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國電影中的中國人形象
木乃伊歸來看過吧
裡面的人物形像就很能說明問題
裡面那個禿頭就很有中國人的指向意味
那禿頭的「另一半」就更象中國人了
在木乃伊歸來中
這兩人不得不承認的是他們都很強
都很神秘
都有些自私
當然最後都死了
木乃伊歸來是美國人拍的
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明現代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那就是
1是潛在的難以理解的敵人
2他們很狠 很有能力 不太有美國人的道德觀
3他們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被離一切不可做出危險的事情
這些大概也就是現在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也是美國政府希望他的國民所持的看法
那就是有所戒備
所以
美國電影中的中國形象並不是由現實中國人形象抽象出的
而是他們的模模糊糊的印象和電影的目的等等的混合物
而美國人的印象是他們的政府影響的
所以中國人的形象歸根結底是政府態度決定的
初聽似乎太政治化了
但是縱觀歷史你就會發現其正確性
民國後期
西方國家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後
他們只得在別的地方尋找人性本善的證據
因為那對他們的統治很重要
所以那時的人們由於政府的宣傳對中國充滿了希望
因而在各種作品裡充斥了對中過的溢美之詞
中國共產黨掌政後就完全不一樣了
陳查理就是他們妖魔化中國人的代表
外國電影第二就是印度電影了
可惜我還沒看過
韓國電影對中國還不錯
所以中國人都是很好
日本電影好象不太提中國人
也許是因他們要脫亞入歐
也許是政治敏感性吧
Ⅱ 求助一些有代表性的好萊塢電影,里頭有中國元素的,並且中國形象是反面的
《紅色角落》1997 主演 李察基爾 白靈
(米高梅出品):描寫一美國商人在華投資時遭到的「迫害」和不公平待遇,指責中國官員與司法制度。
《小活佛》1993 導演:貝托魯奇
《西-藏七年》1997 主演 畢彼特
關於西-藏-喇-嘛的傳記故事
早年的《大班》《龍年》。
所謂反面是相對而言。
Ⅲ 《鐵雨》電影中中國的形象是什麼
中國霸氣側漏
《鐵雨》中除出現兩名中國高級官員外,還有很多涉及到中國的情節,比如朝鮮每一次發生政局變動時,相關負責人都要給中國打電話通報情況,盡管有時候表現得很虛偽,有時候表現得很囂張,但總的來說,還是不敢瞞著中國蠻干。
當然,《鐵雨》也有黑中國的情節,比如裡面聲稱朝鮮的很多技術來自中國的故意泄露等。不過相對以前的韓國電影,對中國的描述還算客觀。唯一讓人有點別扭的是,《鐵雨》里的中國人普通話太糟糕了。
(3)當代法國電影中的中國形象擴展閱讀
《鐵雨》中的美國人,是傲慢、虛偽的存在,他們不顧朝韓平民生死,主張先發制人的核攻擊策略,並最終向朝鮮發射了數枚核彈。
朝鮮為了反擊,也向日本發射了一枚核彈,並機智地在預設地點上空爆炸,不僅摧毀了一艘日本的宙斯盾艦,還粉碎了美軍的核攻擊計劃。
Ⅳ 中國人在外國影視劇里應該是什麼形象
授權好萊塢的影視的話,那真的是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常的具有地位的一個地方,但是實際上因為好萊塢他本來就是美國的產業,所以說他的時候也是一些外國人在裡面露臉。真正能在裡面露臉,中國人真的是非常少的,而且能夠在裡面露臉的中國人都是非常數得上名號的,大家說起來能夠在好萊塢里混得比較好的外國人,應該就是成龍,還有李小龍呢。
李小龍的出現真的是改掉了很多被污名化,中國人的形象,他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電影,真的都是非常的有意思的。這里的形象其實是和我們中國意識的發展,還有政治經濟的變化都是有著很大的關系啊。正是因為我們中國人變得越來越厲害,所以說才讓我們看出來,在電影裡面形象也得到了一個非常大的改善。
Ⅳ 外國電影中的中國人的形象
瘦小~幾乎沒眼睛~一條縫~兩撇八字鬍~疏小辮~清朝人模樣
Ⅵ 當代 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中國 的電影主流風格
美國大片一向沿襲好萊塢的方向,在電影中大量應用新式科技,至於風格嘛,不是很好說,反正都是為了票房。
英國電影也是應用電腦技術,例如007系列,風格比美國電影更加輕松,詼諧。
法國電影不清楚。
日本電影則常與災難掛鉤。
中國電影則是以現代化,社會化為主題的
大概就是這樣,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Ⅶ 原創 歷史上美國電影里的中國形象是怎樣的
有個叫龍種的電影 是老外拍的中國故事 特別明顯的展示出中國風土。還有皮特拍的 西藏()七年 間諜游戲 是後來的形象 阿甘裡面也有來中國打乒乓的片段 最近電影中國形象就很正常的了
Ⅷ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有哪些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對好萊塢電影有一定的影響。
其次就是自《卧虎藏龍》後功夫元素在好萊塢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影響,比如將中國功夫中的動作運用到打鬥中,中國演員在好萊塢的發展越來越被看好。
接下來又有將中國的熊貓與俠客故事結合中國功夫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的成功。
Ⅸ 西方電影中的中國文化
自己找找《末代皇帝》的影評就可以了
Ⅹ 歐美電影中中國軍隊形象
有損中國軍人形象的電影拍過不少!
就拿簡單地說,2012上那個中國將軍妝畫得和豬頭一樣,根本不了解中國。
最近的有《赤色黎明》,不過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