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寫看環保電影的觀後感450字

寫看環保電影的觀後感450字

發布時間:2022-05-31 07:48:57

㈠ 優秀電影觀後感,要愛國,保護環境或勵志方面的,600字左右,謝謝

看了《甲午風雲》這部電影,我為鄧世昌濃弄的愛國情意所感動。
電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北洋大臣李鴻章極力主張求和。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主動請纓,海戰中,鄧世昌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後來因為炮彈已經打完了,鄧世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全艦無一人退縮。但是在追趕「吉野」號時,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壯烈犧牲。到現在這部展現以失敗告終的中日甲午戰爭的悲壯史詩
還時時刻刻震撼著我的心靈!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凌-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爆發於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歷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歷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發生在一個世紀前的甲午海戰,一直是我中華民族的恥辱。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他看到歐美殖民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海戰。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斗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丑惡嘴臉

㈡ 關於環保的電影的觀後感

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
《難以忽視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等七家公司於2006年聯合發行的一部環保紀錄片。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歡迎閱讀。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一)

《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變暖現象。片中揭露了氣候變遷的資料並對此做出預測,同時也在電影中穿插了前美國總統戈爾的演講。透過巡迴全球的簡報發表,戈爾指出全球變暖的科學證據、討論全球變暖經濟和政治的層面,並闡述他相信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若沒有減少,在不久後全球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電影包含許多段落是為了反駁認為全球變暖不明顯或尚未被證實的人。例如,戈爾探討了格陵蘭或南極洲冰床溶解的風險,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區將會被淹沒,也會讓約一億人因此成為難民。格陵蘭冰雪融化後的水鹽分含量較低,可能會中斷灣流而造成北歐地區氣溫驟降。為了解釋全球變暖現象,電影引用了對南極洲冰層中心樣本在過去六十萬年間的溫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數值的檢測。

颶風卡特里娜也被用來推論9-14公尺高的海浪對沿岸地區造成的破壞。戈爾在紀錄片的最後說到,若是盡快採取適當的行動,例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並種植更多植物,將能阻止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記得最早知道「全球變暖」這一詞語是在我初中時所看的一部影片《後天》。如今相信沒有人會對全球變暖感到陌生,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詭異的天氣彷彿昭示著全球氣候變暖時代的來臨。在影片中我看到了北極熊在海面上漂了60英里只為了尋找冰面,聽到了人們已經發現了被淹死的北極熊,我猛然發覺原來一直以來全球變暖都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環境,影響著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

據統計,北極冰面將在50到70年內融化,這將是一個多麼嚴峻的考驗呢!試想一下,當北極變成了汪洋大海,海平面上升,沿海的陸地都將變成海底,人們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創造的財富都將被大海所淹沒,真的等到那時候我們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單就我們國家來說,中國這兩年遇到的都是百年難見的洪水和乾旱,各種極端天氣的頻現並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我們所作所為導致的。再這樣下去,生態環境會隨著溫度升高被破壞,大量的動植物會因為來不及適應飛速改變的生態壞境而滅絕。更多疾病會蔓延開來,更多的威脅會出現在我們身邊。而其中最嚴重應該是北極和南極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後海平面會上升,許多海拔過低的國家或者城市會被海水所淹沒。有人就曾預言,著名的島國-馬爾地夫將在50年內被海水完全淹沒。而這僅僅是冰川融化所會帶來的嚴重後果之一,北極的冰川消失後,太陽光會更多的被地球所吸收,全球變暖的速度可能會翻倍的加快,海水的循環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一部分地方會進入冰河時代。還有很多的影響是我們所未知的,而現在已知的這些每一個都是相當致命的。

當我們正坐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激凌,玩著電腦的時候,沒有人會注意到南極與北極正一天一天的融化著,頻繁的颶風,海嘯,洪水還有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正悄悄的向人們逼近。現在的我們就如同那泡在溫水裡煮的青蛙,在危險不斷靠近時還在那裡怡然自樂,直到沸點來臨的那一刻才感到恐慌。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我想諾亞方舟也救不了人類。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近幾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將歷史的排放量遠遠拋開,這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很多,很多生活小事,比如出門坐公交、坐地鐵,上班騎自行車,既環保又能鍛煉身體。

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為了我們的環境,為了幾十年以後上海、廣州那些沿海城市不會成為歷史,為了我們的家園,一起行動起來吧,趁著還不太晚。

難以忽視的真相觀後感(二)

以前看過《後天》這個片,拍得很宏偉巨大,看後就是感慨,可是誰也不會太在意,因為大家都覺得這不過是小說,至少這一切並不是發生在我們的身上,現在也看不到。與我們無關的想法。但這次看了這部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後,我們都陷入了沉思。

由於全球變暖,我們地球上的南、北極的許多浮冰漸漸融化了,當北極熊下海找尋食物時,要游很長一段距離才能游到另一塊浮冰上。有時候由於浮冰彼此之間的距離太遠,可愛的北極熊沒有足夠的力氣游到另一塊浮冰上而被淹死了!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大量北極熊淹死的事件!

世界各地的冰川大多都融化了,世界各地的湖泊也變小了,比如非洲查德湖,現在基本上乾涸了。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也越來越少。沒有河流,沒有了水,以後的人們怎麼辦呢?我們以後怎麼辦呢?

關於全球變暖這一事實,戈爾不但通過圖片對比,引用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格和分析來駁斥有的科學家說這是人類整個氣候變化中一個正常現象,我們不用擔心的說法。戈爾用種種數據說明,這些大氣,水分,溫度的異常變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而不是簡單的自然現象,他勇敢地把最後一層遮羞布扯去,讓我們直面這殘酷而又嚴俊的人為災害及其後果。而且還巧妙的把這些現象與自己的歷史,以及他長期以來致力於警示和改善全球變暖現象的行動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紀錄片。作為一名資深的環保主義者,戈爾先生在本片中站在一個具有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關全球變暖給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無可爭議的事實和信息。「戈爾先生在本片中完全脫離了政治性演講的外殼,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個人魅力,以一種幽默而又客觀的態度給觀眾們羅列了種種事實,讓我們自己去得出結論。到了最後,我們都被這些讓人難以忘懷的畫面深深打動,以至於我們都在座位上坐不住了」,我想我們真的不應該把頭再埋進沙子里,對於這些與我們,更與我們下一代人相關的事情裝成視而不見,或與我無關。繼續高枕無憂。

我們忙來忙去,不但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後代而努力,可是,如果我們發現人們所做所為結果反而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不知人們做何感想。所以,我們們應該去宣傳,推薦別人看這個電影。在自己的生活中養成環保的好習慣。多種樹,少開汽車,節約紙,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這樣就能防止溫室效應了。

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吧!使你我和這個地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㈢ 環保微電影觀後感500字

作為首部心靈環保微電影,《霾沒了》直面社會敏感話題,深挖現代都市強人的內心脆弱,用觸人心扉的聖誕故事,呼喚純真的心。
從物質層面上看,我國尤其是北京這類大城市,已經被環境污染折磨得遍體鱗傷。尤其是近兩年最肆虐的霧霾,已經讓人們達到了談之色變的程度。從精神層面上看,許多都市強人們,都像周迅在片中飾演的女高管錢雪漫一樣,表面強勢內心空虛,由於對身邊人缺乏足夠的信任,所以下意識用自私和冷漠保護著自己。物質的霧霾和精神上的霧霾,讓我們對很多事情的判斷出現了匪夷所思的離場。比如那個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動,從另一個立場看過去,就是陰險狡詐的騙局。
面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霧霾,大眾往往感到無從下手。在個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強大。把一個個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顯不足。對抗霾的侵襲,我們就究竟該做些什麼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這種「無從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們的鬥志。絕大部分人在霾中,都處於繳槍投降的心態。「霾沒了」,真的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寄望么?抗擊霧霾,真的是只有國家那樣的「大」才有責任有能力去完成么?

㈣ 環保在身邊——「環保宣傳片」觀後感

[環保在身邊——「環保宣傳片」觀後感] 在看完了班會課上播放的環保宣傳片後,我發現環保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復雜,環保,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環保在身邊——「環保宣傳片」觀後感. 宣傳片中提到:「如果將現在的白熾燈泡都換成節能燈泡,就相當於

㈤ 保護環境的電影看完後的心得體會,~~~~(>_<)~~~~

難以忽視的真相

《難以忽視的真相》(英文:An Inconvenient Truth 香港譯名::絕望真相 台灣譯名:不願面對的真相)是一部有關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其中特別關注全球暖化現象。電影由戴維斯·古根漢執導、前美國副總統戈爾主演。這部紀錄片是根據高爾研究多年的多媒體簡報所攝制,這份簡報是關於全球暖化教育活動的一部份。此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由Melissa Etheridge演唱的主題曲I Need To Wake Up獲得最佳歌曲獎。
不論左派或右派的媒體,對於此片的評價都極為正面。在爛番茄網站中,此片獲得92%的好評,而「Cream of the Crop」網站的評論者也有94%給予此片好評。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和里察•洛普(Richard Roeper)評價此片為「極佳」(two thumbs up)。艾伯特寫到:「39年來,我從未在影評中寫過這些字,但我必須要說:你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如果你沒看,而你又有孫子的話,你必須向他們解釋你為什麼不去看」
而少數的影評沒有如此正面的評價。例如自由意志主義雜志《Reason》的記者羅納德•貝利(Ronald Bailey)認為「雖然戈爾在科學方面的正確大於錯誤,但他誇大了全球暖化的風險」。
此片也獲得人道主義獎(Humanitas Prize)追認的特別獎,這是該機構在過去10年內首次頒發的特別獎。
英國Telegraph報導英國高等法院法官為此片做出判決,提出片中的九個錯誤。

一部給我震撼的紀錄片,它讓我看到了真實的威脅甚至看到了災難。作為一個自認為算得上的環保主義者,在看完該片後無論是出自良心還是責任,我都忍不住要寫下如下的話,哪怕只是所謂的意氣用事也好,大驚小怪也好。我只是為了鼓勵身邊的人來看這部電影,為了能讓更多的人關注環境,關注地球,關注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全球變暖不是某個科學家惹的事,地球不只是科學家們的地球,阻止全球變暖不應僅僅是科學家的責任,科學家不是超人。科學家能嘔心瀝血,難道我們能袖手旁觀嗎?要知道全球變暖地球上的每一個都是幫凶,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助長全球變暖。既然我們種下了惡果,那就應當又我們自己來承擔。俗話說的好:「一人做事一人當」。如今全世界的人都責任,所以應共同承擔。因為這個地球上沒有比人類更高智慧的生物,也沒有所謂的神靈能幫我們擺脫全球變暖帶給我們的日益增長的威脅。既然我們有「能力」造成全球變暖如此恐怖的威脅,那麼也該有能力和信心親手割除這塊致命的「腫瘤」。

難以想像圖中的這個只有豆粒大小的淡藍色斑點就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那一刻,我不僅心寒:她是盡是如此的渺小,脆弱,孤獨。但她更沉重更偉大,因為它承載著人類的一切:誕生和死亡、成功和失敗、戰爭與和平、平窮與富裕......人類的一切文明、歷史和未來。在這個時候,我想我們完全可以拋棄在天空中還存在著另一個地球的美妙想像,拋棄移民外太空的美夢。多看看現在腳下踩著的這個地球,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不要以個人的力量有限為借口來推脫逃避自身的責任。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小,但在這場戰斗中,我們制勝的法寶是數量,我們需要的就是參與。片中有言:我們坐以待斃的日子已經結束,現在已經是承受後果的時候。如果我們聽之任之,我們不僅自食其果害了自己,更會使後代無辜遭罪,正如片中所言:現在習以為常的東西,我們的後代可能會無法看到如果你確定要哺育下一代,那麼你該行動了。畢竟,「亡羊補牢,尤為未晚」。千萬不要應了中國的古話:「自作孽,不可活!」

㈥ 看環保宣傳片《家》觀後感3o o字左右

在看完了班會課上播放的環保宣傳片後,我發現環保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復雜,環保,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環保在身邊——「環保宣傳片」觀後感。
宣傳片中提到:「如果將現在的白熾燈泡都換成節能燈泡,就相當於節約了三峽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乍一聽見這句話,我驚訝極了。這個把白熾燈泡換成節能燈泡的簡單動作竟能對環保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看來,環保並不難。這舉手之勞的簡單行為就能讓環境得到保護,讓資源得到節約。
其實,環保在身邊的例子還有很多:中國13億人口,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能保住多大面積的森林;少用一個塑料袋,能減少多少的白色垃圾;少開一天私家車,能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環保就在我們身邊,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舉手之勞開始,為環保,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㈦ 小學保護環境觀後感350字。

環保,現在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以後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對人來說,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一部關於《小學生環保教育》的片子。片子中講述了我們要是不環保世界會成為什麼樣。要是環保世界又會成為什麼樣,還告訴我們怎樣環保。
片子中不環保世界會成為垃圾滿天飛,沒有一棵樹,而且小村子常常受到沙塵暴的「攻擊」人們的土地受到了破壞,沒有辦法在種植莊家了。人們只能忍飢挨餓了,更讓人懼怕的是動物紛紛絕了。世界變得冷清了,變得讓人們恐懼了。
片子中環保後的世界,是綠樹成蔭,鮮花朵朵。乾乾凈凈,風塵包的「攻擊」只是徒勞無功。沒有任何的「攻擊」能打垮我們。小村莊的田地里都香甜可口的蔬菜。讓人看了就下就想咬上一口。
看完了前後世界的對比,就要教我們如何環保。1.如果遇到報紙張請撿起,扔進垃圾桶里。2.不可以隨手扔下包裝和廢紙。應該報進垃圾桶內。3.不可以亂砍樹木,而應該多多種樹。
看了這么多,我受益匪淺,心裡想,我要呼籲大家環保。讓我們地球「母親」變美,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更加繁榮昌盛。請讓我們大家環保。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為了我們的世界。

㈧ 環保觀後感100到200字

一直以為自然界的萬物會有規律的運行;一直以為地球上的生物圈會有能力進行自我修復;一直以為人類的行為對大自然構成的威脅是微不足道。總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這一切。直到看過這一影片後,我才發現自己就是局中人。

正當大家忙於學習「現代化」,忙於「現代化」的工作的時候,我們忽視了最最重要的真相。但是真相永遠是真相--生存的環境已經得到破壞,生態已經不平衡。想想10年前,想想20年前,想想現在···

我覺得電影中最關鍵是關於全球變暖這一事實的分析:不但通過圖片對比,更引用了大量的科學數據表格和分析來駁斥有的科學家說這是人類整個氣候變化中一個正常現象,我們不用擔心的說法。戈爾用種種數據說明,這些大氣,水分,溫度的異常變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而不是簡單的自然現象,他勇敢地把最後一層遮羞布扯去,讓我們直面這殘酷而又嚴俊的人為災害及其後果。

眾所周知,經濟增長是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礎上,燃燒石油、煤炭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直接排到大氣之中。當它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把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保留了起來,溫室形成,全球氣溫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記得好多「大片」之中災害來臨之時人們惶恐的表情,和之後的塗炭,但是人們怎麼就不能在這一切來臨之前就預防呢,國家、政府一系列的「應急預案」又能挽回多少人的性命!

戈爾一遍一遍講述著這個難以忽視——嚴峻的真相,又有多少國家行動起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遲遲不肯支持京都議定書,還不是為了能更肆無忌憚的消耗能源換取經濟的增長!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將會在40多年內采完,天然氣也只有不過100年的壽命,再這樣下去地球上百萬年積攢下來的東西就要被我們以200多年的時間用光!

很多人對這種現實不能理解,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家們。布希在總統競選時提出:「阿爾·戈爾簡直是瘋了,妄想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他是個瘋子,我們不能相信他說的話。」我感覺,阿爾·戈爾沒有瘋,西方發達國家發對這種理論的背後是利益驅動。現在社會工業化的生產,尤其是重工業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就是我們地球升溫的罪魁禍首!

還有,在電影里戈爾先生用了這樣兩個比喻我是記憶比較深刻.一個是先把一隻青蛙放進一個已經煮沸的鍋里, 青蛙燙的 「蹭"一下就蹦出來了;然後把它放進一個同樣的冷水鍋里,開始在下面用煤氣逐漸加熱, 青蛙一開始自然沒有跳出來,溫度緩慢上升,但是青蛙始終沒想要出來,因為溫度上升慢,它已經逐漸在適應而不是一下被燙到.於是它也就沒有正常的 「反射"要去逃走,而是始終在溫度上升的水裡呆著…溫度眼看就要到達沸點…這時青蛙已經不知道怎麼逃了..還是呆著..直到…直到…被人救出來….但是問題是…..誰來救我們呢?.

第二個是一桿秤,秤的左邊是一堆金條,很誘人…而另一邊…則是我們的地球…..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為什麼這么簡單的選擇題我們都不會呢?

阿爾·戈爾利用大量的真實研究數據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這一問題層層深入剖析,並針對這一危機我們該如何去做做了明確的說明。使影片極具知識性和可看性。另外阿爾·戈爾那充滿美式幽默的極具個人魅力和感染力的演講,也使影片增加了趣味性和社會使命感。

同時, 影片中還穿插了一些阿爾·戈爾本人在2000年總統大選時的一些心路歷程,以及為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不懈努力的過程。面對困難與壓力,他的信仰和堅持令我由衷的欽佩。並深深震憾著我。

然而, 戈爾在他的電影裡面也有這樣的無奈,他被稱為環境極端分子,即使他做了那麼多的努力,進行了那麼多的演講,甚至當了副總統,美國還是沒有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可見一個人,或者是環境保護者的現狀,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無力。

因此,「當我們還來得及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做到清醒」。停止破壞,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人應盡的義務。也許我們不能夠扭轉現實的社會形態,不可能從根本上取消社會發展對能源的利用與挖掘,但當我們對現實的知識結構上有所認識,保護意識有所提高,我們就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下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現在面臨這樣的一種情況,對待它是一種態度上,精神上,道德上的問題,不是科學問題或政治問題.我們是否應該為保護自己的家園和下一代的生存環境做點什麼.電影里也多次提到政府對此問題的反映不足.很多報告被遞交上去時都被一些不懂科學的秘書們修改了.重要的事實沒有能得到重視.但是最重要的是人們是有選擇的權利的,選擇等死還是為改善此局面盡自己的努力.

從自身做起,從你我開始。哪怕是盡微薄之力,對於我們的環境都是一種愛護。

如果嫌多的話,你可以摘抄一點點哦! o(∩_∩)o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㈨ 環保記錄片<禾蟲歸來>觀後感

天,學校組織我們五、六年級去報告廳觀看了三個有關環保的紀錄片,分別是講禾蟲、岐江公園和鳥撞玻璃的。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禾蟲歸來》這部紀錄片。
禾蟲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但看了紀錄片之後,我從以前的對禾蟲一無所知、只知道好吃的狀態中回過來,重新認識了禾蟲這種動物。我本來以為禾蟲無處不在,中國有很多,誰知我看了片子之後才知道,由於環境污染,中山禾蟲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的破壞,以前有3000畝禾蟲生長的地方,到2005年只剩下300畝的地方了。種種數據讓人觸目驚心,我吃了那麼多禾蟲,要是禾蟲真的滅絕了,那不就每天都過不得安寧了?幸好中山人後來認識到了這一點,加強了環境保護,於是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禾蟲的棲息地增加到了1000多畝。我吃的禾蟲原來是差點滅絕的動物,看來我以後不要吃太多了,為環境生態保護做出點貢獻,防止禾蟲這種不起眼的瀕危動物滅絕。雖然講的是禾蟲,但是卻告訴我們,要加強環境保護,對任何瀕危動物都要加強保護,防止它們滅絕。
在這次活動里,這些記錄片讓我們加強了環保意識,認識了一些不起眼的事件,使我們非常難忘。

㈩ 低碳環保從我做起看完後的觀後感

觀看了《環保在我家》、《低碳之旅》和《我是環保小衛士》這三個講座,我學到了很多有關低碳、環保的知識,並且懂得了現在實行低碳、環保的重要意義。我們還將在地球上生活幾十年,我們的後代更要在這個地球上一直生活下去。為了我們自己、更為了將來的一代代人,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創造一個舒適、安全、清潔的環境,使生活更美好。
我想,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低碳、環保:
1、 不用或少用餐巾紙,向爺爺奶奶學習,盡量使用手帕。
2、 繼續保持節約用水的好習慣,縮短洗澡時沖淋的時間。
3、 節約用電,電器用完就切斷電源;夜間不再開夜間燈;盡量少開空調。
4、 盡量減少生活垃圾,每頓的飯菜不剩下。
5、 物品的回收利用:如將舊衣褲送給需要的人;將塑料瓶和廢紙、舊報紙賣給回收站;用廢舊物品製作玩具、用品等。
我要做節能環保的小衛士。同時,我要號召家長、親友一起加入到低碳、環保的行動中。
大家一起加油吧!

閱讀全文

與寫看環保電影的觀後感45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