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2年宗教禁忌電影《色戒》全解讀(上)
電影《Samsara》由印度裔法國導演賓納倫執導,於2002年上映,引起關注的原因在於其宗教與情色元素,以及多次裸露場景。該片在義大利、法國、印度、德國和瑞士等國家上映,卻未在中國上映,原因在於中國當時沒有分級制度,並且對中國有宗教避諱。因此,該片以盜版形式傳入內地時,被譯為《色戒》,名字中「色」指女性,「戒」指和尚,充滿禁忌感與聯想性。
《色戒》並非一部簡單的宗教電影,而是包含大量隱喻和伏筆,需要深入解析。影片以喜馬拉雅山邊上的藏傳僧人為主角,描繪了一群僧人騎馬穿越荒涼天地的景象,隱喻了輪回的第一次。天空中的老鷹捕獵羊群,看似有計劃,又可能是隨機的,構成了關於輪回的隱喻。僧人到達隱修之地,木門久未開啟,推不開,最後被僧人卸掉,進入一個如岩洞般的屋子,盤坐著一位須發錯結、枯瘦如柴的修行人達世,正在進行密宗的本尊閉關。達世出關後被授以「喇嘛」的稱呼,通常在閉關期間需要有侍從,准備食品和葯品,但影片中這些細節並未展示,暗示達世可能並未按照正確方式修行,存在逃避心理。
影片中出現的問題和隱喻逐漸展開,如一滴水如何不幹涸的隱喻,小黑狗加拿的回歸和達世的迷茫,以及桑能畫本尊像的細節,預示了達世與桑能的不同之處。達世在閉關後出現的反常行為,如春夢和遺精,反映了修行的正常現象,與心念的止息和妄念的斷除有關。與琶瑪的相遇,揭示了更多關於輪回和修行的深層含義。影片通過一系列的隱喻和伏筆,展示了達世從僧人到世俗人的轉變,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困惑。
在《色戒》中,導演通過精妙的敘事和象徵手法,探討了宗教、慾望、輪回與成長等主題,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和修行的奧秘。影片不僅是一部宗教電影,更是對人性、信仰與世俗關系的深刻反思,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