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佰最後結局
真實的《八佰》,後來的撤退是沒有傷亡的。這些將士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軍的許可。
只是日軍在得知四行倉庫不滿800人就造成他們200多人的陣亡,感覺面上無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這口氣,遂無恥要求英方:當謝晉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後必須全部繳械,並限制行動自由。否則,這支部隊退到哪裡,日本皇軍將追擊到哪裡。
而且租界當局屈服了,當謝晉元率部隊撤退到英租界之後,槍械被全部解除,同時,他們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內的膠州路進行隔離。隔離區是租借當局用來收容難民的地方,到處是垃圾堆、污水溝,高高低低,環境非常惡劣。這支被解除武裝的部隊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長達4年多的「孤軍營」生活。
(1)電影八佰過橋人的結局擴展閱讀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
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Ⅱ 八百壯士最後的結局
感謝邀請
《八佰》將壯烈歷史再現,人們才再一次看到淞滬會戰落幕之時一道耀眼的光芒曾經劃過上海。那麼八百位戰士最後結局,又是如何?
而在1942年,光華門外孤軍趁其日軍不注意,大部分逃走,先後小茅山藏幾天,上官志標帶著一部分人留在當地參加游擊隊,而剩下的繞道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回到陪都重慶。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戰勝利從全國各地回到上海倖存者還有一百多人。
在新幾內亞的36名也隨後被澳洲政府派軍艦回到上海,100多名戰士最終一起回到上海繼續在四行倉庫搭棚,為謝晉元守靈。
隨著內戰爆發,這群士兵大部分都不願意再戰,有的當了車夫,有的當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
隨著歷史的前進,這群戰士也隨後離世。
2010年,八百壯士最後的一名孤軍戰士楊養正在重慶去世,享年96歲。
此後,世間再無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的八百戰士,之所以被稱之為英雄,他們的確在倉庫與日寇們奮力對抗,視死如歸。
而我們需要強調一點:
若真的需要歌頌八百壯士,請將他們的委屈也講出來,究竟是誰讓這些英雄們留守在四行倉庫,丟了英雄性命。
Ⅲ 八佰結局是什麼
八佰結局:
1941年4月24日清晨五時,謝晉元如往常一樣率士兵們早操。此時,已被汪偽收買的郝鼎誠、張文清、張國順、張福忠等四名士兵故意遲到。謝因此將這幾人叫到一旁詢問。早有準備的四個奸徒忽然拔出凶器。謝晉元重傷倒地,流血至黃昏許,醫治無效,一代抗日英雄,就這樣悲憤以歿,時年僅37歲。
(3)電影八佰過橋人的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蔣介石下令88師54團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湘籍新兵二狗和小長沙等人陰差陽錯地進入了四行倉庫。面對殘酷的戰爭還有民族大義,各懷心思的軍民最終團結一致,抵禦了外敵入侵。
Ⅳ 八佰結局是什麼意思
《八佰》電影結局沒有交待這些人怎麼樣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飾演的角色結局都沒有交待,但其實原本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拍攝了的,只是後來沒有剪到正片里,考慮到了電影的節奏等問題。
王千源飾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撥人組成了狙擊敢死隊,其實原本是有最後的戰斗場面的,預測是在這波戰爭中犧牲了,但電影將這一段給刪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撥人的結局就變成了「下落不明」。
(4)電影八佰過橋人的結局擴展閱讀:
姜武飾演的老鐵也沒死,坐在樓上的防空炮那裡,細心的觀眾應該都還記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後揮大刀唱了幾句京劇就沒了,其實是有一個坐在防空炮上的鏡頭的,張譯穿著記者的衣服被端午給放了,據說好像是披著納粹旗過了河,來到了租界。
唐藝昕飾演的護旗手楊慧敏也活著,後來在租界出現了。有網友表示:「其實留白也不錯,就這樣斷在那兒吧,況且大家不都知道結果嗎?英雄不死,祖國無殤。」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Ⅳ 八佰壯士最後結局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包圍了「孤軍營」,拘禁了全體官兵,分別送往各地做苦工。其中70名壯士被抽調到南京孝陵衛做工,最早有8人成功逃脫,後在新四軍的幫助下回到安全區,參加了中國遠征軍,遠赴滇緬。1943年初,這70名壯士中又有28人勝利出逃,部分人在茅山參加了當地的新四軍游擊隊。
另有100多名壯士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裝卸煤炭,日本人不把他們當人看,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都從事著超極限的體力勞動,一旦生大病,就會被日本人活埋。1942年底,在得知附近有新四軍活動的消息後,秘密籌劃逃跑。
他們趁日軍不備,打死看守,搶奪了一挺輕機槍和一支步槍集體越獄。參與者有30多人,勝利出逃者29人,要求歸隊,繼續抗日,但遭拒絕,之後大多數人返回家鄉。
(5)電影八佰過橋人的結局擴展閱讀
日本戰敗後,八百壯士獲得自由,其後,他們返回上海,來到了謝晉元的墓前。只是此時他們只剩下100餘人了。這中間還包括36名赴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壯士,他們在經歷了三年多的海外苦役後,於1946年3月回到上海。
隨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住在了吳淞路466號一幢小三層樓房裡,工作生活都沒有著落。有資料顯示,國軍當時動員他們歸隊,「承諾哪怕是普通小兵,都給安排排長職務,但這些士兵沒有一個答應如此的『優待政策』。
後來,在謝晉元團長遺孀凌維誠的關心下,回到上海的800壯士買過「孤軍牌」毛巾、香皂等,還曾想開辟一條公交線路,但都沒有成功,大多數人在碼頭從事搬運工作,以勞力維持生活。
一些有個人特長的,經凌維誠推薦,找到了較為穩定和體面的工作,如會開車的被推薦到了一些單位做了司機。此後,壯士們在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默默不語,一些人甚至隱姓埋名。
Ⅵ 八佰的最後結局是什麼
1、《八佰》的結局是八百壯士順利完成任務。他們為了能夠堅守住最後的防線,奮起反擊。體現了戰爭畫面的悲壯和慘烈。他們用自己不屈的精神點燃了觀眾的血性。
2、電影《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八佰》的結局是八百壯士順利完成任務。《八佰》展示了保衛戰最悲慘的一幕,他們跟敵人對峙到了第三天,此時敵人看前線的作戰並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為了尋找突破口,敵人用上了鋼板,讓步兵在其掩護下達到倉庫底層,但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敢死隊員發現了,他直接在自己身上掛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