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地雷戰
《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
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1942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生的事情。
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盪。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斗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黃村當時是敵人的一個重要據點。和黃村遙遙相對,隔著一個山口,有個趙家莊,是根據地的邊沿。在區武委會雷主任的直接領導下,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人們使用土武器與現代裝備的日本強盜展開針鋒相對的武裝斗爭。地雷,是民兵最喜歡的武器之一,人們親切地把它叫做「鐵西瓜」。「鐵西瓜」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勝利和信心。「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個人影也看不見。」「步槍加地雷」,這在當時是很成功的戰斗經驗。「就地取材,自力更生」,民兵們充分發揮現有武器的作用,又自己動手造出了石雷,使地雷戰廣泛地開展起來,成為群眾性的殺敵運動。根據不同的敵情、地形、時機和敵人行動規律,靈活巧妙地使地雷「活」起來,是地雷戰的基本經驗。人們把這個經驗歸納為四句話:「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處開花。」敵人是不甘心失敗的,吃了幾次虧以後,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破壞了民兵的地雷陣,首次進入趙家莊。敵人大肆燒殺搶掠,使群眾受到慘重損失。可是民兵們沒有灰心,他們進一步研究,改進了地雷技術。在另一次戰斗中,粉碎了敵人的起雷陰謀,接著又用土化學雷,取得反起雷的勝利。
1944年麥收季節,敵人乘聯防民兵夜間搶收的機會,偷偷奔襲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敵人妄想利用土匪綁票辦法,脅迫民兵放下武器,並且恐嚇說,若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就要讓被捕村民走在「掃盪」隊伍前邊「蹬地雷」。民兵和八路軍一起,決定將計就計。於是巧擺地雷陣,當群眾蹬著踏板的時候,地雷卻在敵人群里爆炸。經過一場緊張的戰斗終於解救了被俘的群眾,殲滅了進犯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反掃盪的勝利。
角色介紹
編輯
趙虎
演員白大鈞
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為使敵人不容易發現地雷,正反復試驗改進造地雷的技術。為了研製「頭發絲雷」,生拉硬扯地從女民兵玉蘭的頭上偷竊了幾根頭發,「造成了玉蘭的極大誤會」。
玉蘭
演員魯在蘊
民兵隊長,她為八路軍紡紗織布、做軍鞋、運給養、站崗放哨、抬擔架、照料傷員,又負責給八路軍送情報和帶領青婦隊隊員埋地雷。
二曼
演員楊雅琴
民兵副隊長。她跟著民兵隊長趙虎,女民兵玉蘭、鐵嫂等人,在村口、大道等設踏雷,在溝口、田邊等設下絆雷,在樹上懸掛天雷,用碎石雷堵塞路口、海灘、河道等險要地段,用頭發絲雷阻止敵人挖雷,天羅地網般的地雷陣。
張長瑞
演員雷主任
雷主任,區武委會。為了減少損失,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集合群眾的智慧,想出應對日軍的策略。
Ⅱ 電影 《地雷戰》 故事情節
??!無。
Ⅲ 電影《地雷戰》
地雷戰類型劇情∕抗日戰爭導演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出品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講述抗日戰爭時期,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盪」,損失慘重。為此,區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密碼:565e
Ⅳ 地雷戰簡介(100字左右)不能太多
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不僅在山東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是一部經典之作影響甚大
Ⅳ 經典中國老戰爭電影
下面這60部最經典的革命老電影,你看過幾部,又還記得幾部呢?
01.《鐵道游擊隊》
電影《鐵道游擊隊》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攝制。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魯南鐵路沿線的鐵道游擊隊與日軍鬥智斗勇的故事。
02.《地道戰》
《地道戰》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至今為止,《地道戰》已創造出共18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03.《永不消逝的電波》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1958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作品,是一部表現我黨地下斗爭生活的影片。著名演員孫道臨在片中扮演的李俠的形象深入人心。
04.《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1974年上映。該影片講述了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05.《雞毛信》
電影《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4年。
主要劇情為:抗日戰爭期間,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給八路軍送雞毛信,半道上遇見了日本鬼子和偽軍,海娃利用老綿羊的尾巴保住了雞毛信。
鬼子被海娃引進山裡,八路軍全殲了敵人;根據雞毛信里報告的情況,八路軍又襲擊了一個日本鬼子的據點,活捉了貓眼司令。
06.《冰山上的來客》
該片1963年上映,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
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描繪了邊疆地區軍民驚險的反特斗爭生活,驚險緊張、引人入勝。
07.《地雷戰》
1962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在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
08.《小兵張嘎》
1963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小兵張嘎》改編自當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這部作品自1961年發表至今,已經五十多年了。
小說和電影中的「張嘎」,因其「英氣」與「嘎氣」,已成為新中國幾代人童年記憶中的最燦爛的一部分。
09.《紅色娘子軍》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60年,著名導演謝晉執導。
影片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斗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斗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
Ⅵ 地雷戰高清電影
地雷戰.rm
Ⅶ 懷舊老電影100部戰爭片
1、《平原游擊隊》(1955)
本片也算是頭哥小時候最喜歡看的電影之一,經典黑白片,小時候每看一次就心情澎湃,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冀中平原地區的故事,日軍在此實行了兇殘的大掃盪,當地的老百姓為了對抗他們,在村子裡挖了許多地道,通過這些地道抵禦鬼子的掃盪,最後取得勝利。
Ⅷ 《地雷戰》主要內容
我愛看的革命影視作品
小學 記敘文 435字
地雷戰》是我最喜歡看的革命影視作品之一,雖然它不像現在的影視大片那樣有華麗的畫面效果,有各種炫酷的影視特效,但是他卻深深的吸引著我,讓我百看不厭,越看越喜歡。
《地雷戰》是我國早期拍攝的一部描寫中華民族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通過勞動人民的智慧進行地雷作戰的一部電影。雖然電影的年代比較老,雖然還是黑白電影,但是卻是一部非常優秀,非常有內涵的一部革命影視作品。電影中朴實的刻畫出勤勞的中國人民,在裝備極差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智慧,利用和發明各式各樣的地雷來讓鬼子受到很大的打擊,朴實的畫面,朴實的語言,不是的人物性格,更加讓這部電影給人們心裡留下深刻的映像。當然還有在看到鬼子受到各種打擊,反抗後滑稽的樣子,更是給嚴肅的革命電影增添了一份笑料。這部電影充分的展示出了我們民族的偉大智慧和抵抗侵略者的決心。
喜愛《地道戰》這個革命影視作品,喜歡看到鬼子被作弄的樣子,喜愛看到《地道戰》中人民發明的各式地雷,這個電影業讓我更加明白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促使我更加努力的用功學習。
Ⅸ 老電影戰爭片1000部老電影國產
1、《地道戰》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劇情片,由孫道臨、袁霞主演,於1958年在中國上映。
2021年9月21日,該片4K彩色修復版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10月6日,修復版在全國公映。
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占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
Ⅹ 老電影地雷戰是何時拍的,還有,有拍攝的後台資料的話更好,爆炸時的景象太真實了,好懷念啊。
二戰電影:《地雷戰》
中文名:《地雷戰》
英文名:Landmine Warfare
出品國:中國
導演:唐英奇、徐達、吳健海
主演:白大均、董元夫、張長瑞、吳健海
上映年份:1962年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影片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盪」,損失慘重。為此,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對付地雷陣,日軍中隊長中野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趙家莊的民兵總結了教訓,不斷改進地雷技術,使敵人的工兵無法起雷。麥收季節,日偽軍乘聯防民兵搶收麥子的機會,又一次偷襲了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他們讓被俘村民在隊伍前踩地雷,再次進攻趙家莊。趙虎領導民兵巧擺地雷陣,用子母雷、連環雷、釘子雷、碎石雷、鐵夾子雷、頭發絲雷等各種各樣的土造地雷打擊敵人。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配合下,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終於解救了被俘的群眾,全殲進犯之敵。
本片採取了教學與敘事雙重敘事的技巧,現在看來很是有些先鋒意味。1942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寫的,是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生的事情。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盪。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斗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影片劇情的組織生動、感人,導演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處理得質朴而靈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的狡詐、凶險和殘酷形成尖銳的對峙,並在反復較量中展現出各自的形象特徵。該片還較好地烘託了膠東農村的地方風貌,不僅帶來了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對體現人民戰爭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