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楊貴妃的評價
楊貴妃是真絕色,對唐玄宗而言,就算被萬千人所指責,也要從兒子手裡搶來。
唐人的野史小說記載:楊玉環鬟發細潤,豐顏靚麗,舉止嫵媚,不失文雅,唐玄宗賜給楊玉環一個溫泉池,等楊玉環出浴,詩句記載「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各位可以自行腦補。
Ⅱ 《楊貴妃》有什麼看點
其實電影可取的一面,是對歷史有敬畏之心,楊玉環的故事太多人都不甚熟悉,電影基本把楊玉環一生的歷史故事串聯起來,對外展現出一個歷史王妃的莊重形象,外加有一點張藝謀和田壯壯的味道在里邊。而電影的弱項,恰恰也是這一面,太過於尊重歷史,並沒有過多情節上的改編,有點偏重於歷史劇,但有如此驚艷服化道的電影質感和細節上的處理又不太像是歷史劇。其實強也罷,弱也罷,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這部電影真的是努力了。電影最後的一句字幕是「謹以此片獻給愛情和你」,此刻再追問眾多細節,又有什麼必要呢。《楊貴妃》這個項目早在2010年左右就開始籌備,這是一部中日韓三方投資的電影,最初的名字是《盛唐危機》,當時范冰冰就已被確定為楊貴妃的扮演者,導演為《我的野蠻女友》的韓國名導郭在容,那個時候韓國導演來中國拍戲絕對是新鮮事一樁,且電影走國際大片路線。2011年11月該片開機不久之後,郭在容放棄執導該片的消息就掀起一陣大波,導演對外界解釋是由於在中日投資方的干預下,雙方在不斷修改劇本,如今面目全非的劇本自己已經無力接拍。不過後來郭在容又否認曾經這樣說過,是由於身體不適才退出劇組。
Ⅲ 如何評價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劇情都是背景,全片都是鬆散的、東拼西湊的情節。核心是個三流言情劇,關於命運多舛的楊貴妃多漂亮,以及多可憐。從另一個角度,這更像冰冰的寫真集,一個天真、善良、博愛、性感、可憐的完美女人的超級大秀。當寫真看的話,美術很突出,也確實有很美的畫面。當然,只有畫面。最後,馬震刪了,尼瑪!
Ⅳ 如何評價《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豆瓣影評:傾國傾城 許你一生
看完《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之後,讓我感慨良多。沒想到,經歷過很多版楊貴妃,還是范冰冰版的最美,都說有種真實還原其本人之感。所以個人認為,被稱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當然,在為她傾國傾城的容顏而贊的同時,更要為她愛人始終如一的品行稱贊。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是由十慶、田壯壯、張藝謀聯合執導,范冰冰、黎明、吳尊領銜主演,吳剛、陳沖、寧靜等主演得一部愛情戲。作為一部描述盛唐時期的故事,可以說是一部史詩級電影,但是在內容展現上,為了能更好的服務於電影質量,其主要以楊貴妃的愛情為主線鋪展開來。講述了,由於楊玉環在大唐祭奠大禮之上的出色表現,吸引了唐朝天子唐玄宗的目光,而武惠妃擔心自己受恩寵的地位不保,於是想辦法杜絕事情的發展,欺騙當朝皇帝,並提前私自欽點她為兒子李瑁的妃子,使之成為盛唐皇室家族的成員。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一個女屌絲的逆襲故事,且具有非常積極的一面。然而,這樣一位草根出身的平民女子,能一躍成為皇室家族成員,相信很是令眾人為之羨慕吧,但是又不得不承認,這都是一個人的命運罷了。或許,這就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不管何種目的,楊貴妃始終愛壽王,可壽王為了能趁機當上太子之位,真是頗費苦心。至於楊貴妃和唐玄宗之間的故事,可以不用過多表述,唯一的道理就是,用心相愛的人才配有資格擁有愛情。現實中,不管男男女女之間發生什麼,既然成為一個家庭,就應當各負其責。對夫妻之間來說,不能因為金錢、權利或者慾望,做出一些背叛人性的事情,更不得出賣一方,或者進行一些有違道德的交易。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人性道德都喪失掉,完全可以認定其連做人的資格都不配擁有。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主要還是反映在人性道德之上,揭露了人類中某些虛假,甚至虛偽的一面。至於夫妻關系怎講,在影片故事最後,楊貴妃用實際行動來告訴我們真理的存在。
從製作上來講,不管是主創團隊,還是大銀幕的展現手法,都有望成為有史以來最具話題性的一次。就導演組十慶、田壯壯、張藝謀聯合執導來講,不是說沒有這樣的先例,只是三位都是華語導演界重量級人物,且都有著獨特的執導風格,此次聯合執導多少還是讓人有些不解。不過,從整個電影看下來,很能清楚地看到,其實三位導演都發揮了各自獨特的指導風格,可謂是不同形式不同的處理方法,以各取所長的辦法為大眾展現了一場非常美妙且精緻的故事內容和視覺感官體驗。至於,范冰冰出演楊貴妃一角,首先女神級別給人感覺確實不一樣。猶記得在《武則天》中,那個依然很美、很霸氣的武媚娘。雖然兩者上映格式不同,但是唐朝美女都沒范冰冰包攬了,也是其女神雅號實至名歸。只是對《武媚娘》中的范冰冰的展現,多少感到有些惋惜,不如楊貴妃的莊重和霸氣,更不用說銀幕展現的多美,多精緻。
總的來說,不論是故事的描述,還是超強的畫面感,或是演員的演技,幾乎都是無可挑剔。當然,能將一部歷史史實搬上大銀幕,並如此流暢的來展現,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以十慶導演為首的導演組,用他們那代人的情懷,來為我們展現了如此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
Ⅳ 評價楊貴妃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郁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已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後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後。
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楊玉環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以體態豐滿,皮膚細膩,性情溫和著稱於世。她是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妻子,二十六歲那年使六十一歲的公爹一見鍾情,這時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李隆基那時剛死了專寵後宮的武惠妃,六宮佳麗沒一個能引起他的興趣,正值感情上的荒年,驀然看見豐盈嬌憨的兒媳婦,他蒼老的心一瞬間年輕了許多,且年輕得大大地失去理智和尊嚴,竟然不顧人倫天理,甘冒亂倫的惡名,把楊玉環從兒子懷中奪了過來陪他睡覺。楊玉環並不是一個壞女人,她性情忠厚,心地善良,對政治沒有興趣,也沒有任何供人指責的劣跡。但李隆基愛她愛得太深了,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她,墮入「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溫柔陷阱,忘記了自己對家族和國家的責任,對政務日漸荒疏,末了乾脆不上朝,把朝政全權委託給奸相李林甫。李林甫乘機結黨弄權,把人性較為充分的朝臣排擠出中央,朝政因此從光明走向昏暗。
李隆基太愛楊玉環了,在佔有楊玉環肉體的同時還渴望得到她的芳心。也許是年齡相差太大的緣故,李隆基心底有點自卑,自古嫦娥愛少年,他在楊玉環心中的份量是否超過自己的兒子?他的結論常常是消極的。為了遮掩自己的劣勢,他盡力在物質方面「賄賂」楊玉環的心,使她在眼花繚亂燈紅酒綠之餘感覺到丈夫的偉大。盡管玉環不愛慕虛榮,他仍煞費苦心為她營造一幅紙醉金迷的生活氛氳,上千名織綿刺秀的工匠和幾百名雕刻熔造的首飾工日夜不停地為她製作華衣美服和珍寶玩好,不惜巨金從國外購進珍貴的脂粉和香水。楊玉環生長在四川的一個盛產荔枝的地方,她從小就愛吃這種水果,但首都長安因氣候寒冷,不出產荔枝這種只有熱帶才能生長的水果。這種水果只有吃新鮮的才有味,過了幾天就味同嚼蠟,而熱帶出產的荔枝運往長安一般得十多天。有一次楊玉環和皇上談起兒時趣事,不經意地提起吃不到新鮮荔枝的遺撼。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千方百計想討楊玉環歡心的李隆基發現機會來了,他象對待國家大事一樣,命令驛站用運送加急公文的方式從盛產上等荔枝的福建青田運送荔枝到長安供貴妃享用。運送荔枝的動作本身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電影鏡頭:驛馬以四足離地的速度狂奔,鈴聲傳到一公里外,下一驛站聽到鈴聲後,日夜都在待命的驛卒,立即上馬飛馳。當後馬追及前馬,兩馬相並時,馬足不停,即在馬上將荔枝傳遞,驛馬往往因狂奔過度而倒斃路旁。這本是運送緊急軍事公文的行動,李隆基卻用來運送荔枝供一個女人享用,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杜枚的一首詩「長安城外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描述這個帶有辛酸味的趣事的。聯想起李隆基前期的英雄行為,真是前後判若兩人,一代英豪竟墮落成這個樣子,都是美麗的女人惹的禍。
李隆基如果僅僅是在楊玉環身上堆金子還不致釀成大的災難,他最不該犯的錯誤就是給楊玉環的親族加官晉爵,不但施恩於楊玉環的幾個美麗姐妹,讓她們擁有巨大權力,還重用她的堂兄楊國忠。這個流氓無賴出身的惡棍,除了吃喝嫖賭搬弄是非打小報告外什麼都不會。李隆基是在賭桌上發現他的傑出「才能」的,李隆基成天在女人堆里撕混並沒有什麼正經娛樂來打發時光,賭博是玩得最多的游戲,因錢來得太容易賭注也很大,於是算賭賬成了一件需要動腦筋的差事。楊國忠從小在妓院賭場撕混慣了,對此道頗為精通,經常站在旁邊為玩得正有興頭的皇帝和堂妹算賭賬。李隆基發現他的賭賬算得又快又准,認為他擁有很大的智慧,若不把他的智慧用於治理國家一定是對人才的浪費,於是提拔他作了大官,絲毫也意識不到會算賭賬的人一定經常出入賭場。嗜賭的人是沒有責任心的,把國家交給沒有責任心的人治理等於是把嬰兒交給老虎扶養,不是把嬰兒吃掉就是把嬰兒玩丟了。李隆基把權力賜給楊玉環親族的舉動純屬多餘,玉環不懂政治,也沒有政治熱情,讓她的親人當官在她的心目中不見得是很大的恩典,因此也不會有太大的感動。可見李隆基並不了解他深愛的女人,此舉並不能贏得她的芳心,相反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危害,國家一旦受難,他心愛的女人也會跟著遭殃。
紀元七五一年,奸相李林甫死亡,李隆基讓楊國忠繼任宰相,親手打開了「潘朵拉魔盒」,把國家一步步地推向災難的深淵。楊國忠的能力和德行都不能夠勝任宰相,但他的裙帶關系使他能夠勝任。他這個宰相僅兼職就達四十多個,除了貪污索賄賭博玩女人外不知道對國家的責任是什麼。一個廣大的貪污網在他的手下迅速建立,李林甫手中漏網的幾個有良心有責任心的朝臣被進一步排擠出政府,政府成了酷吏和賭徒的世界。楊國忠任用大酷吏鮮於仲通擔任劍南軍區司令官,鮮於仲通任用小酷吏和大色鬼張虔陀當雲南郡守。雲南郡距南詔王國的首都大和城直線距離百餘公里,是南詔王國到中國朝貢的必經要道。使節入境之後,依南詔的禮節,夫婦要共同拜會地方首長,想不到禽獸不如的張虔陀竟強暴了使節的妻子。這是一個正常男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南詔王國的反應迅速而激烈,第二任國王閣羅鳳在忍無可忍之餘發兵奇襲雲南郡,張虔陀的快樂日子總算到頭了,他被憤怒的士兵亂刀砍死,屍體剁成肉醬後喂狗。鮮於仲通動員八萬大軍為他心愛的部下兼同類復仇,閣羅鳳表示謝罪,並表示願意退出所佔領的土地。他警告說:「如果中國逼我太甚,我就投降吐蕃王國,那時整個雲南地區恐怕非中國所有。」吐蕃是位於西南的一個強國,是唐帝國在戰場上的真正勁敵,如和南詔結盟將取得對唐帝國的戰略優勢。鮮於仲通這樣的昏暴人物是不會為國家著想的,他繼續進兵,心想八萬大軍可以象踩死一隻螞蟻一樣踩死卓爾小國南詔,殊不知再強大的軍隊在他手中也只是一群沒有戰鬥力的烏合之眾,是一盤送上門的加了調味品的菜。他的軍隊意料中的全軍覆沒,雲南全境全部失陷。楊國忠和鮮於仲通一樣,動員傾國兵力對南詔王國發動了一連串報復性的攻擊,統帥全是鮮於仲通一類的人物,因為楊國忠不可能任用優秀的統帥。這樣的軍隊是沒有取勝的可能的,他們每天都在萬山叢中被擊敗,前後共死二十萬人。中國所能征調的精銳部隊死亡殆盡,為隨後的「安史兵變」創造了條件。
西南的銷煙還未散盡,楊國忠又在北方點燃了更大的戰火。范陽軍區司令官安祿山是一個粗獷干練且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將領,打心眼裡瞧不起能力不如他的酒肉宰相楊國忠,對他也不維持應有的尊敬,就更不用說象其他軍區司令官一樣進貢巨額財物了。楊國忠不能忍受這種輕蔑,決心打擊他,於是誣以謀反的法寶出籠,向李隆基一再告密,李隆基一再不相信。但在那種形勢下,沒有人保證李隆基下一次仍不相信。紀元七五五年,楊國忠採取「逼他反」的手段,派遣警備部隊包圍安祿山在長安的住宅,逮捕他的賓客全部處死。這是安祿山要想不採取激烈反應也不可能,他知道向皇帝申訴沒有用,所有的奏章都不能越過宰相這一關,他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叛變,用武力為自己討回公道。他決心叛變,率領蕃漢混合兵團十七萬人南下,宣稱討劃楊國忠。楊國忠大為興奮,因為事情終於證明他料事如神,可以順理成章地把安祿山緝拿歸案。不過安祿山兵團戰鬥力很強,朝庭能夠用於作戰的軍隊全死在雲南,地方部隊根本不能抵抗安祿山的鐵騎兵。結果安祿山兵團一路勢如破竹,深入七百公里,渡過黃河,攻陷東都洛陽。明年再向西進擊,攻陷潼關,通往長安的門戶打開了。李隆基帶著楊氏姊妹從長安倉惶出逃,一直逃到距長安六十公里的馬嵬驛。當楊國忠正在暗中慶幸自己的英明時,他惡貫滿盈的日子來到了,憤怒的禁衛軍包圍行宮,亂箭射死楊國忠,屠滅他的全家,包括他的兒女和楊玉環兩位擁有極大權力的美麗姐妹。楊國忠致死還瞪大雙眼看著插在前胸密密麻麻的箭桿,不明白他英明的「果實」何以是這等貨色。為了防備復仇,禁衛軍要求皇帝處死楊玉環,李隆基在無奈之餘只好把她絞死。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四句詩「花鈿委地無人收,翠鐃金雀玉騷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悲劇場景。
現在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愛淺一點,或者愛得明智一點,不讓她的堂兄楊國忠作大官,所有的災難都不會發生,李隆基會和楊玉環恩愛白頭,楊玉環會風光一生壽終正寢,也不至在風華正茂之年「零落為泥碾作塵」,她的家族也不會滅亡。李隆基那糊塗過份的愛不僅害了自己的國家,也害了自己傾心摯愛的女人。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楊玉環不是那樣溫婉美麗,李隆基也不會在溫柔鄉中陷得那樣深,究竟是誰的過錯,還是女人的美麗惹的禍。
安史兵變的後果是慘重的,戰區的生靈減少了十分之九,黃河兩岸的臣民挖樹皮掘草根充飢,用紙糊的衣服禦寒,繁華蓋世的洛陽成了一片焦土。經過這場巨變,唐王朝的強盛時期結束了,自此進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落。中國成為世界帝國的希望也自此化為泡影。楊玉環不僅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而且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Ⅵ 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這部歷史佳作展現給了我們什麼內容
電影中一共講述了三段愛,楊玉環與壽王李瑁的不成熟的愛,與唐玄宗更激情的愛,為保住大唐而犧牲自己的大愛,窮極一生,奈何愛不該愛。這部電影就像是《長恨歌》的影像版,電影把楊玉環有歷史記載的一生都完整地展現了出來,讓大家真實地感受到這個女人風華絕倫的一面和最後香消玉殞的悲壯。
那一句「她該是朕家人。」彷彿,開啟了楊玉環的新人生。而片頭受評議最多的,莫過於玉環的出場方式、與惠妃的見面以及李隆基對她的最初感情等等。這些雖與歷史有所出入,如此編排,卻是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繪色於這部影視作品上。故依愚之見,編劇能自圓其說也未嘗不可。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點贊留言哦!
Ⅶ 王朝的女人 楊貴妃看完八十個字以上的讀後感
嚴重篡改歷史,而且那個馬嵬驛兵變著實惡心到我了,唐玄宗李隆基有那麼弱嗎?武惠妃和太子李瑛他們會那麼低智商嗎?還有唐玄宗見著楊玉環就拿著生命,拿著天下蒼生做賭注,丫的,好生不負責任,壽王李清,哦,是李瑁,他似乎比李隆基活得久吧?最搞笑的是武惠妃的死,也許李隆基對於武惠妃的所為的確是有怨有恨的,但絕對不會直接導致武惠妃的死亡,就算真是他弄死的,也不會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Ⅷ 我眼中的楊貴妃500字作文
題目:我眼中的楊貴妃
歷史總是給人以厚重感,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是非成敗,興衰榮辱;留下了太多的萬古流芳,千古罵名。
——題記
唐朝是歷史畫卷上亮麗的一抹,濃艷的色彩令人矚目。提到了唐朝,就不得不提楊貴妃了,許多人眼中的紅顏禍水。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這是許多人的感慨。
記得唐玄宗在貴妃誕辰那天,帶她到風景秀麗的驪山腳下——金碧輝煌的華清宮。貴妃娘娘驚呆了,此時只聽山上如滾雷落下,一道道緊閉的宮門緩慢地打開,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又是荔枝到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一切都更加堅定了歷史對楊貴妃的看法——禍國殃民,與褒姒妲己無異。貴妃的一笑,便要用幾萬人力,幾擔金銀,幾匹寶馬換取!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梟梟秋煙里」。那「冰肌玉骨嚴如梅」的貴妃消耗巨資的華清殿里反彈琵琶,與唐玄宗共譜《霓裳羽衣舞》。殿內歌舞昇平,殿外怨聲載道。滿朝文武在嘆,全城百姓在怨:「紅顏禍水啊!」
但是,不要忘記,她只是女人。在那個男人是天,女人什麼都不是的封建社會,她只能用盡一切手段來獲取地位、名利。那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啊,會不會在人心險惡的皇宮欲哭無淚?
誰能知道她不想平靜地生活?誰能確定她不想擁有男耕女織的幸福?「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誰又能保證唐玄宗的心會一輩子在玉環身上駐足?深宮里沒有永遠,只有權力和地位,她只能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安然地生存在爾虞我詐的皇宮里。
「天姿惹出安史亂,至今西風哭白綾」。安史之亂的過錯怎能算在玉環身上?既然有謀反之心,又怎會沒有謀反之計?惜只惜神女之貌,嘆只嘆天人之姿,憐只憐亂世之遇。這一切,不是楊貴妃的錯,她的美麗還不足以釀成這禍國殃民的大罪,還不足以造成戰亂紛紛的場面,還不足以造成王朝顛覆的局面!
是時代與偏見毀了她的美,人們忘記了她的柔弱,卻只記得她的美麗所帶來的禍亂。
┏ (^ω^)=☞
Ⅸ 電影楊貴妃觀後感500字
滿幕荒唐言,一把凄楚淚。都雲紅顏痴,誰解其中味?——偷梁換柱,致劇中人。
之前看到姜文對這個電影的評價是,一個54歲導演的處女座,作者電影,水準線之上。沖著這句話,我在眾人對這電影的嘲諷中對這個電影有所期待。觀影歸來,對這個觀點深表同意。
盡管這個導演54歲,盡管這是導演寫得第三個劇本,但是仍然能感到導演的稚嫩。這種稚嫩不是影片中哪裡有錯誤,而是對影片的掌控,是講故事的能力。前半段的情節似乎有點露怯,又或許是作者本身熱愛話劇,玄宗與壽王對峙的部分,我簡直覺得是看到了哈姆雷特或者雷雨,有些跳脫。
我不懂電影,不敢妄談作者電影,我且以自己理解將作者電影解釋為遵循作者的意志。那這電影肯定是。
你如果不看這部電影,憑自己的經驗,絕想不到這個電影是這樣一種充滿歐化的風格。看這個電影,尤其是前半段,簡直覺得自己看得不是電影,是圖蘭朵或者別的什麼。好像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和我們所理解的中國和唐朝並不一樣。灞上草原,就是連登了數天頭條的馬震的片段,色彩像極了油畫。宮殿內的雕梁畫棟也像西式建築。背景音樂也似乎是提琴為主,我對樂器了解不多,但主要伴奏絕不是箏、琴、琵琶之類。這恐怕是一個膽大、自信、任性的導演才敢嘗試的。但幸好,除了極個別橋段,並不太違和。
如果是一個純商業電影,那麼劇本應該寫得跌宕起伏;如果這是一個賣題材的循規蹈矩之作,那應該大打考據牌,並將一切元素緊扣中國風。然而,這個電影完全沒有。故事的情節非常簡單,九年義務教育都告訴過我們。(不過也不必掩飾,電影的前半段劇情仍然有狗血加凌亂之嫌,直到貴妃入宮之後漸入佳境。)導演似乎也正因沒有了故事講不到位便會有礙理解的包袱,便可盡興的用大幅筆墨去將畫卷一樣精美的鏡頭慢慢展現。慢,但不令人煩。我想是因為導演把握住了美的節奏。
電影的後半部分托住了整個電影的品質。這個電影的故事毫無懸念,所以全靠情緒抓人。而為了烘托情緒,導演展現了他的想像力。比如惠妃宮中的花山,比如貴妃任性地用紅綾將梅妃的寢宮五花大綁,比如惹了無數口水的「馬震」。其實並沒有所謂馬震,而且毫無低級之感。比如令人出乎意料的貴妃的死去方式。放縱、凄楚、歡愉、結束,交織在一起。
走出影院,回想結束前的一幕,讓我想起一句歌詞:在你懷里成長,在你懷里死去,這就是我選擇的宿命。
Ⅹ 如何評價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是一部浪漫傳奇影片,楊貴妃進宮以後共經歷兩段感情,分別是跟壽王李瑁和皇帝唐玄宗。楊貴妃先嫁壽王李瑁再嫁公爹唐玄宗.以楊貴妃和唐明皇的傳奇愛情為核心,講述了一系列戰爭與宮廷陰謀的故事,全景展現盛唐壯闊如畫的愛恨情仇。
從導演給出的楊貴妃態度似乎頗為曖昧,她愛壽王,她也愛唐玄宗,這兩個人都是她被動愛上的。古時的女子本就無法左右自己的婚姻大事,更別說嫁於皇家深院,以楊玉環剛烈的性格,她必然是愛上了壽王所以才願意與夫君共患難。只可惜,看似文弱的壽王終究難以駕馭心高氣傲的楊玉環。
從楊玉環的眼神里,她對這個世界的慾望很強,假設不是馬嵬坡上,六軍不發,太子逼著唐玄宗殺死楊貴妃,保不齊唐朝會出現歷史上第二個女皇。說到底,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終究還是敗在了愛情上。在這個女人的心目中,刻骨銘心的愛情大過權傾朝野的威望,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視愛情比天大的女子,有時很幸運,但大多數時候都難有完滿的結局。
我個人挺喜歡《楊貴妃》的敘事風格,以古羅馬的使者的角度對大唐盛世娓娓道來,盡量克制客觀的視角更具備說服力,也更具史詩感。後人都知道開元盛世,大唐國力空前強大,但卻不知道著盛世之下的危機四伏。武惠妃所言:皇子生下來,有一半是用來殺的,也許每個朝代都一樣,只是大唐太繁華,金玉其外掩蓋了敗絮其中的真相。
關於范冰冰跟黎明兩場馬背上的戲......也許是劇情所需,也許是觀眾想看,反正挺刺激的,也算為這段名垂千古的愛情絕唱增添了一抹濃重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