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耳朵博士微電影觀後感

耳朵博士微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7-09 16:37:55

Ⅰ 讀《了不起的小葉子――把耳朵弄丟了》有感400字

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
。我很感興趣,所以把這本書從頭看到尾。

是一個迷迷糊糊、大大咧咧的可愛的小女生,成績一般,長相一般,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她純真、善良,真誠的對待朋友,她樂觀、開朗,對周圍的一切都抱有好奇心。所以,有時候她又挺「了不起」的。
書中講的是
在學校的故事。李校長發明了一個零號寶座,在每間教室的講台上放置一個座位,為了懲治那些調皮不聽話的孩子而發明的。剛開始
還不理解為什麼大家不喜歡坐這個位置,離黑板、老師近,沒有人影響學習,沒有同桌不會有人影響學習……有一次小葉子不小心犯了錯誤,被老師叫到零號寶座坐了一節課,回到家裡,媽媽狠狠的批評了她,小葉子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師,還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生,下班回來後也給她講了很多關於學習成長的事情,小葉子一家三口聽得不亦樂乎。後面又講到了學校里新來的
,上課時畫了各種各樣的蛤蟆,不同姿勢,一個個栩栩如生,非但不可怕,還很可愛,並且讓同學們也畫出任何造型的蛤蟆,哈哈,實在太有趣了,一節課下來,老師誇贊同學們的想像力非常棒,大家也很高興,看到這兒,我也拿出紙筆,畫了幾只蛤蟆,真是太好玩兒了。後來小葉子又和德國的小朋友一起上課,做陶藝,舉辦文藝晚會,一起參觀博物館等,德國小朋友還給小葉子郵來的親手做的
,小葉子覺得親手做的是最有意義的禮物。
我也要學習書中的小葉子,她樂觀,開朗,愛交朋友。

Ⅱ 2012的觀後感 英文作文怎麼寫

[2012英文觀後感]關於2012電影觀後感的英語作文 範文一 Movie 2012, a famous movie made in USA, which was showed in China last month. 2012這部電影是美國的一部著名電影,月前在中國開始上映, What I have to admit is that this movie is wonderful, such as its advanced digital video effect and the worry about the future of human beings. 我不得不成人這部電影很不錯,比如它先進的數字化特技效果和對於人類未來的擔憂這種意識, In fact we do not agree the result of this moive,2012英文觀後感. in which only but some scientist and politic leaders can survive not common people. all of us have the right to survive, what the key reason of survive is not this man can offer a larger contribution to our society, because for a future rebuilding, everyone is important. 事實上我並不贊同電影的結局,那就是一些科學家和政府高官得以倖存,卻沒有什麼平民,我們都有權利倖存下來,一個人該不該活下來的原因並不在於他可以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因為每一個人在重建社會的過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 another thing 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 China, in that movie the work of manufacturing the surviving ship was completed by China, this advice us that China is admitted by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that is a fact. and so we should love our conutry, a great and powerful motherland can allow us a happy, safe life. 另外我們記住了,中國已經收到全世界的認可,有了強大的祖國,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安定幸福,所以我們該熱愛中國, 關於2012電影觀後感的英語作文 範文二 After watching this movie I really needed time to figure out what to think of it. I heard a lady sharing her first comment to her friend That dog sure was ugly. What else was there to say? After a while I found outThe action was truly formidable. demonstrating the power of mother nature. Collapsing buildings, jumping flaming cars, planes falling down and manage to pull up a second before touchdown, it was a real trip and a feast for the eyes and ears. But then again the acting wasnt that good, a bit over the top. In one scene in the movie, where every wasted second could be the cause of a terrible disaster, waste their time beingROMANTIC! At times like that the acting became very juicy, making me think I was watching Titanic instead. One point of advise Do not take this movie too seriously. Its almost stuffed with jokes instead of showing us the real drama of an earth that is about to be destroyed. But keep this in mind and youll have a heck of a 2 hours and 40 minutes(!) in a movie that is made for the cinema. 看完這部電影.我真的需要時間來找出想起來了,我聽到有一位女士,她的第一個評論分享她的朋友這肯定是醜陋的狗,在那裡還有什麼要說?過了一會兒,我發現了這項行動是真正的強大,顯示了權力大自然,觀後感《2012英文觀後感》.建築物倒塌,跳躍燃燒的汽車,飛機掉下來,並設法拉動第二個著陸前,它是一個真正的旅行,為的眼睛和耳朵一場盛宴, 但是有一次署理是不是很好,比最高位在電影中的一個,現場每浪費第二可能是一個可怕的災難的原因,他們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浪漫在像倍署理變得非常多汁,使我覺得我在看泰坦尼克號代替, 其中提醒一點不要把這部電影看得太重,這幾乎塞滿了,而不是顯示我們是一個即將毀滅地球的真正的戲劇笑話,但是要記住這一點,你將有一個2小時40分鍾赫克在一個是為電影所作的電影.這部片子,幾乎集中了災難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級火山,超級海嘯,毀滅整個人類的大洪水,陸地的下沉與崛起,地球磁場的倒轉,城市的毀滅,無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見聞有限,反正能把這么多災難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災難大片,記憶中好像沒有,大概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日本沉沒》,災難元素的集中度稍可與《2012》相提並論,但也遠遠不及,場面與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語.看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靜觀看的時候,眼睛裡隨時都是驚天大災難,所有的思維都在隨著影片故事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在轉動. 但這些,只是讓我激動的理由,而不是讓我感動的理由 我的感動,來自於片中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人性,這個詞用於評論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濫,但我還是要說,這部片子,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性.這種人性,是博大寬廣,是勇於付出,是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狹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類生命和人類文明的脆弱,那麼健美的身軀,那麼精美的建築,那麼溫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顯得如此無力,幾秒鍾,或者幾分鍾,在地震、火山、海嘯、超級洪災面前,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我也看見,無論是在什麼樣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或者說作為人類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還有那些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了人類的尊嚴.美國總統在災難註定來臨的時刻,選擇留在美國與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後時刻,船長不願丟下正在沉沒的船,這是他高貴的選擇,影片中那位美國官員對總統的評價,我完全贊成.在超級洪水襲來的最後時刻,那些掌握著方舟外幾萬人命運的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們,在瑞得里安博士我們都是人類的一份子,人類的文明就在與互相幫助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放棄他們,那麼即使我們生存下來,我們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又怎麼去面對他們的孩子的激切演說下,一致同意打開方舟大門,無數人歡呼著沖進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麼人,不管是什麼政治立場,我想,都會在心中刻下一絲溫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奮斗和努力,更值得我們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傑克,為了讓自己的一家人得到進入方舟的船票,駕著車瘋狂地跑,從黃石國家公園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的機場,在漫天黃石公園火山爆發的巨大煙火中找到沉迷於要和地球共存亡並且快死了都不忘記自己是第一個宣布地球完蛋的那個瘋狂傢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縫後爬出來追上正在起飛的飛機,經過了飛機原本說要在中國南海迫降最後卻在中國西藏降落的戲劇性經歷,終於在那位好心的中國方舟工作人員天慶的幫助下全家進入了方舟.當傑克在影片最後,終於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機械故障使得方舟順利開動,一家人悲喜交集擁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為平凡人的傑克,在這樣的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同樣巨大的勇氣,應該說不上是為了什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這點).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確實是一個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義人物,而傑克,在尋常時期在一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險來臨時,他的無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但誰能說,即使只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的這一切舉動就不值得我們感動,並且值得我們向他致敬呢?又有誰能說,他的一切舉動,不是博大寬廣、勇於付出和為了他人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光輝人性呢?

Ⅲ <<耳朵大有福>>觀後感

我並不覺得此片是賀歲片,我理解的賀歲片起碼是讓人開開心心過年的,而《大耳朵有福》里上上下下透著一股心酸,一種生活的無奈。
王抗美的性格特徵我分析如下:
細心(換錢時發現了小攤的騙人伎倆)、又粗心(找零時看也不看就放兜里了,應找49其實是46)、虛榮(擦鞋店裡考察市場時人家問他是幹部啊體察民情來啦,他就接個:是啊下來走走)、又務實(在同事家送花被主人誤認為毛線衣是禮物時又要回來了)、小氣(修自行車一塊錢非給7毛,不行就用50的去換零錢)、又大方(兒子請朋友把姑爺的臉撓了個井,出手一百元讓兒子請朋友在外面吃飯)、理智(女兒和姑爺吵架把桌子掀翻了忍住。)又沖動(電腦算命一高興給10元小費)、懷舊(二人轉小劇場應聘時獨唱紅歌把自己唱哭了,別人拿怪物一樣看他)沒種(兒媳成天打麻將餓親爹,給她說話還客氣)、又有種(聽見身後商店小地痞罵自己,自行車一紮,回去挨揍)、運氣好(保暖內衣搞活動時做游戲第一個請上來的女的明顯是托,他楞是贏了一套內衣,歸功於他隨身攜帶的保溫桶和姜)、又點背(老伴卧病在床需要伺候,弟弟打麻將不顧親爹,弟媳婦不孝順,兒子不爭氣,女兒婚姻不幸福,姑爺不正經,找工作太難,借錢借不著,處處不盡人意。)----總之,中國的底層老百姓的小市民形象基本佔全。還是很有特色的,呵呵
影片不錯,你得回味。
1、 王抗美,女兒,姑爺三人開茶會的時候,新聞聯播音樂一起,王抗美把電視關了,桌子被掀翻後,人都走了,老王獨自收拾時再打開電視,新聞剛剛演完。還有,姑爺的手機鈴聲也是新聞聯播的音樂。
2、 電影一開始,老王被邀請跳舞,他回絕了,電影尾聲他邀請別人出來跳舞。
3、 小劇場里獨唱落聘了,凌晨在無人的街上自己高唱當年拿手的紅歌。
。。。。。
。。。。。
談及該片的拍攝,至今范偉依然感觸良多,「其實最開始我挺不理解劇中的王大耳朵的,但越拍到後來越覺得這是人生的一種狀態,過日子尤其是男人都要有些擔待,從困境中走出來,生活都是挺美好的。」范偉說,其實這樣的一個主題,正好切合了當今和諧社會的大環境,「每個人都應懷有美好的信念,對生活永不言敗,這樣才能新天新地。」
該片定位為「平民賀歲劇」,甚至宣傳海報都採用了范偉一個超人裝扮的造型。對此該片的發行方新影聯宣傳人員表示,雖然該片是個小成本電影,但其平民輕喜劇的題材對很多觀眾來說是個最好的新年禮物。對於該片的票房,無論是主演范偉還是導演張猛都沒有過高的期許:「最有發言權的是觀眾,只想我們的電影真正走到老百姓心窩里了,老百姓想不走進電影院都難。」

Ⅳ 地球的故事主要內容是什麼

1、地球的故事
一天,地球變了很難看,太陽又說不好,烏鴉又說不好,小鳥很熱,又一隻差一點飛不動,小青蛙熱的走不動,小樹不知到給誰砍了,樹葉不知到給誰偷了,它們熱的都走不動了,有很多人在小河裡丟垃圾,那些拉圾很臭很臭,他還丟魚的骨頭,他還把那些樹干水流過來就就在樹干那裡流出來流呀,流呀,那些水全不流了去那條小河裡就不會流了去地二個地方,那些骨頭就可以流了去地二個地方,那地球就不會很臭,那小樹又可以曾長,那小動物們就不怕熱了,那太陽公公就小了,大家都很開心,那就可以了嗎!
2、小小地球上的故事
在一個「小地球」里住著:耳朵博士、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兒子。
忽然有一天,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兒子爭吵起來.眼睛小姐說:「這個小地球是屬於我的,你們要想住在這就交錢吧」「憑什麼,憑什麼」鼻子爸爸爭辯說.這時候嘴巴兒子開口說:「吵什麼,這應該是我的」.眼睛小姐說:「我要是看不見路你們現在早就沒有了,哼。」「要不是我呼吸新鮮空氣,你么能這么干凈、強壯嗎?」鼻子先生說。帶著更加傲慢的語氣說。這時候嘴巴兒子又說話了:「要不是我吃東西你們能活這么?」嘴巴兒氣的臉通紅。「我的」「我的」「這是我的。」他們爭吵起來。「走我們去找耳朵博士憑理去。」他們邊吵邊來到耳朵博士家。耳朵博士問清了事情。說:「地球是大家的並不是你們一個人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佔用它。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應該善於補自己的短處發現別人的長處,我們應該取長補短。聽了耳朵博士的話他們都慚愧的低下頭。
這個童話告訴我們:應該取長補短。
3、地球的故事
從前,地球上沒有一點點吸引力,每個人都往上飄。
傢具一定要釘起來,不然的話,就會飄上去,相互碰得嘣嘣響,發出很多噪音。
果子成熟了就會飄上天,人們想吃果子,只有爬到樹上出沒成熟的的果子,但是,都是酸酸的,不好吃。
狗必須拴起來,不然也會飛到空中,牽不回來。
有一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在街道兩旁修上欄桿,只有抓住欄桿才不會飛起來。但是,有些人粗心大意,只頋說話,就把手鬆開,結果也飛上了天。
後來,人們又想出了辦法,建起很多的高柱子,上面蒙上大網,人一旦飛上天,就會被網網住,再順著柱子爬下來,但是這樣還是很不方便。
人們受不了啦,就對地球說:「慈祥的地球呀,求求你,把我們抓住,不讓我們掉出去,好嗎?」。
地球答應了人的要求,但不小心卻給了太多的吸引力,把地球上所有的動物牢牢的吸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被拉得臉貼著地面,不能動彈,所有的東西也被地球的吸引力拉得變形了。
人們就對地球說:「地球呀,請再松開一點兒吧!」地球答應了。從那以後,地球上的人們就變得像現在一樣行走自如了。

Ⅳ 耳朵大有福觀後感

元旦在家無事,興致沖沖地看了喜劇演員范偉主演的新片《耳朵大有福》,本想找點兒樂子高興一把,卻不料看完後辛酸不已,百感交集。這是難得一見的一部寫實的好片子,絕不是電影「故事」。它真實反映了當今中國尋常百姓的生活。觀後我的腦海中閃電般涌現出十個結論,不,還不止這些。容我把這十個結論一個個剖開,向沒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顯擺顯擺。

1、不管今天怎麼難,明天你還得照樣活著

相信沒有人會比我看這部片子的感受深,因為這部片子就在我的家鄉拍的。電影一出鏡頭就是我所在市的鐵西貧困區——不冒煙的工廠,雜亂的民房,忙於生計的市井小民。范偉在這里飾演鐵路車務段光榮退休的老工人王抗美。原來是修火車的,退休後面臨再就業的難題。妻子患重病,需要他天天做飯送到醫院;退休後工資很低,不能讓妻子吃很營養的飯菜。可他很要面子,不想讓醫生笑話,想盡各種法子滿足妻子。在家他要自己洗衣,省吃儉用。他具備中國傳統男人的美德,可美德不當錢花。孩子不省心,大女兒鬧離婚,小女兒不如意向他哭訴,兒子不務正業,他是城市中最難的一族。可不管今天你怎麼難,明天你還得照樣活著,照樣要忙於生計。他早年是鐵路宣傳隊的,他最愛唱也最擅唱的是《長征組歌》。「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吹斷梁。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是他人生的勵志歌,也是他人生的悲歌。

2、既然你不能改變生活,那就「享受」生活吧

王抗美老實憨厚,在生活中不是足智多謀的人。他也曾試著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讓妻子活得質量高一點兒,幫子女一把,照顧老人一下。可他努力了,處處碰壁:擦皮鞋吧,他不是女的,不吸引人;蹬人力車吧,他沒有力氣;給小戲園子唱歌吧,他唱的老掉牙的長征組歌沒人聽;做買賣吧,差點兒上了「網路商務」傳銷的當。大家活得都挺難,別指望別人照顧你。在這樣的困境下,他學會了能樂即樂,蹬別人的車,他風馳電掣,精神頭兒十足地發瀉了一把;老友難得請吃一頓館子,他喝得大醉而歸,但沒有忘記給老婆打包送飯;他不信自己命總不好。他花錢用電腦算命做標准相,盡管老友說:「命是老天給的,運是咱自己造的。」就像影片中他說的:苦也是一天樂也是一天,不樂多冤那!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在很難改變生活的時候,只得向生活和命運低頭,苦中作樂或以苦為樂。

3、這個世界可能拋棄了我,可我不能拋棄這個世界

作為小人物的王抗美活得很艱難,退休後沒有一技之長,似乎在這個世界難有立足之地。他不奢求大福大貴,但連平靜地活著都不容易。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活著容易的人不多,王抗美只是其中一個。他要努力適應這個世界,艱難地活下去------

4、上有老,不能孝;下有小,管不了;中間有個病老婆,誰有我責任重壓力大。

影片給我們展示的王抗美在社會和家庭中壓力巨大,沉重得讓人窒息。女兒女婿來了,他要體面,自己做了個果盤,結果因女婿在外面搞女人弄得夫妻倆大打出手,他掀翻了桌子,弄得一地狼籍。破碎的盤子,就如他此時的心境。

5、自己不能給父母以幸福,還能要求兄弟姐妹什麼

他沒有能力供養父母,在弟媳只顧自己搓麻將給老父親吃兩頓烤地瓜的時候,他除了憤怒地摔門而去,沒有別的辦法。

6、年老的人不懂年輕人,就像年輕人不懂年老的人

在影片中你來比劃我來猜這一節,體現的是年老的人不懂年輕人,就像年輕人不懂年老的人。年輕人不知道「孟姜女哭長城」、「冬吃蘿卜夏吃薑」也很正常,這是個知識貧瘠的年代。

7、誰來保障城市邊緣人

王抗美是國家鐵路局退休的,醫療、生活尚且沒有保障,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下的打工仔等城市邊緣人可想而知。

8、至少我還沒餓死

電影中的王抗美盡管窘迫不堪,但在關鍵的時候兜里還能抽出百元大票。那些抽不出來的人呢?

9、人生對大多數人是悲劇,一個小人物自然不例外

隨著社會生活保障功能的提升,相信多數人會活得滋潤一些。但除了貪官、巨賈、達人,多數人還活得很不容易。王抗美似的小人物太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同情了,哪怕是一個善舉,一句暖人心的話。

10、我不想活了,歡迎整死

在生活的苦難、人生的重擔令其不能承受之時,他也想到死,躺在地上做一個大字再也不想起來。在小青年要打他的時候他抻出腦袋說:「整死我啊,我正不想活了,歡迎整死。」這是對生活不能承受之重的不滿的發泄,對人生寒涼、世態炎涼的控訴。實際隱含著種種提示,提示政府應該考慮如何改善這一群人的生活,提示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達到溫飽的時候想一想別人,能為大多數人做點兒什麼。

我想一部電影能讓我這么愚笨的人想了這么多,該算是好片子了。 沒看的快去體驗一下吧。

Ⅵ 《尋找聲音的耳朵》觀後感

小男孩聃聃是一個長在大都市郊區農村的孩子,他沒有朋友,可是並不孤單。每天他都一個人去鎮上上學,路兩旁是大片大片的麥田,他蹦跳著走路,種下自己的歌聲。
聃聃喜歡聽聲音,他有一雙非常敏銳的耳朵,他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大自然每一種不經意的聲音都會在劃過他的耳朵,在他心裡開花。他會把收集到的聲音裝進一個神奇的瓶子,瓶子一打開——100隻螞蟻在跑步;小貓小狗捉迷藏;麻雀吃薯條;蜜蜂打呼嚕;花瓣開合;蟬兒唱歌;柳葉松針在吵架;風雨雷電開大會……
房產商看中了他們村,房子要拆遷,大家都將進城,農村戶口轉城市居民,農民轉身變房奴,有人歡喜有人憂。當然最難過的就是聃聃,他不想離開他每天傾聽的聲音,他知道這些城市裡都沒有。臨走那天,聃聃特地在他的瓶子里裝滿了聲音,然後帶著它們走了。
聃聃轉學了,就讀一所區重點小學。他不喜歡城市裡的高樓,不喜歡城市裡的聲音,他變得膽怯、孤僻。幸好他還有那隻裝滿聲音的瓶子,上課的時候、回家的路上、晚上睡覺前,他總是會乘別人不注意時偷偷打開瓶子,沉浸在聲音的世界裡。他依然沒有朋友,可是他並不孤單。
張米仁是聃聃的同桌,她發現了聃聃古怪的行為,好奇每回聃聃打開那隻空瓶子湊上耳朵,立即會陶醉其中,腳和手還不停地打著節奏,這只瓶子一定非同一般。沒過多久,全班同學都發現了這只神奇的瓶子,都想聽一聽瓶子里到底是什麼聲音。終於那天,聃聃打開瓶子,音符一個個跳出,他情不自禁地歡舞歌唱,全班都看呆了。
自那以後,同學們都非常喜歡聃聃,因為他有神奇的耳朵,他有神奇的瓶子。聃聃開始不那麼緊張了,他會把教室當成麥田,椅子當成風箏……只要老師不在,教室立即鬧翻天,桌子倒地,椅子吊起,書本滿天飛,人兒不見影。瓶子里的聲音開始鑽進孩子們的身體,他們聞聲音的味道,他們傾聽聲音的心跳,他們舞動自己的身體,他們盡情綻放自己的快樂。
這一切被班主任金老師發現了,她找聃聃談話,希望他聽話交出瓶子。金老師又找了聃聃的父母反映問題。無論爸爸媽媽如何苦口婆心說教,聃聃始終沒有交出瓶子。他把瓶子藏到同學家,藏到小狗窩,藏到屋頂上……
「聽話,聽話,聽話,耳朵是聽話的,不是聽聲音的。」「你已經長大了,不能玩這么幼稚的游戲了。」終於在爸爸媽媽老師不停耳邊嘮叨說教下,聃聃累了,他決定偷偷把瓶子帶回老家,和童年告別!
生日那天,聃聃一個人去了老家,這里已經變成了工地,原來的房子都沒了,麥田也消失了,一切都不復存在。他小心地把瓶子埋到土裡,約定以後會來找它!
瓶子沒了,聃聃的生活也改變了。他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競賽……沒多久,他的成績就在班級名列前茅。老師們開始稱贊他聰明懂事,爸爸媽媽也寬心了。他被同學們選上當了班長,又競選了大隊部的文娛委員,還負責策劃學校的活動,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他開始像個大人,說大人的話,按照大人的方式做事,變得越來越聽話了。
但內心聃聃並不快樂。他似乎有很多朋友,卻那麼孤單。他開始患得患失,他擔憂大隊長競選失敗,擔心學習成績下降,恐懼同學們離他越來越遠,他害怕失去……一個人的時候,聃聃嘗試閉上眼睛去聽聲音,可是耳朵什麼也聽不到了。
他決定回去找瓶子。
聃聃回到自己的老家,卻發現面目全非,昨日的農田變成高樓,裝滿聲音的瓶子沒有了,他唯一快樂的記憶永遠地飛了。
聃聃坐在曾經的麥田不停地流著眼淚……那晚聃聃沒回家,一個人沿著馬路漫無目的朝前走。
瓶子沒有了,耳朵還能聽見。聃聃決定重新尋找曾經失去的聲音,他找到老師、校長,說服他們同意在小學畢業之前策劃一場特別的六一集會——《尋找聲音的耳朵》。
那天,全校500多名師生和家長聚集在操場。每個孩子捧著一隻瓶子,他們閉上眼睛,將傾聽到的大自然最真實的聲音和心靈最深處的聲音一起裝進去,作為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和老師……

Ⅶ 讀後感範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 讀後感
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說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
編輯本段讀後感範文
《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回想起來這已是我第二次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了,但是這一次我卻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後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難就唉聲嘆氣,應該勇於面對困難遇事還要樂觀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麼絕對,要多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就像魯濱遜一樣雖然身陷荒島卻不坐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制衣服,把荒島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就像在發現有野人的時候剛開始手忙腳亂,可是最後他沉著冷靜以他的勇氣與智慧和「星期五」並肩作戰,一起打退了野人,這也體現出一個人遇到困難只要沉著冷靜的去應對就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對人就像一顆種子他會想盡辦法沖破泥土去感受太陽的溫暖,當他經歷完千辛萬苦回頭望去,他已是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了,在我們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時刻想著只要我努力明天會更好,這樣才不會因滿足於現狀而自失。 魯濱遜又是個徹頭徹尾的「經紀人」。他熱衷於航海,並不因為什麼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為了經濟利益。他在海島上曾發過幾句金錢無用的感慨,但說過以後立刻就把見到的錢幣一一收好,最後又一錢不落帶回英國。 在他看來,非經濟的社會關系和活動是次要的,他被海盜俘獲時曾鼓動同為海盜奴隸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並許諾要使他成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個好價錢,他只稍經猶豫、略講價錢就把那孩子賣了。後來他在荒島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給他起名「星期五」,便順理成章地把他收為奴僕。從這些看來一個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觀念也要具備一些經濟頭腦,會分辨哪些對自己有利哪些對自己有害不能滿足於現狀有事要做一些長遠的打算才能更保險一些。 全書最精彩、最令人難忘的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經歷,作者用第一人稱以及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另外,小說的語言自然流暢,文字通俗易懂,這也體現出了笛福小說的一大特點,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讀者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也正是這篇小說啦啦啦……了,它是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之一,其中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還能把它給背誦出來呢!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人應該怎樣地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保爾他殘廢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的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造。後來雙目失明了,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說,要是一場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他卻毅然拿起筆來,摸索著,堅持寫作,每寫一個字,他都需要付出極其艱苦的勞動.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的寫出了小說《在暴風雨里誕生》的前幾章。讀著,讀著,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心潮澎湃。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在鼓舞著他呢?我讀完這本書,在書中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那最偉大,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在召呼著他創造奇跡,這就是他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的動力。 保爾·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為我們樹立身殘志不殘的偉大榜樣,我原來也有一個同學也是殘疾人,他的名字叫吳偉:從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十幾年來,病魔纏著他,使他不能像同學們那樣活潑在操場上,球台前,參加集體活動也就更不用提啦.因為他稍微活動一下,就臉色蒼白,嘴唇發紫,上學校讀書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車來回接送.在學校里,他將吳偉從一樓背到四樓,放學後再由四樓背到一樓,中飯由同學們送到教室吃.自從,吳偉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也就這樣堅強的站了起來。 對於我來說,我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夠學好自己的社會主義文化課,我長大後,我一定比吳偉強.雖然,我不能背起鋼槍保衛祖國,也不能戰斗在烈火熊熊的戰場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學的知識,貢獻給人民,為了祖國的建設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學習的榜樣,我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可真好啊!我還要不斷的學習,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童年》讀後感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挨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那麼,《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Ⅷ 耳朵好處和壞處的作文

耳朵好處和壞處,說起耳朵肯定會想到清理耳朵,讓我不禁想起小時候目前給我掏耳朵。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耳朵便是那窗欞的縫隙,聆聽人間每一段溫柔的旋律。

我的母親,是一個愛惜耳朵的人。

母親經常為我清理耳朵。她總是讓我側躺在她的大腿上,拿一根棉簽,左手輕輕撐開我的耳廓,右手小心地一下下掏著。兒時的我十分好動,總是在母親掏耳朵時扭來扭去,小嘴張張合合說個不停,不時逗得自己捧腹大笑。

母親則是笑得雙肩聳動,又扳正我的腦袋,叮囑我不許亂動,否則臟物會掉下去。棉簽纖細而又柔軟的末端在我耳中溫柔地來回刮動,引得我瘙癢不止,死死憋著打噴嚏的沖動。

母親常常掏一會便停歇下來,稍稍移開腦袋,眯起眼,對著客廳明亮的光線端詳我的耳朵,確認干凈後,才滿意地拍拍我的肩叫我翻個身,俯身察看另一隻耳朵。

她總是在掏挖之餘絮絮叨叨,悉數清理耳朵的好處,列舉不清理的危害:「耳朵能聽見很多聲音,」她把棉簽末端抵在茶幾邊緣抖落臟物,柔聲道,「如果壞了的話你就聽不見其他小朋友的聲音啦,怎麼跟大家作文一起玩呢;你也聽不到汽車鳴笛的聲音,過馬路怎麼辦呢;過年也聽不到爆竹聲,那可太沒有年味啦……」

而我的臉正對著媽媽柔軟的毛衣,不由得把臉埋進她暖乎乎的懷中,指尖揉搓著衣角的毛球,心裡嘀咕著:我明白啦!都明白啦……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經射出,拒絕回頭,你我都來不及慢慢地等。我投入繁忙的學業中,母親也逐漸匿於職場的追逐里。我再沒趴在她的大腿上與她如此談笑,她也再沒幫我清理耳朵。

童年的回憶似乎鎖在了記憶的深處,只有當閑暇之時才會小心翼翼地打開來流連。我終於在一次次感悟中聽到了母親含蓄話語中的深意,以及她對我的包容與愛。

親情是一種巨大的焰火,而你我走在焰火的暖意里抵風禦寒,盡受歲月溫柔愛撫。

我想,有一天能在寧靜的午後,牽著母親的手,讓她靠在我的腿上,允許我為她掏一次耳朵,一同回憶兒時的種種趣事。我亦希冀能疏通親情間的微小阻礙,與她更加親密無間。

母親啊,請傾聽我對你的愛意吧。

閱讀全文

與耳朵博士微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第一屆電影導演協會晚會頒獎典禮 瀏覽:122
熱門的英文電影動畫 瀏覽:861
老妓女完整版電影未跚 瀏覽:454
十大精分電影 瀏覽:980
電影裡面車技組是什麼意思 瀏覽:830
中國校園電影音樂 瀏覽:463
完整的環太平洋大電影 瀏覽:68
大霸王電影 瀏覽:186
金雞百花獎電影節香港 瀏覽:743
韓國電影創口貼中的英文歌曲 瀏覽:925
法國電影完美女人視頻 瀏覽:267
怪物害怕主角血歐美電影 瀏覽:649
德國和猶太人二戰電影大全 瀏覽:308
好看的法國搞笑電影 瀏覽:471
有關於汽車機器人的電影大全 瀏覽:932
法國電影黃金時代 瀏覽:803
法國三級毛茸茸的電影在線 瀏覽:263
李冰冰好萊塢電影女主角 瀏覽:611
法國電影格拉芙春色 瀏覽:239
老兵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