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300字讀後感——父親的鞋子
那年,記得是深秋,父親搭車進城來看我們,帶來了田裡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條。「沒上農葯化肥,專門留了二分地給自己種的,只用農家肥,無污染,保證綠色環保有機,讓孫女吃些,好長身體。」父親放下糧袋,笑著說。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來斤,面條有三十多斤。鼓鼓襄襄兩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麼顛簸過來的。老家到這個城市有近一百華里路,父親也是快八十歲的老人了。看著父親一頭的白發和駝下去的脊背,我沒有說什麼,心裡一陣陣溫熱和酸楚。
父親看著我們剛剛入住的新房,牆壁雪白,地板光潔,說,這輩子當你的爹,我不及格,沒有為你們墊個家底,你們家裡,連一片磚我都沒有為你們添過,也沒有操一點心,也沒幫過一文錢,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們安然、安分,我就心寬了。我不住地說,爹你老人家還說這話,我們長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體不錯好好活著就是我們的福分,別的,你就別想多了。
父親忽然記起了什麼,說,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東西老是硌腳。昨天黃昏在後山坡地里搬包穀,又到林子里為你受涼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麥冬,樹葉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給灌滿了,當時沒抖干凈,衣服上頭發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沒來得及理個發,換身像樣的衣服,就這么爭慌慌來了。走,孫女兒,帶我下樓抖抖鞋子,幫我拍拍衣服上的塵土。我說,就在屋裡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樓。父親執意下樓,說新屋子要愛惜,不要弄臟了。
樓下靠牆的地方,有一小片長方形空地,還沒有被水泥封死。父親就在空地邊,坐在我從樓上拿下來的小凳子上,脫了鞋子仔細抖,又低下身子讓孫女兒拍了衣服,清理了頭發。上樓來,我幫父親用梳子梳了頭發,這是我唯一的一次為他梳頭。我看清了這滿頭的白發,真有點觸目驚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發後面積壓了多少歲月的風霜?
第二年春天,樓下那片空地上,長出了院子里往年沒有見過的東西,車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燈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樓房轉角的西側,還長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驚奇,有個上中學的孩子開玩笑說,這不就是個百草園嗎?
大家都說,新鮮,真新鮮。也有人說這個院子向陽,有空地就不愁不長苗苗草草。議論一陣也就不再管這事了。
只有我明白這些花草的來歷。它們來自父親,來自父親的頭發、衣服和鞋子,來自父親的山野。
是的,父親也許沒有帶給我們什麼財富、權力和任何世俗的尊榮,清貧的父親唯一擁有的就是他的清貧,清貧,這是父親的命運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沒有留下什麼,父親更沒有帶走什麼,連一片草葉、一片雲絮都沒有帶走。
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連我對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沒有帶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裡。這么說來,我的所謂的感念和心疼,說到底還是我從父親那裡收獲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裡持續收獲著這種感情。而他依然一無所有地在另一個世界孤獨遠行。
是的,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著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貧的父親們留給我們的啊。
何況,我的父親,曾經,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氣息都留給我們。
他清貧的生命,又是那般豐盛和富有,超過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那麼,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地活著的人們,又能給世界留下什麼呢?我們敢於踐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慾望的釘子和冷酷的鐵掌,還有別的可以發芽開花的種子嗎?
父親越去越遠,越去越遠,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❷ 電影兒子媳婦和老娘觀後感
誰不渴求家庭的溫馨?誰不希望社會的和諧?但政治斗爭的風雲讓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慘劇剛剛過去,金錢、慾望的潮水又讓夫妻同床異夢母女骨肉分離;但廣場將民眾以階級劃線相互攻擊的喧囂剛剛過去,街頭以金錢將民眾分為三六九等的叫賣卻早已登場。如此,人們上述的渴求才如此急迫,人們上述的希望才如此強烈。
而電影《兒子媳婦和老娘》用愛的清泉滋潤了觀眾被上述渴求與希望焦灼的心靈,用動人的聲音在訴說著:有愛,才有溫馨,有愛,才有和諧。
影片中,最能體現現代社會現代之愛的,不是丁鳳妹,而是律師齊華。這體現於齊華律師的現代身份,這更體現於齊華所作所為中的現代的愛的博大情懷。你看:盡管丁鳳妹一家對地方煤礦侵吞了丁鳳妹丈夫的死亡撫恤金一事毫不知曉,盡管齊華與丁鳳妹一家非親非故,律師齊華卻基於愛心主動為之申張正義,無償地幫助丁鳳妹一家與地方煤礦打官司,雖然面臨著對方的威脅利誘而不改初衷;雖然官司困難重重而毫不動搖;雖然丁鳳妹幾次出於報答要將打贏官司的錢分給她一部分,甚至已經偷偷地給她留了下來,她卻仍然要執意地還給丁鳳妹。這就超越了傳統的出於親情、友情、鄉情、民族情的愛,而體現了現代的一種關注社會關注公眾的博愛精神。
用愛心關愛對方,有時不但得不到對方相應地回應,卻反而面臨著對方的誤解與對自己真情的傷害。你看,秦小川不就認為齊華幫助他家與地方煤礦打官司是為了多拿訴訟費么?秦小川不就不能理解齊華為什麼會對他家會有那樣無私的愛心與熱情么?怎樣面對這樣的誤解與傷害?是滿腹委屈、牢騷,還是對對方施之以攻擊?亦或因此放棄對對方的愛心?正是在這些地方,影片讓我們看到了齊華現代博愛情懷的又一個方面,也正是這現代的博愛情懷,最終感化了不相信在現代經濟社會有愛存在的秦小川。
現代知識是齊華現代之愛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這一點是應該給以特別提出的。我們看到,正是齊華所具有的法律知識,使齊華能夠具體有效的幫助丁鳳妹一家,使齊華對丁鳳妹一家的愛心能夠得以具體地實現。如果沒有現代法律知識的支持,齊華面對丁鳳妹一家的困境,其所要表達的愛心,也就只能止於同情而已了。
這現代的博愛情懷,與傳統的人倫之愛並不矛盾,或者說,傳統的人倫之愛,本身即已是這現代博愛血肉的一部分。於是,我們也就看到了齊華對癱病婆婆那感人的孝行孝心。
❸ 電影觀後感:兒子媳婦和老娘
有愛才有和諧——評電影《兒子媳婦和老娘》
誰不渴求家庭的溫馨?誰不希望社會的和諧?但政治斗爭的風雲讓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慘劇剛剛過去,金錢、慾望的潮水又讓夫妻同床異夢母女骨肉分離;但廣場將民眾以階級劃線相互攻擊的喧囂剛剛過去,街頭以金錢將民眾分為三六九等的叫賣卻早已登場。如此,人們上述的渴求才如此急迫,人們上述的希望才如此強烈。
而電影《兒子媳婦和老娘》用愛的清泉滋潤了觀眾被上述渴求與希望焦灼的心靈,用動人的聲音在訴說著:有愛,才有溫馨,有愛,才有和諧。
影片中,最能體現現代社會現代之愛的,不是丁鳳妹,而是律師齊華。這體現於齊華律師的現代身份,這更體現於齊華所作所為中的現代的愛的博大情懷。你看:盡管丁鳳妹一家對地方煤礦侵吞了丁鳳妹丈夫的死亡撫恤金一事毫不知曉,盡管齊華與丁鳳妹一家非親非故,律師齊華卻基於愛心主動為之申張正義,無償地幫助丁鳳妹一家與地方煤礦打官司,雖然面臨著對方的威脅利誘而不改初衷;雖然官司困難重重而毫不動搖;雖然丁鳳妹幾次出於報答要將打贏官司的錢分給她一部分,甚至已經偷偷地給她留了下來,她卻仍然要執意地還給丁鳳妹。這就超越了傳統的出於親情、友情、鄉情、民族情的愛,而體現了現代的一種關注社會關注公眾的博愛精神。
用愛心關愛對方,有時不但得不到對方相應地回應,卻反而面臨著對方的誤解與對自己真情的傷害。你看,秦小川不就認為齊華幫助他家與地方煤礦打官司是為了多拿訴訟費么?秦小川不就不能理解齊華為什麼會對他家會有那樣無私的愛心與熱情么?怎樣面對這樣的誤解與傷害?是滿腹委屈、牢騷,還是對對方施之以攻擊?亦或因此放棄對對方的愛心?正是在這些地方,影片讓我們看到了齊華現代博愛情懷的又一個方面,也正是這現代的博愛情懷,最終感化了不相信在現代經濟社會有愛存在的秦小川。
現代知識是齊華現代之愛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這一點是應該給以特別提出的。我們看到,正是齊華所具有的法律知識,使齊華能夠具體有效的幫助丁鳳妹一家,使齊華對丁鳳妹一家的愛心能夠得以具體地實現。如果沒有現代法律知識的支持,齊華面對丁鳳妹一家的困境,其所要表達的愛心,也就只能止於同情而已了。
這現代的博愛情懷,與傳統的人倫之愛並不矛盾,或者說,傳統的人倫之愛,本身即已是這現代博愛血肉的一部分。於是,我們也就看到了齊華對癱病婆婆那感人的孝行孝心。
影片的編劇、導演,看到了齊華的現代博愛的力量,也給以了相應地准確地表達,但畢竟沒有將其作為全劇的根本與中心,也正因此,觀眾對齊華現代博愛的力量、性質也就缺乏充分地感悟與理解,這都說明著離現代博愛要在我們這古老的土地上紮根、發芽、生長成為參天大樹,還有著多麼遙遠的距離,說明著我們這古老的土地,對現代博愛還是多麼地陌生,但也正因此,也就尤其有著給以特別地指出的必要,這也正是我先要提出齊華律師然後才要把影片最主要的人物丁鳳妹給以評析的原因之所在。
這部影片最令觀眾動容的最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當是丁鳳妹形象的塑造。在丁鳳妹的身上,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之愛,這一傳統之愛,在現代的語境下,就轉化為現代之愛的有機組成部分。
你看,丁鳳妹對養子的關愛要遠遠地高於、大於對親生兒子的關愛,為了滿足養子對自己就業的設計,不顧自己的年老,放棄對自己最疼愛的孫子的呵護,放棄自己與孫子的天倫之樂,來到城裡做保姆,而一拿到一點錢,就迫不及待地給養子送去。你看,盡管兒媳自結婚後都沒有管她叫過一聲媽,盡管兒媳對她多有不敬,但她仍然對兒媳像對自己的女兒一樣關愛、體諒,有件時新的衣裳先想著兒媳,兒子責備兒媳時,又讓兒子多多地想著兒媳的好處。你看,她對齊華婆婆的照顧無微不至,盡管齊華如果打贏官司可以為她為她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收效,但她卻寧願放棄這巨大的經濟收效,也不願意讓齊華受到委屈。這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愛,是中國傳統之愛的極致,正是在這種愛的感召之下,才有了中國傳統的人倫之樂。中國的電影觀眾,長期生活在這樣久遠的傳統浸泡之中,對這樣的傳統之愛,倍感親切。這樣的傳統之愛,在現代經濟的沖擊下,日漸衰落,且因之極大的損害了從傳統到現代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的人倫關系,造成了當今民眾的巨大的心理落差。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語境中,中華民族的傳統之愛,轉化為當今時代的現代之愛,對這樣的一種傳統/現代之愛的呼喚,也因之構成了對當今被損害的人倫關系的修復,構成了對前述當今民眾巨大心理落差的滋潤與調整,於是乎,你也就能明白,為什麼丁鳳妹的形象,最能令觀眾動容,最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仔細辨析一下,你還是能發現齊華的現代之愛與丁鳳妹的傳統/現代之愛二者之間是有著許多的不同的,諸如丁鳳妹就不能理解齊華動用現代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從而達到人際關系新的和諧的做法;相比丁鳳妹,齊華的現代之愛,也少了許多親情色彩。但正是這兩種愛的合力與張力,拒斥了金錢、慾望對現代人倫和諧關系的侵害,讓現代人不是拒絕金錢、滅絕慾望,而是在正常地享用金錢、實現慾望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完成了心靈、情感的溝通與融洽,更好地達到了人倫關系的和諧。我們在影片的結尾,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幅令人感奮的畫面與令人心悅的遠景。
❹ 李逵沂嶺殺四虎讀後感
>讀後感
<水滸>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題反詩>是描寫宋江在烏龍院殺死閆婆惜,犯命案發配江州,患病痊癒後,一日登上江邊潯陽樓,臨江而坐,倚欄暢飲,不覺己醉。猛想到: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今已年紀三十以上,功不成名不就,倒做了個階下囚,何時才能出頭?(這段文,下面簡稱「自白」)他感恨傷懷,乘著酒興,就在牆上揮筆寫道:
自幼曽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發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嗣後,又寫道: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磋吁。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詩被「無畏軍」通判黃文炳察覺,報告知府,宋江被捉入牢,經不起嚴刑逼供,屈打招認謀反。從宋江題詩來看,宋江似乎想造反,而且比黃巢造反更厲害。亊實不然。宋江到梁山做了首領之後,他的一言一行與當初題反詩的意志大相庭徑。
宋江何須人也?宋江出身在封建社會地主剝削家庭,從小受過封建禮教「三綱五常」及「仁德」教育。父親宋太公是財主,希望他長大之後,做皇帝的忠臣,做好官,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宋江長大後在鄆城做個小押司,他刀筆精通,史道純熟,愛習槍棒,學得百般武藝。平身好結江湖朋友,如有人投他,他必留荘供養,終日笑臉陪伴,若要走盡力資助,仗義疏財,視金若土,施棺舍葯,濟人貧苦,山東、河北聞名,人稱「及時雨」。(這段文,下稱「評價」)
宋江為何上樑山?宋江資助閏婆惜一家,惜母為感恩將女兒閆婆惜給宋江為妾,婚後,得不到閆的愛情,閆又與自己學生通姦,這是一氣也!梁山赤發鬼劉唐下書給宋江,謝宋江當初義釋劫「生辰綱」晁蓋七人之恩,還勸宋江上樑山入夥,並給金碇百兩,宋江不慎失落書信,被閆婆惜拾得不還。要挾宋江退婚嫁張文遠。宋江怕閆狀告自已與梁山私通,害怕私通梁山,有殺頭之罪,這是二氣也!於是他殺了閆婆惜,宋入牢又題反詩被官府赴法場斬首,被梁山所救,在無奈情況下不得不上樑山,與其他梁山兄弟不同。
自宋江上樑山之後,他憑自己以前在社會上施「仁義」的影響有號召力,梁山兄弟聽他的,又繼續在山上施展仁義人緣好,並也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指揮的才能,取得多次戰役的勝利。如「三打祝家莊」,他先聯絡李、扈兩庄,分解祝庄勢力,凸顯了宋江戰略才幹,受到梁山眾兄弟的愛戴和擁護。所以梁山勢功很快發展壯大起來。若根據梁山當時的勢力,剩勝進行下去,殺到東京,奪鳥位,定能推翻宋朝皇帝,殺掉宦官奸侫,鏟除朝政腐敗。但是,宋江的階級地位決定他不能那樣做。他要為自己官位名利著想。他奴顏婢膝,笑臉迎接皇帝派來的招撫大臣,受盡凌辱也不敢辯嘴,更令人氣惱的是宋江百般盛情接待前來討剿梁山而被梁山俘擄的奸官高俅,他千方百計保護高俅性命,他幾次三番阻制豹子頭林沖殺死高俅,欲為自己報妻亡家破的血海深仇,林被制未果,終於抱著遺恨成疾死於粱山!從宋江對梁山弟兄邀請入夥,他毅然拒絕和對黑旋風李逵「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斷然反對,這些都充分說明宋江上樑山不是去造反的。他上山真正目的,等待時機,何時才能出頭。
上面的「自白」、「評價」只能反映封建地主階級,因受封建的「仁德」的教育影響,與人為善的一面,在封建社會里不是有吃素念佛的人;還有「善人行好事」嗎?由於宋江的價級本質決定他要忠君報國,光宗耀祖,做朝庭的清官才是正道,對人施展仗義仁慈才是好人,認為在梁山沒出息。最後他還是用封建的仁德考慮梁山兄弟能「封妻蔭子」的光明前程,去投降朝庭招安了。投降之後,宋江的私心越顯明朗了,他迫不期待要做朝庭忠臣,永遠忠於皇帝。他早有這個思想基礎,早在梁山壯大的時候,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把梁山的旨意「替天行益」改為「順天護國」。並忠心旦旦向皇帝獻媚——宋江終生不負朝庭。不聽吳用勸阻,宋江毅然率領跟他出生入死的弟兄們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
腐敗的朝庭害怕宋江勢力擴大,動搖皇位的統治地位。於是奸侫設計陷害梁山弟兄們,從此梁山落得四分五裂,各奔東西,走的走,死的死,最終只留存識時務的急流勇退的寥寥幾人。好端端的一個梁山敗在宋江手中!所以看宋江題反詩不能只看錶面文字,應著本質。宋江題反詩實際上為自已出口惡氣,他懷才不遇,未得到「皇恩浩盪」做不到大官,又槽官衙迫害,落得個階下囚。因而對朝庭、宦官、奸佞、黑暗勢力極度不滿,但是絕無反皇帝的志意,只是感恨傷懷罷了,最多也是個憤懣或痛罵而已!
❺ 駱駝祥子第14章讀後感50字
劉四爺慶壽那天,吃早飯時,車夫們把對劉四爺的不滿都發泄到祥子身上,祥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劉四爺看到虎妞對祥子的親熱勁兒,火上心頭。當著眾人的面,父女倆吵得不可開交,虎妞索性公開了她和祥子的關系。虎妞把自己的下半生全壓在了老實的祥子身上。
❻ 急需不少於500字的水滸傳中的柴進、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的人物讀後感,要快!!急要!!!
魯達的性格特點
(1)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粗中有細,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2)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系,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3)率直粗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為了保證金氏父女能平安的離開,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拖住店小二追尋金氏父女的舉動,「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在懲治惡霸鎮關西的時候,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了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直到後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魯智深上樑山的緣由:九紋龍史進大鬧史家莊後,為尋師父王進來到渭州,先後巧遇開手師父李忠和提轄魯達。史、魯二人一見如故,相約來酒樓喝酒。正高興間忽隔壁有人啼哭,魯達不快叫來金氏父女,問明願因,方知金女被本地惡霸鄭屠霸佔,魯達大怒,便要去找鄭屠算帳,被史、李二人勸住,三人贈銀兩給金氏父女。次日,魯達先送走金氏父女,後來到狀元橋下找到鄭屠,借故與其動手,三拳將其打死出走,在雁門縣重遇金氏父女,得其婿趙員外引薦上五台山文殊院剃度為僧,法名智深,因兩次酒後鬧事不容於僧眾,攜智真長老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於路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後與史進重逢火燒瓦罐寺殺死生鐵佛。來到東京後被派往菜園,倒拔垂楊柳,鎮服眾潑皮,演武時遇林沖結為好友,林沖遭陷,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下林沖。後遇楊志,並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後,同上樑山。天文石碣位居天孤星,為一百單八將之十三,成為梁山泊步軍頭領。
魯智深的結局:魯智深上樑山後英勇善戰,反對招安。梁山歸順朝庭平定遼國後,魯智深重上五台山謁見智真長老問詢前途,智真長老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後來,魯智深果然擒得方臘大將夏侯成,並親手抓獲方臘。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錢塘江潮信大至,魯智深想起長老之言,問明「圓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圓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獲方臘大功,加贈魯智深為義烈照暨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