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百最後敢死隊怎麼樣了
雖然,電影並沒有詳細說這里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通過一些細節就已經大體上看出來這兩條線上的人到底怎麼樣的!大概率是全軍覆沒了。
敢死隊向日軍發起了沖鋒,被日軍的哨兵發現了之後,雙方隨即展開了交戰,在槍聲的作用下, 日軍的部隊隨後也跟著增援過來,但是,敢死隊由於配備了不錯的裝備和充足的彈葯,使得日軍沒敢前進一步,雙方也在這樣的情況,發生了激烈交戰。
再加上倉庫上方還有火力點進行支援,讓日軍吃盡了苦頭,雖然沒能讓日軍得逞,但敢死隊本身也傷亡非常大,畢竟面對的是人數眾多的日軍,雙方的火力懸殊仍然很大,激戰一直打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日軍退去之後,敢死隊也僅剩下不到五個人了,他們回到四行倉庫裡面繼續戰斗。
到了第二天時,日軍發起了更加猛進的進攻,敢死隊根本抵擋不住,最終,戰斗僅剩下羊拐、老鐵以及小湖北三人,但他們並沒有放棄,拚死和日軍進行頑強的作戰,最終的結果也就很明顯了,日軍佔領了四行倉庫,而敢死隊全軍覆沒,故事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
㈡ 《八佰》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是不是比電影中更令人唏噓
電影《八佰》上映兩個多月,三十多億票房一掃疫情陰霾,更讓我們了解到那個年代,先輩們守護河山的慘烈和悲壯。
而關於這部電影的上映,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關於電影中沒有呈現的唏噓結局,同樣令人感慨。
《八佰》這部電影有一定的爭議,或許他的電影藝術手法存在影評人評價的缺點,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部感人的作品,這部電影讓國人了解到先輩們為保家衛國付出的血淚甚至生命,現如今和平的環境和國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都來自於革命先輩的不畏生死。
電影或許存在瑕疵,但他仍然值得一看,因為他記錄的民族英雄們的壯舉。
㈢ 八佰電影最後日本人被打跑了么
沒有電影800當中,最後的結局就是這些,重要是接近過橋最終的結局了
㈣ 八百最後為什麼一定要過橋
原因:
1、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於防守,並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葯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2、緊挨著上海租界,不但可以讓租界里的民眾站在高樓上觀戰以外,中國軍隊還有炮兵陣地緊挨著租界,在中國軍隊為四行孤軍提供炮火支援的同時,日軍會顧慮炮彈落入租界,而不敢進行還擊。
3、10月26日晚上,在接到命令以後,第524團團長韓憲元率領該團其他部隊撤離,在撤離前面對留下來的戰友十分難過和不舍,1營長楊瑞符當即胸膛一挺,敬禮表示:「請團長放心,我誓以最後一滴血,為中華民族爭人格!」
(4)800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事件事實:
從524團第1營進入四行倉庫陣地後,便開始了對整個倉庫的加固工作,在隨後的4天4夜裡,四行孤軍展開了悲壯的保衛戰,以良好的軍事素質和抗日精神,與侵犯的日軍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感天動地,你死我活的殊死搏鬥。
因中國軍隊退守蘇州河南岸而士氣低落的上海市民,因四行孤軍的堅守而重新喚起了抗日鬥志。在上海的外國人也親眼目睹四行孤軍的英勇奮戰,通過報道將中國軍人寧死不屈,堅守到底的形象傳播到了全世界。
㈤ 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結局如何呢
“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整整四天,如泰山般巋然不動。其間,一名叫楊惠敏的女童子軍還冒險將國旗送入了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就利用這面國旗,在日軍的眼鼻子底下舉行了升旗儀式。
河對岸就是公共租界,中外民眾都看到了這一壯舉,無不為之驚嘆,認為若有這種精神,中國絕不至亡。當然歐美人的想法有時跟東方人還是有所區別。老外們既稱贊“八百壯士”的勇士精神,同時又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在他們看來,如果一支部隊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是不應該浪擲犧牲的,或者投降,或者撤退,怎麼能明知沒有贏的希望,還繼續苦撐呢,這樣沒意義啊。
對公共租界來說,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在四行倉庫通往租界的河橋南端,有一個巨大的煤氣筒。這個煤氣筒距四行倉庫不過幾十米遠,槍炮不長眼,萬一打到煤氣筒上,爆炸起來可不得了。於是,各國使節都拿著照會前來說情,要求中國政府盡快安排四行倉庫的孤軍撤離,連宋美齡都接到了很多類似請托。
蔣介石要的本來就是關注,現在差不多全世界都知道了四行倉庫這個名字,當然再沒必要讓守軍白白送命了。
(電影《八佰》)
㈥ 八佰最後結局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6)800電影結局擴展閱讀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
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㈦ 八百電影演的什麼
一部講述國民黨抗日的電影,建議與林青霞的老電影《八百壯士》一起看。
㈧ 八百電影評價
對於很少進影院和果粉這些非資深非主流觀眾來說,《八佰》前半段的激戰和中場的護旗,足以成為犒賞他們視覺和情緒的饕餮盛宴。
作為有一定藝術審美基礎,有個人獨立思考,和對歷史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觀眾,比如我,對影片則是感到失望。
工業化技術度方面是華語電影絕對一流水準,曹郁的攝影也完全有實力問鼎甚至是橫掃明年三金獎杯。
最糟的恰恰是導演編劇管虎,是他把一個難得的好題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將戰斗場面升級做誇大渲染,並不為過。射殺戰俘,也是華語電影里珍貴的一次血性飛揚,不必理會聖母婊的聒噪,這樣處理既真實也理所應當。你死我活的戰場,殺敵就該理直氣壯。
真正的錯誤是價值觀的混亂和缺失,沒有對歷史的尊重和負責之心,反而讓人看出其中有點卑劣的商業算計。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於貪生怕死。對懦弱的逃兵新兵著墨太多,此類人物會有但絕非戰場主流,電影里對姜武、張譯、包括歐豪和那個小湖北的怯戰描寫太多太過,也是創作者人文意識的泛濫與意淫。
其次,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來龍去脈,被編導做了個人喜好化的騸割。以怯戰小兵視角,切入這個歷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後孤軍營生活以及謝將軍的結局,不應該有個如實的表現嗎?這不是八佰這個集體和這場戰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這才是給觀眾負責任的講述自己要說的歷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時刻,掐頭去尾誇大煽情之餘,又以畏死來曲解反戰的含義,離佳作和史詩的門檻實在是百步之遙。
第三,在藝術手法上總體寫意,局部寫實的比例,明顯不適合表現歷史戰爭題材,尤其是華語電影創作和觀賞環境,也與影片宣傳定位相悖。
銀幕上那匹白馬,就是管虎創作上的一顆私心。我不是講述歷史,是自己說書。謝將軍和日本將領騎白馬相見,說為各自的榮譽而戰時,這電影已經徹底垮了,那座四行倉庫已經轟然崩塌成廢墟了。
如果不做商業計算的煽情,樓頂護旗一場和前半段接近寫實的戰斗拍攝風格一樣,情緒的沖擊和情感的升華只會更真實深刻。而不是現在這般強行煽情無休無止,讓人感到疲勞尷尬。
可能導演只怕觀眾不知道,我這電影就因為這場戲而審查受阻的。毋庸諱言,審查真的不盡人意。但有些導演的本事和腦子,還真不一定是審查這口鍋給砸壞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電影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它的上映,能讓一些年輕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輕淺的歷史事件和愛國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舉。至於電影的藝術品質,那就另當別論,真的不談也
㈨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讓無數觀眾淚奔的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