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葉問2觀後感作文 高一
星期二去看了《葉問2》,故事沒有第一部曲折,但一樣令人振奮。華洋拳賽,這似乎是那個時代武術界永恆的主題。中西文化的沖擊下,武術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站在了中西文化之爭的舞台上。
洪震南剛出場的時候其實是不討人喜歡的,對洋人那樣的隱忍退讓,即便知道是生活所迫,也還是帶著幾分鄙夷和不屑。然而他一步步的轉變時,不,這不是轉變,這只是一個真正的洪震南慢慢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時,我們依然會為之感動。洪葉二人的交手,最後是平分秋色,聽著葉問對黃梁說,「那二十年後呢?任何一個人都能打到我。」在看看勉力死撐的洪震南,我真的只能想到一個詞,那就是「英雄遲暮」。紅顏白發,英雄遲暮,世界最落寞的事莫過於此。而在西方文化沖擊下的中國,又何嘗不是遲暮的英雄?歷經千年的文化,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自疑,自卑,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先進的我們生活在越來越西化的社會中,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傳統,究竟還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記住,多少人傳承?傳承千年的文化,為何卻留不住後人的心?我們究竟輸在了哪裡?
整部影片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洪震南的那句「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國武術就不行!」我想,我們所缺的或許這是這樣的自信。中國人可以謙卑,可以寬容,但並不代表著中國人就沒有血性。我們也有著自己所要守護的東西,所要堅持的東西,那是我們的底線,任何人都不能越過,否則,結局只有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一直被我鄙夷的洪震南,毅然走上擂台,為了中華武術而戰。所以,一直隱忍謙遜的葉問繼洪震南之後,再一次站到了華洋拳賽的擂台上。因為他們堅信,中華武術絕不比任何一種別的武術要差,他們可能會打不過那個狂妄之極的龍卷風,甚至喪命在這個擂台上,但是那並不代表中華武術比西洋拳術要差,這最多也只能說明洪震南輸給了龍卷風,僅此而已。他們堅信著,即便戰敗那也只是他個人的戰敗,而不是中華武術的失敗。他們如此堅守著自己的民族文化,以鮮血,以生命!
葉問的那一段話很感人,他說,他並不是要證明中華武術比西洋拳術厲害,但至少我們要懂得互相尊重。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人從來都講究包容,講究兼容並蓄,我們接受別人的文化,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要舍棄自己的文化,更不代表我們的文化會比別人的差。西方有西方的特色,東方有東方的魅力,我們並不是要爭個輸贏,但至少,至少,我們要懂得互相尊重,狂傲自大的民族,只能是固步自封,只有不斷吸收別人優秀的東西,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中,我們的文化才能進步。
⑵ 葉問2觀後感作文350-400字
葉問2觀後感
《葉問》一劇,主要反映了詠春宗師葉問的作為習武之人的武德,作為人夫,人父的居家之德,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愛國之德!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 葉問劇中均有很好的體現。
劇中「北方拳」的代表來佛山武館街踢館,最後自然是葉問來收拾殘局。這一次的動作設計秉承了成龍大哥的風格,風趣幽默。小屁孩兒騎著自行車哐當出現在兩個人之中,說了一句:「爸爸,媽媽說你要是再不出手的話,家裡的東西都要被打爛了。」觀眾頓時樂了,在這之前,猛人已經打破了兩個花瓶,甄子丹那無奈的眼神加上金山找咬牙說出那句「我賠!」已經讓觀眾樂不可支,這次小孩的出現更是錦上添花的設計。
武術方面,詠春拳主要在拳,而甄子丹則體現了詠春之柔,和金山找的大砍刀形成強烈的對比。武德方面,葉問的無私,謙和,與以金山找,廖拳師為代表的一些武林人的自私,無情形成對比,所以金山找輸給葉問時說了這么一句:「北方拳輸給了南方拳。』葉問回答:「這是你自己的問題。「愛國方面,同樣可與金山找,廖拳師做比較,廖拳師為人不壞,算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國人,但身為武師,卻為一袋米而充當日本人的練拳工具,最終被殺。而金山找借武術,於亂世,不圖救國,反而危害百姓,最後甚至於做了日本人的走狗。
葉問與日本軍官的最後一場比武,實則比出了中國博大的武術,更比出了國人的氣節!
想知道宗師葉問是什麼人么——葉問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⑶ 葉問2觀後感
周末時在電影院看了葉問2。剛開始看時,我對這部影片是充滿好奇之心來觀看的。片中的葉問因要躲避日寇而從佛山逃離到香港,生活貧苦,一家人都靠葉問開武館生活。葉問好不容易收到第一幫徒弟,他卻樸素的說不用什麼儀式了,交學費先。這讓我感觸頗深,這就是一位艱苦人民中最樸素的語言。後來,洪振南洪師傅與英國人「龍卷風」在擂台上對打時讓我印象也很深。洪師傅有位美麗的妻子,有很多很可愛的兒女,一家富裕不愁吃穿。而在被「龍卷風」打得重傷時,他卻對葉問說他們不能侮辱我們中國的武術!由於洪師傅年紀已大,還有哮喘,後來被敵人打死在擂台上 沒到最後一口氣他也死死地抓緊擂台上的繩子,他絕不放手!這就是一位愛國分子的愛國情懷 這是讓許許多多愛國的人熱淚盈眶的一幕!
除了愛國 在本片中我還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葉問家境雖然窮困潦倒 但是一家和和睦睦的 即使是鹽水菜心也能吃得很高興。我認為 一個人應該熱愛他的家庭 熱愛他的祖國。再也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畢竟有些東西 失去了 就再也找不到了。葉問戰勝「龍卷風」後他最想做的時就是回家 這是最淳樸的熱愛,確實如此濃烈。真是讓我如感觸頗深!
⑷ 《葉問2》電影觀後感
[《葉問2》電影觀後感]倍受期待的電影《葉問2--宗師傳奇》已經上映了,我也在第一時間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功夫片,《葉問2》電影觀後感。總體感覺這是第一部的升級版,前半段是打鬥兼搞笑,後半段是打鬥兼煽情。回想前年看第一部的時候,觀眾的反應更加強烈,這可是有史以來我第一次在電影院里聽到如此轟動的掌聲,難得啊。影片大概的劇情是這樣的:延續第一部的情節,在打死日軍軍官後,葉問在友人的幫助下,攜妻帶子,逃離佛山,定居香港開始了新生活。礙於生活的艱難,葉問不得不開館收徒,大弟子黃粱得葉問親傳,在與他人的切磋中被別人教訓了一番,由此引出了一場詠春與洪拳的大戰!從一開始的相互較量,到後來共同捍衛中國武術的尊嚴,上演了一段武術宗師之間的感人故事,觀後感《《葉問2》電影觀後感》。在故事的最後,還拋磚引玉的讓少年版的李小龍上場,也為這部影片添加了濃重的一筆,也許這正是導演為日後可能推出的第三部提前預熱,很期待。說到功夫片,最振奮人心的一定是比武。本片的打鬥場面非常緊湊,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最精彩的就是片尾葉問為洪震南報仇,捍衛中國武術,挑戰拳王"龍卷風"的那段精彩打鬥。當場上出現諸多不利於葉問的規則,葉問毫無怨言,詠春拳雨點般的砸在對手身上,輾轉騰挪之間拆招擒拿,一氣呵成,打出了中國武學精神。比武結束,葉問說道"今天的比賽,不是證明中國武術比西方拳擊好,只是向大家展示中國武術的修養和氣道,以及中國武術所要傳達的中和之道以及尊嚴。雖然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是人的本身沒有貴賤之別。"這句話打動了影片中和在場的所有觀眾。總之,《葉問2》繼承了前部的優秀,絕對是一部打鬥場面精彩,能喚起中國人血性的影片,喜歡的朋友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一定不會後悔。〔《葉問2》電影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⑸ 葉問2觀後感500字
這倒是值得推薦同好去看的功夫電影,但作為一部稍有新氣象的傳統類型片的續集,《葉問2:宗師傳奇》的最終呈現令人有些嘆息。
不在武戲不爆,不在文戲不足,而是模式化的創作心態。
功夫片確實可以和適合用一套公式去拍,不用關注其中的人物是不是二,整部電影都二的作品也數不勝數,畢竟觀賞的主體是精彩絕倫的技藝對拼。但正如洪金寶接受采訪時所說的,時代在進步,20多年前贊先生的拳不會像今天的葉問出得那麼快。今天的觀眾自然也不會輕易在看完故事給予的對戰緣由之後,立即認可並感同身受起來。同樣一拳揮出,是電玩的暢快淋漓,還是現實的撕心裂肺。這里的決定點,還是人。
《葉問1》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但個人覺得最明顯的部分,應該是一個相對新鮮的武者形象,而非民族英雄如何再一次振我國威。彪悍的洋人永遠都有,但記得回家吃飯的高手實在不多見。
葉問是個很低調的人。
詠春,嬌妻,幼兒,愛徒,切磋,吃飯,丫只是喜愛這么平淡而輕松地活著。未必不憂國憂民,未必是兩耳清風,自然要人情世故,自然要顧及吃穿,但他把對生命的熱忱就真只投射在光滑冰冷的木人樁上。清脆的擊打聲伴隨著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孤獨,千萬種可能的變化在腦中瞬息出現又消失,最後只留下一個可能。沒有人能真正見到這其中奧妙,只是他倒也不在乎。
葉問和黃梁那次關於武道的對話,倒可以取「歲月神偷」四個字做副標題。練到最強又如何,沒有永遠的第一。時間會殺掉你的速度、力量、反應、判斷,最終剩下的或許僅只是身外之名。
但國家和民族需要葉問,票房和市場需要葉問,這個身穿長袍的矮個男人一次次緩步踱進殺陣,為各種理由,擺出起手勢。疾若迅雷,力似利錘。其實他是不是真的想過那麼多崇高目的,這部電影不能真的分心去思辨。太危險,也沒必要。只要打得好看,有彩,其他都是沒必要的。
幾十年前三大五小的香港戲院是如此,現在如火如荼的內地影廳還是如此。有的人想得更多,能用同樣「徒弟惹禍師傅救」模式拍出史詩來。
所以葉偉信安排葉問在報紙上霍元甲上身、在扭摔時甄子丹上身、在獲勝出來外交部發言人上身之前,只是沉默地,一個人平靜地在光斜射進來的房間里打樁。要抒發民族情緒,要強調復仇的憤怒,有很多種煽到極致的鏡頭語言。為什麼葉問只是面無表情,這樣打著。
當然可以理解成他的一貫內斂,甚至「欲揚先抑」而已。但我始終一廂情願地想,這也許只是葉偉信在這個意圖保守的項目中,堅持著點不協調的節奏。一如鬼佬們在結尾大鼓掌,但有人甩手離去。一定要存在這種不協調,想法和做法才有接觸。
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沒有真正的故事和人物,兩段式的結構又太顯著,以至在上集大受好評的溫馨細節與小幽默技巧,無法在故事主線里有效連接起來。除洪金寶飾演的洪振南比較完整外,大部分角色都只是靶子。黃曉明的黃梁在後半部分甚至完全失去任何存在作用。也可以說,大部分時間里,葉問本人也都是這個殖民香港的完全局外人。香港武術界,苦哈哈的壯漢子,保守煎熬的傳媒業者之外游盪著一雙飄忽的手。在一個需要打的時機,打。
維護武術尊嚴,強調人之平等,這些話本身無錯,也不用因冠冕堂皇而主動抗拒。可確確實實和那兩場擂台賽沒法扯上關系,於是《十月圍城》之窘境再現。主義牌打得好,會喝彩,打得不好,只給予理解,不多說了。
任達華出場致敬了一下香港電影的起點與他自己的經典形象,樊少皇做了一下婚姻讓人成熟的公益廣告,鄭則仕照例做「警察最後到達掃尾」橋段的見證人,羅莽總算是正正經經在熒幕上被人打了一回,一個梳著油頭的小男孩這出來非常花絮感地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即將來臨。
葉問只是還那樣清清靜靜坐著,笑。
最後說句,從續集數字2引發到對「人格魅力」二的聯想,經由《風雲2》的積累,到《葉問2》全面爆發成一枚媒體話題。算是近期比較有趣的面對網路口水的反引導性炒作,在大家目前都無法獨自撐起一整個銀幕世界的當口,即使二,就深二。
⑹ 葉問2的讀後感
《葉問2》觀後感
葉問,首先是做人,然後是做事。武功的高深不在乎打倒多少敵人或是對手,重要的是以德制勝。在最後決勝贏後,葉問對外國人說:今日的比賽,不是證明中國武術比西方拳擊好,雖然人有高低之分.但人的本質沒有貧賤之分!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不一定所有的事都是必須一定要自己勝才行,很多時候勝負的界限是很模糊的,而有些時候對手總是有的,人不可能事事都強於別人,只有本身有良好的品行,有時候即使輸了也是贏的,貴在中和,不爭之爭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
還有我想說的是文化,「中國人點香 不只為了計算時間;它包含著一種謙遜,是中國的文化」我們生於中國就屬於中國,外國的文化是需要了解學習借鑒的,但中國文化自由其博大精深之處,師夷長技以制夷。
在暑假7月份我在家看了《葉問2》。剛開始看時,我對這部影片是充滿好奇之心來觀看的。片中的葉問因要躲避日寇而從佛山逃離到香港,生活貧苦,一家人都靠葉問開武館生活。葉問好不容易收到第一幫徒弟,他卻樸素的說不用什麼儀式了,交學費先。這讓我感觸頗深,這就是一位艱苦人民中最樸素的語言。後來,洪振南洪師傅與英國人「龍卷風」在擂台上對打時讓我印象也很深。洪師傅有位美麗的妻子,有很多很可愛的兒女,一家富裕不愁吃穿。而在被「龍卷風」打得重傷時,他卻對葉問說他們不能侮辱我們中國的武術!由於洪師傅年紀已大,還有哮喘,後來被敵人打死在擂台上 沒到最後一口氣他也死死地抓緊擂台上的繩子,他絕不放手!這就是一位愛國分子的愛國情懷 這是讓許許多多愛國的人熱淚盈眶的一幕!
除了愛國 在本片中我還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葉問家境雖然窮困潦倒 但是一家和和睦睦的 即使是鹽水菜心也能吃得很高興。我認為 一個人應該熱愛他的家庭 熱愛他的祖國。再也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畢竟有些東西 失去了 就再也找不到了。葉問戰勝「龍卷風」後他最想做的時就是回家 這是最淳樸的熱愛,確實如此濃烈。真是讓我如感觸頗深。
《葉問2》這部影片是從葉問經朋友幫忙跑到香港後生活窘迫開始的,為了生活他只有重操舊業來維持,那就是教人學拳,為了把《詠春拳》傳承下去,為了更多的人認識《詠春拳》。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一個房頂上的陽台教授詠春拳,幾天都沒有人來拜師,這使葉問這個一代宗師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而第一個徒弟的出場給影片帶來了這個武術大片最輕松幽默的一段。
整個影片最為精彩的是和洪金寶圓桌比武的那一場戲,洪拳和詠春拳的兩位宗師演繹了非常令人震撼的對壘,使觀眾無不為中華武學為之叫好。通過和幾多門派的武術宗師比武,葉問終於獲得在香港開館授徒的資格,這一場戲在整個片中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金寶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場戲,特別的悲壯,洋鬼子因身為世界拳王而趾高氣昂,不停的侮辱中國武術,洪金寶的台詞令人振奮和敬佩:「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國武學就不行!」聲音雖然低沉,但字字鏗鏘有力,使人肅然起敬。這個人物我認為在影片中刻畫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為刁難葉問,大家還對他很有看法,但到後來為了爭中國人這口氣與洋鬼子擂台比武,最終因年老和病體身亡,臨終死死的抓著擂台邊的繩子不願倒下,激起了觀眾對他的那種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尊由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對洋鬼子滿腔的怒火。我想,此時坐在台下的葉問和觀眾的心情是一樣的。
此仇不報非君子,葉問下定決心要為洪金寶報仇雪恨,於是挑戰洋鬼子,第二場比賽開始了,觀眾們都為他揪著心,開始的時候,洋鬼子拎葉問象抓個小雞一樣,抓起來在空中盤旋,幾個回合下來,葉問出腳的招式被裁判團禁止,於是,葉問改變了進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辦法,懷著對洋鬼子的刻骨仇恨,懷著對洪拳宗師的無比敬仰,最終,葉問贏了,贏得很險很難,影院里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是給葉問的,也是為中國人這種鍥而不舍,勇於向前的精神而鼓掌。
葉問醉心於武術,在那個禍亂平凡的年代,他只陶醉於自己忘我的武學自由當中,並不理會身外之事,可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比拼過後,葉問慢慢的走向成熟,並且,扛起了弘揚中國武術的大旗,我們為中國武學自豪,為詠春拳宗師葉問而驕傲,祝中國武術這個瑰寶更加絢爛奪目,輝煌璀璨!
最後我想起了葉問的一句話:『今天的勝負,我不是想證明我們中國的武術比西洋拳更加優勝。我只是想說:人的地位,雖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應該有貴賤之別。我很希望,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大家可以學會懂得怎樣去互相尊重。』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好,我認為萬事以和為貴大家應互相尊重,這樣才不會發生挑釁決戰,死傷無辜。我永遠都不會忘掉兩個字「尊重」!謝謝採納!!
⑺ 葉問2 觀後感
影片是從葉問經朋友幫忙跑到香港後生活窘迫開始的,為了生活他只有重操舊業來維持,那就是教人習拳,為了把《詠春拳》傳承下去,為了更多的人認識《詠春拳》。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一個房頂上的陽台教授詠春拳,幾天來無人問津,這使得這位一代宗師的生活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而第一個徒弟的出場給影片帶來了這個武術大片最輕松幽默的一段。
整個影片最為精彩的是和洪金寶圓桌比武的那一場戲,洪拳和詠春拳的兩位宗師演繹了非常令人震撼的對壘,使觀眾無不為中華武學為之叫好。通過和幾多門派的武術宗師比武,葉問終於獲得在香港開館授徒的資格,這一場戲在整個片中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金寶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場戲,特別的悲壯,洋鬼子因身為世界拳王而趾高氣昂,不停的侮辱中國武術,洪金寶的台詞令人振奮和敬佩:「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國武學就不行!」聲音雖然低沉,但字字鏗鏘有力,使人肅然起敬。這個人物我認為在影片中刻畫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為刁難葉問,大家還對他很有看法,但到後來為了爭中國人這口氣與洋鬼子擂台比武,最終因年老和病體身亡,臨終死死的抓著擂台邊的繩子不願倒下,激起了觀眾對他的那種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尊由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對洋鬼子滿腔的怒火。我想,此時坐在台下的葉問和觀眾的心情是一樣的。
此仇不報非君子,葉問下定決心要為洪金寶**雪恨,於是挑戰洋鬼子,第二場比賽開始了,觀眾們都為他揪著心,開始的時候,洋鬼子拎葉問象抓個小雞一樣,抓起來在空中盤旋,幾個回合下來,葉問出腳的招式被裁判團禁止,於是,葉問改變了進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辦法,懷著對洋鬼子的刻骨仇恨,懷著對洪拳宗師的無比敬仰,最終,葉問贏了,贏得很險很難,影院里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是給葉問的,也是為中國人這種鍥而不舍,勇於向前的精神而鼓掌。
葉問醉心於武術,在那個禍亂平凡的年代,他只陶醉於自己忘我的武學自由當中,並不理會身外之事,可一場場酣暢淋漓的比拼過後,葉問慢慢的走向成熟,並且,扛起了弘揚中國武術的大旗,我們為中國武學自豪,為詠春拳宗師葉問而驕傲,祝中國武術這個瑰寶更加絢爛奪目,輝煌璀璨!
⑻ 急求!!!《葉問2》的觀後感,誰看過幫幫忙!!!
看完
葉問2
我認為這是近幾年看到的動作場面最精彩的一部電影,
洪金寶
的武打設計十分扎實,不靠
威亞
和特技,全是拳拳到肉的實打路線,其中涉及到
詠春
、
洪拳
、
八卦掌
、
猴拳
和西洋拳等各路拳法,動作編排在炫目驚險的同時,還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各門派招法的特點,十分過癮.另外,葉問2在對上集風格的延續上還是很明顯的,依舊是以
大事件
的發生為分水嶺地分成了兩部分,前半段打架兼搞笑,後半段打架兼煽情,只是從觀感上來說,《葉問2》是前作的全面升級版了。總之這部影片還是很不錯的
差不多就是這個字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