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寫一篇英雄電影括電視劇的觀後感作文
、近一段時間,一部根據許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拍的同名電視劇在各大省級電視台播出並一度走紅,成為2005-2006年度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一.我在去年暑假看了這部電視劇,感觸很深.
這部電視劇主要記敘了抗日戰爭年間,白洋淀地區的八路軍英勇抗擊日寇的故事,以上級傳達的接葯任務為線索,把故事情節展現的跌宕起伏.故事中的主角以張嘎為中心的一幫小夥伴,在打擊日寇的戰爭中表現出的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愛國精神讓人敬佩.
故事清晰的展現了日軍侵華期間的罪惡,也展現了我國人民抗擊外侵的決心.
這部電視劇的播出,表現了我國人民打擊一切敵視勢力的堅定不移的信心,警告一切敵對中國的勢力:「中國人民會與你們斗爭到底,無論任何組織和國家都不能幹涉中國主權和內政!」在「台獨」勢力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要與台獨勢力斗爭,也要與一切支持台獨的國家斗爭.
在21世紀,這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我們少年兒童更要為國家統一和完整作出貢獻,像張嘎那樣與一切敵對中國的勢力斗爭到底.而只有現在努力學習,將來才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們,加油吧,牢記國恥,現在努力學習,將來使中國再像一個巨人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㈡ 關於影片《英雄》的讀後感
純屬商業電影,除了投資高,演員陣容龐大外,看不出其他亮點。八百字有點難。
八個字倒有:
燒錢拍片,只為商業。
㈢ 有關革命英雄人物的電影的觀後感
看了《少年英雄》這部電影後,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因為王二小的精神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王二小,生活在特困家庭里,天天都去牧牛,一天,王二小和個哥哥一起有說有笑地在牧牛。王二小給哥哥表演他的彈弓技能,沒想到,打到了敵人埋伏的地雷,「轟」「轟」霎時,周圍一片火海,王二小站在原地呆若木雞,他哥哥早已逃之夭夭,可還是逃不出日本鬼子的"魔掌",許多老百姓被日本鬼子給抓去了.王二小,被捕中的佼佼者,經過一段耳濡目染之後,王二小已經忍無可忍,無奈之下,垂頭喪氣的走在山路上「呼」鬼子的軍隊來了,王二小閃電般的躲進山洞,而然被一個落隊的日本鬼子給逮住,幸虧八路軍來的早,鬼子被打得人仰馬翻。
血淋淋的戰爭開始了!王二小為了人民,把敵人引向八路軍的埋伏圈,當敵人發現自己受騙了,殘酷地殺了王二小。「殺!為王二小報仇!」喊聲驚天動地!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淚珠,一顆顆地落下,緊接著,一股無名的怒火和悲傷一擁而進,占據我整個心房。
原來美麗富饒的祖國背後,竟藏著這么多英雄再了壯烈犧牲事跡,可想而之我們現在和平是多麼的難得。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里,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們學習是我們最大的目標,我只相信一句話:亂世出英雄。
㈣ 看一部革命影視作品或讀英雄人物的故事寫體會(觀後感或讀後感),200字左右!急!!!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名叫《雞毛信》,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12歲的小八路海娃歷經艱險去送一封雞毛信的故事。 海娃是個放羊娃,也是個小八路。他每天一邊放羊,一邊站崗放哨。一次,爸爸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送一封雞毛信。爸爸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路上要當心,一定要親手把信交給山王村指揮部的張連長。」 海娃選了一條偏僻的小路去送信,本以為能安全的把信交給張連長,沒想到路上還是遇到了一隊日本鬼子。海娃心想:「糟了,雞毛信怎麼辦?」他急得滿頭大汗,一會把信藏在褲袋裡,一會兒塞進石縫里。忽然,他靈機一動,從身上撕下一根布條,把雞毛信捆在一隻老羊的尾巴下邊。鬼子看到了海娃,齜牙咧嘴的問:「你的,小八路的幹活?」海娃搖了搖頭,「我是個放羊的。」鬼子見問不出什麼,只好把他放了。 海娃趕著羊群剛走不遠,就看見幾個鬼子追了上來,原來他們想吃羊肉。糟糕!鬼子捉住的是那隻藏有雞毛信的羊,老羊拚命掙扎。海娃想:「雞毛信會不會從羊尾巴里掉出來呀?」於是,他對鬼子說:「老羊有什麼好吃的,小羊的肉嫩,吃起來才叫香呢!」鬼子想想也是,就抓了幾只小羊烤著吃了。看著自己心愛的小羊羔被鬼子吃掉了,海娃心痛的哭了起來。 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們一起睡覺。海娃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明天鬼子還要殺羊吃,雞毛信可怎麼辦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裡,趁著鬼子都睡著了,海娃輕手輕腳,小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雞毛信,飛快的向外跑去…… 終於逃出來了!海娃興奮極了,邁著輕快的步伐,向著山王村的方向飛跑。眼看著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壞了!雞毛信不見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邊回想一邊順著來路仔細的查找。忽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雞毛信嗎,還好好地躺在草地里! 海娃收好信正要往回走,就聽見幾個鬼子嘰哩哇啦的在後面叫他,原來,鬼子今天要攻打龍門村,准備叫海娃帶路。海娃把鬼子引到一條到處是石頭、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鬼子不熟悉地形,走走停停,海娃順著熟路,飛快地逃走了。他來到了山王村,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張連長按著信,帶著隊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樓,消滅了里邊的鬼子,取得了很大勝利。
同學們,讓我們建設這樣的中國,一個永遠前進、強大的祖國!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當前寶貴的時間,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鍾學習,做好未來的工作,並且,永遠,永遠熱愛我們的祖國
㈤ 致敬英雄電影觀後感
看完致敬英雄電影後,又讓我對消防員這一職業更加肅然起敬。這是一部2019年全國消防月重點宣傳影片,改編自父子兩代消防人的真實故事,記錄了轉制後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精神風貌,演繹了「烈火藍軍」的英雄情懷。
該片總監制柴俊介紹,電影從2018年初開始策劃,主創團隊及演職人員大部分來自退伍兵。柴俊先生表示,希望通過小團體的力量影響更多人,讓公眾了解消防知識,關注消防群體,支持消防事業。同時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從源頭上保護自然,讓消防救援防患於未然。
2019年11月5日,由浙商總會影視文化娛樂委員會主辦的《致敬英雄》電影公益點映禮在浙江杭州舉行,多位影視人「西湖論戲」,以該影片致敬消防救援英雄。
活動現場,電影官方預告片首次亮相,電影真實還原了一幕幕消防救援現場:塌方泥石流、烈焰火場、沖天爆炸扣人心弦,親情、愛情、戰友深情交織感人……「大愛」和「小情」間再現了英雄群體背後的矛盾和取捨,形成了豐富的戲劇張力。
㈥ 要一篇作文、《你是我的英雄》
你是我的英雄
古往今來,英雄輩出,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英勇抗金的岳飛,濟世救民的李時珍,兩彈元勛鄧嫁先。在我們這個蔚藍的星球上,有平民總統林肯,文學巨匠巴爾扎克,鐳的母親居里夫人。其中居里夫人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之一。
居里夫人是個不會驕傲自滿的人,有著和愛因斯坦一樣的謙遜,還有對自己崇高的科學事業的痴迷。她成功的提煉出鐳這種稀有元素,填補了化學史上的空白。可是她在成功提煉後,卻毫無保留的把提煉方法公布出來。在居里夫人提煉出鐳後,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反響強烈,有的是商人,用這個來謀取巨大利益;有的是科學家,利用鐳做研究;有的是國家領導人,對鐳的發現以及居里夫人的做法感到驚訝與敬佩。為此,有一位美國女記者找到了她,想采訪她。居里夫人欣然接受。當那位記者來到居里夫人的住所——或者說是她的實驗室時,不免感到驚訝,因為實驗室的簡陋是無法想像的,而這么簡陋的地方竟然是鐳的誕生地。這著實讓這位記者佩服。當她們坐下來後,談話開始了。這個記者問居里夫人:「您當初為什麼要把鐳的提煉方法公布出來呢?如果申請專利,不是有很可觀的利益嗎?」居里夫人平靜的答到:「鐳不止是屬於我的,它應該是屬於全人類的。而我只是比別人早一步發現它罷了,並不能據為己有。」記者對於居里夫人的回答有些驚訝:畢竟一個人很難在巨大利益前不動搖,實在是難能可貴。接著記者又繼續問了:「您難道就沒有想過要富甲一方嗎?」當時鐳的價格是75萬金法郎一克,憑著鐳的提煉方法,這位夫人的確可以富甲天下。可是……,居里夫人的回答打斷了記者的思緒:「鐳的發現是對科學的一種貢獻,我和我先生都在致力於鐳的研究,可是這與金錢沒有關系,雖然我們很窮。」居里夫人頓了頓,繼續說:「誠然,人類需要實幹家,需要謀取商業利益。可人類也需要奉獻者,需要一種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確,鐳的提煉方法讓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纏萬貫,而鐳的發現者卻還是如此的窘迫。記者又繼續問:「難道您就沒有想要的東西嗎?」居里夫人笑了笑,說:「當然有,那就是一克鐳,以便我繼續研究,而我已經沒辦法再提煉了,因為沒有錢。」說到這里,記者被感動了,她決定要為居里夫人爭取到一克鐳。她立即回到美國,經過一段時間的奔走宣傳,終於取得成功,由總統發起,所有的美國公民向居里夫人捐贈了一克鐳。居里夫人用這克鐳在她的祖國波蘭開設了一個研究所。後來美國公眾再次捐贈了一克鐳,居里夫人用來做治療癌症的研究。
居里夫人一生只擁有過三克鐳,然而她的貢獻是巨大的。
居里夫人,你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你是一個奉獻者,有著一種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你是一個英雄,是全人類心中的英雄。
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英雄,他們都是那麼的大公無私,讓我們永遠的記在心裡。他們就像星星一樣發光
㈦ 觀後感怎麼寫
忘啊,那一幅幅短暫的畫面成了永恆的記憶!
看完電影《鐵血》之後,我的心頭在顫動,血液在沸騰。英勇善戰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將士用血肉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壯烈的篇章!
影片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場著名的戰役——桂南戰役。我方的參戰部隊是由抗日名將杜聿明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那是一支與人們傳統印象截然不同的國民黨軍隊。紀律嚴明是他們的優秀品質,保家為國是他們的堅定信念。面對異常兇殘的強大日軍,他們用鋼鐵撞擊鋼鐵,以血肉拼搏血肉。戰役最終取得了重大勝利,但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萬五千名將士用生命築成一座巍巍「昆侖關」。
面臨敵軍的槍林彈雨時,中國軍人沒有退縮;直對日寇的猙獰獠牙,中國老百姓也勇敢地挺身還擊。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每個中國人心中亘古不變的情感——愛國之情。昆侖關攻下了,英雄們的鮮血化作了漫山遍野的紅杜鵑,那綻放的花朵就是他們的愛國之心。
也許用飛機大炮可以轟開一個國家的大門,卻轟不倒人民心中的愛國之碑;也許靠武力可以佔領一個國家的土地,但決不能使人民的靈魂屈服。
今天的我們,在生活中並沒有對戰爭的硝煙的切身感受。但是作為一名中國人,也應該在心中充滿愛國之情。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千萬英雄用熱血換來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六十年前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恥辱,從小就要有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范仲淹能說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難道我們青年不能引以為人生的座右銘嗎?我們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有的人是一根火柴,燃燒了一剎那就熄滅了;有的人是一支蠟燭,燃燒得長久一些;有的人是爐火,有的人是太陽**我們要做太陽!
沒有祖國,就沒有家;沒有家,哪有我們的幸福?讓我們為祖國譜寫歷史的新樂章!
《鐵血》在我心中築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豐碑,讓激盪在我們心中的愛國之情化作有力的翅膀,促使民族在新時代的騰飛!
㈧ 你是我的英雄的劇情簡介
故事描述阿城出身於學術家庭,卻獨好運動,在拳館做雜工。在家人的餞別會上,阿城看上了大學生李若彤,對她展開熱烈追求,她為了想將阿城哧走,帶他去跟自由搏擊好手的哥哥對打,結果將阿城打成重傷。過氣亞洲拳王洪金寶看出阿城的拳擊潛質,自願當他的師父加以嚴格訓練,阿城果然成為屢戰屢勝的冷酷拳手,但昔日的腦傷卻於此時發作,使阿城與若彤的感情重新燃燒。
反叛固執的KEN(郭富城),在GLORIA(李若彤)的鼓勵下,專注投入拳擊運動,矢志為理想奮斗,將個人潛能發揮極至。在一長比賽中,KEN失手打死GLORIA的哥哥(唐文龍),二人因而分手。但KEN始終沒有放棄拳擊事業,拜名師(洪金寶)學藝,最後亦感動GLORIA回到他身邊。GLORIA更支持KEN重返擂台,完成其兄長的遺願,挑戰亞洲拳王,但KEN的頭部由於長期的痛擊,早已嚴重受創,當他成功擊敗亞洲拳王時,自己亦不支倒地。
在拳擊訓練場上,阿肯邂逅溧亮的葛小姐,立即被她深深吸引。葛小姐也無法逃避阿肯火辣辣的目光。阿肯發起了猛烈的追求攻勢,葛小姐被阿肯的熱情所感動。在交往的過程中,葛小姐指責阿肯事業上不求上進,生活沒有目標,說既然搞拳擊,就應該到比賽台上去爭個高低,光在一邊高談闊論、空談理想,算不得英雄好漢。 葛小姐一席「教誨」直說得阿肯臉上發熱。從此阿肯失蹤了好些日子,葛小姐心中很不安,怕阿肯會出什麼事。
有一天,阿肯突然又出現在葛小姐面前,請她觀看自己的首次比賽。原來,阿肯自己去找教練訓練拳擊技法,同時夜以繼日地打工,用以支付學費和生活費。 首次比賽阿肯就出手不凡,顯示出他的拳擊天賦,他堅定的自信、快速敏捷的反應、出拳的准狠,使對手無招架之力。他勝利了,葛小姐投入他的懷抱,兩人陷入了甜蜜的愛情之中。 欲攀高峰,阿肯向二號種子選手——葛小姐的哥哥阿烈挑戰。
擂台上兩人都狠狠地攻打對方,毫不留情。一邊是哥哥,一邊是心愛的人,葛小姐不忍再看,跑了出去。一會兒,她忍不住又回來,想看到底誰勝誰負。結果目睹了阿肯在劣勢下反攻,一記狠拳,將阿烈打倒在地,再也沒有爬起來。失去哥哥的痛苦使葛小姐與阿肯分手。阿肯從此一蹶不振,在拳場上玩兒命,採用自殺式的打法,以此麻醉自己。 葛小姐以為再也見不到阿肯了,就忍痛打掉了腹中阿肯的胎兒,想忘記以往的一切。不料,一天在街上突然見到阿肯,倆人擁抱在一起,他們都深深感到不能沒有對方。 葛小姐希望阿肯能完成哥哥的願望,摘取亞洲拳王的桂冠。阿肯在長時間自殺式的拳擊中,頭部受了傷,但為了不負葛小姐、師傅和朋友的期望,他只有背水一戰。 阿肯殊死拼搏,充分表現出他的英雄本色。他強忍頭痛,苦戰到底,終於將對方打倒,自己也倒在拳台上。 躺在病床上的阿肯還在囑咐師傅准備下一次的比賽,雖然身受重傷,生命危在旦夕,但在葛小姐心中,阿肯永遠是英雄。
㈨ 關於英雄人物的電影或電視觀後感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㈩ 電影英雄觀後感九百字左右
今天,我閑來無事,便翻開了一本少兒讀物,當讀完了《英雄楊靖宇》這篇文章後,我不禁大為震憾,我實在是佩服他頑強的偏偏和愛國的熱情。
東北是日本人入侵中國最早的地方,在東北抗日軍隊是影響最大的就是東北抗日聯軍。在楊靖宇的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給日軍以學生的打擊。日軍海派大部隊進行「圍剿」,楊靖宇帶著部隊轉移到了長白山的叢林中,在高寒缺氧、糧食、服裝、葯品完全斷絕的情況下,堅持同日寇日夜鏖戰,最後,只剩下7個人,結果還是被敵人發現。可楊靖宇以頑強的毅力同敵人周旋,直到最後無情的子彈穿透了楊靖宇的胸膛,他倒下了。英雄的熱血染紅了這塊黑土。他死後,殘暴的敵人剝開他的腹部,發現他肚子里竟只有野菜、樹皮和棉絮。就連兇殘的日軍也感到震驚。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少中華兒女為了祖國前赴後繼,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啊!我突然又想到了放牛娃王二小和堅貞不屈的雨來,他們都是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勇敢堅強?當然是強烈的愛國之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處於危難之中的祖國。中華兒女沒有屈服,為了保家衛國而英勇戰斗。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好好學習,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吧!
2.
《雞毛信》的大概內容是: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有趙姓父子倆,父親老趙是民兵中隊長,十二歲的兒子海娃是兒童團團長。一天,父親讓海娃送一封雞毛信給八路軍的王連長。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著信上路。突然,西山山頂的「消息樹」 倒了,敵人進山了。海娃急中生智,用布條將信綁在老綿羊的尾巴下,瞞過敵兵。敵人逼海娃帶路。晚上,海娃趁敵人熟睡時,取信逃跑。但又被抓回帶路,機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敵人引入歧途。至此,敵人才知中計,拔槍打傷海娃的手。千鈞一發的時刻,八路軍趕來搭救,全殲了敵兵。海娃送完信後暈倒了。八路軍根據信里提供的情報,炸毀敵人炮樓,
並活捉了貓眼司令。
《雞毛信》觀後感
晚上,我上網看了抗日戰爭《雞毛信》影片,它講的是12歲的海娃突破層層困難送一封雞毛信的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一邊放羊一邊放哨。有一天,爸爸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送一封雞毛信。海娃堅定地對爸爸說:一定完成任務。在送信的過程中,海娃遇上了鬼子,便把信捆在羊的尾巴下面,可他和羊都被鬼子抓走。 後來他趁鬼子睡熟的時候,躡手躡腳地逃了出去,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