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緊急求助!!!電影《窈窕淑女》觀後感
身份與感情,孰輕孰重?——《窈窕淑女》觀後感
這部影片是奧黛麗.赫本的經典之作,講述了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賣花女如何通過語言學家的教導,完成從麻雀到鳳凰的蛻變,最終在盛大的晚會上大放異彩。然而,影片的結局卻顯得有些俗套,語言學家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她,最終實現了大團圓的結局。
影片揭示了那個時代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的標准,即標準的語音、紳士淑女般的舉止和個人修養。然而,當成為眾人眼中的紳士淑女時,中產階級的道德觀變成了束縛,失去了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心靈。就像赫本的父親,盡管成為了淑女,但失去了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們的生活也常常陷入這種困境。我們沖過高考的獨木橋,努力擠進白領行列,過著中產的生活,卻常常加班,把公司當家。我們焦慮,為了事業不落人後;我們擔憂,為了將來的生活能夠維持一定的標准。盡管我們知道快樂是一種心情,和金錢無關,但還是習慣於坐在車里欣賞風景,去健身館健身出汗,願意與有著同樣生活方式的人交往。這種狀態讓我們感到痛苦與快樂並存。
赫本雖然出身賣花女,但本性純真,成為淑女後並沒有被虛榮沖昏頭腦,她依然追求真誠的生活。淑女是可以煉成的,但靈魂高貴,懂得感情卻是難能可貴的。赫本曾說,如果有人狂熱地追求她,就用行動來表示吧;如果想吻她,就用行動來表示吧;如果想擁抱她,就用行動來表示吧。長篇累牘的贊美,不如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更能沁人心脾;眾人的贊美,羨慕的眼光,不如為愛人拿雙拖鞋來得幸福。
語言學家和賣花女的故事看上去似乎是愛情戰勝身份懸殊的例子,但如果沒有變成淑女,沒有達到女性進入中產階層的基本條件,語言學家可能不會愛上她。然而,故事終究是故事,滿足了普通人的幻想,看過之後,生活仍然要繼續。依然會追求快樂,相信愛情,無論身份與感情孰輕孰重,只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溫暖、勇敢。
② 窈窕淑女觀後感二百字作文
這部影片雖然年代久遠,但其中蘊含的道理依然耐人尋味。奧黛麗·赫本飾演的角色,起初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賣花女,她的言行舉止粗俗,父親酗酒,生活的艱辛顯而易見。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兩位語言學家,因語言學上的賭注,她成為了改造項目的參與者。在其中一位語言學家的悉心教導下,她從一個粗俗的賣花女變成了一個舉止優雅、言辭文雅的淑女,並在盛大的晚會上大放異彩。
影片的結局略顯俗套,但其中蘊含的意義卻發人深省。那位語言學家,原本抱著獨身主義,卻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赫本,最終迎來了大團圓的結局。影片揭示了一個時代的標准:標準的語音、優雅的舉止和個人修養是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的標准,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人會被人看不起。然而,當一個人具備了這些條件後,中產階級的道德觀卻可能成為一種束縛,讓人失去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心靈。
同樣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中也屢見不鮮。經過千軍萬馬的高考競爭,我們順利地拿到了文憑,努力地擠入白領行列,過著中產的生活。然而,我們常常需要加班,把公司當作第二個家;我們焦慮,為了事業不落後於他人;我們擔憂,為了將來的生活能夠維持一定的標准。雖然我們知道快樂是一種心情,與金錢無關,但我們依然習慣於坐在車里欣賞風景,去健身房健身出汗,並且只願意與有著相同生活方式的人交往。
這些現象反映了現代生活中的矛盾,我們追求著所謂的成功和幸福,卻常常忽略了內心的真正需求。我們需要思考,究竟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如何在追求外在成功的同時,也能保持內心的自由和快樂。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或許可以借鑒影片中角色的經歷,找到平衡點,既能在社會中獲得認可,也能保持內心的自由和快樂。畢竟,真正的幸福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滿足。
③ 求《窈窕紳士》的觀後感,要求從社交禮儀的角度去寫,可以寫寫服飾啦文明禮儀啦等等。。。急急急。。。
從《窈窕紳士》中學習社交禮儀
一、前言
在我的社交禮儀課快要結束的時候,
老師為了讓我們在考試前期能夠得到放鬆,
給我們
放了一部有關禮儀知識的電影
《窈窕紳士》
,
這部電影中體現了社交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禮儀知識,
藉此次觀影後的感覺體會,
淺談一下社交禮儀對我們的影
響。
二、正文
社交禮儀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
過程
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交際能力等。
社交在當今社會
人際交往中發揮的作用愈顯重要。通過社交,
人們可以溝通心靈,
建立深厚友誼,
取得支持
與幫助;通過社交,人們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資源,對取得事業成功大有獲益。
通過觀看電影《窈窕紳士》,自己對社交禮儀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個人形象主要是指
一個人的相貌、身高、體形、服飾、語言、行為舉止、氣質風度、教養以及文化素質等方面
的綜合,
而這些正是社交禮儀所涵蓋的內容。
影片對這些要求展現得十分全面。
社交禮儀與
個人形象的塑造和維護密切相關,以社交禮儀規范自己的言行、儀容、
儀表、
姿態是展示良
好形象的一條有效途徑。
由孫紅雷等飾演的電影
《窈窕紳士》
中的曾天高十分全面的展現了個人的社交禮儀塑造,
並通過一系列誇張的劇情展現出了社交禮儀隊個人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所以說學習好社交
禮儀是十分必要的。那麼我們應該注意那幾點呢?
首先,遵行社交禮儀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學家指出,
人在交往中,
對方給你的評價主要取決於關鍵的幾分鍾。
美國著名的人
際關系專家阿爾伯特
.
羅賓對人們的直接交往進行研究後指出:一個人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
受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說話內容本身占
7
%,說話方式(語速、語調、音量等)占
38
%,非語言信息(面部表情、身姿、行為、服飾等)占
55
%。可見,人的外在信息在給
他人的印象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沒有一個得體、優雅、文明的外在形象,
很難樹立起一
個良好的個人形象。
就像電影中的曾天高一樣,
一個穿著不得體,
在公共場合吸煙的人怎麼
會給女主角留下好的印象呢,
這是因為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具有
「
首因效應
」
,
並會形成較
強的心理定勢,
對後期的信息產生指導作用。
若遵行社交禮儀,
其中包括發型、
著裝、
表情、
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女士的化妝及飾品等,則會給初次見面的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其次,遵行社交禮儀可以充分展示一個人良好的教養與優雅的風度
個人形象通常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
外形的美麗,
常常指的是漂亮的五官、
健美的身段
及華麗的服飾等這些表象的東西,
而內在的美所包括的內容則更多、
更重要。
二者的結合才
能使人更有風度。所以說影片中曾天高開始學習各種社交文化,如打高爾夫,沏咖啡,
品紅
酒,聽歌劇。對一個人教養與風度的評判,不能僅以自己的好惡為標准,而應以社會共識進
行考查,
這種共識便是禮儀。
社交禮儀的每一個細節正是衡量一個社會人教養與風度的一種
共識尺度,它要求每個人講究禮貌、儀表整潔、尊老敬賢、禮讓婦女、助人為樂等,如果他
的一言一行與社交禮儀規范相吻合,人們定會對他的教養與風度予以稱道。
再次,
遵行社交禮儀可以更好地向交往對象表示尊敬、
友好之意,
贏得對方的好感和尊
重。
古語日:禮者,敬人也。尊敬他人是獲得他人好感進而友好相處的重要條件。反之,自
高自大,忽略他人的存在,就會很難得到他人的配合,這是一種不懂禮貌的表現。
與人交往
不可不注重禮儀,著裝服飾、言談舉止都要有講究。
「不學禮,無以立。
」知禮、守禮才能
保證與人正常交往,
良好交往,
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
社交禮儀是一種無聲的人際交往語言,
它不僅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涵養、教養和素質水平,更能使交往對象產生專業、敬業、
權威、有禮、有節的良好印象,贏得對方的好感,從而形成獨特競爭優勢。因此曾天高最終
獲得了女主角的芳心,也贏得了自己事業上的又一次成功。
三、結束語
中國素以
「
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
著稱於世,講
「
禮
」
重
「
儀
」
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秀傳
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遺產。想要做一個懂文明講禮儀的人,
不單單只要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不亂扔廢棄物,尊老愛幼,這些都是最根本的。關於現
代社交禮儀,
還有很多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生活中禮儀無處不在,
我們在生活中應該不斷
的完善自己、充實自己。
如果我們能把社交禮儀的各個細節恰當的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實際工作中,
它一定能幫助
我們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打造個性品牌、成就獨具一格的魅力人生。
④ 速求《窈窕紳士》觀後感,2000字左右。
《窈窕紳士》觀後感 前幾天,我與室友們一起看了由孫紅雷主演的《窈窕紳士》這部電影 ,感觸很多。 《窈窕紳士》從大體上看劇情比較俗套,讓人在電影的一開始就知道了故事的結局。然而其中有一處卻有點新意,那就是最後當名模芳娜知道曾天高的本來面目時並沒有投懷送報,而是落荒而逃,使得這個故事能快速結尾。 電影中有很多小細節還是很搞笑的。曾天高與吳嘉倩電梯上的初次相遇,吳嘉倩為了解決生意上的困境坐進了曾天高的汽車,出場了拍賣會,以及吳嘉倩為了改造曾天高做出的一系列事情,讓在場的同學不由的笑出了聲。有人會說這部片子沒意思,只能讓我們在當時笑了一下而已,但我覺得這已經達到了喜劇片的效果了。喜劇片主要就是讓我們在生活的壓力下放鬆心情,不需要一定得賦予它別的內涵。 本劇前部分用了詼諧的語言以及一些不雅的行為成功的描述了一個農民企業家的鄉巴佬形象,經過營銷家吳嘉倩的改造後,變成了溫柔,懂禮節的上流人士,有人覺得他只改造了外表並未改造內涵,從看義大利歌劇可以看出那些只是他死記硬背的結果,以及到達芬奇畫廊時因為無趣而跑到廁所吸煙。然而我卻認為他的內涵改造算是成功的了,為了一杯咖啡,他親自到學校去煮給吳嘉倩吃,在吳嘉倩生日的那天,他親自做了她最愛的蛋糕,這些都是他發自內心的。再說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做但不得不做的事。在上流社會每個人都把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其實我們也差不多。 《窈窕紳士》把農村出生的曾天高包裝成真正上流社會的紳士的計劃定位在了高檔產品消費能力上,或許這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吧!我不知道現實中的上流社會生活是怎麼樣的,可能是電視劇看多了吧,每當我看到「上流社會的生活」的字樣時,腦海里就出現了一些奢侈的生活場景。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部影片是成功的。
⑤ 窈窕淑女電影觀後感
《窈窕淑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講述了賣花女被改造的事情。賣花女本身長得也是美麗的,但是她的嗓音和她所從事的職業讓她不會是一個那麼優雅的女孩。而賣花女的人生也因為一個語言學家教授的打賭而發生了轉變。
賣花女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剛好她聽到了教授的那個賭約。教授說他有辦法把賣花女改造成一個優雅的貴婦人,而且帶她出席游園會也不會被人識破。
賣花女剛好就聽到了,於是她就找上了教授,在另一個人的幫助下,她也開始了改造之旅。
故事本身呈現的不僅僅是賣花女改造的過程,以及結果,還呈現了她是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為了一個更優秀的人。
這也體現了學習對於人的價值。賣花女在成功改造過後呢,也擁有了自己的愛情。至於這個愛情的對象是誰,在影片中可以找到。
⑥ 求一篇關於《窈窕紳士》的觀後感,要以禮儀的角度寫,兩百字左右
國慶節期間,難得休閑,看了喜劇片《窈窕紳士》——《窈窕紳士》由孫紅雷、林熙蕾領銜主演,幕後則由吳宇森、張家振和楊紫瓊三位重量級電影人坐鎮監制。影片講述商場得意的暴發戶曾天高為吸引夢中情人花招百出,不惜重金請來歸國創業的職場「白骨精」吳嘉倩對自己進行調教和改造,而在這次情場軍訓中兩人卻意外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 從片名也可以看出本片與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經典影片《窈窕淑女》有著天然的聯系,影片的部分創意正是來源於此。然而如果再進一步查證,原來1964年製作的這部《窈窕淑女》也是改編自英國劇作家蕭伯納的劇作《賣花女》,自問世以來數次搬上大銀幕,直到今天還有電影公司有意向要重拍這部經典之作。 至於本片的劇本就創作了一年時間,整個拍攝計劃從籌備到完成歷時五年。與《淑女》版不同的是,這一次的主人公換成了一位中國土生土長的暴發戶,給他上禮儀課程、將他調教成紳士的「老師」則是一位現代都市麗人。故事的背景也從倫敦搬到了上海,影片全部在上海取景拍攝完成。相信看完本片,你會發現此「窈窕」絕對非彼「窈窕」。 劇情也在如何將土包子訓練成紳士上大做文章。首先是硬體的改造:發型衣著和配飾等方面要看起來像個衣冠楚楚的紳士;其次是軟體的升級:日常的言行舉止以及各種社交技能的培養直至成為出類拔萃的「社交名流」,諸如此類的時尚禮儀課程,都將會在影片中一一向觀眾呈現。就此與各位分享其中一二: 一、高爾夫禮儀 譚小芳認為,高爾夫球講究禮節,以下幾點,是球場上應遵守的基本禮貌: 1.擊球或揮桿前,應先確定近旁無人站立或遠處無人立於球可能擊到之處,並檢視地上是否有石塊、小卵石、樹枝等,以免揮桿觸及飛起而傷及他人。安全在高爾夫運動中是如此之重要,以至於高爾夫規則和禮儀都將其列在開篇的首要位置。如果球員對球和球桿的堅硬程度沒有足夠的認識,球場將會變成一個危險之地。 2.對方擊球時,不可在其後方徘徊,或釘著看打擊路線,也不要高聲喧嘩妨礙對方。 3.勿在腰間纏一條長毛巾,進入會館或餐廳時須脫帽。 4.打球所花的時間應以快走彌補,勿讓同伴久候。 5.熟悉規則後才上球場。 6.保持球場安靜的環境十分重要。打球時球員需要全神貫注,任何響動都有可能影響擊球的質量。所以在場上講話時必須壓低嗓音。即使你同組球員不介意,你也要照顧附近其他組打球的客人。此外切忌在球場上跑動,會引起其他球員分心和煩躁,還會損害草皮。必要時應盡量輕步快走。 二、咖啡禮儀 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認為,在正規的西餐上,飲咖啡是壓軸戲。飲咖啡可以安排在用過甜點之後,也可以離開餐桌後改在咖啡廳進行。多年來,咖啡一向在西方飲品中唱主角。不論是在隆重的宴會上,還是在家中以咖啡待客,飲咖啡都有一整套禮節。 現磨現煮的咖啡檔次最高(《窈窕紳士》片中孫紅雷就尤其鍾愛現磨先煮的咖啡),國內流行的速溶咖啡一般難登大雅之堂。咖啡通常有兩種:一為清咖啡,即不加任何配料;一為濃咖啡,是指加入牛奶的。還有一種加威士忌酒的,叫愛爾蘭咖啡。在餐桌上,比較講究飲清咖啡。它既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又可以化解油膩。 上咖啡只用右手即可,對外賓尤其應當如此,因為國外大都以左手為不潔。咖啡上來時,應放置於飲用者的正面或右側,杯耳向右。咖啡匙不用時要平放在咖啡碟里,千萬不要讓它停留在咖啡杯中。咖啡碟的作用是避免飲咖啡時弄臟衣服,如碟里積聚的咖啡過多,可倒入杯中,但不要直接飲用或潑到地下去。 飲咖啡的姿勢同距離餐桌的遠近有關。離餐桌較近的話,上身挺直,用右手握住杯耳,靠近嘴巴就行了。如離餐桌較遠,可先把咖啡杯碟一起用左手端至齊胸處,然後左手持碟不動,用右手端著杯子往嘴裡送。注意不要雙手握杯、滿把攥杯,也不要俯下身子趴到杯上去喝。飲咖啡忌諱大口吞咽、響聲大做、一干而盡,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味最好。 在社交界,常為女賓舉辦咖啡宴,作為女士們彼此相識的一種方式。咖啡宴不講座次,時間也不長。在飲咖啡時,還要上一些甜點。如欲品嘗甜點,應放下咖啡杯;飲咖啡時,亦應放下甜點。倘若左右開弓,雙手不空,吃一口、喝一口 替進行,則有失風度了。 三、禮儀文化 譚老師認為——《窈窕紳士》中孫紅雷飾演的角色為了提高禮儀、成為紳士,惡補文化(名畫、芭蕾、歌劇等),可見禮儀文化作為禮儀的基礎是必不可或缺的。 禮儀是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體現對交往對象尊重的具體手段和過程。禮儀對個人而言,體現了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對社會、國家而言,禮儀關乎團結、穩定和發展。現實生活中,失禮的現象經常發生,有的是因為不懂禮而失禮,有的是懂禮還失禮,還有的行禮不當,可能導致傷害他人。 許多人懂得禮儀,但卻不會去行禮。有些越是看似非常簡單的事情,人們越是難以做到。所以關鍵的是,要讓禮儀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而這種自覺行為不是靠法律、規定來約束,而是要靠個人的「自我教化」。譚老師認為,行禮還有一個度的問題,既不能失禮,也不能是繁文縟節。禮節應該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行為,沒有任何功利目的,不給他人帶來壓力。因此,禮節貴在自然。《窈窕紳士》中孫紅雷飾演的角色一句幾個「對不起」「謝謝」,顯得就不是那麼自然。 禮貌、儀表、風度是反映一個人文化素質和修養高低的重要方面。《禮記》中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不是語言的有無,而是禮,禮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譚老師希望每位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禮儀,成為紳士、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