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有要求滴- -)
《恰同學少年》像他的名字一樣,是一部紅色經典青春勵志小說。以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求學生活為主線,充分的展現了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鬥志,敢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與情懷,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
這篇文章以開始不被關注,到後來在觀眾中,尤其是青少年觀眾中產生了空前強烈的反響,網路上好評如潮。像毛澤東他們一樣,經歷了一個很大的轉變。毛澤東從小就生長在農村的三伢子,到成為偉大的職業革命家,做過教師,做過校長。蔡和森,從富有的家庭到貧困的家庭,再從第一師范的學生走到中國無產階級傑出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這一切體現了他們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值得我們向他們學習他們這種偉大的精神。
《恰同學少年》不止講述了少年,更講述了老師。楊昌濟、開明的第一師范校長———孔昭綬、方維夏、黎錦熙、袁仲謙等優秀老師,講述了老師的偉大。
如果可以穿越時空,多願意回到他們那個時代, 那個時期國內外發生了「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大事,心中不免有些遺憾,無法去感受那偉大的時刻。
沒有那個人天生就那麼聰明,他們也努力過,累過。記得毛澤東的數理化、音樂、美術就學的不好,一次他還畫了一幅「半壁見海日」,大家笑他畫的有趣,數學學得不好他也會努力,他學的時候「蕭三」曾對他說:「第一遍你錯七道,第二遍你錯六道,第三遍你錯五道,你說你怎麼得了!」這句話充分表現了毛澤東學數學有多麼困難,可是他還是那麼努力的學習,真是我們偉大的榜樣。
《恰同學少年》這部書,其中的曲折劇情讓我贊嘆、感慨,更是為一代偉人的豪情壯志感到敬佩、為他敢作敢為的精神深深打動、為他敢於沖破舊勢力、舊習俗的精神所折服。
2.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100字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有很多想法……
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在其發展與崛起的時候,它的年輕人都有一種特殊的精神風貌,這種風貌極富時代氣息,正所謂「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西班牙崛起時候的鬥牛精神,美國的西部牛仔,前蘇聯的青年布希維克,中國的五四運動……民族精神的復興從來都是與時代青年的成長緊密結合的。那麼,「和平崛起」時代的中國青年,該具有怎樣的一種精神風貌呢?
把個人奮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個人命運注入到國家崛起中,這樣的青年,必獲得巨大的成長動力和與之相輔相成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作為一個人,要有尊嚴,有靈魂;作為一個民族更要有尊嚴,有靈魂。這就是民族的品格,民族魂。
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是蟲。作為中國人當然不希望聽到這樣的聲音。《沖出亞馬遜》里的王輝對另一個中國隊友說:「記住,我們兩個就是中國。」
是啊,無論走到哪裡,我們華夏兒女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
我們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魂!
3.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看過很多電視劇,看完後,不是為牽強的劇情報淺蔑的一笑,就是為虛構的事實報以閑適的遺忘!但是,自從看了《恰同學少年》後,我的心第一次被電視劇如此深深的震撼和「虜獲」。它的主題時刻印合著我的心境,給了我無盡的反思,它的精神也一直和我靈魂對悟,讓我的性情和劇情吻合甚至時時進行自我精神駁難!
《恰同學少年》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力量、一種召喚、一種深刻的理想追求!這些人類的美好品質不僅改造著那個時代,同時也影響著當代直至永遠!
《恰同學少年》在物慾橫流、理想匱乏的今天推出,不僅給了繁碌的現代人以休閑的安憩時刻,更多的應該是給予了現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缺少的精神營養和靈魂食糧。以毛澤東為首的一群貧寒學子,胸懷「掃天下」之鴻鵠志向,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憂患情懷,勇敢無畏,堅定自信,意氣風發,激盪青春,理想崇高,浩浩盪盪,戮力同心,同心同德,執著的朝著美好的前途進發。這些精神到處閃現,激勵著劇中人物也鼓動著我們的激情。可以肯定的是,劇中所反映出來的,正是我們年代整體所缺少的。這些劇情都是深刻的反映著主題,詮釋著主題,深化著主題!
勇敢無畏;看完《恰同學少年》,勇敢的激情只是輕描幾筆就充分的展現我們眼前不並且深掘我們的心理了!它撫慰了我們的懦弱或者是膽怯。把它發揮到極致應該是「猴子石」繳槍一劇了。一群只讀聖賢書、吃無憂糧兩百文弱書生面對三千正規裝備的武裝軍隊——何況是一群欲借戰亂發財、窮凶極惡的軍隊——他們雖然是戰爭敗軍,但是他們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依然如凶神惡煞般可怕。此時整個長沙城到處是一片混亂,民慌亂避難,群人無首。設想:此情況下,我們也是大學生——相當於毛澤東時的師范學歷——能做什麼呢?不是常有大學生吼叫勇敢、狂妄嗎?相比之下,現在大學生所謂的勇敢不是真實的勇敢,而像是無所付出的踐踏自己或他人存在的正當生命自由度,更像是心理上對殘酷現實無能的、無奈的嚎叫!而當時的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的手無寸鐵的青年學子振臂群應,戮力同心。勇敢的擔當起阻抗敗軍的驚心動魄的巨任,挽救了長沙城,在某種意義上也改寫著中國的歷史!
堅定自信;他們一群人的自信不是淺薄的狂妄,也不是廉價的驕傲,而是對自己人生的看重和對自身價值的尊重!他們在學業上對於丁舉士是後輩,毛澤東仍然對他不是盲目的敬仰,不是單純的崇拜,而是充滿明智的自信。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時,舊中國是滿目瘡痍,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大多是家境貧寒的年輕學子常思救國方針和沖破不公平的社會樊籬的責任!這可以從紀墨鴻督學和楊昌濟的對話側面得到印證!
理想;他們年輕的學子,不是淺薄的「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不是無憂衣食住行的低微理想,而是為了全體勞苦大眾的幸福和不合理而揮灑熱血的豪邁情懷。在理想和現實沖突時,他們選擇崇高的理想而顛覆既存的堅硬現實。看他們高聲朗誦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的情景,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與中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將改造舊中國,改變國民命運當成自己的責任,他們一個個意氣風發、激揚文字,奮發圖強,在時局動盪中尋找中國的出路所在。把命運和國家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讓靈魂和身體與壯志一同燃燒!
激盪的青春;他們在貧困的環境和動盪的年代,不是對社會廉價的妥協和忍讓,而是對自己激盪的青春和殘忍的年代,不是沉淪歲月,不是浪費生命。而是以生命的分秒來鋪就輝煌的事業道路。用智慧的汗水來書寫偉大的人生歷程!更重要他們向貧苦宣戰,向現實嘲笑!
面對動盪的社會,迷茫的前途,以毛澤東為首的一群學子應用的跳起改造社會的重任的時候,就造就了他們非同尋常的偉大人生!他們的理想壯志和一切我們所缺少的優秀品質,難道看完此劇後,只有閑適的休息、心靈娛樂和單純的感動嗎?
4. 恰同學少年第四集觀後感五十字以上兩百字之內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有很多想法…… 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在其發展與崛起的時候,它的年輕人都有一種特殊的精神風貌,這種風貌極富時代氣息,正所謂「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西班牙崛起時候的鬥牛精神,美國的西部牛仔,前蘇聯的青年布希維克,中國的五四運動……民族精神的復興從來都是與時代青年的成長緊密結合的。那麼,「和平崛起」時代的中國青年,該具有怎樣的一種精神風貌呢?把個人奮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個人命運注入到國家崛起中,這樣的青年,必獲得巨大的成長動力和與之相輔相成的成就感與幸福感。作為一個人,要有尊嚴,有靈魂;作為一個民族更要有尊嚴,有靈魂。這就是民族的品格,民族魂。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是蟲。作為中國人當然不希望聽到這樣的聲音。《沖出亞馬遜》里的王輝對另一個中國隊友說:「記住,我們兩個就是中國。」 是啊,無論走到哪裡,我們華夏兒女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我們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魂!
5. 求恰同學少年的觀後感,要新的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竟是2007年出的,那一年我正讀高二,難怪當時雖然那麼火,卻一直沒有時間來看,偶爾也會看到一小段這個片子,留給我的印象就是一群白衣書生意氣風發地在校園里讀書的場景,也從別人口中知道了谷智鑫這個演員。雖然看到和了解的只是這么一點,但這部片子中散發出來的勃勃生機,卻讓我屢次有想找個時間把這部片子看完的慾望。這次終於有了這個閑居的時光,總想找些什麼好的片子來看看,突然記起這部電視劇,果真,找對了味口,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就把整部片子全部看了一遍,沒有任何的快進,很多人拿電腦看電影電視劇時,遇到一些不太喜歡的地方就直接拖過去,我一向不喜歡這樣。如果喜歡上了這部片子,就會把電腦當成一電視機,從頭看到尾。一代偉人毛澤東,確實有他人不能及的地方。就從偉人求學這一段來說,我們至少可以學到這么幾點:心底有著堅定的信念,腦中裝著博古通今的智慧,家中雖然經濟狀況不太好,卻從沒有因此而自卑過。有自己的特長,愛看各種雜書,廣交朋友,喜歡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激烈探討各類問題,通身是膽,有著很強的執行力和超乎常人的勇氣和膽識。心中有大方向,卻會常常反思這個方向是不是正確,不斷地反思,使自己的理想更貼近客觀的現實。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認為對的,不管條件如何艱難困苦,也會去實行,認為不對的,即使再容易實現,也決不遷就勉強。而在這么多優點中,我認為最讓人佩服的莫過於其驚人的膽識和氣魄了,這一點,在第二十三集也就是最後一集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北洋軍閥傅良佐部三千兵馬敗往長沙,由於摸不清桂軍是否已入駐長沙城內,在城南猴子石徘徊,當時還在長沙第一師範本科八班的毛澤東在長沙城內一片驚恐與慌亂中,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策:他要用一師的學生志願軍來抵擋北洋軍閥三千敗軍。在向警察局求助無果的情況下,他帶領全校二百餘學生,在沒有一支槍的情況下,運用各種策略,扮演毛副官的角色與三千軍閥首領談判,經過層層較量,最終使三千支槍全部繳齊,難怪校長孔紹綬在校志上記載:毛澤東通身是膽。另外,這部片子中另外幾個人也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劉俊卿,如果他出生在王子鵬的家庭,想必是個才氣過人、有著遠大理想、令人頗為羨慕的有志青年,可惜他並沒有出生在那樣一個環境里,他只不過是一個窮賣臭豆腐的兒子,盡管老父親衣衫襤褸每天起早貪黑地賣臭豆腐供他讀書,盡管妹妹阿秀一紙賣身契簽給了王子鵬家作丫頭,盡管他經常和王子鵬一起把學校的窩窩頭扔掉,把學校食堂的飯菜倒掉,盡管他借買書之名問父親要了不少錢買了雙可和王子鵬一比的鋥亮皮鞋,但心裡的那個叫做自卑的魔鬼卻不直纏著他不放,他只讀他一個人的書,只和天性善良的王子鵬一塊兒吃飯和說話,他把一切不如意的原因全歸功為出身的卑微,認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他想借讀書走上仕途,不管誰當政,只要能謀個好差事,那就夠了,他想著他的前途就一片光明了。可沒想到,每當他認為遇到一個天大的好機會然後想一把抓住不放的時候,卻發現期待已久等來的不是光明的前途,而是一場心靈的災難,通往一條走向自我毀滅的不歸之路。他一直活在痛苦之中,卻如他自己所言,每當他想悔悟,卻發現自己身陷泥沼,不能自拔,他已沒有勇氣讓自己走出來重新開始,事實上,從頭至尾,他就沒有坦然面對過自己的處境,與其說是窮困毀了他,倒不如說是他的怯弱毀了自己。直到最後,他也沒有能夠明白這一切是為什麼。這個人物的出現,讓整部片子更加豐滿而具有現實性,不管再偉大的人,如果連基本的飯都吃不飽,那麼還要談什麼呢?毛澤東、蔡和森等是窮且志堅,但他們不是一般人,劉俊卿這個角色的出現,倒更拉近了這部片子與觀者的距離,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當時是個怎樣貧窮的社會,才會出現像劉俊卿這樣的悲劇。想想我們自己現在,再看看毛澤東和劉俊卿,可能更多人有的是劉俊卿這樣的想法。時勢可以造就像毛澤東這樣的英雄,更多上演的卻是如劉俊卿這樣的悲劇。劇中另外一個人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少爺王子鵬,他從一個十分封建傳統的家庭里走出,首先還完全活在父母的掌控中,父母說要去看斯詠,他就跟著父母來到斯詠家,父母說斯詠是王家未來的兒媳,他就認定了這門親事,沒想過其他的可能。直到某一天,斯詠的一番話點醒了他,他決定要和那些窮孩子一起去考一師,戲劇性的是,他考了第八十一名,本來垂頭喪氣的他,卻意外接到一師的錄取通知書。就這樣,他也進入了一師。父母不放心,天天打發阿秀送好吃的到學校里,王子鵬一開始實在不習慣吃學校的食堂飯,總是把學校的食堂飯倒掉,然後吃阿秀送過來的。在同學們異樣的眼光中,王子鵬終於發了脾氣,命令阿秀,叫她不要再送飯菜過來。在感情上,王子鵬也逐漸醒悟,知道自己喜歡的是阿秀,而不是表妹斯詠,從前一直是斯詠很反感這門祖輩定下的娃娃親事,從王子鵬進了一師後,他也明白了過來,開始從心底討厭父母這樣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想淪為封建思想的犧牲品,他深情地向阿秀表白了,讓人慶幸他思想上的進步,讓讓人感受到一師的教育帶給人思想上的巨大變化。在毛澤東組織訓練一師的學生軍時,這位平時讓人伺候慣了的少爺總是比其他人慢一步,但他克服了身體和思想上的重重阻礙,確切地說,終於向封建勢力慣養出的嬌氣發出了挑戰,最終他戰勝了自己,在劫匪綁架姨父的案子中一人勇斗持刀歹徒,並及時呼救引來一師的同伴,順利救出姨父。當敗退軍閥派出劉俊卿回長沙城打探桂軍底細時,被王子鵬發現,這一次,他同樣做得相當出色。千萬不要小看這個人的一系列變化,他是要從一個舊的封建社會走向一個全新的民主社會中來,而他的家庭條件又極好,不像其他從小生活在貧苦中的同學,這就好比讓要求一個富二代來個二萬五千里長征,需要克服的困難可想而知。我想這個人物的出現,象徵著真正的民主社會終將要取代舊的封建社會,也預示著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必將經過改頭換面的思想革新和艱苦努力。另外,毛澤東在整部片子中也貫穿著一個思想:那就是他從不按規矩辦事,比如說期末成績學生民主投票那一回,比如他對斯詠從未有過兒女私情,又比如後來用沒有一支槍的二百多一師的學生志願軍對抗三千軍閥,我想這些也都預示著他終將推翻舊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一部片子里如果沒有幾個漂亮活潑的女主角,那麼幾乎可以斷言這部片子肯定缺少幾分生氣與靈氣。劇中的向警予和陶斯詠漂亮、活潑,尤其是向警予,完全是現代女青年,天底下好像沒有她不敢做的事,她一出場,就讓人耳目一新,坐在一條船中,脫掉了鞋子,兩腳劃著水,一路說笑,一股現代女青年的氣息迎面撲來。在看到一師的招生廣告後,她就直闖一師,正好碰上思想傳統的國學大師袁吉六,想都沒想,就將她一把哄了出來。但她並沒因此而泄氣,她想出了一個其他女孩子從來沒想過的點子,用向勝男的名字參加了一師的招生考試,考出第四名,還一臉郁悶和憤慨,不相信竟然只得區區第四名。後來看到蔡學森的文章欽佩不已,從此蔡和森這個名字印在了她的心裡。毛澤東在長沙各學校貼出了交友的廣告,她和斯詠又跑去參加了。從此正式和毛澤東、蔡和森成等成為了朋友,一起討論各種問題。她喜歡蔡和森,就用她的行動很直白地證明了。她反對一貞和劉俊卿的交往,就心直口快地講了出來。難怪後來成為中車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位女共產黨員。陶斯詠,一直生活在封建家庭中,從小和表哥王子鵬就定下了親事,她從一出場就一直在反抗,盡管她的思想先進,又進了周南女中,卻最終還是差點妥協於封建勢力,可見封建勢力的強大。而楊開慧與蔡暢,盡管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家中教育氣氛卻都很好,很支持他們學習新知識,因此他們思想比較開明,為這部片子增添了不少俏皮和趣味。而一貞,漂亮,溫柔似水,雖然也在周南女中讀書,卻始終沒走出封建思想的束縛,她和劉俊卿的愛情真摯感人,卻同時讓人痛心不已,最終她終究還是嫁給了她不願嫁的人,落了個自盡的悲慘結局。這部片子雖然短,卻呼應了毛主席那句詩: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只有四個字:值得一看。
6. 《恰同學少年》的觀後感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前幾日翻看《曾國藩家書》,對曾文正公的「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感觸很深,又想起了毛澤東說過的「吾於近人,獨服曾國藩」,毛澤東青年學習時讀書筆記的中提到「治學無方,則百無一成」,這於目前之我是極為重要的,帶著對毛澤東青年時期的好奇以及自己青春的迷惘,特意於五一前從FTP上下了在成年人中反映一片大好的有紅色青春偶像劇之稱的《恰同學少年》。一看就著了迷,兩天多就一個場景不落的看完了一遍。其實爸爸早就推薦了這部電視劇,他讓我看的是求學精神,而看完此劇,我能體會到的則不僅僅是求學的那種執著,方方面面能讓我思考的實在太多了,必須將思緒整理理順,若不整理,則只能成為思想的碎片,一片片的最終會丟失掉,而這些畢竟太寶貴了,我體味到的這就是青春,真切而又易逝的年華。想想最初對爸爸的推薦還有些嗤之以鼻,真是羞死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逆反的心裡或者妄自尊大的表現,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可年輕的孩子們偏生有自己的想法,而想法又多荒誕空無,即便如此,能一路堅持下來碰壁回頭亦可收獲許多人生經驗,但遇上那種意志不堅又乏自製力的,往往半途而廢,最終一事無成,而這樣的人又是絕大多數,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社會能成功的只是少數人的原因。扯遠了,下面進入正題。 這部優秀的國產電視劇首先是一部勵志片。今天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浮噪的世界裡,在這個快餐文化流行的急功近利的時代里,物質文明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精神文明,精神和物質像是一對登山者,物質在前,精神(文化)在後,精神又總沿著物質走過的軌跡前進,物質起了絕對的導向作用,也無怪乎現在人的價值觀就是一切向錢看齊。對青年人而言,勵志將成為這個年代最大的問題之一。昔日青年人的偶像雷鋒、賴寧、保爾柯察金等早已在80、90後眼中染上了濃重的時代色彩,他們無疑已經不可能再激勵今天的青年人,本科有次黨課看《雷鋒》就像看喜劇片一樣搞笑就足以說明這種偶像的激勵作用已完全喪失;而像《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那樣的拼搏奮斗與命運抗爭的形象也曾激勵過一代人,現在讀來,仍會感到心靈的震撼,但對已經習慣了韓劇漫畫、網游聊天的大學生來說,物是尚且人非,隨著經濟的大發展,物(環境)都變了,最善變的人早已不知變成什麼樣子了。所以,今日之事,我認為如何勵志和偶像的選擇對青年人實為大大的問題。再怎麼發展,人性的問題是永恆,比如美醜善惡真假,歷代都會追求真善美,沒有聽說有誰痴情於假惡丑的。今日身邊青年之偶像,除了一些少男少女的追星粉絲外,無外乎商界的一些精英,像蓋茨、丁磊、史玉柱、陳天橋、唐晙等,不是說這些偶像不好,而是人們崇拜他們,以他們為榜樣幾乎是因為他們的錢和名,精神層面的追求往往或是沒有或是歸結為一句實現自我價值,這就是現在社會的縮影,錢幾乎成了評判的一切。《恰同學少年》中毛、蔡、蕭等人的理想讓現實中的我感覺都不曾擁有過青春,說的可能嚴重了些,但是青春與理想是永恆的話題,而永恆的話題是沒有終極答案的,我只是覺得這個時代的青年們在理想上可能出了點問題,也可能社會競爭太激烈了,人都越來越現實了。我正處在崢嶸歲月、豆蔻年華之中,於理想之種種也是一片混亂,迷茫之極,但通過這部片子,我起碼懂得了一定要積極地去思考這些問題,主席當年尚且混沌一片,但始終堅定執著,何況我這種普通人呢?我想起了大二時自己被生死觀困擾的那段時間,其實那就是對青春甚至人生思考的表現,想來還是讀的書太少了啊。 《恰同學少年》是一部文藝作品,既是文藝作品,就不必完全符合史實,並不是完全切合歷史就是最好,《恰》劇也一樣,若要強求和歷史完全吻合,不如翻歷史書或拍成紀錄片,要真那樣,恐怕也不會給我以如此震撼了,就像一個畫家的畫並不是越逼真就越好,因為這樣他永遠不如照相機逼真,這足以回擊那些企圖從歷史角度攻擊這部作品的人。說這些這些並不是針對具體哪一個人,可能是針對有時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詰問吧。《恰》劇將毛澤東的自信、堅定、執著、志向、膽識和才能表現地淋漓盡致,「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若不自信如此,焉能成一代奇偉之領袖?「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若無如此之霸氣抱負,焉能領導共產黨在兩千多年的三座大山的阻礙下成就一番開天闢地之豐功偉業?劇中,毛澤東說「於近日頗覺讀書獲得的知識有限,反不若向老師求教、和同學討論獲得的知識多」、「野蠻其體魄」、「他毛澤東沒有能不能做的,只有該不該做的」(這點讓我認識到面對問題時一定要敢於正視問題,直面問題的症結所在,即使你認為它不能改變或難於改變,也要去承認真正的問題),毛澤東的求學精神令人感動,率兩百學生軍繳了3000北洋軍的槍令人對他的大智大勇嘆為觀止,以前對毛敬若神明,但看了《恰》劇,忽覺毛的形象現實接近了許多,因為他也是從那樣一個青春的迷茫中走過,於世界、宇宙、社會、人類之種種感到一片混亂,而他卻堅定而努力,勤奮則是劇中諸多人物都具備的品質。 看此劇,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青春理想的理解,現實中則是對勤奮求學之認可,以後可以不做學問、不搞研究,但已是碩士研究生的我難道不該本著求學求真理的態度去對待學問嗎?還有一點感觸深的,就是我目前的條件,包括學習條件、生活條件都是很優越的,所欠缺的,最大就是勤奮堅定了。
7. 怎樣寫《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澤東那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凌雲壯志。一個人,必須要有遠大志向。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才會有奮斗的目標,知道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什麼。生活,就不是迷茫的。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為了達到他,才會為此而努力學習,工作。生活,就有了動力。志向,不一定要是具體的。像毛澤東,他也沒有想到他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可是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改變落後的社會、改變飢弱的中國的決心!這就足夠了。正因為這個偉大的志向,他焚膏繼晷的苦讀,他風雨無阻的鍛煉,他帶領同學們手無寸鐵的保衛長沙城!通過《恰同學少年》,我悟出的第一個道理便是:立志為先!
8. 求《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原創
看了之後,會對那個的激情所打動,會對革命前輩的氣魄與膽識所震撼。少年毛潤之確實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就是厲害,就是能征服一切。後來的他失去了楊開慧,向警予,蔡和生等等畢生好友,他依然擁有樂觀的革命情懷!我就是很很很佩服他。。。。
9.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800字 原創加
可以從片中的人物出發,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一、 人物點評
A、 毛澤東。
1、膽量。這表現在與袁仲謙的頂撞、與那三千潰兵首領的談判等處上。
2、冷靜。這表現在第一集中的外人都在打架他卻在屋裡讀書、談判等處上。
3、氣魄。這表現在他的幾乎每一句話上。如他說:我偏要和老天作對;看誰犟得厲害;與蕭子升的爭論之中等處。
4、理想化。他的很多看法在當時看來,的確很理想化。要是能夠堅持下來,是需要經歷極其多的困難的!!!我們認為一種看法是理想化的,往往是隨便判斷的。而成功往往都是在別人看來不可能成功的地方產生的!不可能說得太多的人做不成任何大事!
5、身體。其實,很多的大道理談起來很誘人。但是冷靜地一想,還是身體重要。一個人的身體整天飽受折磨,他是不會作出什麼業績來的!周世釗應是一個極大的教訓!他的身體之棒,給他帶來了很多的好處!談判的第一步的成功源於此,他的經常深夜學習、他的活躍、他的精力之充沛……莫不源於此!一級沒頭腦的人只重視身體,二級沒頭腦的人只重視心理,三級沒頭腦的人(呵呵,也就是最有頭腦的人)是既重視心理的發展,也重視身體的發展,即身心和諧地發展。
6、學習方法。我覺得,他過早地以興趣為中心去學習了,導致知識結構有點畸形。基礎的知識必須強調全面性!越是基礎,就必須越是強調全面性!而他在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雖然在後期他注重加以調整了,但是已經錯過了青少年那個黃金的時期!所以,我們也要懂得發展心理學,知道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最適合做什麼,然後加以規劃。但他的優點顯然是很強調實戰,沒有太多的學習方法方面的理論。
B、 劉俊卿
這應該是裡面最具有悲劇性的人物。1、他的本性並不壞,可是由於家庭的原因(如他父親就認為他讀書去當老師是沒有前途的,而只有去當法官),他是思想就一直有問題。2、他是英語好,這可以從他第一次對一貞的談話看出。而毛澤東也出身於農民家庭,但是毛澤東卻讀了好多倫理學的書,也就是道德方面的書,所以毛的心理問題並不多。3、但是,在學校,當他向楊昌濟表達他的志向是通過學問而得到名利時,楊昌濟只是皺了眉頭,然而並沒有事後對其進行引導,這是當老師的失誤!這兩個原因合在一起,我認為導致了他後來的一連串的錯誤,但他卻是無辜的、無助的!4、他可能比較類似馬加爵,是很值得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加以熱情的、主動的關注的!5、另外,我們可以看出虛榮對他的錯誤的行為的指導作用有多大!6、從他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立場不堅定的危害會有多大!他既是一個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敗類,可是在面對他的老師時他又不敢胡作非為:首鼠兩端。猶豫不決當然會產生煩惱!
C、 劉三根
這是一個令人悲哀又敬佩的家長,他和他兒子是我們這個現今的社會的典型。他一直只知道辛辛苦苦地用錢來供兒子讀書,卻缺少對兒子的正確的引導。他沒文化是個關鍵。但是,我們知道,心與心的溝通是與有無文化沒有多大關聯的,反之的卻是態度。所以他對待與兒子的溝通的態度有問題。當他知道他的兒子是一個漢奸(廣義的)時,只說了一句話:兔崽子!然後便全身心投入到對校長的解救之中。這又是那些有著高文化知識的人無可比擬的!他靠的是一種感覺,而不是那麼多的理性分析,看看這個校長值不值得我去救!
D、 蕭子升
這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人。就他批評毛澤東的理想化、好高騖遠最多。他只適合當一個文人,因為他太溫和,膽太小,氣魄沒有達到那個境界。不注意這種人,那些有著遠大理想的人就會因為這類人而遺憾地放棄!他並不是待人不真誠。所以,真誠的人講的真誠的話,不一定要聽。又如紀墨鴻對劉俊卿講的話應該是很真誠的,但卻是不可取的,因為他的知識結構有很大的問題!
E、 王子鵬
這也是一個讓我很敬佩的人!他因為斯詠的一句話,即證明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僅靠自己因為是少爺而得來的金錢去救助那些人,就去考一師。事後的表現一直就很不錯,很難得!他與阿秀的愛情,且不說這是不是真正的愛情,但是勇氣卻是很值得稱贊的!他因為受人保護而一直顯得比較懦弱。這是現今我們的好多溺愛孩子的家長所應大加借鑒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有用,做了這么多的事情,甚好!做大事,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大道至簡!
F、 蔡和森
文縐縐的,但是文筆應該是極好的!反叛精神不夠!的確比較適合搞理論工作!另外,這是一個毫無虛榮心的人,極其難得!他可以放下當時的學生的架子去擦皮鞋,可以在第一次與向警予交談時毫不自卑!
G、 陶斯詠
一個很有氣質的女孩,很有文化底蘊和內涵。可能只是只憑一時的感覺,而沒有全面的對毛澤東的分析,愛上了他。可是,我們知道,毛是一個比較粗魯、有大氣的人,而她則太文雅,太秀氣,而楊開慧就比較調皮,所以與毛就比較適合。只是我很反感於楊的對毛的幾乎每一件事都贊同。缺少用自己的思想來對觀念落後的父親的影響的能力,就如現今的很多學生學了很多東西卻不能應用。她的可能的岳父簡直是一個老頑固,她缺少對他的反對!
H、 楊昌濟
一個極其可貴的老師,足以讓現今的很多所謂的教授汗顏!當他看到了毛、蔡二人的文章後,迅速改變了自己辭職於一師的決定!一切為了培養學生,我們的太多的老師應該借他反觀一下自己的作為!只是他太唯重點論了,幾乎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毛一人身上,這我不大贊同!
I、 趙一貞
如其名,對愛情極其忠貞。只是對於壞人的愛情的忠貞,必須建立在能夠改變對方的基礎之上,否則帶來的只可能是悲劇和不長久的愛情!我很感動於她的不嫌棄劉俊卿的家境,她的寧死也不嫁給「六爺」,她的不因為別人都鄙視劉俊卿而放棄對他的愛!這樣的愛情只能是悲劇,因為即使是感性色彩極其濃厚的愛情,也是需要一定程度的理性的!
J、 向警予
一個很天真的女孩!當她向蔡和森表達自己的平等的愛情觀時,竟明對蔡說:「你倒是贊美我一句啊!」(大意如此)她喜歡蔡,也不是像斯詠一樣,窩在心理。當她第一次與蔡見面時,竟沒有富家大小姐的架子與盛氣凌人,而是極其平等的交談,這是現今的很多人所大大缺乏的!其時,蔡也表現出了不自卑的心態,極好!
K、 紀墨鴻
一個文人加政客的不倫不類的東西!一直在宣揚讀書功利論,且在劉俊卿的犯錯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是個值得警惕的人!這種人,他對你說的話,可能極其真誠,但是很可能是謬論!所以,我們在聽取任何別人的建議時,應有一個「不以人立言,不以人廢言」的原則,否則你就只可能是一個活在別人的思想之下的奴隸!
二、 劇中的一些觀點
可以看出,片中對愛情的看法是比較地濃厚的!中國的電影、電視劇越來越講愛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要懂得生命,我覺得懂得愛情是一個很有必要的步驟。牛頓不是沒有妻子嗎?他晚年就去信宗教,給科學抹黑臉!毛澤東也是一個不大注重愛情的人。年輕時,他就太唯重點論了,就是一切只以理想為中心。殊不知,動機太強,反而會消極影響目標的實現!我覺得,他晚年對待江青的失誤,有這個原因。當然,或許我武斷了他的愛情!不過,不追求愛情的一生,必定是一個失敗的人生!
片中的愛情:
1、 王子鵬與阿秀的。
2、 陶斯詠與毛澤東的。
3、 劉俊卿與趙一貞的。
4、 毛澤東與楊開慧。
5、 向警予與蔡和森的。
三、 對藝術的看法
電視劇也是門藝術。藝術是典型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形式。既然是典型,那就很具有借鑒與反思意義。很多人看電影、電視劇,只是處於消遣的層次,如果長久這樣,那就可悲了!
劇評思考:
《恰同學少年》我看了整整五遍,每一遍都看得我熱血沸騰。它朦朦朧朧地喚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與鬥志。在這部電視劇中,我才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同學情深;什麼是真正的師生情誼;什麼是真正的豪情壯志;什麼是真正的胸懷天下……
在該劇為數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便是的毛澤東。在劇中,他白衣勝雪,英姿颯爽。雖然並不帥氣,但僅那眼神,就讓人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就會想到那個豪氣沖天在讀書會上暢所欲言的毛澤東;那個在北洋軍閥包圍下英勇無畏的毛澤東:那個看到易永畦生病時無微不至的毛澤東。當然他也有許多缺點:太沖動,太倔強,自以為是等等。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優秀的、進步的青年。在他身上,我感覺到一種生生不息,知難更進,難以壓抑地對理想的崇禎,對祖國的熱愛。他已經是我前方的動力和目標。我一定會努力,超越!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澤東那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凌雲壯志。一個人,必須要有遠大志向。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才會有奮斗的目標,知道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什麼。生活,就不是迷茫的。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為了達到它,才會為此而努力學習,工作。生活,就有了動力。志向,不一定要是具體的。像毛澤東,他也沒有想到他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可是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改變落後的社會、改變積弱的中國的決心!這就足夠了。正因為這個偉大的志向,他焚膏繼晷的苦讀,他風雨無阻的鍛煉,他帶領同學們手無寸鐵的保衛長沙城!通過《恰同學少年》,我悟出的第一個道理便是:立志為先!
「自信人生二百年, 會當水擊三千里」毛澤東的確是一個自信的人。記得劇中,他去參觀嶽麓書院時。蕭子升感嘆書院所出的人才都已經作古,只空留書院的舊址。毛澤東卻自信的認為「我們」便會是今日之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不錯,如果沒有這份自信,他又怎麼敢不帶分文游歷湖南,率領學生軍智斗北洋軍閥,攬下工人夜學的招生任務。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成功。
以前,我一直認為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很傻。變法失敗後,他為什麼不逃走,白白送死。可現在,我突然理解了,這是一種為了革命堅貞不屈,奮斗到底的氣節和品格!孔子在《論語》也說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時候,能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所信仰的而犧牲也是一種無限的光榮和滿足。毛澤東和同學們印發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傳單,去猴子石打北洋軍閥的潰兵。到潰兵的陣營去談判。靠的不就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么?革命需要犧牲,需要流血。假如有一天,我因為革命而落入敵手,那我寧願轟轟烈烈的死,也不會說出有違革命的話來換取生命。如果能換取和平,喚醒大眾的覺醒和祖國的崛起。那又有什麼是不能夠放棄的呢?有了這種敢於犧牲的精神,生亦光榮,死亦光榮!
毛澤東,是一個從容自若的人。考第一師范的時候,別人都十分緊張。只有他不慌不忙的拉著蔡和森他們去吃臭豆腐。說:「是你的,總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白想。」當楊昌濟老師問他們志向是,他從容的站起來,用那雙睿智的眸子盯著老師。一字一頓的說:「我不知道」當潰兵的探子已經揭穿他的計謀時,他還在鎮定的品茶。最後,槍都頂到他太陽穴上了,他也紋絲不動。真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毛澤東是勤奮而認真的。黎錦熙說:「一師每天睡的最晚起的最早的就是毛澤東。「可見他是多麼的用功。他說過: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每次讀書看報紙,一有不會的問題,他就馬上去請教同學和老師。連睡著的時候,書都還在手上。密密麻麻的課堂筆記見證了他腳踏實地的學習。書上批註和心得,更字字都刻出了他求學的孜孜不倦。如果說光是學習刻苦,這並沒有什麼。可是,鍛煉身體,他也一樣風雨無阻。無論是,太陽高照的三伏天,還是打霜下雪的日子,都絲毫不鬆懈。我想,正因為這樣的努力,他才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和強健的體魄,為今後的革命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天道酬勤!是不是上蒼,也被他打動了呢?
他知錯能改,古人「程門立雪」他「轅門立雨」,用誠心打動了老師;
他有領袖風范,同學們總是聽從他的號召;
他堅忍不拔,堅持冷水浴和各種有益的體育活動。
他……
他心中有天,有地,有中國,有世界,有宇宙!
當然,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從劇中,也看出了他的一些缺點。從中,不難預見出他日後成為國家第一領導人時,實行一些錯誤的路線原因和必然性。
毛澤東說:「與天奮斗,其快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簡單的一句話顯現出他的兩個特點。
第一,他是一個很爭強好勝的人,什麼事情都要爭出個所以然。是的,在革命的時候,他可以與日本人斗爭,與國民黨斗爭。可是,當一個「共產主義的新中國」建立起來的時候,他已經是黨的主席。他又與誰斗?戎馬一生,征戰無數。年老的時候沒有人奮斗,樂在何處?當他無從奮斗時,便發起了文化大革命。和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路線的階級敵人」做斗爭。
第二,他不是很重視科學。現在大家都知道,人和自然要和諧相處,人是斗不過自然的,更不應該和自然斗。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的時候,毛澤東的數理化成績就不是很理想。後來也只去蘇聯短期停留過。在當時的歷史時期,不注重科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正是因為這樣,他沒有採納計劃生育的政策。還提出了「人定勝天」等不正確的口號。開展大煉鋼鐵運動,和不切實際的糧食生產指標。
一般人到老年,都會比平時更倔強一些。如果本來就倔強的人,就更難聽取別人的意見了。如果他是一個普通人,這沒有什麼。可是,作為國家首要領導人。就必須廣泛的接受批評和意見。正因為倔強,和一些小人的鼓動,毛澤東才會堅持一些錯誤的路線。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一些災難。
不過,無論怎麼樣。毛澤東的確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而我們要學習的,也是毛澤東青年時期的那種已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和優秀品格。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 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 多材自昔誇熊封。 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毛澤東用畢生的努力締造了新中國,也可以說是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而他也成為了歌詞中所唱的萬夫之雄!
老一輩的使命們已經完成了。可我們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誰說,一二十年後「主沉浮」的就不是你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