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結局 > 中國藝術電影觀後感

中國藝術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7-18 21:48:28

❶ 藝術觀後感600字

殘奧運過去了,迎來了我校一年一度的藝術節.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南市影劇院。一路上的花花草草,樓房建築都讓人耳目一心,心裡頭可別提多興奮了。
雖然本屆藝術節表演兩個小時都不到,但我覺得每個節目都很精彩,有趣。我出乎意料在我身邊竟有那麼多多才多藝的朋友。雖然我沒能向他們一樣登上舞台,盡情享受青春的美好,釋放激情。 但作為一名文明的觀眾, 我還是要為」小演員」,老師喝彩。
其中最奪我眼球的便是《小提琴與鋼琴》合奏。其中,一個用她那靈活的巧手在那黑白相間華麗的鋼琴上飛舞,另一個一邊富有節奏感的搖頭,一邊手不停的
來回拉動著灰色小提琴上的玄。小提琴那動聽的曲調,鋼琴那優美的旋侓,讓人有一種美的享受,陶醉於音樂的海洋,流連忘返不能自拔啊!我想她們肯定花了不少
的功夫,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暗自打從心裡佩服她們。不過,歸根到底還得感謝國家啊,沒有國家,那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吃飽穿暖還是問題,更別
提花錢學一門技術了。
還有老師們的服裝秀也別有趣味,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善了衣著也變得更時尚,款式也多了,花樣也多了,品質也越來越好了。教師
們搭配這不同的服裝,改造了不同的發型,讓同學們蠢蠢欲動,令人興奮不已,不停的喊著自己喜歡的老師,為他們加油鼓勁。每當教師走上舞台都會露出一張嘴角
帶有月牙似的微笑,讓人感覺很有魅力,很有精神。特別是紹老師聲情並茂地唱起《今天是個好日》,那嘹亮的歌聲,這令我們羨慕,欽佩,此起彼伏的掌聲環旋著
四周。
我相信在下屆藝術節上還會有更精彩的節目,更多的歡呼聲,更多的雀躍,更多的震撼。我堅信下一屆藝術節,中國會更昌盛,更繁華。

❷ 電影《人證》觀後感

《人證》觀後感當我剛開始欣賞這部上世紀70年代的電影時,我並沒有感覺到它有什麼獨到之處。乍一聽到老師說它是一部20世紀十分經典的電影時,感覺到有一些不可思議。但看完之後,我感受到了它電影深處的真正含義。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這部經典電影。日本電影《人證》堪為一部經典電影,這部1978年出品的電影《人證》在當年十大賣座影片位列第二,也是世界偵探推理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根據20世紀30年代日本的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性的證明》改編,講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與她的黑人兒子焦尼之間哀婉動人的故事.兒子焦尼千里迢迢來日本尋找母親,母親卻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而殺害了自己的兒子.。影片懸念叢生,扣人心弦,展示了被社會扭曲的人性,和隱藏在人的內心中最黑暗的一面,而主題曲《草帽歌》更是凄婉動人,流露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眷戀和哀怨,也恰到好處地烘託了影片主題。八十年代,《人證》在我國上映時,這首《草帽歌》曾攜著凄厲的氣息飄過大江南北,催人淚下——「媽媽,就在那個夏天,我那草帽,不知怎麼啦,跌進了深淵,你還記得嗎?媽媽……」 這部電影設置了許多懸念,電影名稱《人證》的含義是什麼?母親為什麼會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貫穿故事始終的草帽與《草帽詩》,有何用意?也許當你剛看完這部電影時可能有些迷茫,但當你了解到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時你就會明白一切了這是一部控訴戰爭罪行的電影。故事發生在戰後的日本。話說在二戰後日本的一片廢墟上,美國佔領軍來了。其中有一個美國黑人大兵,憑借著勝利者的特權,在一次本性放縱的行動中,強暴了一個日本少女。這個少女生活在貧困之中,遭強暴後曾經想死,被別人救下來了。生活中畢竟還有美好的東西,何況這個美國黑人大兵出身老百姓,還是本性淳樸的,他的強暴是戰爭的副產品而不是他的主導本性。因此,他們有了短暫的一段快樂時光。但是問題很快就來了,女人懷了孩子,生下來了,美國黑人大兵要回國了,日本女人再好,佔領軍的生活再快樂,畢竟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黑人大兵而不是什麼將軍。孩子跟著黑人父親回美國了,,這就留下他以後再到日本找媽媽的故事,即影片的核心情節,引入家庭血緣悲劇原型,悲劇發生了。這也是一部控訴人性丑惡的電影。事業有成,風光無限的母親為了名利容不下自己的兒子,並親手殺了他,可見人性的丑惡。也許我們從母親角度考慮或許可以體諒這位母親的初衷,但我們不應該因此就說明這位母親可以原諒,畢竟我們還有人性,還有自己的道德評判標准。整個故事中,舊草帽和西條八十詩集貫穿始終。因為它是片的發展線索,也是本片的中心。他把一系列的人物,情節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共同構成了這部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到這部電影我們就不得不提這部電影的約翰演唱的片尾曲《草帽歌》。「媽媽,我愛那頂草帽。媽媽,一陣清風把它吹走,但願兒子能夠回來?也許蟋蟀每晚都彩鈴那草帽底下唱歌吧?媽媽,這時溪谷想必也象今晚我們這里一樣 …」這首歌在電影紅極一時時,被廣為傳唱,一句「媽媽「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深深的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同時也呼應了本片的主題,那就是母愛… 電影《人證》最後表現是相當人性。追蹤兇手而來兩位刑警棟居和橫渡驅車山澗跟前,他們站彩鈴女主人公八杉恭子面前,正視獲得殺人證詞以後,棟居一把拽住上前要銬八杉恭子同事,用一種暗示目光深深盯住凶千八杉恭子。八杉恭子默然轉身來到涯澗,手一揚,一頂嶄新草帽丟向山涯,緊接著飄搖草帽盪彩鈴山谷,緩緩下落時份激出約翰草帽歌:媽媽,我愛那頂草帽。媽媽,一陣清風把它吹走,但願兒子能夠回來?也許蟋蟀每晚都彩鈴那草帽底下唱歌吧?媽媽,這時溪谷想必也象今晚我們這里一樣 …… 也許這對兒子約翰是個悲劇,但對八杉恭子又何嘗不是呢?相比之下,東方中國藝術作品和電影作品彷彿還箅收斂,還算有仁有義,一個當兒子還算能夠懂得當母親心,明明知道那離家出走父親彩鈴哪也不那麼激動飽滿去找,心裡有就是。比方我們黑白名片《一江春水向東流》裡面男主人公張忠良親生子盼盼也明明曉得自己父親近彩鈴眼前呀。還屬於比較好是,孩子乾乾凈凈,他沒有去找那一個十惡不赦親爹。好吧不說中國電影,還是回到東嬴電影裡面吧。電影《人證》裡面有一處細節是感人和揪心。這就是被影片反復列為尋母證據乃至尋人證據舊草帽和西條八十詩集。我們聽到這首凄勵動情草帽歌。那是孩子們草帽歌:媽媽,我愛那頂草帽。媽媽,一陣清風把它吹走,也許蟋蟀每晚都彩鈴那草帽底下唱歌吧 ?媽媽,這時溪谷想必也象今晚我們這里一樣 …… 最後,我衷心的希望戰爭不再重演,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❸ 京劇【徐九經陞官記】電影戲曲藝術片觀後感

(自己拼湊點吧,可以加入相關故事情節的。這是我考戲劇選修用到的一點內容希望能幫到忙啊)舞台中央,垂著素雅的輕紗,後面立著一棵裝飾了的樹。粗大的樹干雕琢著一圈圈的年輪,透著歲月滄桑殘留的斑駁,上端的枝幹傾斜於一邊,幾片黃葉稀稀拉拉地垂著。這樹造型得怎麼像個歪著脖子的老人呀?我愣愣地望著那棵奇怪的樹,等著被譽為省第十屆戲劇節「劇目大獎」的《徐九經陞官記》序幕漸漸拉開。
悠遠婉轉的音樂旋律響起來,三言兩語,就把徐九經這個玉田知縣為何陞官的緣由道清了。緊接著,徐九經伴著那棵「歪脖子樹」隆重登場。他相貌醜陋,身材佝僂,以「歪脖子樹」自比絕不為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他因貌丑而兩榜失意,是社會「以貌取人」的不公,還是命運的不公?
我不懂得欣賞昆劇的唱腔,也不懂得欣賞昆劇的舞美設場,但我喜歡這個故事,更為演員的真心演出折服。這出戲正劇喜演,在插科打渾中,讓我看到了一個身材不正但良心正,不畏強權,不徇私枉法的主人公形象。這個曾兩榜奪魁卻因貌丑而只任個知縣的徐九經此番升任躊躇滿志,他希望既正法典,又報舊怨新恩,一展平生抱負。可無奈此案棘手——皇親國戚的王爺,與戰功顯赫的劉候,同爭一美嬌娘,他置身於個人恩怨與官運前程的桿秤之間,他沒有囿於「有恩報恩,有仇報仇」,而是「以直報怨」,施巧計醉審,裝糊塗判「一女配二夫」,然後讓倩娘詐死,令尤金自行退出,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其斷案之風不得不讓人嘆服。而最後的掛冠歸隱,也許也是唯一的選擇吧,向來中國古代都是崇尚隱士的。劇尾處安排了歪脖子樹終於伸直了,片片葉子都興奮得抖擻精神起來。這不正告訴所有的人,剛正不阿的人是最高大、最偉岸的。
觀眾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我也使勁地鼓掌。我不知道自己是為演員們的精彩演繹鼓掌,還是被故事的結尾感染,為正義鼓掌。兩者皆有吧。
朱世慧別具一格,開辟了「丑生」這一京劇藝術的全新行當。所謂「丑生」,就是以丑角行當表演特色和技藝為基礎,兼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穩健,似生非生,似丑非丑,丑中有生,生中有丑。從徐九經開始,文丑除了插科打諢還可以有大段的唱腔,除了演經典小戲還可以駕馭整本大戲,除了塑造喜劇角色還可以演繹悲、喜、正劇人物。徐九經很醜,但是他丑得新奇、丑到了第一、丑得確實不一般。 難當的官,好聽的戲 在《徐九經陞官記》中,好聽的唱段比比皆是,但是三十年來,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百聽不厭的當屬全劇的核心唱段「當官難」。 一邊尚方寶劍,一邊「鶴頂紅」;一邊王爺,一邊侯爺;一邊做官良心,一邊為人私心。徐九經在其間來回取捨,痛苦難耐,於是一口氣唱了三十多句,每一句中都有「官」字。以前因為五官丑而當官難,現在因為良心在而難當官,最後無奈地喊出一聯串的「官」,將所有感情化為了一句「我勸世人莫作官」,極富感染力。 台上徐九經痛苦,台下朱世慧卻為這段唱而如醉如痴。一個字字從他口中唱來就有別於一般老生唱段的沉穩蒼勁,而是充滿了跳躍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韻味,三十多句的大段唱腔膾炙人口,幾十年來被觀眾傳唱不已。 除了唱腔精彩,徐九經特有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演也是這部戲的最大亮點。當徐九經鬱郁不得志時,他以歪脖樹自比,滿臉落寞;當突然受到提拔時,他在歪脖樹前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當得知真相被威逼恐嚇時,驚得眉眼、嘴角一齊顫抖,「抖臉」絕技將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

❹ 關於影片《故宮》的觀後感

故宮的觀後感通過這次《故宮》的觀看,我被它博大精深深深震撼了。故宮,這個見證了中國從明朝到清朝,從興盛到衰弱的建築物深深的吸引了我。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故宮,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凝聚著近600年的宮廷變遷和人世滄桑,積淀了幾千年的文化。故宮,以其厚重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和社會、歷史的里程碑。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臨朝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這里代表了權威,也充滿了神秘。
我從沒有去過故宮,對他的了解僅限於古裝電視劇。午門,藏經閣,乾清宮...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通過這次收看了紀錄片《故宮》讓我對它有了一個全面的深刻的了解。
一座座輝煌的宮殿,雄偉的中遠景拍攝。故宮,這座集合了無數工匠心血的建築群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直都很喜歡看這種具有人文風味的紀錄片。很高興,這次能有幸看到《故宮》,自覺收益匪淺。紀錄片《故宮》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別點,整個紀錄片分成十二集,分別從紫禁城的肇建,建築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國五千年的禮儀制度,紫禁城的文物來全面介紹。故宮不緊緊是一個包含大量珍貴物品的建築。更是中華民族的從興盛到衰落的見證。
很不願意提及近代中國的歷史,每當在課本上出現或是在電視上播放的時候。我都會盡量避過去。外國侵略者奪走的不僅僅是大量的珠寶、人民的生命、雄偉的建築物,更是一個民族的尊嚴!在一些古裝劇里,經常會出現故宮的鏡頭,我時常被他的雄偉所吸引,一直想去故宮親身體驗一下。雖然一直沒有機會。但是通過這次的紀錄片還是讓我對故宮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轉載自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請保留此標記建。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國文物系統文物收藏單位館藏一級文物的總數已達109197件,現已全部在國家文物局建檔備案。在全國保存一級文物的1330個收藏單位中,故宮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並收有很多絕無僅有的國寶。故宮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在看紀錄片之前,我對故宮的印象只不過是從那些講述清朝故事的戲劇中獲得,什麼養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來歷。現在通過《故宮》,讓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國政治歷史的變遷。也知道了明清兩代社會大致是個什麼樣子的,特別是第一集里講述如何建造紫禁城,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才幹讓我這個現代人心虛不已。當然,我也為鴉片戰爭後中國的衰落給紫禁城帶來的災難而感到痛心。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民,故宮這樣雄偉的建築就是勞動的結晶。
看完紀錄片,去北京看故宮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了。我一定會去一次故宮。領略他的風采。
本文由百分網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oh100.com/a/201207/113094.html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❺ 中國電影人肖像攝影作品,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方法/步驟
1。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2。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3。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4。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5。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
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第三、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6。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7。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❻ 誰能給我幾篇優秀影視作品的觀後感

《鳳凰》是今年東京電影節上倍受矚目的一部影片,原因是因為它不僅是參賽作品同時也是開幕作品,這在東京電影節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因此昨天10月15日我無論多忙也要在專為新聞媒體工作者准備的上映會上觀看了這部大作。
來自日本的各大媒體的工作同行們擠滿了整個影院。也許是因為《鳳凰》將成為大獎的有力爭奪者,也許是因為這是由中日合拍的話題作,也許還因為男主演是日本著名的演員中井貴一,並且這部作品成為中井貴一第一次擔任製片人的處女作,它還是作為中日友好建交35周年紀念作品……這些都成為日本媒體關注的理由。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更直接了當的欣賞了中國語版本的這部藝術佳品。和其他作品相比,無論場面,編劇,時代背景的跨度,演員駕馭的難度都是一個飛躍。當影片結束時我分明看著許多觀眾是紅著眼睛走出了會場。一位女同行已經是泣不成聲。我亦是久久的站在角落不敢走出大門,擔心別人會發現紅腫的眼睛。鎮定之後這位女同行感慨:這是我這幾年以來看過的最感人最凄美的電影作品!
她一直不停的說:編劇很細膩。
的確,發生在民國亂世里的這段愛情故事太傳奇了。主人公真的象不死鳥的鳳凰一樣演繹著跨越世紀美輪美奐的真愛。監獄里邂逅的男女在經歷了跌落山谷,雪山跋涉,冰河沉浮的三十年之後以悲劇告終,留下了這段純真無瑕的愛情也死而無憾了。
她繼續說:攝影很唯美。 是啊,在那樣動盪的年代,辛亥革命,偽滿政府,國民黨統治,十年內戰,新中國成立,身在監獄的兩個人在跌落的山谷下的那段唯一的相擁與對白的場景拍攝的那樣浪漫凄美,加上女主角含淚的笑容直刺觀眾的心靈!
她又說:演員太出色。
男一號中井貴一的表演太到位了,由於自始至終他使用的是很少的中國語台詞,他的眼神他的動作都成了表達主人公內心變化的重要方式。沒有極深的功底是做不到的,更何況要演繹主人公30多年的變化。由於男一號的出色表現給青年演員苗圃提出了更難的課題。苗圃完成的很出色。劇中男二號郭濤的表現成為另一個亮點,令該片大放光彩。
加上盪氣回腸的音樂,《鳳求凰》緊扣主題的歌曲讓這部中日大作《鳳凰》成為無可挑剔的完美之作。這也決定了該作將成為本屆電影節競賽單元上最有競爭力的作品之一。沒有看過的朋友一定要莫失良機哦!

❼ 中華藝術宮觀後感

如雷貫耳與聞所未聞
——參觀中華藝術宮的感想

中華藝術宮位於上海浦東新區
以上海國有藝術單位的收藏為基礎

陳列反映
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與發展脈絡的藝術珍品
聯手全國美術界,
收藏和展示代表中國藝術創作水平的藝術作品,

聯手世界藝術博物館
合作展示各國近現代藝術珍品

❽ 求中國藝術 紀錄片觀後感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 .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於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閑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
這個可以嗎?

❾ 求關於《魯迅》電影的觀後感600字!

「魯迅完全應該是一個很好玩的人。」
魯迅先生的孫子周令飛如是說。

作為魯迅的扮演者,濮存昕也說過類似的話:「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塑造出來的魯迅太『緊』了一點,魯迅應該是個更幽默、更好玩一些的人。」那魯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政客、摯友、論敵、親人有著各自的描述,每個讀者和觀眾心中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那個魯迅。只是我不喜歡很多人站在某種意識形態的立場上去褒揚或者詆毀他,正如陳獨秀1937年在《我對於魯迅之認識》中所寫的那樣:「世之毀譽過當者,莫如對於魯迅先生。……真實的魯迅並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當年原本要在那部夭折的《魯迅傳》中扮演魯迅而痴迷的琢磨過他的戲骨趙丹也在《角色自我設計》中這么寫道:「我無論如何不能抱著主席誇贊魯迅的幾個偉大去創造角色,那就糟了,必須忘掉那幾個偉大。」

是的,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就是給我們還原了一個接近真實的那個被官方宣傳已經臉譜化(甚至是神化)了的迅哥兒。他不僅僅是個革命者(但絕不是什麼「無產階級的」),也不僅僅是個戰士(但絕沒有拿著「匕首和投槍」),他還是一個生活有著情調的男人、愛著女人的丈夫、疼著孩子的父親、講得了笑話的長者、喝得起咖啡的知識分子!他告訴蕭紅怎麼搭配衣服,他開導蕭軍怎麼談戀愛,他教巴金如何欣賞版畫,他還陪許廣平一塊兒看電影。影片將鏡頭對准了魯迅一生中的最後三年,插入了七個夢境貫穿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並將魯迅生平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串連在電影中。很多場景和台詞都來自魯迅的小說詩文或者真實生活,有些則作了些許改編(比如女人的女兒性和母性那句)。

電影的開篇,昏黃的夜燈下,魯迅獨自一人在江南空曠昏暗的石子路上漫步,烏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阿Q……一個個熟悉的場景和人物向我們走來。恍惚間,祥林嫂走上前去問魯迅:「人死了有沒有靈魂?」「或許有吧。」「那也有地獄了。」於是接下來,三個人的死亡便組成了影片的一個內在結構:楊杏佛之死、瞿秋白之死和魯迅之死。在影片的結尾,幾乎是完全再現了當年萬人空巷的那場葬禮,鏡頭甚至沒有向我們展示一滴眼淚,但當看到那浩浩盪盪的為「民族魂」默默送殯的黃包車隊時,我差點兒就落淚了。

作為一部小眾化的藝術電影來講,《魯迅》各個方面都挺好的,多年不見的中國藝術片啊,大概有幾個年頭沒看到這樣的國產小眾藝術電影了,手法上構思上技巧上都是用了心的(如果要就此寫評論那還得找機會再看一遍)。唯一的毛病我覺得是過於舒緩,剪掉20分鍾去就應該更好了(據說導演曾為參展東京國際電影節做了個縮減版本,就是如我所願的把每場戲都剪短了)!

之所以有緣得以看到這部傳說中的小眾電影,是因為《魯迅》作為了第二屆武漢大學生電影節的開幕影片,而開幕式是在武大舉行的,這部電影也還真和武大扯得上一點關系。開場的「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寓所和潘梓年一道被秘密逮捕」那場戲里的潘梓年,就是後來(1949年6月10日)代表中共接管國立武漢大學的武漢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部長,算是行使過一段校長的職能。不過遺憾的是,魯迅卻實在是沒有和武大發生過任何直接的關系(倒是胡適和武大關系挺好的),但他卻和武大的很多人通過文字聯系了起來,這些人裡面,既有被他罵過的比如陳西瀅,也有罵了他大半輩子的比如蘇雪林。1936年魯迅去世後,武大亦舉行了悼念魯迅的活動。

魯迅永遠是個另類,是個超離孤獨的孤獨者,「是中國遍地奴才意識的思想荒原上的一個異數」(鄧曉芒語)。國民黨時代是這樣,共產黨時代也會一樣。毛澤東在1957年就說過:「假如他還活著,我想要麼是坐在牢里還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保持沉默。」和同時代的很多文人一樣,他也是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甚至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獨立,因為沒有一個國人能像他那樣,在強烈地批判外物的同時也在深刻地批判自己,直到今天,找得出第二個這樣的國人來么?有一個魯迅是中國的驕傲,只有一個魯迅卻是中國的悲哀。在片中有段戲,許廣平說他是革反革命的非革命者,而他說自己是非革命不可的革革命者。是的,這就是魯迅。

魯迅曾經說過:「失去了現在,也就沒有了將來。」從現在看來,魯迅是過去時的,魯迅也是現在時的,魯迅更是將來時的!林賢治說自己是悲觀地認為「魯迅的精神,這是一個人的傳統,幾乎不可能繼承。」我們會有人繼承他、甚至超越他么?但願那個美妙的時代能夠到來吧。

❿ 孫子從美國來的觀後感

《孫子從美國來》是以皮影戲的傳承保護為生活原型的電影,由著名導演田壯壯監制,電影編導曲江濤導演,羅京民和劉天佐主演。
電影劇情
主人公華縣皮影戲老藝人——老楊頭,崇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孫悟空人物,
另一主人公是美國的小男孩——布魯克斯,則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俠。其中一條主線是,布魯克斯父母當作為志願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參加藏羚羊保護行動時,委託老楊頭照顧小洋人布魯克斯,期間老楊頭和布魯克斯在生活習慣、語言形式、行為思維以及文化觀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對立,經過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間的包容、接納以及關愛;另一條主線是,鎮文化站站長請纓老楊頭出陣,以師帶徒傳承保護華縣皮影戲,因老楊頭曾在「文革」中受過沖擊,迴避擔當此任,經過站長的苦口婆心努力和生動的典型說教,老楊頭最終接受了任務,辦起了皮影戲和皮影雕刻藝術短訓班。
我最我感動的是布魯克斯問爺爺的一句話「孫悟空真的能打贏蜘蛛俠嗎」,而爺爺的回答是「他們為什麼要打架呢,他們可以做好朋友啊」體現了中西文化的合璧,爺爺與布魯克斯的友誼。布魯克斯還問過爺爺春節是什麼,爺爺說春節就是大團圓,要大家一家人坐下來吃團圓飯。布魯斯也說要和爺爺吃團圓飯。

皮影也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重點,因為老楊頭曾在「文革」中受過沖擊,迴避擔當任以師帶徒傳承保護華縣皮影戲的重任,經過站長的苦口婆心努力和生動的典型說教,老楊頭最終接受了任務,辦起了皮影戲和皮影雕刻藝術短訓班。讓皮影有了傳承。

閱讀全文

與中國藝術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主角最後死了的韓國電影 瀏覽:957
韓國最新破案電影電影大全 瀏覽:529
2005年動漫電影大全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13
愛法國電影無刪減完整版百度雲 瀏覽:851
法國瘋狂賽車電影 瀏覽:506
電影迷霧的結局的大怪物叫什麼 瀏覽:843
法國限制電影大全08年 瀏覽:814
電影丹心譜演員表 瀏覽:892
大贏家電影大鵬的妹妹 瀏覽:731
大尺度殺手女特工電影有哪些 瀏覽:749
走一部電影 瀏覽:79
日本演相聲演員的電影 瀏覽:581
我猜他可能去看電影英文翻譯 瀏覽:454
抖音電影票什麼樣子的 瀏覽:51
音樂的電影或動漫 瀏覽:149
兒童電影英語版 瀏覽:268
韓國網路電影院片 瀏覽:150
將愛情有深度的電影 瀏覽:65
愛情公寓5電影愛奇藝觀看 瀏覽:458
玩家法國電影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