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囚禁電影觀後感

囚禁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7-03 15:15:08

㈠ 韓國電影《老男孩》的主要內容和觀後感

韓國導演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中的一部(2003年)。2013年美國翻拍了同名電影,情節大體類似。
(版本一)
影片開始,一個頭發蓬亂的男人,也就是吳大秀,發現了一個想跳樓的男人,就揪住他,沒讓他跳,還講了自己的故事:十五年前,吳大秀因為醉酒惹事警察局,他很不爽,因為那天是女兒的生日,他買了一對天使翅膀當女兒的禮物。朋友珠樺把他帶離離開警察局後,朋友電話解釋他為何遲到時,莫名其妙地被人綁架,關進一間屋子,看到電視報道:妻子被殺、自己是嫌疑犯,女兒也不知所終。這么一關就是十五年,每天只能看電視,食物只有煎餃。他痛不欲生,振作起來後天天鍛煉身體,在牆上挖洞,洞挖得差不多時,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在外面了,其實已經被人催眠了。他講了自己的故事後,沒聽那個想自殺的人訴說,揚長而去了,結果那個男人還是跳樓了。
吳大秀後來做的事就象是有人指引,有人給送錢和手機(李有真安排的),他去一家料理店,見到了年輕的女廚師美桃,美桃對他頗有好感。吳大秀住進美桃家,先調查了女兒的下落,得知女兒生活在國外,於是開始了自己的報復。他找了朋友珠樺,在美桃和朋友的幫助下,先設法找到了送煎餃的店,又找到了與此事有關的一個老闆(以前關押他的秘密監獄頭目),總之一路打打殺殺,後來找到了幕後的李有真。當然這個過程很復雜。李有真與他打賭,若是吳大秀能弄清為什麼會被關十五年,李有真就自殺。吳大秀後來訪問舊日同學,再加上自己的回憶,一點一點明白了上學時的一件事。
原來,李有真與自己的親姐姐有私情,正好被吳大秀看到,就隨口告訴了別人,這事越傳越過分,吳大秀轉學走了,而李有真的姐姐最終自殺了。知道了真相,美桃勸吳大秀放手,她覺得吳大秀有錯在先,這事就不要追究了吧。但吳大秀一心復仇,他把美桃託付給那位老闆。吳大秀來找李有真時,有這樣一個細節,他想用電梯,但電梯始終告訴他密碼是錯的,這暗示了他找李有真是錯誤的決定。果然,把吳大秀關十五年只是李有真報復的一部分,他是用這段時間等吳大秀的女兒長大。他給吳大秀看了一本相冊,吳大秀就這樣看到自己年幼的女兒一點點長成美桃。此時的美桃正在老闆那裡,打開一個禮物盒子,裡面是一對天使翅膀,正是十五年前父親給他的禮物。李有真說,那位老闆手裡有一本一樣的相冊,現在就可以給美桃看,吳大秀差點急瘋了,他用各種各樣糟蹋自己的方式懺悔,最後剪掉了自己的舌頭。李有真終於沒讓美桃看那本相冊,離開時在電梯里自殺了,對姐姐的死,他始終懷有愧疚,姐姐掉下水庫時,他放手了。吳大秀想讓催眠師幫他消除這部分記憶,但見到女兒時,他發現自己的記憶還在,所幸女兒不知道真相。
(版本二)
《老男孩》是朴贊郁導演的「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它的故事十分有戲劇性。接下來我把時間線弄順來講一下,因為電影不是順序講述的。

它講了男主(吳大秀)因為在讀書時看到了另一個學生(李有真)和他的姐姐(李素兒)在做親熱的事情,但其實並沒做,而男主看到這個事情後本來想保密的,結果告訴了他的基友(珠樺),然後基友又去告訴別人,一傳十,十傳百,而且越來越離譜,越來越嚴重,最後姐姐忍受不那個學生的姐姐忍受不了這樣的羞恥自殺了。
長大後,男主有了妻子女兒,女兒三歲那天,他被陌生人綁架了在一個秘密監獄關起來,這一關就是十五年,從電視里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經被殺,自己是嫌疑人,他先是消沉,之後又振奮精神鍛煉身體,用鋼筷子挖牆打算逃走,15年過去時,幕後黑手放過了他,他出去第一件事就是想到去復仇,他來到曾經被綁架的那個地方,遇到了一個年輕女子(壽司店女廚師,美桃),美桃得知了這件事,就想要去幫助他,而男主不願意,但後來看到她跟一個網友聊天發現那網友竟然知道自己的事情,於是就以為這女子也是他們的一夥,但女子說自己不是,後來男主通過調查確定了那網友就是那幕後黑手,而女子也是無辜的,就在要去報仇的時候,幕後黑手卻又抓住了他,並問他:「如果你知道了我為什麼要綁你,我就自殺。」

原來這幕後黑手就是讀書時候的那個學生李有真,他也因為內心的復仇心理而找到了男主,但男主此時也十分憤怒,當他想要殺了他時,幕後黑手丟出了自己的大招:

其實他被綁架的地方是故意安排的,就是為了讓男主和那女子相遇,而也是特意讓男主發現那女子聊天的網友就是他,讓他找到自己發現真相,然後錄下了男主和那女子做愛的音頻,並記錄在一個盒子裡面,裡面還有一個可怕的證據,那女孩原來是男主的女兒。男主此時羞恥和痛苦縈繞於心,而且幕後黑手告訴他此時他的女兒也收到了這樣的盒子,男主於是上去哀求他不要把盒子給她,甚至剪掉了自己的舌頭。原來的復仇竟變成了現在這樣子,跟之前幕後黑手的姐姐的狀況如出一轍。而那幕後黑手告訴他你現在知道原因了嗎?而男主此時也想起了前因後果(電影里男主是最後才知道了真相),痛哭了起來,幕後黑手看到了男主已被「毀」得不成樣子,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自殺了。這一場復仇的戰役,幕後黑手全勝。
最後,男主請求催眠師去消除自己對於那件事的記憶,催眠師告訴他這不能保證能百分百成功,後來他女兒找到了他,很明顯,幕後黑手並未把盒子給她,當他女兒抱住了他時,女兒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面容,而男主卻是百味雜稱,他並未被消除記憶,他的一生,都將被籠罩在羞恥和黑暗之中,他也不能告訴他女兒真相,因為這也會毀掉她。
長話短說——
長話短說:——影片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主人公吳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牢中長達15年之久,在得以重見天日之後,他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在復仇的過程中,他遇見了年輕的壽司女店員,並藉助同窗老友追尋仇人,成功懲罰了監獄看守一番。與此同時,幕後仇人李有真也浮出水面。
故事的最後所有理由得以解釋:囚禁主使者也是為了自己的復仇,他與姐姐當年的不倫之戀被男主無意發現,姐姐自殺,於是主使者經過周密的計劃,讓男主愛上了自己的女兒(女店員)並發生了關系,這一切在他看來,就是自己最好的報復。
男主與女兒已經相愛,因為一些原因,他用催眠讓自己忘記這一切,依舊和女兒生活在了一起。——編劇導演居然這么搞?!

㈡ 求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觀後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謝謝大蝦們...急要...

三部片子中這部最溫暖,一如紅色的暖調。
就像是「竊聽風暴」,窺伺著別人的私隱——那個異性戀婚姻中的同性戀者,那個做著罪惡生意的男人……那麼多的異態在偷聽器中暴露無遺。一個落寞的男人掌控了太多的秘密,承載在他心中不知開出一朵怎樣的陰郁。冷落了人情。而人又不過都是一群披了面具的生物,但是必須如此。總該要有秘密,總該要有自己獨處時的鬆懈。不能帶著面具面對自己,無法當一個聖人,無法「慎獨」,那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在他的孤寂中闖進來的年輕女子,宛若一株紅色的植物,霎時用她的純真,她的好奇,她的熱情,她的堅定,反射了滿屋的陽光。艷光四射。
這是註定了的一次改變。
他為她把自己告發了。就是這么簡單。
她從這個一開始感覺卑劣的男人身上找到了某種難以言傳的寄託心理。在遠走的旅程開始後,她知道有一個人會密切的關注她。有點忘年交,帶點特殊而不容點破的思想感情。
很喜歡看她與那個年輕而輕微有些失意的年輕男子「向左走,向右走」的交錯,很有意思的緣分的玩笑與撫弄。總讓人覺得他們必將走在一起,於是耐心地看這兩條線的絞纏。特別是她的那幅廣告畫,如此的觸目。他必定是驚艷了。
最後船上的那場浩大劫難中,被救出的她驚恐的表情一如海報上攝人的身材,命運的交合恰在這里疊映。尤其的匠心獨造。
三部曲的主角都安然無恙,是一種悲憫,也是一種希望的寄予。

㈢ 英語電影觀後感作文

肖申克的救贖 Andy Dufresne,一個永垂電影史冊的名字

1

關於《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評論,太多,該說的差不多都已說了千萬遍。對於這樣一個熱門的話題,再想要抒發一些個人的喜愛之情,不免有拾人牙慧之嫌。為了避免這樣沒新意的事情發生,許多單詞我就不再提了,譬如「希望」,譬如「自由」。當然,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也是可以第一時間從電影里感受到的。

那麼,我先說說我曾經感受到過的另一個單詞,「理性」。安迪的勝利是理性的勝利,安迪的成功是理性的成功。無論面臨怎樣的局面,順境也好,逆境也罷,他都不動聲色,默默地審時度勢,做他能做的努力,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這是一種偉大的才華!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時常受到情緒的支配,這是人之常情。面對殘酷的環境,人本能的反應便是奮力抗爭,而當這個環境惡劣到一定的程度時,人的抗爭之心就會慢慢被消磨殆盡,成為行屍走肉。這兩種情況,都是在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的。

肖申克的囚犯也大都如此。在入獄之前,他們想必大都是目無法紀為非作歹的凶徒,人性中叛逆抗爭的一面應該比常人要猛烈得多。但是長期被囚禁的生活,對權威的恐懼,對未來的絕望,對體制的順應,使他們逐漸成為了去掉獠牙的狼。但沖動的血性並沒有消失,囚犯之間時不時地爭斗,「三姐妹」的恃強凌弱,都是證明。但,這一切都臣服於肖申克的石牆之內。就像馴服的狼被一起圈禁在鐵柵欄中,也會彼此斗毆撕咬。這是動物的本性,也是人類的本性。

安迪的偉大之處,便在於他超越了這種本性,在它上方數萬英里高空的地方,用人類的理性俯視著這一切。典獄長的冷酷,獄警的殘暴,「三姐妹」的獸欲,他當然從心底里反抗。他的抗爭看起來如此虛弱無力,但卻如此又堅定持久。他在用他的智慧和理性反抗這一切。有的時候,他看似已經忍氣吞聲,但很快我又欣喜地發現,他始終不曾屈服。當「三姐妹」強迫他口交的時候,他一番心平氣和的敘述讓對方無計可施;同樣的,當獄警頭子惡狠狠的要將他推下屋頂之時,他仍是面不改色地說出一番話來,立刻說服了對方。面目猙獰窮凶極惡的是他們,但真正咄咄逼人的,卻是他。

老瑞德曾經看錯了安迪,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沒有霸氣,沒有血性,是個軟弱的人。沒錯,安迪沒有張揚的鋒芒,人性中野蠻與粗暴的一面,在他體內都已凝煉成了理性,從而爆發出更加巨大的能量。

我想,瑞德一定慶幸他輸掉了那兩包煙。

2

接著我想說的是,「毅力」。這個力量或許和前面所說的「理性」有些關聯。

人都有一時沖動的時候,那一刻會爆發出平常所沒有的力量,叫做爆發力。對短跑運動員來說,爆發力很重要。然而那一刻爆發的力量是有限的,它會被一種叫做時間的東西消磨。這個力量來自於人的本能,像頑石一樣不經琢磨。

而「毅力」卻是琢磨而出的。時間不斷的腐蝕它,而理性不斷的加固它。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拉鋸戰。

安迪可以堅持每天挖掘石洞,挖了近二十年;可以每周寫一封信,後來每周寫兩封信,直到州政府給了回應,資助他建立起圖書館;可以穿越長達五百米的惡臭骯臟的下水道,逃離肖申克。這樣的毅力不只是可敬可佩,簡直是可怖。

我沒有毅力。我只會被時間消磨成一堆灰,一堆沙,而安迪卻被琢磨成了鑽石。他讓我激動,是因為他身上的「理性」和「毅力」是我所沒有的。

我推想安迪從哪一天開始生起了挖洞逃生的念頭。也許是他刻下名字的那一刻,他發現石牆的質地松動,可能使他成功,於是他開始奮斗。但我想,這個念頭一定在那之前就有,一定是這種想要擺脫困境的念頭,與他百折不撓的精神,使他成為一個出色的銀行家。而後,使他成為一個出色的逃犯。接著,在電影結束之後,他必將成為一個出色的開拓者。

3

瑞德說,你不是罪犯,也許,不是個好丈夫。安迪卻不這么認為,他痛心疾首,認為是他的性格害了他的妻子。他很愛她,但是不善於表達,她說他就像一本闔上的書,永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其實從電影一開始,我就明白了為什麼安迪的妻子會紅杏出牆。當然,他很出色,他不只是有才華,還有一種奇妙的人格魅力。但是這不是愛情的基礎,起碼,他的妻子並不因此而愛他。

有人說這是部「男人必看」的電影,我想除了因為這部電影宣揚了理性、希望、奮斗之外,還因為其中有一種男人之間的友情。安迪的魅力沒有吸引到他的妻子,卻深深吸引了他身邊的囚犯兄弟,特別是瑞德。

瑞德是個老大哥般的人物,慷慨任俠,老成世故,頗有頭腦。他在監獄里法力無邊,若不是最初他幫助安迪搞到了許多工具,安迪也無法完成越獄的奇跡。

安迪心中明白「體制化」對瑞德的影響,他們曾在一次談話中提到希望,於是引出了這部電影最經典的兩句台詞:「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要麼趕著去生活,要麼趕著去死。」然而在監獄里生活了三十年的瑞德,怎麼可能僅僅被這兩句話而挽救呢?他可能會走Brook的老路。

於是安迪為瑞德安排了一件事,或者說,為他打造了一個夢想。當瑞德從絕望和恐懼中走出來,走向那棵巨大的橡樹,走向碧海藍天的時候,我徹底被安迪折服了。他用智慧拯救了他自己,又用智慧拯救了他的朋友。說得好聽點,他給了瑞德一個叫做「希望」的東西,通俗點說,他讓瑞德有點事情做做,讓他「趕著去生活」。要做到這點,光有美好的願望和深厚的友情是不夠的,還有智慧,對人性的洞察。

安迪的這一招,非常像程靈素,她也是以她的感情與智慧,救了胡斐的命,最關鍵是,給了他活下去的理由。不能怪胡斐不愛她,就好像不能怪安迪的妻子不愛她一樣,他們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也許只有站在朋友的立場才能夠欣賞。許多男讀者愛程靈素,應該也只是把她引為一位異性知己吧。

5

Andy Dufresne,他的智慧戰勝了漏洞百出的制度;他的理性戰勝了野蠻狂暴的本能;他的意志戰勝了冷酷無情的時間;他戰勝了肖申克的石牆;他戰勝了他自己;他戰勝了一切。

他戰勝了一切,卻輸給了,Forrest Gump。

㈣ 《秘密訪客》 觀後感怎麼寫

這部電影的恐怖之處不在於拍攝技術,而在於汪先生原本是牢獄之家的受害者,但由於對港灣式家庭的執念,選擇去囚禁比他更弱小的婦女和小人物,這正是這個社會最黑暗的真相。

只是電影的格局處理得很小,用藝術片的節奏拍商業片,結果就是兩頭倒,浪費了這么好的聲音效果,這么好的美術,這么好的演員

㈤ 電影禁閉島影評

禁閉島》:大宗師玩死人不償命 【破除延期詛咒】 一般而言,延期上映的電影都不咋地。 《禁閉島》(Shutter Island)原定於2009年10月上映的,最後不知什麼原因硬生生拖後了一個季度。如果回顧一下去年10月北美的排片表,也沒發現有類型重合或者其他潛在威脅;看看本片前台幕後的組合,只要不碰上票房大熱門,通殺其他中小級別的牛鬼蛇神是沒問題的。然而,本片居然還是延期了,這其中必有古惑。 撇開延期的內幕不談,「延期沒好片」是個簡單的判斷句式,其邏輯上的正確性取決於狀語的界定。是的,在「一般」情況下,延期上映的電影基本上沒好果子,但有「一般」就有「例外」,《禁閉島》就是一個驚喜。 從類型來說,本片總體上可以歸為「懸疑驚悚」一類。比較諷刺的是,本來應該是最容易產生驚喜的這一類型,近十年的作品中能真正讓人意外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不僅不能稱之為好,甚至隱隱有成為「爛片平台」的嫌疑。 【不弄玄虛的大自在】 《禁閉島》給我的第一個驚喜,是它非常直接,不故弄玄虛;而後者,正是近年來「懸疑驚悚」這個類型讓人「審美疲勞」的根源。確切的說,懸疑片的質感不在於那種突兀有如上帝之手般情節轉折的多少,而在於那種緊張的真實感覺。 一般而言,「故弄玄虛」式的懸疑驚悚片,都會在開局的時候故意營造平靜、正常的氛圍,編導會竭力掩蓋洶涌的暗流,好在影片後半段集中展示來使得觀眾措手不及。只是,這種手法用多了,如果觀眾事先知道影片的類型,就會通曉其中的慣用伎倆,那麼那些故弄玄虛的小手段就不成為秘密了;也就是說,編導越是卯著勁製造前後氛圍的對比、事實真相的差異,反而越是符合影迷們的猜測;而一切懸疑的根本要義,就在於打破觀眾的預期;這在觀眾都已熟悉「故弄玄虛」模式的情況下,基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成為在新形勢下打破觀影預期、重新製造懸念的唯一途徑。只是,這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因為「反故弄玄虛」意味著不遮遮掩掩,純靠事件說話,如何讓觀眾的神經時刻保持緊張、且不會過度緊張以至於麻木到無法欣賞其中必要地轉折,這對任何編導都是個巨大的挑戰。 幸好,站在《禁閉島》劇本與影像背後的,是馬丁斯科塞斯同志。在很多影迷的印象中,他是被頂在聖殿上令人崇拜的宗師級人物,一部分影評人早就迫不及待地冠之以「電影社會學家」的頭銜,以為如此就可以概括老馬一生的電影理念。個人以為這有些扯淡。斯科塞斯本人在現實中遠不如他作品背後的形象那般宏大肅穆,這當然不僅僅是指老馬那「短小精悍」的體格與身板,而是指他的性格與對作品風格的追求,其實是非常活潑、有時候甚至是頑皮的。他在《禁閉島》中的玩法,和他掌控《美版無間道》的方式,其實是異曲同工的,那就是:看似不按規章的隨意出牌,實則是在更高層次上對電影元素的自由而巧妙地運用。所謂大師境界,就是「從心所欲不逾規」的境界,「從心所欲」是不拗於包括自己在內的前人的成規,「不逾規」則指的是所有的變化又始終是符合電影與觀眾互動的基本原理。 【向希區柯克致敬的嚴肅玩笑】 具體說來,老馬在《禁閉島》一開始,就向觀眾表示:這事情不簡單,肯定有不少貓膩,您就等著看好戲吧!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故作鎮靜地誘使觀眾進入一種放鬆的情緒、隨後用轉折來給你一個驚嚇,而是一開始就大張旗鼓地囔囔,等於是直接告訴觀眾——我就要嚇你了,而且接下來我要不斷地嚇你!按照常理,這種「事先張揚的驚悚事件」是不會有多少懸念的;可事實是,《禁閉島》是本人近年來看過的唯一一部從頭到尾都比較緊張的電影,那種每一刻都很精彩的感覺,讓人覺得既實惠又過癮。 既然已經懸念的感覺已經「事先張揚」了,為什麼還能「精彩」呢?不少影迷這時候可能會聯想到希區柯克的懸念理論。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是,希胖子認為那種「不知結果如何」的懸念不算厲害,「已知結果卻不知結果如何發生」才算真正抓人的懸念。可是,以上這兩條,都無法套到《禁閉島》的頭上。因為,老馬在本片中玩的,是以上兩種方式都沒玩,但同時卻達到了二合一的效果。 聽著有點玄不是?這當中的訣竅,就在於老馬最先展示的緊張感覺,其實和故事情節無關,他壓根就不是在透露與劇情發展相關的東西,所以和故事結果完全無關;可以說,老馬從一開始就純粹是在撒著歡兒玩表現手法,只是因為大眾對懸念驚悚片整體結構的思維定勢,才會以為他是在嚴肅認真地講故事,因而才會上當,從而在觀感上同時產生兩種效果,一種是「不知結果」的茫然,另一種是「不知過程」的期待;更為奇妙的是,這種難得的雙重懸念,還同時扣住了一般觀眾與資深影迷,讓他們在各自的認知軌跡上還都保留了這種雙重懸念,這就遠遠不是工匠級別編導所能達到的了。 正由於全片故事細節以及演進方式,都是老馬交織懸念的一部分;為了保持這種懸念緊張的完整感覺,最好是對劇情隻字不提;所以,這里無法就具體情節進行分析。不過,可以從經驗的層次,來描述一下影片對於不同觀影人群而產生的懸念效果。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因為對於電影的注意力首先是放在故事情節與人物身上的,所以當影片一開始就給出一個主角們出場的理由時,觀眾會以為已經知道了結果、但不知道這個結果是如何發生的;更何況,影片提示的這個「結果」在所有角色口中都強調「匪夷所思」,這就更令這些觀眾好奇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同時,與情節演進的假性提示相反,觀眾對主要角色命運的發展是茫然的,不知道最終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 對於資深影迷而言,他們在關注故事與表演的同時,可能會留意編導在電影語言上的一些技巧。如此一來,他們多半會發現,一方面,老馬在懸念基調上的「事先張揚」顯得有些詭異,這當中肯定隱含了什麼玄機;另一方面,影片開局對緊張氣氛的營造,似乎過於「用力」了一些,好像彈鋼琴時每敲一次琴鍵都使出吃奶的勁似的——這過於輕佻,過於明顯,不太像是老馬這樣宗師級導演應有的沉穩手法。如果不是老馬突然脫線,那隻有一個解釋:他是故意而為之,是為了誘導什麼,隱藏什麼:「誘導」有經驗的觀眾得出錯誤的結論,「隱藏」自己看似過於嚴肅實則電影頑童的本質。可以說,老馬非常「邪惡」地利用了資深影迷自詡淵博的觀影經驗和多疑好猜的德性,布置了一團斧鑿痕跡過於明顯的迷霧、讓觀眾們沾沾自喜地放鬆了警惕,以為老馬其實很老實,結果卻發現他卻再狡猾不過了……換句話說,可能連資深影迷也不清楚老馬可以狡猾如此,他們知道老馬高明,卻不到最後不會明白老馬的高明之處在哪。 【老頑童的實力與趣致】 如果考慮到普通與資深影迷之間觀眾群的更多細分,以及不同人對兩種懸念的感知能力,那麼《禁閉島》所能產生的感知效果的組合就更令人眼花繚亂了。問題是,難道老馬的原意,就僅僅是創造出這種萬花筒般的效果而滿足自己玩弄觀眾期待的惡趣味么?顯然不是。 老馬對於電影的掌控力,表明了他的「姿態」可以是戲謔的,其「手法」卻是純熟到無懈可擊,這就是俗話中那「信手拈來,了無痕跡」的境界。這個可以從局部細節、與全片手法的邏輯兩方面來體會。從細節上說,這部電影給人以「很電影」的感覺,用大白話說就是每一個具體的技術細節,都可以作為電影專業學生們細細咀嚼的對象。光影的運用、場景的調控、機位及視角的變化、色調的心理暗示、乃至視覺特效的運用,都有一種獨特的、難以具體描述的質感。這種質感,迥異於工匠型導演亦步亦趨小心鍛造,這是真正在電影王國里錘煉、積累到飛升階段後在天堂里隨意揮灑的結果。老馬在這些細節里沒有刻意裝清高,更沒有賣弄高難度,他甚至在大多數時候只是津津有味地把玩一些可能被半調子導演視為「俗套」的手法;但是,俗套能玩出風韻來、甚至能以假亂真,這就是影迷的福音了。我在看完電影之後再品味那些細節,仍然有一種忍不住想相信、想陷入那些畫面去的感覺,傳說中的電影「魔術」,就是如此吧。 有一部分影評認為老馬的影像語言,強悍歸強悍,終究「目的性」太強了,顯得過於迫不及待,不穩健內斂,以至於反而落了下乘。他們舉例說,片中的音樂、光影空間處理、乃至演員表演,都有「過火」的嫌疑,遠遠達不到希區柯克玩弄懸疑的那種優雅風度。個人以為,這幫人要麼是選擇性失明,要麼是壓根沒看明白老馬想要表達什麼。如前所述,影片的絕大部分,有種故意而為之的味道,這本身並非什麼秘密,人老馬是擺明了給人看的,為的是配合影片主人公的「某種狀態」(這種狀態您得看完電影以後才能公布);說白了,那種「牽強」的味道,正好是體現某種「主觀視角」,合理與否,只有從全片情節發展邏輯的角度來解釋,才能得到正確答案。 想通了這一點,再回過頭來看影片,那影片整體、從細節到結構的過渡與變化,就不僅僅是「功力精深」,而是有了更多的趣味性。你會覺得以老馬如今的地位,還能擁有如此新鮮的活力,實在是影迷們的幸運。別的不說,有心的影迷不妨跳出具體的故事情節,而關注一下影片不同場景的含義,會發現不少與老馬「身份不符」的B級類型片經典元素,從納粹到監獄,從瘋子到天氣,乃至場景的建築結構,都可以指向歷史上成名的眾多B級片。原著小說里這些元素感覺並不明顯,但被老馬這么有意無意一放大,就變成那「信手拈來」的一部分了。 【攻心者為上】 當然,驚悚片懸念玩得再出人意料,歸根結底還是應該關注人物的;如果不能讓觀眾產生心靈情感的糾結,那些懸念的產生過程很快就會被忘記。個人覺得,這也是近年來懸念驚悚類影片日漸空洞的原因之一。《禁閉島》則不然,在所有的技巧手法背後,老馬沒忘記實實在在地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事實上,所有主體情節的演變,都只是為了揭示主人公內心的糾結,而這種糾結所包含的情感力量,相信看過電影的人都會難忘的。 而這種情感的力量,自然是離不開演員們張力十足的表演。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用「真實」來評價其中的絕大部分表演,但這某種程度的「不真實」恰恰是「更符合」影片故事的基調。片中所有演員都極好地把握了這個平衡,特別是當觀眾知道最後結局再回味影片前段的一些表演細節時,會更好地體會到那微妙瞬間所展現的神乎其技。 可以預見的是,本片肯定會得到比較兩極分化的評價。但個人覺得,如果能夠對影片理解深入一些的話,應該是能更多地體會到該片的妙處的。老馬的玩性也許不如昆汀那麼明顯,但這種悶騷而自得其樂的玩法,恰恰只有大宗師才能玩得出來。

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00字左右

徹夜難眠的時候,會把《肖申克的救贖》看了一遍又一遍。
網上的對它的評論是一部勵志的電影,一種對人生自由的渴望,我看了又看,依然無法從中得到該有的鬥志。
我承認,懷念是一杯毒酒,但甜蜜可口,以至於人們願意不斷去品嘗。耳邊難免有人會勸告,但閉著耳朵和眼睛,依然安詳的喝下去,我想,這是在告訴世人:不要去預測人生,連自己都無法掌握的人生,沒有人可以做定論。
偉大的意味著死去,不過存活著的不意味著卑微。
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對生命自由的嚮往,還不如說是對自由的思考。
我一直都不清楚什麼是自由,它不是沒有人限制沒有人理會,這樣不是自由,而是孤單的漂泊,自由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好像藏在你的心裡,你能夠隱約的感受到,卻永遠無法清晰地琢磨出來,它催著你往某個方向走去,卻從不肯現身為你指引。於是,你心裡帶著渴望,帶著不知名的沖動,摸索著未來的路。
最終得到的卻是茫然。
自由本來就是虛無的事情,或許該如電影里的希望一樣,不危險的,是不可取的。
沒有人可以了解杜方為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而甘願如小牢房,卻在出來後心靈上得到的那種安慰,他告訴他的好友們這種感覺到時候,所有人表示不可理解,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在監獄里的四面牆當中,失卻了所有的希望。
所以,里德跟杜方說:希望在這里是危險的東西。
我總是欣賞著里德,他知道生命的一切,他智慧過人,唯一缺乏的竟然是對自由和生命的渴望,所以,他從來不願意相信命運是一種未知的已知,而是選擇沉默地去接受。
因為他的靈魂被監禁了。
布魯克斯是電影里親手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此前,監獄里所有人的命運多掌握在獄警的手上,而布魯克斯能夠自己了結自己的生命,竟然是因為他失去了對這些掌控著他的命運的人的依賴!
於是里德說:這些城牆,一開始你害怕它們,憎恨它們,然後開始習慣它們,喜歡他們到最終依賴它們。
我不知道他的朋友有幾個能夠聽懂,但杜方明白,他從一開始就明白這些圍牆意味著什麼,和里德不同的是,他會選擇自己的方式改變這些,而里德沒有,所以,他的申訴從來都不成功,因為在他還沒有申訴之前,他的心已經判了自己死刑。
自由和希望大概是一個東西吧?同樣的不可琢磨,同樣的無法得到回應,有時候你以為得到了它,慢慢又發現不過是一個擦肩而過的意外,於是不停的尋找,不停的失望。
然而它永遠給予你前行的動力,哪怕是不知道,哪怕是精疲力竭,哪怕是崎嶇難行,哪怕是困難重重。
杜方最終還是完成了逃獄這個不可能的事情,電影名稱叫《肖申克的救贖》,但杜方到底是救贖了什麼?
也許是生命的自由。
我很喜歡里德在杜方走後說的一段話:有一種鳥兒,它是這么漂亮,有一天當它沖出牢籠飛向天空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可惜,但是,對於這樣的鳥兒,你又會產生把它困在一個鳥籠里是一種罪過的想法,你會徹底認為它應該活在廣闊的天地間,只是它的離去使你寂寞。
在此之前,我認為里德是監獄里最痛苦的人,因為他知道一切卻只能接受一切,他知道四面牆之內的人生毫無希望可言,他知道他的最後會是孤獨凄涼地死去,然而他沒有任何的辦法,他沒想過振翅高飛,他也無法想像高飛後會看見的遼闊天空。
如果你知道人生一直都是一個樣子,然後你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等待死亡的降臨,那將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里德乘著出邊境的汽車,我想,他回首過去的幾十年,會有什麼感慨?然而不管如何,他總是開始了另一段的生活,那種他一直想要的生活。
但誰來告訴我,他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即使影片的結束,我還是沒有弄清楚什麼是自由,它可能是一種對未來的不可預測,可能是對未來的既定希望,然而兩者如此矛盾,是否就是所說的命運其實是未知的已知呢?影片在最後告訴你,你必須要沖破那些束縛,但是沖出了以後要怎樣呢?
我只能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哲學的問題。

㈦ 求禁閉島300字觀後感

(自己節選下面內容)
、這部片子是一兩年之前看的。前些天在電腦中找到了觀看後寫的一點拙見。有時我們說的話、寫的字會不會成為以後生活的預言?現在再看以前寫的文字,發現這段時間以來,或許我也當了一次泰德。

有人推薦這部片子,說是引起的爭論很大。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兩種不同的結局上,據說大多數女生相信的是其中一種結局,男生反之。空閑時找來看了一下,說說我的看法。
整個片子看下來,個人感覺這就是一個實驗,當然,最終的執導者是導演,被試驗者是戲里的男主人公,亦是戲外的觀眾。 劇情在這里不多做復述,就故事而言,我認為戲里只存在兩個陣營: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也就是說,除男主人公外,戲里所有其他人都同屬於一個陣營,只是他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些人明確告訴泰德,這只是一個游戲,一個只針對他的游戲,他的身邊沒有朋友,只有他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信賴,他們把自己陣營里的其他人放在了對立面,只是為了讓泰德堅持自己的信念,是為了以後在兩種觀念相碰撞時,看泰德還能不能堅持自己,其最終目的還是為實驗服務。相對應的,另一方的人充當的是迷惑泰德的角色,他們努力使泰德相信自己是患了精神疾病,只是不能面對自己,活在一個自己虛構的世界裡。是為了通過他們不斷地暗示,看泰德能不能放棄原有的堅持,達到為泰德洗腦的目的。
泰德確實有著精神方面的疾病,這來自於他過的經歷所受到的精神創傷:二戰、他妻子。這都是些不好的回憶,他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來,也不敢勇敢面對,所以選擇逃避,他在潛意識里把這些事過濾了一遍,只保存了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實。這也是他最後一度否定自己的原因。但這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在我看來,這其實就是一個實驗。
喬治和瑟蘭多看似跟他是同一個陣線,當然還包括他的朋友。喬治告訴他這只是一個游戲,一個只針對他的游戲,他只有從過的回憶里走出來才能揭示真相;瑟蘭多告訴他關於塔里進行的手術,他的朋友與他一起經歷風雨,患難與共,他們這么做,都是為了使泰德相信島上確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實是為實驗做鋪墊。試想一下,如果有99%的人告訴你你所相信的都是假的,你一直堅持的其實只是一個玩笑,只有1%的人堅定的和你站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會受到言論的影響,隨大流而;意志堅定者會不為所動,堅持自己最初的信念。但如果到最後你才發現那1%支持你的人,他們曾經所說的、所做的,你無比相信的事實,其實都是謊言,而且這一切還是從你的反對者口中得知,你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在最後告訴你,其實你一直以來都錯了,這時你還會堅持自己原本的信念嗎?就像瑟蘭多告訴泰德塔里的秘密,但事實是塔里什麼都沒有,他原本相信的真相這時卻成為反對者用來說服他的佐證,他們會說,看吧,我都說他們是騙你的,我說的才是真的。這其實對他的沖擊才是最大的。再加上泰德原有的精神創傷,這時他就會迷惑,對自己的堅持產生懷疑,是不是真的是自己錯了?所以他才會相信考利等人的話,相信自己確實活在自己虛構的世界裡。我也相信最後考利醫生所說的有很多可能都是事實,不然泰德也不可能被他們所影響,放棄自己一直以來所有的堅持。套用一句術語,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假亦真時真亦假。不過最後他似乎明白了,他最後說了一句話:你是願意像怪獸一樣活著,還是像好人一樣死?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是一種感情動物,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價值、是非觀。如果我們人雲亦雲,那無異於鸚鵡學舌,如果我們任由別人控制我們的大腦,輕易把自己的靈魂交付他人,那就等於行屍走肉,與怪獸無異。但可悲的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實中,所謂的怪獸並不在少數。
其實影片到底是哪種結局並不重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重要的是,我們看完片後的感悟。說說我的體會。最主要有兩點,感受最深的兩個字:堅持。這跟固執己見不同,而是一種信仰。不管外界環境,不理泛泛人言,只要自己覺得對的事,就算再難也要堅持。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我們畢竟不是活在真空。再有一點,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禁閉島。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願觸碰的記憶,好像我們在自己心裡無形中建造了一座島,將自己囚禁在島上,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很難走進。

㈧ 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首先要深刻了解書籍或文章的內容與思想,才能下筆。認真、仔細地閱讀是寫好一篇讀後感重要的前提。

就像是烹飪,首先要了解自己准備好的食材,才能知道自己要做出一道什麼樣的可口的菜餚。「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本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連原文都沒讀明白,那也就很難寫出真正有價值的感想出來。

其次,要挑選自己感觸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重點。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觸可能會有很多,如果你不加以篩選全部寫上,這樣的文章就不夠深刻也不夠感人。所以寫感觸前要認真考慮、剖析,對自己的感觸加以提煉、凝結。挑選自己感觸最深的東西去寫,挖掘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最後,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只要是跟文章相關或者從文掌中聯想出來的都可以。當然也要適當地引用原文,引用不能太多,應該以自己的語言為主。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

魯迅是我們都很喜歡的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朝花夕拾》是我們學過一部作品,《朝花夕拾》原本叫作「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

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

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認真的,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的一視同仁,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還有一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死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誤。

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但對魯迅不是很好,慫恿他吃冰,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憎恨衍太太。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

具體的範文模板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0BVL48Kt0f3uBlOrqY4oDw

?pwd=ahhj 提取碼: ahhj

閱讀全文

與囚禁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所有愛情的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50
最近上映的狗電影叫什麼 瀏覽:573
電影愛情禁美國 瀏覽:662
楊冪青春校園電影大全 瀏覽:54
廈門金雞獎電影節是幹嘛的 瀏覽:817
畫聖吳道子電影的背景音樂 瀏覽:959
大學電影觀後感論文 瀏覽:38
成龍范冰冰合作過的電影 瀏覽:627
電影柯基犬叫什麼名字 瀏覽:152
女主角是小說人物的電影 瀏覽:719
找一部魔術電影 瀏覽:177
有益於中學生的英文電影 瀏覽:338
英文電影女孩名 瀏覽:544
最新幼兒園電影動畫片大全 瀏覽:221
鋼盔電影國語完整版 瀏覽:905
科幻電影中的汽車名字 瀏覽:699
電影製作每個職位的英文 瀏覽:682
日本有名的卡通電影完整版 瀏覽:852
關於當兵的泰國電影 瀏覽:341
美國大片大全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