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主旋律電影觀後感500字

主旋律電影觀後感500字

發布時間:2022-05-27 19:55:23

1.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急需!謝謝!(大概500字吧)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片子,為什麼要去看呢?原因我自己也不是特別清楚,可能是因為對於一百年前的那場偉大革命的崇敬,或者是對於孫中山先生的崇敬,或許也是沖著成龍的面子,反正就是去看了,看完覺得還真的不錯。

或許這真的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我個人認為,只要電影還原的是歷史事實,是不是主旋律電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的真相。我們的話題必須還要回到100年前的這場革命,之所以是革命,的確是因為革命黨人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革了清政府的命。事實上,我相信很多人對於歷史上的辛亥革命的了解只來源於當年上學時候所學的那一點,對於這場革命的細節、前因後果知之甚少,這個包括我在內!但是《辛亥革命》這部電影很好地描述了當年革命時的前因後果已經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孫中山先生的那種精神,而且影片將辛亥革命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都給了很詳細的描述,像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孫中山回國、孫中山就任總統、袁世凱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終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釋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為什麼要辭去總統的職位,其實,在那個時代,孫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無奈。

有很多人看到這種革命電影都會首先以意識形態去評判電影,但我必須要說的是,《辛亥革命》整體上來看基本上與意識形態無關,而且整部電影和我們現在的黨和政府基本沒有任何關系(除了最後出的字幕部分),只是還原歷史的真相,基本上十分靠譜,沒有吹噓,沒有功過是非,沒有對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批判,有的只是孫中山先生在革命過程中的無奈,所以我們不應該用意識形態的眼光去看待這部電影,而且其中所展示的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同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2. 郭明義電影觀後感500字

鞍鋼一個普通養路工人郭明義,從部隊到地方,從工廠到家庭,十六年來只圖奉獻,不求索取,讓人從不理解到理解,由觀望到積極參與,成為以實際行動學雷鋒的標兵,他圖的是什麼呢?並不是功名利祿,只是一份心安,一份良知,一份普通中國人的普通而偉大的情懷,一份平凡但生動的人生答卷,一記擲地有聲的迴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優勝劣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規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傳承。同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追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嚮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奉獻。
電影《郭明義》觀後,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當年的雷鋒精神,少年時代曾唱著歌兒的學習,無論社會還是校園里一再提倡,不知幾何時,這種樂於奉獻的精神被歲月沖淡了顏色,經濟利益至上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家園里還有些什麼?我們荒蕪了什麼?我們還會不會記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殷意?
人的渺小是相對的,精神的映射卻是無窮的。螺絲釘精神,哪怕在他人眼裡顯得傻、哪怕穿著不時髦,哪怕學問不高深,但其心靈的美是擋也擋不住的。
被譽為當代「雷鋒傳人」、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遼寧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用其內斂而摯熱的愛,彰顯一個普通工人階級的高尚情懷,他不說什麼,不圖什麼,不奢望什麼,但正是這些不介意,讓他無意中見證自己平凡中的偉大,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淡漠教育多少,我們將來的社會發展就會被貽誤多少,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前人曾經是歷史的主人,我們是時代的主人,後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以人類的精神層面關繫到社會的內涵和風氣,人文底蘊更是我們潛移默化中體現的一種本質。奉獻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的精神,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郭明義已成為當代人心目中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多幾個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的國家何愁不更加興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更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央視春晚,見到了郭明義充滿笑容的臉,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國家對平凡人的重視。紅色,不但是中國國旗的顏色,不但是心的顏色,更是我們國家自強不息、努力發展的底色。《郭明義》這部電影,實為教育意義的大-片,旨在激勵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熱情謳歌時代精神。不斷弘揚雷鋒精神和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楷模郭明義,把雷鋒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國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說雷鋒曾被喻為螺絲釘,那麼郭明義就是一隻為國不計個人得失的辛勤奉獻的小蜜蜂。國家對郭明義精神的大力提倡,是奉獻精神傳揚的最佳表現方式。只有國家高度重視,國民思想道德水準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我相信,正因郭明義這樣的人的存在,中國的未來會更美好。

3. 建國大業 觀後感 要小學生六年級 的500字左右 急啊啊啊啊!!!!!!!! 好的 還有懸賞的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的祖國。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的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曾經的民不聊生,曾經的滿野戰亂,曾經的東亞病夫,都已成了過去。如今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龍騰虎躍!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才使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使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
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面對讓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華兒女沒有氣餒,我們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踩在腳下。
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的奔月夢現實了!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鑄造輝煌!我們的體育健兒一舉奪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驕人成績。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60年的風雨無阻,60年的滄桑巨變,我們的祖國必將繼續書寫不朽的傳奇。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不屈的民族!
回首這60年。這就是我們,一個騰飛的民族!

4. 電影雪葬的觀後感500字

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極不平凡的社會變革飽含時代情感。而作為集體情感的另一種記錄與升華,以電影藝術直觀地展現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以「小製作、大情懷、正能量」的創作反映個體經歷與時代大潮同頻共振,用「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態度錘煉作品,本身就凝聚了對改革開放首創與實踐精神的肯定。

電影《雪葬》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由一個以本土青年人為主力的團隊,在有限的預算下承擔重任。影片取景自蘭州市榆中縣興隆山、青城古鎮等地,歷時一年多籌備,以農民企業家趙天佑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奮斗史為主線,勾勒出一幅熱火朝天的創業圖景,同時也揭露了經濟發展中的腐敗現象,通過深刻反思,力圖書寫個人與社會在發展浪潮中的質朴情懷。

《雪葬》及其同名長篇小說由作家範文創作。通過影片可以看出一事一景均浸透著親歷改革的感性記憶。從村民至各級官員的人物百態,通過積累與呼應的整體安排,在宏觀上以開放的敘事觸發不同維度的思考。影片很好地展現出市場經濟給農村帶來的新鮮感和活躍氣息,對改革初期的一些現象,如包產到戶的利益碰撞等,也直接加以表現,人物對話和動作的細致拿捏對於全景式地還原復雜歷史脈絡功不可沒。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沒有農民趙天佑、李縣長等幾個人物的細節支撐,是做不到如此真實、有代表性的。與大片式的「包袱編排」不同的是,趙天佑參軍未果、入贅柳溝河創業以及後來遭遇騙局等事件雖是偶然所致,卻組成了完整的內在邏輯。
影片中熟悉的西北方言、生活味道,大大豐富了時代細節。鏡頭中被群山無限壓縮的人的形態,從講故事回到歷史的視角,視覺語言的沖擊是強烈而豐富的。影片場景設計、調度上力求還原真實,在趙天佑組織村民分田到戶一場戲中,群像表演錯落有致,語言和剪輯風格明快熱情,是對改革春風的歌頌。為了表現好人物性格發展,創作者對趙天佑的婚禮和李縣長的反思這兩場戲進行了精確的設計,強烈的光線,一暖一冷,通過對比很好地增強了觀眾的感受。這種視覺表達超越了一般的美學意義,為故事做了鋪墊和升華,形成了對命運悲劇的詩意感應。而作為影片主題,結尾安排了一位放羊老人在大雪中與李縣長進行了一番靈魂追問式的對話,言到之處引出一段悲涼的秦腔,讓人不禁落淚。盡管劇情是開放的,觀眾仍能體察到一種長久的思考,回盪在片尾音樂中的,是正直、善良的本性流露和知錯能改的痛徹之心。

5. 跪求<開國大業>電影觀後感.350到500字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雲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話題人物齊聚,四大天王中的兩位捂婚天王劉德華,黎明,功夫之王成龍,李連傑,華表獎的雙黃蛋得主陳凱歌,馮小剛,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趙薇,實力派男星姜文,陳道明,陳寶國,葛優等演員紛紛出馬,以置於使筆者無法一一列出,這些大腕在影片拍攝和上映的檔期,每個人身上出一條新聞,對影片的宣傳就不可小窺,更何況中影掌門人韓三平十多年後重新掌鏡,眾大腕零片酬出演,國產片拷貝又創新高等新聞本身就有著巨大噱頭,讓人們重新喚起了對主旋律影片的熱情!
其實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對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觀眾做過嘗試,2005年,為了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輝,劉德凱分別飾演國-共的抗-日英雄,2007年的獻禮影片《八月一日》同樣選用了呂良偉,李子雄飾演了葉挺和汪精衛,兩部影片在這一類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機制無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關注!
《建國大業》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說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對這一類型片的宣傳,說教的功能大為改觀。國共兩黨人物喜怒哀樂都給予了描寫,凸顯了人性化。然而影片從皓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則材料,修改劇本,難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掛一漏萬,下面是筆者看出的幾點,一吐為快。
李宗仁不顧蔣介石的阻撓,硬是選上了副總統。片中有一場蔣,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職的戲一閃而過,未做交待。其實當時蔣對李很是憤恨,想讓李宗仁出醜,於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職時穿軍裝。自己反到穿一身長袍馬褂。當李宗仁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結果就職典禮時李宗仁站在蔣介石旁邊,象極了一個跟班。
片中結尾處斯-大林對中-共的代表慷慨陳詞:只要中-共一宣布建國,就第一個與中國建交,顯得很丈義。但是片中也提到過一幕,起初共-產黨攻陷南京,蘇聯的駐華使節並沒有留下,而是和蔣介石一同退往廣州,事實上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一直是曖昧的。對中國是否劃江而治也提出過意見。但是還是毛-主席有遠見,有魄力,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詩詞就點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國人的事還得中國人自己作主!任何國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並沒有無私的援助!
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僅供參考,希望你滿意我的回答,如有疑問,請追問,

6. 主旋律電影影評

是否主旋律作品,不能從作品的題材內容來界定,而是要看作品表現出什麼樣的思想和精神。從題材的角度看,盡管表現了中心工作,但與這四種精神相違背、抵觸,不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不是倡導用誠實的勞動來爭取美好的生活,那麼就不是主旋律。所以,我們不能把主旋律作品當作某一類題材的作品。主旋律作品的概念不同於「邊塞詩」、「西部片」、「兒童文學」之類的概念,不是不同題材類型中的某一種類型,而是指作品所描繪和呈現出來的我們時代的精神。它是不是描寫了現實生活中的重點工程、中心任務,不是判斷是否主旋律的根本依據。有一些作品可能不直接表現,甚至根本沒有表現這樣的題材,但它呈現出我們前面所說的思想和精神,就可以說是主旋律作品

7. 電影《天河》觀後感500字

同樣是南水北調題材,主旋律電影《天河》雖然不乏淚點,但敘事結構較單一,情節有支離感,反倒是之前看過一部電視紀錄片《水脈》雖不出彩,倒是娓娓道來,可堪一看。
電影《天河》觀後感
在漢人的精神世上里,上古時期大禹治水的傳說至今仍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個歷經日災人禍的國度,時常能在災難中找到榜樣並試圖通過榜樣的力量用以慰藉內心的傷痛,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之舉更被奉為犧牲恭喜精神的大義,的確,人類眾多心理活動之中,無論經歷怎樣的過程和挫折,都需求重頭振作起來繼續生活下去,繼續繁衍生息。
李幼斌、俞飛鴻、段奕宏主演、高明、小香玉、濮存昕、陳寶國郭達、姜昆、郁鈞劍、黃宏、宋春麗等聯袂出演的當代現實題材的電影《天河》,聚焦當代中國最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南水北調,要將如此宏大的題材搬上大銀幕實在絕非件容易的事,電影的切入點很重要,和以往主旋律電影相比,《天河》在人物設置及塑造上有了很大的改動,摒棄了高大上的「完人」典範,而是試圖通過關聯人物生活的細節延伸出戲劇的沖突,藉此映襯人性的偉大和自私的兩種極致,還特別呈現了人情世故——這數千年中國文化里最值得說道和玩味的部分,最終導入「飲水思源」這一確實表達的主旨。
李幼斌和俞飛鴻飾演的夫妻,兩人全是南水北調工程里的核心,李幼斌飾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副總指揮董王川,俞飛鴻飾演的周曉丹則是掛職負責移民搬遷崗位,段奕宏飾演的江浩既是董望川的學員兼得力干將,但在工程最為關鍵的時候,江浩卻近乎決裂般背棄了恩師,而後兩人的在次相遇是在南水北調的一個招標會上,中標民營企業的代表江浩再一次站在了恩師和老上司的面前,這其中究竟是為了一己私利,還是他有什麼難言之隱?
搬遷的沖突也在持續發酵,周曉丹這一攤的崗位也是焦頭爛額,不但和本人的小叔子到翻臉之境地,更是一口堵住了前來說情的公公,家務事和崗位似乎各自撇清而又剪不斷,她的委屈和抱怨能向誰傾吐?牙齒碎了她也只能本人往下吞咽 耗費巨資和十幾年時間的南水北調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這些。將這樣的題材搬上銀幕,如何取如何舍全是艱難的抉擇,最終將主角設置為工程的一個高管和他的同事親友之間紛紜復雜的關聯為主要線索,在董望川這個角色身上,濃縮了千千萬萬為南水北調工程付出無數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大禹當年治水為了泄洪改堵為疏,使萬千民眾免於洪水災害,而今的南水北調的「大禹」們同樣為了萬千民眾飲水,既是惠民工程,也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破壞超采地下水作出適度補救。
作為一部電影,《天河》既生動再現了南水北調工程中這些感人的情景,還兼顧到了電影敘事的流暢的畫面的美學感受,在增進了主旋律電影視聽上的觀賞性的相同,也讓主旋律電影有了更多想像的空間和可能。

8. 讓你看一部主旋律電影 然後必須寫觀後感 你會不會覺得反感

肯定覺得反感,感想隨看隨沒,看完就完了。呵呵,你也一樣嗎?

9. 電影《守望明天》觀後感,500字左右,寫的好的加分,謝謝大家啦!!!!(不要抄襲的)

影片《守望明天》以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和各時期的豐功偉績為主旋律,生動再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偉大歷程。讓觀眾在勿忘過去、珍惜今天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在舊中國危難之際起到的先鋒作用和為人民服務的立黨宗旨,是一部展現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明天永遠存在,他就像通往人生道路一樣永無止境,今天,也是明天,那 是針對昨天而說的,明天,也是明天,那是針對今天而說的,後天也是明天,那是針對明天而說的。明天就像這樣,過了又來,來了又過,反反復復。
於是我認為明天都是一樣,都是這樣過來的,當從明天來到今天,又回到明天,這樣的程序都一樣,於是我就開始覺得生活好無聊呀,每天都一樣,太沒意思了。直到今天,我聽了爸爸的一番話,才知道原來明天是不一樣的,不,應該說每天都不一樣,爸爸告訴我,其實生活就像白米,為什麼有的人能把它,做成:粥,干飯,炒飯,等,每天一種口味,這樣就不會厭煩。而有的人天天吃粥,從不想個法子,把它變個樣來做,這樣就自然感到厭煩。是呀,生活就是這樣,在不同的那一剎那,你必須用心去體會,體會它自身的與眾不同。但也有這樣的人,在心情飽滿,開心的時候,就熱情地去擁抱明天,在心情低落,沉悶的時候,就像度日那樣,「一笑而過」。這樣一來,更使每天不一樣,一天有一的特別。
我終於知道了,明天的含義,它是要用心去體會,要想感受到它的不同,就要看你用什麼角度看。快來把握明天吧!把握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明天是充滿光明,最美好的!

10. 寫一篇《讓子彈飛》的觀後感,不少於500字

《讓子彈飛》是一部讓我倍感幸福的電影,就像餓了好多天之後突然吃了一頓麻辣火鍋一樣,幸福的傾訴欲急劇上升,但又被辣的說不出話來。這種幸福感源於對姜文的信任,盡管《太陽照常升起》的晦澀難懂透支了一部分人對他的信任,但是《讓子彈飛》向這一小部分人聲明「你們現在回來還是來得及的」。一般導演在取得一定話語權之後都會拍自己最想拍的東西而不是最容易拍的東西,這是一種難以忽視的情結,我始終認為姜文是有藝術片情結的人,這種表達自我的慾望在《太陽照常升起》里通過隱喻的鏡頭得以詩意的表露,但是「不好好講故事」絕不代表姜文講不好故事,當他願意踏踏實實講故事的時候,他講的活色生香百花齊放,那嘴皮子比天橋底下專業講故事的還靈泛,最重要的是還沒丟掉情結。敢情在人家手裡電影就是一玩具,想拍成什麼樣就能拍成什麼樣,能給自己找樂還能讓你樂,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看電影就像跟著導演進行一次旅行的話,這次姜文的確是做了一個稱職的導游,向觀眾證明了,不會講故事的導游不是好導演。在《讓子彈飛》之旅的開頭他就已經花樣百出的牢牢抓住了觀眾,觀眾和片中的葛優一樣吃著火鍋唱著歌就中了姜文的埋伏,「別著急,讓子彈飛一會兒」,此後催笑彈一路穿膛破肚再也沒落下來。觀眾一路上左擁英雄,右抱美人,更有各色壞蛋做伴,赤裸裸的惡和閃亮亮的義都轉化為坦盪盪的樂,不用偷著捂著,不用藏著掖著,《讓子彈飛》就是要撓遍你的癢癢肉,讓你笑讓你笑讓你笑。

跟前幾年的《瘋狂的石頭》一樣,此次《讓子彈飛》再一次為「喜劇」正名:真正好的喜劇絕對是高智商者的游戲,不在故事本身有多高深,而是講故事的手段。雖然幾千年來我們的主流文藝作品一直以來都背負著「文以載道」的傳統追求一種厚重感,但是我一直相信中國人絕對是世界上最有幽默感的民族,而且是高級幽默,既然這也不能那也不能說,那我們就換個方式說,說的讓上頭聽不出來還得讓自己人聽的出來,幽默感就是這么來的,是面對殘酷生活的必備武器。我們的各種民間傳說和小品段子中,幽默層出不窮,所謂話糙理不糙,看似粗俗的話中蘊含的是從苦哈哈窮光光的生活里凝練出的智慧,另外中國人歷來在戰場上是擅長攻於心計的,三十六計,計計走心,而在我看來《讓子彈飛》就是把中國人在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戰場上的計謀揉碎了放在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框架里,再用姜文天馬行空的腦袋瓜子一整合,這部電影就用「不3D,不山寨,不抄襲網路用語(反而是給網路用語添磚加瓦了)」的「三不」方式製造了一場視覺奇觀以及語言藝術奇觀,將電影的造夢功能以去科技化的方式發揮到極致,證明了中國人的夢幻不一定非要科幻。這是這部電影最讓我激動的地方,因為這才是我心目中中國國產喜劇電影的正路。

說回電影本身,前面提到《讓子彈飛》製造了一場語言藝術奇觀,台詞已經不能用搞笑來形容,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不刻意,惡趣味橫生,有時法庭辯論(涼粉案),有時小品段子(張麻子抱縣長夫人屍體痛苦),有時群口相聲(大哥,你是懂我的),當罵人都能變成一種藝術的時候,我崇拜的只想罵人。所以這部電影是真的不怕劇透和影評,在這部電影身上不會再出現「影評比電影好看」的慘劇了,因為你如何用蒼白的語言和文字來描述那場語言奇觀?從故事主題來看,《讓子彈飛》在鵝城這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建造了一個男人的「夢想戰場」,融合了血性、心性與智慧,姜文姜文把最容易出彩的一個奸角和一個丑角分別給了發哥和葛優,自己扛起了一個兼具匪氣、霸氣、靈氣、義氣、正氣等各種氣的理想型男人,大有「讓你們可勁兒的出彩,我願意一個人掛彩」的豪情壯志,懷抱「站著掙錢」以及「讓老百姓站著收錢」的治國理念,姜文試圖在電影中建立一個沒有階級之分的「理想國」。簡單來說,這個故事就是騙子買官,土匪搶官,惡霸想當官,土匪和惡霸你一拍我一拍的交手,騙子在土匪和惡霸之間來回蹦躂,最終土匪利用民怨鏟除了惡霸,土匪做了官應該做的事情,而真正的官在哪裡?電影中突出了惡霸、土匪和騙子三種邊緣人物,真正的官是隱匿的,民眾的臉是模糊的,而其實他們又是無處不在的,如果非要從《讓子彈飛》電影中讀出什麼政治隱喻的話,也是很容易的,但是這不是這部電影的看點,包括電影中的各種死亡以及暴力場面,都被黑色幽默消解了其本身的殘酷,觀眾來不及傷感就又被推入狂歡的洪流中,只有在片尾經典國片《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再次響起時,在製造了這一切的英雄望著奔向「上海灘」的「孩子們」時,我才發現確實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憂傷隱藏在了大歡樂的縫隙中,馬和槍註定要被留聲機和自行車所代表的現代文明取代,剛才那一場集體高潮已經變作為一場《鵝城舊事》罷了。

最後不得不提《讓子彈飛》中那些角色,《讓子彈飛》的演員無疑是很幸福的,當劇本給了表演這么強有力的支撐後,他們只需把自己扔進去,享受表演的撞擊享受戲劇的快感。從主線看《讓子彈飛》其實就是用三個人來演兩個人的對峙。姜文在片中一如既往的「大男人」卻不會讓觀眾反感他在「裝爺們兒」,因為片中張麻子這個角色「有粗有細」,有豪情又有智慧,是不光會擺pose還會干實事的「軍事家」,男人想成為的男人,女人會崇拜的男人。有了一頭飄逸長發的葛優用他舉重若輕的台詞功底將一些本沒那麼好笑的東西給放大到極致,他的身上兼具小人物的油滑與天真,把湯師爺這個終於掉進錢眼裡屁股卻留在了樹上的倒霉蛋兒演的活靈活現,在喜劇片中葛大爺無非是最好使的演員,一句話不說就能逗的觀眾前仰後合,最難得的是他彷彿並不自知自己的魔力。演慣了正劇的發哥終於有機會發揮了生活中老頑童的一面,在電影中他演一個惡貫滿盈的奸商,永遠體面的裝束,中英文雙語頻道自由切換,無厘頭的表情,步步為營的算計,發哥本來就有張討喜的臉,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可愛了,在《讓子彈飛》里讓個喜歡按照嚴格的程序行事的反面人物只讓我覺得是個愛演的科學怪博士,卻是真的惡不起來。

讓子彈飛中的「群戲」是真正的群戲,各色配角都整齊劃一的團結在大哥的周圍,基本上有配角出現的時候就有主角出現,所以三位大哥的臉始終是最清晰的,而配角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尤其是張麻子的麻匪隊伍,「歡樂六人行」或各顯神通或群口相聲,出彩也是集體出彩,很少有人單獨跳脫出來。相比較麻匪這邊有愛的家族式組織結構,黃四這邊就像分工明確的專業惡霸公司,陳坤和姜武「欺男霸女二人組」被安置到黃四這邊反而因為一場「涼粉案」而跳脫了出來,在這場掀起第一個小高潮的群戲中,姜武和陳坤一紅一白一莽一陰配合的天衣無縫,硬生生的在不諳世事的小六子的肚子上扯開了一條血口子,這場鬧劇式的殺戮讓人觸目驚心。有意思的是,在陳坤姜武吊兒郎當出場的時候,我身後一位女觀眾驚呼「這是陳坤?」,相比較其他早已被貼上「硬漢」標簽的幾位黃金配角來說,被貼著「文藝」標簽的愛情片「黃金主角」的陳坤光名字排在眾演員表裡就讓人心生疑問,可是當他抽去了眼底的深情,換上赤裸裸的無情時,跟本片的整體氣場竟然也很和諧,原來這個演員不僅可以談談情,更可以發發惡。在涼粉案中,胡萬這個角色一方面要在眾人面前扛著所謂「正義」和「道德」的大旗,另一方面要在慷慨陳詞之中滲入利器般的陰邪,像個明知道被告是無辜的仍要置對方於死地的無良律師,陳坤演的很有張力,捋頭發的小動作,台詞的爆發力,以及在「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這句台詞時展現的戲劇范兒的身段,這段表演難得的是完整,動靜皆有,一氣呵成。最後劊子手眼中流下的那滴鱷魚淚讓我不得不感嘆,他流露出的這種壞已經不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一件招搖過市的衣服,而是一種屬於天生混蛋的渾然天成的呼吸。想到「鴻門宴」那場戲中胡萬自然的舔過自己嘴角的血,我心理暗想:幸虧這個角色很快就被姜文弄死了,要不讓他再成長幾年,也許他會是張麻子最大的對手。雖然所謂的大師級作品裡經常給壞蛋做人性善惡的二元論分析,但我一直認為世界是一定有人的惡是流淌在血液和基因中的。《讓子彈飛》里的惡人暫時滿足了我的對於「惡」的「惡趣味」。

子彈呼嘯而過後,其實我覺得姜文還是那個姜文,你可以說《讓子彈飛》是大眾電影,但全民狂歡反而更證明了這是屬於姜文一個人的勝利,他身上永遠有種領袖氣質和革命激情,我不覺得他在刻意迎合誰,從他之前的作品中比比皆是的幽默橋段里就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有做「大喜劇」的天賦,而且誰又能說《讓子彈飛》之後姜文就一定順著這條路走下去了?針對姜文,任何定義都很多餘,因為很明顯,他不願意被別人定義。如果非要說迎合,與其說是《讓子彈飛》的趣味迎合了觀眾趣味,不如說《讓子彈飛》的智慧迎合了觀眾的智慧,因為惡搞常有,智慧卻不常有,本山大叔說這是一個對快樂寬容的時代,觀眾從不缺快樂,缺的是走腦子的快樂。

閱讀全文

與主旋律電影觀後感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晚上睡不著看點害羞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898
real電影雪莉大尺度 瀏覽:463
在飛機上看到導彈飛的外國電影是什麼名字 瀏覽:142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任課老師 瀏覽:376
死寂電影的英文台詞 瀏覽:929
十大最受歡迎粵語電影 瀏覽:875
小女孩的電影演員表 瀏覽:906
公眾號賣電影票哪個好 瀏覽:242
寵愛電影預告片背景音樂 瀏覽:274
演越南電影的女演員 瀏覽:812
電影推薦90以上評分愛情 瀏覽:640
電影飛刀視頻圖片大全 瀏覽:774
法國一個有關於妓女的電影 瀏覽:47
電影演員系統小說 瀏覽:274
電影英國愛情百度 瀏覽:89
那裡有家電影院英文怎麼說 瀏覽:696
弓的電影視頻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389
一部現代日本忍者電影 瀏覽:700
劉燁電影音樂插曲 瀏覽:395
鬼影泰國版電影下載地址 瀏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