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榮之路電影觀後感
光榮之路這部電影看完後可謂是讓人感觸深刻:
光榮之路,也許不僅是一天帶來榮譽及名利的道路,而應當是通往夢想彼端的道路。與其說是光榮之路,不如說是人生之路,一種向上的力量,勇敢而堅強地戰斗!這群黑皮膚贏得不僅僅只是一場比賽,包含了更多,就如他們的教練說的,
不必多說,大家自然看得出庫布里克將這部影片取名為《光榮之路》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不管這片名是不是正如某些網友所說抽象的來源於羅馬共和國的晉升體系(這里也同樣指代軍隊的晉升體系),還是影片中具象的戰壕用士兵屍體所堆出一條沖鋒進攻的道路,或者是在影片最後處死三位士兵之時那條寬闊的冰冷的秩序之路,毫無疑問的是,這其中沒有一個意向具有正面的意義。他們都構成了庫布里克用鏡頭語言所搭建的一個巨大反諷。
2. 光榮之路 觀後感1000字
《光榮之路》觀後感
看罷《光榮之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並不是憑空捏造的科幻探險,也沒有花田月下的浪漫情感,更沒有驚心動魄的特技效果。影片中所講述的,都是真真實實存在著的故事,因此看起來就更撼人心弦。
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包括現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們,可能都不會覺得黑人打籃球有什麼奇怪的地方。甚至可以說,現在在NBA打球的全明星球員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黑人。是他們,在把這項運動的影響力逐步不斷地擴大。
因此,當看到電影中的黑人球員如此不被外人理解,甚至被人們不斷歧視、傷害,我確實在震撼著。
從未想過,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歲月里,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中,還存在著如此黑暗的角落,種族歧視竟能演變到如此放肆的程度。我想,即使是看過不少相關文獻資料的我們,倘若沒有真正經歷,又如何能真的了解呢?
從未想過,在這黑暗的時期,仍然有人願意勇敢地站出來。即使成為眾矢之的,也勢要將自己的觀點向世人證明:黑人也會用頭腦打球!並且,他們會比白人打得更好更漂亮!
我們必須要感謝教練丹·哈斯金斯。如果不是他,也許現在的黑人球員仍處於球隊的最低端,更談不上在NBA的賽場上大放異彩。是他,無條件地相信與堅持,將光明帶給了千千萬萬的黑人球員們。
更從未想過,有這樣一群人,從相互陌生、厭惡,到最終患難與共,誰也離不開誰,在這時間的長河中重重地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與事跡,僅為最最純粹的對籃球的熱愛與憧憬。
說他們在用生命打籃球,確實一點也不為過。從名不見經傳的小球隊,一步一步問鼎高校聯賽,即使是對一支普通的全由白人球員組成的球隊來說,中間的辛酸、艱難也不言而喻。更何況,他們的特殊身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都使這條通向光榮的道路更加狹窄、崎嶇。
但是,恐嚇、毆打、冷嘲熱諷……這些的種種,與自己的夢想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
他們深深知道夢想的重量。他們更知道,失去夢想猶如失去生命的殘忍與無力。於是,他們的每一場比賽,每一次拼搏,都是生命的燃燒與絢麗。他們無所畏懼,所以他們所向披靡!
從最底層直到最頂峰,這不是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但是他們一步一步堅定地前進著。不停留,不回頭,即使遇到風雨阻礙也沒有猶豫過踏出自己的步伐,用自己的信念走出一條真真實實,屬於他們自己的光榮之路!
3. 光榮之路(喬什盧卡斯主演的)的觀後感 800字
最近看了《Glory Road》(為了不和那部偉大的戰爭片重名,我就不寫譯名了,反正也容易懂)。啊,好喜歡那張海報。
近期無精打采,所以要看些積極向上的片子。上網看Josh Lucas的簡歷,看到《Glory Road》,是大名鼎鼎的Disney出品,同樣大名鼎鼎的Jerry Bruckheimer Films製作,再加上是Jush Lucas主演,也是豪華陣容了吧,當下決定看看。
結果開始看之後我就端正態度老老實實的了。這是部不容輕視的影片,很有張力和激情,極富感染力。
那是我所不曾了解的歷史,關於美國籃球史乃至種族史的偉大人物——Don Haskins。
兩度奧克拉荷馬州籃球運動員,大學期間得到全額籃球獎學金,全州最好大學球隊的隊長,NCAA的MVP,高超的球技讓他聲名顯赫。當他膝蓋受傷之後,選擇和大多數退役運動員一樣,做教練。他率領的高中球隊在198場比賽中贏了157場。這些足以讓他進入名人堂。但是他被人們尊敬和愛戴,卻遠遠不只這些原因。
他在做了成功的女籃教練之後,受聘於寂寂無名的西德州聯隊(Texas Western)。默默無聞的小型高校,簡陋的男生宿舍住房,他都能忍受。但是隊中的五名白人球員看不起他們教過女籃的新教練,而且技術一塌糊塗。而挑剔的贊助者拒絕提供引援預算。於是他找來七個天賦極高的黑人新球員。請注意,那是在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仍然肆虐整個北美大地,他背負了巨大的壓力而毫不退縮。
之後自然是狀況連連。黑人球員之間 黑白球員之間,充滿了陌生和隔閡;青春萌動的少年,總不安分;不適宜激烈運動的心臟疾病;出戰必須過關的學業考試;隨意缺勤全隊集訓……Haskins還要讓這些年輕氣盛 心高氣傲的孩子貫徹他重視基礎和紀律的籃球哲學,進行魔鬼訓練。他對那個垂著頭的孩子說:if you quit now, you quit every day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最難的,當然是全隊上下一起面對鋪天蓋地的種族歧視,白人成員也不能倖免。這些歧視,來自觀眾,來自對手,來自校方,來自贊助商,來自他們所到之處的旁人……球場的咒罵和垃圾投擲物,洗手間的群歐,房間的噴漆詛咒和被劃破的行李,家人收到的恐嚇信,白人輕蔑的眼神和嘲弄的言語……球員們也曾經畏懼,曾經失去信任如一盤散沙……Haskins的一句話重新讓他們抬起頭,驕傲地像大眾證明自己:Your dignity is inside you,nobody takes it away if you don't give them。
球隊在磕磕碰碰中逐漸融合 成長。在總決賽那天,Haskins決定以全部黑人陣容迎戰全部白人陣容的對手。當他們終於取得1966 NCAA籃球比賽總冠軍的時候,美國籃球世界也掀開了新的時代帷幕,這是歷史性的勝利,關乎籃球,關乎追求,關乎信念,關乎種族,關乎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夢想……而Texas Western在Haskins的率領下贏球場次總數占據歷史第四名、甚至獲得了11次季後賽冠軍。
影片的比賽畫面拍的酣暢淋漓而激情四射。看總決賽那段的時候,弟弟說;會不會誇張了一點啊?後來看片尾的紀實錄像,確實精彩紛呈,只是電影有點藝術加工,這也在所難免。
強烈推薦末尾的後記以及字幕時的原型訪談和比賽錄像。那些人和事在黑白映象中散發歷史深厚的力量,一點點滲入你的感官。
忍不住向Don Haskins先生致敬。
還有更多 樓主這里找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57219/reviews
這里也有很多條http://movie.xiaonei.com/commentlist.do?d=init&mid=26742
呵呵實在太長很難貼出來 就給樓主鏈接了 (*^__^*)
4. 《光榮之路》觀後感怎麼寫
剛看完《光榮之路》,感覺很震撼,在影片的最後時刻,我甚至在心中有一種感動的想哭的感覺,真的。這是一部關於籃球的電影,拍的很真實,很感人,很給力!
影片講述了一位曾帶隊奪得女子高中聯賽冠軍的白人教練—唐•哈金斯臨時受一所美國西部不知名的大學之託,組建一支籃球隊,參加NCAA的聯賽。由於學校經費有限,他沒有辦法,只好另闢蹊徑,除了學校原有的5位白人球員外他只找了7位黑人球員。
開始時,包括學校領導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被選中的幾位黑人球員甚至認為他在耍他們。因為在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白人看不起黑人,黑人對白人也充滿敵視。所以所有人都認為黑人不可能打好籃球,籃球是白人的運動,但唐對黑人球員真的沒有歧視,他頂住了一切壓力,決心帶領這支「特殊」的球隊在比賽中贏得尊重。
雖然膚色不同,但在教練的感染下,隊中的白人和黑人已經相處融洽,情同兄弟一般,他們共同面對著外界的壓力,嘲笑,歧視和一切反對他們的行為。當隊中的謝德被兩個白人在廁所欺辱後,他們一同追出去捍衛尊嚴;在場上,他們彼此信任,取得23勝1負的戰績。在冠軍爭奪戰時,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們會擊敗老牌強隊肯塔基隊奪得冠軍,但是,唐就是帶領他的隊員們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他們打出了NCAA歷史上最大的冷門,籃球史上一場傳奇性的比賽。
我在看電影的同時,為唐的球隊可以黑人白人能互相信任而感動,為他們贏得榮譽與尊嚴而振奮。
光榮之路,是我這輩子最難忘記的一部電影。
5. 光榮之路觀後感
光榮之路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1965年的美國,白人統治多年的美國籃球比賽中,殺出了一支主要由黑人組成的隊伍,從名不見經傳的邊緣球隊,一路過關斬將取得了全國冠軍,為黑人贏得了平等的尊嚴。
故事發生在1965年的美國德克薩斯州,當時的美國社會面臨著黑白種族沖突對立的狀況。該年,隨著美國國會民權法案的通過,美國體壇也在醞釀著一場種族變革。
本片主題立意高遠,但是人物塑造有點缺失,不論是教練還是主要的幾個球員都沒有將他們籃球比賽之外的身份和故事講的特別細膩。
本片的篇幅兩個小時,多數篇幅是用在了比賽的場面了,也沒具體數主題表現了幾場比賽,但是基本都是重復的,並且過多的展現比賽場面容易露怯,因為演員的運動技能畢竟不能跟職業運動員媲美。
但這並不影響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並不妨礙這是一段光榮之路。
6. 《光榮之路》觀後感
剛看完《光榮之路》,感覺很震撼,在影片的最後時刻,我甚至在心中有一種感動的想哭的感覺,真的。這是一部關於籃球的電影,拍的很真實,很感人,很給力!
影片講述了一位曾帶隊奪得女子高中聯賽冠軍的白人教練—唐•哈金斯臨時受一所美國西部不知名的大學之託,組建一支籃球隊,參加NCAA的聯賽。由於學校經費有限,他沒有辦法,只好另闢蹊徑,除了學校原有的5位白人球員外他只找了7位黑人球員。
開始時,包括學校領導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被選中的幾位黑人球員甚至認為他在耍他們。因為在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白人看不起黑人,黑人對白人也充滿敵視。所以所有人都認為黑人不可能打好籃球,籃球是白人的運動,但唐對黑人球員真的沒有歧視,他頂住了一切壓力,決心帶領這支「特殊」的球隊在比賽中贏得尊重。
雖然膚色不同,但在教練的感染下,隊中的白人和黑人已經相處融洽,情同兄弟一般,他們共同面對著外界的壓力,嘲笑,歧視和一切反對他們的行為。當隊中的謝德被兩個白人在廁所欺辱後,他們一同追出去捍衛尊嚴;在場上,他們彼此信任,取得23勝1負的戰績。在冠軍爭奪戰時,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們會擊敗老牌強隊肯塔基隊奪得冠軍,但是,唐就是帶領他的隊員們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他們打出了NCAA歷史上最大的冷門,籃球史上一場傳奇性的比賽。
我在看電影的同時,為唐的球隊可以黑人白人能互相信任而感動,為他們贏得榮譽與尊嚴而振奮。
光榮之路,是我這輩子最難忘記的一部電影。
7. 光榮之路的影片評價
Winning changes everything.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the team that changed the game forever.
《光榮之路》是純粹的好萊塢夢幻之作。
——《洛杉磯每日新聞》
當你看到真實的教練與演員同台獻藝,你會真正體會到影片故事的光榮所在。
——《奧蘭多哨兵報》
《光榮之路》是一部罕見的體育題材電影,比賽中扣人心弦的場景並非是唯一的劇情體現。
——《鹽湖城論壇報》
影片要比2005年的《卡特教練》出色得多。
——《今日美國》
《光榮之路》的力度在於將社會意識融入到了體育類型片中。
——《休斯頓紀事》
迪斯尼公司把《光榮之路》的製作權交給了大名鼎鼎的Jerry Bruckheimer Films,由此可推斷影片整體風格必然有一種王者的氣勢。本片與《沖鋒陷陣》有很多相似之處,採用了相同的製作人,同樣的體育化解種族矛盾話題,同樣的真實故事改編,甚至使用了同樣一套電影主題配樂。不同之處就是《沖鋒陷陣》以橄欖球為主題,《光榮之路》則選擇了籃球。
新銳導演與王牌製片
本片是詹姆斯·加特納的長片處女作,在此之前,電台DJ出身的加特納已經站在了商業廣告屆的風頭浪尖,所涉獵的品牌包括AT&T、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Visa等等。憑借出色的商業廣告,加特納曾被美國導演協會4次提名,並因為教會世界理事會和聯邦快遞公司等拍攝的廣告兩次摘得突出導演成就獎。保證作品質量是他恪守的信條。
在《光榮之路》幕後真正一手遮天的,非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莫屬,《時代》雜志曾將其譽為「影史最成功的製片人」。迄今為止,由這位慧眼識珠的影壇巨鱷製作的影片、錄像帶和唱片在全世界的收入總額已經超過135億美元,所獲獎項包括35次奧斯卡提名,5次獲獎;8次格萊美提名,5次獲獎;23次金球獎提名,4次獲獎;43次艾美獎提名,7次獲獎;其他的獎項更是不計其數。
布魯克海默的真正成功始於80年代初期,接連的幾部影片票房超過了9200萬美元,而且從此也拉開了他同唐·辛普森長達13年的合作。這對黃金搭檔優勢互補,信奉高概念電影元素(一部電影要想獲得商業成功,必須講一個簡單、直接、易懂的故事,在大片模式下,直接與主流思想掛鉤的故事、全明星陣容和精心打造的電影配樂,確保了商業成功,降低了投資風險),推出了一系列經典大片,像《壯志凌雲》、《雷霆壯志》、《比弗利山警探》、《危險游戲》、《紅潮風暴》、《絕地戰警》都是勿庸置疑的一代佳作。1996年的《石破天驚》是兩人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雖然影片在全球取得了3億5000萬的票房,但辛普森卻因吸毒而意外辭世。
開始單飛的布魯克海默依然勢不可擋,隨後的《空中監獄》的全球票房超過2億3000萬;《絕世天劫》將近5億6000萬,著名搖滾樂團Aerosmith演唱的主題曲《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也成為最佳暢銷單曲;《國家公敵》和《極速60秒》都超過了2億2500萬;《女郎俱樂部》的電影原聲取得三白金;美國製片人協會向他頒發了終生成就獎。
進入21世紀,已經50多歲的布魯克海默繼續佳作不斷,《珍珠港》的全球票房超過4億5000萬,甚至 DVD和錄影帶的收入都高達2億5000萬;《加勒比海盜》以6億3000萬成為布魯克海默的最高票房紀錄;之後的《國家寶藏》也穩拿3億3500萬;最近的《加勒比海盜2》仍然超過了4億2000萬。
即使在小銀幕上,布魯克海默的成就依然不輸影壇,2000年製作的電視劇《犯罪現場》成為當時的收視冠軍,平均每周的觀眾人數都達到2500萬,隨後同系列劇集也讓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收視率居高不下。2005年秋季,在美國各大電視網共有9部由他製作的劇集,他在2006年的「福布斯百位名人排行榜」上位列第10,因為僅3部《犯罪現場》就讓他賺得8400萬美元。
籃壇回眸
1965年,隨著美國國會民權法案的通過,美國體壇也在醞釀著一場種族變革。當時日益升溫的籃球運動出現了新跡象,張伯倫的傑出天賦不但改變了NBA一貫的白人面孔,也讓種族平等的呼聲在體壇日益高漲。然而在大學籃球界,仍處在種族隔離政策和種族歧視的泥潭之中,很多頗具潛質的天才球員因種族問題而被無緣賽場。
唐·哈金斯,一位雷厲風行的中學籃球教練,抓住了實現個人理想的機遇,被西德州聯隊聘作球隊教練。為了讓球隊登上冠軍寶座,哈金斯打算重新招募球員,不管他們的種族和家庭背景如何,天賦決定一切。
從50年代末期開始,西德州大學逐漸向為數不多的非裔美國球員提供獎學金,進入60年代,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哈金斯教練讓學校對黑人球員的獎學金政策迅速提升,他到底特律和紐約的街頭籃球賽場上尋找籃球天才,最終,西德州聯隊的球員陣容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因為越大多數球員都是黑人。雖然新組建的球隊並不成熟,但在哈金斯的魔鬼式調教下,球隊很快喚發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1966年,西德州聯隊開始迎來光輝賽季,以27勝 1負的戰績殺入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NCAA)總決賽。面對即將打響的冠軍爭奪戰,哈金斯決定以全黑人陣容作為首發陣容,並終以排山倒海之勢力克全白人陣容的肯塔基野貓隊。哈金斯的大膽革新不僅加速了美國體壇種族歧視的廢止,而且還有助於美國社會種族平等的進程。1997年,唐·哈金斯入選「籃球名人堂」。本片故事正是根據哈金斯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
創作歷程
幾年前,當好萊塢金牌製片人傑瑞o布魯克海默第一次從NBA大牌教練帕特o萊利口中聽到有關哈金斯與黑人球隊的傳奇時,無名教練的成名歷程、體育史上的閃亮瞬間等等可供大書特書的宣傳賣點一下就躍入了他的腦海,似乎沒有哈金斯當初不拘膚色選人才的開拓性精神就不會有今日NBA的豐富與繁榮,「籃壇飛人」邁克爾 o喬丹的神話也就沒有機會上演,運動勵志外加種族平等的主旋律,嗅覺靈敏的布魯克海默怎能放過,況且影視作品中幾乎沒人提及這段歷史,主題具有相當的新鮮度,而且讓今日的孩子重溫一下上世紀60年代鐵血教練與黑人球員的刻苦訓練歷程、進行一番憶苦思甜的再教育也是相當必要的。
布魯克海默一直想與詹姆斯·加特納合作,因為後者的商業廣告作品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布魯克海默相信加特納有足夠的實力來駕馭這部《光榮之路》。盡管在接手本片之前加特納從未聽說過唐·哈金斯的傳奇經歷,但他很快進入狀態,深刻認識到將這段美國歷史上的真實故事重現銀幕是非同小可的重任,而且會讓自己收益無窮。
為了能夠生動的塑造出哈金斯這個角色,演員喬什·盧卡斯不僅研讀了大量相關時代背景的資料,還在拍攝現場的拖車里收集出700多張哈金斯的照片,而且為了達到哈金斯著名的虎背熊腰的壯碩身材,盧卡斯不惜增重43磅。作為對角色的深層體驗,盧卡斯在其他演員進行籃球訓練時就開始擔負起教練的責任,一副鐵血教練的派頭,盡管過於嚴厲的做派會影響到與同事的關系,但盧卡斯依然要將哈金斯進行到底。
物色扮演球隊成員的演員的工作在洛杉磯、新奧爾良和紐約全面展開,首先要從扣籃的速度和技術挑選出來合適的應征者。隨後要將被選中的演員對號入座,找到各自與角色的契合點。在正式陣容組建之後,全班人馬赴新奧爾良展開為期3周的籃球集訓,不管是前職業球員還是新手,都要從運球上籃的基本動作練起。在拍攝期間,唐o哈金斯本人曾到劇組探班,向演員們講述自己當年的經歷,並讓所有人體驗到他永不妥協的硬派作風。在哈金斯以嚴厲的話語指導演員動作的同時,扮演他的盧卡斯始終在身邊注視他的一舉一動,在心中默記他的語言風格。除此之外,觀看大量當年的比賽錄像也為演員們逼真的還原比賽場景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8. 電影<光榮之路>的影評,500以上....追加!
Winning changes everything.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the team that changed the game forever. 《光榮之路》是純粹的好萊塢夢幻之作。 ——《洛杉磯每日新聞》 當你看到真實的教練與演員同台獻藝,你會真正體會到影片故事的光榮所在。 ——《奧蘭多哨兵報》 《光榮之路》是一部罕見的體育題材電影,比賽中扣人心弦的場景並非是唯一的劇情體現。 ——《鹽湖城論壇報》 影片要比2005年的《卡特教練》出色得多。 ——《今日美國》 《光榮之路》的力度在於將社會意識融入到了體育類型片中。 ——《休斯頓紀事》
9. 光榮之路的觀後感!!謝謝
《光榮之路》觀後感
看罷《光榮之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並不是憑空捏造的科幻探險,也沒有花田月下的浪漫情感,更沒有驚心動魄的特技效果。影片中所講述的,都是真真實實存在著的故事,因此看起來就更撼人心弦。
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包括現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們,可能都不會覺得黑人打籃球有什麼奇怪的地方。甚至可以說,現在在NBA打球的全明星球員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黑人。是他們,在把這項運動的影響力逐步不斷地擴大。
因此,當看到電影中的黑人球員如此不被外人理解,甚至被人們不斷歧視、傷害,我確實在震撼著。
從未想過,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歲月里,在我們人類的歷史中,還存在著如此黑暗的角落,種族歧視竟能演變到如此放肆的程度。我想,即使是看過不少相關文獻資料的我們,倘若沒有真正經歷,又如何能真的了解呢?
從未想過,在這黑暗的時期,仍然有人願意勇敢地站出來。即使成為眾矢之的,也勢要將自己的觀點向世人證明:黑人也會用頭腦打球!並且,他們會比白人打得更好更漂亮!
我們必須要感謝教練丹·哈斯金斯。如果不是他,也許現在的黑人球員仍處於球隊的最低端,更談不上在NBA的賽場上大放異彩。是他,無條件地相信與堅持,將光明帶給了千千萬萬的黑人球員們。
更從未想過,有這樣一群人,從相互陌生、厭惡,到最終患難與共,誰也離不開誰,在這時間的長河中重重地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與事跡,僅為最最純粹的對籃球的熱愛與憧憬。
說他們在用生命打籃球,確實一點也不為過。從名不見經傳的小球隊,一步一步問鼎高校聯賽,即使是對一支普通的全由白人球員組成的球隊來說,中間的辛酸、艱難也不言而喻。更何況,他們的特殊身份與當時的社會背景,都使這條通向光榮的道路更加狹窄、崎嶇。
但是,恐嚇、毆打、冷嘲熱諷……這些的種種,與自己的夢想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
他們深深知道夢想的重量。他們更知道,失去夢想猶如失去生命的殘忍與無力。於是,他們的每一場比賽,每一次拼搏,都是生命的燃燒與絢麗。他們無所畏懼,所以他們所向披靡!
從最底層直到最頂峰,這不是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但是他們一步一步堅定地前進著。不停留,不回頭,即使遇到風雨阻礙也沒有猶豫過踏出自己的步伐,用自己的信念走出一條真真實實,屬於他們自己的光榮之路!
10. 《光榮之路》的800字影評
其實,你永遠也不知道夢想離自己有多近
光榮之路,也許不僅是一天帶來榮譽及名利的道路,而應當是通往夢想彼端的道路。與其說是光榮之路,不如說是人生之路,一種向上的力量,勇敢而堅強地戰斗!這群黑皮膚贏得不僅僅只是一場比賽,包含了更多,就如他們的教練說的,籃球不僅是為了贏得冠軍。
2pac說,他為自己是一個黑人而驕傲。當然,在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宣言之後。
而在1960s,黑皮膚的人是異類。在白人的眼裡,他們只能在社會的底層掙扎,而NCAA賽場,屬於光鮮亮麗的白人。
這些帶著少年心氣上路的黑人少年,在通向勝利的天堂前,不僅僅流盡了血汗。他們頂著白人們的輕蔑不屑與惡毒的人生攻擊以及四處蔓延的流言。在上場前沒有球迷與這些黑皮膚的少年擊掌,迎接他們的是球迷惡毒的語言以及行為的侮辱。就像David Lattin所說的,「全世界都與我為敵」。
可他們最終殺進了總決賽,頂著輕蔑,不屑,嘲諷,侮辱。可他們贏了,酣暢的贏了。黑人打敗了白人,對夢想的渴望打破了種族與膚色的界限。冠軍,金燦燦的獎杯,黑人男孩們的笑,以及Haskins教練如夢初醒一般按住太陽穴似乎還沒有做好擁抱夢想的准備。
永遠都無法忘卻擊掌發誓搶冠軍時那句「Take it」的鏗鏘有力和信誓旦旦。甚至比「I had a dream」更讓人熱血沸騰。這個世界不再是一片蒼白,黑色讓這個世界跳躍。
總之,《Glory Road》並不是一個傳統的弱小的英雄擊敗了龐大怪物的故事,也不是單純的冠軍神話。光榮之路上,不僅僅有血汗與眼淚。可是只要人一旦有了夢想,就會變得勢不可擋。我想也許只有這些球場上的追夢少年最能體會夢想的重量。
突然想起了大將軍Arenas說,當沒有人相信你的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會為自己加分。如果沒有奇跡,那就自己去創造一個。光榮之路,因為夢想而燦爛。
強烈推薦末尾的後記以及字幕時的原型訪談和比賽錄像。那些人和事在黑白映象中散發歷史深厚的力量,一點點滲入你的感官。
忍不住向Don Haskins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