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讓故事在剎那間死亡,一點結果也不給觀眾。最終還是照顧觀眾,至少給狗一個回來的結局。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中國的普通男人的故事,妻子下崗,在平庸的生活崗位上掙著微薄的工資,苦撐著這個家,按理說他們是強者,可是生活的壓力下,這輩人普遍的性格特徵使他只能在孩子和他的那隻狗的面前才有力氣有膽量維護自己的尊嚴。然而狗和孩子都在無辜的情況下,被關起來了,自己卻毫無辦法。
(1)電影卡拉是條狗觀後感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
1、老二(葛優飾演)
老二很寵愛卡拉,但是因為沒有證兒,卡拉被抓走了,於是老二絞盡腦汁要救卡拉出來。老二是一個低收入的農民工,在里在外得不到重視,尤其是家裡的老婆又很強勢,於是非常重視卡拉這條狗。
2、玉蘭(丁嘉麗飾演)
老二的老婆,表面強勢內心善良的家庭婦女,因為下崗沒有收入,家境貧寒而對老公比較苛刻,在遛狗的時候卡拉被警察抓走,雖然心裡捨不得錢依然取出存款來辦理狗證。
3、亮亮(李濱飾演)
老二的兒子,調皮搗蛋但是本性善良,為了爸爸多次去派出所想辦法偷狗,因此賄賂同學而誤傷了黃毛,被抓進了派出所。
4、楊麗(李勤勤飾演)
老二的紅顏知己,這是個心地善良的市井女人,為了老二的狗而不辭辛苦,東奔西跑,並最終把卡拉救了回來。
㈡ 年少不懂戲中意,看懂已不再少年,《卡拉是條狗》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卡拉是條狗》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初看的時候只覺得無味無意義,但是現在再回看反而覺得能夠看懂它。這也讓人評價《卡拉是條狗》是一部經歷過一些事的人才懂。它講的是20世紀初因為北京群內流浪狗太多,導致市民經常被咬傷。
所以公安局要求養狗必須辦證,而辦一張證花費金額較大,可是工人的工資每個月少。所以很多人就抱有僥幸的心理,不辦狗證。而葛優飾演的老二也是其中一員,但是很快他就被警察查到了。
除此之外,老二的老同事楊麗也在這個故事環節中,卡拉這條狗就是她送給老二的。而這只狗也是楊麗家狗與野狗所生,所以大家對此也猜測了老二和楊麗的關系。當然楊麗對老二可以說是很特別的一個女人,她舉止輕浮,但是她又能給予老二尊重,甚至卡拉的回家也是由於她的幫忙。其實老二的人生也是很多人的人生。關於生活有一些事兒只能接受,畢竟還要繼續。
㈢ 求1篇《卡拉是條狗》的電影欣賞(心理路線)
影片背景是1995年的北京限制養犬規定,通過芸芸眾生之一的北京底層小人物和他的狗的故事,點出了小人物生活的艱辛與心酸。影片編劇十分巧妙,沖突集中:無證養狗給警察抓了,要麼在限定時間內交五千錢給狗上證,要麼就眼睜睜看它被送走。所有的故事都圍繞這個沖突展開,在時間的流逝中沖突的緊迫性逐漸加強。
養狗本來是個人興趣愛好的問題,當養狗遭遇城市,它的管理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由此帶來的倫理問題也隨之產生了。在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一兩只狗,一來農村鄰里往來頻繁,常常門戶大開,養狗可以看門;二來,狗作為人類的夥伴,它的靈性與忠誠總是讓人有百般疼愛;再者,農村大片大片的土地與村莊,都與狗的日常生活十分切合。而在城市,當周圍不再是一片黃土,當咬傷事件頻頻發生,當狂犬病成為社會的恐懼,狗就間接成為一種奢侈品。一方面,5000元的狗證背後可能是底層人民三年的血淚工作;另一方面,當鋼筋水泥屏蔽了人們的溝通和交流,人對於狗的依賴性反而有增無減。所以,沖突就產生了,這是城市帶給人們的無奈。
影片中90年代中期的北京就如同現在剛剛經濟起步的一些中型城市,面臨著新與舊的交替。高聳的大樓立了起來,高樓下棚戶的太陽沒有了,現代化開始發展了,但人們還未及准備。影片中的每個人都在面臨這種未及准備的尷尬與辛酸,而這一切都和卡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葛優飾演的老二,在國營廠里吃「大鍋飯」度日,工資不高,能躲的盡量躲,偶爾加班,一切為了生計。他的家距離單位有不短的距離,頂著腰盤突出的疾患仍然每天騎自行車上班。他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也沒有什麼理想,用妻子的話來說,「每天只知道遛狗」,在兒子眼裡他不配做自己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碌碌無為的中年男子,現在他所有的生活希望都依託在一條狗的身上。對於他來說,社會瞧不起他,妻兒也瞧不起他,只有在他的卡拉那他才感覺「自己有人樣」。如果說卡拉是條狗,那他才是人,沒有卡拉,他連基本的人的尊嚴和存在價值都無法實現。
妻子玉蘭是典型的家庭婦女,家裡所有的家務都由她來操持,她收著老二每個月的工資,為家庭生計費勁心思。影片中沒有交代她的工作背景,但對於她來說,她面臨的是猜疑丈夫不忠所導致的焦慮。在她眼裡,是卡拉拴住了丈夫,但卡拉又是丈夫的情人送的,這種曖昧的情分比卡拉本身更讓她在意。
兒子亮亮面臨青春叛逆期的迷茫,他喜歡流行,穿大闊腿褲,聽流行音樂,他講哥們義氣,希望通過同學胖子的關系要回卡拉,結果反而遭遇哥們的臨時叛變,計劃未遂。當他再次遭遇胖子被黃毛堵截的檔口,他先是本能的迴避,但最終還是挺身而出,代價是被關進了警察局。
還有楊麗,她和丈夫離婚,從此和麻將牌友消以度日。她想看望自己的兒子,還要受到前夫的規定。夫妻之間的情分已經單薄到不如人與狗之間的依戀。卡拉是楊麗的狗狗的下代,卡拉更是他對於老二那欲言又止而又割捨不下的藕斷絲連。
其實,卡拉並不是什麼名貴的寵物狗,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它存在的意義為了家人那卑微的尊嚴。他們又何嘗不像卡拉那樣在城市中掙扎著只為生存。
P.S. 影片老用黑底字幕交代時間,表示離最後規定時刻的迫切性,但像《羅拉》那樣拍個鍾不是更好嗎?而且,最後那個字幕結尾太理想化了吧,定格在玉蘭看到卡拉被拉走的悲驚表情不是更有力?
㈣ 影評卡拉是條狗
影片概述
路學長是60年代出生的中國導演。這個年代出生的中國導演,大多經歷了當代中國最為動盪的政權更替和思想變化的時代。從本質上說,他們對於周圍生活的判斷都是個人化的。他們拍攝的電影很少會利用絢麗的圖像、激烈的打鬥等,他們常常會通過非常尋常的小事情去表現人性。
《卡拉是條狗》是路學長的第三部故事長片。他前兩部作品(《長大成人》1997、《非常夏日》1999)的主人公都是青年人,就像世界上許多電影導演的起步之作一樣,這兩部件品的主人公身上多少帶有導演自己生活的影子,至少在心理的變化上是這樣的。影片的敘事過程可以看作是表達成長體驗的過程,真誠、細致而又殘酷。《卡拉是條狗》的主角換成了中年工人。主人公不再年輕,他所面對的生活的嚴峻性,以及這種嚴峻性對人性的異化,也不再是體驗所能完成的。它需要一種更高級的能力去呈現。路學長在他的第三部作品中實現了這樣的變化。他把自己作品的主語由「我」變成了「他」,並試圖通過一種冷靜幽默准確的觀察,去思考復雜現實生活與人性之間的關系。《卡拉是條狗》無疑是路學長電影中最親近觀眾的作品,它讓更多的中國普通觀眾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影片所創造出來的觀影效果讓我們不能不想起喜劇大師卓別林的一些天才之作,比如《淘金記》《城市之光》還有《摩登時代》。觀眾在對善良的主人公和他滑稽混亂的生活報之以會心一笑的同時,心裡也會泛起陣陣的酸楚,這是什麼樣的感覺呢?相信每個人看到電影的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卡拉是條狗》在一開始就為我們給出了路學長思考的方向。工人老二下崗的妻子去遛一條沒有取得生存資格(「養狗許可證」)的狗:警察出現;狗被沒收;假如在規定的時間內不為狗交納一筆對這個家庭來說數目不小的錢,狗就會永遠從他們的家庭中消大。路學長在這里顯然要強調的不是養狗與禁止養狗之間的張力,而是養不養狗給這個並不富裕的普通人家帶來的人際與經濟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景中都會遇到的。路學長很聰明地為這一普遍性賦予了難得的生動性。長鏡頭、全景鏡頭大量地被使用,不渲染但卻是及其准確的。接下來,便是無權無錢的工人老二,這個只能在狗身上找到自我平衡與安慰的小人物,處心積慮地尋狗過程。路學長在影片中安排了三個非常有趣同時又有意味的找狗段落。一是,老二去楊麗家,請這位曾和他有暖昧關系的女人幫忙找狗。全景中,路學長讓老二推著自行車一遍一遍地邁過有門坎的中式院門,這看似過渡的段落,幽默地給出了老二狼狽的生存狀態,也預示了他將要面對的現實。二是,老二和楊麗一起托朋友找狗,這是影片的核心段落。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在這里是冰冷的,那些給老二提供幫助的人,沉浸在自以為可以主宰周圍生活的虛無的權力中,而實際上,他們和老二一樣,都是被支來支去的小人物。他們與老二一起組成了中國城市真實的底層生活。三是,老二為了買狗,跟著一個狗販子穿行在城市的小巷中。路學長依然耐心地讓老二鬼祟地一趟一趟走著。這里沒有戲劇性的動作,有的只是與希望相交織的不安。象徵性,是路學年電影一貫的風格特色,在他的故事後面總是藏著他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因此,與其說老二是在找狗,倒不如說他是在找回自己正在失去的做人的樂趣與尊嚴,一個收入不高的普通工人的安樂生活。這在今天的中國是極富象徵意義的。
飾演老二的演員葛優是中國最有幽默感的男演員之一。應該說,影片所體現出的極大的生動性,一方面來自於故事的結構與人物的設置,而另一方面便得自於葛優張弛有致,收放自如的表演。葛優一改在馮小剛喜劇作品中,伶牙俐齒,善抖語言包袱的風格,從人物的形象造型到動作設計為老二這一角色賦予了別樣的質感。平易中略帶執拗,朴實中又帶狡猾,幽默中暗含憂傷。這種質感不僅為影片提供了所需要的人物與周遭環境之間的張力,也為他本身揮之不去的幽默氣質平添了一份深沉的韻味。對老二這個角色的塑造,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葛優繼在張藝謀《活著》中成功演出之後,又一突破自身表演局限的力作。
當然,假如《卡拉是條狗》簡單地陷入現實批判的情節劇模式之中,影片也不會體現出路學長所堅持的觀察方法和角度的獨特性。影片對於主人公際遇的同情是有限的,從某種程度上講,甚至也是批判的。路學長為他這一立場設置了兒子亮亮這個人物。老二的社會地位讓他在兒子面前喪失了作為父親的權威。也許影片的動人之處就在於此,它給出城市平民感同身受的生活遭遇的同時,也讓他們看到了自身的卑微和軟弱。這種對人性的理解,既區別於基於宗教傳統的西方人性理念,也區別於1949年以後,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對人性的要求。影片所秉持的理性的觀察態度,倒容易讓我們聯想起中國三十年代的偉大作家魯迅先生對於國民性的批判。為什麼要找狗?為什麼找不到狗?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實際上隱含了雙重的批判,這其中既有對現實的觀察,也有對人性的思考。或許現實中的人性和人性的現實存在本身就是一體的,就像老二和他的狗——卡拉一樣。
影評:卡拉是條狗,老二是個人
2003-03-03 17:07:39 南方網-南方都市報 泊明
南方網訊 清楚地記得看《卡拉是條狗》的日子是情人節。走出電影院的時候,以看到對面的馬路上有很多路邊花店正以8元一支賣著各色的玫瑰花。行正在買花的人和懷里抱著玫瑰花在街上走的人真的很多,遺憾的是我卻沒有看到像「老二」一樣的人。像「老二」這樣的人,似乎連情人節浪漫一下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好在「老二」有了「卡拉」,雖然它不過是一條狗,但它卻能給「老二」帶來快樂和安慰,化解了「老二」每個工作日後的疲勞。
這不過是一部電影,但感覺好久沒有看過像路學長導演、葛優主演的《卡拉是條狗》這樣能讓人有所感的電影了。我所說的「感」,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感悟。像這樣一個平常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故事,能讓人感動得痛苦流涕的可能性不大,但能夠讓人思考的東西卻很多。葛優飾演的「老二」,可能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親人、朋友和鄰居,他們日復一日在工廠里干著單調的工作,每月按時拿回家幾百塊錢工資。在步入不惑之年之後,他們的迷惑反而多了。妻子下崗了,自己要獨力支撐整個家庭;兒子要升學了,他不僅不服管教還看不起自己這個窮工人。「老二」的迷惑很多,但他所做的仍舊是每天白班夜班輪流倒。他唯一的解脫是來自他養的那條名叫「卡拉」的狗。我們不能殘忍地把這種生活稱之為「可悲」,在大多數人仍舊和「老二」一樣過著平凡日子的社會里,這種稱呼太缺乏溫情了。
「老二」其實也在嘗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嘗試找到自己中年以後的理想歸宿,也在考慮自己的前途問題。可惜,他只選擇了忍受和轉移,並沒有想過要改變。忍受生活給予他的重壓,將自己的壓力和郁悶通過與「卡拉」的交流轉移出去。但他太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更缺乏改變的勇氣。他和自己的妻子、兒子都無法溝通,面對妻子丟狗的事實,他只能面對廁所的牆壁罵幾聲「你是豬呀,你不會跑?」電影提供給我們的故事是短暫的,雖然他已經盡可能濃縮了「老二」的個性和「老二」一生的命運,但它卻不可能為「老二」找到一個真正的解脫。在面對「老二」一樣的平民百姓所面臨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的雙重困境時,路學長選擇了迴避。讓「老二」找到狗,看似一個光明的尾巴,似乎為「老二」再次找到了精神歸宿,但就像「老二」當年沉迷於打麻將是一種墮落一樣,沉迷於養狗其實不過是換了墮落的方式而已。
在是否讓「老二」就此墮落、苟活一生還是改變生活命運的問題上,路學長選擇前者的做法我們是可以理解,這種自認無力的舉動其實就是很大的同情。僅僅停留在同情或者呼喚的表面,也已經讓我們從中獲得了感動與感悟,能夠以這種姿態來關注普通人的命運,我們從作品中已經可以想見創作者的良知。在風花雪月的銀幕空間里,這種同情已經顯得非常難得。但在啟發性上,影片似乎還可以做得更多,至少這個空間是有的。當然創作者其實是擺正了自己旁觀者的位置,但「老二」的希望到底在哪裡觀眾很想知道,畢竟「老二」是個人!
㈤ 卡拉是條狗的影片評價
這不過是一部電影,但是是一部讓人有所感的電影了。這里的「感」,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感悟。像這樣一個平常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故事,能讓人感動得痛苦流涕的可能性不大,但能夠讓人思考的東西卻很多。葛優飾演的「老二」,可能就是觀眾生活中的親人、朋友和鄰居,他們日復一日在工廠里干著單調的工作,每月按時拿回家幾百塊錢工資。在步入不惑之年之後,他們的迷惑反而多了。妻子下崗了,自己要獨力支撐整個家庭;兒子要升學了,他不僅不服管教還看不起自己這個窮工人。「老二」的迷惑很多,但他所做的仍舊是每天白班夜班輪流倒。他唯一的解脫是來自他養的那條名叫「卡拉」的狗。我們不能殘忍地把這種生活稱之為「可悲」,在大多數人仍舊和「老二」一樣過著平凡日子的社會里,這種稱呼太缺乏溫情了。「老二」其實也在嘗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嘗試找到自己中年以後的理想歸宿,也在考慮自己的前途問題。可惜,他只選擇了忍受和轉移,並沒有想過要改變。忍受生活給予他的重壓,將自己的壓力和郁悶通過與「卡拉」的交流轉移出去。但他太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更缺乏改變的勇氣。他和自己的妻子、兒子都無法溝通,面對妻子丟狗的事實,他只能面對廁所的牆壁罵幾聲「你是豬呀,你不會跑?」電影提供給我們的故事是短暫的,雖然他已經盡可能濃縮了「老二」的個性和「老二」一生的命運,但它卻不可能為「老二」找到一個真正的解脫。在面對「老二」一樣的平民百姓所面臨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的雙重困境時,路學長選擇了迴避。讓「老二」找到狗,看似一個光明的尾巴,似乎為「老二」再次找到了精神歸宿,但就像「老二」當年沉迷於打麻將是一種墮落一樣,沉迷於養狗其實不過是換了墮落的方式而已。在是否讓「老二」就此墮落、苟活一生還是改變生活命運的問題上,路學長選擇前者的做法是可以理解,這種自認無力的舉動其實就是很大的同情。僅僅停留在同情或者呼喚的表面,也已經讓觀眾從中獲得了感動與感悟,能夠以這種姿態來關注普通人的命運,從作品中已經可以想見創作者的良知。在風花雪月的銀幕空間里,這種同情已經顯得非常難得。但在啟發性上,影片似乎還可以做得更多,至少這個空間是有的。當然創作者其實是擺正了自己旁觀者的位置,但「老二」的希望到底在哪裡觀眾很想知道,畢竟「老二」是個人。(南方娛樂評價)
㈥ 卡拉是條狗觀後感500字
本片用對話推動劇情,對話語言精練,把這些話放在那個年代裡來看,《卡拉是條狗》想表達的是,在那個年代裡,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遭遇、人性還有卑微的尊嚴,這便不是一部普通的情感片。
片中用對話講述了一段很普通的故事。老二的兒子嫌棄父親軟弱無能,老二的妻子責怪丈夫沒有正經事做,下班後除了打麻將就是遛狗。老二是無力的,他是一名普通工人,沒有能力贍養父母,沒有屬於自己的住宅,在家裡沒有權利,連孩子都不尊重自己。就這樣一個對外對內都軟弱的男人,過著不如意的生活,養了一條尊重自己的狗,卻被警察抓走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創作者可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世界,用一種獵奇和驚訝的目光來看極權國家中「狗」的一種生存狀態,當然這里也不只是在說狗。另外本片在演技上值得肯定,因為在本片,人物塑造上必須真實,才會造就事件的感動,片中老二的動作、表情、說話方式都具有立體感,讓這個糾結的小男人活了過來。片中人物個性鮮明卻絲毫不喧賓奪主,沒有獨白,卻通過對話與動作支撐起真實世界。獨白在本片可能是多餘的,反而讓觀眾不能透徹地理解。本片的特殊性也造就了它的成功,讓整個場景都活了起來,像一個立體的世界,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它,而且不損害它的完整性,這也可能是電影的一種較高境界。
影片的環境捕捉到位,前半部緩慢的陳述具有喜劇范,笑點並不俗套,不是通過誇張的情節和表演,而是通過一種接地氣的方式讓觀眾發笑。影片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兒子與狗之間的對稱並不明顯,兒子最後在警局的表現到最後的結尾都略顯突兀,雖然突出了父子之間的隔閡,但很明顯帶給觀眾一種還未展開就匆匆結束的感覺。另外,楊麗在對待老二和狗之間的感情有些模糊。
本片在敘述中表現出很多人類本性問題。例如,逃避規則、對錯模糊、社會關系錯雜。可能是時代造就了人們的性格,90年代初經濟發展迅猛,隨著時代的不同,社會的改變有些脫軌,這些社會現象則代表著當時我們本性中的一些錯誤,對生活的一種歪曲。那時候的電影審核更加嚴格,在審核過後,依舊能夠表達出這些內在,表示這些問題是確實存在的。分析內在,《卡拉是條狗》不單單是狗與小人物之間的情感,又或者是什麼底層人們的辛酸淚,更深層次的所指更耐人尋味
---------------------------------------------------------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曾聽說它被劃歸到喜劇類。所以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欣賞它,而隨著劇情的發展,我的心也漸漸地沉下來了,甚至到了最後心中有了一種難以名狀的苦悶,是為「老二」的處境感傷,還是因為路學長的這部電影所反應的社會現實而哀嘆呢。我不知道。
如果說一部好的電影是看它能不能引起人們進行思考,能不能讓人產生共鳴,那麼《卡拉是條狗》無疑屬於優秀電影的行列。因為它帶給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及對男人身份地位的定位,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得。葛優是著名的喜劇演員,他所飾演的「老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為男人,「老二」承受著無窮的壓力:一方面他被社會自古以來的男權思想定位了,也就是說作為男人,他就應該頂天立地,就應該事業有成,要比女人強。如果是這樣給男人定位了,那亞當和夏亞在造人的時候,為何不賦予男人們一定的魔力,讓他們無所不能呢?男人們沒有魔力,人們對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沒有改變,所以男人還是要像機器一樣不停的運轉,來表達他們的陽剛之氣及男子漢的尊嚴。「老二」很苦悶;另一方面,「老二」現實中的身份地位,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小人物,工作中被人支來支去的普通職員。他也想功成名就,受人尊敬,做妻子心中的英雄。但他,沒有受到亞當夏娃的寵愛,所以他是個普通人。工作勞累一天想在家放鬆一下,可家中妻子又在不停地抱怨,甚至兒子也瞧不起,這是「老二」悲哀,更是男人的無奈。
所以人們在看完這部電影後,總結了一句話,「卡拉既是一條狗又不是一條狗」。細細品味,這句話包含了「老二」的心聲,反應了電影的主題。他把男人的尊嚴放在了卡拉身上,也只有卡拉才真正地把他看成一個男人。活著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有誰不會感到身心疲憊呢?
我們無法改變整個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
㈦ 有人看懂《卡拉是條狗》的結局是什麼意思了么
一個中國的普通男人的故事,妻子下崗,在平庸的生活崗位上掙著微薄的工資,苦撐著這個家,按理說他們是強者,可是生活的壓力下,這輩人普遍的性格特徵使他只能在孩子和他的那隻狗的面前才有力氣有膽量維護自己的尊嚴。然而狗和孩子都在無辜的情況下,被關起來了,自己卻毫無辦法。
基本信息:
《卡拉是條狗》是一部由路學長導演編劇,葛優、丁嘉麗、李濱等主演的劇情文藝片。
電影以一個普通家庭尋找遺失的寵物狗卡拉的故事為主線,反映了中國社會環境下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以及人際關系復雜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並由此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該片於2003年2月22日上映並先後獲得了第1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和第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
(7)電影卡拉是條狗觀後感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葛優扮演一個叫「老二」的工人,他的生活就象是所有普通老百姓一樣,在習以為常的平庸之中沿著生活的慣性滑動。老二每天在工廠和家庭之間奔波,從他的生活中我們看不到什麼和夢想有關的舉動或者狂熱,因為對於一個已經人到中年的城市小市民來說,那些都是太遠的東西。
不過即使是象老二這樣的人,在他的生活中也必不可免地會留下一些企圖掙脫的痕跡——老二雖然是個工人,但還是象所謂的有閑階層一樣養了條寵物狗。
不過這條寵物狗從哪個方面看都差點意思,完全就是一條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雜種狗。但這條名叫「卡拉」的雜種狗卻是老二生活中全部歡樂的源泉,和每天都和他對著乾的兒子亮亮相比,我們還真不好說他更喜歡哪一個。
老二媳婦玉蘭對老二這種「玩物喪志」的做法基本上是睜隻眼閉隻眼,因為這樣除了可以不讓老二和他那幫牌友整宿整宿地打麻將之外,還可以名正言順地斷絕老二和他的牌友楊麗之間可能發生的曖昧關系。
不過對於一隻沒有辦證的黑戶狗來說,意外隨時會降臨——一天晚上,玉蘭遛狗的時候卡拉被警察抓走了!故事從此展開。
㈧ 卡拉是條狗好看嗎
真是個巨無聊的故事,可是誰說我們每天睡醒上班吃飯下班睡覺就不無聊呢?!的確導演和演員都很牛,能在每個出場人物里找到人背後的生存壓力,各有各的無奈!只是這種看完了只能空餘無奈情緒的電影實在無法推薦。
㈨ 電影《卡拉是條狗》的觀後感
本片用對話推動劇情,對話語言精練,把這些話放在那個年代裡來看,《卡拉是條狗》想表達的是,在那個年代裡,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遭遇、人性還有卑微的尊嚴,這便不是一部普通的情感片。
片中用對話講述了一段很普通的故事。老二的兒子嫌棄父親軟弱無能,老二的妻子責怪丈夫沒有正經事做,下班後除了打麻將就是遛狗。老二是無力的,他是一名普通工人,沒有能力贍養父母,沒有屬於自己的住宅,在家裡沒有權利,連孩子都不尊重自己。就這樣一個對外對內都軟弱的男人,過著不如意的生活,養了一條尊重自己的狗,卻被警察抓走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創作者可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世界,用一種獵奇和驚訝的目光來看極權國家中「狗」的一種生存狀態,當然這里也不只是在說狗。另外本片在演技上值得肯定,因為在本片,人物塑造上必須真實,才會造就事件的感動,片中老二的動作、表情、說話方式都具有立體感,讓這個糾結的小男人活了過來。片中人物個性鮮明卻絲毫不喧賓奪主,沒有獨白,卻通過對話與動作支撐起真實世界。獨白在本片可能是多餘的,反而讓觀眾不能透徹地理解。本片的特殊性也造就了它的成功,讓整個場景都活了起來,像一個立體的世界,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它,而且不損害它的完整性,這也可能是電影的一種較高境界。
影片的環境捕捉到位,前半部緩慢的陳述具有喜劇范,笑點並不俗套,不是通過誇張的情節和表演,而是通過一種接地氣的方式讓觀眾發笑。影片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兒子與狗之間的對稱並不明顯,兒子最後在警局的表現到最後的結尾都略顯突兀,雖然突出了父子之間的隔閡,但很明顯帶給觀眾一種還未展開就匆匆結束的感覺。另外,楊麗在對待老二和狗之間的感情有些模糊。
本片在敘述中表現出很多人類本性問題。例如,逃避規則、對錯模糊、社會關系錯雜。可能是時代造就了人們的性格,90年代初經濟發展迅猛,隨著時代的不同,社會的改變有些脫軌,這些社會現象則代表著當時我們本性中的一些錯誤,對生活的一種歪曲。那時候的電影審核更加嚴格,在審核過後,依舊能夠表達出這些內在,表示這些問題是確實存在的。分析內在,《卡拉是條狗》不單單是狗與小人物之間的情感,又或者是什麼底層人們的辛酸淚,更深層次的所指更耐人尋味
㈩ 卡拉是條狗 CALA MY DOG怎麼樣
突然間非常喜歡北京的電影,雖然我時常感覺不到自己是北京人,對這種文化沒有特別的歸屬感。看《卡拉是條狗》就是一種享受。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種表達方式傳達的預期,每一面牆所代表的空間,那種熟稔的程度,那種沒有障礙一點即透的感受,和身為外國人體會的文化隔膜形成巨大的反差。 這部電影全部由對話推動劇情,對話卻不多。語言精練,沒有一句廢話。然而每一句話都必須放在文化背景內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