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完視頻一代名將彭雪楓有啥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② 彭雪楓故事讀後感600
彭雪楓沒有什麼印象,可能是官職不高,政治知名度不夠造成的
左權比較有名,官職比較高,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在1942年左權犧牲之前,一直都是左權帶兵沖在最前線與日軍作戰,彭德懷是坐鎮指揮,作戰計劃也基本由左權制定,都是兩人根據情況商議一下實行,左權的軍事作戰風格與劉伯承比較類似,謹慎從容,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但是左權的作戰方面也有些類似林彪的風格,喜愛打急先鋒,速戰速決。彭德懷打仗有時候過於激進,造成傷亡過大,左權在這些方面會批評下彭老總,彭德懷也很服左權,一個猛張飛搭配一個謹慎的軍師戰鬥力很強大,後來左權死後,致使彭德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知如何調配大的戰略計劃,當年抗日林彪中彈後去蘇聯養傷,在抗日期間的幾年空白還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左權的死影響巨大,假如左權不死,在解放戰爭必然大放異彩。
③ 彭雪楓觀後感六百字
充分珍視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極其珍貴的精神資源、思想資源、文化資源和文藝創作資源。這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不斷深化、不斷創新的重要一環。像彭雪楓這樣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的高級指揮員、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文武雙全,信念堅定,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頗有建樹的革命先輩,盡管英年獻身,卻在37歲的年輕生命歷程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真正做到了「功垂祖國」、「澤被長淮」。毛主席贊揚他是「共產黨人好榜樣」。今天,我們把他的一生中最光輝的歲月以審美方式搬上熒屏,就是這部長達18集的電視連續劇《彭雪楓》。觀看這部電視劇,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他留給我們的豐富的精神資源,其中包括思想的、文化的、道德修養的以及文藝創作方面的珍貴資源,這些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這樣的藝術作品,真正體現了「文化」「化」人,藝術「養」「心」,是足以把我們的思想素質「化」高、精神境界「養」高的。向彭雪楓學習,像他那樣做人,像他那樣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像他那樣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努力在實踐與理論上都有所建樹,那麼,我們就會獲得強大的精神能源,去推動建設現化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大業。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是文藝創作的富礦。努力實現創作資源的最佳配置,努力實現創作生產力諸因素的優化組合,十分重要。電視連續劇《彭雪楓》以史詩般的品格,展現了「紅色經典」的魅力,給革命歷史人物影視畫廊增添了新的藝術形象。在當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好戲連台、廣大觀眾藝術審美標准不斷提升的態勢下,《彭雪楓》創下央視同時段收視率之最,說明了該劇探索出了一條讓觀眾熟知歷史、走近英雄的成功之路。該劇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這塊富礦里,尚有許多等待著我們去進行思想發現和審美發現的資源。該劇在復雜多變的險惡斗爭環境中塑造人物,展現了彭雪楓將軍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的政治風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事才能,描繪了其智勇兼備、極富華彩的「儒將」形象,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人格魅力,既真實生動,又感人至深。《彭雪楓》的成功啟示我們,人物傳記類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既要尊重歷史,遵循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史觀,做到忠於史實與藝術真實的高度統一,又要尊重藝術規律,善於從浩瀚的歷史資料中尋求和挖掘構成戲劇沖突的材料,塑造形神兼備、鮮明獨特的藝術形象。我們應當像《彭雪楓》創作集體那樣,認真學習革命先輩創造的業績,認真領悟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資源,在學習歷史中感知歷史,在感知歷史中提升歷史素養。須知,珍視歷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和面向未來的偉大民族。
重視理論,筆耕不輟。在今天,這是彭雪楓留給我們的文化資源中尤其值得珍視的一條。毛澤東同志有兩句名言膾炙人口:一句是「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另一句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高度重視文化力的作用,在戰爭年代如此,在和平建設的年代亦應如此。彭雪楓在艱苦戰爭的歲月里,不忘刻苦鑽研理論,及時總結戰爭實踐,予以抽象概括,從感性升華至理性,先後撰寫出《八角亭戰斗的教訓》、《游擊隊政治工作教程》等百餘篇重要軍事理論著述,並親自到山西大學等地宣講。他還曾親自創辦《拂曉報》、《猛攻報》、「拂曉劇團」等報紙和文藝團體,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化在革命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這一點,在市場經濟佔主導地位的今天,對於克服急功近利、喧囂浮躁的情緒,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從而培養出大批高素質、高境界的人,確保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尤其具有寶貴的現實意義和啟示意義。
④ 一代名將彭雪楓觀後感
讀《一代名將彭雪楓》有感
我讀了這本書,心想:彭雪楓出生在貧困之家,但勤奮好學,並且尊敬師長,一次拜師,竟然又是「程門立雪「的重演。
這位將軍,雖然學過武,但由於長年的飢餓並且勞累,竟然身子如此的弱。雖然幹部以上可以吃小灶,但他還是堅持與士兵吃同樣的飯菜。陳毅將軍曾經帶有批評的口氣想讓他吃小灶,但是彭雪楓卻吃了一陣子,又和別人與士兵吃同樣的飯菜了。
彭雪楓有個坐騎「火車頭」青白馬。這匹「火車頭」青白馬還鬧出過笑話呢!話說陳毅即將返回新四軍軍部了,這彭雪楓尋思著,咱可不能不給陳毅軍長送個禮物。於是就把「火車頭」青白馬送給了陳毅。這陳毅也不客氣,同意了,結果連續四天,陳毅都沒騎上馬,最後只好把「火車頭「青白馬有還給了彭雪楓,但是這匹烈性神馬有意見了,當著彭雪楓和陳毅的面,嘶叫不停。當彭雪楓上馬時,直接把這位將軍的手摔腫了。
但這位將軍1907年9月9日出生,到逝去1945年2月7日,享年38歲,正值男兒英氣煥發時。中共中央委員會送的輓聯是:
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國;
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
可惜彭雪楓將軍沒有看到新中國的誕生,真是遺憾哪
⑤ 彭雪楓《抗戰家書》讀後感800字
彭雪楓《抗戰家書》讀後感
重讀抗戰家書,是為緬懷過去。曾幾何時,在民族解放的召喚下,多少熱血青年拋妻棄子,告別家鄉,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把一腔熱血、年輕的生命熔鑄成永遠的豐碑。歲月褪得掉傷痕,卻永遠抹不去情感的共鳴。如今,當我們重新捧讀一封封抗戰家書時,我們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滿腔的愛國熱情,感受到了戰士「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親人血濃於水的柔情。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正地進步。」所以,重讀抗戰家書,讓我們深情緬懷那些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奉獻的年輕生命,緬懷那些為我們今天創造一切的先烈們。
重讀抗戰家書更為珍惜現在。一封封抗戰家書能讓我們得到心靈的滋養、思想的引導和精神的激勵。「此生合是忘家客,風雨登輪出國門。」這是何叔衡烈士在1928年6月去前蘇聯學習的路上,途經哈爾濱時所作《劍門道中遇微雨》中寫道的。正是這些忘家客們,舍小家,。給了我們一個溫暖幸福的大家,給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沒有理由不努力向上。讓我們一同堅守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守光榮傳統,堅守和平與幸福。
一封封抗戰家書猶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鏡子,提醒我們要時刻對照審視自己,要珍惜光陰,以忘我忘家的精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⑥ 彭雪楓觀後感300字作文
古人不在,故居猶存,洪澤湖西南的敵人,為配合北面敵人進攻半城,數百人向西北鮑集方向行進,大有襲擊我新四軍四師師部的企圖。此時,彭雪楓師長、張震參謀長把我父親傳去,彭雪楓師長說:「培棠同志,你率領特務營第一連向東南方阻擊敵人,掩護師部轉移。」此時天空陰暗,小風吹著,天氣有些寒冷。我父親作了簡單的動員後,率領著一連出發了。向東南走出約有三華里來到一個叫小宋庄的地方,尖刀班向我父親報告,小宋庄西北角發現敵人,我父親命令部隊搶佔有利地形。此時,戰士們迅速地佔領了村子有圍牆的院子
⑦ 彭雪楓事跡讀後感
要點:
1、介紹《彭雪楓事跡》的內容。
2、我學會或者感悟到了什麼。
3、我應該怎樣去做。
這個月,我們學校每班都以很高的熱情學唱「紅色歌曲」。從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許多革命歌曲。
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保衛黃河》、《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唱祖國》等,從中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時也讓我懷念起宿遷人心中的英雄——彭雪楓將軍。於是周末,我又一次要求媽媽帶我去參觀彭雪楓紀念館。
雪楓公園離我們宿遷市中心不遠。下了車就能隱隱約約的看到紅白色的紀念塔,位於整個公園的一角。走近紀念塔,紀念碑文上寫著白色代表著雪,也代表無私的心。紅色代表紅色的楓葉,也代表革命精神。順著台階走上去,就看到彭雪楓的雕像,穿著軍裝,很威武的坐在那裡。
紀念館里陳列著許多他們打仗使用的東西,像鍋、水壺、軍刀、機關槍等,讓我知道了他們當時的條件是多麼的艱苦。牆上有很多戰士英勇奮戰的圖片,可有一幅卻完全不同,就是他帶著士兵為宿遷的老百姓打井的圖。
他幫助老百姓解決了當時吃水難的問題。不幸的是他在一次戰斗中被敵人的流彈擊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宿遷人民為了紀念這位革命英雄,建了一座雪楓公園。
以前來參觀都是為了好玩,可學會唱「紅色歌曲」後,這次參觀讓我有了不同的感受。我在想:我也要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精神。我要認真學習,長大後也能為祖國出力。
⑧ 彭雪楓的讀後感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繪了在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時人們懷念已故親人的場景。但使我想起了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無名英雄,他們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留下的只有人們無限的崇敬。沒有石碑,沒有名字,甚至墳墓已成為平地,使我們無限深思……戰火已經離我們很遠,炮聲已成為我們遙遠的記憶,嘶聲的吶喊只能在電影中重現……這一切如果在青年一代逐漸淡忘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歷史長河中的民族精神,五千年歷史中的錚錚鐵骨,默默無聞的人類歷史的塑造者,我們都要時刻銘記,永遠成為激勵自己不斷奮進的動力,成為一個國家不斷繁榮昌盛的支撐。 每年的清明節應該進行全民教育,尤其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希望的青少年更應加強教育,把愛國主義內化為我們的實際行動,把個人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實現融會於民族振興的偉大洪流。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奉獻人生,服務社會,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