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昌都戰役藏軍損失多少
5700餘人包括起義
Ⅱ 1950年解放軍發動昌都戰役的時候,藏軍總指揮是阿沛阿旺晉美嗎
前期是拉魯·次旺多吉,後來是阿沛·阿旺晉美。
1950年年初,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號召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就和平解放西藏事宜進行談判。攝政達札和噶廈任命阿沛為增額噶倫兼任昌都總管,接替任期已滿的前任總管--拉魯·次旺多吉,主持昌都地區的文武事務。
阿沛在赴任前,向噶廈和攝政寫了報告,請求准許他到昌都後不接任總管職務,而是「一路東去,溯水尋源,找解放軍談判」。但是這個請求沒有被批准,阿沛只好去昌都接任總管。
1950年10月中旬,解放軍被迫發動昌都戰役,擊潰金沙江西岸一線的藏軍,向昌都鎮挺進。此時,阿沛率總管府主要官員離開昌都鎮西行,在距昌都一日行程的朱貢寺住下來,等待解放軍前來接收。同時他派出官員分三路去尋找解放軍接頭談判。解放軍進到朱貢寺後,他積極協助解放軍遣散了從前線潰退下來的藏軍全部士兵。
昌都解放後,回到昌都的阿沛·阿旺晉美受到了解放軍的熱情歡迎和優待。經阿沛與解放軍十八軍前線指揮所王其梅將軍商談,達成了解放軍暫停西進,爭取同西藏地方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臨時協議。
Ⅲ 《我的格桑梅朵》
裘山山,女,浙江人,76年入伍,83年畢業於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曾任部隊教員,文學刊物編輯等,主要作品有,《到處都是寂寞的心》《春早開花》》《女人心情》《五月的樹》《一個人的遠行》
現為成都軍區創作員
Ⅳ 昌都戰役的戰役過程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戰役的序幕拉開後,實施外線遠距離大迂迴的北線右路部隊(一五四團和青海騎兵支隊等),在高原上縱橫跨三個省區(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約1500華里,穿過橫斷山脈,兩渡金沙江和瀾滄江及許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類烏齊等地打了幾仗;因連續行進,許多戰馬先亡,不少騎兵變成步兵,終於在軍、師要求的時間內,趕在藏軍西撤之前到達昌都以西稱為「五路口」的恩達,艱苦地完成了大迂迴包圍的任務。然後從西往東堵擊由昌都撤出的藏軍,勝利地配合主攻部隊,將昌都地區的藏軍全部、干凈、徹底地殲滅。
迂迴部隊渡江後,南北兩線的幾路攻擊部隊,分別在幾個渡口陸續渡過金沙江,迂迴部隊和跟進的北線左路主攻部隊渡江時未遇藏軍抵抗,北線左路和南線攻擊部隊在德格崗托和巴安(現巴塘)西北之宋瓦卡美兩個點渡江時遇阻強攻,雖我傷亡較大,但都很快渡江成功。渡江後,北線左路主攻部隊在小烏拉等地遇到藏軍較強的抵抗,藏軍在我強大攻勢下被殲滅或棄陣潰逃。
為了不給藏軍喘息機會,各部隊忍受著空氣稀薄、飢寒、勞累等痛苦,日夜兼程,連續作戰,連戰皆捷。崗托方向的北線左路攻擊部隊在追擊中,於同普之足雍將大股藏軍殲滅。南線之五十三師一五七團,殲藏軍近一個甲本(相當小連)。在人民解放軍的政治攻勢和政策感召下,藏軍第九代本主官德格·格桑旺堆於10月11日率部起義,寧靜(現芒康)和平解放。雲南之一二六團,消滅和驅逐「民兵」、僧兵和一部藏軍,佔領鹽井等地區。一五七團和一二六團隨後向西發展,並分別執行攔截藏軍之任務。昌都藏軍無力抵抗,棄城西撤,北線主攻部隊一五六團隨之進城(左路部隊和一五五團相繼跟進),並消滅沒有撤走的藏軍200餘人,昌都從而解放。昌都總管阿沛·阿旺晉美率殘部西撤至拉貢附近,當聽說解放軍已堵住去路後,折回昌都西的朱古寺,與解放軍聯系後,令藏軍2700餘人全部放下武器。1950年10月24日,戰役全部結束。
Ⅳ 解放戰爭著名戰役
1950年由張國華將軍率領十八軍進藏,在西藏昌都展開「昌都戰役」,殲滅4個代本(相當於團)藏軍,藏軍首領阿沛阿旺晉美(後來的政協副主席)起義,打開了西藏的東大門,迫使西藏地方當局接受中國共產黨關於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在西藏就僅此一戰,就和平解放。(西藏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