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了《走過雪山草地》,你想到了什麼
聯想到解放軍叔叔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吃了很多苦。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所以我們不能辜負人民和祖國的希望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為國家做出貢獻,
2. 急求電長征電影《萬水千山》觀後感,要1500~2000字的,是黨校培訓讓寫這部電影的觀後感(思想匯報),謝了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主席的這一首《七律.長征》是詩歌史上不朽的傑作,這首詩負載著紅軍長征路上的千百種艱難險阻,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 而電影《萬水千山》從視覺和聽覺上給我的震撼與沖擊,激發了我滿腔的愛國之情,使我又一次經受了革命的教育和感動。
《萬水千山》敘述了在長征道路上,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的一支先鋒部隊所經過的一段艱苦歷程。他們「大渡鐵索橋」¬——水急,又不能乘船,英勇的紅軍戰士們頑強地爬過了只有鐵索而沒有木板的鐵索橋;他們「過雪山」——傳說許許多多人都死在了雪山裡!雪山陡峭極了,天氣也很惡劣,經常刮風、下冰雹,可是,紅軍們依然堅持著爬過了雪山;他們「過草地」——為了不中敵人的圈套並主動出擊,紅軍決定走過那很大的草地。草地不僅路長,還到處是泥坑,不小心就會陷下去喪命。物資也很缺乏,許多人倒下了,卻又站起來了!不放棄!本著這樣的信念,紅軍們成功了!勝利了!
還記得影片中紅軍過雪山時,為紅軍領路的那位向導嗎?他為紅軍的勇敢無畏的精神而震撼,加入了紅軍;還記得紅軍過草地時,紅軍所住的那個村莊的醫生老大爺嗎?他被教導員負傷還堅持過草地的精神所感動,把家裡唯一的馬贈給了紅軍。長征精神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半個中國的人都來打日本鬼子了!」那麼,長征精神究竟是如何鼓舞和打動人們的呢?
長征精神感動人,因為紅軍們勇敢。「我們是紅軍,多高的山也擋不住我們!」「我們紅軍什麼也不怕!」這些樸素的話從戰士們的口中說出,給人一種鼓舞,一種感動。戰士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勇敢」。「大渡鐵索橋」時的一幕令我無法忘記:隊員們冒著槍林彈雨,奮勇向前,義無反顧地沖向敵人。即使中彈或落水,也眼神堅毅地逝去。那眼神中包含著他們對革命的熱情與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包含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也包含著無畏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感動人,因為紅軍們團結。教導員為了給戰士們加油鼓勁兒,中彈了也依然大喊:「同志們加油!」。有的戰士在「過草地」時走不動了,教導員就把自己的馬讓給他騎——即使教導員自己病得不輕。教導員關心每一個戰士,他說:「戰士,是革命的本錢。」而戰士們心中深深地愛著自己的隊伍,自己的領導。老周所珍藏的一瓶酒,讓兒子小周給教導員送去,就為了讓教導員在過雪山時暖暖身子。而在教導員病重期間,戰士們都爭著照顧他。濃濃的暖意在艱苦的行軍中給每一個人帶來溫暖。。。。。。
長征精神感動人,因為紅軍們頑強。即使再艱苦,他們也堅持下去。「苦就苦點兒唄,為了革命成功,為了子孫後代。。。。。。」「過雪山」時,有人吃不消了,卻咬牙繼續走。物資一直都很匱乏:無論是葯還是食物。看著影片,我彷彿進入了那段艱苦的歷史。沒有吃的,就殺馬,騾馬沒了,就挖野菜、樹皮、草根。。。。。。看著大家依偎在篝火前,我突然感覺到一種奇特的悲壯。我想我無法體驗紅軍當年的感受,可從這悲涼的畫面和高亢的樂聲中,我彷彿隱隱約約感受到了些什麼——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或是崇高的革命主義品質。總之,我似乎越發珍惜我身邊的一切了。
長征精神感動人,因為紅軍們信念堅定。首長說過:「革命,非勝利不可!」戰士相信:「革命,一定會成功的!」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如此自信的民族!這不就「人心齊」了嗎?這不就是得到了「人和」嗎?沒有人會不相信,這樣一個信念堅定的軍隊,這樣一個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會達成他們那「遠大的理想。」
長征精神感動人,最後因為紅軍們「一切為了窮人」。「我們是為了被壓迫的人的解放而奮斗!」「我們和蔣介石不一樣,我們去打日本鬼子!」人們見到一個為了造福自己,給自己幸福生活而打仗的軍隊,能不歡迎嗎?能不盛情款待嗎?老百姓們要的,不就是安定美滿的生活么?
所以,如此偉大的中華民族的長征精神一定會代代相傳下去!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悲壯的歷史里程碑,但是電影卻始終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電影中的嘹亮歌聲一次次將我們鼓舞,把革命定會勝利的情感表現地淋漓盡致。《萬水千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等著我們去征服。永遠記住吧,我們偉大的長征精神!永遠記住吧,我們是為大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努力拚搏而來的。請為此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中華民族,這個歷經磨難的民族,如今已在世界的東方,綻放自己耀眼的光芒!大喊吧:「我愛我的祖國」!
3. 走過雪山草地的幕後製作
導演闡述:
說起爬雪山過草地,我的第一印象是曾經讀過的一篇收入課本的短篇小說《七根火柴》。暴雨過後的原野上,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將草地中唯一的火種--七根夾在黨證中的火柴,交給戰友,然後閉上了眼睛。戰友追上隊伍,點燃篝火,然後把餘下的六根火柴和黨證交給了指導員。紅軍戰士為了革命捨生忘我的情懷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接過劇本《走過雪山草地》,我捧在手裡是沉甸甸的。這份沉重不僅是因為該劇的作者王朝柱先生是國內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編劇第一人,他創作的諸多影視作品為人津津樂道,其對作品的要求更是要達到國內一流標准;這份沉重還來自於《永遠的雪山草地》這個題材,反映紅軍長征的影視作品有很多,有的描寫宏觀把鏡頭對准偉人,有的描寫微觀把視角對准普通戰士,《永遠的雪山草地》如何在前面諸多影視作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甚至完成超越,這份壓力讓我倍感沉重。好在,有王朝柱老師和製作團隊的鼎力支持,我也有信心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圓滿完成這部為黨的十八大獻禮的重點影片。
我對一部電影的要求首先從主題切入。這樣一部作品要展現什麼,通過講述故事重在表達怎樣的主題思想。
由此,我們找到了該片的脈絡,看到了這不僅是一個人的長征,也不是一個劇團的長征,更不是一支隊伍的長征,而是整個中華民族在危難關頭的長征。堅定信念和忘我犧牲,不僅是該片主題精神,更應該是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所應該具有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法寶。我們的所有主創人員,如果能夠深刻地理解這層意思,那麼我們在接下來創作的過程中就有了精神引領,就有了指路明燈,所謂綱舉目張,我們的所有創作過程也就找到了依據。
王朝柱老師曾經說,他善於寫宏觀,不擅長寫微觀。此話有道理,但也有自謙的成分。確實,《長征》《解放》《解放大西南》《周恩來在重慶》《延安頌》等煌煌巨制,無一不是站在決策層高瞻遠矚從宏觀角度描寫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但是,宏觀謀篇離不了微觀視角,微觀入題更離不了宏觀背景。王老師對微觀視角和人物的把握同樣駕輕就熟信手拈來,在《永遠的雪山草地》中,我們看到,王朝柱老師的筆下人物都是普通戰士,沒有偉人指點江山的氣魄與豪情,但是寫作依然情感充沛,筆力遒勁,通過幾組事件的故事化描寫,完成了人物塑造。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也應該時刻把握微觀與宏觀的辯證關系,既要對故事敘述、演員表演進行認真處理,也要對歷史背景有深刻認識。
該片寫紅軍長征,長征路上血雨腥風硝煙彌漫,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戰役讓我們永遠難忘。但是,這支紅軍劇團的故事卻不是發生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這樣一部電影,沒有戰爭場面如何好看?別急,真正的戰爭早已經在人物內心展開。苦妹子與歐陽是新婚夫妻,在爬雪山過草地的問題上產生分歧,導致矛盾,最終受傷的苦妹子打死了叛徒歐陽,而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就成了孤兒。苦妹子內心的矛盾就是戰爭!川劇名伶十歲紅,被紅軍搭救後,成了紅軍向導,面對雪崩,她毅然選擇去為紅軍探路,臨行,她的內心也是矛盾的,此去可能遭遇更大雪崩生命不保,不去,自己和紅軍都可能被困在雪山之上全部凍死,去和不去的選擇也是一場內心的戰斗;老馬,面對沒了糧食的小戰友,他內心的戰斗是,糧食給彤兒自己就要死,不給彤兒彤兒就要死!這就是生死抉擇!這三個人物,他們內心都有戰斗,但戰鬥打響的時候,他們都選擇了革命,選擇了犧牲自己成就他人。我們在處理人物和故事情節時,應該對此有清晰把握,劇本提供了人物內心選擇的矛盾,導演和創作者要把這種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以鏡頭語言體現出來,讓人物更豐滿,情感更多樣。紅軍不是冰冷的動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對於攝像,因為沒有大的沖突場面,所以我的要求是鏡頭准確反映人物內心的細致變化。同時,為了充分反映雪山草地的景緻,也為了把人物行動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我強調多使用長鏡頭,在長鏡頭的運用上集人物動作、場景交代、時空變化甚至矛盾沖突於一體,我們應該做一些大膽的嘗試。畫面的基調應該以樸素沉鬱的灰白為主,輔以跳躍的紅綠,純凈時如世外桃源,奔放時熱烈撲面,讓畫面的美感與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以及悲壯的命運形成強烈反差。同時,注意運用色彩蒙太奇,在一些段落和章節,用色彩的變化來表達情感和主題。
對於服裝、化妝及造型,我的要求是紅軍形象盡可能貼近歷史真實,但是對於服裝也應該講究美感。真實不是骯臟不堪,滿頭虱子臭不可聞;我要的是藝術的真實。服裝可以舊,但必須干凈。同時要與劇中動作協調一致,避免穿幫,比如淋了大雨衣服頭發必須濕,從泥潭裡爬出來衣服上必須要有泥巴,這看似是不值得說道的小問題,但是累積多了就成了大問題。該片是同期錄音,所以要求錄音師一定要保證把對白完整清晰地錄制下來,而且拍攝時注意環境聲的影響,力求不因為同期錄音影響拍攝進度。同時,後期對一些重點段落要進行擬音合成,以增強聲音的感染力。
該劇的音樂和主題曲,應該從傳統的革命歌曲中汲取營養,並突出藏區地域特點。
該劇的演員註定在拍攝時會十分辛苦,我希望每一位演員都能以重走長征路的精神來對待這次拍攝,能以對革命先烈深深緬懷的敬畏之情來完成自己的表演任務。劇中的人物是虛構的又是真實的,是具體可感的又是觸摸不到的,所以這要求每一位演員都要認真讀劇本,研究人物、揣摩人物內心,真正走進劇中的情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成對角色的塑造。演員不要把這次拍戲當成掙一份片酬、演一個角色的工作,而要真正投入進去,完成一次心靈的凈化和思想的提純。演完這個戲,你說,他們真不容易,或者你感到了震撼,或者為活在今天而慶幸,那麼,你的任務完成了,我們表演創作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以上闡述,與大家共勉,希望這部《走過雪山草地》不留遺憾,經得住觀眾和歷史的考驗。
4. 觀《草地》有感600字作文
漫漫長征路,前有天險,後有追兵,十分艱難。幾天前,我看了長征故事片《草地》,深有感觸。
該影片講述了十幾位紅軍戰士在過草地時掉隊,後來偶然碰到了一起,為了趕上大部隊,互相鼓勵、幫助,最後老、傷、殘的紅軍為了不連累年輕的同志而壯烈犧牲的的感人故事。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一位紅軍老大媽拿著一塊紅糖幾天不捨得吃一口,而一旦有同志病倒了,她卻大方地掏出來,微笑地望著餓暈的同志吃完。最後,她自己卻病倒了。那一刻,我忽然覺得我是多富有,因為我豐衣足食,而紅軍戰士們是「九分飢一分暖」;那一刻,我又那麼地慚愧,因為每天吃飯我都留有「碗底子」,而紅軍戰士們吃皮帶、吃野菜……
最令人動容的應是結局。那就是老紅軍編造「謊話」殿後,而甘願犧牲在草地上。這是一種大公無私的精神,這是一種為集體而犧牲自我的偉大理念,這是一種考慮大「我」而犧牲小「我」的崇高品質。我永遠忘不了連長的那句話:「多一個人走出草地,就多一個革命的種子。只有這樣,革命的聖火才能繼續熊熊燃燒!」這是多麼有力量的話語!老紅軍用自己的言行為年輕的紅軍戰士們開辟了道路。
在以後的長征途中,再也看不到老紅軍們的身影,卻分明發現他們化作了光,照亮了新中國的偉大道路。舉頭望明月,我突然想起了毛主席的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看完《草地》,想想兩萬五千里長征,我們哪還有資格抱怨發生在生活、學習中的那點不順呢?
5. 電影觀後感(名字是:走過雪山草地)
1.抓電影的主題思想
2.理解電影的內容、含義
3.情節描述要具體
4.寫出自己的感想
6. 初中語文《四渡赤水出奇兵》《過雪山草地》 讀後感
雪皚皚,夜茫茫, 高原寒,炊斷糧, 紅軍都是鋼鐵漢, 千錘百練不怕難, 草毯泥氈扎營盤. /風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飢志越堅.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於天(中心句)
1、歌詞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描寫紅軍過雪山草地時遇到的極大困難。第二部分描寫紅軍戰天斗地、以野菜充飢的頑強鬥志,表現了紅軍戰士力量的源泉。革命理想高於天(中心句)
①「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突出了紅軍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②「雪山低頭迎遠客」,(不直接說紅軍戰士把高聳的雪山踩在腳底下,)「低頭」、「迎」把雪山擬人化,寫出紅軍不畏艱難、豪邁樂觀的氣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悅之情。 ③「草毯泥氈扎營盤」, 「毯」、「氈」展現了過草地時艱難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紅軍在惡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怕難」的鋼鐵意志。④「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表現了紅軍飢寒交迫的處境,一個「更」字,一個「越」字,再次突現了紅軍「不怕難」的精神。
2、背景資料:中央紅軍在佔領瀘定城以後,為了迅速甩掉身後的追兵,實現北上的的戰略部署,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作為行軍路線。這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艱難的路程。1935年6月初,紅軍開始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夾金山。夾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連鳥也飛不過去。6月中旬,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山,經過短暫的調整,於8月下旬開始向荒無人煙的草地進軍。廣闊無邊的千里沼澤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會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沒有吃的,把騾馬殺掉;騾馬吃光了,就挖野菜,吃樹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帶吃。在這樣艱苦無比的條件下,靠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頑強的革命意志,紅軍將士走過了人跡罕至的荒灘草地。
二、過雪山草地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過雪山草地》這首歌描寫了紅軍戰士在百困交加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驚世壯舉,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過雪山草地,是長征征途中艱苦卓絕,雄偉壯烈,堪稱奇跡的一段征途,他經歷的時間最長,參加的人數最多,戰斗的艱險,付出的犧牲,創造的奇跡最震撼人心;紅軍的精神、信念、勇氣、膽略、智慧和組織紀律性,成為了革命品質的光輝典範,成為了中國人民和人類社會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長征丈量的不僅是兩萬五千里的距離,更是一種精神,這就是民族精神和信念。它蘊藏在人們心裡,外化成為一種能量,這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它無法用GDP和外匯儲備的數字來計算,也無法通過外在的現代化建築和工程來考量,過雪山草地給我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單位,一個集體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艱苦能磨煉人,創業能造就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條件如何變化,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培育的偉大長征精神,一直是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寶貴財富。
三、作為我們現在該如何發展,實現我們的目標
1.我們目前倡導的理念是:想幹事、會幹事、干成事。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為幹事者呼》,文中體現了:一個人要想干成事,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修養、高度的良心和責任感並保持堅定的信念、恆心和毅力,遇到困難不是知難而退,而是迎難而上、內心堅強、心態平和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能否戰勝困難是是否幹事成功與否的關鍵。文章中說:幹事者是一個單位成功和發展的關鍵和支柱,實際上,幹事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所有對單位和事業發展有益的事,只有把這些事干好了,都是幹事者。所以說,我們單位的發展和超越,離不開在座的同志們的共同挑戰困難,排除困難,實現目標和理想。青島吊車工人徐振超曾經說過:工作不光用力氣,還要動腦筋,要干一行、愛一樣、精一行。
2.關於工作態度問題:有本書叫《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與這個人工作性情和才能有很大關系。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工作,有的被炒了魷魚,有的在單位幹得很好,蒸蒸日上,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為什麼?就是因為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目標不一樣。在我們周圍來看,十年前我們的辦公環境和現在相比有變化嗎?這樣的目標我們想過實現嗎?3年後、10年後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所以說,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要發展,必須要端正我們的工作態度,為實現我們的目標而努力。不能滿足於無過便有功,認為只要收好費,遵章守紀,今天沒有犯錯誤,就謝天謝地,今天過去了,明天該歇班了這種思想,多個這樣的今天過去,人生不會有精彩,事業也不會有輝煌。我們的工作很平凡,但是我們把每個今天都充實起來,我們的整個人生都會很精彩,用樂觀的態度迎接工作,迎接工作中的困難,實現我們的目標,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雪山低頭迎遠客的喜悅我們才能品味。
3.能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這是聖經里的一句話,我們只要有堅定的自信,心裡想著不是我能否辦到,而是我如何去做,那麼,我們的任何困難、任何事情都迎刃而解了。目前,08年的工作我們到了攻堅沖刺的階段,需要我們全體幹部職工拿出百倍的信心和勇氣、拿出不甘人後的氣魄,完成我們的工作,實現我們的目標。
7. 走過雪山草地怎麼樣
沒看過,看看劇照就無力吐槽了,衣服能再干凈點么!不過風景好像不錯的樣子
8. 過雪山草地的故事
12歲就參加紅軍的鄧岳當年是個人見人愛的紅小鬼。長征途中因患瘧疾,被部隊發了10塊光洋動員就地復員當老百姓。倔強的鄧岳堅決不幹,咬著牙堅持行軍。有一天突然發作,躺在路邊抽搐。正巧一輩子都愛跟孩子扎堆的陳賡騎馬路過,心痛得不得了,「這不是小鄧嗎?趕緊上我的馬!」鄧岳知道陳賡也是拖著一條殘疾的腿,死活不肯。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陳賡怎麼也說服不了這位執拗的小戰友,只好讓他牽著馬尾巴跟著走,馬蹄濺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臉,他就閉著眼睛跌跌撞撞地跟著走了一路。
經過諸多類似的艱難困苦,以及無數次與倒在雪山草地的戰友灑淚而別,他用一個孩子稚嫩的雙腳,量完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程,終於走進了黃土高原上那個有著一座寶塔的小城。
而當今許多相同年齡的小皇帝,還在鋪天蓋地的營養品中挑挑揀揀呢。
走過雪山草地的孩子卻比他們都生長得迅速、健康、強壯。
鄧岳,出息成了一個機智果斷的指揮員,一個毛澤東贊賞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1955年,鄧岳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9. 過雪山草地觀後感 急急急急,越快越好,謝謝。。。。。。
過雪山草地讀後感
過雪山草地》這首歌描寫了紅軍戰士在百困交加的情況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的驚世壯舉,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過雪山草地,是長征征途中艱苦卓絕,雄偉壯烈,堪稱奇跡的一段征途,他經歷的時間最長,參加的人數最多,戰斗的艱險,付出的犧牲,創造的奇跡最震撼人心;紅軍的精神、信念、勇氣、膽略、智慧和組織紀律性,成為了革命品質的光輝典範,成為了中國人民和人類社會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長征丈量的不僅是兩萬五千里的距離,更是種精神,這就是民族精神和信念。它蘊藏在人們心裡,外化成為一種能量,這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它無法用GDP和外匯儲備的數字來計算,也無法通過外在的現代化建築和工程來考量,過雪山草地給我們一種深刻的啟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單位,一個集體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艱苦能磨煉人,創業能造就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條件如何變化,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培育的偉大長征精神,一直是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強大動力和寶貴財富。
10. 走過雪山草地的第一段怎麼寫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們全校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步行來到潮州影劇院觀看一部有關於愛國主義的電影——《走過雪山草地》。
這是一部為了紀念黨的十八大成功召開而錄制的片子。這部片子講述的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的戰略轉移——長征,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紅軍劇團的同志爬雪山、過草地。他們團結奮斗,相扶相幫,背著、抬著,在荊棘中、在冰雪上、在泥濘里艱難跋涉;他們以革命的大無畏精神與艱難險阻、惡劣環境抗爭;他們以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面對傷痛甚至犧牲;在危險時刻、緊要關頭,他們自覺地、勇敢地而又義無反顧地選擇自己流血犧牲,而把生的權利留給別人!為了探路,川劇名伶十歲紅壯烈犧牲在夾金山雪崩中;為了不給同志加重負擔、省下半袋救命糧,懷孕又遇難產的苦妹子掙扎著沖向草地里吃人的泥塘,微笑著向同志們揮手告別。為了救助丟失炒麵的彤兒,警衛員老馬悄悄把自己的炒麵換給她,自己甘願餓死在茫茫草地上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當觀完這部電影時,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起來,心想:如今這美好的日子,原來是這么的來之不易!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每當看到一些殘酷、令人揪心的片段時,樓下總是不時地傳來一陣陣令人悲憤的聲音——鼓掌聲!我在心裡暗暗想到:那些紅軍戰士奮不顧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只想換來今天的好日子,而樓下的學生呢?他們不但沒有一絲愧疚的表情,反而是幸災樂禍,看到好笑的就鼓掌起來,聽得我十分惱怒!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幾個片段,我就講給大家聽聽。
肚子里懷著孩子的苦妹子,在難產的時候,她選擇的走上絕路。為了不拖累整個紅軍,她竟然選擇了死路,帶著還未出世的孩子沉入了那會吞噬人的泥塘里,臨死之前,還向同志們微笑著揮著手……真是「苦」妹子啊。
老警衛員老馬,為了不使彤兒餓肚子,將自己不捨得吃的炒麵不給自己留點,而是送給了在路上丟失了炒麵的彤兒,寧願自己吃野草,也不讓年紀小小的彤兒餓著。直到餓死了,紅軍們才醒悟過來:他們誤會老馬了。
……
這一個個感人的事例,怎麼不使人感到惋惜呢?同學們,請把握住這現在來之不易的好生活,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少先隊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