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007大破天幕危機觀後感 真實點 800字左右
故事裡,邦德還是那個邦德。但世界,已經不再是五十年前的那個世界了。曾經邦德的是擁有殺人執照的冷血動物,而現如今,這樣的冷血動物已經遍布各種媒體:從BBC的Sherlock到Alan Moore 筆下的 Dr. Manhattan 和 V,哪個不都是能文能武,曾經有血有肉現在冷酷無情的角色。相比之下,邦德的英式冷嘲熱諷,接受各種女人的投懷送抱又不投入感情,就好像是假面人學堂的101,還沒有 The Big Bang Theory 第一季里的 Sheldon 鐵面無情。
而這次故事裡的反派 Silva 也似乎面對了同樣的問題。同類型的犯人在其他故事裡多的數不勝數,Criminal Minds 里一挑一把。Javier Bardem 的 Silva 和 Heath Ledger 的 Joker 全面靠攏,射擊「游戲」、越獄時的表情和警察偽裝都讓我覺得我在看一部未成熟的蝙蝠俠番外篇。但由於角色性質的不同終究無法達到 Joker 那樣的高度,可以從他故意讓一部毫無乘客的地鐵撞向邦德看出他尚存一些足夠12A的良知。可以從他最後乘著直升飛機帶著一群嘍嘍去炸邦德房子里看出他略有點暴發戶罪犯的感覺。總而言之,這個反派先生,也似乎沒跟上時代的不夠好又不夠壞,讓我覺得很乏味。
電影里唯一完美的角色,是M,也是我願意給這部電影再添一星的原因。無論是冷酷她的讓 Eve 扣下扳機,在 Silva 瘋狂的請求下仍舊不願意道歉不願意叫他的真名,還是溫情的她在聽證會上引用了丈夫曾經和她一起讀過的丁尼生的尤利西斯(Ulysses by Alfred Tennyson),亦或是她披上披肩,跟著邦德躲在蘇格蘭時的一絲老態,Judi Dench 都用一張撲克臉演繹的活靈活現。以至於到了最後的結局,我都把頭埋起來沒勇氣面對這個完美女英雄的謝幕。
誠實的說,的確,這是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但這個吸引人的故事,已經被演繹了太多遍了。從大大啟發導演 Sam Mendes 的 Dark Knight 系列,更有深度的更灰暗的 Watchmen,到甚至每天的新聞:Quis custodiet ipsos custodes? (誰來看守那些看守我們的人?)並不是我們所陌生的話題。就算邦德在故事裡拳打腳踢,在犧牲一些後援的情況下打了一場勝仗,又和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的生活里不見得有槍炮彈葯,但卻有著同樣復雜的猜忌懷疑,仍舊有著社會階級,我們每天都用著自己的方法解決著這些問題。也許如果skyfall有著一個更粗暴簡單的主題,會讓我更加投入熱情。我想看到的是一個復雜的邦德或者一個簡單的殺人機器,而不是用一個看似足夠的深刻的主題寫一個過於簡單的劇本,用一些神秘的背景來捏造一個空洞的角色。
不過每個故事,終究有會刺中人們內心柔軟的一點。而我的柔軟點,大概帶著太強烈的留學生情懷。我想起了上海,想起了家,想起了家人,想起了那些保護我長大的人們。我和媽媽吃飯逛街後,回家的路上我們都會穿過延安路高架。我的媽媽並不喜歡那些藍光,「阻礙視線。」,她這么解釋,我也從來沒喜歡過那樣的燈光。我從來沒有喜歡過上海的燈光設計,如此的花哨,卻沒有好好的配色,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不夜城,而創造了不夜城的假象。然而今天坐在電影院里,我想著的卻是:帶我回到藍光下媽媽的車里吧。
我想也許我太苛刻,也許邦德只是在講一個長達五十年的主旋律故事,the sky will never fall。當 M 在聽證會上問:「特工變成我們無法追蹤的人,當那些我們以為可以保護我們的人陷入了灰暗裡,你問問你自己,你還感到安全嗎?」 看完電影,我的回答是,是的,就算在倫敦充滿醉鬼的街頭,就算在上海難看的霓虹燈下,我很安全。因為我還相信,有些人還帶著 「一點可悲的愛國之心」,帶著冷酷的面孔卻願意為他們的人民戰斗到底,而也有這樣的人願意為我和我的國家,做同樣的事情。
B. 天幕觀後感
《天慕》真實詮釋了慕生忠將軍和他的築路大軍僅用7個月零4天,就在青藏高原上修築出2100公里的"天路".用開拓"生命禁區"、鑄就人間奇跡的史詩般的壯舉,不斷敲打內心深處,喚起最原始、最純粹的愛國情與民族魂!
電影原景展現了建設青藏公路的艱辛,更是傳達了老一輩革命者排除萬難、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精神。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修通了"世界屋脊上的蘇伊士運河"、構築了青海和西藏的"生命線",創造了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歷史。
同時也鑄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老一輩人身上的革命精神與理想信念不可或缺,需要我們一代代中華兒女不斷地踐行和傳承。
60多年來,青海人民依託青藏公路不斷豐富和發展了"兩路"精神,融入"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這些都為青海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慕將軍在荒蕪的土地上點化出一條奇跡之路,也為青海點化出一條開放創新之路,如今我們將不忘感恩,珍惜來路,用電影《天慕》回報這條"生命線",向築路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C. ≪007大破天幕殺機≫英語觀後感,80詞。白痴點沒關系,像他很勇敢什麼的。好的話加分
哥是小學生,也不太會打。我純手打了個中文和英文的。就是字有點多。請樓主見諒。
讀了007,我覺得這次的007的人物長的有點丑。卻很厲害。尤其是他在地鐵的那個鏡頭,使我吃驚。在極快的速度下上了地鐵。個人覺得這次電影不好看。高科技產品少了,人又沒用的像廢物。就是緊張的畫面多了。特別是那輛阿斯頓馬丁,按個按鈕就出來幾個機關炮。總體來講還是比較好看的。
Read 007, 007 figures I think this length is a bit ugly. Very ill. Especially in the subway lens, took my breath away. At extremely fast speeds on the subway. Personally feel that this movie doesn't look good. Less high-tech procts, and useless as waste. Is the picture of tension. In particular that Aston Martin, press the button out several cannon. Overall is quite good.
D. 007:大破天幕殺機 觀後感
影片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基本延續了007系列的風格,暴力,車戲,打鬥,先斬後奏,等等元素,其中的演員也比較出名,有老無所依的哈維爾·巴登。。等等,強大的演員陣容是的影迷對此片有很高的期待值,不論從火車上,集市,屋頂,小島,賭場,影片等等劇情也確實沒有辜負影迷的期待,故事情節概述就不說了,太長,007系列的主旨就是:打敗惡勢力,消除危機。片中最鄰人期待的就是m女士,他居然是邦德女郎,這是讓大家始料不及的,則也是劇情上的一個突破點,從特效方面來說,許多特效的地方都不錯,甚至讓我們看不出來,這是人家的強項,我們的硬傷,從外國的片子里看到對自己國家的描寫和我們見到的完全是兩個角度,作為第23部007,我個人認為基本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一部商業電影能帶給我們的也就是沒有太多,這就是一部好的故事片而已。
E. 極限送達 紀錄片觀後感急需500字
片璀璨的星星的海洋,點綴在茫茫蒼穹,讓漆黑的天幕更加顯得寧靜、深炯,這便是在高倍的天文望遠鏡下的瑰麗的天空,望著這無限、永恆的星空,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在永恆面前,任何事物都變得渺校
然而我們不禁會問,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一切,是神嗎?古往今來,無數的聖賢思考著這個問題,而在自然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似乎答案越來越清晰了。
宇宙的大體框架至少有了一個看上去比較正確的解決理論,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宇宙中的物質是從何而來的呢?它們因何而生,如何演化,是否消亡?反物質是什麼形態,在自然界中能否觀測到?是否有暗物質的存在,如果存在,那它們究竟是什麼?一個又一個問題提出,假設、推測、觀察、實驗,科學家們艱辛地尋找著科學的真理之路,他們不知疲倦,為了一個實驗數據,可以連續幾十個小時不停地觀測;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可以提出各種新穎的實驗想法來試圖解決。他們不眠不休,他們殫精竭慮,為的就是探索科學的奧妙。
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具有懷疑精神,不盲目崇拜權威。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真正的權威只有一個,那就是實踐。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這些都是成為一個科研工作者的必要條件百分網。
F. 電影《天那邊》觀後感 要500多字
《天那邊》電影觀後感
看了好幾遍這部電影了~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只是把它當做喜劇片,特別是村長帶著女主角剛剛進村時候的那一段,面對攝像機的近距離問候特寫,一種無厘頭的感覺,邊看邊笑,一笑而過。看到中間的時候,則是在覺得好笑之餘,更多的是看到了山區之貧瘠,教育之落後,最後落的一感嘆,中國內陸部分山區的教育的卻是需要改善啊。看到最後的時候,,則是,落的深情款款的淚,為了故事的本身的真實,為了山區教育的落後,為了破羅老師的慘死,甚至最終,因為電影中許老師的勇於投身於山區教育的精神所感動,而毅然決定去某個偏遠地區支教。
「天那邊」用一個非常常見的題材,反應出了很多實事的反思,年輕的愛情,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高尚的情操與品德,城鄉的失調與差距„„這些社會問題的暴露,原來也會那麼的真實與震撼!
影片講述的兩大學畢業的城市青年男女,為響應國家鄉村教育志願來到一個叫水咕嚕鄉咕嚕村水咕嚕小學的地方做為期三個月的志願教育服務。當然,其中,不妨實說的是,男女主角最初之所以選擇來支教並不是因為有什麼宏偉崇高的目標,對女主角許曉盟來說,這僅僅只是一個能掙脫父母對自己嚴厲約束的一個借口,而對男主角江可可來說,這更是一場為贏得愛情而參與的游戲。最初,他們也曾被鄉村優美自然的風景所感動,而當這一切都失去了新鮮味道的時候,鄉村的條件,艱苦的生活,沒有希望的田野,於初出城門的他們來說,這一切是多麼糟糕透頂。於是,江可可選擇逃離,選擇了放下為了愛情而掙扎在簡陋鄉間的游戲,回到了天邊的宏城。而許曉萌則是毅然選擇繼續留下來實現那為期三個月的支教諾言。
許曉萌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因為她的愛心,責任感,與那份為孩子們無悔的付出„„她休克在與江可可分別得那場雨中時,我知道,那一次的跌倒,承載著深愛的遺憾,緬含了無盡的傷心!落淚的不僅是那蒼茫的天空,還有許曉萌暢快的宣洩;破碎的不知是閃電劃破的天幕,還有那一份行將彼岸愛情的終結!走了,留下了,許曉萌終究不是江可可,我們從兩人的性格中讀出了許多的差別,也許江可可並沒有錯,因為他反應了這個時代多數大學生的特點;亦或許許曉萌太偉大了,因為她代表著更為珍貴的覺悟和博大的理想。歸根到底,兩人的矛盾,只是兩種價值觀的體現,只是不同選擇的使然!我們希望能出現千千萬萬個許曉萌,
可我們卻總把期望寄託在了別人的身上;
天那邊的風景,
我們不乏欣賞的藝
術,卻少了適應的勇氣!覺醒的一代人,是否錯在大學生?也許不盡然
...
天的那邊,沒有醉酒探戈,沒有戈壁沙漠,沒有爛漫風情,有的只是,山間,
那淡淡的質朴,那淡淡的真誠。天的那邊,於一些人來說,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選
擇,
然而,
有的人選擇了永遠的留在屬於自己的那片天,
有人選擇了天那邊為了
某個信念而付出一生,
誰又能說誰是誰非呢?不是每一次的熱情都能用一生來承
諾,不是每一時沖動就真能把一生做賭注,可是,她做到了,在天那邊,她尋到
了,她用她那獨特細膩的情感和敏銳的目光尋到了自己,尋到了真正的自己。
天的那邊,只是選擇,只是選擇罷了!或許,天的那邊,僅僅只是屬於某一
個人,抑或,某一些人。
G. 求一篇看完電影後寫的觀後感,要能讓人懂得一些道理或明白與人生有關的啟發,五百字左右
自己先找一部教育片或不帶H、暴力的電影(不必看)記住片名然後搜索xxx觀後感。我是老手了。
H. 007幽靈黨點電影觀後感
他1962年10月5日出於英國,畢業於牛津大學且精通4國語言,從事特工職業;他藍眼黑發,冷酷多情,機智且勇敢,善於射擊、飛刀、滑雪和搏擊;他能在最危難時化險為夷且邂逅一段浪漫的愛情,他就是風靡全球和萬千少女的——James Bond。
作為全世界上映時間最長、知名度最高的系列電影,007系列伴隨著一代邦德粉成長,英俊勇敢機智的特工形象,性感漂亮的邦女郎,以及扣人心弦的精彩劇情和與時俱進的飛車打鬥場面,都讓這部影片直至今天仍被廣大影迷所熱愛,從第一部007電影《諾博士》於1962年10月5日公映後,007電影系列風靡全球,直到今天歷經五十餘年長盛不衰。
而系列最新一部《邦德24:幽靈黨》也在影迷千呼萬喚使出來中與觀眾正式見面,延續上一部影像風格,卻沒能一如既往的火爆和驚險刺激,反而悶騷十足,憑借《美國麗人》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薩姆·門德斯自上一部《天幕危機》後二度接棒007,而以拍文藝片著稱的薩姆·門德斯來指導一部系列動作片為觀眾帶來的是一場電影藝術最純粹的魔力還是末日級的災難?答案顯而易見,薩姆指導的首部007系列《天幕殺機》在攝影大神羅傑·狄金斯的幫助下風格化攝影成為該系列最大亮點,其餘剩下的只有傷感過去輝煌的情懷。
而這部《幽靈黨》再次攜手大神,延續天幕影像風格,保持了上一部高水準一流的風格化攝影,每一個場景構圖都是經過嚴密的構思,從開場墨西哥精彩的長鏡頭打鬥開始到直升機上肉搏堪稱是全片僅能拿得出手的亮點,其中亡靈節那段配樂和光影畫面更是愛到不行,其次高水準的攝影、構圖、打鬥飆車貫穿全片,相比之下全片的劇情和台詞進入循環的傻逼模式,老梗王薩姆使出渾身解數匯聚007系列所有經典要素——飆車、追逐、狙擊、硬核徒手格鬥、性感女郎、莫名其妙的床戲、出神入化的高科技武器、在最困難和最致命的時候,邦德先生總能懲惡除奸然後死裡逃生,最終獲得邦德女郎的愛。
空洞無力又狗血的劇情和腦殘的邏輯以及拖沓的節奏都讓本片看起來愚蠢至極,更為愚蠢的莫過於影片中吃了屎然後毫無戰力的反派各種犯二,其他槽點數不勝數,且能把這種糟糕到蛋疼裝中2一直延續到結尾的高潮也是不易,更別說導演還能很好的繼承前部張狂而空洞的缺點,可謂虎頭蛇尾的狗尾續貂之作,總體既沒亮點也沒新意更無靈魂,文藝導演一貫的裝逼風格用在這部《幽靈黨》身上真心讓人抓狂,拍完這部導演薩姆估計也造自己江郎才盡無計可施乾脆主動辭退邦德25,不得不說明智之舉,期望這么久最終還看睡著了真心尷尬。。。
演員方面接棒皮爾斯·布魯斯南的第6任邦德丹尼爾·克雷格從起初不被看好,到首次《大戰皇家賭場》接著《大破量子危機》的成功,再到《大破天幕殺機》全球大破11億美元的票房成為007系列最賣座的一部,如今最新的《大破幽靈危機》輕松連破前作記錄,盡管歷任007都是大帥哥,而丹尼爾非第一眼帥哥且長相粗獷,但眼神銳利且夠硬朗寫實,做起事來雷厲風行,與以往邦德比起顯得尤為與眾不同,「小子要堅強」的丹尼爾用4部007真實動情的表演證明了自己價值的同時也頗受好評和影迷喜愛。
但看完這部《幽靈黨》後也大概可以明白為什麼克雷格這么厭煩再出演邦德了,作為皇家賭場、量子危機和天幕殺機的完結章,此片徹底淪為了各種老梗的愛情動作片,而丹尼爾只能延續硬朗寫實形象泡妞耍帥到底。
相比之下我義大利西西女神莫妮卡盡管略顯老態,但身姿猶存,邦德大名一出,各種徒手泡妞莫名睡我女神,這點我也是醉了;
而蕾雅賽杜顯得尤為的美麗動人但也逃不過花瓶的命運;
本·衛肖各種Q萌;最後我最愛的克里斯托弗·沃爾茲這次演反派太逗逼了,已經無力吐槽,真是浪費了這么好的演員。。。
————話說今年銀幕特工片特別多,從年初火爆的《王牌特工》重新解構特工類型片,到《女間諜》女權主義反傳統惡搞特工,到《秘密特工》玩出六十年代老派冷戰間諜復古風,到《碟中諜5》對傳統致敬的同時還能保持該系列一貫高水準也屬不易,最後到這部《邦德24:幽靈黨》不思進取一直濫用老梗和消費情懷,讓人大跌眼鏡。那麼銀幕特工《007》《碟中諜》《諜影重重》到底哪家強?
《007》:一直走的是近未來科幻類間諜片,科技元素很高,但動作元素較少,劇情也很難經得起推敲,大多時候要靠敵人裝糊塗,以及Q博士提供的高級裝備來保命。
《碟中諜》:則是近當代動作懸疑類間諜片,動作特技跟懸念迭出的劇情是主要內容,奇觀性是一大看點,科技含量最近幾部增加不少,但相比007還有差距。
《諜影重重》:則是比較現實化的間諜片了,無論主角還是炮灰都沒有超越時代的科技和超人類般的行動力,看上去更真實和可信。
綜合來看:相對於好萊塢《碟中諜》和《諜影重重》等頂尖諜戰片,《007》既沒有「諜」系列中「攀爬迪拜塔」「徒手扒飛機」或者汽車撞飛機的那種創意和奇觀性。也沒有《諜影重重》緊湊刺激又不入俗套的故事或者炫目華麗干凈利落的動作場面,和快速剪輯的敘事節奏,以及不拖泥帶水的情調。所以比較過來,走傳統路線的《007》故事稍顯平淡,只能上及格線,所涵蓋的元素在好萊塢都有,特效動作還不太多,留下的只是對007的情懷,但三個系列影片在三個類型中都是代表作,有口碑票房都很好的,也有都很差的,橫向對比是很難比較優劣,不過如果只是說人類電影史上的地位,007應應該毫無懸念的榮登榜首,其餘剩下都是傷感過去輝煌的情懷。
007在經歷第一任邦德肖恩-康納利經典的橫空出世;第二任拉贊貝運氣太差了,只演了一部就被趕下台;第三任羅傑-摩爾一飛沖天讓該系列達到第一個巔峰;第四任蒂莫西-達爾頓青春受挫;第五任皮爾斯-布魯斯南年富力強讓越發成熟的007迎來第二個黃金期;第六任丹尼爾-克雷格進入最輝煌的黃金時代。
而一路走來第一任邦德肖恩康納利的《金手指》是公認最經典的一部,一些觀眾詬病康納利當年的邦德身手不夠矯健,要知道這才是接近現實的特工,也更加符合伊安弗萊明的原著形象,由康納利主演的首部邦德電影《諾博士》也開了諜戰類型電影的先河,其中的DB5也成為邦德電影的經典座駕,與之比起布魯斯南版則有強大的主角光環,屬於理想型特工,當年的觀眾看肖恩康納利的老版邦德電影,也許就像我們現在看《碟中諜》和《諜影重重》一樣。
其次羅傑·摩爾作為第三任007扮演者,是007扮演者中「年齡最大、任期最長的邦德」,共出演邦德系列電影7次,與肖恩·康納利比起沒那麼嚴肅和生硬,也讓羅傑時代的邦德片變得幽默搞笑,這些使得這個007更像是女性眼裡的好情人,而不是神勇無比的大特工,對我而言很特別,而影片整體水準也大致,有種老式科幻的感覺。
但我最愛的還是皮爾斯布魯斯南的那部《擇日而亡》,007絕作無疑,驚險的劇情還有逼真的特技,那隱形車杠杠的,哈利貝瑞版邦女郎氣質與眾不同給好評。
然後《黃金眼》也相當不錯,火爆的場面和快節奏劇情,豪華座駕和性感的邦女郎,大量高科技元素讓邦德更加時尚現代化,布魯斯南的版本無疑更符合大多數觀眾的口味,特別是坦克追車的那段戲,超贊! 最終boss很出人意料,邦女郎很蘿莉,給好評。之後的《明日帝國》是楊紫瓊的邦女郎,支持一下!《黑日危機》蘇菲瑪索是邦女郎給好評。
現任邦德丹尼爾克雷格也同樣優秀,當年角色選定的消息一出網路上只見吐槽不見好評,就像唐尼的鋼鐵俠、希斯萊傑的小丑、本阿弗萊克的蝙蝠俠一樣,等《皇家賭場》上映這些人都被打臉了,丹尼爾克雷格在滿足邦德紳士優雅的同時,也賦予了這一角色干勁十足充滿野性的一面,尤其《天幕殺機》找來了奧斯卡級導演薩姆門德斯,攝影請來了羅傑迪金斯,配樂是托馬斯紐曼,這樣的超豪華陣容質量自然有保證,影片風格和布魯斯南版的相去甚遠,卻有以往沒有的低調儒雅氣質也讓人眼前一亮,經典座駕DB5也再次出場;此外《皇家賭場》里的伊娃·格林,《天幕殺機》里的貝納尼絲·瑪爾洛和最新這部《幽靈黨》里的莫妮卡和蕾雅賽杜都很合我心意。
最後007重點是看男主角,每一部邦德電影和扮演者都有著不同風格,能滿足各個觀影口味的觀眾,肖恩康納利的老派古典、羅傑摩爾的風趣幽默、布魯斯南的瀟灑浪漫,和現任邦德丹尼爾克雷格的果斷干練,個人推崇肖恩康納利,羅傑摩爾,皮爾斯布魯斯南這3位,而新版的克雷格離典型的007越遠,就離我心中完美的007越近。
007拍的再爛我也會看,這部實在是太爛,真心不如《碟5》,與丹尼爾前三部比起只是某些方面略好於《量子危機》,除去攝影全方面不如《皇家賭場》和《天幕殺機》,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不睡著的情況下光看攝影和動作應該能值回票價,如果非邦德粉不推薦觀看,但作為銀幕最老牌的特工007即將踏上第24次征程,最後想看丹尼爾倒數第二次上天入地的一定要放低期待,放低期待,放低期待……
PS.為恪守和傳承007系列電影的經典腔調,此次《0幽靈黨》仍舊拒絕3D呈現,堪稱「良心巨制」,可惜大陸還被刪減了!!!
I. 天幕電影的介紹
天幕電影,盤踞於煙台海昌鯨鯊館二樓的天幕影院,是一座以「360°環幕球形」著稱的動感電影院。影院高10餘米,直徑達18米,如同一顆圓潤的寶玉,鑲嵌在鯨鯊館的中央。外牆包繞著十餘條大小各異的鯊魚,彰示了影院的海洋主題,而入口處「機械手臂」的設計,具有為遊客打開深海世界的寓意。
J. 《天幕墜落》讀後感
這本書是1995年,美國科幻作家大衛·赫爾(DavidW.Hill)的短篇《天幕墜落》在中國科幻雜志《科幻世界》上發表。這篇東方色彩濃郁的作品描寫了環境污染帶來的悲劇性後果:防護紫外線的「天幕」墜落後,人類被迫生活在地下,爭搶著狹小的生活空間。為使兒子能夠擁有多一點的供給品,父親被迫出賣布滿文身的皮膚。臭氧層枯竭是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球境問題。在地球危機四伏的今天,如果不加重視並著手解決,人類將面臨自食其果的厄運。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大衛·赫爾將這一可怕的、但並不遙遠的殘酷事實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由臭氧層的枯竭,令人想到最近中國剛剛度過「12億人口日」。12億人口的沉重壓力,我們隨時隨地都會感覺到。就拿大城市堵車來說吧,當你有急事而又夾在公共汽車的人縫中間動彈不得時,有沒有被「淹沒」的感覺?你會責怪:人,太多了!要在耕地面積只佔世界7%的狹窄土地上養活佔全世界25%的人口,每一寸耕地都覺沉重!
科幻作家預言,也許有一天,上街得發「街票」,上游樂場、公園也得由政府發各種票證。因為太擠!
地球村潛伏著不少危機,如果一味樂觀一味只發展不保護,其結局會讓人類「欲哭無淚」。
科幻小說不是玄而又玄,不食人間煙火的玄文學。科幻,在環境不斷惡化的地球村,也是警鍾文學。大衛·赫爾以《天幕墜落》拉響警鍾:怎樣避免米蘭達一家的悲劇在我們的未來上演? 非常震憾,作者通過對現實的一些現象來發展,以對未來的一種可能性的預測。因為作者對未來流露了很多真情在里邊,所以也很真實,最後兒子看到他父親的那個紋身的時候,真的是覺得非常震憾。我覺得也是很多主流文學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