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唐山大地震 觀後感600字 快點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當我看了《唐山大地震》後,我的心靈被觸動了,心情久久不能恢復平靜……那一幅幅畫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永遠都不會忘卻……
1976年唐山大地震打亂了元妮一家的平靜,她的丈夫為了救孩子死了,而她那兩個年幼的孩子方達和方登被石板壓到,正生命垂危,已經失去理智的她在石板邊不停地喊叫著:「兩個孩子都要救。」可事實是殘酷的,一塊石板壓著兩個孩子,他們之間只能選一個,被迫無奈的元妮選擇了救弟弟。原本在石板下用石頭敲擊地板的方登聽到這話,沒在了聲響,徹底地絕望了。後來在拉屍體的車上醒了過來,被一個軍人收養了,從此姐弟倆天各一方,直到32年汶川大地震後,他們在救援時相認了,一家團聚。
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淚水在眼球里打轉,唐山大地震那23秒使得元妮一家支離破碎,一開始我正對她感到不解,為什麼不救方登,覺得她不愛方登,後來我為她感到驕傲,在這32年以來,元妮時時刻刻都記著她的女兒,年年燒紙都不忘跟他們嘮叨,當方達給她買了大房子,她也不去住,對方登充滿了悔意,就連她愛吃的西經柿都沒有忘記,作業本和書包都好好珍藏,這個母樣真是偉大,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我為此佩服這個偉大的母親。
因為一句話「救弟弟」使得32年來親人沒有相認,我覺得十分婉惜,有人說方登太狠心了,不去唐山找親人,但我認為如果她不愛親的,她就不會做噩夢,如果不愛自己的親人,她就不會在汶川大地震時不與弟弟相認了,盡管她心裡還有點恨意,但她還是十分思念家人的。
這部電影深深地感動著我,也告訴了我親情的重要.。
Ⅱ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老婆,老婆,你在哪?(我聲嘶力竭的呼喊著我的親人,似乎忘記身上的疼痛,推開了壓在我身上的傢具跟瓦片,我找到了她,用盡全身力氣把她抱起來喊醒在昏迷的他,我心在想是不是她被砸死了?我心痛極了......)正在我絕望的等待死亡的時候,她睜開眼睛說:快跑,不要管我,先找孩子......我可能活不成了,你一定要照顧好我們的孩子,把他們養大......(做為一個女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她的家人,而我......我很後悔,這太痛苦了,親眼看著自己的愛人在自己面前死去卻無能為力,這是我一生的傷疤,每當夜晚來臨,我都會想災難發生那瞬間,妻子死去的那情景,這些記憶痛苦已經纏繞我33年......)這些是我看完東方台系列記錄片<唐山大地震>與少數倖存者談話後記憶的寫片段,從前聽說唐山大地震可能是很熟悉的的話題,可最近看了這個節目感觸很深,原來這幾乎見慣的話題是這么血腥......在我看來美麗的世界發生這么大一次災難,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我認真的看,聽,聽他們心底最真實的心聲,生與死人性的心裡的斗爭,每個倖存者都很激動,但有更多是痛苦......"我開飛機看整個唐山的時候,我非常傷心的哭著並向上級匯報情況,這個我生活這么多年的地方已經是一片廢墟,這時在北京中國各部分地區派的飛機帶著救援物資趕來,人們不管搶著吃,當時已經不知道手臟不臟抓起來就吃,觀後感《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此時的唐山已經沒剩什麼了......(一位倖存者男大概50多歲,講述這些的時候眼淚一直在流,能看出他失去的那種難過。盡管他還活著,他還是難過,我很佩服他還有勇氣活下去,當什麼也沒有的時候還能堅強的帶著痛苦活下去......看這個節目我很心酸,鼻子也一陣一陣的酸`眼淚也很自然......)看那些記錄,照片,倒塌的大樓,下面壓著的卻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愛人,家人,朋友,可他們都壓在下面,有些已經死去,有些人呼吸困難,或者流著血等待死亡......真的好痛心,原來我心裡美麗的世界......。我太不知道滿足了,自己也知道這點不好,可是卻改不了,還是不滿足,滿足就是放鬆自己!!我不滿足,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但是跟他們比我是幸福的幸運的......祈禱世界和平,減少災難,好人一生平安!
Ⅲ 要一篇《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700字
唐山地震的慘重是四百年的地震史上獨有的,僅僅幾秒種一座擁有幾十萬的唐山就變成了廢墟。二十幾萬的生命就在一瞬間死亡,在地震到來之前,他們的生活他們對明天的夢想與我們現在又有什麼兩樣呢?地震到來的那個晚上七月二十七日,大劇場里不也在輕歌曼舞嗎慶祝即將到來的八一建軍節嗎?百姓們不也是象我們現在一樣在有滋有味地過著今天精心算計著明天的日子嗎?豈料僅僅幾秒種,一座城就被夷為平地?
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是再現了過去災難,也真實反映了唐山人形形色色而充滿生氣的生活。用各層人物的代表構建當時唐山社會縮影,市長,普通工人,機關幹部,無業者,地痞流氓等等,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事業愛情和生存狀態,如今看來仍是那樣真實可觸,可是一場地震突如其來,僥幸活下來的人認識到了死亡原來離他們是那麼近,生命原來是這樣脆弱,人生願來是如此的無常.在這場災難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發國難財,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淵,;有的卻在死亡的考驗中懂得了生命的價值,更加珍惜生命愛護他人,人性展現出更加奪目的光輝..失去親人的人,隨緣自然重組一個家.死去兒子的母親重新有了兒女,失去戀人的人也在相互給予情感傷痛的撫慰!
電視劇中有許多動人的故事,特別是姐妹愛情故事演繹得非常凄美哀惋幾乎可以成為愛情絕唱版本,妹妹就在剛結婚的晚上,遭遇到了地震,她與愛人在廢墟中被埋了整整七天,他們在死亡的黑暗中相互鼓勵,當空氣僅夠一個人呼吸的時候,男人把生的希望給了他的愛人,咽氣死去. 姐姐文燕,在地震搶險時因為餘震而受重傷,當時被誤以為已死,被扔到死屍車上,戀人周海光只有無助而凄切地吶喊。但是在路途中因為雷雨,她醒過來了.當她通過近一年醫治回到唐山時,自己日思夜想的戀人卻與妹妹結婚.妹妹為了把愛人還給姐姐,悄悄與丈夫辦了離婚,可是姐姐為了成全人類最祟高的情感----母愛已報名進入兒童村,救助唐山的後代,發誓終生不嫁,遠離愛情,在心靈的廢墟上澆灌花朵,她犧牲了自己的愛情,走進了SOS兒童村成為一名」媽媽」.當我看到這里時, 在災難中完成了人類偉大精神的升華時,我的淚水象缺堤的江水奔流不止,心靈感受悲喜交加強烈震憾!
愛情只是這部電視背景故事或與地震聯系緊密的線索而已,我從中看到了更重要的東西,地震到來之前,自然給予了人們許多的警告,而且也被地震台台長周海光真切捕捉到了,他一直堅持唐山會有大震來到來,可是從北京來的專家因受到知識和經驗的局限而持相反的觀點,由於周海光堅持要發臨震預報而被被有關領導撤職。還有什麼比一個人眼睜睜地看著一場巨大災難即將到來而無力挽救更悲觀絕望的哩。唐山為某些人的誤斷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一座城市的命運竟然就這樣被錯誤地操縱了。由此不禁想到我們地球上所存在核武器,足以把地球炸翻八十次。只要有一個錯誤的念頭出現,那麼許多的生命將會慘遭殺害。
寫完這篇文章時恰好在電視中看到新聞,菲律賓的一個村莊就在放鬆警惕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泥石流淹埋了,有兩百人死亡,一千五人失蹤,僅五六十人存活。新聞說,失蹤人生存的希望已很渺茫,被深深埋在十米深的泥槳之中,救援也非常無助。人類的種種災難幾乎天天都在發生著,能夠平安活著,真的要看造化了。佛經中有一個偈子是這樣寫照生命從生到死的過程的。非常真切。「如從險峰墮地壞,豈於此空受安樂,從生為死常賓士,有情於中豈得樂?」
既然從生的那天起,就註定死是最終的歸宿,那我們就更應珍愛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天的價值和意義。
Ⅳ 唐山大地震 電影 觀後感 800字
今天看了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看到之前知道這是一部大製作的影片。影片上映之後也聽說了這部影片的感人程度,據說電影院里傳來陣陣哭聲。看了這部影片之後,我也濕了眼眶,雖然未經歷過,但是但是還是感慨頗多的。
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 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1976 年的唐山對於經歷過的唐山人來說真是永遠的留在心裡 ,32年,32年後,又一個災難降臨,對於唐山人來說,可能更加的能夠理解,他們也沒有忘記當年社會各界對他們的幫助 都自告奮勇的加入了唐山救助隊,也是因為這樣,方凳和弟弟重逢了。那時候方凳明白了,自己怎麼能么能夠有恨呢,那是自己的親弟弟啊,能活著多好,他也原諒和體諒了母親。
這段親情貫穿整部影片,當然這也只是唐山大地震中故事的一角,也許戲劇化了,也許這就是一件真實的事件,或者是最典型的一件。無論如何,我們被這樣三十年的親情所感動。媽媽說,我要是過的花紅柳綠的就更對不起你們了。32年的傷痛沒有因為時間而磨平,反而越發的加重了。是啊,一個女人能有多少32年,一個人能有多少32年,全因為一個災難毀掉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像明天就會災難來臨一樣對待,這樣,我們會過得更幸福,也不會有遺憾。
是啊,這部影片給了我們警醒的作用。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的祖國是個有愛的國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傳承了我們傳統美德。我們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受災的人民。我們的人民也是很有愛心的,不管身在何地,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會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也有義務來承擔責任,我們可以捐款捐書。現在我國又有了災難,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還是一貫的作風,解放軍人沖到了最前線。所以,我們要向解放軍學習,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好少年。
這是我原創的 ,你在自己該改的 應該沒問題 希望採納
Ⅳ 看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看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電影一開篇,屏幕上湧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難者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生命從這個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看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我趕緊向張珂要了兩張手紙,我怕我忍不住。地震的那十幾分鍾,我感覺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張著嘴在喘氣,心在嗓子眼,感覺下一口就提不上來了。樓房倒塌的那些鏡頭我感覺很有內涵:偉大、高舉、萬歲、戰無不勝,多麼崇高的神聖詞彙,多麼偉大的革命理想,在災難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蟲子一樣被上帝抹平,然後當大地平靜之後,無數扭曲的屍體被留在了這個世界上,身上還帶著血跡,就像我剛剛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對命運,甚至連反抗的時間都沒有。1976年解放軍在唐山抗震救災的那段我很喜歡,流淚了,但是並不滿意。我對這些展示國家力量的鏡頭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據家裡老人們講,當時解放軍救援的效率並不是很高,很多倖存者是災區人民自己從廢墟下面挖出來的,比如電影裡面的方達。解放軍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倖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當時很急,於是成了一生的殘廢。但是他們當時看見解放軍,看見一車車連綿不斷的解放軍,他們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來了。唐山人民對於解放軍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電影裡面卻用簡單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環播放車流、人流、飛機空投的救災物資。那些戰斗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普通士兵,他們為了毛主席的指示,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為了這座城市的重生,他們獻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然而這一切都被這部電影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對善良的軍隊幹部夫婦領養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兒,這名孤兒據說以後可以做文藝工作。這是真實的,但是這是對解放軍抗震救災偉大精神的抹殺,也是對這對夫婦善良初衷的抹殺,更是對那個充滿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殺。好了,到此本電影的災難片部分結束,進入倫理苦情電視劇階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麼一點點過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覺像是在話劇舞台上。也許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壓得住火,我想我會哭的很厲害。她送方達的那段戲應當是整部戲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車停下了,方達回到了她的身邊。鏡頭一轉,汽車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達帶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強母親的心卻早已死了。看著徐帆佝僂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親也經常顯露出佝僂的老態,眼淚刷的一下就下來了。此後的電影完全的進入了電視劇時間。支線情節有頭無尾,結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達加元妮,方登加養父母這兩條線並行不悖,基本沒什麼關系。和張靜初一如既往的表現出她的花瓶演技,時不時的秀幾句英語(在《拉貝日記》里她就是這樣),以此顯示顯示她的國際范。陸毅一出場就一臉無辜的壞相。你不想演壞人,我懂的,但是導演讓你跑送子觀音的龍套,沒辦法。賈媛媛他爸賈和平也打了一回修電話的醬油,二十年過去了,你胖了,歲月無情的為你留下了富態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溫哥華更美。社會主義拆光了再建設,蓋廣場,蓋百貨大樓,然後留下你的小屋,等著死去的親人們回來。你說買了房,搬了家,他們就找不到了,於是她還真就找回來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墳邊,突然起身,然後慢慢的走兩步,找個清涼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不得不說,陳道明和陳瑾演得真好,很穩很自然。陳道明演戲很有爆發力,給陸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發上突然拍起來你到哪去了,都很流暢。陳瑾淡淡的酸氣,和她臨終前對張靜初愛的表白都很到位,讓我恨得牙癢癢,養父母都這樣了你也不回來看一眼,就忙著和陸毅在寢室里,抓被單造小人,太不是個東西了。說一下這部電影穿幫的地方吧,其實這裡面很多不是穿幫而是廣告。以前找穿幫是樂子,現在找穿幫,正中了廣告商的下懷。1988年(電影說是86年後的兩年),陳道明和陳瑾商量給張靜初報志願的事。陳道明穿87式軍服帶中校軍銜沒問題,陳瑾帶文職幹部軍銜就不對了。1988年4月27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暫行條例》,規定文職幹部不授軍銜,不著統一的制式軍裝,只佩帶統一的胸章符號,胸章背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胸章符號字樣。直到1992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為全軍文職幹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佩帶文職幹部肩章、領花。 1992年,陳瑾飾演的養母都不在了吧。徐帆惦記兒子,花了5000塊裝了個電話機,觀後感《看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這個情節沒大問題。我們家那邊88年前後電話還在按級別裝,要不就的有錢排著。我家94年裝的,還花了2000多。但問題是,誰聽說過沒電池就不響的電話?電話機通話的電不是從電話線里來的么?賈媛媛他爸,你這醬油打得太有才了。軍隊的房子,尤其是軍區宿舍那種,在過去是嚴格按照級別給分的。1976年舊軍裝,看不出陳道明的級別,但就兩屋一廚來看已經是不小的幹部了,從後面倒退,我估計是營連職幹部。88年中校軍銜,縣團級;90年左右大校軍銜,師局級。可這房子怎麼就一直沒換過呢?是怕張靜初找不回來呢,還是真的像傳說中的安德羅波夫一樣在做總書記前一直住70幾米的公寓?這是多麼優秀的共產黨員啊!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車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絨服。我第一次認識這個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圖斯的隊服,那時候斑馬軍團的贊助商還是SONY。根據kappa的官網介紹,kappa是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96年你有錢了,可能是去歐洲買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攤買的么?看來那時候杭州的山寨貨很新潮,不負溫州義烏之盛名。方達96年爆發了,於是在劇組的安排下買了輛寶馬。那時候寶馬賓士林肯凱迪拉克,沒個一百多萬根本下不來。可能你太有錢了,不在乎這一百多萬,可你這香檳色的寶馬樣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鑽進車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說到開車,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傷。根據199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殘一肢的方達是不可能申領駕照的。這么些年你無照駕駛,就沒被警察逮著過么?為了表現海外華人的愛國之心,編劇安排張靜初在溫哥華看CNN的新聞。一洋大叔說,有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你,然後張一臉的無知狀。CNN的新聞,災區一片狼藉,連個人影都沒有,主持人一個人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就像是在拍國家地理的紀錄片一樣。外國記者進入地震核心災區已經是地震發生將近一周之後了,那時候總理都二赴汶川,寫下多難興邦了。在這之前的幾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這再買機票趕回國,從北京買票去成都,里外里折騰幾天,廢墟下的倖存者還等得了么?歸根到底一句話,《唐山大地震》的劇組,你們找找CNN最早播發的汶川地震的新聞會死啊!你們拍的是電影不是電視劇,道具就不能准備的精良一點么?這部電影一共140分鍾,頭40分鍾,我一直在看電影,並時不時感到眼眶濕潤。後100分鍾我一直在找這樣的樂子。沒辦法,情節太鬆散了,跟不住。有人說,《唐山大地震》是華誼公司准備投拍的同名電視劇的超長宣傳片,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么一個偉大的題材被馮導浪費了。據說在此片開拍之前曾有專門的紅頭文件要求避免引起傷痛回憶。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殺一樣,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深處的心痛。以仇恨掩蓋受傷,以親情化解痛楚,難道是我們這個民族缺乏正視淋漓的鮮血的勇氣?電影結束的時候,隨著王菲的歌聲,出現了一望無盡的人名牆,那不是一堵堵牆,那是幾十萬意外逝去的生命。說句題外話,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設計的,蓋房的,買房的,把樓蓋好,把橋修好,設計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徑的鋼筋,多用些高標號的水泥,不要急著趕工期,該養護好的的一定養護好。工程中層層扒皮的現狀我們改變不了,但希望每層都少扒一些,多留一點給工程,給工人。我們花兩三萬一米買來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災難來臨之時能保我一命。這是我看過本片之後最真切的感想。電影頭二十分鍾太恐怖了,當年多少唐山人是因為簡陋的預制板樓房而喪命,這樣的悲劇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這樣的悲劇能夠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絕跡。我還希望中國以後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強烈的地震,遇難者的名字無法刻滿一堵牆。所謂天佑中華不過是對未來美好的期待,國人當自強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在本文結束時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樣,我是真誠的: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二十四萬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PS:最後說一下本電影的贊助商:寶馬、kappa、中國人壽、工商銀行,對了還有劍南春。那個賈媛媛她爸喝的那個老白乾樣子的劍南春現在怕是不好找吧。PPS:最後再說一句,地震是天災,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問我怎麼辦,導演告訴了:買中國人壽,踏實。
Ⅵ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
此外影片中間很長一段時間,對母親和孩子失散後的生活交代略顯瑣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劇氛圍。
這部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Ⅶ 觀看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盡管它的地震特效場面做得很震撼,但馮小剛導演的著力點顯然並不在於此。
從震前漫天飛舞的蜻蜓,到震後慘不忍睹的一片廢墟,這一過程大約只有半個小時,此後兩個小時心靈的「餘震」才是影片重點要表現的內容。導演馮小剛顯然用了收斂的手段來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電視劇那樣沒有節制。
影片如果將地震前主角們的幸福生活鋪墊的時間再長一些,那麼前後對比的悲情力度會更大。此外影片中間很長一段時間,對母親和孩子失散後的生活交代略顯瑣碎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全片的悲劇氛圍。
(7)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700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1976年7月27日夜,唐山地區爆發7.8級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災民無數。面對即將坍塌的危樓,丈夫方大強(張國強 飾)和妻子李元妮(徐帆 飾)都要去救被困的龍鳳胎兒女方登(張子楓 飾)、方達(張家駿 飾)。
危急時刻,方大強攔住了妻子,沖進去營救時不幸罹難。李元妮在震後發現,一雙兒女被困在一塊水泥板兩端,若要營救,必然犧牲一方。情急之下,她做出了艱難選擇——救弟弟。此事成為方登心中難以磨滅的隱痛。後來,她被軍人王德清(陳道明 飾)夫婦收養。
高考後,方登(張靜初 飾)進入杭州醫學院學習,並與研究生師兄楊志(陸毅 飾)產生了感情……方達被救卻斷了胳膊,李元妮以無私的母愛撫養他成人。成年後的方達(李晨 飾)去杭州闖盪,娶了媳婦小河(王子文 飾),並干出了一番事業。32年後,這家人的命運卻因為5·12汶川地震再次發生了交疊。
Ⅷ 求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大概600字左右,急用
每次,我將記憶努力地向前延伸時,最深的那個點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是我一生最早的記憶,也是心中一份無法抹掉的痛。那時,我剛剛6歲,地震的一瞬間,父親將睡夢中的我迅速挾到了屋外,緊接著就是房屋的斷裂、人們的驚叫、呼號……當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時,眼淚奪眶而出,不僅是因為災難來襲,更為災難之後愛的釋懷,淚水融進了自己對親情和生命的檢視與感動,溫暖著這份積郁多年的心靈之痛…… 7月22日,電影《唐山大地震》感動上映,這不是一部全景式的災難片,而是帶有文學色彩的情感電影,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大愛與真情的故事: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一塊坍塌的預制板下壓著一對年幼的孿生姐弟,但救援條件只允許搶救其中一個,另一個則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情急之中,心痛欲絕的母親選擇了「救弟弟」,而姐姐從屍體堆里「復活」被收養後,始終記恨著母親對自己的「放棄」,一直生活在陰影中,從未想過回唐山尋找親人,而母親更是因為「放棄」女兒始終生活在內心深處的「廢墟」里……這是一場持續32年的情感煉獄,影片的每個情節都自始至終地觸碰著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經歷著一場心靈的「地震」,哭並感動著…… 在一片寂靜的黑色中,一隻蜻蜓出現在銀幕上,緊跟著是一大片成群飛舞的蜻蜓,而人們根本沒有預示到這是地震的前兆。當鏡頭撫過這座安詳的城市——電影院放著《楓樹灣》,爸爸和孩子玩著畫手錶的游戲,媽媽把涼水泡過的最後一個西紅柿給了兒子,夫妻偷閑在悶熱的車廂內溫情……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然而,當天空出現一片異樣的紫光時,地面開始搖晃,瞬間整個城市天崩地裂。23秒,唐山被夷為一片廢墟,驚魂未定的李元妮在斷壁殘垣中艱難地扒著磚石,餘震再次襲來,悲痛欲絕的她幾近嘶啞地哭嚎著:「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短短八個字,如尖刀般直刺觀眾的心,瞬間引爆觀眾的情緒……淚,奪眶而出。面對影片再現的災難,我們無聲的哭泣,不僅僅是為了重溫那些苦難和哀慟,更重要的是為了銘記,為了從哀痛中汲取力量。我想,這場災難帶給我們的,除了苦難,除了哀慟,更多的喚醒了人們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激發起人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的成長,在影片下半時汶川大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完美的註解,正在成為一種重塑中國未來社會形態的巨大精神力量。 災難過後,是營救。鏡頭從地震的大場面,轉而注視起方家的變故。一塊水泥板下,同時壓住了方登、方達這對雙胞胎姐弟倆,當被救援隊告知只能救其中一個的時候,李元妮這位年輕的母親無助地哭喊著:「都救,兩個都得救啊!」在多次「救哪個」的反復詢問中,李元妮本能地想保住眼前的兒子,一句虛弱的「救弟弟」令人感到了一陣撕心裂肺的痛……面對失去的生命,面對震後慘狀,我淚流不止,一組組毀滅性的數字在我頭腦中縈繞——24.2萬人罹難,16.4萬多人重傷,7200多個家庭全部震亡,4202人成為孤兒……想著的時候,影片中的小女孩在大雨中從屍體堆中站起,用驚恐的眼神打量著眼前陌生而可怕的世界,讓我感到陣陣心痛,生命的堅強沖擊著我整個靈魂,這種「堅強」應該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堅強。我想,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唐山那個巨大的斷裂帶,更是中華民族的傷口,特別是影片表現汶川地震救援時,我們每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淚水中人們用堅強迎戰災難,用堅強溫暖彼此,用堅強凝聚起中國力量。 災難,留下的是悲愴和親情。影片中濃濃的親情讓觀眾感受到了強大的愛與力量。沒有刻意地煽情,沒有牽強地附會,朴實的情感,平實的畫面和家常的語言,卻把人人離不開的血濃於水的「親情」的威力發揮到了最大極限,幾度催淚——當小方達被奶奶帶走而又汽車上下來,母子相擁的那一刻,淚情不自禁地從眼角滲出;當母子一起祭奠死去的親人,元妮邊燒紙錢邊聲淚俱下地念叨,而方達說出「早知這樣,當初還不如救我姐呢」時,母親一巴掌打了過去,也打在了觀眾的心上,淚再次洗面;當方登在大學因懷孕而悄悄退學「隱居」多年回來後,養父帶著深深的愛歇斯底里地責問她「這些年你都去哪了」時,關切之情,聞之而淚從心涌;當方登從加拿大回國參加汶川地震救援時,她抱著一位哀嚎著「我要我女兒的腿——」的四川母親而默默抽泣,她聽到弟弟在旁與唐山救援隊員講述說母親32年「心裡就守著那堆『廢墟』過日子」時,糾結了她32年的心結終於開始不動聲色地融化。整整一個段落,涕淚交加……廢墟之下,時光之上,親情沒有末日。 哭過之後,是感動。當弟弟帶著姐姐從汶川災區回家時,假裝鎮靜的母親在廚房包著餃子, 顫抖的手卻掩飾不住內心的慌亂。方登進屋後,看到牆上供著父親和自己的照片,照片下面放著一盆西紅柿,她輕輕地拿起一隻,原來這么多年來,母親一直記得地震前晚答應要給女兒買西紅柿的事情,一直沒有忘記自己。這時,只聽到母親說:「西紅柿都給你洗干凈了,媽沒騙你。」當方登回過頭,母親蹣跚著跪在女兒面前,聲淚俱下地哭訴著:「我給你道個歉吧。你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呀?這么些年你咋就不給我個信兒啊?我還以為你跟你爸在一塊呢,我成天地惦著你們倆啊,我惦了你們32年,你咋就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兒去了?你咋才回來啊,登啊,登啊……」這一跪,讓我渾身顫栗,淚如雨下。因為一個「救弟弟」的選擇,女兒記恨了32年,母親愧疚了32年,32年裡親人不是親人,這個無奈的選擇真的那麼難以原諒嗎?真的值得記恨32年嗎?當一家人去為仍然活著的女兒起墳,方登看到里邊安放的是她的書包和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的那一刻,方登幾乎不能原諒自己,真誠地向母親懺悔著:「看到弟弟活著,我很高興,那是我弟弟啊。媽媽,對不起,對不起!」母女倆抱頭痛哭,觀眾無不動容,親情在那一刻涅槃……透過淚水,我們感受到災難中人性的溫暖。 伴著片尾曲《心經》悲憫的歌聲,淚水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一位母親堅守著對丈夫的忠誠,堅守著對兒女的感情,看到了一個女兒從恨到理解到懺悔而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也看到了親情的博大、愛的力量和生命的堅強。我想,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災難,我們每一個唐山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靜下心來,接受電影《唐山大地震》帶來的心靈震撼。 生命可貴,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