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棒!少年》講述怎麼樣的棒球故事
這是一群父母早逝、離異或無人照管的「事實孤兒」和問題兒童;這是一個關於他們參加世界頂級青少年棒球比賽並試圖通過棒球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關於這群孩子的真實故事叫做「太棒了!少年」紀錄片告訴大家。藝和大象聚光燈在北京宣布,他們在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上獲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獎。青少年將於在國家電影院上映。對邋遢的「叛逆少年」印象特別深刻。影片展現了邋遢等孩子的成長軌跡,既有棒球比賽的血腥畫面,又有教育意義。這部電影被稱為「一部非常適合兒童觀看的真實電影」,這部電影中青少年通過棒球訓練的成長和轉化可以說是體育人才培養的生動例子。家長可以從影片中得到很多啟示: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孩子的導師,正確發掘孩子的才能和優勢;孩子也會像野草一樣從這群同齡的年輕人身上得到鼓勵,更新鬥志。
來自河北淶源山區的梁,「像一隻貓」,細膩敏感,冷靜內斂,與他的年齡格格不入。人們喜歡稱他為「小霜」。邋遢,比小霜大一歲,來自寧夏西吉縣乾旱的黃土高原。和像貓一樣的小霜相比,邋遢是名副其實的,性格很虎。他就像一隻焦慮易怒的老虎,桀驁不馴,勇敢無畏。棒球比賽中最重要和最激烈的環節是擊球手和投手之間的比賽。小霜是投手,粗心是擊球手。投手是防守方決定勝負的靈魂,擊球手是進攻方贏得分的核心。小霜和邋遢,一個擅長控制,另一個擅長爆發。人格、角色、身體條件的沖突與互補構成紀錄片的主要動力。
② 《棒!少年》行走時代邊緣的少年,擁有叫板命運的勇氣,對你怎樣的感受呢
在2020年的FIRST青年人國際電影節奪得「最佳紀錄片」和「觀眾選擇榮譽」二項巨獎的紀錄片《棒!少年》已於12月11在全國各地公映。這一部將棒球與貧困兒童融合起來的紀錄片憑著精湛的製作,栩栩如生的人物,取得成功虜獲了很多觀眾們的鍾愛。盡管是一部紀錄片,但《棒!少年》一點也不低沉,反倒具備較強的故事類,在這些方面一點都不遜色於影片。《棒!少年》敘述了北京郊區,一群貧苦的留守孩子在70幾歲老教授的領著下訓練棒球。叛逆不服氣教導的馬虎也趕到了棒球隊。而他的來臨擺脫維持已久的寧靜。
《棒!少年》好在沒有過去紀錄片那類低沉的特性,在人物解決和故事情節交叉中,充分發揮了十足的游戲娛樂實際效果,讓觀眾們在真正中,跟這些小棒球手們做感情的波動,使我們看到了劇情電影的的層次感,也體會到人物的真正與單純。但是,大家為夢而生也是有機遇照到這些處在邊沿的青少年。青少年勇於叫囂運勢,而好的紀錄片應當被大量人見到。
③ 棒球少年觀後感
看過電影《棒球少年》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的心像平靜的一泓清泉投入一顆巨石頓時翻起層層漣漪,它猶如黑夜中的指路明燈為我指明了前進的路途,使迷茫的我不再徘徊,為困頓的我找回了內心中曾經迷失的自己。 《棒球少年》主要講述主人公「少爺」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自己的夢想,刻苦練習棒球的各種動作,歷經家人的反對,隊員的嘲笑與苛責,技術的突破障礙,最終他選擇了堅持和永不放棄,最終柳暗花明,苦盡甘來,贏得全國大賽,他也成長為球隊中的明星。不明就裡的你也許認為他是一位農民子弟,可他卻是一名名符其實的「少爺」。他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可「少爺」為了練棒球,堅定地走出了溫室,拋棄了少爺應有的生活。放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接受魔鬼訓練。放棄養尊處優高人一等的習慣,選擇接受教練的訓斥,隊員們的指責、與嘲弄。每當參加完比賽,許多人將失敗的因素往「少爺」身上安,可「少爺」對這些也只是丟下一個憂傷的眼神,偷偷一人躲在宿舍里哭泣。他沒有反駁自己的隊員們,因為他堅信自己應該做得更好。
影片中令我最為感動的一件事,還要從全國青少年棒球比賽說起。在離全國大賽只剩12天時,教練要求隊員們練習滑壘,「少爺」雖然全力以赴的練習。可輪到他時,內心總是無法克服無以言表的恐懼,總是害怕摔斷腿部,因此規范標準的動作變得僵硬和呆板,結果摔了個四腿朝天。平靜面對教練無情的批評,繼續耐心向隊員們請教滑壘的技巧,以及動作的做法要領。他虛心聽取隊員們的建議,結合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練習。可天有不測風雲,「少爺」專心致志地練習滑壘時,遙遠的天空涌來烏雲,月亮好似也與隊員們玩捉迷藏似的,輕輕得轉身,溜進了烏雲背後,隨著「轟隆」雷聲鳴響,小雨滴為隊員們演奏的一曲「自然贊歌」!風雨中依然綻放朵朵玫瑰,「少爺」與球員們繼續練習。「少爺」的爸爸當初也反對「少爺」練習棒球,可看到孩子這樣的拚命練習,內心的堅冰悄然融化,「爸爸終於坦然接受了「少爺」的選擇。如此這般,歷經二十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少爺」與球員們的不懈努力結出了碩果,「少爺」的球隊贏得了全國大賽的冠軍!
今天的你我,是否也能像「少爺」那樣堅持夢想,是否也能像他那樣平靜對待別人的熱潮與冷諷,是否也能像他那樣一個動作堅持練習成千上萬次,是否也能像他那樣經受住一次次失敗的考驗。
「少爺」的事跡就像永不停息的馬達催我奮進,就像一顆鮮紅的路標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他的事跡激勵我前進,鼓舞我積極進取,激發我完成自己的夢想! 大概就是這樣了- -,
④ 《棒!少年》是一部什麼類型的紀錄片,有怎樣的社會意義
這是《棒!少年》,影片全素人出鏡,沒有一個演員參與,鏡頭對准了一群身世困窘的孩子,用三年時間,剪輯了近40個版本,講述了一個屬於他們的成長故事。但就是這樣簡陋的陣容、質朴的故事,卻讓銀幕前的觀眾們為之動容。令人好奇的是,這樣一部影片背後的創作者,又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一、做一個橋梁式的動作
許慧晶承認,大學時代還是會有些理想主義,“那時候肯定會有啊,因為你還年輕嘛”。彼時,他的創作還停留在自我表達階段,身為廣州美院的學生,他能夠獲取到的手段非常多,許慧晶最終選擇了紀錄片,“這樣的方式可能更適合我們來表達”。與傳統媒體人不同,用許慧晶自己的話來說,他最開始接觸自我表達,“是從視覺層面、從概念層面開始”,因此,他判斷自己想要的表達方式可能更加綜合。
因為許慧晶自己也是農村出身,所以他將鄉村議題視為自己的“創作土壤”。早在大二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思考“良性創作”的可能性,為了培養自己在鄉村議題上形成屬於自己的關注方法,他制訂了一個拍攝計劃:以不同年齡段、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別的鄉村人為拍攝對象切入,做出一個社會切面,以此幫助觀眾去體會鄉村的變化以及困境。
也正因如此,許慧晶的記錄片可以明顯看出祖輩、父輩、後輩的劃分。“做一個橋梁式的動作”,這是許慧晶寄託在紀錄片身上的願望。在他看來,人們在城市生活久了,對鄉村的了解越來越少,隔閡也會由此產生,而自己的紀錄片或許可以成為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之間溝通的窗口,“提供一個互相認識、互相理解、相互包容的一個媒介,我覺得也是不錯的”。
⑤ 電影奔跑吧少年觀後感400字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
正文:
中秋假期,我和其他小記者參加了《奔跑吧,少年》首映式。《奔跑吧,少年》講述的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學生真實的社會體驗,是一部勵志向上的作品。
觀影前製作方和導演、參演少年與我們見了面。我感到很驚喜,原來可以那麼接近電影,我也更期待電影了。電影開始了,一群少年去海南三亞體驗生活。
剛下飛機,就遇到了大麻煩:要從機場趕到大東海廣場但是沒有錢必須自己想辦法,而且要盡快到達目的地。
於是,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行動,有向路人求助的,有向警察借的,還有一個以才藝表演向路人借錢的,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原來這也是能力的體現。
終於大家都借到了錢,也安全到達了目的地。但是由於藍隊最後到達,所以要接受懲罰:穿越回到六十年代,接受勞動教育,勞動最光榮。
在勞動的過程中,藍隊隊員不怕苦,不怕累,終於通過努力完成了任務,回到現代。還有很多場景,讓我很受感動。
比如,參加紀念品的售賣,小隊員們遇到困難不放棄,敢於和陌生人介紹產品,都值得我去好好學習。
還能用英語向外國遊客交流,激發了我學習英語的信心了。看完電影,我覺得小隊員都是最棒的,我也要向他們學習。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從身邊做起,從熱愛勞動做起,有一天,我也可以更好。
⑥ 如何評價紀錄片《棒!少年》
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受人關注的紀錄片,無疑是許慧晶導演耗時多年攝制的講述兒童棒球題材的《棒!少年》,這部紀錄片憑借精良的製作,生動的人物,成功俘獲觀眾的芳心,高居觀眾投票第一名,9.42分(總分10分),可以說是口碑爆棚。
這種體育運動題材很容易拍成勵志紀錄片,但許慧晶導演並不想把主題局限於此,與激烈的比賽相比,他更看重的是孩子們的成長。他的鏡頭長時間注視著比賽以外,孩子們的日常。對馬虎和小雙兩位拍攝對象多年的跟蹤拍攝,展現了他們身上特有的性格和夢想,剪輯耗費將近三年時間,實為誠意之作。
⑦ 棒少年紀錄片影評一千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7
⑧ 如何評價紀錄片《棒!少年》
《棒!少年》講述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少年和「事實孤兒」,在北京市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組成了一支特殊棒球隊的故事。與令人熱血沸騰的體育題材紀錄片不同,《棒!少年》更多聚焦少年們在愛心棒球基地和貧困家鄉的平凡生活場景,在剋制中彰顯著人性的溫存與希望。
「真心希望棒球可以帶給他們快樂,彌補內心的缺失,獲得生存的能力和尊嚴,有更多的人幫助和關照他們的成長。」導演許慧晶在自述中表達了拍攝影片的初衷。
(8)電影棒少年觀後感400字擴展閱讀:
《棒!少年》雖然是一部紀錄片,卻借鑒了故事片的剪輯手法,採用「雙男主」的故事線。從剪輯到上映,許慧晶把片子剪輯了40多版。他將紀錄片的後期剪輯比喻為編劇的過程,「好的電影肯定是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同時又能讓觀眾有所收獲。我要去真正關注人,關注他們面對問題時所付出的努力,所尋求的改變。」
片中,當棒球少年被邀請前往美國參加世界頂級的少年棒球聯賽時,很多人意料中最「燃」的冠軍時刻並沒有出現。那一場比賽中,少年們大敗而歸,鏡頭對准了痛哭不止的投球手小雙。「機會還有很多。」馬虎給他擦淚,小雙卻放不下自責,「機會只有一次!」
小雙父親死於腦溢血,母親生下孩子之後就離開了家,家裡養不活兩個孩子,小雙的雙胞胎哥哥就被送走了。許慧晶回憶第一次拍攝,小雙眼神里的憂傷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這種憂郁也和馬虎橫沖直撞的個性形成了鮮明反差。
在愛心基地的日子裡,小雙從怯懦少年逐漸建立勇氣,但比賽失利後,二伯罹患胃癌,他又逃回了家……小雙能重返賽場嗎?他的命運讓無數觀眾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