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埃及艷後有幾個版本
1.埃及艷後 Cleópatra (2007)
導演:喬洛·比薩尼 Júlio Bressane
主演: Josi Antello Miguel Falabella Taumaturgo Ferreira
2.埃及艷後 Cleopatra (1999)
導演:佛蘭克·羅丹 主演:比利·贊恩 提摩西·道爾頓 拉珀特·格雷夫斯
3.埃及艷後 Cleopatra (1963)
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 主演:伊麗莎白·泰勒 理查德·伯頓 雷克斯·哈里森
4.埃及艷後 Cleopatra (1934)
導演:塞西爾·B·戴米爾 主演:克勞黛·考爾白 華倫·威廉 Henry Wilcoxon
5.埃及艷後的皇宮 Cleopatra (1912)
導演:Charles L. Gaskill 主演:Helen Gardner Pearl Sindelar Miss Fielding
你說的黑白的應該是1934年版的
導演:
塞西爾·B·戴米爾 Cecil B. DeMille
編劇:
Bartlett Cormack ....(adaptation: historical material)
Waldemar Young ....(screenplay) and
Vincent Lawrence ....(screenplay)
主演:
克勞黛·考爾白 Claudette Colbert ....Cleopatra
華倫·威廉 Warren William ....Julius Caesar
Henry Wilcoxon ....Marc Antony
影片類型: 劇情 / 歷史
片長:100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黑白
主演克勞黛·考爾白 Claudette Colbert,生於巴黎,六歲時開始隨全家移民美國紐約,曾就讀於華盛頓歐文學校。1923年初登舞台,1925年開始在百老匯舞台上扮演天真姑娘的角色。1927年在影片《為了邁克的愛情》中初登銀幕,有聲片興起後,由於她那流暢的對話天才,她的演藝事業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29年與派拉蒙影片公司簽訂拍片合約,先後在由西席.地密爾執導的影片中擔任主角。1934年,她在由弗蘭克.卡普拉執導的影片《一夜風流》中的出色表演,從而獲得了第七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並成為好萊塢喜劇類型的主要女明星。五十年代後期退出影壇,1996年7月30日去世,終年九十三歲。
http://www.mtime.com/movie/10068/
Ⅱ 《埃及艷後》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Ⅲ 電影埃及艷後的女主角是誰
克勞黛·考爾白(英語:Claudette Colbert;1903年9月13日-1996年7月30日),美國電影及舞台劇演員,好萊塢三、四十年代的知名影星。她出生於法國巴黎,幼時舉家移民美國,原名克勞黛·莉莉·肖戈安。
Ⅳ 求一部電影名
影片原名: Asterix and Obelix Mission Cleopatra
□ 影片譯名: 埃及艷後的任務/埃及女王的任務
□ 導 演: 雅倫 查巴 Alain Chabat
□ 主要演員: 克里斯蒂安 克萊威爾 Christian Clavier
賈梅 德布茲 Jamel Debbouze
莫妮卡 貝魯奇 Monica Bellucci
□ 電影類型: 喜 劇 片
□ 影片評價: ★★★
□ 內容簡介: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影片,5300萬歐元,約合台幣16億。取材自最受歡迎的漫畫,由喜劇明星兼導演亞蘭夏巴推上大銀幕,請來了大鼻子傑哈德巴狄厄、克拉維耶、克羅德利希等老牌演員,也找來了美麗的義大利女明星莫妮卡貝魯奇飾演埃及艷後。
故事描述埃及艷後和凱撒大帝打賭,下令3個月內建築一座皇宮,顯現埃及人的建築超人一等。建築師奴美洛比斯(賈梅爾德布茲飾)負責這項超乎人力的任務,於是他只得求助於祭司帕諾拉米克斯(克羅德利希飾)。祭司以他的神力飲料,讓所有工人精神百倍,日以繼夜的工作。但是另一位建築師安莫柏菲(傑哈達蒙飾)心存嫉妒,想盡了辦法來破壞。導演夏巴自己飾演凱撒大帝,他一方面不希望埃及艷後達成任務,但又期待與她在新王宮中相會。
導演夏巴表示:」我希望把看漫畫的感覺表現在電影中,電影人物說話的調調就是漫畫中的語氣。」也許是這種漫畫的氣息增添了電影的喜劇效果,讓影評人說:」太妙了,簡直不可思議!」
義大利女星莫妮卡貝魯奇飾演埃及艷後美艷懾人,在電影中穿了9件性感服裝,其中有一件還是5000顆珍珠串成,每天光是化妝時間就得花一個半小時。各種特殊的手法展現埃及艷後無可比擬的美艷。
簡評:
觀影中印象最深的是,在這部電影里的後半部,主人公和反角戲仿中國功夫大戰時,居然突然說起了中文,而且是一個講國語,一個講普通話,讓人不得不為中國功夫的影響力自豪。
在翻譯方面,我大多採取了一些中國的語言意譯——當然,前提是絕對忠實原本對白,整本電影我沒有夾帶任何私貨。在翻譯時參考了不少資料,在一些涉及西方歷史,神話傳說,及人物名言部分我會打個括弧注釋。
原本法國人做了一些語法游戲,例如at alexandria(在亞歷山大港)和in alexandria(在亞歷山大城),在結尾更以此為笑點搞笑。這種幽默實在難以譯出,而注釋又太瑣碎,因此只好照字面譯。估計大家看到類似地方時,一定不知所雲。
在人名方面保留了原文。因為情知片中涉及不少歷史人物,不敢造次亂譯。
Ⅳ 電影《埃及艷後》的詳細劇情
【原 片 名】Cleopatra
【中 文 名】埃及艷後
【出品公司】20世紀福克斯 20th Century Fox
【出品年代】1963
【國 家】美國/英國/瑞士
【類 別】PG-13
【導 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
【主 演】伊麗莎白·泰勒
雷克斯·哈里森
理查德·波頓
【內容簡介】
影片再現了古羅馬時期,尼羅河皇後克萊奧帕特拉與兩個情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上部中,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為了政治目的,與羅馬帝國的裘利斯,凱撤聯姻,從而建立起橫跨歐亞三洲的強大帝國。影片下部中,克萊奧帕特拉又與馬克安東尼間發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
【評析】
如果問現在的觀眾哪部影片投資最高,也許十之八九的人都會提到《泰坦尼克號》,或者是《珍珠港》,其實從經濟學的眼光來看,這兩個答案都不準確,其實電影史上耗資最巨的影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在1963年投拍的歷史片《埃及艷後》,該片當時花費的4千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億多美金。
作為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巨片風潮的產物,《埃及艷後》的拍攝過程可謂是極其奢華。由於當時沒有先進的計算機數碼技術,而製作人又一定要追求最真實的效果,結果導致進行大規模的布景修建。例如片中的著名場景,埃及艷後訪問羅馬的進城儀式,場面雄偉壯觀,街道和城門都是用真正的建築材料搭建,以至於有人說《埃及艷後》劇組打算重建一個羅馬城。
然而投入和產出並不總是成正比,《埃及艷後》成為電影史上最賠本的影片,而它的失敗也為福克斯公司最後的破產種下禍根。當然也有人從中獲益,該片的兩位主演,好萊塢女明星伊麗莎白-泰勒和英國影星里查-波頓就在拍片過程里假戲真做,演出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這也被當時大小媒體炒得沸沸揚揚。
《埃及艷後》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投資最大同時也賠得最慘的一部古裝巨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相信傳唱不絕的經典影片《埃及艷後》竟然是當年的票房毒葯。不過本片卻成全了理查德.伯頓與伊麗莎白.泰勒的世紀戀情,但卻害得拍攝此片的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幾乎破產。不過《埃及艷後》的確以驚人氣魄重現了古羅馬時代一段波濤壯闊的歷史,導演約瑟夫.L.曼凱維奇駕馭大場面的功力還是不簡單。影片描述野心勃勃的埃及女王克萊奧帕特拉為了政治目的跟羅馬帝國的凱撒聯姻,後來她卻跟羅以大將馬克安東尼產生了暴風雨般的愛情。這個三角關系的刻劃因外部景觀的賣弄而相對顯得不夠深入,但片中幾場戰役和女王入城的場面則使人嘆為觀止。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攝影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藝術指導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服裝
奧斯卡 第36屆(1964年) 最佳視覺效果
Ⅵ 《埃及艷後最後的任務》是什麼內容
故事描述埃及艷後和凱撒大帝打賭,下令3個月內建築一座皇宮,顯現埃及人的建築超人一等。建築師奴美洛比斯(賈梅爾德布茲飾)負責這項超乎人力的任務,於是他只得求助於祭司帕諾拉米克斯(克羅德利希飾)。祭司以他的神力飲料,讓所有工人精神百倍,日以繼夜的工作。但是另一位建築師安莫柏菲(傑哈達蒙飾)心存嫉妒,想盡了辦法來破壞。導演夏巴自己飾演凱撒大帝,他一方面不希望埃及艷後達成任務,但又期待與她在新王宮中相會。
莫妮卡貝魯奇第一次演出喜劇片,演的角色又是埃及艷後。莫妮卡表示: 我的埃及艷後和伊麗莎白泰勒不能相提並論。我演的是一個漫畫人物,而不是真實的埃及艷後。 拍完這部喜劇片,莫妮卡貝魯奇的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她剛在澳洲拍完《駭客任務2、3》,接著要和布魯斯威利合作一部新片。難怪莫妮卡貝魯奇直說: 我實在是太幸運了。 這樣一部充滿色彩、大製作的喜劇,除了劇情、對白給人喜劇效果,視覺上更讓人大呼過癮,難怪票房周周告捷。
這是一部投入了5300萬歐元的影片,號稱是法國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影片。它取材自暢銷漫畫,由喜劇明星兼導演亞蘭·夏巴推上大銀幕,不但請來了大鼻子傑哈德·巴狄厄以及克·拉維耶、克羅德·利希等老牌演員,更找來了美麗的義大利女明星莫妮卡·貝魯奇飾演埃及艷後。影片曾獲得2003年度法國愷撒獎及最佳服裝設計獎。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影片(又名:美麗新世界《女王任務》),5300萬歐元,約合台幣16億。
義大利女星莫妮卡貝魯奇飾演埃及艷後美艷懾人,在電影中穿了9件性感服裝,其中有一件還是5000顆珍珠串成,每天光是化妝時間就得花一個半小時。各種特殊的手法展現埃及艷後無可比擬的美艷。
典型的法式幽默,影片中的人物都顛覆了他們在歷史中的真正形象,真的像標簽上寫的惡搞到底,談不上什麼經典之作,但是本人認為導演把片子拍的很有個性,用了很多創新元素,這是本片的一大特色,無聊時候消遣一下也不錯。
一個超級性感的女王為了一個賭約,要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建造一座豪華富麗的皇宮,建造師沒有辦法,只好去尋求一些有特異功能的朋友幫忙了,然後好戲就開場了。
這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法國電影之一,有人過於苛刻但法國式的喜劇能成為一種標簽就足以讓我們汗顏。
Ⅶ 在電影《埃及艷後》中,這位美艷的埃及統治者最開始引誘了哪位羅馬帝國的軍事統帥
凱撒大帝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員。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花了八年時間征服了高盧全境(大約是現在的法國),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
Ⅷ 埃及艷後的任務的幕後製作
鑒於影片要描繪埃及艷後和愷撒兩位歷史巨人,展現古埃及金字塔及王宮建造的壯闊場景,法國影壇以一種近乎豪賭的方式,投入了5300萬歐元,成為法國本土最昂貴的電影。
這是一部投入了5300萬歐元的影片,號稱是法國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影片。它取材自暢銷漫畫,由喜劇明星兼導演亞蘭·夏巴推上大銀幕,不但請來了大鼻子傑哈德·巴狄厄以及克·拉維耶、克羅德·利希等老牌演員,更找來了美麗的義大利女明星莫妮卡·貝魯奇飾演埃及艷後。影片曾獲得2003年度法國愷撒獎 及最佳服裝設計獎。
義大利女星莫妮卡貝魯奇飾演埃及艷後美艷懾人,在電影中穿了9件性感服裝,其中有一件還是5000顆珍珠串成,每天光是化妝時間就得花一個半小時。各種特殊的手法展現埃及艷後無可比擬的美艷。
莫妮卡表示: 我的埃及艷後和伊麗莎白泰勒 不能相提並論。我演的是一個漫畫人物,而不是真實的埃及艷後。 拍完這部喜劇片,莫妮卡貝魯奇的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她剛在澳洲拍完《駭客任務2、3》,接著要和布魯斯威利合作一部新片。難怪莫妮卡貝魯奇直說: 我實在是太幸運了。 這樣一部充滿色彩、大製作的喜劇,除了劇情、對白給人喜劇效果,視覺上更讓人大呼過癮,難怪票房周周告捷。
背景資料
歷史上的克莉奧帕特拉是埃及托勒密王朝 最後一位女王。她才貌出眾,聰穎機智,擅長手腕,心懷叵測,一生富有戲劇性。特別是捲入羅馬共和末期的政治漩渦,同愷撒、安東尼關系密切,並伴以種種傳聞逸事,使她成為文學和藝術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克莉奧帕特拉是亞歷山大大帝 征服埃及後托勒密王朝冊封的君主之一。克莉奧帕特拉是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二世 和克莉奧帕特拉五世的女兒,生於公元前69年,從小在驕奢淫靡的宮廷中長大。十八年後其父去世,留下遺囑指定克莉奧帕特拉和她的異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為繼承人,共同執政。但他們兩人因派系斗爭和爭奪權力而失和。克莉奧帕特拉於公元前48年被逐出亞歷山大里亞後,在埃及與敘利亞 邊界一帶聚集軍隊,准備攻入埃及。
此時,恰逢愷撒大帝追擊龐培 來到埃及,對埃及的王位之爭進行調停。克莉奧帕特拉得此消息,乘船於夜間潛入亞歷山大里亞,以毛毯裹身,被抬到愷撒的房門前。克莉奧帕特拉突然的出現,使愷撒喜出望外。她很快就成了他的情婦。而托勒密十三世卻在對愷撒的亞歷山大里亞戰爭中遭到失敗,溺死於尼羅河 中。克莉奧帕特拉依恃愷撒的權利和刀槍,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了埃及的女王。而在名義上則按照埃及的傳統,與另一異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世 結婚,共同統治埃及。為了取悅於凱撒,克莉奧帕特拉七世百般逢迎,盛宴款持,陪伴他乘坐遊船溯尼羅河而上,觀賞風光。不久,愷撒因戰事去小亞細亞 ,後轉回羅馬。其間,克莉奧帕特拉為愷撒生下一子,取名托勒密·愷撒或愷撒里昂。
公元前45年,克莉奧帕特拉和托勒密十四世一起應邀前往羅馬,備受殊榮,住在第伯樹對岸的愷撒私人宅邸。愷撒實踐誓言,在羅馬建造了一座祭祀其尤利烏斯族系祖先的維納斯 的神廟,還把克莉奧帕特拉七世的黃金塑像豎立在女神之旁。眼看她就要成為羅馬世界的第一夫人,不料愷撒於公元前44年3月15日被刺身亡。克莉奧帕特拉的美夢頃刻化為泡影,黯然離開了羅馬。
克莉奧帕特拉返回埃及後,毒死夫君,立她和愷撒所生之子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統治埃及。其子被宣布為阿蒙神之子。
愷撒死後,赳赳武夫安東尼稱雄於羅馬,要召見克莉奧帕特拉。這對於克莉奧帕特拉來說,又是一個可以巧作安排加以利用的絕好機會。於是,克莉奧帕特拉乘坐一條豪華的樓船,從埃及出發,先到西利西亞,再經後德諾斯河抵達塔爾索斯。這艘船艙上掛著用名貴的推羅染料染成的紫帆,船尾樓用金片包鑲,在航行中與碧波輝映,閃發光彩。女王打扮成維納斯女神的模樣,安卧在串著金線,薄如蟬翼的紗帳之內。美麗的童子宛如朱必特一般侍立兩旁,各執香扇輕輕搖動。裝扮成海中仙子的女僕,手持銀槳,在鼓樂聲中有節奏地劃動。居民們見此情景,疑是愛神維納斯乘著金龍來此與酒神安東尼尋歡作樂。人們奔走相告,觀者如潮。安東尼被邀至船上赴宴,看到克列奧帕特拉迷人的風姿,優雅的談吐,神魂顛倒,不知所措。立即當面應允她提出的所有要求。不出幾日,這個武夫完全成了她的俘虜,跟隨她一起去了埃及,並在埃及一起度過了公元前41的冬天。不久,他們竟然違反羅馬的傳統習慣結婚成了夫妻。
安東尼和克列奧帕特拉七世的結合,並非全由情慾所驅使,而是具有政治目的。安東尼企圖穩定羅馬的東方行備,准備遠征帕提亞 ,以及同屋大維 進行斗爭,亟需得到埃及在財政上的支援。公元前34年,安東尼出征亞美尼亞得勝後,不是在羅馬而是在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按照埃及的禮儀來舉行凱旋儀式,他們兩人同登黃金做成的王座,克莉奧帕特拉稱為「諸王之女王」,其子托勒密十五世稱為「諸王之王」。然而,此時在羅馬,人們對克莉奧帕特拉恨之入骨,認為她是構成對羅馬最大威脅的女王。這就使安東尼威信掃地,喪失了國內的有力支持。這一點被另一個野心家屋大維利用,也是造成安東尼在與屋大維斗爭中失敗的原因之一。公元前32年,安東尼和屋大維的矛盾趨於尖銳,完全決裂了。安東尼應克莉奧帕特拉的要求,正式修書遺棄其妻奧克塔維婭。這奧克塔維婭正是屋大維的姐姐,因此屋大維發誓要為其姐所受的侮辱報仇。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特裡布斯大會」以侵佔羅馬人民財產為由,對克列奧帕特拉七世宣戰,並剝奪了安東尼的執政官職務以及其他一切權力。
公元前30年,屋大維進攻埃及,包圍亞歷山大里亞。安東尼看到大勢已去,伏劍自刎。克莉奧帕特拉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近,便故伎重演,施展手腕,千方百計迷惑屋大維,然而卻未能奏效。克莉奧獨特拉不由陷於絕望,萬念俱灰,她抓起一條叫做「阿普斯」 的小蛇放到自己的豐乳上,結束了自己神奇、浪漫的一生。屋大維滿足了她臨死之前的要求,把她和安東尼埋葬在一起。隨著克莉奧帕特拉之死,長達三百年的埃及托勒密王朝也告結束,埃及並入羅馬。
Ⅸ 埃及艷後的真實容貌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電影《埃及艷後》中的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被刻畫得美麗絕倫、高貴典雅。但在美國國家博物館中展出的女王雕壁畫中的埃及艷後像卻被雕琢得相貌平平,一臉刻薄相。那麼,女王的真實容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公元前1世紀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主宰著她的王國。她的傳奇人生也成為電影的素材。電影演員伊麗莎白·泰勒、索菲亞·羅蘭都飾演過克里奧帕特拉女王這一角色。電影里的埃及艷後是一位絕世美人。在凄美的自殺悲劇上演前她展現了迷人的魅力,讓同時代男人們為她著魔,愷撒大帝和安東尼都為她的美貌傾倒。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有人說,影片中美麗絕倫的埃及艷後事實上是五短三粗的丑婆娘。傳說她個子很矮,不足一米五,而且身材臃腫,不會穿著打扮,脖子上還有贅肉,牙齒也糟糕到需要找牙醫修補的地步。
英國人的觀點
英國國家博物館曾推出了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的展品展覽,共展出了11尊女王的雕像。在這些雕像中所表現出的女王不過是個相貌平庸、臉部線條分明、一臉刻薄相的女人。
負責此次展覽的英國工作人員說:「虛構的故事通常都是子虛烏有的。」
從博物館的展品看來,克里奧帕特拉並不像一個風情萬種的美人,倒像是個女學者。據說她的第一語言是希臘語,她還會說拉丁語、希伯來語、亞拉姆語和埃及語。
堅持「埃及艷後容貌醜陋」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在克里奧帕特拉死後,有關她美艷的傳奇蔓延開來。但真實的克里奧帕特拉只不過是一個矮胖、滿口壞牙、鷹鉤鼻子的女人。這不禁讓人懷疑:她如此醜陋又如何能夠俘獲那個時代兩位最強勢男人的心呢?對於英國人的這一觀點,埃及人奮起維護他們心目中的女神。埃及人認為英國媒體是在詆毀克里奧帕特拉,因此,這一觀點遭到了埃及人的強烈抗議。有人還將此事聯繫到幾年前英國前王妃黛安娜和埃及人多迪的戀愛故事,一些人到現在還認為那次車禍是英國人的陰謀,因為英國人不想黛安娜這位英國美人嫁給一個埃及人。這次英國人攻擊埃及艷後也是同樣出於忌妒。為了維護心中聖潔的女神,埃及人進行了一系列反駁。
埃及人的觀點
埃及大學文物學院前院長布魯非蘇爾說:「克里奧帕特拉臉部的光澤和神韻是無可挑剔的,她挺拔的鼻子和端莊的五官在古今世界女王中是絕無僅有……」埃及吉薩文物局長扎西哈瓦斯博士說:「英國人說克里奧帕特拉醜陋和肥胖純屬胡言亂語,他們應該到埃及盧克索神廟去瞧瞧,這座神廟里有保存完好的克里奧帕特拉的浮雕,如果克里奧帕特拉像英國學者描述的那樣不堪入目,那麼為什麼身邊美女如雲的羅馬的兩位蓋世英豪會不顧一切地迷戀這位埃及女王。」
埃及學者除堅持艷後美麗絕倫外,還指出克里奧帕特拉的智慧更在其美貌之上。埃及哈勒旺大學的教授吉哈宰克先生說:「盡管克里奧帕特拉不像她與羅馬將軍的愛情故事中描繪的那麼艷麗,但她卻是聰明過人的,她不是用美人計來對付羅馬將軍,而是用智慧。」埃及亞歷山大希臘羅馬博物館館長艾哈邁德博士表示:「克里奧帕特拉在她17歲時就接替父親治理國家,她統治埃及是依靠聰慧的頭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她與羅馬將領們相處的三件武器是:聰慧、潑辣和溫柔。」
埃及人反對《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荒謬報道。舉辦艷後石雕像展覽的英方負責人蘇珊·沃克拉女士更明確地表示:「艷後的美是不容置疑的,《星期日泰晤士報》根據殘缺不全的雕像,採用電腦技術繪制出來的克里奧帕特拉的肖像是絕對不真實的,他們的這種做法只是想提高一下報紙的發行量。」埃及艷後不但受到埃及人的推崇,在世界范圍內她也有著很大影響。法國哲學家帕斯卡在《思想錄》中寫道:「要是克里奧帕特拉的鼻子長得短一些,整個世界的面貌就會改變。」海涅與莎士比亞為她寫下傳世的詩篇和戲劇,而美國著名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在電影中也展示出了埃及艷後的美艷。
一本名為《震驚世界的女人》的書中這樣介紹克里奧帕特拉:「她有像青春少女那樣的婀娜身段,有一雙烏黑發亮的大眼睛,高高隆起的鼻子顯得她比普通婦女更高貴。一頭烏黑發亮的長發映照著她細膩白皙的肌膚,她裸露的肢體如脂似玉,嘴唇微翹,似笑非笑,蘊藏著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她的身上兼具了東西方女性的嫵媚與豐韻,可謂天姿國色。」
對於埃及艷後的容貌,以上這些爭論都不無道理,但都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因而它們無法公正、客觀地向世人展示克里奧帕特拉的容貌。埃及艷後到底是不是絕世美人這個疑團,世人也許永遠都找不到答案。
Ⅹ 《埃及艷後的任務》觀後感
1《埃及艷後》讀後感
《埃及艷後》主要內容是:埃及女王克麗佩脫拉為了埃及的繁榮,和羅馬將軍安東尼結盟。可惜安東尼與渥大維爭霸失敗而自殺。埃及女王為免受辱也自殺了。
這個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讓我愛不釋手,一口氣就讀完了。讀完後覺得很悲傷。
本來,安東尼可以打敗渥大維的,但是因為埃及女王太任性,導致安東尼最後的失敗。其實埃及女王是很愛安東尼的,但是最終卻害了安東尼,也害了自己。
女王明明是愛安東尼的,為什麼事實上卻害了他呢?
這使我想到,很多母親對孩子的愛。
一些母親只讓孩子學好功課,而不管他們為人處事的學習和自理能力的學習。他們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很差,成為一個只會學習的書獃子。
另外,有些母親則從小全面培養孩子,培養的孩子品學兼優,能夠很好地融入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
所以,真正的愛是為他人著想,為他真正的、長遠的幸福著想。這是我讀《埃及艷後》的體會。
另外,這本書人物刻畫非常好,不愧是大文學家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後我在寫作文時也要學習和借鑒。
2
《埃及艷後》觀後感
一個女人,可以征服一個世界。今天看完了《埃及艷後》這部老電影,草草寫上幾筆吧!
這部電影是1963的好萊塢大片,大約4個小時。我沒有了解這部電影的背景,所以僅僅憑著自己的感覺寫下下面的文字。我覺得這部電影它不僅是一部歷史記錄片,也是一部描述幾個歷史人物情愛史的愛情故事片,如果要說也是一部戰爭片,我就覺得牽強了,劇情中的戰爭,僅作為背景罷了!
埃及艷後,片名非常明顯地將一個女人的形象印記在了我的腦袋。凱撒大帝,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一個深受羅馬帝國萬民頂禮膜拜的歷史人物,竟能屈膝在這位女人——克麗奧佩特拉前面。凱撒大帝被謀殺後,羅馬三巨頭之一安東尼三年後也與她產生了愛情。安東尼戰敗,他的的對手屋大為也想把克麗奧佩特拉占為己有。無論歷史真相如何,我覺得片中的埃及艷後是一個能以美貌征服萬民的王後、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為愛情苦苦守候的女人......
凱撒為之入迷。隨著歲數的增加,伴隨羅馬帝國人民對他的崇拜越來越用嚴重,個人私慾不斷膨脹,凱撒認為自己是這個帝國再了不起的英雄了,認為自己的豐功偉績可以允許他為所欲為,甚至要求改掉陳規設其為國王,這個過程,克麗奧佩特拉對他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終究,正如他對克麗奧佩特拉所說的:我常常夢見自己被人民殺死,就像亞力山大,被人民殺死、撕碎。一代天驕,凱撒的結局就是被謀殺了,因為有些人要阻止他成為皇帝。
凱撒死後3年,安東尼得到了克麗奧佩特拉,他是一個武將,在戰場上是一個能指揮千軍萬馬的英雄,他雖然對凱撒忠心耿耿,但自從見到埃及艷後之後,他就開始埋怨自己生活在凱撒的陰影之下。可是與凱撒相對比,他就僅僅是一名武將!他為了埃及艷後而跑到埃及去。在屋大為的挑釁下,羅馬帝國的內戰爆發。屋大為的軍隊和安東尼的軍隊將在海岸邊進行決戰。安東尼對眾將領的建議和意見聽不進去,一意孤行,硬是把22萬不善打海戰的軍隊拉到海上去跟人家開戰,結果收獲了一場徹底的慘敗!要是安東尼清醒一點,把實力保留在陸上進行決戰,相信歷史將會改變。可惜,為了急於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看一場勝利的戰爭,他犯下了這個致命的錯誤。
戰斗還在進行,安東尼為了克麗奧佩特拉,居然可以丟下自己的軍隊於生死而置之不理!後來,克麗奧佩特拉用愛情喚醒了他,他的眼中不再有畏懼,而再次充滿了力量!可惜,他之前犯的錯誤不可原諒,為了一個心愛的女人,而不理子弟兵的生死,那時一種背叛,現實是這樣的,不可原諒,這不像那種很假的戲! 他回到軍隊中度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醒來,他忠實的愛將在夜晚已經被人殺死了,所有戰士離他而去了。屋大為和他的軍隊出現在安東尼面前,並沒有殺死安東尼,因為他要利用安東尼找到克麗奧佩特拉。
安東尼的屋大為——凱撒之後的羅馬帝國三巨頭之一,並沒有得到克麗奧佩特拉,他只得到了埃及,和巨大的財富,依據影片的對其形象的描述,想必羅馬、非洲、亞洲、中東,凡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的國家的人民將面對一個暴君。
影片的結局並不是我們期待的那樣樂觀,只能說是一個悲劇;但我認為結局是完美的,克麗奧佩特拉和安東尼雙雙自殺,永遠在一起了,不再有戰爭的紛擾......
縱觀這部影片,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思考,如愛情觀(應該是影片的主題)、為人處世(凱撒的私慾和虛榮心的膨脹)、做事方式(安東尼的一意孤行)......等等。
嘿嘿,看電影,不但可以學多一點點英語,還會感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呢。我們是活在社會中,要善於從他人身上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東西哦!