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有關鐵道電影的觀後感

有關鐵道電影的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6-23 23:22:57

㈠ 推薦一篇《鐵道飛虎》讀後感

干大事

——看《鐵道飛虎》有感

如果我告訴你有這樣一個團隊,他們由裁縫、苦力、小偷等形形色色職業的小人物構成,你覺得他們能辦成大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你肯定會說這樣的團隊肯定幹不成大事?確實,開始我也是這么想的,直到我看完了《鐵道飛虎》。

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控制了鐵路樞紐,為非作歹,仗勢欺人,而以馬原為首的鐵道飛虎隊則在暗中反抗著日軍。然而,他們的反抗方式有點幼稚——劫客車。飛虎隊搶走日軍的衣服和頭盔,模仿英雄好漢在日本人的肚子上畫飛虎,對著鍋爐撒尿。這些行為怎麼看都不像能幹成大事,怪不得時常有人說:「你們能幹成什麼大事?」這句話大海說過,大奎說過,大國說過,范老闆說過,就連馬原死去的老婆也說過,在飛虎隊經過鐵匠店時,還被二胖調侃說:「大哥,干什麼大事去?」憲兵隊長山口更是直稱其為鄉巴佬。

但其實也不能怪飛虎隊,連八路軍和曾經跟著大帥的神槍手——范老闆都打不贏日本人,更不要說一群無名小卒。但飛虎隊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們建立了微山湖的根據地,掌握了在火車上作戰的各種技巧,在灶台下搭建藏身之所,只因他們心中懷著干點大事的豪情壯志。

他們的激情在遇到大國後爆發了。大國是個受傷的八路軍戰士,為了炸大橋而獻出了生命,臨終前,他將這個任務託付給了馬原。飛虎隊干大事的機會終於來了。可是,橋要怎麼炸呢?這可是個大難題,他們一沒炸葯,二沒技術。然而他們做到了,在克服重重不可想像的困難後,做到了,大橋炸了!

這在現代人眼中完全是件不可能的事。連神槍手范老闆跟著大帥照樣敗了,就憑鐵道飛虎幾個粗人是如何做到的?其實很簡單,他們各司其職,將自己的專業發揮到極致。銳哥發揮火車修理工的知識,駕駛火車,用蒸汽對付鬼子;大奎仗著自己一身蠻力,輕易將兩個鬼子滾下火車;小偷三癩子機靈地傳遞消息,吸引敵人注意;裁縫大海用自己精巧的控制力舞動鐵鏈;范老闆利用自己的本領,架大炮,開坦克;就連煎餅攤主二嫂也發揮自己煎餅做得好的特長,賄賂鬼子,下葯麻暈了憲兵隊長。在面對兇殘的日本人時,飛虎隊以極致的態度磨練了自己的才能,發揮了自己的本領,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然而,在我們為飛虎隊叫好的同時,是否想過飛虎隊蘊含的精神或許這正是當今社會缺乏的?現在的我們心浮氣躁,想干大事,卻只追求「付出少、周期短、見效快」,不願意磨練自己。我們會被眼前的短期利益迷惑,從而忽略了干大事的品質靈魂。有人抱怨自己缺少伯樂,有人為自己沒有好的出身而怨天尤人,有人面對現狀焦慮不已卻不思改變,這些做法都對現狀無益,干大事者不會這么做。

真正能幹大事的人會等待,他們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面對他人的嘲笑毫不在乎,靜待時機。飛虎隊劫客車真的是為搶那幾件衣服嗎?不,他們在表明態度:我們現在雖然做不成大事,但我們將一直為之奮斗。真正能幹大事的人很敬業,他們的敬業來自內心的熱愛,不求名利,只是單純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最後,你會發現就算是烙煎餅也能幹倒幾個鬼子,鬼子還在一旁傻樂。真正能幹大事的人會思考,他們會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地反復改進。飛虎隊為什麼能把竹竿當撐桿,跳上火車?為什麼能在隧道口用簡易的滑梯滑上火車?為什麼能悄悄隱藏在火車而不被發現?這一切源於他們對鐵路線的熟悉,對火車構造的了解,他們用巧妙的思維,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策劃了一個神奇的計劃,完成了連八路軍也無法完成的任務。

時間如白駒過隙,數十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昨日八路軍還在炸火車,今天火車已經成為博物館參觀的對象。在這個時代,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空前激烈的競爭並存,如果到飛虎隊的智慧中尋找答案,他們或許會這樣告誡我們短暫的一生:少說多做,石頭亦可發光,平心靜氣,精益更需求精,大事可成矣。

㈡ 鐵道游擊隊觀後感

夜幕籠罩著大地。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一列火車從遠處飛馳而來。突然,路基旁竄出一條黑影,「嗖」地一下就攀上了火車。只見他利用車廂的凹凸部位,手腳並用,艱難地來到車門旁,掏出撬鎖工具,打開車門,閃進車廂。
車廂內,一大批的軍火展現在眼前,黑影雙眼放光,掩住內心的幸喜,連忙將這些軍火一箱箱、一捆捆地丟出車箱外。路基旁,黑影的同伴們迅速地將軍火撿起、運走……
如果是現在,眼前的這一幕肯定讓你聯想到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動。很慶幸,這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一幕,是講述六十年前大名鼎鼎的鐵道游擊隊他們在扒日軍火車、盜日軍軍火的片斷。
電影《鐵道游擊隊》向我們展現了這樣一群英雄:為了反抗日軍的侵略,他們走到一起,拿起武器,奮起反抗;為了配合主力部隊,他們戰斗在鐵路沿線,遲滯敵人運送戰物資;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們頂著槍林彈雨,冒著生命危險,扒火車,炸橋梁,狠狠地打擊侵略者,我很佩服他們!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沒日就要來到……」在這樣的英雄面前,我相信任何侵略者都會要完蛋的!

㈢ 《鐵道游擊隊》讀後感 700字左右

觀看鐵道游擊隊有感

在看完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之後,我有深深的體會。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省微山島上的游擊隊英勇抗擊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細細思考這部影片,我深深的被那些隊員的勇敢智慧的精神而感動。
在故事發生之前的1939年,日本鬼子為了盡快佔領中國,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斷地把國內的槍炮運往中國,他們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九四零年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魯南軍區委派劉洪為大隊長,李正為政委,將山東臨城棗庄一帶的自發起來與日寇進行斗爭的鐵路工人,組織成立了一支鐵道游擊隊,與日本鬼子進行英勇抗爭的故事。游擊隊專門在交通線上打擊敵人,鉗制敵人的兵力,為打擊日本鬼子,鐵道游擊隊的任務就是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因為他們來無蹤,去無影,因此也被稱為飛虎隊。
在影片中一場以洪隊長為首的鐵道游擊隊——飛虎隊與日本鬼子在鐵路線上打響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游擊隊經常活躍在鐵路線上,巧妙地與敵人周旋。只要一發現鬼子的火車,游擊隊員們便飛快地跳上火車,打開車門,把敵人的彈葯、糧食等統統扔下火車,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跳下火車,而埋伏在鐵路周圍的戰士們迅速地把武器和供應物資運回根據地。這些使得鬼子小隊長暴跳如雷,但是他們卻一點好辦法都沒有。
整部影片中有一個片斷讓人看了真佩服游擊隊員們的機敏大膽,游擊隊員經過喬裝打扮,混進火車站,在火車上與敵人周旋,迷惑鬼子。當火車開到中途時,一部分戰士們趁敵不備,悄悄地把車頭和車身分開,而車廂里的游擊隊員則干凈利落地把火車上的鬼子全部消滅掉。最後,讓疾駛的車頭和迎面駛來的貨車劇烈地碰撞在一起,津浦鐵路中的重要橋梁被炸毀了,日本鐵路的戰略物資運輸被切斷,給日本鬼子沉重地打擊。當看到鬼子頭目惱羞成怒的樣子時,我們禁不住拍手叫好。游擊隊還積極配合大部隊,機智靈活地和敵人捉迷藏,充分利用周圍熟悉的環境,破壞敵人的鐵路運輸。他們不是讓敵人的火車相撞,就是使火車脫軌,要不就炸毀鐵軌,使火車無法行駛。所有這些讓鬼子們一時焦頭爛額,無計可施。當影片結尾出現了日本鬼子無條件地投降畫面時,同學們禁不住歡呼起來。
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國進行了八年抗戰,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因為中國人民是不願做奴隸的,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敗一切敢於侵犯的敵人。
從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偉大的祖國變得更加美麗、富饒。縱觀歷史,建國60周年以來,我們國家越來越富有,越來越強大這都是從前的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必須繼承先烈們的精神為祖國繼續繁榮而努力奮斗。
作為一名大學生而且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要牢記這些歷史,牢記自己的使命。我要積極行動起來,在學習上要掌握牢固的知識,搞好自己國家的新技術,使國家在科技方面不再受強國鉗制。

㈣ 難忘的鐵道兵觀後感怎麼寫,看清楚,不是永遠的鐵道兵

因為中國正負對援越抗美還沒有正式公開承認,現在只能算是間接國內承認。我老爹就是援越抗美的高炮部隊,進了友誼關就要換上北越軍服,那時是不公開的。

㈤ 觀《鐵道游擊隊(電影)》有感

今天,我觀看了《鐵道游擊隊》這部老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山東南部棗庄礦區以劉洪、王強為首的一批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不堪日寇的欺壓和蹂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秘密建立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游擊隊,他們「飛車搞機槍」、「血染洋行」、「智打票車」、「夜襲臨城」、「打岡村」、「搞情報」、「奪布車」、「上濟南」、「下徐州」……活躍在日軍侵華戰爭的主要鐵路命脈——津浦線的山東沿線,鼓舞了鐵路沿線人民的抗戰士氣,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隊的對日作戰,最終成為黨的抗日小組。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主人公劉洪、王強等以勇敢頑強的精神毅力與日軍戰斗,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們都不屈服,並且一直抱著國家、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信念,他們不讓老百姓受一點傷,誓死護衛老百姓。這種愛國愛民的精神正是我最佩服的!

給留下深刻影響的人物是被日本鬼子嚴刑拷打但卻不落一滴淚的 方林嫂,她雖然是個女流之輩,但性格卻剛烈無比。回過頭看看我們,遇到一點小困難就退縮,絲毫沒有想過要去克服,如果我也生在抗日戰爭年代,說不定早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因為我不敢反搏,也不敢抗爭,或許有時還會因為遇到難過的坎兒而哭鼻子。但是,看過《鐵道游擊隊》後,我相信自己再也不會是從前那個遇到困難就退縮的沈雨婷了,我一定會變得很堅強,很勇敢,不會再什麼事都依賴爸爸媽媽了。

我要感謝《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感謝電影中的抗日英雄們,是他們,讓我懂得了獨立克服困難的道理,讓我知道了要做一個愛國愛民之人。

㈥ 鐵道衛士讀後感急急急

在「文革」前十七年的公安題材電影中,攝制於1960年的《鐵道衛士》可以算得上是整體成就較為突出的一部作品。 □宋強 中國的公安題材電影,到上世紀50年代後期,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題材種類,形成了貼近中國公安工作實際,緊跟當前國家現實政治斗爭形勢,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指導下莊重、嚴謹、朴實的美學旨趣的藝術傳統。應該說,在此基礎上本應迎來一個電影思想內涵提升和藝術表現拓展的新的發展階段。但遺憾的是,自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以後,社會政治風雲動盪起伏,嚴重地波及到文藝創作領域,有的甚至就是直接在文藝領域掀起波瀾,使整個中國文藝的正常發展受到遲滯。對於中國公安題材電影創作而言,到上世紀60年代前期,基本上仍停留在50年代所達到的水平上,難以繼續進展前行,頂多也不過是在50年代業已形成的創作模式框架內沿襲重復,整體上沒有超越前10年的創作。在這一時期的影片中,攝制於1960年的《鐵道衛士》可以算得上是整體成就較為突出的一部作品。 從故事內容上說,《鐵道衛士》沒有跳出上世紀50年代反特影片的固定套路:圍繞著一樁陰謀(其性質肯定是反革命的政治陰謀)的實施,境外的派遣敵特與境內的潛伏敵特聯絡勾結;我公安人員在得知此陰謀的最初信息後,展開偵查活動,派出人員冒名頂替,打入敵特集團內部,掌握敵特行動部署,最後將敵特分子一網打盡,徹底粉碎他們的陰謀。我們在這之前的《天羅地網》《虎穴追蹤》《寂靜的山林》《羊城暗哨》等影片中都可以看到此類大同小異的故事模式。

㈦ 看完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怎麼寫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
背起了那個行裝,扛起了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盪盪,同志啊你要問我們哪裡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由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與中國鐵建股份公司聯合攝制的十集電視文獻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是一部關於鐵道兵傳奇歷史的故事片。該片從各個歷史時期的大視野,真實地敘述鐵道兵35年的歷史和中鐵建近30年的輝煌。
鐵道兵,一支特殊的部隊,為共和國的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他們征服無數懸崖峭壁,闖過道道激流險灘,戰勝了千難萬險,為祖國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從「當鐵道兵光榮」到「汗水溶化千層岩,風槍打通萬重山」,這是鐵道兵戰士在不同的環境中錘煉出來的豪言壯語。「大軍打到哪裡,鐵路修到哪裡」,這是第一代鐵道兵發出的鏗鏘誓言。「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這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美帝國主義的衰嘆,也是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對鐵道兵的贊譽。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已成為鐵道兵戰斗生活的真實寫照。哪裡需要哪裡去,哪裡艱苦哪安家,他們在艱難的歲月里,天當被、地當床,為新中國鑄就起了一條條鋼鐵大動脈。
從鐵道兵到中國鐵建,這支隊伍繼承發揚鐵道兵的光榮傳統,軍魂不散,再展雄風。從黎湛鐵路、鷹廈鐵路、成昆鐵路、襄渝鐵路、到京九鐵路、南昆鐵路、青藏鐵路、京滬高鐵等國家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從大小興安嶺到五指山下,從內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從長城內外到天山南北,處處灑下了他們的鮮血和汗水,神州大地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
英雄築天路,敢為天下先。在這短暫的三十五年,鐵道兵以她不朽的功勛,在「八一」軍史上濃墨重彩寫下了極其光輝燦爛的篇章。他們脫下軍裝,卻沒有脫下軍人作風,摘掉帽徽領章,卻沒有丟掉鐵道兵精神。鐵道兵的靈魂仍是企業發展之基,至今仍續寫著鐵道兵的傳奇。
在紀念兵改工30周年到來之際,拍攝紀錄片《永遠的鐵道兵》,不但再次展示鐵道兵的輝煌歷史,而且對於教育年青一代發揚我黨我軍和鐵道兵的光榮傳統,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凈化社會風氣,有著特殊的意義。
正如時任中鐵建總裁趙廣發2012年11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鐵道兵戰友企業家商會上所說:鐵道兵就是中鐵建,中鐵建就是鐵道兵。我們鐵建員工將繼續傳承和發揚鐵道兵之精神,在祖國的建設中再創輝煌,去實現美好的中國夢。
歷史也將不會忘記永遠的鐵道兵……

㈧ 鐵道衛士觀後感

思路:觀後感的寫作要把握兩個要素,一個是「觀」,一個是「感」:首先要體現「觀」,要為讀者介紹所觀電影的主要內容、精彩片段、價值導向等等,使第一次接觸這電影的人也能清晰、快速地掌握;其次是「感」,要在文章中體現出自己的思考,因文章產生的啟發,或者對文章中觀點的反思等等。

《鐵道衛士觀後感》

《鐵道衛士》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期間,我公安科長高健為粉碎敵人炸毀鐵路的陰謀,冒充成敵人特務,打入敵人內部,最後將特務抓獲並排除了列車炸彈。

這是一部以情節表現為主的影片。從影片情節沖突的設置來看,敵特分子預謀實施破壞我鐵路運輸線和我公安機關為防止敵特的破壞而展開偵查工作,構成影片中兩條方向相對的行動線索,影片中出現的所有人物都分別被拴系在這兩條線索上的某一個特定位置,並對這兩條線索的推進發揮著或強或弱、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處於這兩條線索中的雙方對於對方的人員情況和行動步驟,有一個隨著劇情的推進,從最初的互不知曉、摸底到逐漸互相掌握、了解的過程,兩條線索在這一過程中逐漸靠攏,情節沖突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強化。到最後雙方互相攤牌,兩條線索終於交匯,情節沖突也達到高潮。

影片在結尾處所使用的情節片常用不衰的「最後一分鍾的營救」的表現手法,確實給人印象深刻。偵查科長高健和特務馬小飛在滿載軍火的列車頂上殊死搏鬥,高健在列車駛入長嶺隧道前的最後一刻蘇醒過來,排除了即將爆炸的定時炸彈的場景,在上述兩條行動線索交匯處,起到了將劇情推向高潮的作用,即使今天看來,仍有驚心動魄的效果。

㈨ 鐵道衛士(上)觀後感

在「文革」前十七年的公安題材電影中,攝制於1960年的《鐵道衛士》可以算得上是整體成就較為突出的一部作品。

□宋強

中國的公安題材電影,到上世紀50年代後期,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題材種類,形成了貼近中國公安工作實際,緊跟當前國家現實政治斗爭形勢,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指導下莊重、嚴謹、朴實的美學旨趣的藝術傳統。應該說,在此基礎上本應迎來一個電影思想內涵提升和藝術表現拓展的新的發展階段。但遺憾的是,自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以後,社會政治風雲動盪起伏,嚴重地波及到文藝創作領域,有的甚至就是直接在文藝領域掀起波瀾,使整個中國文藝的正常發展受到遲滯。對於中國公安題材電影創作而言,到上世紀60年代前期,基本上仍停留在50年代所達到的水平上,難以繼續進展前行,頂多也不過是在50年代業已形成的創作模式框架內沿襲重復,整體上沒有超越前10年的創作。在這一時期的影片中,攝制於1960年的《鐵道衛士》可以算得上是整體成就較為突出的一部作品。

從故事內容上說,《鐵道衛士》沒有跳出上世紀50年代反特影片的固定套路:圍繞著一樁陰謀(其性質肯定是反革命的政治陰謀)的實施,境外的派遣敵特與境內的潛伏敵特聯絡勾結;我公安人員在得知此陰謀的最初信息後,展開偵查活動,派出人員冒名頂替,打入敵特集團內部,掌握敵特行動部署,最後將敵特分子一網打盡,徹底粉碎他們的陰謀。我們在這之前的《天羅地網》《虎穴追蹤》《寂靜的山林》《羊城暗哨》等影片中都可以看到此類大同小異的故事模式。

《鐵道衛士》是一部以情節表現為主的影片。從影片情節沖突的設置來看,敵特分子預謀實施破壞我鐵路運輸線和我公安機關為防止敵特的破壞而展開偵查工作,構成影片中兩條方向相對的行動線索,影片中出現的所有人物都分別被拴系在這兩條線索上的某一個特定位置,並對這兩條線索的推進發揮著或強或弱、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處於這兩條線索中的雙方對於對方的人員情況和行動步驟,有一個隨著劇情的推進,從最初的互不知曉、摸底到逐漸互相掌握、了解的過程,兩條線索在這一過程中逐漸靠攏,情節沖突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強化。到最後雙方互相攤牌,兩條線索終於交匯,情節沖突也達到高潮。這兩條線索的相向推進和最終交匯,主導了影片的情節走向,也撐起了影片的劇情結構。

從電影觀眾觀賞影片的角度來看,反特影片注重緊張、驚險效果的營造,而這又離不開懸念效果的生成。《鐵道衛士》沒有有意識地通過設置謎局來造成懸念效果,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去煞費心思地琢磨、猜測誰是真正的敵人?他們想干什麼?他們是怎麼乾的?它採用的是一種展開式的情節結構模式,雖然劇情中的敵我雙方對於對方互不知悉,雙方的人員情況和行動過程卻都清楚無誤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兩條線索的曲折推進始終沒有對觀眾的敵我、正反判斷形成干擾,以造成撲朔迷離的劇情效果。觀眾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情節迷宮中的猜測、推理和分辨,而更多地集中在思量這兩條線索往後將會怎樣推進,到底能否交匯,其結果將會如何等方面,這是懸念效果生成的另一種方式和途徑。與那種布設層層迷障,讓觀眾左猜右想,直到最後才弄明白誰是真正的罪犯的懸念生成方式(如《羊城暗哨》所做的那樣)相比,如果說後者是採用的「抑制」的手法的話,那麼前者採用的就是所謂「延宕」的手法。在《鐵道衛士》中,這種「延宕手法」 的運用還是比較圓熟到位,沒有給人以生澀、牽強之感。這也許就是它能夠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公安題材反特電影中顯得突出的原因之一吧。

最後,說到電影的懸念效果,《鐵道衛士》在結尾處所使用的情節片常用不衰的「最後一分鍾的營救」的表現手法,確實給人印象深刻。偵查科長高健和特務馬小飛在滿載軍火的列車頂上殊死搏鬥,高健在列車駛入長嶺隧道前的最後一刻蘇醒過來,排除了即將爆炸的定時炸彈的場景,在上述兩條行動線索交匯處,起到了將劇情推向高潮的作用,即使今天看來,仍有驚心動魄的效果。

電影《鐵道衛士》的情節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十七年時期反特類型的影片在藝術表現方式和手段上的一些特點,通過對這一模式的解析,我們可以對十七年時期中國公安題材電影在形成自己藝術風格和傳統方面的一些情況有所了解。

警察心聲

□徐錦

《鐵道衛士》中的一些對白,如今聽來也還是那麼親切,像「只要認真依靠群眾,那就是天羅地網」,「只要牢牢記住黨的教導,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敵人就是再狡猾,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等等,也許會讓今天熱衷韓劇日劇的中國少男少女們說,這就像在背書,根本沒有個性。但是,在當時的那種時代背景,即解放初期,人民剛剛享受當家作主的權利,而美蔣特務顛覆新政權野心不死,總是伺機搞破壞,因此人民具有極其高昂的革命鬥志和警惕性,如此說來,那樣的對白倒是真正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色和人物特徵。而這種具有時代烙印的藝術提煉和藝術加工,由於來源於生活和實踐,因此聽來並不顯干澀,加上演員和群眾表演得都富於激情和真情,因此觀眾都被劇情深深吸引。劇中對白所再三強調的「依靠群眾」,如今依然是我們公安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所講求的「群眾路線」。正是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我們的公安民警才能夠在不斷變革的時代大潮中堅定方向,屢建殊榮。遠的不說,今年殺害四名大學同學並潛逃的全國通緝犯馬加爵,就是由普通老百姓發現並檢舉報告公安人員,從而落入法網的。

老觀眾的心聲

□阿彪

《鐵道衛士》的故事情節照今天的判斷標准來看仍然曲折生動,而且充滿懸念,引人入勝;照樣看得心潮澎湃。甚至一些特技鏡頭因為是演員親自表演而顯得異常的珍貴,像偵查科長高健飛身從疾馳的吉普車上跳下追趕火車的場面,以及他與潛藏特務馬小飛在火車頂上的激烈搏鬥等等,盡管當年的拍攝手段根本無法與今天的高科技技術相比,但它們是那樣的真實與朴實,實在得讓我們情不自禁為英雄人物擔心,並對英雄產生了深深的崇敬。

有特色的歌曲

「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地上開紅花,中朝人民力量大,打垮了美國兵呀,全世界人民拍手笑,帝國主義害了怕。嘿啦啦啦啦……」這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一首著名歌曲,在影片開始出現,點明故事發生年代。(付輯)

老作家細說創作往事

□本報記者 程林傑

作者曾經參與破案

《鐵道衛士》的作者之一是王文林,王文林說《鐵道衛士》是集體創作的。當年的合作者還有兩位,一位叫馬家驥,一位叫陳文同。當時他們三人都供職於沈陽鐵路公安局,他是辦公室主任,馬家驥和陳文同是辦公室的幹事。

劇本寫成是1956年底,先後發表和轉載的有《電影文學》《北方文學》《鴨綠江》等刊物。王文林介紹說,這部電影以著名的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取材於沈陽鐵路公安局破獲的兩起敵特案。劇中大智大勇的偵查科長高健的生活原形是他的戰友———沈陽鐵路公安局的偵查科長。

有趣的是,這位偵查科長在案件偵破後期因病住院了,王文林接替他搞完了案子。豐厚的生活底蘊,或許是高健這個人物真實、生動的原因之一。

他說:「搞了多年的公安工作,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公安工作始終要堅持群眾路線。劇中人物何蘭英為破案提供線索,立了大功,生活中的原形就是我們的一位女治保員。」

王文林後來調到公安部創作組。在這個著名的四人創作組有李文達(著名作家、群眾出版社原社長)、趙明(電影《寂靜的山林》的作者)、張志民(著名詩人,文革後曾任《詩刊》總編)。王文林是創作組里最年輕的一位。說起已經仙逝的李文達,王文林還嗟嘆不已。周總理改一字動全身

工作中王文林曾多次接觸周總理,親耳聆聽總理的教誨。令他記憶猶新的是1974年1月15日,我國公安機關成功地破獲了蘇聯大使館間諜案。參與案件偵破工作的王文林,與新華社的著名記者穆青合寫了通訊《蘇聯間諜落網記》。1月15日夜,總理親自審閱這篇署名為「新華社特派記者」的稿件。看完後,總理中肯地批評了王文林。總理說,「王文林同志,你是搞公安的,但要學習國際法,你在文中寫了『捕獲蘇修間諜謝苗諾夫』,這個提法不妥,謝苗諾夫是蘇聯大使館的一秘,按國際慣例,是享有外交豁免權的,這樣見報後(指捕獲一詞),外國人會笑話我不懂國際法,你說對不對?」後來經當時外交部的安致遠、錢其琛等同志反復推敲、商榷,將「捕獲」一詞改為「拿獲」。

王文林對總理懷著十分渾厚的感情。他說:「我寫的電影《熊跡》(署筆名『公卓』)是1974年4月總理住院前夕交給我的任務。遺憾的是4月份總理住院後,再也沒能出院。」

《熊跡》是王文林根據謝苗諾夫蘇聯間諜案為素材創作的另一部電影,也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公安故事片。「只可惜上映時,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已經逝世了,這也是我多年來一直遺憾的一件事!」

導演、演員訴衷腸

導演呂熒說「遺憾」

《鐵道衛士》的導演是呂熒,他對自己的這部片子並不滿意,因為它誕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1958年開始拍攝,1960年攝制完成 ———那是著名的大躍進時代。那時,全國各大電影廠出產的影片恐怕可以和現在每年出品的電視連續劇相媲美,所以呂熒導演對自己的這部作品印象並不太好。(楊翼)

「老壞人」———方化

有意思的是,在那個以好人和壞人劃分的年代,電影人物更是顯得涇渭分明。由於是反面人物,所以表演這些角色的演員名字也不能出現在主演的名單上,盡管他們表演得也是那樣的盡心盡力。在《鐵道衛士》中扮演暗藏特務吳濟春的著名演員方化,戲份不少,但在主要演員名單上卻沒有「名分」。方化的遭遇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扮演反派角色演員的典型遭遇,善良的中國觀眾將他們扮演的角色和他們本人混為了一談,從而剝奪了他們成為明星的待遇。方化在《平原游擊隊》中將日本鬼子松井小隊長刻畫得比真鬼子還像鬼子,因而在文革中還受了不少罪。晚年他還為此整容,希望能夠改改自己留在銀幕上的形象,演演正派人物。現在的環境寬松多了,中國的觀眾再也不會以貌取人,但方化卻過早離世了,再也聽不到觀眾給予他熱烈而尊敬的掌聲了,想到這里就覺得挺辛酸。(楊翼)

你就是美國佬

「文革」後期,文方熒老師是山田大隊埔隆片的片長。他高高的個子,高高的鼻子,十足的老外模樣,還有那口不咸不淡讓本地人聽得吃力的廣州話,很快就被村裡的男女老少認識———人們都叫他「高佬方」。電影隊到村裡放映《鐵道衛士》。電影放完了,村民們帶著崇敬和好奇問他:「那高鼻子美國佬就是你扮的呀?」他笑著反問:「扮得像不像呀?」「很像,很像。」他的笑臉流露出自豪。有人為他可惜:「怎麼不在片頭或片尾打上你的名字和演員表呀?」他憤憤不平:「都讓四人幫給拿去了!」

㈩ 鐵道衛士讀後感作文350字

作思路:做到條理清楚、自然、明白,不雜亂,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諦,或談論思想問題、治學精神,使讀者受到啟迪和教育。

這個題目是讀後感,寫讀後感的前提是先要讀,讀了之後有感而言,根據自己讀到的信息,闡述自己的感悟。

正文:

我看的」紅色系列書「是《鐵道衛士》,本來覺得看這本書很無聊,但等你看到裡面的內容時就看的津津有味。

我覺得書里的人物都非常勇敢、聰明,這本書一共有二十一章,分別是王強夜談敵情、老洪飛車搞機槍、合夥開炭廠、來了管賬先生、攻委和他的部下······都很有趣。知所以覺得很有趣,是因為內容豐富,有對話、動作、心理。

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為了加快侵略中國的步伐,不斷地向中國境內射遠炮,他們搶、燒、殺,無惡不作。鐵道游擊隊在省內的鐵道旁扒日本鬼子的火車,把扒到的糧食分給貧窮的人,在路途中,他們一波三折,有歡樂的時候,有悲傷的時候,有憤怒的時候,最後他們戰勝了日本鬼子,打敗了國民黨。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如果不是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的和平,革命能勝利嗎?

(10)有關鐵道電影的觀後感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抗美援朝期間,美帝轟炸鴨綠江大橋陰謀破產後,派遣特務馬小飛潛入我東北,同暗藏的特務吳濟春勾結,指使特務徐福祥顛覆我軍用列車未遂後,又將徐暗殺滅口。我公安科長高健發動群眾展開反特務斗爭,從而發現了馬小飛和吳濟春的勾結。

為了弄清敵人的陰謀,高健冒充被我逮捕的特務顧野平,打入敵特內部,並讓鐵路服務員何蘭英充任特務的報務員,掌握了敵人的活動計劃和全部名單。

馬小飛和吳濟春陰謀在三處同時破壞我鐵道運輸線,我公安部門在敵人破環前採取了行動,高健與特務馬小飛在列車上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排除了馬小飛安入的定時炸彈,使我軍用列車勝利通過長嶺隧道,把大批軍用物資運往朝鮮,給予美帝以更沉重的打擊。

閱讀全文

與有關鐵道電影的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齒電影中國演員表 瀏覽:971
2010年全年電影票房 瀏覽:405
韓國電影中文2021 瀏覽:481
電影大虎主角兒子 瀏覽:691
開學第一課成龍中講述的電影 瀏覽:750
鬼三嫂陰陽棺完整版電影 瀏覽:662
世界十大禁播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502
性感的吻電影圖片 瀏覽:207
波大的電影 瀏覽:846
台灣化理片老電影 瀏覽:953
歐美戰爭片完整版電影在線看 瀏覽:408
北影電影音樂製作 瀏覽:639
萬達電影什麼時候開盤 瀏覽:467
深海大白鯊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06
十大感人電影寵物 瀏覽:197
House泰國電影 瀏覽:860
龍哥最新電影完整版 瀏覽:426
巴啦啦小魔仙國語電影大全集 瀏覽:325
大陸禁放的香港愛情電影 瀏覽:858
史蒂文西格在泰國電影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