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無眠美人電影觀後感

無眠美人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7-15 15:46:26

Ⅰ 電影觀後感1000字

昨晚從電影院出來已經是11點24分了,打的回到家,把身體重重地摔在床上。一閉上眼睛就是2012電影里的場景!於是一整夜的失眠就開始了。在十幾個小時的百無聊賴,翻來覆去我還是沒有絲毫睡意之後,我決定起來紀錄下這段文字!

突然想起一句話,人性都喪失了,人類的文明何以留存?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在影院的巨幕和環繞立體聲的配合下,真是把影片的壯觀景象發揮的淋漓盡致!片中激動人心的鏡頭太多,看到自己都像是融入了這個悲觀的場面當中。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後網上曾流傳一個關於2012年世界末日的謠言,《2012》的編劇和導演利用一個「世界末日」預言的概念,實現了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洪水、隕石雨等等災難形式交相呈現,堪稱史上最全災難大集合。

最令我難忘的是: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取,男主角之一終於說服了政要們,使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終於,老百姓同那些花10億歐元買一張"綠卡"的精英一起,被救於水火之中,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
有人曾說因為人性深處都有喜歡惡作劇的潛意識,有惟恐天下不亂的潛意識。街頭斗毆、車禍的圍觀以及報紙的社會新聞、案件聚焦都是都是人們喜歡的談資,或許是有這樣的潛意識,而我相信更多人喜歡看災難片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會被片中所宣揚的人性的「善」「愛」感動,只有在面臨生與死的決擇之前,在人類無法抗拒的大災難之前,人類的渺小、自然的強大,人性中的自私與高尚,國家機器的僵硬和人的柔情,才會有如此強烈的懸殊對比,那些小人物在災難前拚命呵護的「愛情」「親情」「友情」,那些人類幾千來延續至今,最珍貴的大愛、慈悲、關懷、寬容在大災難前熠熠生輝!
而這些,恰恰是我們最忽視的,不要項老tony一樣,等想起給自己兒子打電話說聲原諒和我愛你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永遠都無辦法說了。
宇宙浩瀚但自有法則,自然無常但自有規律
人類只有學會謙卑,學會去敬畏自然,遵循法則,才不至於給自己自掘墳墓!
當所有人都在關心股市、房價、關心仕途、財富的時候,所有政客關心GDP、CPI、熱衷黨派斗爭的時候,多少人會審視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環境,全球陸地都成了大工地,現在的城市化進展是歷史上未曾有的速度和規模,城市化,工業化,給我們帶來的除了繁榮還有什麼
當看完這場電影在戲院走出來時對自己的朋友說,對2012有種恐懼感,害怕那一天的來臨,如果真的會有「末日」這一天,怎麼辦?我們會像戲中的角色那樣勇敢嗎?在這些日子裡,你們會做些什麼呢?
能不能放慢你的腳步,放慢些,再放慢些,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曬個一下午的太陽,擁抱下你的家人,多些時間陪伴你的家人,給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多一聲問候,對曾經傷害過你的人說聲原諒你,對你曾經傷害過的人說聲對不起,因為你要知道,在生命與死亡的面前,一切都是那麼的渺小。然後給自己一個無眠的晚上,多些思考!

那個晚上我 想得太多太多了......

Ⅱ 華爾街紀錄片1資本無眠觀後感

華爾街——資本無眠觀後感
央視財經頻道於改版一周年之際推出年度力作——10集電視紀錄片《華爾街》,為08年金融危機2周年之後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現代金融體制,展現他的過去,評述他的現在,展望他的未來。
第一集《資本無眠》從一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股票交易員斯科特的一天入手,講述了華爾街運作的內幕。片中的那位交易員供職於T3公司,他每天早上5點坐第一班輪船從家到華爾街上班。除了交易股票,斯科特還負責錄制當天的市場分析。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已經將全球的資本市場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他錄制的節目也以直播形式通過互聯網和電視迅速傳遞到了世界各地。可以說,現在的華爾街的鍾聲牽動的不止是華爾街,他牽動的是整個世界,資本進入無眠時代。
誕生於400年前的華爾街,本質上講,是荷蘭人對外擴張的產物,是貪婪的產物,這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華爾街的性格。現在在華爾街不到一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2000多家金融機構,40萬金融從業人員,是世界上就業密度最高的地區。這里競爭異常殘酷,你的對手大都是哈佛、耶魯等全球名校的精英,或者擊敗他們活下去,或者被他們擊敗失去工作。在華爾街成長的過程,就是把自己從綿羊變成豺狼的過程。當然這份工作的回報也非常豐厚——華爾街金融從業者的薪水約為其他常春藤名校畢業生薪水的3倍。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里競爭如此殘酷,因為勝者為王。在華爾街生存下去意味著榮華富貴。資本無眠,資本無眠,不睡覺做什麼,當然是逐利,當然是賺錢。
當然,從400多年的金融歷史看來,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對金錢的無休止的貪婪的追逐的慾望推動了人類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華爾街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他帶來的損失。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易所是豺狼,但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現在也許還沒有鐵路。
然而,當人類乘坐資本列車飛速前行的同時,也在品嘗著金融危機的摧殘。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為標志,美國多家銀行破產,通用汽車破產、加拿大北電網路破產、冰島政府瀕臨破產,全球大量人員失業,全球經濟開始衰退。
人們開始反思,也許現在的金融體系存在問題。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被歸結於金融衍生品的濫用和政府監管不力,當然,交易不透明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金融危機之後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秩序,T3公司的員工在這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通過視頻直播將自己的交易透明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內幕交易和暗箱操作。這也許會成為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至於如何在保證金融監管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金融創新的活力,則依然是一道難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集金融常識:
金融市場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高效籌集資金和分散風險。華爾街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本國的退休金和外國的資金管理公司。這些資金需要保值增值,所以就需要股票市場。而把這兩者聯系起來的就是投資銀行。

Ⅲ 求蘇軾的詩《水調歌頭》附意思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遊仙於月宮。下片寫賞月後的體司與希望。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體現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願望。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構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格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美,富於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賞析二:蘇軾《水調歌頭》賞析 袁行霈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圓、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而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嚮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佑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叫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麼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入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像力。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況,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庄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賞析三: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己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藉,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胡仔《苕溪漁隱業話後集》卷三九)。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 清露下, 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

賞析四: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節日。作者當時知密州(今山東諸城)。從小序可知,此詞系醉後抒懷之作,同時表達了對兄弟蘇轍(子由)的思念。古人評論說:詞的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先著《詞詰》),其實通篇風調又何嘗不是這樣。
此詞的主旨在於抒發作者外放期間的寥落情懷,其中雜用道家思想,觀照世界亦復自為排遣。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棄險惡的宦海風濤,提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運用形象化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和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常處在儒釋道貌岸然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調知密州,雖說出於自願,實質上仍是處於外放冷遇的地位。盡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也難以遮掩深藏內心的郁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並有深微的提示。
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問,排空直入,筆力奇崛。諸家指出此處詞意和屈原《天問》、李白《把酒問月》的傳承關系,正可說明作者「奮勵有當世志」,而又不諧塵俗的怫鬱心理。「不知天上宮闕」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的深自徘徊困惑情態。李澤厚 闡述蘇軾詩文的美學觀時說:蘇軾把「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退隱的矛盾雙重心理發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蘇軾一生並未退隱」,「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美的歷程》)。這些論斷,對理解《水調歌頭》這首詞本身,是很有啟示作用的。 「又恐瓊樓玉宇」二句,把見於段成式《酉陽雜俎》諸書中的神話傳說具象化。說入世不易,出世尤難,言外仍是說得在現實社會中好自為之。這里寄寓著「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也潛藏著對封建秩序的些微懷疑情緒。盡管上下文銜接處都曾表示自己顧影自憐、頗欲遐舉的旨意。蘇軾詩文中很多貌似「出世」的思想,實質上都是「入世」思想的一種反撥形式,本篇復如此。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揮灑淋漓,無入不適。「轉朱閣」三句,「愈轉愈深,自成妙諦」(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不應」二句,筆勢淋漓頓挫,表面上是責月問月,實際上是懷人。「月如無恨月長圓」(石曼卿),本是「人事多錯迕」(杜甫)的同義詞。「人有悲歡離合」三句,雙綰自然和社會,用變幻不拘的宇宙規律,說明人間合少離多自古已然的事實,意境一轉豁達,聊以自我寬慰。結尾兩句,把南朝劉宋時謝庄的《月賦》,進行更高層次的變轉,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發出深摯的祝願,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境界愈見澄澈遼遠,詞的情思也愈加殷切綿延,是頗有「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胡寅《酒邊詞序》)的崇高美感的。
從藝術成就上看,本篇屬於蘇詞代表作之一。它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在格調上則是「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胡寅《酒邊詞序》),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後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後虛實交錯,紆徐作結。
作者既標舉了「 絕塵寰的宇宙意識」,又摒棄那種「在神奇的永恆面前的錯愕」情態(聞一多評《春江花月夜》語)。他並不完全超然地對待自然界的變化發展,而是努力從自然規律中尋求「隨緣自娛」的生活意義。所以,盡管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的秋的吟詠,讀來卻並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的韻致。

賞析五:

把酒問天這一細節與屈原的《天問》和李白的《把酒問月》有相似之處。其問之痴迷、想之逸塵,確實是有一種類似的精、氣、神貫注在裡面。從創作動因上來說,屈原《天問》洋洋170餘問的磅礴詩情,是在他被放逐後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在楚先王廟及公卿祠堂仰見「圖畫天地山川神靈」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後「呵而問之」的(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是情景觸碰激盪的產物。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自注是:「故人賈淳令予問之。」當也是即興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後的狂想之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從創作心理上來說,屈原在步入先王廟堂之前就已經是「嗟號昊旻,仰天嘆息」(王逸《楚辭章句·天問序》),處於情感迷狂的精神狀態,故呵問青天,「似痴非痴,憤極悲極」(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李白是「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那種因失意悵惘的鬱勃意緒,也是鼻息可聞的。蘇軾此詞作於丙辰(1076)年,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既有對朝廷政局的強烈關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復雜心情,故時逢中秋,一飲而醉,意興在闌珊中饒有律動。三人的創作心理實是脈絡暗通的。

明乎蘇軾此詞問天的創作源流和具體的創作心境,再來審察這首詞,就容易把握其心理的細微變化,並由此窺測出其復雜的人生意趣。詞的上闋主要表達了政治失意後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心理。見月而問天,追月而遲疑,在「天上」與「人間」徘徊不定。這與蘇軾主儒術而不迂腐、參佛老而不沉溺的思想特點是分不開的。所以據說宋神宗讀至「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時,乃有「蘇軾終是愛君」的感嘆,並以此量移汝州。(《歲時廣記》引楊湜《古今詞話》)是看到了蘇軾對「人間」的摯戀之情。至於是否真有「愛君」的意思,就難以一言遽定了。值得注意的是,蘇軾「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所展示的語言方式和矛盾心態,曾一時為眾人仿效,如黃庭堅之「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以及趙秉文之「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等等。模仿的痕跡很深,但意趣與蘇軾相比已遜一籌。

下闋從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宕出,專寫「人間」一路,小序中「兼懷子由」之意也隨之拈出。換頭三句實寫月色照人之形,轉、低、照三字寫足月光移動之神韻。「無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懷」弟之意隱約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個人思緒,由個人之離別聯想到普天下人之離別,使詞的境界陡然提升。不惟自慰,實兼慰人,意思愈轉愈深。煞拍兩句從謝庄《月賦》之「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雖然月圓人未圓,但明月千里,同此天空,則人若得生命長久,自有與月共圓之日。全詞情感數折,而意思層深,而在矛盾中歸於曠放則是此詞的情感主線。昔胡仔曾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苕溪漁隱叢話》)余詞即或不必盡廢,而東坡此詞自當高出一頭。其「《天問》之遺」(劉體仁《七頌堂詞繹》)和「從太白仙心脫化」(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的寫作特點,使他的奇逸之思和開合之筆成為後人嘆賞的對象而傳誦千古。作此詞六年後,蘇軾又作了一首中秋賞月的《念奴嬌》詞: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 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其情景與前闋皆相彷彿,但意趣已自不同。前闋之矛盾曲折、境界開闔在此闋則化為一股清曠之氣。劉熙載曾說:「東坡詞具神仙出世之姿。」(《藝概·詞曲概》)這句話移之以評前闋中秋詞,就顯得片面了,而用之來評此篇,倒是再精當不過了。

賞析六:

這首詞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詞中之《天問》,又有李白之仙心。屈原《天問》洋洋一百七十餘問;李白《把酒問月》是即興遣懷之作。蘇軾此詞是中秋望月,歡飲達旦後的狂想曲,亦屬"佇興之作"(王國維《人間詞話》)。
它們都有起得突兀、問得離奇的特點。屈原呵問青天,"似痴非痴,憤極悲極"(胡浚源《楚辭新注求確》)。李白《把酒問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是因失意而悵惘而問月。
蘇軾作此詞時40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他既對朝廷政局深切關注,又期望重返汴京,心情復雜,時逢中秋,一飲而醉,醒後感慨彌深,遂作此詞。
上闋主要表達政治失意後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心理。見月而問天,追月而遲疑,在"天上"與"人間"徘徊不定。這與蘇軾主儒術而不迂腐、參佛老而不沉溺的思想特點是分不開的。所以據說宋神宗讀至"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時,乃有"蘇軾終是愛君"的感嘆,並以此量移汝州。(《歲時廣記》引楊湜《古今詞話》)。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所展示的語言方式和矛盾心態,曾一時為眾人仿效,如黃庭堅之"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趙秉文"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等等。
下闋從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宕出,專寫"人間"一路,小序中"兼懷子由"之意也隨之拈出。換頭三句實寫月色照人之形。轉、低、照三字寫足月光移動之神韻。"無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懷"弟之意隱約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個人思緒,由個人之離別聯想到普天下人之離別,使詞的境界陡然提升。不惟自慰,實兼慰人,意思愈轉愈深。煞拍兩句從謝庄《月賦》之"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雖然月圓人未圓,但明月千里,同此天空,則人若得生命長久,自有與月共圓之日。
全詞情感數折,而意思層遞進深,在矛盾中歸於曠放。胡仔雲:"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苕溪漁隱叢話》)。
作此詞六年後,蘇軾(46歲,在黃州)又作了一首中秋賞月詞--《念奴嬌》: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其情景與前闋皆相彷彿,但意趣已自不同。前闋之矛盾曲折、境界開闔在此詞中化為一股清曠之氣。劉熙載曾說:"東坡詞具神仙出世之姿。"(《藝概·詞曲概》)。
���
附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Ⅳ 英雄難過美人關這方面詞

不是詩吧,是俗語。我查了很多地方,有一些都拼湊的不像話,這里是我結合了眾之所長得來的,附上詳細的有關材料!

英雄難過美人關,自古多情空餘恨。

歌曲:
英雄難過美人關
詞曲:南風 演唱:南風
都說英雄為江山
不為情糾纏
叱吒風雲天地間
誰來融化俠骨寒
莫說男兒心不亂
是誰在撫琴弦
任氣魄豪邁蓋雲天
終難抗拒你細語纏綿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俠骨柔腸情難斷
縱擁有江山無限
怎奈何孤影夜無眠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錚錚鐵骨醉紅顏
勇征戰輝煌無限
誰懂我鐵血柔情孤單

典故: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賺得美人一笑失江山。
故事:烽火戲諸侯,一笑傾城
女主角:褒姒

西施送秋波,勾踐破吳國,誅了吳王;
貂蟬獻柔情,王允(使呂布)殺了奸雄董卓,保了漢室;
皇後送香澤,清太宗降服了大明英雄洪承疇

Ⅳ 跪求《睡美人1959》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瑪麗·科斯塔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5atuKfBqlgsWKu3oT_LklA


提取碼: qp3h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
導演: Clyde Geronimi
編劇: 比爾·皮特、夏爾·佩羅、厄爾德曼·彭納、喬·里納爾迪、溫斯頓·希布勒
主演: 瑪麗·科斯塔、比爾·雪利、艾莉諾·阿德里、薇娜·費爾頓、芭芭拉·盧迪、芭芭拉·喬·艾倫
類型: 愛情、動畫、歌舞、家庭、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59-01-29(美國)
片長: 75 分鍾
又名: 睡公主(港)、La bella rmiente
奧羅拉公主的出生讓國王和皇後樂壞了。宴會上他們邀請來十二位仙女,為公主獻上祝詞。一個沒有機會前來宴會的壞心腸仙女,一氣之下落下詛咒:她今天受的屈辱都會報應在公主身上,公主會在18歲那年死於紡錘之下。
在這個魔咒的籠罩下,國王和仙女都小心翼翼的保護著奧羅拉公主。國王甚至把全國的紡織器具統統沒收,以防止公主遇上不測。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奧羅拉在一個古堡里看到了正在紡布的老奶奶,一伸手就被紡錘的魔法擊中,美麗的公主頓時沉睡,整個王國都隨之陷入沉睡,國王,侍從,甚至貓狗,都落入了巫婆的咀咒。
鄰國的王子聞說睡美人的故事,決定披荊斬棘前來古堡搭救公主,他的武器除了勇氣和毅力之外,還有對奧羅拉公主的真愛。

閱讀全文

與無眠美人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電影院680 瀏覽:636
動漫電影大全免費2020 瀏覽:711
最近火熱英文電影 瀏覽:889
周星馳經典電影片段搞笑國語 瀏覽:868
電影外出中的音樂 瀏覽:245
誰有亞歷山大大帝電影的網站 瀏覽:950
什剎海電影院 瀏覽:4
泰國克隆電影 瀏覽:948
年度10大電影 瀏覽:984
中世紀劇情怪物電影大全 瀏覽:827
美星電影院今日 瀏覽:840
動感辶星電影院 瀏覽:409
天地英雄電影插曲教堂音樂 瀏覽:201
大陸戀愛電影動漫大全 瀏覽:180
當兵的外國愛情電影 瀏覽:332
烏龍院1電影粵語在線 瀏覽:741
電影一分鍾主要內容是什麼意思 瀏覽:378
DC第一部女性獨立電影 瀏覽:754
全智賢電影節紅毯視頻 瀏覽:886
值得推薦的愛情片電影 瀏覽: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