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楊善洲》觀後感 初中學生作文 300字左右
最近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大江南北,他貧窮,粗茶淡飯,衣著簡陋,一生沒有任何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裡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執,執著造林,心無旁騖,老牛拉車不回頭;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草帽挨烏紗,平凡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說「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對於人們的不理解,他說「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的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
「共產黨員不要躲在機關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眾中去當雪松。」這是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在職時的一句口頭禪,朴實的話語中滲透著「鄉土氣息」與堅韌品質。楊善洲195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帶領百姓在貧瘠的家園播撒幸福的種子。他以一生的忠誠和執著,守衛一名優秀黨員大公無私、艱苦奮斗的精神高地,演繹一位領導幹部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公僕情懷。
「我們奮斗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園嗎?」這是楊善洲堅守一輩子的理由,也是他奮斗一輩子的寫照。堅守一輩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前半輩子,楊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權,權只為老百姓所用。
牢記黨的宗旨,保持平民幹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間地頭搞調研、訪民情,每次楊善洲在下鄉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種包穀就種包穀,他的足跡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為改變保山地區的面貌,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經常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農村生產隊購買良種、肥料、牲畜等。一次,聽說保山縣大官市大隊成立了一個茶葉專業組,沒有生產基金,到處借錢,馬上給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驚:「楊善洲這樣埋頭苦乾和無私奉獻圖個啥?」他說:「我們共產黨員就要像魯迅說的那樣,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輸出的是血!」
「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這一個個親切的稱呼正是人民群眾對他努力工作的認可,對他無私奉獻的肯定,對他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贊揚。
為官一任的幾十年裡,楊善洲自感愧對早年守寡的年邁母親,愧對含辛茹苦勤儉持家的老伴,愧對每天上山種地、喂牛、打豬草的女兒女婿,愧對開著農用車跑運輸的孫子們。為此他傷過心,流過淚,但在公私之間、家國之間,作為「人民的幹部」,他深知自己必須擔負比常人更大的責任,經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驗。
「雖然我的職務退休,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要接著幫群眾辦」。走下工作崗位以後,時任省委書記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談話,讓他退休後搬到昆明居住,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正是憑著這種堅定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懷著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群眾的熱愛,楊善洲在退休後的第三天就說服家人,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家鄉施甸縣無償擔任大亮山林場場長,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交給了國家。
楊善洲把自己退休後的22個春秋獻給了大亮山,「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退休又鑽山溝溝……」這是在雲南省施甸縣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在大亮山林場工作的每天起早貪黑勤勞動,把荒涼空曠、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蒼翠的綠洲,讓不毛之地變成了生命的樂園,不求一分錢的回報。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早就把「為人民服務」五個字深深地刻進了自己的心裡,並心甘情願一輩子奉獻不止。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楊善洲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以其為鏡可知榮辱、明職責、立言行,激勵黨員幹部真抓實干、創先爭優。作為新時期的一名黨員職工,我將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爭先創優,永遠用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㈡ 觀看巜楊善洲》有感作文200字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楊善洲一生的真實寫照。今天有幸觀看了影片《楊善洲》,一位高風亮節、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形象躍然在我眼前,使我肅然起敬。
楊善洲是我黨培養的一位地廳級領導幹部,在位時視百姓為親人,一心為
民辦事;退休後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紮根大山植樹造林,兌現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主動發揮余熱,為地方和國家創造出寶貴財富。他一生兩袖清風、清正廉潔,不為妻子轉城鎮戶口,不讓女兒進城工作,退休時幾乎沒有存款,並且把自已所有的積蓄、工資都投入到林場建設中去。林場見效後,他不要一分工資,還將自己親手建設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上交國家,其高尚品質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許多人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電影中的兩個情節尤其使我感動。一是楊書記的女兒結婚後和丈夫因為工作單位不同,兩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兒是一名老師,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同意。於是,女兒對他說:「你造林都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造林是市裡已經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楊書記心平氣和地說。女兒見說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
另一個是在植樹造林剛開始時,欠了政府幾萬元錢,楊書記為盡快還上這筆錢,就對一同上山的幾位工友說:「咱們一起去大街上撿果核吧,賣了可以換些錢。」「啊!太丟人了,何況您還是老書記。」「我是書記那是我說的,如果我不說誰知道我是書記,一點都不丟人,這件事自願。」楊書記說完便扭頭走了。
其實,楊書記並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也有常人的情感,也非常愛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榮辱觀,只不過當這一切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起時,他的選擇有別於常人,也把感動留給了我們。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共產黨人最講黨性、最講認真,楊善洲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他正是靠著堅定的黨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質,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創造出了寶貴物質財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可想而知,只要堅定信念,講求黨性,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沒有創造不了的奇跡,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
教師的職業註定安於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跡,如果把平凡而神聖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必須像楊善洲一樣,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著那山高。我們要像楊善洲一樣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展示著一個優秀教師崇高的價值取向。
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聖重任,因而社會對一個教師的品行往往比其他行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今這個社會,盡管拜金主義等在許多人的思想意識中盛行,但它不應該感染在教師的身上。一個優秀的教師要習慣寂寞,習慣清貧,用坦然的心理面對生活,以豁達的思想憧憬未來,始終把教育好學生能力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能經常自我反思教學的得與失,使自己真正能從教育教學理論的高度去審視自己教育教學行為,領悟教育教學的真諦,這樣的老師就做到了「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具有示範作用,以身作則,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學生。
讓我們向榜樣學習,書寫自己的「大山佐證」吧。
㈢ 求《楊善洲》電影觀後感。要求原創!600字左右
在2012年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培訓會上,我們觀看了電影《楊善洲》。看電影時,我有四次淚濕眼眶,鼻酸、不通氣。電影帶給我的感動,不是演員的演技有多好,而是劇中人物帶來的沖擊讓人震撼。使人有種難以企及的感覺。下面就我的四次流淚談談我的感受。
電影用寫實平述的手法,從楊善洲擔任保山地委書記一職入手,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他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在電影放映到第十三分鍾時因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幹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錶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當老人、婦女、小孩們乾枯著嘴唇,用滿懷對神靈般崇敬的眼神看著我黨及其幹部在艱難困苦中打井找水,那種關注期待的眼神讓我感動,極大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因為那是廣大群眾對我們黨和政府多麼崇高的信任的眼神啊!
第二次流淚是楊書記堅毅地說「老百姓的飯碗比咱政府的臉面重要」及天降大雨後楊書記對欣喜若狂的群眾說「是天王爺救了我們!我們要做自己的天王爺」的時候。 讓我激動不是「老百姓的飯碗比政府的臉面重要」這句話本身,而是這句話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為本的治國方針。一位地委書記時刻牽掛著老百姓的生活,這不正是我黨的宗旨的體現嗎?「是天王爺救了我們啊!我們要做自己的天王爺」看似一句迷信之語,實則透視出楊書記堅定了要改造生態環境,治理環境和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和人定勝天的信心與決心。如此聰明睿智而又如此豪邁坦盪的領導怎能讓我不為之感動。
第三次落淚是有感於楊書記為了孩子能有老師教,而將許多部門領導請上山召開工作協調會解決了許多代課老師轉正編制的問題而自己的女兒通過了所有考試,調動申請也已經初審批准通過,只要接收方一個公章,小女阿蘭就可以和自己的丈夫、兒子團聚。從來不求父親的女兒哭著請求他幫忙:「您就打一次電話吧。」可楊書記卻急得直說「咋辦呢,咋辦呢。這公是公,私是私,這個電話不能打啊」。在他的腦海中從未曾想過動用關系辦私事,這也許讓許多人為之汗顏吧! 而現今一些為官者,忙於權錢交易,任人唯親,甚有當官不為財,請我都不來的感慨。這與楊書記相比是如何的相形見絀啊!
讓我第四次流淚是在影片第90分鍾時,已病入膏肓的楊書記看著默默無聞地支持了自己一生的老伴傷心地離去時,他的淚光中隱藏了多少對妻子的愧疚和愛意,而此時成千上萬的群眾聚集到醫院來看望他,那無數雙關切和充滿期待的眼睛,那輕輕搖動的手,那感激的淚花,這一幕幕讓人無法平靜的激動難道不能引起你的共鳴嗎?一位老人從山上挑來干凈的水,從眾人手中傳遞到他手上,老人大聲說:「你沒有白吃國家公糧」!這是何等的大愛無言啊!
我們這個時代像楊善洲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作為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的民族來說,他的行為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是完成了一個人應盡的本份與為官的責任。但時代需要的就是做為人的本份與責任,如此才有一個民族的自豪與未來。
楊善洲造的是樹林,他靠的是黨性,但卻為我們樹起了最好的共產黨員的榜樣。我們懷念楊善洲,學習楊善洲,更要實踐他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第一書記,我們更要牢記黨的宗旨,時刻勿忘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抓好新農村建設和發展農村經濟。
㈣ 求一篇楊善洲電影觀後感,600字。
《楊善洲》觀後感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地觀看並學習了楊善洲老書記先進事跡的點點滴滴,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最後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他的這些光榮事跡讓我深有感觸。俗話說,做好事做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
學習楊善洲同志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楊善洲同志艱苦樸素、苦幹實乾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斗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幹部後,但他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學習楊善洲同志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他「為官」多年,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裡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時常對家裡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里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如今這樣的幹部、這樣的領導還有嗎?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學習楊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把畢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獻給了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
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斗、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為孺子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跡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我更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㈤ 《信仰的力量》第五集鑄盾觀後感400字
摘要 我觀看了紀錄片《信仰》,該片生動的故事、先進的典型、感人的細節,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㈥ 楊善洲觀後感
剛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他是一個真正的黨員。他擁有權力卻不濫用。為了國家他舍棄自己的小家,風里來雨里去。他執著,有理想,並為之不斷奮斗,滿山的樹不言不語但都見證了他的堅強。
㈦ 楊善洲電影觀後感
觀看後組織幹部職工就楊善洲同志的模範事跡進行了現場討論,大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廣泛發言,經討論後大家都認為楊善洲同志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榜樣,在工作中繼續以楊善洲同志為楷模,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乾的優良作風,學習他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學習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學習他永葆本色、鍥而不舍的精神;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扎實的工作作風,投入到本職工作當中,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做好辦公室的每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發揚「四四」作風,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方式、努力營造良好的辦公室工作氛圍,為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㈧ 求《楊善洲》電影觀後感。要求原創!
「老書記住院時,來醫院探望的人站滿了一坪。白須老人從家鄉挑來了干凈的水,人們把舀好的那碗水從頭頂傳遞著送到老書記的跟前……」,這是一個很普通,卻又寓意深刻的鏡頭,我感動的淚水在這一刻決堤了!那碗水是如此的清澈、純凈,明晃晃的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照映著這位黨和人民的好書記。此刻,我想到一個成語,用做對老書記的評語恰如其分——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此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它的意思就是「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所處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是啊!這裡面的全部全部,老書記您都做到了,我深感欽佩!
您,就像水一樣!像穿透石板的水滴,晝夜不舍;像叮咚作響的泉水,滋潤萬物;像汩汩流淌的小溪,無私奉獻;像奔流入海的江河,不屈不撓;像一望無際的大海,博大寬廣。
您,就像水一樣執著、堅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向著大海,不達目的不回頭。
您,就像水一樣的無私奉獻、從容坦盪。滋養萬物,使萬物得利,而不與萬物爭。舍己為人,舍小家而為大家,而不與他人爭。
您,就像水一樣謙和、平易近人。流於山川,就是江河的模樣;注入大海,就是海洋的面貌;裝進容器,就是容器的形狀。飄於天上,為雲;流於地表,乃河;儲於地下,是泉。
您,就像水一樣公平,身體力行「一碗水端平」。此是此,彼為彼,彼此不混為一談。
老書記,您累了,靜靜地走了,但您的一生讓人明白:人生,當如水之善、水之仁、水之凈、水之明、水之韌、水之謙、水之容。也讓人知道人的一生該怎樣去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㈨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人民忠僕楊善洲 ——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周五晚上學院黨支部組織我們全體預備黨員觀看了電影《楊善洲》。電影《楊善洲》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比以往所有文字記錄更加鮮活的楊善洲,與其說這是對一位退休老幹部先進事跡的深情刻畫,還不如說這是對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最真實寫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不得不讓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潸然淚下的感動。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焦裕錄、孔繁森,他們都是黨員幹部的楷模,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永存。 楊善洲同志1952年11月入黨,原任保山地委書記,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楊善洲同志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了兌現自己當初「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他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斗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幹部後,但他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 他「為官」多年,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裡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人民政府,縣里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 當我們大喊著為人民服務時,楊善洲早已身體力行,追趕在抗旱增產的田地里;當我們高唱著為社會主義奮斗終身時,楊善洲早已沖鋒陷陣,奮戰在民生戰場的第一線;當我們嘻笑著為自己的尺寸之功邀功求賞時,楊善洲早已默然離去,隱身在滿目蒼翠的大山中。我們無法想像,能夠這樣感天動
閱讀會員限時特惠 7大會員特權立即嘗鮮
地的,竟然是一位滿頭白發的黑瘦老人,我們不能忘卻,影片中關於這位老人的很多記錄曾無數次引發了我們內心的震撼,穿透了我們的心靈。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孫偉這樣評價楊善洲:楊善洲的六十年告訴我們:大公無私、堅守信念、一生奉獻依然是黨員幹部的根本。推選委員陳淮說: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麼?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感動中國頒獎辭這樣寫: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裡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胡總書記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向楊善洲同志學習。胡總書記指出,楊善洲同志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老同志的優秀代表。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他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向他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 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斗、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為孺子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跡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我更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