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因逼婚未成而槍殺16歲女青年劉茜,陝甘寧邊區審判長雷經天頂住壓力,按照民主判決的方法審判了這位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樹立了黨的法紀與威信。
5. 當時轟動延安區和國統區的著名桃色事件,黃克功事件你怎麼看,請結合黨的建設相關知識點談談你的看法
黃克功就是典型的一步步滑向深淵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無數事實證明,凡破法者無不始於破紀。黨員幹部出「大問題」,往往始於破壞「小規矩」。如果嚴明各項紀律,在黨員幹部出現苗頭性問題時猛擊一掌、大喝一聲,就可能使他們懸崖勒馬,避免在違紀違規的歧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加強紀律建設,就要注重抓早抓小、動輒則咎,要防患於未然,避免更多黨員幹部從違紀走向違法
6.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觀看黃克功案件後,應該怎麼做
首先需要具備的是:活力。有了活力還要有愛心、有了愛心還要有耐心、有了耐心還要有責任心。責任心很重要。幼兒教師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要有奉獻精神。親愛的,你要有心理准備哈!加油!
7. 黃克功案件體現了法治的什麼精神
先秦時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張以法治國。
法治: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法律由人民制定,統治者嚴格依據法律進行統治,形式上統治者只對法律負責,統治者通過對法律負責來間接對人民負責。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8. 黃克功的四方關注
這種駭人聽聞的案件,在當時的延安是絕無僅有的。—時間,人們議論紛紛。
——黃克功自恃有功、無視法紀、殺人必須償命。老人們嘴裡這樣堅定地說,淚水在眼眶裡打著轉。
終於,黃克功案件交給了人民公審。來自各學校、部隊和機關的萬餘人按指定地點靜靜地坐著。延河水輕緩地在流淌。
金鐵群和吉漢傑是最後到會場的。他倆都看見在不遠的延河對岸,毛澤東和張聞天朝這里張望著。直到審判大會快要開始時,毛澤東才背著雙手,低著頭走開……
陝甘寧高等法院刑庭的法官、陪審員、起訴人、證人、辯護人和法警進入了會場。刑庭審判長雷經天等人,各就各位。宣布開庭後,起訴人與證人先向大會陳述了黃克功事件的全部細節。隨後,各單位代表發表了對這一事件的分析、要求,以及結論性的群眾意見,然後等著法庭審判。黃克功被帶了上來。
當法官讓他發表個人申訴時,他只坦白交代了他的犯罪經過,並作了扼要的檢討。他唯一申訴的就是一句話:「她破壞婚約是污辱革命軍人。」聲音不高,但整個會場卻聽得清清楚楚。
審判長特意問他:「在哪些戰斗中受過傷、掛過彩?」人們從他敞開的襯衣里,看到他從臂部到腿部傷疤連著傷疤,猶如打結的老樹皮。他歷數了許多戰斗的地名。最後,他用真誠的目光望著審判長,請求讓他講述最後一個願望:
「……死刑如果是必須執行的話,我希望我能死在與敵人作戰的戰場上,如果允許,給我一挺機關槍,由執法隊督陣,我要死在同敵人的拼殺中。如果不合刑律,那就算了。」
黃克功的聲音越來越低,但那低沉的聲音充滿感染力。人們沉浸在這一段真摯的話語里,默不作聲。休庭片刻後重新開庭,審判長庄嚴地、一字一頓地宣布了判處黃克功死刑、並立即執行的判決時,黃克功就像等待出征的時刻到了,他拉了拉襯衣角,平靜地將會場看了一眼,然後像想起了什麼似的,舉起一隻胳膊高喊:
「共產黨萬歲!!」
「毛主席萬歲!」
「打倒國民黨!」
左邊的那位法警下意識地拉下了他的胳膊。他低聲說:「為什麼不讓喊口號呢?」隨後,他再次向天空望了一眼,便跟著行刑隊,穿過坐在東北側的人群,向刑場走去。
9. 黃克功案件的影片評價
《黃克功案件》與該傳統題材作品有著截然的不同,《黃克功案件》更加符合觀眾的觀影需求,接地氣的緊張情節帶著觀眾一點點深入人心,有種懸疑色彩的美劇范兒。王凱飾演的黃克功與老戲骨成泰燊飾演的雷經天大演心理戰,兩人的神級演技把電影推入高潮,讓整部作品時刻充滿雙雄對決的氣息,讓觀眾是看了還想看。同時王凱飾演的黃克功,他的命運在罪與罰、殺與赦、生與死、情與法之間,從始至終一直牽動著觀眾的心。 (搜狐娛樂評)
「借鑒類型片創作特點,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
《黃克功案件》由一部敏感題材電影到「憲法日獻禮片」,它的境遇折射出法治、憲法在政治生活中的變化。 (王興東)
在中國電影獲得跨越式發展的當下,主旋律電影經過不斷地美學創新,已經成為中國主流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主旋律電影,在不失其主流意識形態表現的同時,努力提升思想深度,並和娛樂元素充分對接,修復了中國觀眾對主旋律影片的認同感。《黃克功案件》便是這樣一部顯示庭審題材新突破的影片。 (法制網趙衛防)
10. 黃克功案件的電影劇情
1937年10月,在全面抗戰之際,延安發生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因逼婚而槍殺女青年案件。兇手黃克功是紅軍團長戰斗功臣,被害者是由太原投奔延安參加革命的16歲女青年劉茜。如何審判黃克功?成立才兩個月的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院長不在,重任落到審判長雷經天身上。雷經天曾參加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百色起義,與黃克功一同走過長征路。紅軍法官要審判紅軍將領,簡陋的邊區法院從未經歷如此大案。毛澤東、賀子珍、張聞天、胡耀邦都不可迴避地參與此案。面對國內外的輿論,面對憤怒的學生、百姓,面對老紅軍的請求,雷經天承受各方壓力,採用公開審理,民主判決的方法審判此案。在陝北公學的操場上,二千多人參加,胡耀邦作為代表公訴人發言,有12位群眾代表發言,黃克功當庭辯論,最後審判庭五人展開了激烈爭辯……黃克功一直在期待毛主席的特赦令,終於毛澤東的復信來了,在大會上宣讀,他贊成處黃克功以極刑,沒有赦免他。
《黃克功案件》明寫雷經天,暗寫毛澤東,通過對黃克功案的處理,表現了毛澤東的大情懷和大境界。毛澤東對黃克功同樣有感情:黃克功同他一起上井岡山,是夫人賀子珍的江西同鄉,長征中又為病中的賀子珍抬擔架,同時黃克功更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勇將。但毛澤東痛恨革命隊伍中居功自傲的人、用特權庇護自己的人、傷害人民的人。毛澤東堅持要雷經天公開審判,此中蘊含深意。劇中他對洛甫說:「這可不是審判一個黃克功,是全民、全國在審判我們延安政權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要帶出一支什麼樣的軍隊。」當收到黃克功請求戴罪上戰場殺敵立功的上訴書時,他寫了回信,並且要求雷經天在宣讀判決書時當眾宣讀:「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鑒。」雷經天宣讀完毛澤東的信之後說:「如果我們今天不判黃克功死刑,就是判了我們未來的死刑!」說罷,雷經天敲響了操場上的一口大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