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潛伏》結局沒看懂
《潛伏》2009年橫空出世,是當年甚至到目前最火的諜戰片,這部劇的結尾很讓人迷惑,這個結局我的理解是作者對余則成和翠平的保護。
也許到最後作者來個中國式的結尾:余則成和翠平恢復了身份回到了大後方,從此以後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這是大家所期盼的完美結局。但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幸福肯定是短暫的,甚至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我們來看作者的安排。
這樣的大愛迴避了歷史矛盾,又完成了整個故事弘揚信仰的主旋律,那深海般的信仰沒有受到污衊和褻瀆。翠平企盼余則成歸來,也是我們的企盼,我們企盼余則成回來,企盼台灣回來。
我的淚水是無底深海,對你的愛已無言,相信無盡的力量,那是真愛永在。
(文中圖片為電視劇《潛伏》劇照
『貳』 看完《潛伏》的結局,大家的感想是什麼
《潛伏》是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融合了幽默、言情、懸疑、智斗等諸多元素,著力表現特殊年代中地下工作者的奮斗與犧牲,使觀眾大呼過癮。
《潛伏》情節緊湊、開場就有懸念,孫紅雷的知識分子形象和懸念迭起的刺殺行動一開場就吸引觀眾,並迅速進入正題;溫柔對白,戀人情誼讓人感動,除了刺殺行動,余則成和左藍的會面很招觀眾喜歡;除了主角的精彩表現外,「綠葉」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老謀深算的吳站長、匹夫之勇的馬奎、陰險小氣的陸橋山、心狠手毒的李涯等都起到了「綠葉」的作用 。
《潛伏》打破了以往諜戰劇的一貫嚴肅作風,幾乎每一集都安排搞笑成分;《潛伏》就像一部職場攻略劇,余則成巧妙地處理了自己與站長吳敬中、「同事」馬奎、陸橋山和李涯的復雜關系,為白領們寫了一部活生生的「職場攻略」。
(2)潛伏電影結局感覺太悲劇了擴展閱讀
1945年初,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的余則成接到重要任務,和上級呂宗方赴南京潛入汪偽政府,暗殺叛逃的李海豐。呂宗方初到南京便遭槍殺。余則成單槍匹馬暗殺了李海豐,得到軍統的嘉獎,晉升為少校。
這時,共產黨特使突然告訴他呂宗方的真實身份是地下黨。更讓余則成驚訝的是,深愛的女朋友左藍也是共產黨。根據呂宗方對余則成的評價,特使希望余加入地下黨。
余則成無意中發現戴笠等人為了私利而向日軍泄露新四軍情報,也徹底看清楚國民黨失去民心的原因,加上左藍的勸告,遂棄暗投明。
黨組織要求他留在軍統,潛伏待命,代號「峨眉峰」。余則成受命到軍統天津特務站,站長吳敬中要求他把夫人接來。黨組織給他派來了大方朴實、潑辣耿直的女游擊隊長翠平,讓兩人做起了假夫妻。練過功夫、槍法如神的翠平不適應吃西餐、打麻將的官太太生活,鬧出不少笑話,多次強烈要求離開,二人在生活細節和性格上也沖突不斷。
1946年1月,國共雙方開始「軍調」。余則成發現中共派來的軍調人員中竟然有左藍。余則成將軍統在中共代表身邊布下的監視特務名單交給左藍,並公之於眾,首戰告捷。
『叄』 電視劇《潛伏》的結局很恐怖嗎
潛伏的結局是個悲劇,翠平成了寡婦,左藍被馬奎殺了,余則成和穆晚秋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
《潛伏》,是由東陽青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廣東廣播電視台聯合出品,由姜偉、付瑋導演,孫紅雷、姚晨、祖峰、沈傲君領銜主演的民國題材諜戰劇,改編自作家龍一的同名短篇小說。
《潛伏》主要講述1945年初,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的余則成棄暗投明成為潛伏在軍統處地下黨的故事。
劇情介紹:
1945年初,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的余則成接到重要任務,和上級呂宗方赴南京潛入汪偽政府,暗殺叛逃的李海豐。呂宗方初到南京便遭槍殺。余則成單槍匹馬暗殺了李海豐,得到軍統的嘉獎,晉升為少校。
這時,共產黨特使突然告訴他呂宗方的真實身份是地下黨。更讓余則成驚訝的是,深愛的女朋友左藍也是共產黨。根據呂宗方對余則成的評價,特使希望余加入地下黨。
『肆』 <<潛伏>>結局太傷感了!
《潛伏》挺好的,我連看了好多回,結局是蠻傷感的,但是我覺得《潛伏》的結局不完美,其實在和余則成裝做假夫妻的不一定非要是晚秋啊!也可以是其它的共產黨員嘛!我不喜歡潛伏的結局。
還有就是我個人的希望,我倒是希望余則成和翠平可以團圓,讓余則成知道自己還有個女兒,也希望他不要在和其他女子發生感情了。
如果《潛伏2》不是原班人馬拍的,還不如不看,就感覺沒多大的意思了,要是還是原班人馬拍的話,我還會繼續關注。
『伍』 關於潛伏的結局~~ 無意間看到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細節?細節在這部戲中很重要!
穆婉秋的叔伯(就是被吳站長敲詐的那個)後來跟著日本人逃往日本了(暫且不論這是否叫做叛徒),這個人物是個隱藏的關鍵人物,所以穆婉秋可以和他聯絡,從而搭上日本這條線。
穆婉秋經過共產黨的培養和熏陶成為了愛國的革命分子,搭上她叔伯這條線,就是為了去往日本發展,成為潛伏者。這一點在片中被一筆帶過,但還是可以看出端倪,因為大結局裡穆婉秋當時的身份是日本富士企業社長秘書(印象中是這樣描述的如果不是也差不多),所以這樣一來余則成和穆婉秋是兩條不同的線,不會讓人懷疑。
至於晚秋為何不在日本發展,可能是其它原因,最大可能是二戰結束後日本人對中國人的仇視(有這個說法但不知原因)。
所以組織安排他們倆結合,因為台灣是解放的最後地點,也是國民黨的最後堡壘。而國民黨在台灣經營多年,所以需要認真、細心、老練的人物去那裡踩點/潛伏,這樣一來,他們倆是最好的選擇。而且他倆互有情愫,這樣更有利於工作需要。
組織考慮到這方面所以這樣安排,或者說編劇這樣考慮所以這樣寫。
『陸』 你如何看待《潛伏》最終的結局呢
諜戰劇《潛伏》播出已經十年了,其經典地位隨著後來的同類型爛劇大行其道而越發穩固。劇中講述了我黨情報人員余則成(孫紅雷 飾)在當過游擊隊長的假妻子翠平(姚晨 飾)的配合下,與敵人鬥智斗勇,一次次化解危機。兩人從最初的互相看不順眼,到假戲真做,相愛結合,最終卻被迫分離,相見無期。
當年,《潛伏》在內地熱播的同時,有很多台灣人也在網上觀看了這部劇,其中包括學者邱毅和一些政界大佬,如宋楚瑜還指出了劇中穿幫的小細節。宋喜歡看大陸劇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凡這邊有好一點的歷史劇,如《大秦帝國》、《漢武大帝》等,他都是必追的。
台島報紙上還有文章介紹這部劇,說余則成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並認為《潛伏》對軍統天津站的國民黨人並未刻意醜化,而是將為黨國而戰的精神刻畫得絲絲入扣,使得台灣人看劇時也不會感覺不舒服。甚至,文章中還替《潛伏》編好了續集的劇情——余則成潛伏台灣38年,將兩岸松動的信號傳回大陸。最終他告別了潛伏生涯,回到大陸尋找翠平.
『柒』 有沒有人覺得《潛伏》的結局讓人很覺得不盡人意
這是對真正潛伏人的真是寫照,因為現在電視完美的結局太多了,導演不想用一個完美的結局來哄騙觀眾,他覺得用這種解決來體現那些人的真實情況。雖然有點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喜歡,有深度。
『捌』 《潛伏》的結局
《潛伏》結局劇情:趁著混亂的形勢,余則成憑借自己出色的運籌帷幄能力,幾經周折後終於弄到了真正的「黃雀行動」潛伏人員名單,他終於可以離開了。
可是,站長吳敬中的突然出現,擾亂了余則成的撤退計劃,他只能暫時把情報放置在翠平用來藏金條的雞窩里。
正當被站長強行帶到機場的余則成苦於情報無法傳遞而暗自焦急的時候,余卻驚喜的發現化身女僕的翠平人也在機場,二人含淚相望,相距咫尺,卻不能相認。翠平在轉身離去的一刻,洞察了余則成的暗示,找到了他留在雞窩里的情報,並上交了組織。
回到後方的翠平產下一女,為了保證余則成的安全,她甘心留在小鎮上隱姓埋名等待丈夫歸來。跟妻子失散後的余則成,處處打探翠平的下落,可他卻連翠平的真名都不知道。余則成接到了組織上下達的新的潛伏任務。
《潛伏》主要人物
1、余則成
余則成本是重慶軍統的外勤,後隨上司呂宗方(共產黨地下情報人員)前往南京汪偽政府刺殺叛徒李海豐。不想余則成獨自完成任務後身份暴露,被追殺,危急之時被共產黨救下。得知軍統特務頭子為運送私產向日本人提供軍火,余則成失去了對國民黨的信任,加上未婚妻左藍的影響,余則成決定秘密加入共產黨,並返回重慶進行潛伏。
2、王翠平
為配合余則成潛伏而同餘則成結成名譽夫妻。是頂替出了事故的妹妹被黨組織臨時派來救場的,余則成根本不認識她,所以來接她時心裡也忐忑不安。誰知,她一出場亮相,就令人眼前一明,耳目一新。
『玖』 潛伏的結局為什麼這么悲壯凄涼
潛伏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劇里的男主角余則成平凡、真實而普通,他有著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悲傷,但是他的工作性質則要求他把情感和悲傷掩藏。我想信每個人看的時候都希望是個大團圓結局,可是真正的情報工作者,他們有的結局可能比他還要悲壯凄涼。面對這樣的結局,我們能做的就是祝福。
『拾』 《潛伏》的悲劇結尾合理嗎——它是一種高明的暗示
標題: 內容:<FONT =5><BR> <BR> 《潛伏》不止曾為熱門電視劇,而且也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把一個電視劇當歷史看,只能說是冒傻氣,但是,能看得過眼的電視劇是不能違背真實的生活原則,否則就應標以「戲說」二字(我從來不看戲說的電視劇,我不想被人戲弄)。<BR> 為什麼其結尾是個令人心酸的悲劇?這可能是一種暗示,暗示著進行這種潛伏的人的結果未必會好,悲劇的結果是正常的。<BR> 能在敵對方成功長期潛伏的人員,必有著超強的偽裝能力,能把自己的意圖、目的、乃至於感情掩蓋的嚴嚴實實;當他們的情緒有波動的時候,他們不需要在表觀上有所發泄,甚至在最常接觸的人,如妻子前,也能把自己的情感加以深度包裝。即使妻子是自己人,也不行,如果需要在這里發泄,就可能在另一環境下也發泄。<BR> 具有這樣能力的人,是不會得到精明的的信任的(這和在哪個國家、哪個派或什麼信仰無關)。一般人看到屬下表現的極忠誠時,通常是會委以重任的,但是,如果是一個如上述的善於潛伏的人,一個精明的頭目會輕易相信他的忠誠嗎?他表現的忠誠是真的還是裝出來的?有什麼方法可以檢驗其忠誠是真的還是裝出來的?對於一個曾經成功長期潛伏的人來說,幾乎沒有。<BR> 如依重這樣的人,會不會是在自己身邊安放一個彈?無法判明,所以,不能不防,這就和對一個極善於神出鬼沒的進行暗的手不得不防類似。<BR> 一個曾在國內長期潛伏,且有大功勞的人,1949年以後的命運則很難說。當然如果有一技之長,發揮其專長,可能會很好。如長期潛伏在宗南身邊的熊向暉,因曾留學美國,當外交很夠格(對於外國談判對象,也需要把自己的意圖嚴密包裝),如能當教授也不錯。但是,如沒有這些特長,只能任負責人,這就有問題了。功勞很大,安排置位不能不低,權力不會小,若不能得到高層的信任,麻煩就不能不來。<BR> 如果余則成最後沒去台灣,留了下來,若能自甘寂寞,討個閑差夾著尾巴作人,那他可真是睿智之人,等過了相當長時間後,當初潛伏成功的光環退去,仍可有光明前景。如果,他身分一亮相,就趁熱打鐵,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且真這樣去作,很可能會出麻煩。<BR> 另一方面,他們長期潛伏,應有亂真的保護色,就不能不在生活習慣上徹底與環境融合(生活習慣的細節是很難假裝的)。回到自己人中間後,這些舊場中的習慣會和會,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如果功勞大,安排的職務較高,別人就不會在這些小事上說三道四,其結果就是產生麻煩。<BR>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BR> 一位國員(可能是中統系統的),解放前先父就認識此人,他吃好酒,喝幾口酒就吹牛,喜歡說某重要人物就是他用手槍逼著押解往重慶之類的故事。1949年後,當人們知道他竟是的人,無有不驚訝的。剛解放,他任地方重要領導職務,地位不低,卻仍是那副不拘生活小節派頭。你見過樣的場景嗎:身穿西裝,帶著花枝招展的妻子,身後跟一個全付武裝的衛員,招遙過市,去高酒樓?他就這么干過。<BR> 才解放時供給制的那點生活費肯定不夠他用,不知他否曾用自己慣用的辦法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如果他自持曾有大功,再加上有高位,以為這點小事無足輕重,結果可想而知。1950年,三反五反中他被肅,不奇怪。<BR> 聰明的人多的很,真正睿智的卻少多了。現實中的悲劇多的很。</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