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女生版bigbang的一天一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yMDc0NjA=.html 女生模仿BigBang 一天一天演出版本
⑵ 幫忙翻譯,專業點的翻譯!治療高可以追加分數!
重寫中國電影史」的口號在電影史學界提出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然而激烈論辯後,仍是眾聲喧嘩,新的言說似乎仍在策論階段而無有架構;隨著社會上「電影熱」的普遍升溫,許多高校開設了電影史課程,然而得到公認的中國電影史教材,除了上世紀60年代程季華、李少白、邢祖文先生等編著的《中國電影發展史》外幾乎沒有扛鼎之作,而且,即使是權威教材,其傳統史觀也面臨著新現象、新問題、新方法的多重檢視,迫切需要自我更新。如何重寫中國電影史?新近出版的、在中國當代電影史研究領域惟一一本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的《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文化藝術出版社)終於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史觀變遷,重新書寫成為必需
長期以來,以《中國電影發展史》為代表的傳統電影史的寫作,更偏重於站在階級的立場上對中國電影進行評價。「對某些電影的主張、電影運動、電影作品的評價存在偏頗,對某些電影導演、電影現象和電影思潮的評判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一些該說的還有遺漏。」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影視互動研究中心主任宋家玲告訴記者。所以,長期以來,電影學界形成了內地有內地電影史,台灣有台灣電影史,香港有香港電影史的狀態。「站在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上寫一部完整的中國電影史非常有必要。現在,已經具備了這個條件。」宋家玲等學者表示。同時,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周星提出,由於史觀的變遷,對史料的選擇和搜集也存在重新審視的問題。很多東西如果再不重新書寫,很有可能就消失了。所以,提供給大家一個公正的文獻,讓大家來考察和評價,也是重寫電影史的意義,更有其現實的迫切性。
過去,對於電影我們過於偏重它的教育和宣傳的功能,而現在它變成了人們娛樂、休閑的文化方式。《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的主編之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賈磊磊告訴記者,他們在編著《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的時候,把電影看成是一個產業,所以,《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首次打破地域的局限,不再拘泥於行政區域劃分的視野,將內地、香港、台灣統而觀之,探討在相同的文化傳統中,由於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所產生的相同題材、相同類型的電影藝術作品所呈現的不同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式。「我們希望,對被忽略的歷史進行重現和描述。」賈磊磊說。
直面問題,當代影史脫俗出新
目前的電影學界,很多問題還存在爭論,而撰寫相關的當代電影史註定要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比如,「到底中國電影史應該分為哪幾個時期?還有,對中國電影類型的認識,目前只是約定俗成,從學術角度來看是否科學,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的難點就是,「對電影作品、電影導演的評價,對電影思潮、電影現象的評價,包括某一時期電影的觀念、思想、認識,大家分歧很多。」周星告訴記者。比如,對「十七年電影」(即1949~1966年的中國電影)的評價,直到現在電影學界還是存在不同觀點。
《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首次提出了新中國電影史六個歷史時期的劃分,即歷史的時代、國家的時代、政治的時代、藝術的時代、市場的時代和產業的時代。周星認為,新中國電影史六個歷史時期劃分觀點的提出,在電影學研究上是一個大膽的創新,或者可以解決從前電影分期過於簡單、形式化的問題。「以一個時代電影的總體特徵作為對新中國電影不同歷史時期的分類,力圖凸顯一個時代電影形態的主要特徵,是我們十多位學者20年來對中國電影的認知。」賈磊磊說。同時,在類型的劃分上,賈磊磊告訴記者,他們並非按照預先的邏輯強加給電影史,並非完全按照類型或者完全按照題材,而是按照中國電影的具體存在方式尋找各個章節的內在邏輯,將中國當代電影分為了時政、都市、農村、軍事、戲曲、驚險、武俠、古裝'歷史'傳奇、兒童等部分。「確實具有類型電影劃分的參考價值。」宋家玲評價。
教材建設,聯合協作大勢所趨
一直以來,除了60年代出版的《中國電影發展史》外,在電影學界得到公認的權威教材幾乎是空白,其原因究竟為何呢?
「缺乏聯合的精神。」周星一言以蔽之。宋家玲告訴記者,近些年雖然也有一些中國電影史教材出版,但幾乎都特別簡單,偏重於常識性的介紹,大都局限在梳理一些電影創作的發展情況,多是相關教師為了應付各自高校的教學任務而編寫的,有的質量很成問題,暴露出中國電影史學研究還不是很系統、很成熟:「一些老的成熟的學科,比如中文、戲劇等等,在其史學學科的構建上具有系統、科學、全局性的特點,現在已出版的幾部中國文學史的教材,權威機構牽頭,相關高校研究力量聯合協作,編寫出來的東西就容易被大家認可,而且經過不斷修訂,越來越成熟。但中國電影史教材這一塊,好像就沒有統一的規劃。」學者們表示,作為教材,特別是史學一類的教材,不能各說各的,誤導學生。
同時,由於電影學科形態的特殊性,非常強調對直觀史料(主要指影片本身)的佔有。非常遺憾的是,「有些部門的史料並不是完全公開的」。周星說。顯然,如果僅僅是從紙面到紙面地研究電影,權威電影史教材是不可能產生的。
所以,「電影全史的個人寫作時代結束了,一個人要寫一本中國電影史的時代結束了。」賈磊磊告訴記者,中國藝術研究院出資調集了該院影視所的核心力量,加上國內當代電影史學的專家共十多位學者,共同參與了《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的編寫,每個人,每幾個人,只是側重於這50年來電影的某個題材、某個類型,才可能保證新中國以來的電影,編寫者完全看過,才可能保證電影史寫作的質量。
⑶ 尋找一個電影理論網站
這種網站比較少,你需要學習電影理論的話可以分別找一些書來看
推薦書目:
《電影語言》【法】馬賽爾• 馬爾丹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0年
《電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年
《電影導演》【英】特倫斯•聖約翰•馬納爾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年
《論電影藝術》【英】歐納斯特•林格倫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
社2001年
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李恆基 楊遠嬰 主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電影理論史評》 【美】尼克•布朗 電影出版社1994年
《電影是什麼》 【法】安德烈•巴贊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電影與方法:符號學文選》【法】克里斯丁•麥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電影的形式與文化》【美】羅勃特•考克爾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女性與電影》【美】E•Ann Kaplam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美】Richard M•Barrsam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2002年
《電影的社會實踐》【美】Graeme Turner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電影批評面面觀》【美】Tim Bywater and Thomas Sobchack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7年
《電影編劇新論》【美】Ken Dancyger. Jeff Rush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1998年
《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20世紀中國電影理論文選》 羅藝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
《中國電影發展史》 程季華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上)林黎勝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世界電影:管窺嘹望》賀紅英 李 彬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觀念與軌跡》王海洲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想像與藝術精神-----歐洲電影導演研究》侯克明 杜慶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理論與批評:影像傳播中的身份政治與歷史敘事》王志敏 杜慶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數字時代的影像製作》李 銘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像造型的視覺構成-------電影攝影藝術理論》張會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虛構的自由---------電影劇作本體論》劉一兵 張 民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構築現代影像世界-------電影導演藝術創作理論》鄭洞天 謝小晶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藝術風格的個性化追求-------電影導演大師創作研究》鄭洞天 謝小晶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表現與創造的馳騁------現代電影表演創作論》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電影聲音藝術理論》姚國強 孫 欣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學:基本理論與宏觀論述》王志敏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美學:觀念與思維的超越》王志敏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描述與闡釋》陸弘石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東方視野中的世界電影》鍾大豐 梅 蜂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理論:新的詮釋與話語》鍾大豐 潘若簡 庄宇新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鏡像與文化--------港台電影研究》王海洲 中國電影出版社
《感覺與敏銳---現代電影表演理論研究》(上)崔新琴 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影像的造型藝術---電影美術設計理論》周登富 王鴻海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傳情--與中國當代譯制配音演員對話》徐燕 陳 浥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姚國強 孫 欣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造型--與中國當代電影美術師對話》王鴻海 劉曉清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追求--與中國當代電影導演對話》(2)張會軍 薛文波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攝影畫面創作》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片分析透視手冊》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編劇卷》張巍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文化卷》楊遠嬰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技術卷》李念蘆 李銘 張銘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卷》於麗主編 中國電影出版社
《大學的精神》、《大學之道》等教育專著,待細選。
《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法】JacquesAumontandMichelMarie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7年
《第二媒介時代》【美】馬克•波斯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電影剪輯技巧》【英】卡雷爾•賴茲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
《電影是什麼》【法】安德烈•巴贊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四版)》【美】大衛•波德維爾、克莉絲汀•湯普森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電影意義的追尋》【美】DavidBordwell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4年
《電影語言的語法》【烏拉圭】丹尼爾•阿里洪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美】羅泊特•麥基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美】托馬斯•沙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
《認識電影》【美】路易斯•賈內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世界電影史》【美】克莉絲汀•湯普森、大衛•波德維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美】阿瑟•阿薩•勃傑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通俗文化理論導論》[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納蒂商務印書館2001年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李恆基楊遠嬰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文化生產:媒體與都市藝術》【美】黛安娜•克蘭譯林出版社2001年
《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中國電影攝影藝術發展史》鄭國恩等主編。正在出版中。
《重組話語頻道》[美]羅伯特•C•艾倫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後理論:重建電影研究》,[美]大衛•波德維爾等,中國社科出版社
《香港電影的秘密》[美]大衛•波德維爾,海南出版社《中國電影美學》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弼集校釋》,王弼,中華書局
《古代宗教輿倫理》,陳來,三聯書店
《中國禪學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上海古籍出版社
《劍橋中國晚清史》,[美]費正清編,中國社科出版社
《冷戰與中國》,章百家、牛軍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
《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霍布斯鮑姆,江蘇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劉師培,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詩學》,葉維廉,三聯書店
《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蔣寅,中華書店
《麴院風荷》,朱良志,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傅庚生,北京出版社
《詩境淺說》,俞升雲,北京出版社
《梓翁說園》,陳從周,北京出版社
《顧隨:詩文叢論》,顧隨,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話》,胡蘭成,上海社科出版社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王曉明主編,東方出版中心
《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艾曉明,湖南文藝出版社
《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李今,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梁啟超,復旦大學出版社
《近代二十家評傳》,王森然,書目文獻出版社
《金明館叢稿初編》,陳寅恪,三聯書店
《當代哲學主流》,[德]施太戈繆勒,商務印書館
《二十世紀西方哲性詩學》,王岳川,北大出版社
《哲學史教程:特別關於哲學問題和哲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德]文德爾班,商務印書館
《美學史》,[美]凱•埃•吉爾伯特等,上海譯文出版社
《近代美學史評述》,[英]李斯托威爾,上海譯文出版社
《文學理論》,[美]韋勒克、沃倫,三聯書店
《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美]艾倫•溫諾,黃河文藝出版社
《文學的哲學》,[美]古斯塔夫•繆勒,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法]皮埃爾•布迪厄,中央編譯出版社
《偉大的書》[美]大衛•丹比,江蘇人民出版社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cinema》Chris Berry
《Celluloid china》Harry H.Kuoshu
《New China cinema》Sheila Cornelius
《Visions of the East: Orientalism in Film》 Matthew Bernstein
《Narrative, Apparatus, Ideology : A film theory reader》Philip Rosen
《Post-war cinema and Modernity》 John Orr
《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kong :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inemas》 Poshek Fu
《Cultural Theory : the key concepts》Andrew Edgar
《Chinese films in focus》Chris Berry
《電影的觀念》,[美]斯坦利•梭羅門,中國電影出版社
《蒙太奇論》,[俄]C.M.愛森斯坦,中國電影出版社
《從卡里加里博士到希特勒》,[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英文版
《電影語言》,[法]馬賽爾•馬爾丹,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美]大衛•波德維爾,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電影史:理論與實踐》,[美]羅伯特•C•艾倫/道格拉斯•艾梅里,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史學新視野》,石川編,學林出版社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李恆基、楊遠嬰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美]托馬斯•沙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中國電影理論文選》,羅藝軍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電影歷史及理論》,李少白,文化藝術出版社
《影史榷略》,李少白,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電影發展史》,程季華等,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電影:描述與闡釋》,陸紅實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新中國電影意識形態史》,胡菊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饒曉光/裴亞莉,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盧易非,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中國電影美學》林年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影導演的探索》(1-6輯),中國電影出版社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化史》,柳詒徵,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陳來,三聯書店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李澤厚,人民出版社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東方出版社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汪暉,三聯書局
《港台及海外學者論中國文化》,姜義華等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李歐梵,北京大學出版社
《跨語言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劉禾,三聯書店
《眾神狂歡: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化現象》,孟繁華,中央編譯出版社
《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周錫山編,北嶽文藝出版社
《美學散步》,宗白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光潛美學文集2•詩論》,朱光潛,上海文藝出版社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春風文藝出版社
《宋詞賞析》,沈祖棻,北京出版社
《新史學九十年》,許冠三,嶽麓書社
《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楊念群,江西教育出版社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上海人民出版社
《錢鍾書論學文選》,錢鍾書,花城出版社
《放寬歷史的視界》,黃仁宇,中國社科出版社
《海外上海學》熊月之、周武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當代西方史學理論》,何兆武/陳啟能主編,上海社科出版社
《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里的政治倫理》,錢永祥,三聯書店
《當代思維方法》,[德]J.M.鮑亨斯基,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化研究讀本》,羅鋼、劉象愚主編,中國社科出版社
《痛苦的智慧——文化學說的歷史軌跡》,陳山,遼寧人民出版社
《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美]J.P.查普林/T.S.卡拉威爾,商務印書館
《論傳統》,[美]E.希爾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明的沖突於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塞繆爾•亨廷頓,新華出版社
《東方學》,[美]愛德華•W•薩義德,三聯書店
《圖像的時代》,[斯洛維尼亞]阿萊斯•艾爾雅維茨,吉林人民出版社
《視覺思維》,[美]魯道夫•阿恩海姆,光明日報出版社
《象徵的圖像——貢布里奇圖像學文集》[英]貢布里奇,上海書畫出版社
《並非冷漠的大自然》〔蘇〕C•愛森斯坦,中國電影出版社
《銀幕的造型世界》〔蘇〕查希里揚,中國電影出版社
《風格的特徵》,[法]羅伯特•杜歇,三聯書店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商務印書館
《影視美術設計》,呂志昌,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銀幕世界的空間造型》,周登富,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美術概論》,周登富,中國電影出版社
《論電影美術》,周承人,江西人民出版社
《電影美術設計》,〔英〕馬納,中國電影出版社
《色彩學基礎與銀幕色彩》,王樹薇,中國電影出版社
《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英】安吉拉•默克羅比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德]哈貝馬斯 學林出版社 1999年
《媒體文化》[美]道格拉斯•凱爾納 商務印書館 2004年
《重組話語頻道》[美] 羅伯特•C •艾倫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
《解讀大眾文化》【美】約翰•費斯克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電視的真相》【英】安德魯•古德溫、加里•惠內爾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媒介事件》【美】丹尼爾•戴揚、伊萊休•卡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Film and Theory—An Anthology》,Edited by Robert Stam and Toby•MillerBlackwell Publishsers,2000.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Introctory Readings》,Edited by Leo Braudy 、Marshall Coh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Feminist Film Theory—A Reader》Edited by Sue Thornha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9
《How to read a film —Movies,Media,Multimedia》,James Monaco,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tars》,Richard Dyer,BFI Publishing,1998.
《Movies as Polities》,Jonathan Rosenbau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Mass Media and Society》,Edited by James Curran and Michael Gurevitch,Anorld,2000.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David Bordwell,Routledge,1997.
《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⑷ 誰有中國電影發展史的英文介紹,簡單的幾百接近一千字就可以
樓上的不錯啊
⑸ 阮玲玉的影評
葬心
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棲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
換滿心哀
怎受的住
這頭猜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
辛酸難捱
天給的苦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凄涼哀怨的曲調響起的時候,內心一陣黯然,黃鶯鶯的《葬心》,電影《阮玲玉》的主題曲,一次次的讓人銷魂,沉迷在音樂與電影之中。每每看不到結局,就忍不住內心的悲傷郁悶關掉,斷斷續續好幾次才看完整部電影。
一紙「人言可畏」,一代絕世名伶香消玉隕,在六十九年前的婦女節那天,一個多麼諷刺的時間。時光流逝,一切也隨之淡忘了,只留下殘缺不全記憶,人,總是善忘的。多年以後,關錦鵬拍攝了這一部電影-《阮玲玉》,在我們面前重現了當日一代影後短暫而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關錦鵬的《阮玲玉》是用心之作,他復原了已經為天災人禍而滅跡的30年代孫諭等人的片子,他將色彩做舊起到了很好的間離效果,讓人猶若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那個時代。那些經歷歲月創痕彌足尊貴的原版拷貝使得我們一睹三十年代明星的風采,回味無窮。反復交錯的影片,讓我迷失在電影之中,似幻似真。張曼玉、梁家輝。李子雄、劉嘉玲跟吳啟華都是不錯的演技派演員,尤其是張曼玉出色的表演,再加上阮玲玉作品的片斷與采訪當時的當事人,在精緻典雅的老上海氣氛之中,將阮玲玉一生的遭遇慢慢道來。這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一個天才演員的絕唱。
時代造就了阮玲玉,時代也毀了阮玲玉。
時代,造就了阮玲玉這個絕世名伶,卻也因為這個身份而讓她最終撒手人間。
事業上,她是絕對的強者,影後,明星,大腕兒,王牌。在那個黑白的無聲的世界,她在哀怨柔弱的角色中,卻靜靜的驕傲著,有凌駕一切的霸氣。所有的才子都為她寫作,所有的導演都敬她三分。聶耳們寫了革命歌曲,招呼她來一起唱,她看著這些年輕人朝氣蓬勃的臉,發現這是新生。好有趣!翌日,她打斷卜萬倉的導演闡述,對他說,《三個摩登女性》裡面,這個革命女性的角色我來演,假使失敗了,我來賠。她傲視身後的同行們所有羨慕和嫉妒,唯我獨尊,所向披靡。
而在現實生活中呢?
她卻是那麼的無力與柔弱,在那個傳統的男權社會裡面,她,只不過被視為玩物罷了。面對張達民和唐季珊,她的選擇是那麼的艱難,一個曾與她生活了那麼久的張達民,一個是她現在所愛的唐季珊。雖說張是那麼的厚顏無恥,將她視若搖錢樹一般需索無度,始終卻是她的第一個男人,一日夫妻百日恩,「舊緣該了難了」。阮玲玉終究只能夾在張達民和唐季珊中間。最終,張達民同意和她分居,唐季珊得勝,他對她說:「他肯要錢對我來說實在是大好的消息,說明他對你已經完全沒有感情了。呵呵,男人同女人分手,還同女人要錢,簡直一點自尊都沒有,沒有自尊就容易殺價,我保證給他一百塊錢一個月他都肯!」這是多麼值得慶祝的事情了!然而她頎長的身影孑立於窗前,精緻的妝容華美的旗袍之下,裹著一個女人唯一一點人格的骨頭,一時間霹靂啪啦碎得一地都是。簽合同的時候,達民問律師,這一條,她的經濟不能維系時,我不可以以此為要求向她要錢……唐季珊搶答說,你放心,阿阮的經濟只會越來越好,每月一百塊,一毛都不會少給你。蒼白的日光打在前景的阮玲玉臉上,後景中的兩個男人是模糊的,一個當她是靠山,一個當她是虛榮。但我自己固執的有些同情張達民,那張俊秀得讓人憐愛的臉上依舊寫著一些東西,可能不是愛情,但一定和愛情有關——張達民是電影中唯一與愛情有關的人,雖然她可能已經不再愛他,雖然他最終因愛成恨撕毀了她。
但是,唐季珊是否真的愛阮玲玉呢,還是說更多的是出於一種虛榮,我一直在想。阮玲玉的別戀只不過如歌詞中所說的一般:「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女人,天生就是愛情的動物,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張達民只不過是一個游手好閑的敗家子,,一個無恥的寄生蟲罷了,便是片中那索要生活費的情節中,你我便可感受了什麼叫做厚顏無恥,一百塊,為了這一百塊,雖說兩人已經沒有感情可言,但是張的行徑仍讓人不屑。而唐季珊呢,在筆者看來也不外乎是一個花花公子,阮玲玉的性格畢竟還是非常的單純,在唐季珊老練的表演下,便已經死心塌地的跟著他,而不惜遭受罵名。
然而不久之後,當唐季珊便原形畢露,面對張達民的厚顏無恥、唐季珊的負心薄倖,還有那些新聞不遺餘力的批評,她,連一個可以依靠的人都沒有,無論她在事業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始終,她都是一個女人,同普通人一般也需要一份關懷。莎士比亞說過:「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做懦弱。」現實的一切一切,讓她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面對風言風語,她選擇了死亡,用死亡來逃避,用死亡來抗爭。一縷芳魂,煙消雲散。
或許她選擇自殺,我們並不能認同這種做法,畢竟,生命是寶貴的。但是,你我又怎能夠體味到當時她那種心死神滅的心情,「人言可畏」四字透露出的那種無奈與凄涼。無論後來對這封遺書的真假推測,但是,這四個字確實也是寫出了阮玲玉當時的一種心態。
時代造就了阮玲玉,卻也毀卻了她。在《神女》中,導演吳永剛告訴她,你坐上桌子就是反抗,抽煙也是反抗。整個的姿態都是反抗,但她的力量太薄弱了,我希望從你的眼光中可以看到。於是我們看到了阮玲玉的經典眼神,雙手在下巴底下緊握拳頭,眼睛向上祈望一個不知名永遠不會到來得的救贖。在這樣的姿態中無力的反抗,與其說反抗不如說掙扎,與其說掙扎,不如說承受而已。她是一個畸形世界中,男性審美的畸形造就的尤物。
關錦鵬是一個天才的導演,他的《胭脂扣》和《阮玲玉》,都是一個時代的經典。在《阮玲玉》中,他精心的打造出一個舊上海時候的那種氛圍,那熟悉的旗袍,那燙發,還有那熟悉的倫巴音樂,在一點點細節之中重溫了舊上海那種氛圍。
他復原了已經為天災人禍而滅跡的30年代孫諭等人的片子,他將色彩做舊起到了很好的間離效果,讓人猶若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那個時代。那些經歷歲月創痕彌足尊貴的原版拷貝使得我們一睹三十年代明星的風采,回味無窮。
關錦鵬以導演介入的方式闡述著他對阮玲玉和其周遭的人們的看法,也在文化意義上談論了那個喜憂參半的年代。這是香港電影人眼中的上海,這是有別於《中國電影發展史》的目光。
那些隱藏在歷史深處的人,比如陳燕燕、黎莉莉和中國電影史上留下盛名的費穆、孫諭、蔡楚生、卜萬蒼、黎民偉、聶子、田漢等等在電影里和我們一道重現阮玲玉的前世今生。
演員們自己闡述著對角色的認識,對阮玲玉一生的認識,對當時社會的認識,彷彿中,似幻似真,到底,他們是誰,你我隨之也沉迷其中,這是阮玲玉的故事,卻也是張曼玉的故事,兩個人的身影依稀重疊在了一起。最動人的一段是攝制組人員離開後,阮玲玉蜷縮在被單里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著她。 此時鏡頭後拉,出現蔡楚生劇組的攝影機,再拉,出現關錦鵬劇組的攝影機,關錦鵬的聲音:家輝,你忘了掀開被單看看Maggie Cheung (張曼玉英文名)了!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無意區分誰是主角,因為戲里戲外都是戲--除了電影,還有哪一種藝術可以這樣讓時空與情感水乳交融?
整部電影,蘊涵著濃濃的舊上海的味道,你我彷彿置身之中,眾多明星們演繹著一個舊上海的傳奇,張曼玉飾演的那栩栩如生的阮玲玉,吳啟華那入木三分的張達民,梁家輝飾演的充滿著曖昧的蔡楚生•••在他們身上,你我真正感受到什麼叫演技,就是把另一個人活生生的顯現在你的眼前,難怪乎八十年代香港被稱為東方的好萊塢,甚至於一度被認為險些撼動了好萊塢的地位,這,就是證明。
張曼玉是一個天才的演員,筆者一直這么認為,九十年代以後,香港影壇上真正的多面手已經不多,而她,便是其中之一。《阿飛正傳》中的蘇麗珍(與《花樣年華》女主人公同名)、《宋家皇朝》中的宋慶齡、《甜蜜蜜》中的李翹,《新龍門客棧》的金鑲玉,性格各異的角色被她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每個成功的藝術形象,都在證明張曼玉不再是昔日胡亂接戲的所謂「紅星"。在《阮玲玉》中,伴著惆悵傷感的小資音樂,張曼玉跳著自編的舞蹈,沉醉,她不想和別的紅男綠女一樣千篇一律地跳舞。這個瞬間打動了觀眾甚至打動了導演(給了很長久注視),自在舞蹈,新女性的獨立、自由精神就在這時發揚,永遠被我們懷念。此時,人們忽然會強烈地感到,阮玲玉這個角色非張曼玉莫屬。因為只有她才能和這個角色融為一體--只有演員才能演好演員。
《阮玲玉》片子很長,兩個鍾頭多,昏暗的色調下,一段逝去的往事慢慢的重現在你我眼前,一個傳奇女子短暫而絢麗的一生,最終隨著主題曲的響起而最終逝去。《葬心》的歌詞寫出了阮玲玉那充滿著無奈而欲斷難斷的感情,黃鶯鶯的那充滿老上海味道的歌聲,貫穿在整部電影之中,一次次的打動你我的內心。很喜歡看,卻每每看到一半便忍不住內心的哀傷而看不下去,斷斷續續的才湊齊了一整部,記得有人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世界上最美的東西在你面前毀滅掉。」此言實在不假。
關掉了電影,重新點了首《葬心》,那攝魂的歌聲,讓你我延續著電影中那個似斷非斷的夢,一個傷心斷腸的夢。
⑹ 中國電影發展史的英文介紹
An introc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lms in English.
中國電影發展史的英文介紹
⑺ 關於中國電影發展史的1500字的演講稿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05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說,中國武術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推廣和宣傳了中國武術。
2 武術與中國電影發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當時,人們習慣稱其為「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第一次高潮。這個期間各種各類的武俠電影紛紛出現。
其武俠電影的急速發展,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武俠小說等都有一定聯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並攝製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歷史上人們也一直認為《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
當時紅極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其票房和社會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連今日的美國巨片《蝙蝠俠ⅰ》、《蝙蝠俠ⅱ》、《蝙蝠俠ⅲ》都會感到汗顏。《火燒紅蓮寺》說的是,湖南的瀏陽和平江兩地為爭碼頭而引發械鬥,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侖派和崆峒派,以及紅蓮寺廟等。劇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燒紅蓮寺》的連續18集,事實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以後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製作了兩集,從而使《火燒紅蓮寺》總共拍了20集。
在整個1929年至1931年期間,上海的50餘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餘部武俠電影,佔全部出產影片的60%。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中國電影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同時也導致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一次高潮的結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二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術動作片和言情電影一樣,成為支撐香港和台灣電影業的兩大支柱。在這期間,涌現了一批代表這個時期武術動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員與導演。如李小龍、洪金寶等及以後的成龍、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製片公司首先拍攝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之後,台灣地區也出現了武俠電影,如1960年台聯影片公司的《七劍十三俠》等。
1973年,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認的遠征歐洲打入世界影壇,並獲得成功的武術動作影片。同年的《龍虎爭斗》是李小龍與美國好萊塢華納影業公司合資生產的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與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武術動作片。《死亡游戲》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影片,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拍完這部電影就去世了。
此後,雖然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還繼續在生產,但作為群體性的武術動作片創作、拍攝、效應等逐步減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國電影的第三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首拍了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開了武術動作片的先聲。1982年由河南開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聯華電影聯合公司攝制的、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這期間,大量的武術動作片題材的影片誕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當》、《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時,武術動作片有了將動作片與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韻。
由中國內地所引發的武術動作片與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而言,在敘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術動作片又有了一個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方不敗》、《獅王爭霸》等對中國電影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間隔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燒紅蓮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連續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龍八部》等等,都對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動作片中,以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黃飛鴻的武術生涯為題材的武術動作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從1949年的《黃飛鴻傳》至今,已有了100餘部關於黃飛鴻武術生涯的故事片。
3 武術動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個武術動作片中出現了許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從以下幾點探討。
3.1李小龍
在20世紀60至70年代期間,李小龍從武術的詠春拳開始創造截拳道,而後進入影視圈,轟動世界影壇。從而使中國武俠電影又進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龍作品有童年時期的作品《富貴浮雲》、《細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鴻》;1969年《丑聞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門》;1973年《猛龍過江》、《龍爭虎鬥》;1973年《死亡游戲》(未完)。
在李小龍的電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這部武術動作片,是由香港嘉禾電影公司所製作。該片成功塑造的中國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帶動了中國電影進入世界電影市場,主角李小龍由此而成為了一代國際電影巨星。
3.2 成龍
出生於1948年的成龍,數十年的從影使其成為全球的公眾人物。他的電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為他奠定了武術動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有《群龍譜》、《A計劃》、《蛇形刁手》、《奇跡》、《紅番區》、《霹靂火》、《簡單任務》、《我是誰》、《一個好人》、《尖峰時刻》等等。成龍1995年就獲得了香港浸會大學的榮譽社會學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國《時代》雜志,被評為十大電影佳片。成龍熱心於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尤其是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當形象大使。
3.3李連傑
1996年在英國倫敦舉行了「李連傑作品專輯展映」,出現了異常熱烈的哄動場面,反映了李連傑已成為繼李小龍、成龍之後在歐洲備受矚目的中國功夫明星。李連傑的武打動作,除了傳統的中國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萊塢的動作特技效果。李連傑成功地打入了德國、比利時、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
李連傑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華英雄》;1989年《龍在天涯》;1991年《黃飛鴻》;1992年《黃飛鴻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獅王爭霸》、《方世玉》、《太極張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將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連傑的身價隨著其名聲業越來越高,從1982年《少林寺》的數百元,到1996年香港龍祥電影公司與永勝娛樂公司簽下了《黑俠》、《黃飛鴻ⅵ》等三部片子,達到了3600萬港幣;而以後的影片也在千萬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當》中的司馬劍(趙長軍飾)、《塞外奇俠》中的卓已航(原文慶飾)、《武林志》中的東方旭(李俊峰飾)等。在眾多的武術動作影片中,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影片可以說是達到了武術動作之最。而飾演《黃飛鴻》的演員也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武術動作片名演員。如成龍、李連傑、洪金寶、元彬、甄子丹、趙文卓、王群、邱建國等;還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譚永麟、劉家輝、梁小龍等。在這其中《黃飛鴻》中的黃飛鴻(關德興飾)。1940年開始,關德興飾演《黃飛鴻》,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黃飛鴻》題材的電影。
4 中國武術動作電影的發展趨勢
從《定軍山》到《卧虎藏龍》再到2005年周星馳《功夫》、徐克的《七劍》的中國電影百年的發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俠電影的發展趨勢。
4.1重視電影節的評選與獎項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電影節有3000多個,而國際製片人協會承認的國際A級電影節一共是11個。在這林林總總的電影節中,其中奧斯卡是國際A級電影節中舉足輕重的國際電影節,同時也是商業性最強的電影節之一。中國的電影界對此十分重視與關注,如張藝謀近年來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劍指奧斯卡,而且都是與武術動作片有關的電影。
對於中國電影來講,奧斯卡不僅僅是一個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機會,更是一個爭奪世界電影市場的契機。參加奧斯卡,得獎不易,既使獲得提名也同樣具有意義。而如果獲得獎項,則對中國電影的整體形象提升和世界電影市場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2001年的73屆在奧斯卡的獎項,稱為中國武術功夫電影的《卧虎藏龍》再一次使中國武術動作片亮相全球影壇。《卧虎藏龍》是由李安導演的,李安有著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美國的生活經歷。而整個劇組有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演員以及美國和馬來西亞的華人演員組成。在獲獎的時刻,輿論界稱其為「世界華人的電影藝術成就」。
在奧斯卡的獎項提名中,《卧虎藏龍》得到了10個獎項的提名。最終得到了最佳外語片獎、最佳美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原作音樂獎等4項大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國際A級電影節奧斯卡中的舉足輕重的獎項。
有意思的是,這部配英文字母的華語片還在美國引發了學中文的熱潮,甚至有的學校將《卧虎藏龍》劇本當教材用。
2005年,中國電影有了一個嶄新的評選活動——中國電影排行榜。排行榜4個項目,每個項目有5個提名。我們發現最佳製片人中的5部電影有2部是武術動作片,它們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個項目的提名。
4.2電影市場的票房價值杠桿
從票房價值來看,《卧虎藏龍》僅在北美就達到了近2 億美元的票房、台灣的會宇多媒體以8位數即千萬元的價格取得了《卧虎藏龍》全球獨家動畫版權、包括碟片和商業性合作的授權等,《卧虎藏龍》得到數億美元的收入是毫無疑問的。
同樣,《英雄》在2004年的7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之後,在美國兩個周末的票房達到了1800萬美元,最後在全球達到了1.7621億美元的票房奇跡,而《英雄》在國內的票房收入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權被「索尼經典」購買了以後,其票房突破了7200萬美元。來自影片發行方中影發行放映分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7月29日開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劍》,全國首個周末三天票房總計2600萬元人民幣,這個成績和《頭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時頭3天在東南亞已取得過4000萬的票房成績,發行負責人翁立表示,「從《七劍》的首周表現來看,總票房達到七八千萬難度不大。」因此《七劍》的中國電影排行榜估計也將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影排行榜以電影的票房收入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
4.3娛樂性的武術動作片將異軍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譽為2005年的中國「首部現代功夫喜劇」。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勵志等多種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繼韓國影視明星張娜拉的電視劇《明朗少女成功記》創下收視高峰,並捧紅了張娜拉的亞洲小天後地位之後的又一巨作。圈內人把其稱作是中國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記》。雖然由於檔期的原因,張娜拉最終未能出演此劇,但《我的功夫女友》將中國功夫與喜劇的結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許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該片,希望引進現代功夫喜劇《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進內地的首部電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動作、喜劇溫情於一體的武術動作電影。該片由成龍監制,「成家班」參加了全部的拍攝工作。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精武家庭》有驚險的跳樓場面和高難度的武打動作。
而香港另一武術動作片的明星洪金寶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劇功夫電影《龍威父子》。《龍威父子》取景於雲南和廣西一帶,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壯觀的瀑布河流更襯托出了中國武術動作影片的傳奇色彩。
在2005年的賀歲片市場里,以周星馳為主演的,作為新年賀歲片的中國功夫電影《功夫》展現了「電腦功夫」和武術真功夫的結合。此外,影片使這賀歲功夫片不同於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資1.5個億港幣,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萊塢影片的經典段落,十分搶眼。
沉寂了3年以後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俠巨片《七劍》。該片目前拍攝完畢,已經於2005年7月29日與觀眾見面。
⑻ 求中國電影發展史
您好,你問的問題太籠統了,包含的范圍實在是太大了,不是幾萬個字能說的了的,所以,我建議您到書店去找找這類書籍。
其實一本書所能說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不能把您想要的都說清楚
(上面的幾個回答都只是冰山一角,說明不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找些書來看看,會有所了解的~)
⑼ 幫忙把這個網址上的附件給我下載下來,http://www.bkjy.sdnu.e.cn/notice1.jsppk_notice=1019
開課學院 課程號 序號 課程名 學分 教師 人數 時間 上課地點 上課班級 年級
傳播學院 4001258 0 外國電影發展史 1.5 苗元華 200 3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38
傳播學院 4001259 0 中國電影發展史 1.5 苗元華 200 5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5
傳播學院 4002081 0 計算機三維立體設計與應用 1.5 魏擁軍 100 43 教學四樓4333
外教院 4001239 0 跨文化交際 1.5 楊大平 100 14 教學一樓1345
外教院 4001319 0 分析語法 1.5 張鵬 10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58
外教院 4001321 0 實用英語語法及閱讀實踐 1.5 徐青 100 45 教學一樓1345
外教院 4001322 0 英文影視賞析 1.5 周海妹 100 45 教學二樓2228
管經學院 4001265 0 知識管理 1.5 喬 鴻 150 61 教學三樓3361
管經學院 4001281 0 中西政治思想比較 1.5 李齊 15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02
國交學院 4001264 0 中外文化與交際專題 1.5 劉章才 150 61 教學三樓3257
化學院 4002037 0 食品營養與衛生 1.5 刁兆玉 150 45 教學一樓1215
教育學院 4003015 1 航空軍事博覽與國防文化教育 1.5 叢偉龍 150 15 教學一樓1215
教育學院 4003015 2 航空軍事博覽與國防文化教育 1.5 叢偉龍 150 3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25
教育學院 4003021 1 比較教育學 1.5 孫建 150 25 教學三樓3257
教育學院 4003021 2 比較教育學 1.5 孫建 15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26
教育學院 4003023 1 大學生禮儀修養 1.5 吳秀霞 150 25 教學三樓3361
教育學院 4005037 1 美學與審美藝術教育 1.5 宋文翠 120 45 教學二樓2255
教育學院 4005037 2 美學與審美藝術教育 1.5 宋文翠 12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03
軍研室 4004093 1 軍事課 1.5 史彩紅 150 62 教學一樓1313
軍研室 4004093 2 軍事課 1.5 史彩紅 150 61 教學一樓1215
軍研室 4004093 3 軍事課 1.5 外聘1 22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38
軍研室 4004093 4 軍事課 1.5 外聘1 22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38
歷社學院 4001003 0 中國社會風俗史 1.5 秦永洲 200 25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201
歷社學院 4001012 0 中外關系史 1.5 朱亞非 100 14 教學一樓1126
歷社學院 4001013 1 西方家庭史 1.5 劉英偉 150 24 教學一樓1352
歷社學院 4001013 2 西方家庭史 1.5 劉英偉 15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440
歷社學院 4001016 1 市場營銷學 1.5 仇世林 200 62 教學四樓4401
歷社學院 4001016 2 市場營銷學 1.5 仇世林 20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137
歷社學院 4001017 0 證券投資學 1.5 樓建軍 20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8
歷社學院 4001029 0 中國近現代文化名家 1.5 王林 200 61 教學四樓4401
歷社學院 4001098 0 中國文化概論 1.5 王林 200 15 教學四樓4401
歷社學院 4001178 1 西方經濟學 1.5 賈玉潔 150 45 教學三樓3361
歷社學院 4001178 2 西方經濟學 1.5 賈玉潔 15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43
歷社學院 4001181 0 社會調查方法 1.5 厲娜 150 45 教學三樓3359
歷社學院 4001185 1 證券投資的理念與策略 1.5 樓建軍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5
歷社學院 4001185 2 證券投資的理念與策略 1.5 樓建軍 148 45 教學四樓4211
歷社學院 4001186 1 中國佛教概述 1.5 魯統彥 150 45 教學二樓2214
歷社學院 4001186 2 中國佛教概述 1.5 魯統彥 176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26
歷社學院 4001189 1 西方民主政治 1.5 王秀芹 200 44 教學四樓4301
歷社學院 4001189 2 西方民主政治 1.5 王秀芹 20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6
歷社學院 4001211 0 人口社會學 1.5 厲娜 150 43 教學三樓3257
歷社學院 4001221 1 電影與歷史文化 1.5 王秀芹 200 45 教學四樓4201
歷社學院 4001221 2 電影與歷史文化 1.5 王秀芹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36
歷社學院 4001271 1 中國民俗地理 1.5 周尚兵 150 61 教學二樓2214
歷社學院 4001271 2 中國民俗地理 1.5 周尚兵 20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5
歷社學院 4001282 0 史學理論 1.5 李凌翔 150 14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318
歷社學院 4001285 1 消費經濟學 1.5 袁書華 200 55 教學四樓4201
歷社學院 4001285 2 消費經濟學 1.5 袁書華 20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20
歷社學院 4001286 1 消費者行為學 1.5 袁書華 200 44 教學四樓4201
歷社學院 4001286 2 消費者行為學 1.5 袁書華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34
歷社學院 4001287 0 金融投資學 1.5 張海霞 100 3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06
歷社學院 4001308 0 歐美文化概論 1.5 王靜 200 2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117
歷社學院 4001309 1 史學與文革 1.5 杜學霞 150 14 教學一樓1352
歷社學院 4001309 2 史學與文革 1.5 杜學霞 150 44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117
歷社學院 4002089 1 科技與古代中國 1.5 周尚兵 148 62 教學四樓4211
歷社學院 4002089 2 科技與古代中國 1.5 周尚兵 20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8
歷社學院 4005002 1 中華民族英雄與民族精神 1.5 秦永洲 20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36
歷社學院 4005002 2 中華民族英雄與民族精神 1.5 秦永洲 100 45 教學二樓2130
美術學院 4001310 0 國外優秀動畫影片賞析 1.5 高峻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8
全校 4001235 0 孔子與論語 1.5 張磊 20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37
全校 4001235 1 孔子與論語 1.5 劉愛敏 150 35 教學三樓3315
全校 4004092 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1.5 褚慶成 150 25 教學三樓3359
全校 4004092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1.5 褚慶成 23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5
全校 4005031 0 音樂與音響及現代視聽技術 1.5 申乃群 150 43 教學二樓2313
人資環 4001127 0 中國土地沙漠化 1.5 齊善忠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9
人資環 4001158 0 城市經濟學 1.5 張曉青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7
人資環 4001304 0 區域經濟增長與發展研究 1.5 張曉青 20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9
人資環 4001305 0 市場調查 1.5 李穎 20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36
人資環 4001307 0 居住區規劃 1.5 李穎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20
社教院 4001088 1 創造性思維學 1.5 任者春 150 14 教學三樓3458
社教院 4001088 2 創造性思維學 1.5 任者春 150 5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142
社教院 4001204 1 民商法專題 1.5 謝林剛 15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119
社教院 4001204 2 民商法專題 1.5 謝林剛 150 24 教學三樓3155
社教院 4001256 1 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1.5 李國峰 150 34 教學三樓3460
社教院 4001256 2 當代西方社會思潮 1.5 李國峰 150 25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218
社教院 4001311 0 商法學 1.5 謝林剛 15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142
生科院 4002023 0 現代生命科學導論 1.5 曹子誼 150 15 教學三樓3257
生科院 4002036 0 神經生物學與健康 1.5 崔希雲 150 55 教學二樓2214
生科院 4002047 0 簡明流行病學 1.5 苑壽澤 15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54
生科院 4002062 0 飲食與健康 1.5 韓曉英 150 35 教學三樓3359
生科院 4002091 0 觀賞動物學 1.5 司紅麗 150 35 教學二樓2214
生科院 4002099 0 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知識 1.5 張鴻雁 150 62 教學一樓1215
生科院 4004021 0 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 1.5 譚效忠 60 14 校本部體育館一層
數科院 4001190 0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1.5 顏春傑 20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7
數科院 4002098 0 高等數學復習與研究(下) 1.5 王愛雲 120 25 教學一樓1104
數科院 4002100 0 數學再認識 1.5 王劍 120 35 教學一樓1152
數科院 4002101 0 古代數學思想方法賞析 1.5 傅海倫 200 55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242
體育學院 4004005 0 中國武術與氣功 1.5 李成銀 120 14 教學三樓北門
體育學院 4004072 0 定向越野 1.5 王相英 80 1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30
體育學院 4004077 0 健美操 1.5 閆麗慧 60 14 校本部體操房
體育學院 4004084 0 女子防身術 1.5 林志剛 60 34 長清校區籃球場
體育學院 4004094 0 體育舞蹈欣賞與健身 1.5 李文記 60 14 長清校區體育館
體育學院 4004095 0 太極拳套路與推手 1.5 田學建 60 14 校本部體育館南門
圖書館 4002054 1 網路信息資源的檢索與獲取 1.5 葛端平 150 44 教學三樓3361
圖書館 4002054 2 網路信息資源的檢索與獲取 1.5 王瑞華 150 35 教學三樓3361
圖書館 4002054 3 網路信息資源的檢索與獲取 1.5 孫玉偉 200 1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6
圖書館 4002054 4 網路信息資源的檢索與獲取 1.5 劉俊曉 20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37
外國語學院 4001063 1 經貿英語 1.5 潘相陽 150 44 教學三樓3257
外國語學院 4001063 2 經貿英語 1.5 潘相陽 150 45 教學三樓3257
外國語學院 4001102 0 基礎俄語(1) 1.5 李麗平 100 24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129
外國語學院 4001103 0 基礎俄語(2) 1.5 李麗平 100 34 長清校區綜合樓B區107
外國語學院 4001277 0 中俄關系史 1.5 楊潔 150 1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43
文學院 4001213 0 中外經典影片欣賞與解讀 1.5 李掖平 132 25 教學一樓1152
文學院 4001230 0 文藝理論專題 1.5 孫書文 150 25 教學四樓4211
文學院 4001246 1 電視劇研究專題 1.5 任傳霞 150 62 教學二樓2313
文學院 4001246 2 電視劇研究專題 1.5 任傳霞 15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03
文學院 4001267 1 《詩經》《楚辭》名篇導讀 1.5 李江峰 15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23
文學院 4001267 2 《詩經》《楚辭》名篇導讀 1.5 李江峰 150 61 教學三樓3359
文學院 4001290 1 大眾文化批評 1.5 和磊 150 55 教學三樓3257
文學院 4001290 2 大眾文化批評 1.5 和磊 15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03
文學院 4001312 0 中國古典詩詞鑒賞 1.5 趙海菱 150 45 教學三樓3458
文學院 4005036 1 20世紀中國美學史專題 1.5 楊光 150 15 教學三樓3359
文學院 4005036 2 20世紀中國美學史專題 1.5 楊光 150 4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26
物電學院 4002052 1 今日物理 1.5 張少龍 200 25 教學四樓4201
物電學院 4002052 2 今日物理 1.5 張少龍 20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8
物電學院 4002072 0 家電原理 1.5 姜守振 200 25 教學四樓4301
物電學院 4002094 1 雷達技術與人類生活 1.5 趙曰峰 200 15 教學四樓4301
物電學院 4002094 2 雷達技術與人類生活 1.5 趙曰峰 20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33
物電學院 4002096 1 納米材料與應用 1.5 修顯武 150 25 教學一樓1215
物電學院 4002096 2 納米材料與應用 1.5 修顯武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35
物電學院 4003011 1 中學課堂教學技能賞析 1.5 高嵩 150 35 教學一樓1215
物電學院 4003011 2 中學課堂教學技能賞析 1.5 高嵩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33
心理學院 4001254 0 女性心理學 1.5 田錄梅 150 62 教學四樓4301
心理學院 4004002 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5 佘瑞琴 150 45 教學一樓1313
信工學院 4002075 1 信息物理 1.5 陳壽元 24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35
信工學院 4002075 2 信息物理 1.5 陳壽元 24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6
音樂學院 4005026 0 世界流行音樂賞析 1.5 欒家 150 44 教學三樓3359
音樂學院 4005027 0 流行舞 1.5 王瑤 50 14 校本部體育館南門
政法學院 4001106 0 行政管理學 1.5 楊福祿 150 15 教學四樓4410
政法學院 4001152 1 國際政治經濟學 1.5 於光勝 20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121
政法學院 4001152 2 國際政治經濟學 1.5 於光勝 150 15 教學三樓3155
政法學院 4001225 0 政治學理論與實踐 1.5 於光勝 20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131
政法學院 4001244 1 政治傳播學 1.5 劉穎 15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07
政法學院 4001244 2 政治傳播學 1.5 劉穎 150 62 教學二樓2214
政法學院 4001250 1 中國共產黨哲學思想史 1.5 史家亮 150 4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25
政法學院 4001250 2 中國共產黨哲學思想史 1.5 史家亮 150 35 教學四樓4201
政法學院 4001275 1 近現代國際關系 1.5 劉穎 150 61 教學二樓2313
政法學院 4001275 2 近現代國際關系 1.5 劉穎 150 5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37
政法學院 4001292 1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1.5 曲延春 150 61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54
政法學院 4001292 2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1.5 曲延春 150 55 教學三樓3361
政法學院 4001301 1 新農村建設專題研究 1.5 曲延春 150 62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20
政法學院 4001301 2 新農村建設專題研究 1.5 曲延春 150 35 教學三樓3257
政法學院 4001313 1 西方國家政治制度 1.5 孫天蕾 150 5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24
政法學院 4001313 2 西方國家政治制度 1.5 孫天蕾 150 45 教學三樓3511
政法學院 4001314 1 地方政府學 1.5 孫天蕾 200 35 教學四樓4301
政法學院 4001314 2 地方政府學 1.5 孫天蕾 200 25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218
政法學院 4001315 0 創意產業導論 1.5 殷永萍 200 55 教學四樓4301
政法學院 4001317 1 古希臘哲學與中世紀哲學 1.5 王青 175 4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411
政法學院 4001317 2 古希臘哲學與中世紀哲學 1.5 王青 120 45 教學四樓4333
政法學院 4001318 1 文藝復興哲學與近代哲學 1.5 王青 200 24 長清校區綜合樓C區317
政法學院 4001318 2 文藝復興哲學與近代哲學 1.5 王青 120 55 教學三樓3244
⑽ 徵求一篇關於我國電影發展史的英文稿
欣逢中國電影百年華誕,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值此承前啟後的時光節點,我們很想做些實事,在下一個百年為拓展中國電影史研究盡綿薄之力。
目前我們能讀到的最早的中國電影史著述有兩種,
即1934年版《中國電影年鑒》刊載的谷劍塵著《中國電影發達史》和1936年版《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收入的鄭君里著《現代中國電影史略》。兩位著者在這一領域有篳路藍縷之功,其目力筆力所及,止於中國電影初創時期的影事軼聞。
新中國成立後,在電影史方面產生重要影響的首推程季華主編兩卷本《中國電影發展史》。該書「十年磨一劍」,於1950年開始醞釀,從全國各地搜尋有關中國電影的資料、報刊、說明書、劇照和海報,1958年正式立項投入寫作,1962年修改定稿;有關領導為慎重起見,決定以「初稿」方式出版,1963年首次開印4200冊銷售一空。三位編著者當初面對中國電影史研究這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四處搜集積微成著,整合資源殊為可觀——正文里片名索引達1336部(次),影人人名索引為985人(次),刊發圖片、劇照819幅;附錄里提供了1905年至1949年間出品的國產片目錄,程季華稱這部書稿為「第一次的、極為初步的關於中國電影歷史情況的一份調查報告」。盡管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中國電影發展史》還存在不少偏頗,但讓編著者引以為榮的是,在史料搜集這一點上贏得了海內外專業人士的認可,如1986年版《劍橋中國史·中國民國史》強調「這部兩卷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國電影的內容包羅最廣的著作」。
On the occasion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a Film century, our generation is lucky. On the occasion of the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nodes time, we want to do practical things in the next 100 years for China to expand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film to make modest. At present, we can read the earliest Chinese writing the history of film, there are two, that is, the 1934 edition of "China Film Year Book," published in the sword-s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lm developed" and the 1936 edition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s," the income of Zheng Junli "Modern Chinese History of cinema."The two authors in this field have the arous work and vision of its total power as far as I can, beyond the start-up period of Chinese film about the impact of anecdotal things.
After new China was founded in film history have a major impact on most of the quarter-China editor-in-chief of the two-volum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The book, "10-year Sword", began in 1950,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n China's film, newspapers, periodicals, brochures, posters and stills, officially approved in 1958 into writing, to amend the final version in 1962; about the leadership cautious for the Purposes, the decision to "first draft" of the press, ope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63 and India 4200 sold out.Bianzhu three who had the face of China's film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is "has not yet opened up the virgin land", to gather around the plot into a micro-boo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is significant - the body of the index reached title in 1336 (), film names index 985 to 000 (times), published photos, stills 819; provided in the appendix from 1905 to 1949 between the films proced catalog-quarter of China said that this manuscript as "the first time, very preliminary film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A survey report. "Although today's point of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history"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bias, but Bianzhu so proud of those who, in collecting historical data on this point at home and abroad to win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such as the 1986 version of the "Cambridge Chines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y in "stress" of the two volumes of this book is still the study of Chinese film the widest coverage for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