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社會學角度的影評,電影不限,字數別太少就行,急求!
夢之安魂曲
很久都沒有看過如此精彩的電影了,盡管精彩這個詞不夠表達我的心情。鏡頭感,音樂,音效,人物表演都讓我心跳加速。很後悔為什麼直到08我才看到如此絕妙的電影,導演將幻覺,視覺,心理全部通過鏡頭語言來具象化,非常鍛煉心理承受,觀者望謹慎。
一般來說,個人是不喜歡連續看同一電影數遍的,因為那樣會消減影片的趣味,可是我居然連續看了這片3遍,每次都分泌了腎上腺...
影片一直平行交叉於Mrs Goldfarb和兒子Harry兩條線。毫無疑問的是,兩邊都是處於社會邊緣。一邊是孤寂和缺乏社會認知感的垂垂老人;一邊是沒有理想,心理空虛混亂的兒子,包括Harry的戀人和朋友。
Mrs Goldfarb獨自生活,每天都充斥著垃圾電視秀,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以及枯燥無聊、豪無樂趣可言的各類垃圾符號。由於強烈需要社會認知,Mrs Goldfarb沉迷於低俗的TV SHOW,為此減肥,並且最終沉入葯物依賴而一發不可收拾。鏡頭不斷的快速切換,開關、電視、冰箱、垃圾食品,具體地勾勒了被垃圾文化毒害的無助老年人。
Harry、Marion,和所有年輕人一樣,強烈而純粹的愛著,但是兩人低語時的分離式鏡頭,以及兩次出現在Harry眼前,都無可觸及的紅衣Marion,讓人覺得這樣的愛充滿了錯位和虛幻感。毒品無情的嘲笑了對美好愛情充滿憧憬的兩人。
白面、錢、針管、注射、瞳孔,不斷穿插的快速剪輯,配合著笑聲、收銀機聲、呻吟聲、吸入聲等音效不斷刺激著我們的神經。當然,同樣的手法也利用在了Mrs Goldfarb開電視、開郵箱、吃葯等等上面。電影將垃圾文化、葯品濫用等與毒品展開平行對稱的敘述。
一系列快鏡以及對人物正面的跟隨鏡頭,也不停歇的展示著人物異化。且慢慢的開始了將人物內心抽象感應逐漸具體化的過程,配合著完美的背景樂,帶領我們進入最後的高潮。反復的切換於幾人的痛苦表現,直接且毫無遮掩之意,讓我痛並快感著...
他們就是社會邊緣的人,他們被社會邊緣的叢林法則追獵,稍有精神薄弱者即被此法則帶走,從精神甚至肉體上消滅。
導演毫不客氣的抽著現代人的耳光。至少抽了我的耳光,想賤賤地問一下,您下次啥時候再來抽?
② 葯理學名詞解釋:葯物依賴性 受體激動劑 受體拮抗劑
葯物依賴性(drugdependence), 又稱葯物成癮,是指軀體和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精神方面和軀體方面的改變,並在行為上常常有為了再度體驗這些葯物精神效果,有時為了避免沒有葯物而產生的不快感,而周期地、持續地使用葯物這一種強迫性願望的特徵。可存在或不一定存在耐葯性,但同一個人可存在一種以上的葯物依賴性。
β受體激動劑包括非選擇性的β受體激動劑如異丙腎上腺素及選擇性心臟β1受體激動劑如多巴酚丁胺,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叔丁、喘寧等。β2受體激動劑其通過興奮氣道平滑肌和肥大細胞膜表面的β2受體,舒張氣道平滑肌、減少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及其介質的釋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氣道上皮纖毛的擺動等緩解哮喘症狀。此類葯物較多,可分為短效(作用維持4~6小時)和長效(維持12h)β2受體激動劑。後者又可分為速效(數分鍾起效)和緩慢起效(半小時起效)兩種。
受體拮抗劑與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的葯物。
③ 第二課堂葯物濫用造成的葯物依賴性包括什麼青驕
身體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
葯物可以治病救人,但長期服用就會產生依賴性,成癮。最常見的是:杜冷丁、曲馬多、復方甘草片、皮炎平、派瑞松、牛黃解毒片、地西泮以及止咳葯水等。病人在受到病痛折磨後,很容易選擇直接,快速緩解病痛的葯物服用。久而久之,變得離不開這些葯物,物極必反的道理誰都明白。
一般用葯注意事項
1、注意避免濫用:防止不良反應。濫用葯物,不僅造成物質上的浪費,更嚴重的是會給病人帶來種種痛苦。
2、注意患者病史:例如對胃腸道痙攣並患青光眼的患者,若忽視其青光眼病史而應用阿托品治療,將導致不良後果。
3、注意防止蓄積中毒:有一些排泄較慢而毒性較大的葯物(如洋地黃、士的寧、依米丁),為防止蓄積中毒,當用到一定量以後即應停葯或給以較小量(維持量),這類葯物,由於容易引起蓄積中毒,故盡量避免用於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並規定一定的連續給葯次數或一定時間作為一個療程。
④ 關於百憂解
百憂解屬口服抗抑鬱葯。主要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對5-羥色胺的再吸收,來用於治療抑鬱症和其伴隨之焦慮,治療強迫症及暴食症。從第一粒葯入口,到完全停葯,建議控制在兩年時間。視個人情況而定,有些朋友特別嚴重的,又因為服葯不規律反復發作的,要做好長期服葯准備
從臨床應用上看,如果是輕度抑鬱患者,可服用百憂解進行控制,但如果長期使用產生葯物依賴,建議結合中國醫科大學研製的中葯助眠寶進行治療,可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另外,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於症狀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⑤ 觀看禁毒影片的觀後感三年級的怎麼寫
看了這部禁毒片之後我有些震撼,雖然說以前關於禁毒的紀錄片和販毒的案例看了不少,但終究沒有如此靠近地感受過。或許是我一直認為毒品離我們青少年,特別是學生比較遙遠。然而可能使我想錯了,因為它離我們的距離近在咫尺,一個不小心便會有人墜落。 短短的幾步路,在我眼前呈現的是一幕幕讓人觸目驚心、心痛不已、無可奈何、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真相。青少年之所以會走入歧途,往往是受到了內因和外因的作用。外因莫過於周圍的社會環境惡劣、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不恰當或者父母本來就是吸毒人員以及交友不慎。而內因則是因為本身的懦弱、受不了誘惑或是對毒品的危害並未了解透徹、盲目自信,最終為自己的年少無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些同齡人的在於,是不是一記警鍾?告誡著同樣年輕氣盛卻經驗淺薄、同樣會面臨挫折與苦惱、同樣與朋友們一起相處的我們,為了年輕的生命,遠離毒品。而我們不禁要驚呼:毒患猛於虎啊!
讓我們揭開毒品帶著的所謂舒心與愉悅的假面具,看看在臭名昭著的海洛因、色彩鮮艷的搖頭丸、一般作為葯物的杜冷丁等外表下的身份。它們有的含有嗎啡類生物鹼、罌粟鹼類生物鹼,有的是中樞神經興奮劑、麻醉葯。然而不論他們的成分及身份如何,它們都產生幾乎相同的效果:在神經中樞方面,可造成嗜睡和性格的改變,引起某種程度的愜意和欣快感覺;在大腦皮層方面,可造成人的注意力、思維和記憶性能的衰退,長期大劑量地使用,會引起精神失常的症狀,出現澹亡和幻覺;在呼吸系統方面,抑制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改變呼吸的自動控制,大劑量吸食會導致呼吸停止而死亡。它們具有極易成癮性,使得長期吸食者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產生嚴重的依賴性,造成嚴重的毒物癖,從而迫使癮者不斷地增大劑量以期收到相同的吸食效果。由於吸毒者往往依賴毒品過活,使得進食減少,從而抵抗力明顯下降,易感染疾病。姑且不論及讀者花費的金錢和為了積攢毒資而採取的種種近乎瘋狂的手段,單是這些健康的代價,難道還不夠大么?難道還不夠讓人望而卻步么?難道還不夠讓人清醒過來么?
如果是青少年是欲放的花朵,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萎靡凋零的;如果說青少年是希望的未來,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陰霾混沌的。如果說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陽,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暗淡無光的;如果說青少年是騰淵的潛龍,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軟弱病態的;如果說青少年是嘯谷的乳虎,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膽怯懦弱的!所以,讓我們高呼: 為了年輕的生命,讓我們遠離毒品這個可怕的惡魔!
為了年輕的生命,讓我們堅定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警惕、珍惜自己的花樣年華! 為了年輕的生命,讓我們放棄不付出就會得到收獲的幻想、一失敗就尋找解脫的幼稚、不敢面對現實的懦弱、過分樂觀認為自己有足夠毅力的自大、為艷麗時尚所迷惑的好奇和為講哥們義氣而不辨是非的魯莽吧!這些,都是被魔鬼所看中所利用的致命傷。 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應該告誡身邊每一個人不要輕易步入毒品擺設好的陷阱,不要為一件小事而毀了自己的一生! 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可以過得更絢爛多姿,可以活得更堅韌不移,讓我們為將來喝彩!
⑥ 禁毒片 明天 觀後感1000字以上
其一: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禁形式,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了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
今年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際禁毒日」,今年是開展禁毒斗爭的第17個年頭了,今年禁毒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
為了迎接「6.26禁毒日」我們學校專門開了一個報告會,特意邀請了戒毒所的一名教官和學員來為我們獻身說法。
那名學員是一位正處在花季的少女,但她已經被毒品摧殘的體無完膚了,她每天都在與可怕的毒魔作斗爭,而她那雙腿也在毒魔的侵襲之下變得千瘡百孔。當她每次看見與她同齡的少女們穿著漂亮的裙子,自信的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她都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她那雙被毒魔「親吻」過的腿已經不可能示人了。而她自己也再也無法像正常的人們一樣生活,當她自己走在大街上時,她都覺得自己是異類,而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因為她接受了毒魔的邀請。
在她的自述中,我們知道了她是多麼悔恨自己當初的無知,她希望可以用她的親身經歷來告誡我們,讓我們知道毒品的危害,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親情之外所有其他的東西都要付出代價。
同學們想想,一位花季少女,遠離學堂和親人,第二次進了戒毒所,在四面高牆中獨自忍受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還失去了自由……,那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地獄生活,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可惡至極的毒魔,珍愛自己的生命。
而在最後,我真心的希望這位女孩可以戒掉毒癮,能夠重新開始,回到那個原本屬於她的家庭和生活,我想她一定會迎來自由的那一天的。
讓我們共同「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吧!
禁毒作文
在人生中,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善與惡包圍著,我們必須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當壞人千方百計誘惑你時,不要被一時的假象蒙騙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840年,鴉片和大麻首先來到了中國。鴉片戰爭從此爆發。鴉片是由提煉纓素而成,可作葯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抽上癮,人就變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縮。中國人吃了鴉片後,屢戰屢敗,使鴉片成為了洋鬼子一大功」。毒品害處多,吸毒就等於自毀前程。1985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勇奪兩金一銀的健將阿惠因吸毒變得骨瘦如柴,形如『老嫗』。碩士研究生江濤因吸毒傾家盪產,變成了社會上的一個廢物……許多例子告訴我們毒品是可怕的,是一個害人的壞蛋。新中國成立後,海洛因又到來了,弄得走私案一樁又一樁,中國人民痛苦不堪。盡管中國建立了許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販毒分子就更聰明了,更隱秘了。
在這些信息中我們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時難啊,大家都在電視里看過,只要毒癮一來,如果沒有在吸毒品,那種痛苦將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堅強的人都忍受不了。我在各種禁毒宣傳畫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種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頭撞牆的,有把牙刷望鼻孔里塞的等等。難道他們不痛嗎?他們也是沒辦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親戚騙錢。騙不到了就去偷、搶、去殺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販子的煽風點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你就試一下而已,再說你意志力不是很強嗎?沒事的。」這樣就會有人也這么想結果就去試一試。就是因為這么一試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杜絕毒品。
其二:
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帶著貪婪的慾望,用鴉片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既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屈辱的一頁。一日數次,從不間斷,不然涕淚齊下,渾身癱軟,最後在痛苦的煎熬中耗費掉所有的家財,落魄地死去。曾經以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的中華民族,居然在這東西的作用變得國弱民衰,任人宰割,落得個「東亞病夫」的恥辱稱號。有識之士如林則徐者,禁煙,繳煙,銷煙,終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應有的尊嚴。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曾經在新中國的建立後消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毒品「貿易」,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如幽靈般地重新回來。成千上萬倍的利潤,令不少想快速致福而動了歪心的人趨之若騖,鋌而走險,海洛因,大麻,搖頭丸,越來越多的花款被走私進了中國;又有多少先福起來的人為了追求所謂的新鮮刺激,所謂的潮流,又或者過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從而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歸路!?
靈魂在吶喊,耳邊卻只剩下魔鬼的聲音在回響;意志在掙扎,身心卻早被噩靈所摧殘!多麼可悲的現實!一旦被魔鬼所纏上,將靈魂交給了魔鬼,便幾乎永無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個人,竟然成了行屍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為了滿足到自己一旦發作的慾望可以做到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為了籌集昂貴的毒資,可以打家劫舍,偷訛拐騙,無惡不作。
嗚呼!嗚呼!前車可鑒!前車可鑒!君豈能在金錢的誘惑下忘記到歷史的悲劇?君豈能為片刻的無盡歡愉而忽略長期的痛苦?禁毒之舉,刻不容緩,宜重宜嚴啊!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但我們絕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重蹈覆轍。這可不是小問題,而是關乎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興衰啊!在我們走在看得見曙光的光明大道上的時候,可不能被魔鬼的呼喚所吸引,走上亡家亡國的不歸路啊!禁毒之舉,利在當世,功在春秋啊!
魔鬼是會化了裝出現的。當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頭吸引著我們的視線,鼓勵著我們去嘗試的時候,多一個心眼,自覺抵制魔鬼的誘惑,否則隨時會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慘重的代價啊!
在金三角,在哥倫比亞,有朝一日當一大片一大片靚麗的嬰粟花被其他植物所取代,魔鬼不再著附其身,離我們而遠去的時候,世界定必會變得更美好……
前一段,學校組織我們看禁毒宣傳片,那一幅幅不堪入目,血淋淋的圖片令人心驚膽戰,毛骨聳然.從一幅幅圖片里,我知道了許多觸目驚心的事實.有人因吸毒而導致家破人亡,有人因吸毒而瘋狂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為了有錢買毒品,他們偷,搶,甚至殺,嚴重地危害了社會治安。我看見吸毒的人個個在生死邊緣掙扎,他們骨瘦如柴,像狗似的蜷縮在地上,生不如死,他們的慘象是多麼可怕啊!
看了這些宣傳片,我感觸很大,有很多青少年因一時的無知、好奇,在所謂的「朋友」誘惑下,吸上了毒品,誤入歧途,以至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毒品,就像一隻無形的魔手,甚至比任何猛獸更可怕。它不斷摧殘人們的身心、摧毀人們的意志,為了不受毒發之苦,他們去偷、去搶、甚至去殺人,走上犯罪道路,斷送了美好的一生,這值得嗎?毒品不但使吸毒者受到傷害,還令他身邊的家人朋友為他傷心。難道毒品的危害還不夠大嗎?我知道的阿麗姐姐,她很美麗,但因為一次好奇,吸上了毒品,從此過著毒品賜給的行屍走肉的生活。父母的傷心、也沒有使她回頭。是社會的關懷使她毅然走入戒毒所,重新迎接她新的生活。誤入歧途的朋友們,趕快離開這個可怕的旋渦吧,靠自己的堅強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為了我們的明天,請珍惜生命,拒絕毒品,不要貪圖一時痛快,毀掉終身幸福!
各位青少年朋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不要做罪惡的犧牲品,讓我們斬斷魔爪,迎接光輝燦爛的明天吧!這奼紫嫣紅的,就是罌粟花。葯學家從它的果實中提煉出嗎啡、海洛因,是因為它們能為人類解除病痛。
陽光下也會有陰影。造福於人類的科學成果,在居心險惡者手中,也可能成為殘害人類的禍種。正如這組從鮮花演變到骷髏的造型。
毒品,通常指鴉片、海洛因、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前面提到的鴉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是毒品;而某些醫療應用葯物,如嗎啡、杜冷丁,當它們被非法濫用時,也成為毒品。請大家看展板和展櫃里的實物。
毒品為什麼能夠害人呢?為什麼一旦沾染上就難以戒掉呢?
任何人,只要沾染上毒品,都會產生雙重依賴。
一是身體依賴。毒品,比如被濫用的阿片類葯物,進入人體後,會使人的機體發生適應性改變,建立起新的葯物作用下的平衡。一旦停止用葯,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不安、焦慮、忽冷忽熱、起雞皮疙瘩、流淚、流涕、出汗、惡心、嘔吐、腹疼、腹瀉等症狀,痛苦萬分。吸毒者為了緩解痛苦,就必須定時攝取毒品,並不斷加大劑量。吸毒者因此再也離不開毒品。
二是精神依賴。正常人腦內和體內的一些器官里,存在著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當人體攝取毒品後,內源性阿片肽受到抑制,阿片受體只能靠不斷攝取阿片類毒品才能調節精神平衡。毒品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還會出現一種精神效應,使人對毒品產生強烈的渴求。
人體一旦出現身體和精神依賴,就是通常所說吸毒成癮了。即使經過脫毒治療,要完全康復原有生理功能,至少需要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更為嚴重的是,要消除對毒品的精神依賴十分困難。許多吸毒者經戒毒治療後仍一而再、再而三地復吸,就是這個原因。這也是目前世界醫葯學界尚待解決的一個難題。
毒品對人的摧殘,觸目驚心。它會對人體的免疫功能造成損害。這是吸毒者大腦、肺部發生病變的情況;這是一組把吸毒者變成行屍走肉的真實寫照。
靜脈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吸毒方式,最容易傳染各種皮膚病、性病,甚至艾滋病。據統計,吸毒者因使用不潔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高達22%和68%;截至1998年3月,我國檢測發現997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66%是使用不潔注射器的吸毒者。
大家看,這是一個感染艾滋病毒的吸毒者的雙腳,他的皮肉一層層地脫落,眼睛裡流出的是渾濁的膿液,小腿爛得像流淌的火山熔岩。
她叫張福娟,曾在電視片《中華之劍》中露過面的吸毒者。《中華之劍》拍攝時,她是惟一同意把自己毒癮發作的慘狀暴露在攝像機鏡頭前的人,目的是為警示他人,千萬不可沾染毒品。這張圖片是她注射毒品感染後,全身潰爛;那時,長春電影製片廠來昆明選演員,她是候選人之一。
一些吸毒成癮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白色魔鬼」驅使下,用切手指、砍胳膊、煙頭燙等自殘方式來緩解毒癮。這位姓郭的男青年,吸光了20萬元存款及全部家產後,熬不過毒癮,用切腹方式自殺,被發現後送醫院縫了18針。這些是用上吊、撞牆、跳樓、牙刷插鼻孔等方式自殺的吸毒者。一個吸毒人員追悔道:「敲開了毒品的門,挖好了自己的墳!」
搞不到毒品是一條死路,搞到了毒品是死路一條。許多吸毒者不得不靠一次比一次大的劑量來緩解毒癮發作帶來的痛苦,哪還顧得上過量吸毒會導致死亡。
她叫梁蓓麗,染上毒癮後,靠賣淫維持吸毒,終因吸毒過量而死於街頭,死時才21歲。
看過電影《長大成人》的觀眾朋友一定認得出,她就是該片女主角之一的扮演者朱潔。朱潔與著名演員江珊、徐帆、陳小藝等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同班同學,她的血管里流淌著愛新覺羅氏的皇族血統。在《長大成人》中,朱潔扮演了一個有吸毒經歷的人。誰也說不清,是為尋找角色的感覺,還是因為好奇,總之,她真的吸上毒了。結果沒等到電影公映,她已因吸毒過量而死亡。據導演介紹,《長大成人》的本意,是抨擊演藝圈內包括吸毒在內的頹廢現象。朱潔本該對導演意圖有更深的領悟,卻莫名其妙地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反證。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毒品則是毀滅家庭的炸葯。
五十多年前,遭受鴉片禍害的武漢地區流傳著一副對聯:竹槍一枝,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遼寧省鞍山市王寶岩、高靜夫婦,1991年開始吸毒,三年中,吸光了包括兩幢樓房、一輛計程車在內的百萬家財,為吸毒又借了80多萬元的債。這是他們年邁的老母親帶著輟學的孫子流落街頭。
圖片中被燒毀的是湖南長沙市府後街的一處住宅,一家三口吸毒,因不堪忍受毒癮發作,一起縱火自焚。
這是一隻10歲女孩的眼睛,眼角垂掛著欲滴未滴的淚珠。透過這只淚眼,我們彷彿讀出了這個女孩茫然的哀痛、悲憫和疑問。
僅僅幾年前,她還生活在一個殷實富裕的家境中。父母經營飯館、服裝,腰纏萬貫。作為掌上明珠的她,被父母呵護得無微不至。然而,暴富之後的失衡心態,使父母沾染上了毒品,幾乎一夜之間,曾經擁有的一切,都在縷縷輕煙中化為烏有。父親進了戒毒所,母親為尋覓毒品不知去向,只剩下這個孤零零的女孩,不知所措地站在家徒四壁的房間里,一日三餐也要靠好心鄰居的接濟。面對攝像鏡頭和記者的詢問,她茫然無語,許久許久,早已噙滿淚水的眼裡溢出了第一滴淚。
吸毒,不僅耗盡錢財,更扭曲人的天性。1997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根據110報警電話,在和平里地區一套公寓中抓獲了兩名毒品持有者。當民警們搜查堆滿大量吸毒用的吸管、錫紙的一個角落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年僅3歲的男孩。他全身赤裸,雙手被綁,遍體燙痕,已經奄奄一息了。民警馬上把孩子送進醫院。
據兩名毒品持有者供稱,孩子的母親姓郭,外省人,在北京賣淫、吸毒多年。因沒錢償還欠下的毒品債,把親生兒子「丟丟」送來作抵押。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只要這二人毒癮上來,就把丟丟當作發泄對象,捆綁、踢打、煙頭燙、打火機燒……
經醫生檢查,丟丟全身大面積1度至2度燒傷並感染,門牙掉了兩顆,鼻子缺損,顱腦外傷,患有重度貧血和佝僂病,還伴有潰瘍性口腔炎。
《法制日報》女記者居楊將她拍攝的一組照片發表在《南方周末》上,許多北京市民和青年學生聞訊後帶著營養品和衣物趕來看望。
因非法吸毒和賣淫正被羈押的丟丟的母親也被民警帶到丟丟床前,看著遍身是傷的親骨肉,她冷冷地說:「我不認識他。」
三歲的丟丟看在眼裡,一聲未吭。母親離去後,他才對在一邊的記者說,他想要那張有媽媽的照片。
在兒童醫院特護病房裡住了三個星期,丟丟開始康復了。但醫院已經減半的5000元醫葯費卻沒有了著落。丟丟是民警送來的,住院卡上監護人填的也是民警,於是民警們又要為籌措醫葯費四處奔波。
丟丟出院時,來自民警及各地各界的捐助已近2萬元。許多善心的家庭表示願意收養這個失去母愛又飽受摧殘的孩子,負責監護他的北京市公安局卻無權對此作出決定。丟丟只好暫由北京一家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抱去。
民政部門終於作出決定,由丟丟母親戶口所在地民政局的一位幹部領養了這個孩子,並安排他進了當地最好的幼兒園。
廣西南寧市一位婦女,懷孕期間仍吸毒。孩子出世後忽而窒息,忽而痙攣。此後半年,母親哺乳前,必須先吸毒嬰兒才肯進食,否則孩子哭鬧不止。
吸毒耗資巨大,許多吸毒者在毒癮的驅使下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因吸毒而貪污,因吸毒而詐騙,因吸毒而盜竊,因吸毒而搶劫,因吸毒而敲詐,因吸毒而殺人……
劉瀾斌,雲南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染上毒癮後,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公款74萬元,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他之前,「共和國第一大案」的主犯劉青山,也是因為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
這幅蒲松齡畫像,是畫家秦惠浪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時的作品,秦惠浪由此跨上個人事業的頂峰。然而,僅僅數十天後,1994年11月25日,他及他的一家四口,就被兩名破門而入的吸毒者殺害了。
這兩名吸毒者與秦家無冤無仇,甚至素不相識,他們深夜持刀闖入秦家,僅僅因為耐不住毒癮煎熬才鋌而走險。吸毒者在毒癮的驅使下,可能做出任何瘋狂的舉動,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飛來的橫禍。
1995年4月11日,兩名殺害秦惠浪一家的罪犯周西民、白俊傑被依法判處死刑。臨刑前,這兩名罪犯彷彿剛從「迷狂」中清醒過來,他們分別懺悔道:「但願人們千萬別學我這樣」;「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黑龍江大學孫景軍教授在銀行取款後被害,就是另一例證。
重慶市的這位母親,做夢也不會想到,在她頭上連砍28刀並且刀刀致命的兇犯,竟是自己不到19歲的親骨肉。19年來,母親天天用這把菜刀給兒子做飯,其間融入了多少母親的心血和期待?
是什麼使這位曾被母親百般呵護的兒子變得如此殘忍?如此喪心病狂?是毒品。
這是我國南方的一個農村,人,個個東倒西歪;地,片片荒蕪貧瘠。導演這幕人間悲劇的,同樣是毒品。
17世紀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強行在中國進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使無數中國人墮入苦難的毒海。鴉片戰爭以後,這些毫無廉恥的列強,竟依仗著洋槍洋炮,血淋淋地將中國瓜分,迫使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賠款。這樣的奇恥大辱,我們民族背負了一百多年。
毒品不除,民不聊生;毒品不除,國無寧日
⑦ 如何去除葯物依賴
葯物依賴不可能一下就祛除,需要逐漸來,有的葯物突然停葯還會產生反跳作用。
我認為首先在疾病好轉的情況下先適當減少葯物用量,再逐漸停葯,還可以轉移注意力,比如服用安眠葯的人容易產生依賴,最好是先找到失眠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輔助以食物治療而不是葯物治療。
只要你不是用的drug,一般不要強行戒葯
⑧ 如何克服葯物依賴心理
慢慢減輕,不能一下子結束
讓別人幫你減輕葯量,然後以白水代替,當你不知不覺喝了幾天白水後,告訴你,你其實已經沒有葯物依賴了
往往心理問題特別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勵,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很難走出低谷!
⑨ 治療密碼讀後感300字
(1)沒人會願意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
(2)就算有,他們也不願意拿出來討論。
非常認同書上這兩點。沒有人願意拿自己心理問題來談論,人都不想隨便讓別人看到自己脆弱、不堅強的一面。還由於很多方面,那些關於心理問題最終成為個人一種不能說的秘密。
很多時候我想忘掉過去一些痛苦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但似乎越是努力越是難以忘記。
書上說:
「痛苦記憶要比其他類型的記憶獲得更大的優先權,這主要是為了保護我們,讓我們能夠存活下去,順利成長。」
按照我的理解,也許就因為人的潛意識里有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為了保護我們,避免類似痛苦事情再次發生。所以我們忘記過去的痛苦總是如此困難。就像有一個隱形的緊箍咒,越想忘記緊箍就越緊越痛苦不堪。所以用隨緣的心態不想才是忘記痛苦最快捷的方法。
談到自我保護的本能,大腦真的是個非常精密強悍的系統。例如:
身體上遭到疼痛,痛到一定程度上,就會選擇暈;心理上,遭受到疼痛,痛到一定程度就會選擇失憶。
這些都是一種潛意識自我保護的方式。
關於談話療法的觀點,書上說:
「當這個最初帶來痛苦的事件發生時,受傷越深,釋放的腎上腺素就越多,以後能被認為是相似狀況的選擇范圍也就越大。換句話說,創傷越大,事後能引發聯想的情況越多,它也就越容易被重新觸發。」
「無意識之所以這么強烈地抗拒這段記憶被治療,正因為這件事太痛苦,如果再發生一次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傳統的方式是通過談話。但我認為沒用,而且科學界和心理學界的不少最新研究都表明,談論這些記憶極少能產生治癒效果,反而常常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何況有許多記憶都是無意識的。」
我也覺得。目前談話療法(系統脫敏法)這種心理創傷治療方法。表面上比葯物治療安全(不會導致葯物依賴和副作用)。但實際如果心理醫師沒有足夠的技巧,對病人了解的不夠深入,對病人是非常危險的。(這種想法可能被看過的電影影響以偏概全)
這讓我想起了《不請自來》這部驚悚電影,女主因為母親的死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選擇性失憶)。在電影開頭,她的主治心理醫生在她出院時進行最後一次談話時,鼓勵她說了一句:「回家吧,做你未完成的事情」。因為這一句,電影結尾她(人格分裂)把她的繼母殺死了。她一直認為繼母是破壞她家庭的人,導致她母親死的「兇手」。她一直想趕她繼母離開這個家庭(這個就是她潛意識里入醫院前認為未完成的事情)。電影結束時,她回到精神病醫院時,見到那她主治心理醫生,說:「我做了你叫我做的事情...完成了我未完成的事情」。當然那時候,主治醫生一臉茫然。
90%的健康問題(疾病)和壓力有關。
書上說:
「如果承受壓力過大、時間過長,就容易產生『慢性壓力』,進而會導致心臟病、中風,甚至還常會引發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身體上的疾病還只是冰山一角。壓力還會從精神上影響你,讓你從生活中、從所愛的人身上獲得的歡樂消失無蹤。」
「任何讓你感覺到受挫、憤怒、焦慮的狀態或想法都會產生壓力」
「如果壓力持續不斷,那麼就會對你的身體器官造成損傷,尤其會直接影響到免疫系統。」
我也很認同壓力等等的心理問題能導致各種生理問題。
如果有些醫學知識的讀者,看這本書可能會容易理解些。
「生理壓力,簡單說,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失衡了。我們可以將中樞神經系統比做一輛車。如果你踩住油門不放,最後可能會撞壞某種東西。與此類似,如果你一直踩剎車,最後也會弄壞某樣東西。這輛車的設計理念就是要讓油門和剎車適度地、協調地工作。中樞神經系統也是這樣。系統分兩部分,就像油門和剎車一樣。其中,交感神經系統就是油門(讓身體活躍),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是剎車(讓身體放慢)。目前主流醫學界測量生理壓力的技術叫心率變異性測試,可以測量到系統內平衡與否。這個我們稍後會更詳細地說到。」
「在壓力下,我們的細胞也不會接收任何營養、氧氣、礦物質、必要脂肪酸等,而且也不會排出廢物和毒素。除了使自己存活的必要活動,其他一切活動都停止了。這就導致細胞內部的環境充滿了毒素而且不允許自身生長和修復。」(所以壓力大長不高么?有人能告訴我?)
「如果細胞處於開放、允許生長和修復的狀態,那它就能抵禦疾病的侵襲。」
這本書可以作為一部心理問題認知治療的參考書。雖然整本書很多處是作者在推銷自己的「治療密碼」課程,有點吹噓。還有些涉及到了超心理學,對於有偏見的讀者可能認為偽科學太多。不過我感覺整體書的內容還是不錯的,尤其第一部分內容(理論很詳細)學到了很多知識。
⑩ 葯物濫用造成的葯物依賴性包括什麼
葯物濫用和葯物依賴的區別取決於它的嚴重程度,葯物濫用指的是人在無規律的使用葯物,比如在使用、吸食新型毒品,一個月吸食一次、娛樂性的接觸或者社交性的接觸這些物品,就屬於濫用,就是說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比如使用安定類葯物都屬於濫用,並沒有達到葯物依賴的程度。葯物依賴指的是有規律性的使用這類毒品,然後吸食的量逐漸增大,原來使用小劑量就可以滿足了,現在要需要大的劑量才能滿足,對毒品這些葯物已經耐受了或者形成依賴性了,一旦停止使用這類毒品之後就會出現明顯的戒斷反應,這樣才能稱之為葯物依賴。所以說葯物濫用往往是葯物依賴的前身,首先有葯物濫用,最後才會有葯物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