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上學路上電影介紹

法國電影上學路上電影介紹

發布時間:2022-05-13 13:07:36

① 上學路上的電影劇情

一位土耳其教師到土耳其東南部鄉下的某偏遠庫爾德村莊教課,但是學生們會庫爾德語不會土耳其語,老師又不能講庫爾德語,他被迫感覺在自己的國家中變成了異鄉人。
由於當地經濟蕭條,還有幾名學生為家中事務不來上課,青年教師通過家訪的形式與家長聯系、找回學生。
學校只有他一個老師,卻要教3個年級。在這樣孤獨的環境下,他一人堅持完成了一學年的教學,學生們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暑假到來,老師與學生告別後乘車返回城裡。

② 上學路上電影的讀後感

荒涼的熱情和唯美

缺水的西北荒漠,貧窮的山村,清貧而熱心的老師,活潑的孩子,勤勞朴實的婦女,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典型。我們看過《一個都不能少》這一類反映貧困地區兒童學習生活的電影,都不禁為他們落淚。但是這部《上學路上》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用一種詩意的表達為我們展現了物質的貧乏和精神的充實。看過之後,你不會因他們的困苦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你也不需要表現出那卑微的同情,你只會為他們鼓掌,並深深被他們的精神所打動,你只會覺得自己還差得很遠很遠。在這一點上,《上學路上》可能遠遠超過其它的反映貧困地區兒童生活的苦情片,它的目的,不是要你來對比貧窮與富有。

故事從放假開始,下學期要漲學費,可是我們的王燕同學卻面臨著交不起學雜費的困境。於是她開始利用她能想到的一切,賺錢交學費。其間,又有相親認識的會做生意的男孩。在她的一系列「做生意」的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她堅強樂觀的品質,也看到了西北地區的人情風俗,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畫卷。故事和畫面都很唯美,像一劑心靈良葯,甘苦交融。

有時候,震撼人心的,不一定是苦難本身。 感動,並不一定要讓你掉下眼淚。

③ 請問大家對電影上學路上有什麼評論

看了《上學路上》這片電影讓我很感動,貧困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憐憫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閃光點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她敢於面對困難和失敗,還有她的勤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到西北雖然窮,但人活得快樂充滿希望。讓我們向王燕學習,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現在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環境里,有嶄新的書桌,有嶄新的課本,有嶄新的文具。可她有什麼呢?即使她什麼都沒有,可她上學的決心沒有絲毫的動搖。我們這些有好的環境,好的學習條件的人卻還有時候不懂珍惜。所以,同學們!抓緊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珍惜我們良好的環境條件,努力學習吧。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父母老師,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④ "上學路上」的簡介

上學路上 中文片名:《上學路上》
原名:《讓我聽聽你的手》
導演:方剛亮
編劇/製片:趙冬苓
攝影:張皓
領銜主演: 吳旭--飾 王燕
艾麗婭--飾 王燕媽
楊樹林--飾 校長
製作公司:山東電影製片廠 [中國]
影片分析
王燕面臨著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為了湊夠去枸杞園摘枸杞的車費,她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買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喜歡王燕的老師,高價買走了鋼筆,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
影片分析
故事發生在我國邊遠山區﹙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還有遺存﹚,故事片的主人公是正值豆蔻年華的王燕。面對突長的學費,在王燕和她的兩個弟弟之間,王燕媽媽選擇供兩個學習還不如王燕一半好的兩個男孩讀書。再指望媽媽改變心思無望的情況下,王燕開始著手賺學費。
影片集中鏡頭,用大量的篇幅記錄了王燕賺車票錢的經過。王燕的第一筆收入是靠十個雞蛋換來的。初來乍到的王燕在市場與一位衣著整潔的女士談論價錢,不想雞蛋突然被推車路人踩壞,最終只能得到推車路人賠給她的2..5元!回家後又莫名其妙的被媽媽和村裡的幾個人拉去相親,結識了被她成為「騙子」的相親對象。她留意到他身上的圓珠筆,最後以1.7元的高價買下了原價0.8元的筆,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筆以兩元的價格賣給王老師,知情的王老師明白她的心意,用5元的更高價格買下她失而復得的筆!
這時的她准備先欠下5元乘車去固水,結果被拒絕。與此同時她也得知了圓珠筆的真正價格!而後她准備養只羊羔,這樣可以更快的賺到剩餘的車費!經過一番周折她最終將羊羔買回家中。可是這使得村子裡剛好是軋胡麻的季節,她沒有給小羊割草的時間,最後用1元錢買來糖豆哄著兩個弟弟給小羊割草。不久糖豆就快吃沒了,於是她用刀將剩下的糖豆切小,頑皮的兩個弟弟立即發現後決定「報復」姐姐——將姐姐用來測量小羊身長得木棒折斷一拳大小。幾天後,王燕去測量小羊的長度,發現小羊照比木棒長長了一個半拳頭,便興沖沖的抱著小羊跑向市場。面對政府退牧還草的政策和價格走低的綿羊市場,王燕最終在好心路人的指導下來到了收購站,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以85元的價格將羊賣掉。
這時的她已有8.8元,還差1.2元就可以去固水靠采枸杞賺學費了!
可就是這最後的1.2元難住了王燕,但是堅強而又倔強的王燕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在市場上走動,尋找掙錢的方法。不知不覺的竟又遇到了自己的相親對象——「騙子」,最後兩人決定做一回牙行,這樣憑借「牛馬五元,羊一元」的行規,就可以輕松的賺到剩餘的1.2元錢。雖然這門生意險些失敗,但王燕強烈的上學願望最終打動了買羊的大叔,成功的拿到了剩餘的錢。
影片在此時已經進入到片尾。本片最後的十幾分鍾里通過對王燕成功乘上車子的鏡頭放大,對她賺錢的過程略去,以及對她在開學典禮當天匆忙趕回時,為好友三花賣新筆並將筆送到三花手中的兩個細節的追蹤記錄,最後在王燕的一聲:「學雜費24塊8,我賺夠了!」的滿含驕傲與興奮的話語中將鏡頭淡出。
本片還有一條在影片後半截才出現的暗線,即縣里撥了一批錢款用來輔助貧困學生,名額為8名學生,各個家長可謂是費盡心機,尤其是王燕的媽媽,但影片的最終王燕還是沒能被評為輔助對象,不過開學典禮的時候她已經掙夠了全部的學費。此外她還掙出了回家的路費以及滿足三花姐想留一支筆的願望的錢款!
影片以時間的先後為標准記錄故事的發展歷程,使得影片不僅真實,而且使人能夠更好的貼近主人公的生活,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影片主人公——王燕在曲折艱難的賺學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在冗雜的社會里保守著自己的心願,並為之付出,努力,拼搏,奮斗……縱然並面對即將輟學的可能但依舊堅強的依靠自己單薄的力量反抗著生活,反抗著命運!
本片主要以自然地黃土景色為背景,以這種荒涼而單調的景緻,來映襯王燕內心對為好未來的憧憬。在片頭,生活在遠離森林地區,不知森林真面目的她對「森林」二字的理解不難看出她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有夢想有理想的女孩兒。
全片的音樂背景十分簡單,但依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對彷彿十分枯燥的王燕奔跑的鏡頭來說,音樂的相嵌便使人們不覺乏味!在同類鏡頭中的同一音樂的反復使用,使人能夠更加熟悉並銘記影片的內涵。另外,片中姐弟三人推秸稈回家時背景中融入的音樂,對表現當地民俗,渲染當地生活的艱苦都有獨特用意。
本片主要意在表明中國邊遠山區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尤其是女孩子上學難的問題,當家裡經濟緊張的時候,很多家長都選擇讓女孩子下學,理由就是女娃上學也是給別人上的,沒有用!由於我國邊遠山區人們生活水平低,經濟上困難,再加上殘余未退的封建思想,所以常常斷送女孩子的美好未來。
影片最令人感動的鏡頭主要集中在影片的最後,影片所反應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的主要沖突之一。可以說影片還是很值得大家來觀賞的,建議大家有機會來欣賞一下本片!
幕後花絮
這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孩子們為改變命運追求知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馬燕出現在那塊土地上是不奇怪的,不僅僅因為西海固獨特的美更容易吸引國外的目光,更因為那塊土地給予了馬燕不屈從命運的精神和活力……
精彩視點:
《上學路上》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這也是影視工作者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一份節日厚禮,山東影視中心希望「用這樣一個國際性的題材感動世界」。
大西北的寧夏,對許多人來說是遙遠的、平生從未涉足的一片黃天厚土。2003年夏初,本片的編劇、山東影視中心影視部主任趙冬苓應邀前往采訪時,寧夏西海固女孩馬燕的求學神話引起了她的注意。應該說,馬燕的命運,是被到西海固參觀的法國公使夫人改變。馬燕的媽媽,一個精明的農村婦女把馬燕寫的三本日記塞到了公使夫人手裡。不久後,這三本日記通過法國駐華記者韓石到了法國,先在法國《解放報》上發表,引起法國社會哄動,然後正式出版,在歐洲成為暢銷書,先後被翻譯成六國文字,最近又「出口轉內銷」回到了中國。
2003年10月,《上學路上》(原名《讓我聽聽你的手》)在經過四次修改後,完成初稿。客觀地說,《上學路上》只是一部兒童電影,但它所表現的主題又遠遠超出一部兒童電影的范疇。作為一部反映西部兒童求學的藝術影片,《上學路上》較之國內相似題材的影片《一個也不能少》、《草房子》、《美麗的大腳》,以及伊朗電影《小鞋子》、《天堂的顏色》、《何處是我朋友家》、《讓風帶著我飛》,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魅力。
本片的主演吳旭盡管還是一個孩子,但早已是蜚聲熒屏的小童星。憑借電影《一聲嘆息》里的「梁月月」,吳旭拿到了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表演新人獎,而《大明宮詞》中的「小太平公主」、《人間四月天》里的「小幺妹」,無一不證明著吳旭這個地地道道北京孩子的表演實力。
除了吳旭值得關注外,本片的創作陣容不可謂不大。著名導演黃建新出任本片的監制,「第47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會唯一女演員提名、「金雞」獎最佳女主角、「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飾演「王燕媽」,「飛天」獎最佳男主角楊樹林飾演校長。如此豪華的創作陣容,難怪影片剛剛製作完成,就把眼光瞄準了當年金雞電影節,並一舉獲得了最佳兒童片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和最佳編劇獎三項大獎。

⑤ 上學路上的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預旺鎮張家樹小學學生馬燕,五年級時,因為家貧輟學。法國公使夫人到西海固參觀時,看到了馬燕寫的三本日記。不久後,《馬燕日記》在法國《解放報》上發表,引起法國社會哄動,然後正式出版,在歐洲成為暢銷書,先後被翻譯成六國文字。趙冬苓被這個故事打動,前往寧夏采訪並創作出劇本。 雖然本片以《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但導演方剛亮表示,《上學路上》不是《馬燕日記》的電影版, 《上學路上》的故事由趙冬苓重新創作,和《馬燕日記》沒有關系。 劇本創作 該片編劇、著名作家趙冬苓到寧夏采訪時,了解到寧夏同心縣人非常善於做生意——一個同心人拿著一個雞蛋走出一百里路去,這個雞蛋就能增值到五塊錢。她因此受到啟發,設計了主人公王燕賣十個雞蛋得到「第一桶金」的劇情。 2003年10月,經過四次修改, 《上學路上》劇本的初稿完成。 遴選導演 路學長、陸川、張一百等第六代導演都接到過劇本,由於檔期的沖突,他們都只能放棄節拍。經再三考察,影視中心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師、青年導演方剛亮為該片導演。 選取外景地 同心縣的預旺鎮中有一座古城樓,導演方剛亮欲將其用作外景地。然而不久鎮政府已和銀川市的開發商簽下了開發項目,准備拆除此城樓,城樓已經寫滿了「拆」字。經鎮里、縣里各方面的關系准備協商無果,最後方剛亮和製片主任侯鴻亮把開發商和各級領導都請到這個城樓子跟前開了一個現場會,才把這個城樓子延期保留下來。
劇組尋找主場景(村莊、學校)也花了不少時間:為了尋找這個村莊幾乎跑便了整個同心縣,終於在一個山坡上發現了一個已經破敗的學校,與遠處的村落遙相呼應,非常符合劇情。但經了解,這是當年《美麗的大腳》劇組搭建的。劇組只好繼續尋找,最終找到另一個符合要求的村莊。 拍攝期間 為了讓王燕的扮演者吳旭演得更加真實自然,導演還安排她每天下午在當地由副導演帶著到集市賣雞蛋體驗生活。為拍出地方特色,劇組在演員服裝和化妝上完全「拷貝」當地人。 多次更名 電影開始拍攝時,名字暫定為《學費》;後來因為影片中有「聽手」(西海固地區進行交易時的一個術語)的劇情,改成《讓我聽聽你的手》;但「聽手」雖然生動,卻不能表現電影的全部內容,最後由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改成了《上學路上》,「路」字既有現實中路的意思,也有王燕求學之路的意思。

⑥ 上學路上的影片評價

影片自始自終都流淌著大西北明亮的陽光,孩子們快樂、純真又狡佶的笑臉,歡快、跳躍有矯健的步子,真實地再現了苦難和貧窮中的兒童世界——在孩子們的眼中,世界永遠是快樂的。 (金雞獎評語)
這部影片敘事線索簡單明了,故事情節主要圍繞王燕掙學費這個中心事件展開。為了使故事生動有趣,在這基本的情節線索中,影片不斷設置懸念。故事正是在這樣的懸念之下才顯得一波三折,緊緊吸引了觀眾。除了懸念,影片還加入了許多生活化的喜劇元素,比如王燕相親;黑臉大漢賣羊的情節等等都使得影片充滿了趣味與幽默的特點。喜劇元素的加入使得本片成功擺脫了以往兒童影片說教式的特點。 (新浪娛樂評價)
《上學路上》故事純凈、簡約、積極、生動,自始自終都流淌著大西北明亮的陽光,陽光下的孩子們臉上看不到因為貧窮而帶來的抱怨和自卑,彷彿回到純真澄凈的世界,回歸人性之初。電影敘事結構與表現形式出色,兩者相輔相成、遙相呼應,演繹出一幅厚重的「西部風情」。在片中,電影畫面主觀的人文色彩與悲涼的背景音樂交疊應用,產生出的強烈震懾感,加深渲染了影片的主題。影片拍攝鏡頭運動自由流暢,寫意、自然的光線處理,結合寓言式的、飽含象徵意味的畫面構圖,體現了本片導演與攝影師深厚的表現與表達功力。 (寧夏新聞網評價)

⑦ 《上學路上》這部電影跟我們實際生活有什麼聯系

《上學路上》觀後感
副標題:
作者:任皓妍 文章來源:二年級三班 點擊數:4251 更新時間:2005-5-17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學校組織我們到人民電影院觀看了一場感人的影片,它的名字叫《上學路上》。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2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賣雞蛋,雞蛋被踩破;賣圓珠筆,筆丟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歷盡艱難,終於掙夠了錢。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鈔票攤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這時,我們都高興得拍手歡呼起來。

看了《上學路上》我很感動,貧困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憐憫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閃光點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她敢於面對困難和失敗,還有她的勤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到西北雖然窮,但人活得快樂充滿希望。讓我們向王燕學習,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

電影《上學路上》觀後感

作者:張璐,時間:2005-8-12 12:27:29,閱[1745]

昨天晚上我在姥姥家看了一個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叫《上學路上》。它講了有一個女孩,她為了上學,自己就去賺錢讀書,她的名字叫王燕,上學的學雜費就得二十四塊八,她們都交不起,王燕的媽媽就不想讓王燕讀書了,但是王燕很想讀書,她就求她的媽媽讓她讀書,媽媽最後就說:「你想讀就自己賺錢讀吧」!王燕就去自己賺錢讀書了。王燕她先賣了十個雞蛋得到了2元5角,王燕又在一個男孩子那買了一隻筆是1元7角,王燕就准備把這只筆賣給王老師,王老師就給了王燕5元,王燕買到了羊(羊是80元),就給了瞎子1元介紹費,王燕買了一瓶糖豆給她的弟弟吃用了1元,賣羊就得了85元,王燕就把80元給那個男孩子,自己只得了5元,現在王燕一共有8元8角。只要湊夠了10元就可以坐拖拉機去摘枸杞,但是還差1元2角。王燕就去幫別人賣羊,開始人家不肯,最後王燕都哭了。那個人只好把羊賣了。終於湊夠10元了,她就可以坐拖拉機去摘枸杞了。摘1斤枸杞掙2角,王燕需要摘124斤才能湊夠24元8角。最後她終於把錢湊夠了,可以交學雜費讀書了。
看了這個電影,我的感想是:「王燕她很愛讀書。但是她們那裡的條件實在是太艱苦了,她們實在是太窮了,連二十四塊八都交不起,我們和她們比起來,我們的條件太好了,我們就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如果我們不好好讀書的話就實在是太對不起爸爸媽媽、這么好的條件、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好的學校和老師了。
2005年8月12日

今天,我和爸媽一起去人民電影院看觀看電影《上學路上》。
影片故事發生在寧夏西海固地的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間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為了24元8角的學雜費,王燕付出了辛苦的勞動:她去賣雞蛋、賣圓珠筆、賣小羊,好不容易湊足了去枸杞園的10元錢車費,最後終於能去枸杞園幫人摘枸杞,終於賺夠了24元8角的學雜費。在開學那天,王燕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最讓我感動的是王燕跟在賣羊人身後懇求他賣羊時的那個場景。「摘一斤枸杞可以掙到兩角錢,摘124斤枸杞我就能掙夠二十四元八角錢,有了這二十四元八角錢,我就可以交學雜費了,我就可以上學了!!」聽到這段話,我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
二十四元八角錢,對於衣食無憂的我來說,根本就不會把它當成一回事,那隻是一筆小小的零花錢,還不夠我平時吃一個麥當勞或肯德基的套餐。而在王燕的眼裡,那是她的學費,是她努力奮斗的目標。我從來沒有為錢的事發過愁:每當新學期開學,爸媽早早地就把學雜費准備好了;無論我要什麼東西,爸媽都會買給我,而且會買最好的給我,一不如意,我還會生氣發脾氣。爸媽要我認真讀書和練鋼琴時,我還常常講條件。與王燕對比我覺得非常慚愧,我現在有這么好的條件不懂得去珍惜,而王燕雖然物質條件那麼差,卻絲毫沒有影響她學知識學文化的決心。 所以,我以後一定會珍惜我擁有的大好時機,抓緊一分一秒,努力學習,改正缺點,爭當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長大了做一名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學校放演愛教片,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上學路上》這部電影,它的主人公深深感動了我。

《上學路上》講述的是一個窮困山區的小女孩,為了上學千辛萬苦掙錢交學雜費的故事。為了掙錢,小女孩先是養羊,由於羊價下跌,她只掙到了八元錢。後來,她又幫別人賣羊掙了兩元錢。她把十元錢全部當作路費,到很遠的地方幫人家摘枸杞,摘一公斤枸杞可以掙到四角錢。直到新學期開學典禮快要結束時,小女孩才氣喘吁吁地趕到學校,將已被汗水濕透的二十四元八角學雜費交到了校長手裡。

這個小女孩的年齡和我差不多,可她的所作所為卻讓我望塵莫及。她那強烈的要上學的願望感動了我,她不怨天尤人,自強自立精神震動了我。她要掙夠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錢,就要摘六十二公斤的枸杞。六十二公斤黃豆大小的枸杞,她要摘多少粒,摘多少天?她要流多少汗,吃多少苦?想家的時候,誰為她擦去眼角的淚花?可是,堅強的她卻從來沒有埋怨過爸爸媽媽,也沒有抱怨過家裡的貧窮。

小女孩「我要上學!我不想早早結婚。」的吶喊一直回響在我耳邊。她讓我知道,世界上並不是每一個孩子想上學就能去上學。能上學,對她來說是多麼艱難的事情啊!我想起自己從上幼兒園到現在已經交過十幾次學雜費了,可我從來沒為這事操過心,也不知道每次要交多少錢。我甚至經常抱怨飯菜不好,衣服不新。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上學的幸福呢?看看這個小女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上學呢?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這個小女孩的求學之路是多麼艱難。除了感動,我也決心像她一樣自強自立,珍惜幸福生活的每一天

⑧ 有沒有人看過《上學路上》的電影,什麼感覺

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為了湊夠去枸杞園摘枸杞的車費,她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買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筆,喜歡王燕的老師,高價買走了筆,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這是大概的劇情。。
看完後讓我覺得。。 只要肯努力。。什麼都可以成功的。。。

⑨ 上學路上電影梗概

《上學路上》這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孩子們為改變命運追求知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影片梗概:
王燕面臨著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為了湊夠去枸杞園摘枸杞的車費,她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買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喜歡王燕的老師,高價買走了鋼筆,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

參照的是網路:
http://ke..com/view/531291.html?wtp=tt

⑩ 上學路上的劇情簡介

盛夏正午的太陽,毫無遮擋地照在西北高原的黃土坡上。雖然已是快放暑假的時候,但學校的孩子們都還穿著長袖的衣服,看上去不那麼熱。站在山坡向學校的方向望去,除了學校正中央的一根旗桿上飄揚著一簇鮮紅,方圓幾十里的黃土坡上再沒有別的生命的顏色。講完關於「森林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後,校長宣布放暑假了。臨出學校前,校長再三叮囑同學們,下學期報名的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元八角,九月一日開學時一次性交齊。
按照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塊八,王燕算了算賬。加上兩個弟弟,三個人加起來一共是七十四塊四毛。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的農民來說,任何一個父母也拿不出來,王燕家也不例外。但為了不像三花姐姐那樣過早地輟學、嫁人,王燕從放暑假那天開始,為下學期自己和兩個弟弟那七十四塊四毛錢的學費忙碌起來。
為了不至於輟學,走上像三花姐選擇的那條路,王燕決定去百公里以外的枸杞園幫人采枸杞掙錢。可車費怎麼辦?王燕想到了家裡的雞蛋,那可是一家人都捨不得吃的呀!王燕背著父母,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賣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租了相親小男孩的羊羔來養,想盡辦法,吃了不少苦頭,終於掙夠了去枸杞園的車費。暑假轉眼就過去了。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從枸杞園回來後,送給三花姐姐一直都想要的一支筆,那是三花姐留作對即將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種紀念。王燕趕在迎親車接走三花姐前的一刻,把筆插進了三花為那支筆准備的一個空筆套。
三花姐被迎親的隊伍接走了。王燕攥著學費奔向學校,望著三花姐漸漸遠去的背影,王燕真的不明白,迎親隊伍中那喜慶的吹打聲,到底在慶祝什麼。
(海報、劇照、下文角色介紹圖片均來自新浪娛樂 )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上學路上電影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馬電影製片廠全部演員 瀏覽:546
許願神龍大電影中文版正版完整版 瀏覽:489
有聖杯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32
先遣連完整版電影 瀏覽:709
人和怪獸大作戰電影名字有什麼 瀏覽:267
穿越時空電影大全國語 瀏覽:543
一部電影摸喪屍胸 瀏覽:118
私人戰爭完整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25
真情少女電影完整版 瀏覽:936
人生就像一部電影英語 瀏覽:811
中國導演評價漫威電影 瀏覽:904
大電影最新版軟體下載 瀏覽:475
關於天使和惡魔的電影動漫圖片 瀏覽:355
中國第一部有插曲的老電影 瀏覽:214
王迅電影五顆子彈是什麼名字 瀏覽:663
電影偷票什麼意思 瀏覽:876
韓國電影洞結局是什麼 瀏覽:342
何三水是哪一部電影 瀏覽:784
一部簡單的微電影製作流程 瀏覽:947
朝鮮北逃電影完整版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